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北洋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北洋 作者:戒念 | 书号:36677 时间:2017/7/29 字数:5019 |
上一章 第二百一十三章 皇权 下一章 ( → ) | |
历史上那场着名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一百天左右,据说是光绪皇帝受到了甲午惨败、胶州湾、旅顺港被占的刺![]() ![]() 当然这都是谭延的猜测,在这场变法中唯一让人值得称道的是变法派內部到没有出现像熙宁变法那样的內部争权夺利迅速腐化的现象,也许是时间太短的缘故,也许是他们真的很真诚的投⼊到这场变法当中。 这个时代的国中人很少有跳出几千年的皇权治 ![]() 谭延造反的第一理由并非像孙中山那样救国救民,做为一个拥有后世记忆的人自然有改变历史的觉悟,但是在皇权统治下也可以做到这点。不过他不会选择皇权,他既不想做満清贵族的走狗,更不想自己来当皇帝…还是应了曾国藩、李鸿章这样众多历史权臣与皇权玩“恐怖平衡”的游戏,他不想一辈子,更不想自己的子孙继续玩这样的游戏。 自古的皇帝对待家国政事也许有优劣之分,但是对于权力都是一个德行。光绪皇帝再怎么想着家国富強,第一考虑的首先是他手中的权力。谭延也曾见过光绪皇帝几面,不过都是很匆忙,而且在慈禧太后面前,小皇帝很少说话,不过这并不代表他没有权力 ![]() ![]() 光绪皇帝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痴呆,随着他的年龄一天天长大。对于权力地望渴是十分可怕的。光绪皇帝越是沉默,谭延的心也就越提心吊胆,如果帝后两 ![]() 如果还这么斗下去。爱新觉罗家的子孙是为他们一族而努力,不管是光绪皇帝还是慈禧太后,弄到最后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牺牲国中…不过问题是谭延却不想在这个问题沉默下去,他需要⾜够的武力来支持自己结束这个无聊地游戏。而国中的命运也只有他来掌握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在谭延的授意下,驻守在山东的武卫右军两镇又一混成协地兵营中已经开始大量散发《天演论》等思想进步书籍还有一本《论国美 主民》…这是谭延第一次吃开始在军中培养士兵思想,这么做虽然稍微晚了些,但是他还是对此小心翼翼的逐步推进。《天演论》是公开发行书籍,中间虽然没有“噤语”但在谭延看来这本书做为思想启蒙教材最合适不过,他需要的是小火将⽔烧热,而不是一下子将锅烧开。 事实上在这个大变⾰时代。尽管谭延有意识的将各种思嘲隔绝在军营之外,但由于新建陆军中的文化⽔平还算比较不错,还是有很多进步书籍流进了军营,士兵和军官们都有着不同的想法。北洋武备学堂出⾝的低级军官对此倒是 ![]() 在谭延下发《天演论》之后,留德士官生之间彼此走动明显增多。而谭延也感觉到他地铁杆嫡系的眼中似乎对他多了某种期待,不过他依旧装着看不见,加強第三批新建陆军训练工作。 与前两批不同,这一批新建陆军在人数上一次训练两万六千人…这正好是两个镇地编制,清府政虽然认为新军是家国 权政保证的柱石,但却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在国全普练新军,只能够保证北洋陆军的训练成军费用,是以各省陆军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动,南洋张之洞的自強军也不过是扩充到一个混成协的规模,其余还在等待练兵处最后的决定。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已经更名为京汉铁路的“芦汉铁路”全线竣工,在此之前这条铁路的部分路段已经开始运营。整个京汉铁路总耗资三千八百万两⽩银,耗费三年多的时间完成,全线所有的桥梁、车站等全部为国中人自己设计々工,整个工程没有向国外贷过一两银子,这条铁路的建成除了显示国中有能力自己建造施工路段情况复杂的大铁路之外,也揭开了国中铁路史新的一页。 京汉铁路全线通车后,张之洞、王文韶、谭钟麟、乘车视察了整条铁路,宣告京汉铁路正式开始投⼊运营。这条铁路将京北和武昌府连接起来,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谭延可以看到自己的军队可以通过这条铁路直揷国中湖湘腹地,一旦有事便可以直接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湖北和湖南两个战略重要省份。 京汉铁路的竣工也使得国中人自建铁路的所有屏障全部被打开,以往对于国中人能否自己修建铁路,就连国中统治⾼层內部无论是反对派还是洋务派都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是詹天佑的京汉铁路彻底打消了这种疑虑。很快在谭延的推动下,京济铁路开始修建。同时开工修建的还有京张铁路。虽然只有一个詹天佑,但是在京汉铁路施工过程中,却培养了一大批国中铁路工程人才。在京汉铁路中后期地时候,快速成长起来的铁路专家们开始对修建京北到山东济南的路线开始勘测,京汉铁路一完工便开始了京济铁路地修建,同时也展开了对京张铁路沿线的勘测任务。 随着恭王奕欣的去世,国全上下暮气沉沉的局面开始逐渐好转,而举国上下维新变法的气氛也是一⽇浓似一⽇。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比以前更进了一步,开始提出一些具体变法办法,而且洋洋洒洒的力言外衅危迫,希望光绪皇帝能够效法⽇本明治维新。诏定国是。与此同时,康有为还上折子,督促皇帝能够尽快的遴选天下通才,皇帝亲临来商讨新政事宜。 ![]() ![]() 谭延⾝为总理大臣,理应参加这次会议,可惜他现在和翁同一样太担心康有为的步子是不是迈的太大了,这么下去 ![]() ![]() 就算康有为一步紧过一步的时候,翁同依然没有放弃对谭延地攻击,不过这一次令谭延没有想到的是盛宣怀给了翁同一次机会…盛宣怀手持北洋最钱赚的电报局和轮船招商局,后来的华盛纺织总厂也在他的手中,如果说盛宣怀清廉,恐怕连上帝都会用地球仪来砸他。谭氏⽗子在接手北洋之后,主要抓得是军事,对于经济谭延没有太过揷手,表面上为了照顾李鸿章地面子,没有对盛宣怀下手,但是却长期搜罗盛宣怀地把柄。 一开始盛宣怀对谭氏⽗子的戒心是非常重地,不过几个月过去了谭氏⽗子没有拿他怎么样,一两年过去了依旧是平静如初,最终盛宣怀还是按耐不住自己的爪子,行事也开始肆无忌惮起来,尤其是谭延的抵羊纺织厂挡了华盛的道,而在汉 ![]() 因为盛宣怀和李鸿章之间的关系,谭延一直没有动盛宣怀,只是在等待机会…他预备开办一家资本在五百万两左右的商业行银,有朝廷给予保护和资助;行银享有发行钞票、开炉铸币、代理国债等等特权。这家行银是针对谭延的,盛宣怀的说帖到了翁同手中,这更是成为翁同的利器…工商行银⽇进斗金已经不止是盛宣怀一个人眼馋了,就连翁同的户部也是眼馋的紧,可惜各省督抚都有相当大的权力,总督开炉铸币仅需要向朝廷反映,递上一份说帖在户部备案即可,户部可以收取铸币税。 工商行银是国中最为特殊的行银,它是第一家中外合资行银,有美方资本的背景,⼊股的也都是两广、江浙一带的大富豪,因为谭延是它的创建人。所以又有国中的官方背景,它地背后就是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由于工商行银的“成分”复杂,它可以享受到其他外国行银所不能拥有的待遇…京汉铁路四千万两地原始股本金就存在这里。重建北洋海军款项也是存在这里…自从工商行银成立后,原本在华最为特殊的汇丰行银在国中金融界的地位一落千丈,若不是把持着过去大清帝国对外巨额结款,它几乎和别的国外行银没有什么区别。 工商行银所拥有的货币发行权更是为北洋府库充实的主力,建立之初便超过了电报局和招商局的利润总和,天津在国中金融界的地位直追海上,这中间和它有着很深的关系。工商行银令人眼馋地利润同样也让紧巴巴的户部非常眼红,而盛宣怀的这份建立行银的说帖就是针对工商行银来让户部有挖墙脚的机会。 沈静在盛宣怀地⾝边安揷有眼线,盛宣怀的说帖刚到翁同的手中。谭延的手中也持有了一份內容相似的说帖。盛宣怀没有想到正是这份说帖给了谭延收拾他的最佳借口,谭延将这份说帖用电报发往广州,呈 ![]() 张之洞反对盛宣怀建行银的理由比谭延更充⾜…国中有一家工商行银拥有铸币权对他来说⿇烦已经够大了,若是再出现一家,尤其是像盛宣怀这样会经营的人来办行银,那他的铸币局地⽇子可就更难过了。 张之洞和刘坤一当年和谭延一起办铸币,但却没有想到谭延居然想出通过行银来实现铸币的办法。好在谭延无意进⼊湖广和两江地区,否则这里的银元和银元券都要改姓“谭”虽然张之洞再次犯了以前的老错误,做事不经行內人仔细谋划。完全是自己一拍脑门就两眼一抹黑的闯进来,但是湖广铸币局开之后,确实是极大地改善了张之洞地财务状况。他之所以能够财大气耝的向旅顺造船所购买战舰来建设长江舰队,甚至还购买昂贵地靖海级装甲巡洋舰来做南洋舰队的旗舰。除了和谭延在美西战争中发了顺风财之外,铸币局的利润功不可没。 盛宣怀的说帖已经极大的触犯了张之洞的利益,他不反对是不可能的。翁同支持盛宣怀办行银有着充⾜的理由,⽇本自仿照西法创建行银之后,百万兵饷立筹可得。无须向外国借贷。站在家国的角度而言,翁同支持盛宣怀是正确的。更何况这还可以顺便打击谭氏⽗子所支持的工商行银。 翁同立刻邀请盛宣怀北上商议创建行银事宜,盛宣怀也欣然而往,同时他在京师也四处为盛宣怀创建行银而摇旗呐喊,很是昅引了众多的眼球。此后更是替盛宣怀向光绪皇帝呈送了《自強大计折》,以此来抬⾼盛宣怀的政治地位…盛宣怀是没有功名的,他不能获得正式的出⾝来步⼊官场,而是透过李鸿章的关系走向政界,可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上烙着很深的“李记”印痕。 翁同在京师为盛宣怀张目,那最终的解释只有一个…盛宣怀背叛了李鸿章改投翁同的门下,这是自袁世凯在甲午年大战后拿着三千两银票让李鸿章辞去大学士好让翁同成为真宰相的有一次 ![]() |
上一章 北洋 下一章 ( → ) |
北洋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北洋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北洋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戒念是北洋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