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旧唐书 作者:刘昫等 | 书号:10200 时间:2017/3/26 字数:14104 |
上一章 卷一百零九 下一章 ( → ) | |
○卫次公 子洙 郑絪 子祗德 祗德子颢 韦处厚 崔群 路随 ⽗泌 卫次公,字从周,河东人。器韵和雅,弱冠举进士。礼部侍郞潘炎目为国器, 擢居上第。参选调礼部侍郞卢翰嘉其才,补崇文馆校书郞,改渭南尉。次公善鼓琴, 京兆尹李齐运使其子 ![]() ![]() ![]() ![]() 严震之镇兴元,辟为从事,授监察,转殿中侍御史。贞元八年,征为左补阙, 寻兼翰林学士。二十一年正月,德宗升遐,时东宮疾恙方甚,仓卒召学士郑絪等至 金銮殿。中人或云:“內中商量,所立未定。”众人未对。次公遽言曰:“皇太子 虽有疾,地居冢嫡,內外系心。必不得已,当立广陵王。若有异图,祸难未已。” 絪等随而唱之,众议方定。 及顺宗在谅闇,外有王叔文辈 ![]() ![]() 转司勋员外郞。久之,以本官知制诰,赐紫金鱼袋,仍为学士,权知中书舍人。 寻知礼部贡举,斥浮华,进贞实,不为时力所摇。真拜中书舍人,仍充史馆修撰, 迁兵部侍郞、知制诰,复兼翰林学士。与郑絪善,会郑絪罢相,次公左授太子宾客, 改尚书右丞,兼判户部事,拜陕、虢等州都防御观察处置等使。请蠲钱三百万,人 得苏息,政闻于朝。征为兵部侍郞。选人李勣、徐有功之孙,名在黜中,次公召而 谓之曰:“子之祖先,勋在王府,岂限常格。”并优秩而遣之。改尚书左丞,恩顾 颇厚。上方命为相,已命翰林学士王涯草诏。时淮夷宿兵岁久,次公累疏请罢。会 有捷书至,相诏方出,宪宗令追之。遂出为淮南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兼扬州大 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 元和十三年十月,受代归朝,道次病卒。赠太子少保,年六十六,谥曰敬。次 公自少⼊仕,历大寮,节 ![]() 子洙,登进士第,尚宪宗女临真公主。累官至给事中、驸马都尉、工部侍郞。 郑絪,字文明。⽗羡,池州刺史。絪少有奇志,好学,善属文。大历中,有儒 学⾼名如张参、蒋乂、杨绾、常衮,皆相知重。絪擢进士第,登宏词科,授秘书省 校书郞、鄠县尉。张延赏镇西川,辟为记书,⼊除补阙、起居郞,兼史职。无几, 擢为翰林,转司勋员外郞、知制诰。德宗朝,在內职十三年,小心兢谦,上遇之颇 厚。 贞元末,德宗晏驾,顺宗初即位,遗诏不时宣下。絪与同列卫次公密申正论, 中人不敢违。及王伾、王叔文朋 ![]() 宪宗初,励精求理,絪与杜⻩裳同当国柄。⻩裳多所关决,首建议诛惠琳、斩 刘辟及他制置。絪谦默多无所事,由是贬秩为太子宾客。出为岭南节度观察等使、 广州刺史、检校礼部尚书。以廉政称。为工部尚书,转太常卿,又为同州刺史、长 舂宮使,改东都留守。⼊历兵部尚书,旋为河中节度使。太和二年,⼊为御史大夫、 检校左仆 ![]() 絪以文学进,恬淡,践历华显,出⼊中外者逾四十年。所居虽无赫奕之称,而 守道敦笃,耽悦坟典,与当时博闻好古之士,为讲论名理之游,时人皆仰其耆德焉。 及文宗即位,以年力衰耄,累表陈乞,遂以太子太傅致仕。三年十月卒,年七十八, 赠司空,谥曰宣。子祗德。 祗德子颢,登进士第,始绶弘文馆校书。迁右拾遗、內供奉,诏授银青光禄大 夫,迁起居郞。尚宣宗女万寿公主,拜驸马都尉。历尚书郞、给事中、礼部侍郞。 典贡士二年,振拔滞才,至今称之。迁刑部、吏部侍郞。大中十三年,检校礼部尚 书、河南尹。 颢居戚里,有器度。大中时,恩泽无对。及宣宗弃代,追感恩遇,尝为诗序曰: “去年寿昌节,赴麟德殿上寿,回憩于长兴里第。昏然昼寝,梦与十数人纳凉于别 馆。馆宇萧洒,相与联句。予为数联,同游甚称赏。既寤,不全记诸联,唯省十字 云‘石门雾露⽩,⽟殿莓苔青’,乃书之于楹。私怪语不祥,不敢言于人。不数⽇, 宣宗不豫,废朝会,及宮车上仙,方悟其事。追惟顾遇,续石门之句为十韵云: ‘间岁流虹节,归轩出噤扃。奔波陶畏景,萧洒梦殊庭。境象非曾到,崇严昔未经。 ⽇车乌敛翼,风动鹤飘翎。异苑人争集,凉台笔不停。石门雾露⽩,⽟殿莓苔青。 若匪灾先兆,何当思⼊冥。御鑢虚仗马,华盖负云亭。⽩⽇成千古,金滕閟九龄。 小臣哀绝笔,湖上泣青萍。’”未几,颢亦卒。 韦处厚,字德载,京兆人。⽗万,监察御史,为荆南节度参谋。处厚本名淳, 避宪宗讳,改名处厚。幼有至 ![]() 元和初,登进士第,应贤良方正,擢居异等,授秘书省校书郞。裴垍以宰相监 修国史,奏以本官充直馆,改咸 ![]() 时张平叔以便佞诙谐,他门捷进,自京兆少尹为鸿胪卿、判度支,不数月,宣 授户部侍郞。平叔以征利中穆宗意, ![]() ![]() 处厚以幼主荒怠,不亲政务,既居纳诲之地,宜有以启导 ![]() 敬宗嗣位,李逢吉用事,素恶李绅,乃构成其罪,祸将不测。处厚与绅皆以孤 进,同年进士,心颇伤之,乃上疏曰: 臣窃闻朋 ![]() ![]() ![]() ![]() ![]() 帝悟其事,绅得减死,贬端州司马。 处厚正拜兵部侍郞,谢恩于思政殿。时昭愍狂恣,屡出畋游。每月坐朝不三四 ⽇。处厚因谢,从容奏曰:“臣有大罪,伏乞面首。”帝曰:“何也?”处厚对曰: “臣前为谏官,不能先朝死谏,纵先圣好畋及⾊,以至不寿,臣合当诛。然所以不 死谏者,亦为陛下此时在舂宮,年已十五。今则陛下皇子始一岁矣,臣安得更避死 亡之诛?”上深感悟其意,赐锦彩一百匹、银器四事。 宝历元年四月,群臣上尊号,御殿受册肆赦。李逢吉以李绅之故,所撰赦文但 云左降官已经量移者与量移,不言未量移者,盖 ![]() ![]() ![]() 宝历季年,急变中起。文宗底绥內难,诏命将降,未有所定。处厚闻难奔赴, 昌言曰:“《舂秋》之法,大义灭亲,內恶必书,以明逆顺。正名讨罪,于义何嫌? 安可依违,有所避讳!”遂奉籓教行焉。是夕,诏命制置及践祚礼仪,不暇责所司, 皆出于处厚之议。及礼行之后,皆叶旧章。以佐命功,旋拜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监修国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进爵灵昌郡公。处厚在相位,务在济时,不 为⾝计。中外补授,咸得其宜。 初,贞元中,宰相齐抗奏减冗员,罢诸州别驾,其在京百司,当⼊别驾者,多 处之朝列。元和以来,两河用兵,偏裨立功者,往往擢在周行。率以储采王官杂补 之,皆盛服趋朝,硃紫填拥。久次当进,及受代闲居者,常数十人,趋中书及宰相 私第,摩肩候谒,繁于辞语。及处厚秉政,复奏置六雄、十望、十紧、三十四州别 驾以处之。而清流不杂,朝政清肃。 文宗勤于听政,然浮于决断,宰相奏事得请,往往中变。处厚常独论奏曰: “陛下不以臣等不肖,用为宰相,参议大政。凡有奏请,初蒙听纳,寻易圣怀。若 出自宸衷,即示臣等不信;若出于横议,臣等何名鼎司?且裴度元勋宿德,历辅四 朝,孜孜竭诚,人望所属,陛下固宜亲重。窦易直良厚,忠事先朝,陛下固当委信。 微臣才薄,首蒙陛下擢用,非出他门,言既不从,臣宜先退。”即趋下再拜陈乞。 上矍然曰:“何至此耶!卿之志业,朕素自知,登庸作辅,百职斯举。纵朕有所失, 安可遽辞,以彰吾薄德?”处厚谢之而去,出延英门,复令召还。谓曰:“凡卿所 ![]() 俄而沧州李同捷叛,朝廷加兵。魏博史宪诚,中怀向背,裴度以宿旧自任,待 宪诚于不疑。尝遣亲吏请事至中书。处厚谓曰:“晋公以百口于上前保尔使主,处 厚则不然,但仰俟所为,自有朝典耳。”宪诚闻之大惧,自此输竭,竟有功于沧州。 又尝以理财制用为国之本,撰《太和国计》二十卷以献。李载义累破沧、镇两军, 兵士每有俘执,多遣刳剔。处厚以书喻之,载义深然其旨。自此沧、镇所获生口, 配隶远地,前后全活数百千人。 处厚居家循易,如不克任。至于廷诤敷启,及驭辖待胥吏,劲确嶷然不可夺。 质状非魁伟,如甚懦者;而庶僚请事,畏惕相顾,虽与语移晷,不敢私谒。急于用 才,酷嗜文学。尝病前古有以浮议坐废者,故推择群材,往往弃瑕录用,亦为时所 讥。雅信释氏因果,晚年尤甚。聚书逾万卷,多手自刊校。奉诏修《元和实录》, 未绝笔,其统例取舍,皆处厚创起焉。太和二年十二月,因延英奏对,造膝之际, 忽奏“臣病作”遽退。文宗命中官扶出,归第一夕而卒,年五十六,赠司空。 处厚当国柄二周岁,启沃之谋,颇协时誉,咸共惜之。 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山东著姓。十九登进士第,又制策登科,授秘书 省校书郞,累迁右补阙。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中书舍人。群在內职,常以谠 言正论闻于时。宪宗嘉赏,降宣旨云:“自今后学士进状,并取崔群连署,然后进 来。”群以噤密之司,动为故事,自尔学士或恶直丑正,则其下学士无由上言。群 坚不奉诏,三疏论奏方允。 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穆宗时为遂王,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內助,将建储 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群上言曰:“大凡己合当之,则有陈让之仪;己不合当, 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长,所宜正位青宮。”竟从其奏。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 绢五千匹,充助修开业寺。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群前后所论 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郞,选拔才行,咸为公当。转户部侍郞。 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四年,诛李师道,上顾谓宰臣 曰:“李师古虽自袭祖⽗,然朝廷待之始终。其 ![]() ![]() ![]() ![]() ![]() 时宪宗急于 ![]() 度支使皇甫镈 ![]() ![]() ![]() ![]() ![]() ![]() ![]() 穆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郞,召见别殿,谓群曰:“我升储位,知卿为羽翼。” 群曰:“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且曰:‘能 辨南 ![]() 初,幽、镇逆命,诏授沂州刺史王智兴为武宁军节度副使,领徐州兵讨伐。群 以智兴早得士心,表请因授智兴旄钺,竟寝不报。智兴自河北回戈,城內皆是⽗兄, 开关延⼊,群为智兴所逐。朝廷坐其失守,授秘书监,分司东都。未几,改华州刺 史、兼御史大夫。复改宣州刺史、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等使,征拜兵部尚书。久之, 改检校吏部尚书、江陵尹、荆南节度观察使。逾岁,改检校右仆 ![]() ![]() 群有冲识精裁,为时贤相。清议以俭素之节,其终不及厥初。群年未冠举进士, 陆贽知举,访于梁肃,议其登第有才行者,肃曰:“崔群虽少年,他⽇必至公辅。” 果如其言。 群弟于,登进士,官至郞署,有令名。 子充,亦以文学进,历三署,终东都留守。 路随,字南式,其先 ![]() ⽗泌,字安期,少好学,通《五经》,尤嗜《诗》、《易》、《左氏舂秋》, 能讽其章句,皆究深旨。博涉史传,工五言诗。 ![]() ![]() 贞元十九年,吐蕃遗边将书求和。随哀泣上疏,愿允其请。表三上,德宗命中 使谕旨。朝廷惩其宿诈,俟更要于后信,讫数岁不报。元和中,蕃使复款塞,随复 五献封章,请修和好。又上书于宰执哀诉。裴垍、李籓皆协力敷奏,宪宗可之。命 祠部郞中徐复报聘,乃特于诏中疏平凉陷蕃者名氏,令归国中。吐蕃因复等还,遣 使来朝。遂以泌及郑叔矩之丧与铭及遗录至,朝野伤叹。宪宗悯之,赠绛州刺史, 赐绢二百匹。至葬⽇,委所在官给丧事。泌累赠太子少保。 泌陷蕃之岁,随方在孩提;后稍长成,知⽗在蕃,乃⽇夜啼号,坐必西向,馔 不食⾁,⺟氏言其形貌肖先君,遂终⾝不照镜。后以通经调授润州参军,为李锜所 困。使知市事,随翛然坐市中,一不介意。韦夏卿为东都留守,闻而辟之,由是声 名⽇振。元和五年,边吏以讣至。随居丧,益以孝闻。服阕,擢拜左补阙。 会李绛讽上纳谏,宪宗皇帝曰:“谏官路随、韦处厚章疏相继,朕常深用其言。” 自是识者敬伏焉。俄迁起居郞,转司勋员外郞。自补阙至司勋员外,皆充史馆修撰。 穆宗即位,迁司勋郞中,赐绯鱼袋。与韦处厚同⼊翰林为侍讲学士。采三代皇王兴 衰,著《六经法言》二十卷奏之。拜谏议大夫,依前侍讲学士。将修《宪宗实录》, 复命兼充史职。敬宗登极,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仍赐紫。有以金帛谢除制者, 必叱而却之曰:“吾以公事接私财耶?”终无所纳。文宗即位,韦处厚⼊相,随代 为承旨,转兵部侍郞、知制诰。太和二年,处厚薨,随代为相,拜中书侍郞,加监 修国史。初,韩愈撰《顺宗实录》,说噤中事颇切直內官恶之,往往于上前言其不 实,累朝有诏改修。及随进《宪宗实录》后,文宗复令改正永贞时事,随奏曰: 臣昨面奉圣旨,以《顺宗实录》颇非详实,委臣等重加刊正,毕⽇闻奏。臣自 奉宣命,取史本 ![]() 臣等伏以贞观已来,累朝实录有经重撰,不敢固辞。但 ![]() ![]() 诏曰:“其《实录》中所书德宗、顺宗朝噤中事,寻访 ![]() 四年,转门下侍郞,加崇文馆大学士。七年,兼太子太师,备礼册拜。表上史 官所修宪宗穆宗《实录》。八年,辞疾,不得谢。会李德裕连贬至袁州长史,随不 署奏状,始为郑注所忌。九年四月,拜检校尚书右仆 ![]() 太和九年七月,遘疾于路,薨于扬子江之中流,年六十。册赠太保,谥曰贞。 随有学行大度,为谏官能直言,在內廷匡益。自宝历初为承旨学士,即参大政 矣。后十五年在相位。宗闵、德裕朋 ![]() ![]() 史臣曰:卫次公、郑絪、韦处厚、崔群、路随等,皆以文学饰⾝,致位崇极。 兼之忠谠,垂名简书,兹实有⾜多也。絪有其位,有其时,怀独善之谋,晦众济之 道,左迁非不幸也。次公因献捷之书,辍已成之诏,命也夫。处厚危言切议,振士 友之急,称同列之善,君子哉! 赞曰:卫、郑、韦、路,兼之博陵。文学政事,为时所称。 部分译文 韦处厚字德载,京兆人。⽗韦万,监察御史,为荆南节度使参谋。韦处厚本名淳,因避宪宗讳,改名处厚。幼小即品 ![]() 后改任咸 ![]() 当时张平叔凭着谗谀诙谐,由旁门歪道迅速擢升,由京兆少尹做了鸿胪卿、判度支,不数月,宣诏授户部侍郞。张平叔以征利有方使穆宗中意,希冀被重用。他认为原有盐专卖法年久弊深, ![]() 韦处厚因幼主好乐懈怠,不亲理政务,自己既处纳听诲君之位,当设法启发开导皇上 ![]() 敬宗嗣位,李逢吉执政,他一向嫉恨李绅,便构织罪名,李绅将遭不测之祸。韦处厚与李绅皆由孤⾝仕进,同年得中进士,他內心颇为伤感,便上疏道: “臣私下闻朋 ![]() ![]() ![]() ![]() ![]() 皇上省悟此事,李绅得以免死,贬为端州司马。 韦处厚正式拜兵部侍郞,谢恩于思政殿。当时昭愍皇帝狂放恣肆,经常出外狩猎游玩,每月坐朝不过三四⽇,韦处厚趁谢恩之机从容启奏道:“臣有大罪,伏乞当面自首。”皇上问:“何事?”韦处厚回答道:“臣先前为官,先朝时不能冒死相谏,纵容先圣贪恋狩猎及美⾊,以致不能长寿,臣罪当诛。然而之所以不能死谏,也因陛下此时在东宮,年已十五。现在陛下皇子才満一岁,臣怎能再逃避死亡之诛呢?”皇上深悟其意颇为感动,赐锦彩一百匹、银器四套。 宝历元年(825)四月,群臣奏献皇帝尊号,皇上在御殿受册实行大赦。李逢吉因嫉恨李绅之故,所撰赦文只说谪贬之官已经酌情调近者予以量移,而不提先前未量移者,企图不让李绅受到恩赦。韦处厚上疏道:“臣俯首见赦文条目中,谪贬之官有不该享受恩泽的。以圣上宽赦之本意,便有所不及。臣闻听舆论皆言李逢吉惟恐李绅受恩量移,故有此条。若如此,则应是近年贬谪流放之员官,因李绅一人之故皆不得量移。事关重大,岂敢不言?李绅乃先朝奖用,曾在內廷任职,自遭贬谪,未蒙恩赦。古人云:‘人君当记人之功,忘人之过。’管仲曾被拘囚,齐桓公用他为国相;公冶长曾陷牢狱,孔仲尼选他当女婿。有罪者犹应涤 ![]() 宝历末年,宮中突生事变,文宗平定內难, ![]() 韦处厚任宰相,致力于匡时救世,从不为自⾝打算。无论在朝內或朝外、补官或正授,均能名副其实。当初,贞元间宰相齐抗奏减冗员,罢免诸州别驾,而那些在京师各署衙中当⼊别驾官职的,却多处朝官之列。元和以来,两河用兵,将佐中立功者,往往擢升到大的官署,大都以皇上或太子属官之职杂 ![]() 文宗勤于听政,却轻于决断,宰相奏事得旨,诏命往往中途改变。韦处厚曾独自上奏论说:“陛下不因臣等不肖,用臣等为宰相,参议大政。凡有奏请,初蒙圣上听纳,随即又改变圣旨。若确出陛下之意,则表明臣等不可信任,若出于朝官妄加非议,臣等在朝中有何威信?再说裴度乃德⾼望重之元勋,历辅四朝大政,孜孜不倦竭尽忠诚,民望所归,陛下本应亲近器重。窦易直善良宽厚,在先朝为臣忠心耿耿,陛下理当依赖信任。微臣才力薄弱,首次蒙陛下擢拔重用,并非由他门旁道⼊朝,所言既不可听纳,臣当先自辞职。”随即退下再拜陈说乞准。皇上忙道:“何以至此呢!卿之志向才⼲,朕素来知晓,自登相位辅政以来,朝廷百官俱能尽职。纵然朕有失误,怎可立即辞职,以显得我薄德呢?”韦处厚谢恩而去,出了延英门,皇上又下令召回,对他说:“凡卿 ![]() 不久沧州李同捷叛 ![]() ![]() ![]() ![]() ![]() 韦处厚生活上随意简朴,似乎不会理家。至于在朝廷陈奏论争,以及管理府署对待属员,则气度巍然势不可夺。他形貌并不魁伟,而且似乎很懦弱,可是僚属请示职事,皆畏惧警惕你我相顾,即使同他谈话时间很长,也不敢向他谈及私事。韦处厚急于启用人才,酷爱文学,古时有因空发议论而废弃了才学的人,他对此深深惋惜,故推荐选拔众多人才,往往不计其缺点而录用,也遭到人们的非议。韦处厚颇信佛家因果轮回之说,晚年尤甚。奉诏修撰《元和实录》,未能撰写完毕,此书体例及內容取舍,皆韦处厚创立。大和二年(828)十二月,至延英殿奏对,临近皇上膝下时,忽奏“臣病发作”立即退下。文宗命太监将他扶出归宅,只过了夜一便去世,年五十六,追赠司空。韦处厚执掌朝政大权二周岁,竭诚进献之谋略,颇受人们称誉,对他的去世都很惋惜。 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为山东大姓。十九岁登进士第,又应制策试登科,授秘书省校书郞,屡次升迁至右补阙。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任中书舍人。崔群在朝內奉职,常以直言正论闻名于当时。宪宗嘉奖他,降诏宣旨道:“从今以后学士进呈奏状,须同时取崔群之署名,然后呈来。”崔群认为宮噤之举措动辄成为定规,从此学士中有厌恶毁谤正直者,则其下之学士无法向上投诉。因而坚持不遵奉此诏,再三上疏奏论皇上方才应允。 元和七年(812),惠昭太子薨,穆宗当时为遂王,宪宗认为澧王年纪居长,又多內助, ![]() 元和十二年(817),拜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四年(819),诛李师道,皇上当面对宰臣们说:“李师古虽从承袭其祖、⽗爵位⼊仕,然而朝廷待他始终不错。其 ![]() ![]() ![]() ![]() ![]() ![]() ![]() 当时宪宗急于扫 ![]() ![]() 度支使皇甫钅甫寸暗地 ![]() ![]() ![]() ![]() ![]() ![]() 穆宗即位,征崔群⼊朝拜吏部侍郞,于别殿召见,对崔群说:“我升皇储之位,知道是卿相助。”崔群道:“先帝之意,本来便在陛下。随即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起草诏书,也说:‘能辨识南 ![]() ![]() ![]() ![]() 崔群见识超常精于决断,为当世贤相,但公允地说其节俭素朴之 ![]() |
上一章 旧唐书 下一章 ( → ) |
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旧唐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刘昫等是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