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北洋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北洋 作者:戒念 | 书号:36677 时间:2017/7/29 字数:5148 |
上一章 第二百一十五章 宪政 下一章 ( → ) | |
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开始了他在这个世界的旅途,谭氏家族终于再添一名男丁,这对于已经快八十的谭钟麟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自从得知谭延有了儿子之后,直隶总督衙门门口变得车⽔马龙,天津的本地名士和外地的巨商富贾们都排着队的向谭延送去贺仪,像张之洞、李鸿章这样隔着非常远的关系比较近的官场同僚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除了派人送上礼物之外,还发来了贺电…李鸿章想得最是周到,周馥虽然作为广州按察使,但是在半个月前便带着李鸿章的贺礼来到天津,谭府这边刚有动静,他在知道谭钟麟有了孙子之后立刻在李鸿章写得空⽩片子上添上,直接到谭府拜访。 为了庆贺自己儿子的出生,谭延联合天津各位名士,在当天决定修建敬老院和养孤院各五所,以赡养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和流浪街头的孩子…虽然这座城市并不是谭氏⽗子的家乡,但是这里是谭延正式步⼊帝国政坛的起点,谭延一向重视公益事业,在天津人口中直呼“谭善人” 谭延虽然向朝中显贵大笔行贿,但自⾝却廉洁,加上他在工商行银的特殊地位,天津的富豪一向都很给他面子。谭延一振臂⾼呼,他们立刻给予响应,纷纷慷慨解囊,天津的慈善事业在这几年发展地很快,短时间內各种义学、敬老院、养孤院等慈善场所数量和规模很快便超过了海上。虽然还不能说做到老有所养。街头儿孤绝迹,但整个城市面貌却改善了不少,比其他城市中的流浪人口要少的多。 康有为和他地追随者们在报纸上连连发表文章。除了以往的老调子之外,现在又更多了一个新词“宪政”而热心国事地大臣们也开始接受这一思想。尽管他们中有些人还并不明⽩“宪政”的含义,但是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在光绪皇帝无法掌权,而慈禧太后违背祖制独揽大权方面有很大的问题,从而想以“宪政”来制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 政治是现实的,而张之洞、李鸿章等人出于自⾝利益的考量,决定推崇“宪政”这并不是没有来由。底层大众都知道“昆明湖换了⻩海”这个道理,更何况这些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老油条?如果光绪皇帝执掌权政则是名正言顺,他们也许未必会这么热心。而李鸿章前有顶缸地先例,保不准下次就轮到他们的头上…他们自问没有谭延的手段可以料敌于先,更没有其手下北洋海陆两军精锐之师,同时谭延在山东做的那套教民和拳民两手都硬的法子他们是觉得好,但总觉得有失权位,直隶三省的教民冲突算是平息下来,不过自己的地头上却是愈演愈烈。 各省督抚中不乏开明之士,与妄自尊大的枢臣不同。他们是直接与洋人接触,碰到地事情也远比枢臣要复杂的多,央中內部的封闭无视于各国列強的威胁,这让各省督抚非常不満,他们对变法強国的苛求也更为迫切。与户部解决财政不⾜地目光放在行银上不同。各省督抚的目光则选择在宪政…限制皇权,这对他们有着更为有利的选择,也更能够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第一个在政坛上掀起“宪政”风暴的是驻法国公使孙宝琦,他从海外得知国中最近地舆论动向后,立刻向国內发电报支持“宪政”请求立宪。接着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张之洞、湖广总督王文韶、两广总督李鸿章和云贵总督岑舂萱也都发电报请求立宪。因为最近几个月地报纸都是变法维新。宪政的报道也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出乎谭延意料之外。慈禧太后并没有因此而大动⼲戈。 “宪政”说⽩了就是皇帝担任家国元首,却无权行使家国元首之权力。这对于各位封疆大吏而言是极为有 ![]() 各省督抚都上了请立宪折,唯独直隶总督和东北总督没有动静,东北总督刘铭传据闻已经到了病⼊膏肓的阶段,不要说处理政事,就是那笔写字正常思考也做不到,刘铭传都病倒这个份上基本上就算是等死了,他不写立宪折还情有可原,但是一直为“北洋新政”前锋的直隶总督一直没有动静,这就实在是太让人费解了。 李鸿章让周馥带着大礼到天津,固然是以祝贺谭钟麟喜得孙子,而实际上更是想要催促谭钟麟能够和李鸿章等地方大员一起站在宪政的战线上,给朝桐加庒力。李鸿章虽然已经带上了汉奷的帽子,但他在两广有面临另外一个⿇烦…南方⾰命 ![]() ![]() 也许是王文韶起初在刚到任广州时的软弱手段,使得广州的⾰命思嘲开始滥泛,还没有等这个昔⽇用贵州少数民族和湖南起义的铁腕人物有所行动,他就被调到湖北就任湖广总督去了。因为李鸿章被胶州湾事件拖在京北,所以两广实际事务是由周馥一手主持,周馥属于开明人士,对于⾰命者并没有下狠手镇庒,有很多参加起义的⾰命者通过各种路径可以平安保出,这就使得两广的⾰命形势更加⾼涨。 广州开放非常早。这里地民风相对其他地区要开明的多,⾰命 ![]() 面对广州的⽇益汹涌的⾰命形势,曾经大肆杀俘的李鸿章偏偏就手软了…⾰命 ![]() ![]() ![]() ![]() ![]() 谭钟麟可谓是疆臣之中和慈禧太后关系最为密切,而能够左右谭钟麟的政见的,也唯有他的儿子山东巡抚谭延。周馥此时前往谭府贺喜,⾝上所肩负地使命也是希望能够疏通谭氏⽗子,使其赞成立宪。对于周馥而言,他相信谭氏⽗子和其他疆臣都有着同样的利益,尤其是北洋海防时刻要经受外国列強的冲击,⽇本联合舰队和北洋海军的对峙尤甚。 朝野都相信像⽇本那样立宪开始变法才能够让国中再次中兴。摆脫被动挨打的命运,谭氏⽗子如果不想做李鸿章第二,那最稳妥地方式以宪政来抑制皇权,免得再次出现甲午战争前海军军费被挪用修园子的状况。 周馥带来了李鸿章给谭钟麟的亲笔信,信中洋洋洒洒千余言。大致说家国危及“不变政体,枝枝节节之修补无益矣。公今揽天下重点,肩负天下重任,应体察世界之大势。成尊主庇民之大绩…” 谭延从谭钟麟手中接过信件后。如果不是周馥亲手送过来的,他还以为是康有为写来的。当然如果有推翻満清地字眼,那就直接改成孙中山好了。对于李鸿章向变法派转变他早有预料,但是这个转变有些未免大了些,难道说老李在广东受了什么刺 ![]() 在李鸿章出国访问期间,清廷设在伦敦的机构秘密逮捕了孙中山,为了营救孙中山而闹起了轩然大波,最终孙中山安然逃脫。谭延不知道“孙中山”地名字才刚起了不到一年,他以前被捕的时候还叫孙文“孙逸仙”这个名字在海外华人中的名气自从伦敦被捕之后也愈来愈大,开始有些后世的气象。 “周大人,立宪对⾰命 ![]() ![]() ![]() 周馥明⽩如果自己无法说服这个年纪可以当自己孙子的谭延,北洋这道关口是迈不过去的,各省督抚之首为唯观直隶,若是直隶总督不肯出头,颐和园里的那位势必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各省督抚之努力皆都付之东流。 周馥苦笑的说道:“谭大人,今时今⽇之广州已经和几年前完全不同,会 ![]() ![]() ![]() ![]() “周大人,在下也算是您老的晚辈,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请说!” “那晚辈就斗胆说上几句,大人莫要见怪。若是顺耳就听听,若是逆耳就当我什么都没说…周大人,说起来如果我们抛去⾝上这⾝官服。摘掉这顶戴花翎,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这就是反清复明…呵呵,您老也别 ![]() 周馥听后沉默了,荣仲华就是荣禄。谭延不愿意在京师待着,就怕荣禄当着他的面说这句话,怎么着自己也是个汉人,満汉争执从満清立国开始就纷争不断。若是放在康雍年间,荣禄地这句话不知道要平添多少刀下冤魂,只是现在家国凝聚力远不如那个时代,真正的权力都在地方督抚手中握着,这些督抚封疆大吏又大多都是汉人。这招借刀杀人的威慑力已经远不如以前。 无论你⾆翻莲花也好,不可否认在“宪政”的美丽外表至下,对于満清贵族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因为它不仅可以兵不⾎刃的解决⾰命 ![]() 就那些不明⽩⾰命真正含义的底层民众而言。他们跟随⾰命 ![]() ![]() ![]() ![]() “难道只能以杀止杀?!”周馥似乎喃喃的自问道。 谭延摇头摇说道:“其实走宪政地路子才是最有利于朝廷的,不过朝廷中总是有几个大臣会抱着祖宗宗法不放,殊不知他们紧紧的守着的是一个泥饭碗,稍有外力便破碎无疑,倒不如将这个泥饭碗 ![]() “晚生这里倒是有个法子,既可以解中堂之急,也可以让朝廷中那些顽固地大臣稍作退步…” “谭大人有何妙计?!” “立刻实行宪政显然是不行的,老百姓只知道填 ![]() ![]() “预备宪政?!” 谭延点点头说道:“不错,现在朝野有很多人寄希望于宪政強国,这是主流,不可逆反,否则为天下所聇。我们可以联合上折用预备宪政的名头,将实行宪政分成几个阶段,比如说一边发展教育,通过报纸等为宪政做声势,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另外也可以上折让朝廷出派亲贵到东西方各国去考察宪政,以此来让那些朝中的保守派们接受这一思想…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最不济让那些最反对宪政的大臣给出派去,也省得他们在朝中呱噪…” 周馥听后略一思索便明⽩其中奥妙,笑了笑说道:“组安之计甚妙在周馥看来,朝中反对的意见肯定不少,对于谭延提的意见,他更看重以出派朝廷亲贵出洋考察,以此来支开那些反对宪政的大臣。像李鸿章出洋访问,一去就是好几个月,如果利用这段时间悉心 ![]() |
上一章 北洋 下一章 ( → ) |
北洋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北洋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北洋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戒念是北洋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