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旧唐书 作者:刘昫等 | 书号:10200 时间:2017/3/26 字数:19585 |
上一章 卷一百一十五 下一章 ( → ) | |
○韦夏卿 王正雅 族孙凝 柳公绰 子仲郢 孙璧 玭 弟公权 伯⽗子 华 子华子公度 崔玄亮 温造 子璋 郭承嘏 殷侑 孙盈孙 徐晦 韦夏卿,字云客,杜陵人。⽗迢,检校都官郞中、岭南节度行军司马。夏卿苦 学,大历中与弟正卿俱应制举,同时策⼊⾼等,授⾼陵主簿。累迁刑部员外郞。时 久旱蝗,诏于郞官中选⾚畿令,改奉天县令。以课最第一,转长安令。改吏部员外 郞,转本司郞中,拜给事中。出为常州刺史。夏卿深于儒术,所至招礼通经之士。 时处士窦群寓于郡界,夏卿以其所著史论,荐之于朝,遂为门人。改苏州刺史。贞 元末,徐州张建封卒,初授夏卿徐州行军司马,寻授徐泗濠节度使。夏卿未至,建 封子愔为军人立为留后,因授旄钺。征夏卿为吏部侍郞,转京兆尹、太子宾客,检 校工部尚书、东都留守,迁太子少保。卒时年六十四,赠左仆 ![]() 夏卿有风韵,善谈宴,与人同处,终年而喜愠不形于⾊。抚孤侄,恩逾己子, 早有时称。其所与游辟之宾佐,皆一时名士。为政务通适,不喜改作。始在东都, 倾心辟士,颇得才彦,其后多至卿相,世谓之知人。 王正雅,字光谦,其先太原尹东都留守翃之子。伯⽗翊,代宗朝御史大夫,以 贞亮鲠直,名于当代,卒谥曰忠惠。正雅少时,以孝行修谨闻。元和初,举进士, 登甲科,礼部侍郞崔邠甚知之,累从职使府。元和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三迁为万 年县令。 当穆宗时,京邑号为难理,正雅抑強扶弱,政甚有声。会柳公绰为京兆尹,上 前褒称,穆宗命以绯⾐银章,就县宣赐。迁户部郞中,寻加知台杂事,再迁太常少 卿,出为汝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有中人为监军,怙权⼲政,正雅不能堪,乃谢 病免。 ⼊为大理卿。会宋申锡事起,狱自內出,卒无证验。是时王守澄之威权,郑注 之宠势,虽宰相重臣,无敢显言其事者。唯正雅与京兆尹崔绾上疏,请出造事者, 付外考验其事,别具状闻。由是狱情稍缓,申锡止于贬官,中外翕然推重之。太和 五年十一月卒,赠左散骑常侍。 正雅从弟重,翊之子也,位止河东令。重子众仲,登进士第,累官衡州刺史。 众仲子凝。 凝,字致平,少孤,宰相郑肃之甥,少依舅氏。年十五,两经擢第。尝著《京 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再登进士甲科。崔璪领盐铁,辟为巡官。历佐梓潼、宣 歙使幕。宰相崔⻳从奏为鄠县尉、集贤校理,迁监察御史,转殿中。宰相崔铉出镇 扬州,奏为节度副使。⼊为起居郞,历礼部、兵部、考功三员外。迁司封郞中、长 安令。中丞郑处诲奏知台杂,换考功郞中,迁中书舍人。时政不协,出为同州刺史, 赐金紫。暮年,移疾华州敷⽔别墅。逾年,以礼部侍郞征。 凝 ![]() 逾岁,⻩巢自岭表北归,大掠淮南,攻围和州。凝令牙将樊俦率师据采石以援 之。俦犯令,凝即斩之以徇,命别将乌颖代俦赴援,竟解历 ![]() 柳公绰,字起之,京兆华原人也。祖正礼,邠州士曹参军。⽗子温,丹州刺史。 公绰幼聪敏。年十八,应制举,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秘书省校书郞,贞元 元年也。贞元四年,复应制举,再登贤良方正科,时年二十一。制出,授渭南尉。 公绰 ![]() 元和初,宪宗颇出游畋,锐意用兵;公绰 ![]() 天布寒暑,不私于人。品类既一,崇⾼以均。惟谨好爱,能保其⾝。清净无瑕, 辉光以新。寒暑満天地之间,浃肌肤于外;好爱溢耳目之前, ![]() ![]() ![]() ![]() ![]() ![]() 宪宗深嘉之。翌⽇,降中使奖劳之,曰:“卿所献之文云:‘气行无间,隙不 在大。’何忧朕之深也?”逾月,拜御史中丞。 公绰素与裴垍厚,李吉甫出镇淮南,深怨垍。六年,吉甫复辅政,以公绰为潭 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观察使。湖南地气卑 ![]() ![]() ![]() ![]() 九年,吴元济据蔡州叛,王师讨伐。诏公绰以鄂岳兵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率 赴行营。公绰曰:“朝廷以吾儒生不知兵耶?”即⽇上奏,愿自征行,许之。公绰 自鄂济湘江,直抵安州;李听以廉使之礼事之。公绰谓之曰:“公所以属鞬负弩者, 岂非为兵事耶?若去戎容,被公服,两郡守耳,何所统摄乎?以公名家晓兵,若吾 不⾜以指麾,则当赴阙;不然,吾且署职名,以兵法从事矣。”听曰:“唯公所命。” 即署听为鄂岳都知兵马使、中军先锋、行营兵马都虞候,三牒授之。乃选卒六千属 听,戒其部校曰:“行营之事,一决都将。”听感恩畏威,如出麾下。其知权制变, 甚为当时所称。鄂军既在行营,公绰时令左右省问其家。如疾病、养生、送死,必 厚廪给之。军士之 ![]() 十一年,⼊为给事中。李师道归朝,遣公绰往郓州宣谕。使还,拜京兆尹,以 ⺟忧免。 十四年,起为刑部侍郞,领盐铁转运使。转兵部侍郞、兼御史大夫,领使如故。 长庆元年,罢使,复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时河朔复叛,朝廷用兵,补授行营诸将,朝令夕改,驿骑相望。公绰奏曰: “自幽、镇用兵,使命繁并,馆递匮乏,鞍马多阙。又敕使行李人数,都无限约。 其⾐绯紫乘马者,二十、三十匹,⾐⻩绿者,不下十匹、五匹。驿吏不得视券牒, 随口即供。驿马既尽,遂夺路人鞍马。⾐冠士庶,惊扰怨嗟,远近喧腾,行李将绝。 伏望圣慈,聊为定限。”乃下中书条疏人数。自是吏不告劳。以言直为北司所恶, 寻转吏部侍郞。 二年九月,迁御史大夫。韩弘病,自河中⼊朝。以弘守司徒、中书令,诏百僚 问疾。弘遣其子达情,言不能接见。公绰谓其子曰:“圣上以公官重,令百司省问, 异礼也。如拜君赐,宜力疾公见。安有卧令弟子传言耶?”弘惧,挟扶而出,人皆 耸然。 三年,改尚书左丞,又拜检校户部尚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 邓县,县二吏犯法,一赃贿,一舞文。县令以公绰守法,必杀赃吏。狱具,判之曰: “赃吏犯法,法在;奷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公绰马害圉人,命斩之。宾客 进言曰:“可惜良马,圉人自防不至。”公绰曰:“安有良马害人乎?”亟命杀之。 牛僧孺罢相镇江夏,公绰具戎容,于邮舍候之。军吏自以汉上地⾼于鄂,礼太过。 公绰曰:“奇章才离台席,方镇重宰相,是尊朝廷也。”竟以戎容见。有道士献丹 药,试之有验,问所从来,曰:“炼此丹于蓟门。”时硃克融方叛,公绰遽谓之曰: “惜哉,至药来于贼臣之境,虽验何益!”乃沉之于江,而逐道士。邓县人郑怀政 病狂,妄称天子,公绰捕而杀之。 敬宗即位,加检校左仆 ![]() 二年,授邠州刺史、邠宁庆节度使。所部有神策诸镇,屯列要地,承前不受节 度使制置,遂致北虏深⼊。公绰上疏论之,因诏诸镇皆禀邠宁节度使制置。 三年,⼊为刑部尚书,京兆人有姑鞭妇致死者,府断以偿死。公绰议曰:“尊 殴卑非斗,且其子在,以 ![]() 太和四年,复检校左仆 ![]() ![]() ![]() 六年,以病求代。三月,授兵部尚书,征还京师。四月卒,赠太子太保,谥曰 成。 公绰天资仁孝,初丁⺟崔夫人之丧,三年不浴沐。事继亲薛氏三十年,姻戚不 知公绰非薛氏所生。外兄薛宮早卒,一女孤,配张毅夫,资遗甚于己子。 ![]() ![]() ![]() 仲郢,字谕蒙,元和十三年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郞。牛僧孺镇江夏,辟 为从事。仲郢有⽗风,动修礼法,僧孺叹曰:“非积习名教,安能及此!”⼊为监 察御史。 五年,迁侍御史。富平县人李秀才,籍在噤军,诬乡人斫⽗墓柏, ![]() ![]() 会昌中,三迁吏部郞中,李德裕颇知之。武宗有诏减冗官,吏部条疏, ![]() 五年,准南奏吴湘狱,御史崔元藻覆按得罪。仲郢上疏理之,人皆危惧。德裕 知其无私,益重之。武宗筑望仙台,仲郢累疏切谏。帝召谕之曰:“聊因旧趾增葺, 愧卿忠言。”德裕奏为京兆尹,谢⽇,言曰:“下官不期太尉恩奖及此,仰报厚德, 敢不如奇章门馆。”德裕不以为嫌。时废浮图法,以铜像铸钱。仲郢为京畿铸钱使, 钱工 ![]() 宣宗即位,德裕罢相,出仲郢为郑州刺史。周墀自江西移镇滑台。过郑,观其 境內大理,甚奖之。俄而墀⼊辅政,迁为河南尹。莅事逾月,召拜户部侍郞。居无 何,墀罢知政事。同列有疑仲郢与墀善,左授秘书监。数月,复出为河南尹。以宽 惠为政,言事者以为不类京兆之政。仲郢曰:“辇毂之下,弹庒为先;郡邑之治, 惠养为本。何取类耶?” 大中年,转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孔目吏边章简者,以货 ![]() 大中十二年,罢使,守刑部尚书。咸通初,转兵部,加金紫光禄大夫、河东男、 食邑三百户。俄出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凤州刺史卢方乂以轻罪决部叫,数 ⽇而毙。其 ![]() ![]() ![]() 初,仲郢自拜谏议后,每迁官,群乌大集于升平里第,廷树戟架皆満,凡五⽇ 而散。诏下,不复集,家人以为候,唯除天平,乌不集。 仲郢严礼法,重气义,尝感李德裕之知。大中朝,李氏无禄仕者。仲郢领盐铁 时,取德裕兄子从质为推官,知苏州院事,令以禄利赡南宅。令孤綯为宰相,颇不 悦。仲郢与綯书自明,其要云:“任安不去,常自愧于昔人;吴咏自裁,亦何施于 今⽇?李太尉受责既久,其家已空,遂绝蒸尝,诚增痛恻。”綯深感叹,寻与从质 正员官。 仲郢以礼法自持,私居未尝不拱手,內斋未尝不束带。三为大镇,厩无名马, ⾐不薰香。退公布卷,不舍昼夜。《九经》、《三史》一钞;魏、晋已来南北史再 钞;手钞分门三十卷,号《柳氏自备》。又精释典,《瑜伽》、《智度大论》皆再 钞;自余佛书,多手记要义。小楷精谨,无一字肆笔。撰《尚书二十四司箴》,韩 愈、柳宗元深赏之。有文集二十卷。子珪、璧、玭。 珪,字镇方,大中五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早卒。 璧,大中九年登进士第。文格⾼雅。尝为《马嵬诗》,诗人韩琮、李商隐嘉之。 马植镇陈许,辟为掌记书,又从植汴州。李瓚镇桂管,奏为观察判官。军政不惬, 璧极言不纳,拂⾐而去。桂府寻 ![]() 玭应两经举,释褐秘书正字。又书判拔萃,⾼湜辟为度支推官。逾年,拜右补 阙。湜出镇泽潞,奏为节度副使。⼊为殿中侍御史。李蔚镇襄 ![]() ![]() 玭尝著书诫其弟子曰: 夫门地⾼者,可畏不可恃。可畏者,立⾝行己,一事有坠先训,则罪大于他人。 虽生可以苟取名位,死何以见祖先于地下?不可恃者,门⾼则自骄,族盛则人之所 嫉。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所以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恳, 为学不得不坚。夫人生世,以无能望他人用,以无善望他人爱,用爱无状,则曰 “我不遇时,时不急贤”亦由农夫卤莽而种,而怨天泽之不润,虽 ![]() 予幼闻先训,讲论家法。立⾝以孝悌为基,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 为法,以 ![]() ![]() ![]() 夫坏名灾己,辱先丧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志之。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澹 泊,苟利于己,不恤人言。其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懵前经而不聇,论当世而 解颐;⾝既寡知,恶人有学。其三,胜己者厌之,佞己者悦之,唯乐戏谭,莫思古 道。闻人之善嫉之,闻人之恶扬之。浸渍颇僻,销刻德义,簪裾徒在,厮养何殊。 其四,崇好慢游,耽嗜曲糵,以衔杯为⾼致,以勤事为俗流,习之易荒,觉已难悔。 其五,急于名宦,昵近权要,一资半级,虽或得之;众怒群猜,鲜有存者。兹五不 是,甚于痤疽。痤疽则砭石可瘳,五失则巫医莫及。前贤炯戒,方册具存,近代覆 车,闻见相接。 夫中人已下,修辞力学者,则躁进患失,思展其用;审命知退者,则业荒文芜, 一不⾜采。唯上智则研其虑,博其闻,坚其习,精其业,用之则行,舍之则蔵。苟 异于斯,岂为君子? 初公绰理家甚严,弟子克禀诫训,言家法者,世称柳氏云。 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 郞。李听镇夏州,辟为掌记书。穆宗即位,⼊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 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 郞。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 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噤。公绰在太原,致书于宰相李宗闵云: “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聇之,乞换一散秩。”乃迁右 司郞中,累换司封、兵部二郞中、弘文馆学士。 文尝思之,复召侍书,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每浴堂 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 ![]() ![]() ![]()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郞,充职。尝⼊对,上谓曰:“近⽇外议如何?”公权对 曰:“自郭旼除授邠宁,物议颇有臧否。”帝曰:“旼是尚⽗之从子,太皇太后之 季⽗,在官无过。自金吾大将授邠宁小镇,何事议论耶?”公权曰:“以旼勋德, 除镇攸宜。人情论议者,言旼进二女⼊宮,致此除拜,此信乎?”帝曰:“二女⼊ 宮参太后,非献也。”公权曰:“瓜李之嫌,何以户晓?”因引王珪谏太宗出庐江 王妃故事。帝即令南內使张⽇华送二女还旼。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累迁学士 承旨。 武宗即位,罢內职,授右散骑常侍。宰相崔珙用为集贤学士、判院事。李德裕 素待公权厚,及为珙奏荐,颇不悦。左授太子詹事,改宾客。累迁金紫光禄大夫、 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复为左常侍、国子祭酒。历工部尚书。咸通 初,改太子少傅,改少师,居三品、二品班三十年。六年卒,赠太子太师,时年八 十八。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 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上都西明寺 《金刚经碑》备有钟、王、欧、虞、褚、陆之体,尤为得意。文宗夏⽇与学士联句, 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不可多得。”乃令公 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大中初,转少师,中谢,宣宗召升殿,御前书三纸,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砚,枢 密使崔巨源过笔。一纸真书十字,曰“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一纸行书十一字, 曰“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得家法”;一纸草书八字,曰“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赐锦彩、瓶盘等银器,仍令自书谢状,勿拘真行,帝尤奇惜之。 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板,问遗岁时钜万,多为主蔵竖海鸥、 龙安所窃。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滕如故,其器皆亡。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 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常评砚,以 青州石末为第一,言墨易冷,绛州黑砚次之。尤精《左氏传》、《国语》、《尚书》、 《⽑诗》、《庄子》。每说一义,必诵数纸。 ![]() 公绰伯⽗子华,永泰初,为严武西蜀判官,奏为成都令。累迁池州刺史。⼊为 昭应令,知府东十三县捕贼,寻检校金部郞中、修葺华清宮使。元载 ![]() 子华二子:公器、公度。 公度善摄生,年八十余,步履轻便。或祈其术,曰:“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 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位止光禄少卿。 公器子遵。遵子璨。璨仕至宰相,自有传。 崔玄亮,字晦叔,山东磁州人也。玄亮贞元十一年登进士第,从事诸侯府。 ![]() 太和初,⼊为太常少卿。四年,拜谏议大夫,中谢⽇,面赐金紫。朝廷推其名 望,迁右散骑常侍。 来年,宰相宋申锡为郑注所构,狱自內起,京师震惧。玄亮首率谏官十四人, 诣延英请对,与文宗往复数百言。文宗初不省其谏, ![]() 七年,以疾求为外任;宰相以弘农便其所请。乃授检校左散骑常侍、虢州刺史。 是岁七月,卒于郡所,中外无不叹惜。 始玄亮登第,弟纯亮、寅亮相次升进士科。蕃府辟召,而玄亮最达。玄亮孙贻 孙,位至侍郞。 温造,字简舆,河內人。祖景倩,南郑令。⽗辅国,太常丞。造幼嗜学,不喜 试吏,自负节概,少所降志,隐居王屋,以渔钓逍遥为事。寿州刺史张建封闻风致 书币招延,造欣然谓所亲曰:“此可人也。”徙家从之。建封动静咨询,而不敢縻 以职任。及建封授节彭门,造归下邳,有⾼天下之心。建封恐一旦失造,乃以兄女 ![]() 时李希烈方悖,侵寇籓邻,屡陷郡邑。天下城镇恃兵者,从而动摇,多逐主帅, 自立留后,邀求节钺。德宗患之,以范 ![]() ![]() 长庆元年,授京兆府司录参军。奉使河朔称旨,迁殿中侍御史。既而幽州刘总 请以所部九州听朝旨。穆宗选可使者,或荐造。帝召而谓之曰:“朕以刘总输忠, 虽书诏便蕃,未尽朕之深意。以卿素能办事,为朕此行。”造对曰:“臣府县走吏, 初受宪职,望轻事重,恐辱国命,无能谕旨。”帝曰:“我在东宮时,闻刘总请觐; 及我即位,比年上书不绝,及约以行期,即喑默不报。卿识机知变,往喻我怀,无 多让也。”乃拜起居舍人,赐绯鱼袋,充太原、镇州、幽州宣谕使。造初至范 ![]() ![]() 俄而坐与谏议大夫李景俭史馆饮酒,景俭醉谒丞相,出造为朗州刺史。在任开 后乡渠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顷,郡人获利,乃名为右史渠。居四年,召拜侍御史, 请复置弹事硃⾐、豸冠于外廊,大臣阻而不行。李祐自夏州⼊拜金吾,违制进马一 百五十匹。造正衙弹奏,祐股战汗流。祐私谓人曰:“吾夜逾蔡州城擒吴元济,未 尝心动,今⽇胆落于温御史。吁,可畏哉!”迁左司郞中,再知杂事。寻拜御史中 丞。 太和二年十一月,宮中昭德寺火。寺在宣政殿东隔垣,火势将及,宰臣、两省、 京兆尹、中尉、枢密,皆环立于⽇华门外,令神策兵士救之,晡后稍息。是⽇,唯 台官不到。造奏曰:“昨宮中遗火,缘台有系囚,恐缘为奷,追集人吏堤防,所以 至朝堂在后,臣请自罚三十直。其两巡使崔蠡、姚合火灭方到,请别议责罚。”敕 曰:“事出非常,台有囚系,官曹警备,亦为周虑,即合待罪朝堂,候取进止。量 罚自许,事涉乖仪。温造、姚合、崔蠡各罚一月俸料。” 造 ![]() ![]() ![]() ![]() 四年,兴元军 ![]() ![]() ![]() ![]() ![]() 五年四月,⼊为兵部侍郞,以耳疾求退。七月,检校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判 东都尚书省事、东畿汝防御使。 造至洛中。九月,制改授河 ![]() 七年十一月,⼊为御史大夫。造初赴镇汉中,遇大雨,平地⽔深尺余,乃祷 ![]() ![]() 九年五月,转礼部尚书。其年六月病卒,时年七十,赠右仆 ![]() 璋以廕⼊仕,累佐使府,历三郡刺史。咸通末,为徐泗节度使,徐州牙卒曰银 刀军,颇骄横。璋至,诛其恶者五百余人,自是军中畏法。⼊为京兆尹,持法太深, 豪右一皆屏迹。会同昌公主薨,懿宗怒,杀医官,其家属宗枝下狱者三百人。璋上 疏切谏,以为刑法太深。帝怒,贬璋振州司马。制出,璋叹曰:“生不逢时,死何 ⾜惜?”是夜自缢而卒。 郭承嘏,字复卿。曾祖尚⽗汾 ![]() ![]() 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诏下,两省迭诣中书,求承嘏出麾之 由。给事中卢载封还诏书,奏曰:“承嘏自居此官,继有封驳,能奉其职,宜在琐 闼。牧守之才,易为推择。”文宗谓宰臣曰:“承嘏久在⻩扉, ![]() 文宗以淮南诸道累岁大旱,租赋不登,国用多阙。及是,以度支、户部分命宰 臣镇之。承嘏论之曰:“宰相者,上调 ![]() ![]() 殷侑,陈郡人。⽗怿。侑为兒童时,励志力学,不问家人资产。及长,通经, 以讲习自娱。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礼。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 时回纥请和亲,朝廷计费五百万缗。朝廷方用兵伐叛,费用百端, ![]() ![]() ![]() ![]() ![]() ![]() 宝历元年,检校右散骑常侍、洪州刺史,转江西观察使。所至以洁廉著称。⼊ 为卫尉卿。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 ![]() ![]() 沧景平,以侑尝为沧州行军司马。太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 时大兵之后,満目荆榛,遗骸蔽野,寂无人烟。侑不以 ![]() 六年,⼊为刑部尚书,寻复检校吏部尚书、郓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天平军 节度、郓曹濮观察等使。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朝廷务安反侧,征赋 所⼊,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王府。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 表起太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硕。诏曰:“郓、曹、濮 等州,元和已来,地本殷实,自分三道,十五余年,虽颁诏书,竟未⼊赋。殷侑承 兵戈之后,当歉旱之余,勤力奉公,谨⾝守法。才及周岁,已致⾩安。而又体国输 忠,率先⼊贡,成三军奉上之志,陈一境乐输之心。寻有表章,良用嘉叹!”寻就 加检校右仆 ![]() 九年,御史大夫温造劾侑不由制旨,增监军俸⼊,赋敛于人。上不问,以庾承 宣代还。 其年,濮州录事参军崔元武,于五县人吏率敛,及县官料钱,以私马抬估纳官, 计绢一百二十匹。大理寺断三犯俱发,以重者论。只以中私马为重,止令削三任官。 而刑部覆奏,令决杖配流。狱未决。侑奏曰:“法官不习法律,三犯不同,即坐其 所重。元武所犯,皆枉法取受,准律,枉法十五匹已上绞。《律疏》云:即以赃致 罪,频犯者并累科。据元武所犯,令当⼊处绞刑。”疏奏,元武依刑部奏,决六十, 流贺州。乃授侑刑部尚书。八月,检校右仆 ![]() 开成元年,复召为刑部尚书。时初经李训之 ![]() ![]() 二年三月,以病求代,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十一月,复检校右仆 ![]() 侑以通经⼊仕,观风抚俗,所莅有声。而晚年急于大用,稍通权幸,物望减于 往时。子羽。 羽太和五年登进士第,籓府辟召,不至通显。子盈孙。 盈孙,乾符末为成都掾。驾在西川,用为太常博士,礼学有祖风。光启二年冬, 随驾自成都还。三年二月,驻跸凤翔。时宗庙为贼所焚,车驾至京,告享无所。四 月,盈孙谓宰执曰:“太庙十一室,并祧庙八室,及三太后三室,因光启元年十二 月二十五⽇车驾出宮,其缘室法物神主,本司载行,至鄠县并被盗剽夺。皇帝还宮, 合先制造。”宰相郑延昌奏曰:“太庙大殿二十二间,功绩至大,计料支费不少; 兼宗庙制度,损益重难,今未审依元料修奉,为复别有商量。”敕付礼院详议。 时博士四人,杜用励在利州,崔澄在河中,封舜卿在巴南。独盈孙献议曰: “太庙制度。历代参详,皆符典经,难议损益。谨按旧制,十一室,二十三间,十 一架。垣墉广袤之度,堂室浅深之规,阶陛等级之差,栋宇崇低之则,前古所谓奢 不能侈,俭不能逾者也。今以朝廷帑蔵方虚,费用稍广,须资变礼,将务从宜,固 不可易前圣之规模,狭大朝之制度,当凭典实,别有参详。谨按至德二年,以太庙 方修,新作神主,于长安殿安置,便行飨告之礼,如同宗庙之仪,以俟庙成,方为 迁祔。当时议论,无所是非。窃知今者京城除大內正衙外,别无殿宇。伏闻先有诏 旨,且以少府监大权充太庙。伏缘十一室于五间之中,陈设隘狭,伏请接续之 两头,成十一室,荐飨之。三太后庙,即于监內西南,别取屋宇三间,且充庙室。 候太庙修奉毕⽇,别议迁祔。”敕旨依奏。其神主、法物、乐悬,皆盈孙奏重修制, 知礼者称为博洽。 龙元纪年十一月,昭宗郊祀圆丘。两中尉杨复恭及两枢密,皆请朝服。盈孙上 疏曰:“臣昨赴斋宮,见中尉、枢密內臣,皆具朝服。臣寻前代及国朝典令,无內 官朝服制度。伏以皇帝陛下,承天御历,圣祚中兴,祗见宗祧,克陈大礼,皆禀⾼ 祖、太宗之成制,必循虞、夏、商、周之旧经。轩冕服章,式遵彝宪。若內官要⾐ 朝服,令依所守官本品之服。事虽无据,耝可行之。臣忝礼司,合具陈奏。”时中 贵皆如宰相大臣朝服,故盈孙论之。帝虽不从,嘉其所守。转秘书少监,卒。 徐晦,进士擢第,登直言极谏制科,授栎 ![]() ![]() ![]() ![]() 史臣曰:温、柳二公,以文行饰躬,砥砺名节,当官守法,侃侃有大臣之节, 而竟不登三事,位止正卿。所以知公辅之量,以和为贵。汉武帝畏汲黯而相孙弘, 太宗重魏徵而委玄龄,其旨远也。韦、崔名士,荐贤致主,绰有古风。殷司空治民, 斯为循吏,而忠规壮节,至晚不衰。徐、郭谠言,郁为佳士。如数君者,实为令人。 赞曰:柳氏礼法,公忠节概。搏击为优,弥纶则隘。夏卿奖拔,晦叔匡将。徐、 郭之议,金⽟锵锵。 部分译文 温造字简舆,河內人。祖⽗温景倩,南郑县令。⽗温辅国,太常丞。温造幼小好学,不喜应试做官,以节 ![]() ![]() 此时李方烈正逆反,犯侵相邻州郡,屡次攻陷郡邑。天下各城镇掌握兵权者,随之心猿意马,大多驱逐了主帅,自任留后,要挟朝廷赐给节旄斧钺。德宗因此忧惧,恰值范 ![]() ![]() 长庆元年(821),授京兆府司录参军。奉使河朔传达圣旨,调任殿中侍御史。 不久幽州刘总请以所辖之九州听候朝旨,穆宗 ![]() ![]() ![]() ![]() 过了不久,一次与谏议大夫李景俭在史馆坐着饮酒,李景俭借醉谒见丞相,命温造出任朗州刺史。在任期间开通后乡渠九十七里,灌溉农田二千顷,郡人得利,便取名为右史渠。四年后,被召还拜侍御史,在外廊奏请重新赐给弹劾时所用朱⾐、豸冠,因大臣阻止而未成。李佑自夏州⼊朝拜金吾,违制进奉马一百五十匹。温造在正衙宣政殿启奏弹劾,李佑腿两战栗汗流浃背。李佑私下对人说:“我黑夜翻越蔡州城擒吴元济,未曾心跳,今⽇被温御史吓破了胆。哎,可畏呀!”温造调任左司郞中,并知杂事。不久拜御史中丞。 大和二年(828)十一月,宮中昭德寺失火。寺在宣政殿东隔着墙垣,火势将延及宮殿,宰臣、两省、京兆尹、中尉、枢密,皆环立⽇华门外,令神策军士扑救,⻩昏以后火势逐渐熄灭。当天,惟有御史台员官未到,温造启奏道:“昨⽇宮中失火,只因台署有在押囚犯,耽心伺机作 ![]() 温造秉 ![]() ![]() ![]() 大和四年(830),兴元军叛 ![]() ![]() ![]() ![]() 温造行至褒城,遇兴元都将卫志忠征蛮返回,前来谒见,温造即留下做自己的护卫,秘密与卫志忠策划,又召副将张丕、李少直分别宣谕圣旨。及至兵发褒城,以八百人为卫队,五百人为前军,进⼊兴元府衙分守诸门。温造下车即置办宴席,主管员官在厅堂设置帷帐,温造说:“此处狭隘,不⾜以宴飨士卒,移到衙门去吧。”坐定之后,兴元将士罗列而拜,卫志忠的军队环布在周围,温造说:“我 ![]() 大和五年(831)四月,⼊朝任兵部侍郞,因耳疾请求退职。七月,任检校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判东都尚书省事、东畿汝防御使。 温造至洛中,九月,诏令改授河 ![]() ![]() ![]() ![]() ![]() 温璋以荫庇⼊仕,屡次在使府任幕僚,做过三郡刺史。咸通末,任徐泗节度使。徐州衙兵号称银刀军,很是骄横。温璋到任后,诛杀其中凶恶者五百余人,从此军中畏惧法律。⼊京师为京兆尹,执法极严,豪強一时销声敛迹。正值同昌公主薨,懿宗发怒,诛杀医官,其家属宗族下狱者三百人。温璋上疏极力谏奏,认为刑法处置太过分,皇上大怒,贬温璋为振州司马。诏令发出,温璋叹息道:“生不逢时,死何⾜惜!”当天夜晚自缢⾝死。 |
上一章 旧唐书 下一章 ( → ) |
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旧唐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刘昫等是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