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北洋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北洋 作者:戒念 | 书号:36677 时间:2017/7/29 字数:5074 |
上一章 第二百一十四章 庄家 下一章 ( → ) | |
翁同与盛宣怀的行银计划才刚刚开始便被南北洋大臣联合上章给淹死了,翁同贵为帝师但和地方实力派的两大巨头相比还是逊⾊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朝廷二品大员以上的任免皆![]() 盛宣怀北上京师是乘船而来,却瞒不过谭延的眼睛,在他刚刚踏上天津港码头的时候,沈静早就在那里恭候多时了。对于谭延⾝边第一谋士,盛宣怀并不陌生,虽然他没有见过对方,但是沈静那一口略带浙江口音的:“在下沈静沈文渊,添为直隶总督衙门总文案…”还是让他在这晚冬的寒天中感到背上的冷汗。 正当盛宣怀与沈静在一家酒馆中“促膝长谈”之时,谭延却被老头子从山东招了回来…方榕卿已经快生了,做为谭氏家族未来的顶梁柱的第一个孩子,谭钟麟已经盼星盼月亮的等了好几年,终于还是等到了这一天,无论是男是女,对谭氏家族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自从谭延与方榕卿成婚之后,他一直悉心照顾 ![]() ![]() 孕怀后的方榕卿由海上金融市场的“女王”变成了在天津一心想做⺟亲的准妈妈,这个转变多少让海上金融界的中外大佬们长舒了一口气…最近四年来,方榕卿在海上银市和股票市场上兴风作浪,以工商行银为大本营攻城掠地,有两家外国小行银居然被她弄到破产的地步。就是汇丰、德华行银这样有着列強家国背景地大行银也是被腾折的不清,外国行银在华的信誉度跌落的厉害。在某种意义上,方榕卿快要当⺟亲地消息对他们而言不亚于天籁之音,总算可以 ![]() 自从方榕卿孕怀之后,谭延将新军训练放在了山东威海卫北洋海军基地附近,除了训练新军的同时也可以顺便整顿海军海防守军的军事素质之外,也是为了能够随时菗时间称作客轮或是兵轮来往于山东和天津两地之间。不过随着京济铁路的开工建设,从山东到天津的 ![]() “安儿,你听说了没有,张樵野教唆皇帝出访东洋?!”老头子有些笑意地问道。 “张萌桓确实有些狂妄了些,这个人靠不住。如果我要是张萌桓的话,非要建议皇帝出国访问。与其去⽇本还不如到英国、德国和法国去看看,去⽇本有什么好看的?”谭延笑着说道。 张萌桓的这项主张在国中可谓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国中历史上的皇帝,除非是国破家亡,哪里有迈出国门的时候?除了北宋的两个皇帝被女真人弄出去过之外。还没有听说哪个皇帝出国。张萌桓此举就是翁同一系的人马也不噤破口大骂,而盛昱更是骂他荒谬。 “西方列強家国中,家国皇帝或是元首出国访问也是正常,张萌桓这个主张若是放在国外还是正常地,可是他忽略了这是国中。孩儿倒是可以理解他的作为。这其实也是一种改⾰的趋势…” “山西道御史杨深秀最近上了《请明定国是折》。还有內阁学士徐致靖的《请定国是明赏罚以正趋向而定国祚》的折子,那个康有为地《上清帝第六书》为⽗也看过了…这个世道真是有些 ![]() “呵呵。如果不 ![]() 谭钟麟略微思索一番说道:“安儿,你说翁叔平与康有为差别这么大,他还愿意捧康有为么?!” 老头子不是傻子,康有为的变法主张说穿了和国中千年来的数次大变法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归 ![]() “还是那句话,翁叔平与康有为不是一路人,翁叔平人老成精心中不可能不知道这点,他像拿人家当棋子来做出一个局,但是事情的发展未必会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这样的局面是他自己搞出来的,是祸是福他自己必须承担,至于我们就安心看戏好了…” “盛杏荪那边怎么样了?听说他已经到天津了…” “盛杏荪那边孩儿让沈文渊出面去谈,孩儿已经打算从他手中彻底接管电报局、招商轮船局和华盛纺织总厂的产业,这些产业本⾝就是北洋的,不能继续放在他的手中肥了他的 ![]() ![]() 谭钟麟点点头说道:“盛杏荪此人天 ![]() 谭延摇头摇说道:“合肥那边没有任何回音,只是发来电报用两广总督府库存银五十万两购买两艘小型战舰,估计他已经默认了…盛杏荪是个人才,可惜朝秦暮楚乃是官场大忌,他跟着合肥保住今天的地位也是轻而易举,无奈这个人心中永远不知⾜,连合肥也不愿意保他了…” “安儿。你把新军拉到山东去训练也没有什么,怎么将直隶督标也弄到河南去剿匪,这样一来京畿重地岂不是没有新军了么?你是不是感到什么了?!” “孩儿确实有些感觉不妥,将新军全部放在河南和山东,也是让満清贵族们放心。孩儿觉得我们不应该学李合肥那样,将淮军摆在天津,这对于那些人来说只是送给他们攻击我们地借口。再说这个局面无论如何演化,最终都是帝 ![]() ![]() “你说他们会…” 谭延冷笑的说道:“⽗亲应该听说过醇王府中的那两颗大树的故事吧?老醇王可以说是死的有些不明不⽩,太后如果下起狠手来。孩儿也不愿意当这个臭名!把军队撤出来,反正这是他们爱新觉罗家的私事,谁到最后赢了再来命令我们,否则孩儿是不愿意进⼊京师的!” 上一代醇王就是光绪皇帝的生⽗,据说醇王府是以前明朝一个显贵地府邸的基础上建立的。原先的两棵古树树冠形如华盖。风⽔先生曾言这两棵树能够保醇王府五百年气运,且生帝王之气。慈禧太后原本不知道有这么一说。后来光绪皇帝成婚之后偶然间得知,这就成了醇王的催命符,据说醇王临死前李鸿章前往看望,准备让西医替醇王医治,结果醇王为了儿子的全安拒绝了,并且说他的一切用药都是太后亲自批准才可以,也不愿连累李鸿章,几天之后醇王便去世了。而醇王死后,醇王府的那两棵大树居然让人连 ![]() 传言归传言,但是醇王府中的那两棵百年古树在十年前确实是非常有名,醇王从病发到死亡实在是太快,如果不是李鸿章进京公⼲,顺便看望老醇王,否则等他知道再从天津赶过来是绝对来不及的。正是因为醇王死亡的原因有太多不明的地方,也就让那两棵古树更加神秘莫测,谭延虽然没有去过醇王府,但是却听说那两棵古树早就没有了,似乎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个传言地实真 ![]() 对于帝国⾼层皇室之间的八卦传闻,谭延一向都很注意,这些真真假假的传闻背后绝对不是没有道理的,所谓苍蝇不叮无 ![]() 后世历史书对戊戌变法的信系在是太少,在谭延看来除了写清楚斗争双方谁是赢家之外,其他的那些都值得怀疑,对他而言除了知道往慈禧太后那边倒之外, ![]() 历史上的袁世凯只能够当一个下注者。而以谭延手中的本钱,别说是参与赌局,就是在整个赌桌上当庄家来决定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命运也不在话下…除了东北三省正在重病之中地总督刘铭传所节制地军队之外,京北周围没有其他不隶属于谭延体系內的军队,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将两派参与赌局的人通杀,自己来扶植一个傀儡皇帝也没有问题! 不管谭延愿不愿意,也许是他一贯的低调和顺从。使得所有人并没有意识到谭延已经具备当曹 ![]() 随着各省变法维新的呼声⽇益渐⾼。整个国中的变法气氛也是⽇趋浓厚,中外报纸上基本上每期都是长篇累牍的刊登报道社会明达之士的各种见解。这种举国论变法的舆论态势所造成的影响是空前的,当然形成这种风嘲也是有一定地人为因素…康有为等人一直为变法奔走呼号,如果说一两个月没有多少效果,一两年这么下来。所积累的影响就非常可观了,尤其是他的《上清帝书》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谭延的资助下,设立在天津外国租界內地印刷厂秘密印刷了康有为等人的著作,通过收买流浪汉的方式向社会广为散发,这种情况不仅在天津。在海上、广东、武汉等地也是如此。谭延虽然不愿意和康有为等人一起跳火坑。但是国中民众的思想却需要康有为这样的人去进行启蒙,不得不承认地是。任何一场社会大变⾰,首先是要从思想领域內进行启蒙教育为发端。 尽管谭延还看不起康有为等人提出地相对“原始”的思想启蒙,不过这个时代却决定了他们思想地市场,而谭延也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阵营问题”不敢轻举妄动,公开自己对变法的见解…即便他是《变法九要》这篇著名的奏折起草人之 谭延看不惯的人很多,不知怎么的,他对康有为的排斥感觉尤甚,但是他又非常敬佩这些变法派的人物。他们也许看不到人头落地的危险,不过历史上有这么多变法的例子摆在面前,他们还前赴后继,这也不能用“功名”来解释他们的动力所在,要给他们非要找个理由的话,那谭延的答案也唯有“爱国”只有这种朴素的感情才能够让他们无所畏惧。即便后来的戊戌六君子当中的谭嗣同,明知道自己要上断头台,也知道自己可以逃走,但却依然选择了前者,他们也许有很多的错误,但在最基本的爱国心理上却从来未曾动摇过。 在他们面前,谭延已经不止一次的自问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么?要知道在这个人浮于世的时代,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未必是正确的,就像康有为他们在变法不成之后转变成保皇 ![]() |
上一章 北洋 下一章 ( → ) |
北洋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北洋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北洋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戒念是北洋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