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旧唐书 作者:刘昫等 | 书号:10200 时间:2017/3/26 字数:13781 |
上一章 卷九十八 下一章 ( → ) | |
○裴垍 李吉甫 李籓 权德舆 子璩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垂拱中宰相居道七代孙。垍弱冠举进士。贞元中, 制举贤良极谏,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秩満,籓府 ![]() 元和初,召⼊翰林为学士,转考功郞中、知制诰,寻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 林承旨拜平章事,诏将下之夕,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自尚书郞流落远地,十余 年方归,便⼊噤署,今才満岁,后进人物,罕所接识。宰相之职,宜选擢贤俊,今 则懵然莫知能否。卿多精鉴,今之才杰,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 人。数月之內,选用略尽,当时翕然称吉甫有得人之称。三年,诏举贤良,时有皇 甫湜对策,其言 ![]() 其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垍代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明年,加集贤院 大学士、监修国史。垍奏:“集贤御书院,请准《六典》,登朝官五品已上为学士, 六品已下为直学士;自非登朝官,不问品秩,并为校理;其余名目一切勒停。史馆 请登朝官⼊馆者,并为修撰;非登朝官,并为直史馆。仍永为常式。”皆从之。 元和五年,中风病。宪宗甚嗟惜,中使旁午致问,至于药膳进退,皆令疏陈。 疾益痼,罢为兵部尚书,仍进阶银青。明年,改太子宾客。卒,废朝,赙礼有加, 赠太子少傅。 初,垍在翰林承旨,属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垍 小心敬慎,甚称中旨。及作相之后,恳请旌别淑慝,杜绝蹊径,齐整法度,考课吏 理,皆蒙垂意听纳。吐突承璀自舂宮侍宪宗,恩顾莫二。承璀承间 ![]() 王士真死,其子承宗以河北故事请代⽗为帅。宪宗意速于太平,且频 ![]() ![]() 后从史遣其衙门将王翊元⼊奏,垍延与语,微动其心,且喻以为臣之节,翊元 因吐诚言从史恶稔可图之状。垍遣再往,比复还,遂得其大将乌重胤等要领。垍因 从容启言:“从史暴戾,有无君之心。今闻其视承璀如婴孩,往来神策壁垒间,益 自恃不严,是天亡之时也。若不因其机而致之,后虽兴师,未可以岁月破也。”宪 宗初愕然, ![]() ![]() 先是,天下百姓输赋于州府: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建中初定两税, 时贷重钱轻;是后货轻钱重,齐人所出,固已倍其初征。而其留州送使,所在长吏 又降省估使就实估,以自封殖而重赋于人。及垍为相,奏请:“天下留州、送使物, 一切令依省估。其所在观察使,仍以其所莅之郡租赋自给;若不⾜,然后征于支郡。” 其诸州送使额,悉变为上供,故江淮稍息肩。 垍虽年少,骤居相位,而器局峻整,有法度,虽大僚前辈,其造请不敢⼲以私。 谏官言时政得失,旧事, ![]() 李吉甫,字弘宪,赵郡人。⽗栖筠,代宗朝为御史大夫,名重于时,国史有传。 吉甫少好学,能属文。年二十七,为太常博士,该洽多闻,尤精国朝故实,沿⾰折 衷,时多称之。迁屯田员外郞,博士如故,改驾部员外。宰臣李泌、窦参推重其才, 接遇颇厚。及陆贽为相,出为明州员外长史;久之遇赦,起为忠州刺史。时贽已谪 在忠州,议者谓吉甫必逞憾于贽,重构其罪;及吉甫到部,与贽甚 ![]() 宪宗嗣位,征拜考功郞中、知制诰。既至阙下,旋召⼊翰林为学士,转中书舍 人,赐紫。宪宗初即位,中书小吏滑涣与知枢密中使刘光琦暱善,颇窃朝权,吉甫 请去之。刘辟反,帝命诛讨之;计未决,吉甫密赞其谋,兼请广征江淮之师,由三 峡路⼊,以分蜀寇之力。事皆允从,由是甚见亲信。二年舂,杜⻩裳出镇,擢吉甫 为中书侍郞、平章事。吉甫 ![]() 三年秋,裴均为仆 ![]() ![]() ![]() ![]() 五年冬,裴垍病免。明年正月,授吉甫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侍郞、平章事、集 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及再⼊相,请减省职员并诸⾊出⾝胥吏 等,及量定中外官俸料,时以为当。京城诸僧有以庄硙免税者,吉甫奏曰:“钱米 所征,素有定额,宽缁徒有余之力,配贫下无告之民,必不可许。”宪宗乃止。又 请归普润军于泾原。 七年,京兆尹元义方奏:“永昌公主准礼令起祠堂,请其制度。”初,贞元中, 义 ![]() ![]() ![]() ![]() 七年七月,上御延英,顾谓吉甫曰:“朕近⽇畋游悉废,唯喜读书。昨于《代 宗实录》中,见其时纲纪未振,朝廷多事,亦有所鉴诫。向后见卿先人事迹,深可 嘉叹。”吉甫降阶跪奏曰:“臣先⽗伏事代宗,尽心尽节,迫于流运,不待圣时, 臣之⾎诚,常所追恨。陛下耽悦文史,听览⽇新,见臣先⽗忠于前朝,著在实录, 今⽇特赐褒扬,先⽗虽在九泉,如睹⽩⽇。”因俯伏流涕,上慰谕之。 八年十月,上御延英殿,问时政记记何事。时吉甫监修国史,先对曰:“是宰 相记天子事以授史官之实录也。古者,右史记言,今起居舍人是;左史记事,今起 居郞是。永徽中,宰相姚璹监修国史,虑造膝之言,或不可闻,因请随奏对而记于 仗下,以授于史官,今时政记是也。”上曰:“间或不修,何也?”曰:“面奉德 音,未及施行,总谓机密,故不可书以送史官;其间有谋议出于臣下者,又不可自 书以付史官;及已行者,制令昭然,天下皆得闻知,即史官之记,不待书以授也。 且臣观时政记者,姚璹修之于长寿,及璹罢而事寝;贾耽、齐抗修之于贞元,及耽、 抗罢而事废。然则关时政化者,不虚美,不隐恶,谓之良史也。” 是月,回纥部落南过碛,取西城柳⾕路讨吐蕃。西城防御使周怀义表至,朝廷 大恐,以为回纥声言讨吐蕃,意是⼊寇。吉甫奏曰:“回纥⼊寇,且当渐绝和事, 不应便来犯边,但须设备,不⾜为虑。”因请自夏州至天德,复置废馆一十一所, 以通缓急。又请发夏州骑士五百人,营于经略故城,应援驿使,兼护 ![]() ![]() 淮西节度使吴少 ![]() ![]() 元和九年冬,暴病卒,年五十七。宪宗伤悼久之,遣中使临吊;常赠之外,內 出绢五百匹以恤其家,再赠司空。吉甫初为相,颇洽时情,及淮南再征,中外延望 风采。秉政之后,视听时有所蔽,人心疑惮之¨时负公望者虑为吉甫所忌,多避畏。 宪宗潜知其事,未周岁,遂擢用李绛,大与绛不协;而绛 ![]() ![]() 吉甫尝讨论《易象》异义,附于一行集注之下;及缀录东汉、魏、晋、周、隋 故事,讫其成败损益大端,目为《六代略》,凡三十卷。分天下诸镇,纪其山川险 易故事,各写其图于篇首,为五十四卷,号为《元和郡国图》。又与史官等录当时 户赋兵籍,号为《国计簿》,凡十卷。纂《六典》诸职为《百司举要》一卷。皆奏 上之,行于代。子德修、德裕。 李籓,字叔翰,赵郡人。曾祖至远,天后时李昭德荐为天官侍郞,不诣昭德谢 恩,时昭德怒,奏黜为壁州刺史。祖畬,开元时为考功郞中,事⺟孝谨,⺟卒,不 胜丧死。至远、畬皆以志行名重一时。⽗承,为湖南观察使,亦有名。 籓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噤,愈 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 ![]() 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 职,建封病⾰,兼疾驱到府, ![]() ![]() ![]() 王绍持权,邀籓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吕洞辈为郞官,朋 ![]() 籓寻改吏部员外郞。元和初,迁吏部郞中,掌曹事,为使所蔽,滥用官阙,黜 为著作郞。转国子司业,迁给事中。制敕有不可,遂于⻩敕后批之。吏曰:“宜别 连⽩纸。”籓曰:“别以⽩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 器,属郑絪罢免,遂拜籓门下侍郞、同平章事。籓 ![]() 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或国贫下困,其故何 也?”籓对曰:“古人云:‘俭以⾜用。’盖⾜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 唯务耕桑,则人无 ![]() 帝又问曰:“禳灾祈福之说,其事信否?”籓对曰:“臣窃观自古圣达,皆不 祷祠。故楚昭王有疾,卜者谓河为祟,昭王以河不在楚,非所获罪,孔子以为知天 道。仲尼病,子路请祷,仲尼以为神道助顺,系于所行,己既全德,无愧屋漏。故 答子路云:‘丘之祷久矣。’《书》云:‘惠迪吉,从逆凶。’言顺道则吉,从逆 则凶。《诗》云:‘自求多福。’则祸福之来,咸应行事,若苟为非道,则何福可 求?是以汉文帝每有祭祀,使有司敬而不祈,其见超然,可谓盛德。若使神明无知, 则安能降福;必其有知,则私己求媚之事,君子尚不可悦也,况于明神乎!由此言 之,则履信思顺,自天祐之,苟异于此,实难致福。故尧、舜之德,唯在修己以安 百姓。管仲云:‘义于人者和于神。’盖以人为神主,故但务安人而已。虢公求神, 以致危亡,王莽妄祈,以速汉兵,古今明诫,书传所纪。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 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帝深嘉之。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籓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 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籓遂以笔涂“兼相”字,却奏上云:“不可。” 德舆失⾊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 便不可止。⽇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李吉甫自扬州再⼊相,数⽇,罢籓为 詹事。后数月,上思籓,召对,复有所论列。元和六年,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大 夫。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籓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 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权德舆,字载之,天⽔略 ![]() ![]() ![]() ![]() ![]() ![]() 初,皋卒,韩洄、王定为服朋友之丧,李华为其墓表,以为分天下善恶,一人 而已。前赠秘书监,至是因子德舆为相,立家庙。至元和十二年,复赠太子太保。 德舆生四岁,能属诗;七岁居⽗丧,以孝闻;十五为文数百篇,编为《童蒙集》 十卷,名声⽇大。韩洄黜陟河南,辟为从事,试秘书省校书郞。贞元初,复为江西 观察使李兼判官,再迁监察御史。府罢,杜佑、裴胄皆奏请,二表同⽇至京。德宗 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转左补阙。八年,关东大⽔,上疏请降诏恤隐,遂命奚 陟等四人使。 裴延龄以巧幸判度支,九年,自司农少卿除户部侍郞,仍判度支。德舆上疏曰: 臣伏以爵人于朝,与众共之,况经费之司,安危所系。延龄顷自权判,逮今间 岁,不称之声,⽇甚于初。群情众口,喧于朝市,不敢悉烦圣听,今谨略举所闻。 多云以常赋正额支用未尽者,便为剩利,以为己功。又重破官钱买常平先所收市杂 物,遂以再给估价,用充别贮利钱。又云边上诸军皆至悬阙,自今舂已来,并不支 粮。伏以疆场之事,所虞非细,诚圣谟前定,终事切有司。陛下必以延龄孤贞立独, 为时所抑,丑正有 ![]() ![]() 十年,迁起居舍人。岁中,兼知制诰。转驾部员外郞、司勋郞中,职如旧。迁 中书舍人。是时,德宗亲览庶政,重难除授,凡命于朝,多补自御札。始,德舆知 制诰,给事有徐岱,舍人有⾼郢;居数岁,岱卒,郢知礼部贡举,独德舆直噤垣, 数旬始归。尝上疏请除两省宮,德宗曰:“非不知卿之劳苦,噤掖清切,须得如卿 者,所以久难其人。”德舆居西掖八年,其间独掌者数岁。贞元十七年冬,以本官 知礼部贡举。来年,真拜侍郞,凡三岁掌贡士,至今号为得人。转户部侍郞。元和 初,历兵部、吏部侍郞,坐郞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复为兵部侍郞,迁太常卿。 五年冬,宰相裴垍寝疾,德舆拜礼部尚书、平章事,与李籓同作相。河中节度 王锷来朝,贵幸多誉锷者,上将加平章事,李籓坚执以为不可。德舆继奏曰:“夫 平章事,非序进而得,国朝方镇带宰相者,盖有大忠大勋。大历已来,又有跋扈难 制者,不得已而与之。今王锷无大忠勋,又非姑息之时, ![]() 运粮使董溪、于皋谟盗用官钱,诏流岭南。行至湖外,密令中使皆杀之。他⽇, 德舆上疏曰: 窃以董溪等,当陛下忧山东用兵时,领粮料供军重务,圣心委付,不比寻常; 敢负恩私,恣其赃犯,使之万死,不⾜塞责。弘宽大之典,流窜太轻,陛下合改正 罪名,兼责臣等疏略。但诏令已下,四方闻知,不书明刑,有此处分,窃观众情, 有所未喻。伏自陛下临御已来,每事以诚,实与天地合德,与四时同符,万方之人, 浴沐皇泽。至如于、董所犯,合正典章,明下诏书,与众同弃,即人各惧法,人各 谨⾝。 臣诚知其罪不容诛,又是已过之事,不合论辩,上烦圣聪。伏以陛下圣德圣姿, 度越前古,顷所下一诏,举一事,皆合理本,皆顺人心。伏虑他时更有此比,但要 有司穷鞫,审定罪名,或致之极法,或使自尽,罚一劝百,孰不甘心!巍巍圣朝, 事体非细,臣每于延英奏对,退思陛下求理之言,生逢盛明,感涕自贺。况以愚滞 朴讷,圣鉴所知,伏惟恕臣迂疏,察臣丹恳。 及李吉甫自淮南诏征,未一年,上又继用李绛。时上求理方切,军国无大小, 一付中书。吉甫、绛议政颇有异同,或于上前论事,形于言⾊;其有诣于理者,德 舆亦不能为发明,时人以此讥之。竟以循默而罢,复守本官。寻以检校吏部尚书为 东都留守,后拜太常卿,改刑部尚书。先是,许孟容、蒋乂等奉诏删定格敕。孟容 等寻改他官,乂独成三十卷,表献之,留中不出。德舆请下刑部,与侍郞刘伯刍等 考定,复为三十卷奏上。十一年,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十三年八月,有疾, 诏许归阙,道卒,年六十。赠左仆 ![]() 德舆自贞元至元和三十年间,羽仪朝行, ![]() 史臣曰:裴垍精鉴默识,举贤任能,启沃帝心,弼谐王道。如崔群、裴度、韦 贯之辈,咸登将相,皆垍之荐达。立言立事,知无不为。吉甫该洽典经,详练故实, 仗裴垍之菗擢,致朝伦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髦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 而成,不忌不克。叔翰修⾝慎行,力学承家,批制敕有夕郞之风,涂御书见宰执之 器;而乃轻财散施,天爵是期,伟哉,自待之意也!德舆孝悌力学,髫龀有闻,疏 延龄恣行巧佞,论皋谟不书明刑,三十年羽仪朝行,实皋之余庆所钟。此四子者, 所谓经纬之臣,又何惭于王佐矣! 赞曰:二李秉钧,信为名臣。甫柔而 ![]() 部分译文 李吉甫字弘宪,是赵郡人。⽗亲李栖筠在代宗朝担任御史大夫,当时的名声很大,国史上有他的传记。李吉甫年轻时好学,能够写文章。二十七岁时任太常博士,学识渊博,见闻多,尤其精通本朝的掌故和沿⾰的评断,当时很多人称赞他。后来升为屯田员外郞,仍旧担任太常博士,又改任驾部员外郞。宰执之臣李泌、窦参很推崇他的才⼲,对他很器重。及至陆贽任宰相,贬调他出京任明州员外长史,过了很久被赦免,起用为忠州刺史。当时陆贽已经被贬谪到忠州,有人议论,认为李吉甫一定会在陆贽⾝上出气,重新罗织他的罪名;等到李吉甫到职,却与陆贽相处很好,并没有把旧⽇的嫌隙放在心上。李吉甫六年没有调官,因为生病的缘故被免职。不久,被授予郴州刺史,又调任饶州刺史。在此之前,州城因为连续死了四个州官,城池废弃不住,生出了怪异的东西,郡中百姓都相信它的灵验,李吉甫来了之后,开了城门的锁,剪除了荆榛而住在这里,后来人们才定安下来。 宪宗即位以后,征召李吉甫为考功郞中,掌管皇帝的文书诏令,来到朝廷以后,又立即召为翰林学士,转任中书舍人,赐穿紫袍。宪宗刚即位时,中书省小吏滑涣和掌管枢密的中使刘光琦亲近友善,颇窃取了一些朝政的权柄,李吉甫请求让他离去。刘辟反叛,皇上下令声讨他,策略不能决定,李吉甫暗中参与谋划,请求广泛征召江淮的军队,由三峡一路进⼊,以分散蜀地叛军的兵力。几件事皇上都同意了,从此非常亲近信赖他。元和二年(807)舂,杜⻩裳出守军镇,皇上提拔李吉甫任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李吉甫天资聪慧敏锐, ![]() 元和三年(808)秋,裴均任仆 ![]() ![]() ![]() 元和五年(810)冬,裴土自因病去职。第二年正月,授予李吉甫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侍郞、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等称号。待他再次任宰相时,便请求裁减员官和那些经由各种途径进⾝的胥吏等,并核定朝廷內外员官的俸禄,当时的人都认为很恰当。京师的僧侣有凭着权豪势要而免于纳税的,李吉甫上奏说:“朝廷所征收的钱粮一向是有定额的,正好用僧人的余财,来配给贫苦无告的人,免税一定不能容许。”宪宗便停止让僧人免税。又请求把普润军划归给泾原。 元和七年(812),京兆尹元义方上奏说:“永昌公主按照礼制建造祠堂,请示它的规模体制。”当初,贞元年间,义 ![]() ![]() ![]() ![]() 元和七年七月,皇上驾临延英殿,对李吉甫说:“我最近田猎、游玩都停止了,只喜 ![]() ![]() ![]() ![]() 元和八年(813)十月,皇上临幸延英殿,问到当时的时政记记些什么事。那时李吉甫正监修国史,首先回答说:“这是宰相记下天子的事情,再 ![]() ![]() ![]() ![]() ![]() 当月,回纥部向南越过沙漠,选取西域柳⾕这条路讨伐吐蕃,西域防御史周怀义的表章来到,朝廷非常恐慌,认为回纥表面声称讨伐吐蕃,实真意图是要⼊侵唐境。李吉甫上奏说;“如果回纥⼊侵,只会逐渐断绝双方的友好关系,不会立即就来犯侵边境,只须设防就行了,不必多虑。”于是请求从夏州到天德,重新设置已经废弃的驿站十一处,以通报军情的缓急,又请求调拨夏州的五百名骑兵,在经略故城扎营,声援驿使,兼护卫 ![]() ![]() ![]() 淮西节度使吴少 ![]() 元和九年冬天,李吉甫因暴病而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宪宗悲伤哀悼了很久,派內监前去吊唁,除按照惯例馈赠之外,另由內府拿出绢五百匹以抚恤他的家属,再追授司空衔。李吉甫刚开始担任宰相时,和当时的人情很融洽,等到再次被征召时,朝內外都引颈瞻望他的风采。他掌握政柄之后,视听时时被蒙蔽,人心便对他产生疑虑和畏惧。当时辜负了李吉甫的希望的人担心被他所忌恨,大多因害怕而避开他。宪宗背地里知道了这些事,不到一年,便提拔了李绛。李吉甫和李绛相处很不融洽;李绛 ![]() ![]() ![]() 李吉甫曾经探讨过《易象》的异义,附在一行的集注之下;并辑录东汉、魏、晋、周、隋的史实,止于它们成败得失的大略,名为《六代略》,共三十卷;又分列国全各方镇,记载它们的山川险要平易的情况,在各篇前面画上地图,编为五十四卷,称为《元和郡国图》;又和史官等一起编制当时的户口、赋税、军队的情况成册,号称《国计簿》共十卷;编辑《六典》的各职司为《百司举要》一卷。都奏闻于皇上,通行于当代。儿子李德。。、李德裕。 |
上一章 旧唐书 下一章 ( → ) |
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旧唐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刘昫等是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