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苏东坡传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 | 书号:42350 时间:2017/10/5 字数:10915 |
上一章 第六章 神、鬼、人 下一章 ( → ) | |
縱然蘇東坡才華熠煜,在仕途上他仍須由低級而上升。在仁宗嘉佑六年(一0六一),朝廷任命他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有權連署奏摺公文。在唐朝,因行地方分權之制,形成藩鎮割據,國家頗蒙其害,最后釀成叛亂,陷國家于危亡,而藩鎮大員每為皇親國戚,朝廷諸王。宋代力矯其弊,採用央中集權,武力環駐于國都四周,並創行新制,對各省長官,嚴予考核節制,其任期通常為三年,因此時常輪調。每省設有副長官連署公文奏議,即為此新制度中之一部分。蘇子由也被任為商州軍事通官,但是⽗親則在京為官,兄弟二人必須有一人與⽗親同住京師,因為無論如何,總不可使鰥居的老⽗一人過活。子由于是辭謝外職不就。子由為兄嫂赴任送行,直到離開封四十裏外鄭州地方,兄弟二人為平生第一次分手,子由隨后回京,在此后三年之內,東坡在外,子由一直偕同![]() 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歸人擾自念庭怖,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回首坡隴隔,惟見烏帽出后沒。 苦寒念爾⾐裘薄,獨騎瘦馬踏殘月, 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淒側, 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 寒燈相對記疇昔,多雨何時聽蕭瑟, 君如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官職。 "風雨對 ![]() ![]() 由京都到鳳翔的函件,要走十天才到,兄弟二人每月經常互寄詩一首。由那些詩函之中,我們可以發現,初登宦途時,蘇東坡是多麼心神不安。兄弟二人常互相唱和。在唱和之時,要用同韻同字,所以是磨練寫詩技巧很好的考驗,在中國過去,此種寫詩方法,是文人必須具備的成就。在這類詩中,可以找到令人驚喜的清新思想,用固定韻腳的字,各行要有自然的層次。猶如在玩縱橫字謎一樣,韻用得輕鬆自然時,其困難正⾜以增加樂趣。在東坡寫給弟弟最早的和詩之中,東坡已經顯示出他那完美的詩才。他按規定用"泥"和"西"兩字做韻腳,寫出了下列的詩: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哪複計東西。這首七絕成了東坡詩的佳作。此處"飛鴻"一詞是人心靈的象徵。實際上,本書中提到東坡的行動事故,也只是一個偉大心靈偶然留下的⾜跡,真正的蘇東坡只是一個心靈,如同一個虛幻的鳥,這個鳥也許直到今天還夢游于太空星斗之間呢。 鳳翔位于陝西的西部,離渭⽔不遠。因為陝西為中國文化發源地,整個渭⽔流域富有古跡名勝,其名稱都與古代歷史相關。強鄰西夏,位于今之甘肅,時常為患中國,陝西省因而人力財力消耗甚大,故民人生活甚為困苦。蘇東坡到任后第一年內,建了一棟庭園,作為官舍,前有⽔池,后有亭子,另有一上好花園,種花三十一種。 蘇東坡既已定安下來,判官之職又無繁重公務,他遂得出外遨遊,到南部東部山中遊歷,動輒數⽇。有一次,他因公須到鄰近各地視察,急須結束些懸而未決的罪案。並要盡其可能將甚多囚犯釋放。這件差事對他再適合無比,他于是暢遊太⽩山和黑⽔穀一帶的寺院,以及周文王的故里。有時清閒無事,他到西安附近有名的終南山去,去看珍奇的手稿,或是一個朋友珍蔵的吳道子畫像。 東坡年富力強,無法安靜下來。這時是他生平第一次獨自生活,只與嬌 ![]() 在他還不夠成 ![]() ![]() ![]() ![]() ![]() ![]() ![]() 她又警告丈夫要提防那些過于坦⽩直率的泛泛之 ![]() ![]() ![]() ![]() ![]() ![]() 有的人不忙不快樂,蘇東坡就是這一型。那時陝西旱象出現。已經好久不雨,農人為莊稼憂心如焚。除去向神靈求雨,別無他法,而求雨是為民⽗⺟官者的職責。蘇東坡突然活動起來。心想一定是什麼地方出了⽑病,不然神不會發怒。現在若不立刻下雨,黎民百姓就要⾝蒙其害了。蘇東坡現在要寫一份很好的狀子,向神明呈遞。在這方面,他是萬無一失的。他現在準備立即在神明之前,以他那雄辯滔滔的奇才,為老百姓祈求普降甘霖。 在渭⽔以南,有一道⾼大的山脈,通常稱之為秦嶺,而秦嶺上最為人所知、最⾼、最雄偉的山峰,叫太⽩峰。太⽩山上一個道士廟前面,有一個小池塘,雨神龍王就住在其中,這個龍王可以化⾝為各種小魚。蘇東坡就要到那個道士廟裏去求雨。他為農人求雨,但是也像一個⾼明的律師一樣,他想辦法教龍王明⽩天旱對龍王也沒有好處。在奉承了幾句話之后,他在那篇祈雨文裏說:"乃者自冬祖舂,雨雪不至。西民之所恃以為生者,麥禾而已。今旬不雨,即為凶歲;民食不繼,盜賊五起。豈惟守土之臣所任以為憂,亦非神之所當安坐而 ![]() 由太⽩山下來之后,他繼續遊歷各處,特別是上次漏過的名勝。在當月十一⽇,他曾求過雨,回到城裏,十六⽇,曾下小雨,但是對莊稼則嫌不⾜,農民也不滿意。他研求原因。人告訴他在太⽩山的祈求並不是無效,但是神由宋朝一個皇帝封為侯爵之后,再去祈求便不再靈驗。蘇東坡在唐書上一查,發現太⽩山神在唐朝原是封為公爵的。山神實際上是降低了爵位,大概因此頗不⾼興。蘇東坡立刻為縣官向皇上草擬了一個奏本,請恢復山神以前的爵位。然后他又與太守齋戒浴沐,派特使敬告神靈,說他們已為神求得更⾼的封號,又從廟前的池塘裏取回一盆"龍⽔"。 十九⽇,蘇東坡出城去 ![]() ![]() ![]() 現在歡聲遍野,但是最快樂的人卻是詩人蘇東坡。為紀念這次喜事,他把后花園的亭子改名為"喜雨亭",寫了一篇《喜雨亭記》,刻在亭子上。這篇文章是選蘇東坡文章給學生讀時,常選的一篇,因為文筆簡練,很能代表蘇文的特 ![]() 這件事之后,太⽩山的山神也升了官,又由皇帝封為公爵。蘇東坡和宋太守為此事再度上太⽩山,向神致謝,又向神道賀。次年七月,又有大旱,這次求雨,卻不靈驗。蘇東坡失望之餘,到幡溪求姜太公的神靈。姜太公的神靈直到今天還是受老百姓信仰的。姜太公在周文王時是個賢德有智慧的隱士,據稗官野史上說,他用直鉤在⽔面三尺之上垂著釣魚。據傳說他心腸好人公正,魚若從⽔中跳出三尺呑他的餌,那是魚自己的過錯。普通說"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便是此意。 蘇東坡此次向姜太公求雨是否應驗,並無記載。但是不管信仰什麼神,信佛也罷,信一棵得道的老樹樁子也罷,這並不是懷疑禱告不靈的理由。禱告不靈永遠無法證明,因為 ![]() ![]() ![]() 無論如何,后來蘇東坡做其他各縣的太守,只要事有必要,他還是繼續禱告。他知道他的此種行動是正當無疑的。他也就相信神明必然會竭其所能為人消災造福。因為,倘若明理是人 ![]() ![]() 我簡直不由得要說蘇東坡是火命,因為他一生不是治⽔,就是救旱,不管⾝在何處,不是憂愁全城鎮的用⽔,就是擔心運河和⽔井的開鑿。說他是火 ![]() 這個跳動飛舞的火苗,據說曾經兩度和琊魔外祟爭辯。因為他深信,不但是神靈,即使是妖魔鬼怪,也得對他那義正詞嚴的攻擊要順服,所以他有所恃而無恐。他痛恨一切悻乎情理的事,甚至妖魔鬼怪也得對他的所作所為,要能判別何者為是何者為非。妖魔等物也許有時會遺忘或分辨不清,可是在蘇東坡的雄辯口才之下,他們就會自見其行為的愚蠢,也得立即罷手。 有一次,他在從鳳翔回京都的路上,正順著一條山路行走,經過⽩華山。侍從之中一個人忽然中琊,在路上就把⾐裳一件一件脫下來,直到脫了個精光。蘇東坡吩咐人勉強給他穿上,把他縛起來,但是⾐裳又掉了下來。大家都說一定觸怒了山神,那個兵才中了琊。蘇東坡走到廟裏,向山神說道: 某昔之去無祈,今之回也無禱。特以道出祠而不敢不謁而已。隨行一兵狂發遇祟。而居人⽇:"神之怒也",未知其果然否。此一小人如蟻虱耳,何⾜以煩神之威靈哉。縱此人有隱惡,則不可知。不然人其懈怠失禮或盜服禦飲等小罪爾,何⾜責也,當置之度外。竊謂兵鎮之重,所隸甚廣,其間強有力富貴者蓋有公為奷意,神不敢于彼示其威靈,而乃加怒于一卒,無乃不可乎?某小官一人病則一事缺,願恕之可乎?非某愚,其諒神不聞此言。 禱告完畢,蘇東坡剛一離開那所山神廟,一陣山風猛向他臉上撲來,轉眼之間,風勢愈狂,竟爾飛沙走石,行人無法睜眼。蘇東坡對侍從說:"難道神還餘怒未息?我不怕他。"他繼續在前走,狂風越發厲害。這時只有一個侍從攜帶他隨⾝的行李在后面跟隨,別人和馬匹都正在想法避風,因為覺得實在無法前進。有人告訴他回廟去向山神求饒。蘇東坡回答說:"吾命由天帝掌握,山神一定要發怒,只好由他。我要照舊往前走。山神他能奈我何?"然后,風逐漸減低,終于刮完,並無事故發生,那個兵也清醒過來。 蘇東坡對自己有急智和看不見的精靈相鬥,堅具信心。有一次,他和一個琊魔力爭不讓。那是此后數年,他在京師⾝為⾼官之時,他的二兒媳婦(是歐陽修的孫女)一天晚上也中了琊,是在產后。年輕的兒媳婦以一老姐的聲音向周圍的人說:"我名清,姓王,因為陰魂不散,在這一帶做鬼多年。"蘇東坡對兒媳婦說:"我不怕鬼。再說,京都有好多驅鬼除妖的道士,他們也會把你趕跑的。不要不識相。顯然是你糊塗愚蠢才送了命,現在既然已死,還想鬧事!"然后他向女鬼講了些佛教對陰魂的道理,又告訴她說:"你給我老老實實的走開,明天傍晚我向佛爺替你禱告。"女鬼乃合掌道:"多謝大人。"兒媳婦于是霍然而愈。第二天⽇落后,他給佛爺寫了一篇祈禱文,焚香,供上酒⾁,把女鬼送走。 此后不久,他次子的小兒子說看見一個賊在屋裏跑,看來又黑又瘦,穿著黑⾐裳。蘇東坡吩咐僕人搜查,結果一無所獲。后來 ![]() "我就是那個又黑又瘦穿黑裳的!我不是賊,我是這家的鬼。你若想讓我離開 ![]() 蘇東坡對鬼斬釘截鐵的說:"不,我不請。" 鬼的聲音緩和了點兒說:"大人若一定不肯請,我也不堅持。大人能不能給我寫一篇禱告文,為我祈禱?" 東坡說:"不行。" 鬼的條件越來越低,用更為溫和的聲音請求可否吃點兒⾁喝點兒酒,但是蘇東坡越發堅強。鬼被這個不怕鬼的人懾服了,只請求為他燒點兒紙錢便心滿意⾜。東坡仍不答應。最后,鬼只要求喝一碗⽔。東坡吩咐:"給他。"喝完⽔之后, ![]() ![]() 蘇東坡在鳳翔那一段,發生了一件事,使他有點兒不光彩,在他后來的⽇子裏不願提起。到那時為止,他和上司宋太守處得很融洽,宋太守與他家是世 ![]() ![]() ![]() 現在蘇東坡新來的上司卻是這樣的一個人。所有的文武官員都向他俯首致敬,但是對蘇東坡而言,我們都不難猜測,現在是兩個不妥協通融的硬漢碰了面。二人之間遇有爭論,便⾆劍 ![]() 蘇東坡的報復機會不久到來。陳太守在太守公館裏建造了一座"淩虛台",以便公務之暇,登臺觀望四野景物之勝。不知何故,陳太守吩咐蘇東坡寫一篇文字,預備刻在淩虛台的石碑上,作為興建此台的紀念。這個誘惑對年輕多才的蘇東坡,是 ![]() 台于南山之下,宜起居飲食與山接也。…而太守之居,未嘗知有山焉。…太守陳公杖屢逍遙于其下,見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牆外,而見其⾝也。曰是必有異。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築⾼臺,⾼出于屋之簷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而以為山之踴躍奮迅而出也。公⽇,是宜名淩虛。以告其從事蘇軾,而求文以為記。就複于公⽇,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緩,狐險之所竄伏,方是時,豈知有淩虛台耶。廢興成毀,相尋于無窮,則台之複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嘗試與公登臺而望其東,則秦穆之祈年第泉也,其南則漢武之長楊五柞,而其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也。計其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數世之后, ![]() ![]() 倘若蘇東坡年齡再大些,文字之間的語調兒會更溫和些,諷刺的箭也許隱蔵得更巧妙些。這篇記敍文,本為慶祝而作,卻在沉靜中沉思其將來坍塌毀壞之狀,並含有太守不知所住之城外有山之諷刺,在中國志記文中尚屬罕見。但是陳太守這個老頭子確實肚量夠大,竟不以為什。這一次他對此文一字未予更動,照原作刻在石碑上。 由此可見,陳太守為人心地並不壞。在二人分手之后,東坡也看出此種情形,因而有修好之舉。成了名的作家常有的應酬,就是應子侄輩之請為其先人寫墓誌銘。墓誌文字必須讚美亡故者,但多為陳詞濫調,而且言不由衷,故無文學價值。寫此等文字古人每稱之為餡媚死者,但是此等事仍為作家極難避免之社 ![]() 陳太守的兒子陳糙,后來成了蘇東坡畢生的友人,此子不可不在此一提。陳糙喜歡飲酒騎馬,擊劍打獵,並且慷慨大度,揮金如土。一天,陳糙正在山中騎馬打獵,有兩個兵卒相隨。他前面忽然有一隻喜鵲飛起,他的隨員沒有將此喜鵲擊落。這位年輕的獵人咒駡了一聲,他從叢林中隱蔵處一馬沖出,啞的一箭 ![]() ![]() 蘇東坡又遇見了一位"朋友"——章停,章停命定是蘇東坡后半生宦途上的剋星。章停后來成了一個極為狠毒的政客,現在官居太守之職,所治縣分距此不遠,也在湖北省境。我們手下沒有資料可以證明是否蘇夫人曾經警告過丈夫要提防章停,但是章停確是富有才華,豪慡大方,正是蘇東坡所喜愛的那一等人。蘇東坡曾經預測過章停的前途,這個故事是人常說起的。是在往蘆關旅行的途中,蘇章二人進⼊深山,再往前就到黑⽔穀了,這時來到一條深澗邊,上面架著一條窄木板,下面距有百尺光景,有深流滾翻傾瀉,兩側巨石陡峭。章停是極有勇氣之人,向蘇東坡提出從木板上走過去,在對面岩石的峭壁上題一行字,一般遊客是常在名勝之地題詞的。蘇東坡不肯過去,章停以無動于衷的定力,獨自走過那條深澗。然后把長袍塞在 ![]() ![]() ![]() ![]() 仁宗駕崩后,蘇東坡受命督察自陝西西部山中運輸木材供修建陵寢之用的工事,這時他又忙碌了一陣子,此外平時他並不十分快樂。他頗為想家。仁宗嘉佑八年(一0六三)他寫信向子由說: 始者學書判,近亦如問回。但知今當為,敢問向所由。士方其未得,唯以不得憂,既得又憂失,此心浩難收。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塵埃雖未脫,暫想得一漱。我 ![]() 仁宗嘉佑九年(一O四六)他解除官職,內兄自四川來與同居,次年正月,舉家遷返京都。當時,凡地方官做官三年之后,朝廷就要考察他政績如何,叫做"磨勘"。依據察考的結果,再經推薦,另授新職。東坡既然回京,子由獲得了自由,不久就外放到北方的大名府去做官,當時大名府也叫"京北",在今⽇的京北南方一百里。 新主英宗,早聞蘇東坡的名氣,要破格拔擢,任以翰林之職,為皇帝司草詔等事。宰相韓倚反對,建議皇帝,為蘇東坡計,應俟其才幹老練,不宜于突然予以如此⾼位。皇帝又稱擬授命他掌管宮中公務之記載。宰相又提出反對,說此一職位與"制詔" ![]() 那年五月,蘇東坡的 ![]() ![]() ![]()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 ![]() 運送靈樞,他們必須雇船自安徽走⽔路,然后再順長江逆流而上。兩兄弟不惜多費時⽇,用以滿⾜沿途暢遊之願,所以到次年四月才安抵故里。⽗親的墳墓早在⽗親自己營建之下完成,只要將⽗親靈樞安放在⺟親墓⽳之旁,便算完事。不過蘇東坡好大喜功,他在山上種了三千棵松樹,希望將來長成一帶松林。 現在又要過一段蟄居的生活。要到兩年零三個月才居喪期滿(神宗熙甯元年七月,一0六八)。在他們回京之前,必須做兩件事。蘇東坡要師法⽗親為紀念⺟親而立兩尊佛像的往例,必須立一座廟,以紀念⽗親。在廟內,他懸有⽗親遺像,另外四張極寶貴的吳道子畫的四張佛像,是他在鳳翔時物⾊到的。廟的建造費要⽩銀一千兩,蘇氏兄弟共出一半,其餘由和尚籌募。 居喪期滿后,蘇東坡要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續弦。新娘是前 ![]() ![]() ![]() ![]() 在神宗熙甯元年(一O六八)臘月,在把照顧⽗⺟的墳瑩等事 ![]() |
上一章 苏东坡传 下一章 ( → ) |
苏东坡传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苏东坡传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苏东坡传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林语堂是苏东坡传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