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旧唐书 作者:刘昫等 | 书号:10200 时间:2017/3/26 字数:18989 |
上一章 卷九十九 下一章 ( → ) | |
○于休烈 子肃 肃子敖 敖子琮 令狐峘 归崇敬 子登 登子融 奚 陟 张荐 子又新 希复 希复子读 蒋乂 子系 伸 柳登 弟冕子璟 沈传师 子询 于休烈,河南人也。⾼祖志宁,贞观中任左仆 ![]() ![]()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自中部赴行在,擢拜给事中。迁太常少卿,知礼 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 ![]() ![]() 肃宗以太常钟磬,自隋已来,所传五音,或有不调,乾元初谓休烈曰:“古者 圣人作乐,以应天地之和,以合 ![]() ![]() 休烈寻转工部侍郞、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 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 然自持,殊不介意。旧仪,元正冬至,百官不于光顺门朝贺皇后,乾元元年,张皇 后遂行此礼。休烈奏曰:“《周礼》有命夫朝人主,命妇朝女君。自显庆已来,则 天皇后始行此礼。其⽇,命妇又朝光顺门,与百官杂处,殊为失礼。”肃宗诏停之。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寻加 礼仪使。迁工部侍郞。又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拜工部尚书,累封东 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提石之蓄。恭俭温仁, 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曾无倦⾊。笃好坟籍, 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有集十卷行于代。 嗣子益,次子肃,相继为翰林学士。 是岁舂,休烈 ![]() ![]() 肃官至给事中。肃子敖。 敖字蹈中,以家世文史盛名。少为时彦所称,志行修谨。登进士第,释褐秘书 省校书郞。湖南观察使杨凭辟为从事;府罢,凤翔节度使李鄘、鄂岳观察使吕元膺 相继辟召。自协律郞、大理评事试监察御史,元和六年,真拜监察御史,转殿中, 历仓部司勋二员外、万年令,拜右司郞中,出为商州刺史。长庆四年,⼊为吏部郞 中。其年,迁给事中。 昭愍初即位,李逢吉用事,与翰林学士李绅素不叶,遂诬绅以不测之罪,逐于 岭外。绅同职驾部郞中知制诰庞严、司封员外郞知制诰蒋防,坐绅 ![]() 敖温裕长者,与物无忤,居官亦未尝有立。周践台阁,三为列曹侍郞,谨顺自 容而已。太和四年八月卒,年六十六,赠礼部尚书。 四子:球、珪、瑰、琮,皆登进士第。 琮,落拓有大志,虽以门资为吏,久不见用。大中朝,驸马都尉郑颢以琮世故, 独以器度奇之。会有诏于士族中选人才尚公主,⾐冠多避之。颢谓琮曰:“子人才 甚佳,但不护细行,为世誉所抑,久而不调,能应此命乎?”琮然之。会李籓知贡 举,颢托之登第;其年遂升谏列,尚广德公主,拜驸马都尉。累践台阁,扬历籓府。 乾符中同平章事。 ⻩寇犯京师,僖宗出幸,琮病不能从。既僭号,起琮为相。琮以疾辞。迫胁不 已,琮曰:“吾病亟矣,死在旦夕。加以唐室亲姻,义不受命,死即甘心。”竟为 贼所害,而赦公主。主视琮受祸,谓贼曰:“妾李氏女也,义不独存,愿与于公并 命。”贼不许,公主⼊室自缢而卒。广德闺门有礼,咸通、乾符中誉在人口。于族 內外冠婚丧祭,主必自预行礼,诸妇班而见之,尊卑答劳,咸有仪法,为时所称。 珪、球皆至清显。 令狐峘,德棻之玄孙。登进士第。禄山之 ![]() ![]() ![]() 德宗即位,将厚奉元陵,峘上疏谏曰: 臣闻《传》曰:“近臣尽规”《礼记》曰:“事君有犯而无隐”臣幸偶昌 运,谬参近列,敢竭狂愚,庶裨分寸,伏惟陛下详察。 臣读《汉书-刘向传》,见论王者山陵之诫,良史称叹,万古芬芳。何者?圣 贤之心,勤俭是务,必求诸道,不作无益。故舜葬苍梧,不变其肆;禹葬会稽,不 改其列。周武葬于毕陌,无丘垅之处;汉文葬于霸陵,因山⾕之势。禹非不忠也, 启非不顺也,周公非不悌也,景帝非不孝也,其奉君亲,皆从微薄。昔宋文公始为 厚葬,用蜃炭,益车马,其臣华元、乐举,《舂秋》书为不臣。秦始皇葬骊山,鱼 膏为灯烛,⽔银为江海,珍宝之蔵,不可胜计,千载非之。宋桓魋为石椁,夫子曰: “不如速朽”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无”张释之对孝文曰:“使其 中无可 ![]() 陛下自临御天下,圣政⽇新。进忠去琊,减膳节用,不珍云物之瑞,不近鹰⽝ 之娱。有司给物,悉依元估,利于人也。远方底贡,唯供祀事,薄于己也。故泽州 奏庆云,诏曰:“以时和为嘉祥”;邕州奏金坑,诏曰:“以不贪为宝”恭惟圣 虑,无非至理。而独六月一⽇制节文云“应缘山陵制度,务从优厚,当竭帑蔵,以 供费用”者,此诚仁孝之德,切于圣衷。伏以尊亲之义,贵于合礼。陛下每下明诏, 发德音,皆比踪唐、虞,超迈周、汉。岂取悦凡常之目,有违贤哲之心,与失德之 君竞其奢侈者也?臣又伏读遗诏曰:“其丧仪制度,务从俭约,不得以金银锦彩为 饰。”陛下恭顺先志,动无违者。若制度优厚,岂顾命之意耶? 伏惟陛下远览虞、夏、周、汉之制,深惟夫子、张释之之诫,虔奉先旨,俯遵 礼经,为万代法,天下幸甚!今赦书虽已颁行,诸条尚犹未出,此时奉遗制,敷圣 理,固未晚也。伏望速诏有司,悉从古礼。臣闻愚夫之言,明主择焉。况臣忝职史 官,亲逢睿德,聇同华元、乐举之为不臣也,愿以舜、禹之理,纪圣猷也。夙夜恳 迫,不敢不言,抵犯圣明,实忧罪谴。言行⾝黜,虽死犹生。 优诏答曰:“朕顷议山陵,心方 ![]() 初,大历中,刘晏为吏部尚书,杨炎为侍郞,晏用峘判吏部南曹事。峘荷晏之 举,每分阙,必择其善者送晏,不善者送炎,炎心不平之。及建中初,亘为礼部 侍郞,炎为宰相,不念旧事。有士子杜封者,故相鸿渐子,求补弘文生。炎尝出杜 氏门下,托封于峘。峘谓使者曰:“相公诚怜封, ![]() ![]() 贞元中,李泌辅政,召拜右庶子、史馆修撰。 ![]() 齐映廉察江西,行部过吉州。故事,刺史始见观察使,皆戎服趋庭致礼;映虽 尝为宰相,然骤达后进,峘自恃前辈,有以过映,不 ![]() ![]() 峘曰“诺”即以客礼谒之。映虽不言,深以为憾。映至州,奏峘纠前政过失, 鞫之无状,不宜按部临人,贬衢州别驾。衢州刺史田敦,峘知举时进士门生也。初 峘当贡部,放榜⽇贬逐,与敦不相面。敦闻峘来,喜曰:“始见座主。” ![]() 元和三年,峘子太仆寺丞丕,始献峘所撰《代宗实录》四十卷。初,亘坐李 泌贬,监修国史奏峘所撰实录一分,请于贬所毕功。至是方奏,以功赠工部尚书。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郡人也。曾祖奥,以崇敬故,追赠秘书监。祖乐,赠 房州刺史。⽗待聘,亦赠秘书监。 崇敬少勤学,以经业擢第。遭丧哀毁,以孝闻,调授四门助教。天宝末,对策 ⾼第,授左拾遗,改秘书郞。迁起居郞、赞善大夫,兼史馆修撰,又加集贤殿校理。 以家贫求为外职,历同州、润州长史,会玄宗、肃宗二帝山陵,参掌礼仪,迁主客 员外郞。又兼史馆修撰,改膳部郞中。 崇敬以百官朔望朝服 ![]() ![]() 又谏:“东都太庙,不合置木主。谨按典礼,虞主用桑,练主用栗。作桑主则 埋栗主,作栗主则埋桑主,所以神无二主,天无二⽇,土无二王也。东都太庙,是 则天皇后所建,以置武氏木主。中宗去其主而存其庙,盖将以备行幸迁都之置也。 且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则前后迁都一十三度,不可每都而别立神主也。议者或云: ‘东都神主已曾虔奉而礼之,岂可一朝废之乎?’且虞祭则立桑主而虔祀,练祭则 立栗主而埋桑主,岂桑主不曾虔祀而乃埋之?又所阙之主,何须更作?作之不时, 恐非礼也。” 又议云:“每年舂秋二时释奠文宣王,祝板御署讫,北面揖,臣以为礼太重。 谨按《大戴礼》,师尚⽗授周武王丹书,武王东面而立。今署祝板,伏请准武王东 面之礼,轻重庶得其中。” 时有术士巨彭祖上疏云:“大唐土德,千年合符,请每四季郊祀天地。”诏礼 官儒者议之。崇敬议曰:“按旧礼,立舂之⽇, ![]() ![]() ![]() ![]() ![]() 大历初,以新罗王卒,授崇敬仓部郞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充吊祭、 册立新罗使。至海中流,波涛迅急,舟船坏漏,众咸惊骇。舟人请以小艇载崇敬避 祸,崇敬曰:“舟中凡数十百人,我何独济?”逡巡,波涛稍息,竟免为害。故事, 使新罗者,至海东多有所求,或携资帛而往,贸易货物,规以为利。崇敬一皆绝之, 东夷称重其德。使还,授国子司业,兼集贤学士。与诸儒官同修《通志》,崇敬知 《礼仪志》,众称允当。 时皇太子 ![]() 《礼记-王制》曰,天子学曰“辟雍”又《五经通义》云:“辟雍,养老教 学之所也。”以形制言之,雍,壅也;辟,璧也,壅⽔环之,圆如璧形。以义理言 之,辟,明也;雍,和也,言以礼乐明和天下。《礼记》亦谓之泽宮。《 ![]() ![]() 又以: 祭酒之名,非学官所宜。按《周礼》:“师氏掌以义诏王,教国子。”请改祭 酒为太师氏,位正三品。又司业者,义在《礼记》,云“乐正司业”正,长也, 言乐官之长,司主此业。《尔雅》云:“大板谓之业。”按《诗-周颂》:“设业 设虡,崇牙树羽。”则业是悬钟磬之栒虡也。今太学既不教乐,于义则无所取,请 改司业一为左师,一为右师,位正四品。 又以: 《五经》六籍,古先哲王致理之式也。家国创业,制取贤之法,立明经,发微 言于众学,释回增美,选贤与能。自艰难已来,取人颇易,试考不求其文义,及第 先取于帖经,遂使专门业废,请益无从,师资礼亏,传受义绝。今请以《礼记》、 《左传》为大经;《周礼》、《仪礼》、《⽑诗》为中经;《尚书》、《周易》为 小经,各置博士一员。其《公羊》、《穀梁》文疏少,请共准中一经,通置博士一 员。所择博士,兼通《孝经》、《论语》,依凭章疏,讲解分明,注引旁通,问十 得九;兼德行纯洁,文词雅正,仪形规范,可为师表者。令四品以上各举所知。在 外者给驿,年七十已上者蒲轮。其国子、太学、四门、三馆,各立五经博士,品秩 上下,生徒之数,各有差。其旧博士、助教、直讲、经直及律馆、算馆助教,请皆 罢省。 其教授之法,生学至监,谒同业师。其所执贽,脯脩一束、清酒一壶,衫布一 段,其⾊随师所服。师出中门,延⼊与坐,割脩斟酒,三爵而止。乃发箧出经,抠 ⾐前请。师为依经辨理,略举一隅,然后就室。每朝、晡二时请益,师亦二时居讲 堂,说释道义,发明大体,兼教以文行忠信之道,示以孝悌睦友之义。旬省月试, 时考岁贡。以生徒及第多少,为博士考课上下。其有不率教,者,则槚楚扑之。国 子不率教者,则申礼部,移为太学。太学之不变者,移之四门。四门之不变者,归 本州之学。州学之不变者,复本役,终⾝不齿。虽率教九年而学不成者,亦归之州 学。 其礼部试考之法,请无帖经,但于所习经中问大义二十,得十八为通;兼《论 语》、《孝经》各问十得八,兼读所问文注义疏,必令通 ![]() 诏下尚书集百僚定议以闻。议者以为省者,噤也,非外司所宜名。《周礼》代 掌其职者曰氏,国学非代官,不宜曰太师氏。其余大抵以习俗既久,重难改作,其 事不行。 会国学胥吏以餐钱差舛,御史台按问,坐贬饶州司马。建中初,又拜国子司业。 寻选为翰林学士,迁左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寻兼普王元帅参谋,累加光禄 大夫。以两河叛涣之徒初禀朝命,令崇敬以本官兼御史大夫持节宣慰,奉使称旨。 及还,上表请归拜墓,许之,赐以缯帛,儒者荣之。寻加特进、检校户部尚书,迁 工部尚书,并依前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累表辞,以年老乞骸骨,改兵部尚书 致仕。贞元十五年卒,时年八十,废朝一⽇,赠左仆 ![]() 登,字冲之。雅实弘厚,事纪⺟以孝称。大历七年,举孝廉⾼第,补四门助教。 贞元初,复登贤良科,自美原尉拜右拾遗。时裴延龄以奷佞有恩, ![]() ![]() 顺宗初,以东朝旧恩,超拜给事中,旋赐金紫,仍锡衫笏焉。迁工部侍郞。与 孟简、刘伯刍、萧俛受诏同翻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又为东宮及诸王侍读,献 《龙楼箴》以讽。久之,改左散骑常侍。因中谢,宪宗问时所切,登以纳谏为对, 时论美之。转兵部侍郞,兼判国子祭酒事,迁工部尚书。元和十五年卒,年六十七, 赠太子少保。 登有文学,工草隶。宽博容物。尝使僮饲马,马蹄踶,僮怒,击折马⾜,登知 而不责。晚年颇好服食,有馈金石之药者,且云先尝之矣,登服之不疑。药发毒几 死,方讯云未之尝;他人为之怒,登视之无愠⾊。常慕陆象先之为人,议者亦以为 近之。子融嗣。 融,进士擢第,自监察拾遗⼊省,拜工部员外郞,迁考功员外。六年,转工部 郞中,充翰林学士。八年,正拜舍人。九年,转户部侍郞。开成元年,兼御史中丞。 湖南观察使卢周仁违敕进羡余钱十万贯。融奏曰:“天下一家,何非君土?中外财 赋,皆陛下府库也。周仁辄陈小利,妄设异端,言南方火灾,恐成灰烬,进于京国, 姑徇私诚。⼊财货以希恩,待朝廷而何浅!臣恐天下放效,以羡余为名,因缘刻剥, 生人受弊。周仁请行重责,以例列籓。其所进钱,请还湖南,代贫下租税。”诏周 仁所进于河 ![]() 寻迁京兆尹。时府司物力不充,特敕赐钱五万贯;府司以所赐之半还司农寺菜 钱,融因对言之。上以融学家,因问“‘蔬粝’字有赖音,何也?‘粝’是饭之极 耝者耶?”融以义类对之。时两公主出降,府司供帐事殷,又俯近上巳,曲江赐宴 奏请改⽇。上曰:“去年重 ![]() ![]() 融子仁晦、仁翰、仁宪、仁召、仁泽,皆登进士第。咸通中并至达官。 奚陟,字殷卿,亳州人也。祖翰绎,天宝中弋 ![]() 贞元八年,擢拜中书舍人。是岁,江南、淮西大雨为灾,令陟劳问巡慰,所在 人安悦之。中书省故事,姑息胥徒,以常在宰相左右也,陟皆以公道处之。先是右 省杂给,率分等第,皆据职田顷亩,即主书所受与右史等。陟乃约以料钱为率,自 是主书所得减拾遗。时中书令李晟所请纸笔杂给,皆不受;但告杂事舍人,令且贮 之,他⽇便悉以遗舍人。前例,杂事舍人自携私⼊,陟以所得均分省內官。又躬亲 庶务,下至园蔬,皆悉自点阅,人以为难,陟处之无倦。迁刑部侍郞。 裴延龄恶京兆尹李充有能政,专意陷害之,诬奏充结陆贽,数厚赂遗金帛。充 既贬官,又奏充比者妄破用京兆府钱⾕至多,请令比部勾覆,以比部郞中崔元翰陷 充,怨恶贽也。诏许之。元翰曲附延龄,劾治府史。府史到者,虽无过犯,皆笞决 以立威,时论喧然。陟乃躬自阅视府案,具得其实,奏言:“据度支奏,京兆府贞 元九年两税及已前诸⾊羡余钱,共六十八万余贯,李充并妄破用。今所勾勘,一千 二百贯已来是诸县供馆驿加破,及在诸⾊人户腹內合收,其斛斗共三十二万石,唯 三百余石诸⾊输纳所由欠折,其余并是准敕及度支符牒,给用已尽。”陟之宽平守 法,多如此类。元翰既不遂其志,因此愤恚而卒。 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郞。所莅之官,时以为 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张荐,字孝举,深州陆泽人。祖翾,字文成,聪警绝纶,书无不览。为兒童时, 梦紫⾊大鸟,五彩成文,降于家庭。其祖谓之曰:“五⾊⾚文,凤也;紫文,趯翾 也,为凤之佐,吾兒当以文章瑞于明廷。”因以为名字。初登进士第,对策尤工, 考功员外郞謇味道赏之曰:“如此生,天下无双矣!”调授岐王府参军。又应下笔 成章及才⾼位下、词标文苑等科。翾凡应八举,皆登甲科。再授长安尉,迁鸿胪丞。 凡四参选,判策为铨府之最。员外郞员半千谓人曰:“张子之文如青钱,万简万中, 未闻退时。”时流重之,目为“青钱学士”然 ![]() ![]() 荐少精史传,颜真卿一见叹赏之。天宝中,浙西观察使李涵表荐其才可当史任, 乃诏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既至阙下,以⺟老疾,竟不拜命。⺟丧阕,礼部侍郞 于邵举前事以闻,召充史馆修撰,兼 ![]() ![]() ![]() ![]() 时裴延龄恃宠,谮毁士大夫。荐 ![]() 荐自拾遗至侍郞,仅二十年,皆兼史馆修撰。三使绝域,皆兼宪职。以博洽多 能,敏于占对被选。有文集三十卷,及所撰《五服图》、《宰辅略》、《灵怪集》、 《江左寓居录》等,并传于时。子又新、希复,皆登进士第。 又新,幼工文,善于傅会。长庆中,宰相李逢吉用事,翰林学士李绅深为穆宗 所宠,逢吉恶之;求朝臣中凶险敢言者掎摭绅 ![]() 宝历三年,逢吉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请又新为副使,李续之为行军司马。逢 吉为宰相时,用门下省主事田伾。伾犯赃亡命,逢吉保之于外。及罢相,裴度发其 事,逢吉坐罚俸。又诏曰:“朕在亿兆人之上,不令而人化,不言而人信者,法也。 法行则君主重,法废则朝廷轻。田伾常挂亡命之章,偷请养贤之禄,迹在搜捕,公 行人间,而更冒选吏曹,显拟郡佐。及⻩枢覆验,乌府追擒,证逮皆明,奷状尽得。 三移宪牒,一无申陈。众状満前,群议溢耳,终则步健不至,琅珰空来。蔑视纪纲, 颇同侮谑,顾兹参画,负我上台。阅视连名,伊尔二子,又新可汀州刺史,李续之 可涪州刺史。”及逢吉致仕,李训用事,复召二子为尚书郞。训贬,复贬而卒。 希复子读,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郞,典贡举,时称得 士。位终尚书左丞。 蒋乂,字德源,常州义兴人也。祖瑰,太子洗马,开元中弘文馆学士。 ⽗将明, 累迁至左司郞中、国子司业、集贤殿学士、副知院事,代为名儒。而乂, 史官吴兢 之外孙,以外舍富坟史,幼便记览不倦。七岁时,诵庾信《哀江南赋》,数遍而成 诵在口,以聪悟強力,闻于亲 ![]() ![]() ![]() 十三年,以故河中节度使张茂昭弟光禄少卿同正茂宗尚义章公主,茂宗方居⺟ 丧,有诏起复云麾将军成礼。诏下,乂上疏谏曰:“墨缞之礼,本缘金⾰。从古已 来,未有驸马起复尚主者。既乖典礼,且违人情,切恐不可。”上令中使宣谕云: “茂宗⺟临亡有请,重违其心。”乂又拜疏,辞逾 ![]() 上尝登凌烟阁,见左壁颓剥,文字残缺,每行仅有三五字,命录之以问宰臣。 宰臣遽受宣,无以对;即令召乂至,对曰:“此圣历中《侍臣图赞》,臣皆记忆。” 即于御前口诵,以补其缺,不失一字。上叹曰:“虞世南暗写《列女传》,无以加 也。”十八年,迁起居舍人,转司勋员外郞,皆兼史职。时集贤学士甚众,会诏问 神策军建置之由。相府讨求,不知所出,诸学士悉不能对,乃访于乂。乂征引 ![]() 元和二年,迁兵部郞中。与许孟容、韦贯之等受诏删定制敕,成三十卷,奏行 用。改秘书少监,复兼史馆修撰。寻奉诏与独孤郁、韦处厚同修《德宗实录》。五 年,书成奏御,以功拜右谏议大夫。明年监修国史裴垍罢相,李吉甫再⼊,以乂垍 之修撰,改授太常少卿。久之,迁秘书监。 乂 ![]() 系,太和初授昭应尉,直史馆。二年,拜右拾遗、史馆修撰,典实有⽗风。与 同职沈传师、郑浣、陈夷行、李汉等受诏撰《宪宗实录》。四年,书成奏御,转尚 书工部员外,迁本司郞中,仍兼史职。宰相宋申锡为北军罗织,罪在不测,系与谏 官崔玄亮泣谏于⽟阶之下,申锡亦减死,时论称之。开成中,转谏议大夫。武宗朝, 李德裕用事,恶李汉,以系与汉僚婿,出为桂管都护御观察使。中宗即位,征拜给 事中、集贤殿学士、判院事。转吏部侍郞,改左丞。出为兴元节度使,⼊为刑部尚 书。俄检校户部尚书、凤翔尹,充凤翔陇节度使,⼊为兵部尚书。以弟伸为丞相, 恳辞朝秩,检校尚书左仆 ![]() ![]() 伸,登进士第,历佐使府。大中初⼊朝,右补阙、史馆修撰,转中书舍人,召 ⼊翰林为学士。自员外郞中,至户部侍郞、学士承旨,转兵部侍郞。大中末,中书 侍郞、平章事。 仙、佶,皆至刺史。 偕,有史才,以⽗任历官左拾遗、史馆修撰,转补阙。咸通中,与同职卢耽、 牛丛等受诏修《文宗实录》。 蒋氏世以儒史称,不以文藻为事,唯伸及系子兆有文才,登进士第,然不为文 士所誉。与柳氏、沈氏⽗子相继修国史实录,时推良史,京师云《蒋氏⽇历》,士 族靡不家蔵焉。 柳登,字成伯,河东人。⽗芳,肃宗朝史官,与同职韦述受诏添修吴兢所撰 《国史》;杀青未竟而述亡,芳绪述凡例,勒成《国史》一百三十卷。上自⾼祖, 下止乾元,而叙天宝后事,绝无伦类,取舍非工,不为史氏所称。然芳勤于记注, 含毫罔倦。属安、史 ![]() 登少嗜学,与弟冕咸以该博著称。登年六十余,方从宦游,累迁至膳部郞中。 元和初,为大理少卿,与刑部侍郞许孟容等七人,奉诏删定开元已后敕格。再迁右 庶子,以衰病改秘书监,不拜,授右散骑常侍致仕。长庆二年卒,时九十余,辍朝 一⽇,赠工部尚书。弟冕。 冕,文史兼该,长于吏职。贞元初,为太常博士。二年,昭德王皇后之丧,论 皇太子服纪。左补阙穆质请依礼周期而除,冕与同职张荐等奏议曰: 准《开元礼》,子为⺟齐衰三年,此王公已下服纪。皇太子为皇后丧服,国礼 无闻。昔晋武帝元皇后崩,其时亦疑太子所服。杜元凯奏议曰:“古者天子三年之 丧,既葬除服。魏氏⾰命,亦以既葬为节。故天子诸侯之礼,尝已具矣,恶其害己 而削去其节。今其存者唯《士丧礼》一篇,戴胜之记错杂其內,亦难以取正。皇太 子配二尊,与国为体,固宜卒哭而除服。”于是山涛、魏舒并同其议,晋朝从之。 历代遵行,垂之不朽。 臣谨按实录,文德皇后以贞观十年九月崩,十一月葬,至十一年正月,除晋王, 治为并州都督。晋王即⾼宗在籓所封,文德皇后幼子,据其命官,当已除之义也。 今请皇太子依魏、晋故事,为大行皇后丧服,葬而虞,虞而卒哭,卒哭而除,心丧 终制,庶存厌降之礼。 事下中书,宰臣召问礼官曰:“《语》云:‘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 ![]() ![]() ![]() ![]() ![]() 六年十一月,上亲行郊享。上重慎祀典,每事依礼。时冕为吏部郞中,摄太常 博士,与司封郞中徐岱、仓部郞中陆质、工部郞中张荐,皆摄礼官,同修郊祀仪注, 以备顾问。初,诏以皇太子亚献终献,当受誓戒否,冕对曰:“准《开元礼》有之, 然誓词云‘不供其职,国有常刑’,今太子受誓,请改云‘各扬其职,肃奉常仪’。” 上又问升郊庙去剑履,及象剑寸尺之度,祝文轻重之宜,冕据礼经沿⾰闻奏,上甚 嘉之。 冕言事颇切,执政不便之,出为婺州刺史。十三年,兼御史中丞、福州刺史, 充福建都团练观察使。冕在福州,奏置万安监牧,于泉州界置群牧五,悉索部內马 五千七百匹、驴骡牛八百头、羊三千口,以为监牧之资。人情大扰,期年,无所滋 息,诏罢之。以政无状,诏以阎济美代归而卒。子璟,登进士第,亦以著述知名。 璟,宝历初登进士第,三迁监察御史。时郊庙告祭,差摄三公行事,多以杂品; 璟时监察,奏曰:“准开元二十三年敕,宗庙大祠,宜差左右丞相、嗣王、特进、 少保、少傅、尚书、宾客、御史大夫。又二十五年敕,太庙五享,差丞相、师傅、 尚书、嗣、郡王通摄,余司不在差限。又元和四年敕,太庙告祭摄官,太尉以宰相 充,其摄司空、司徒,以仆 ![]() 初,璟祖芳精于谱学,永泰中按宗正谱牒,自武德已来宗枝昭穆相承,撰皇室 谱二十卷,号曰《永泰新谱》,自后无人修续。 璟因召对,言及图谱事,文宗曰:“卿祖尝为皇家图谱,朕昨观之,甚为详悉。 卿检永泰后试修续之。”璟依芳旧式,续德宗后事,成十卷,以附前谱,仍诏户部 供纸笔厨料。五年,拜中书舍人充职。武宗朝,转礼部侍郞,再司贡籍,时号得人。 子韬亦以进士擢第。 沈传师,字子言,吴人。⽗既济,博通群籍,史笔尤工,吏部侍郞杨炎见而称 之。建中初,炎为宰相,荐既济才堪史任,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既济以吴兢撰 《国史》,以则天事立本纪,奏议非之曰: 史氏之作,本乎惩劝,以正君臣,以维家邦。前端千古,后法万代,使其生不 敢差,死不妄惧。纬人伦而经世道,为百王准的;不止属辞比事,以⽇系月而已。 故善恶之道,在乎劝诫;劝诫之柄,存乎褒贬。是以《舂秋》之义,尊卑轻重升降, 几微仿佛,虽一字二字,必有微旨存焉。况鸿名大统,其可以贷乎? 伏以则天皇后,初以聪明睿哲,內辅时政,厥功茂矣。及弘道之际,孝和以长 君嗣位,而太后以专制临朝;俄又废帝,或幽或徙。既而握图称箓,移运⾰名,牝 司燕啄之踪,难乎备述。其后五王建策,皇运复兴,议名之际,得无降损。必将义 以亲隐,礼从国讳,苟不及损,当如其常,安可横绝彝典,超居帝籍?昔仲尼有言, 必也正名,故夏、殷二代为帝者三十世矣,而周人通名之曰王;吴、楚、越之君为 王者百余年,而《舂秋》书之为子。盖⾼下自乎彼,而是非稽乎我。过者抑之,不 及者援之,不为弱减,不为僭夺。握中持平,不振不倾,使其求不可得,而盖不可 掩,斯古君子所以慎其名也。 夫则天体自坤顺,位居乾极,以柔乘刚,天纪倒张,进以強有,退非德让。今 史臣追书,当称之太后,不宜曰“上”孝和虽迫⺟后之命,降居籓邸,而体元继 代,本吾君也,史臣追书,宜称曰“皇帝”不宜曰“庐陵王”睿宗在景龙已前, 天命未集,徒禀后制,假临大宝,于伦非次,于义无名,史臣书之,宜曰“相王” 未宜曰“帝”若以得失既往,遂而不举,则是非褒贬,安所辨正,载笔执简,谓 之何哉?则天废家国历数,用周正朔,废家国太庙,立周七庙。鼎命⾰矣,徽号易 矣,旂裳服⾊,既已殊矣!今安得以周氏年历而列为《唐书》帝纪?征诸礼经,是 谓 ![]() 或曰:班、马良史也,编述汉事,立⾼后以续帝载,岂有非之者乎?答曰:昔 ⾼后称制,因其旷嗣,独有分王诸吕,负于汉约,无迁鼎⾰命之甚。况其时孝惠已 殁,孝文在下,宮中二子,非刘氏种,不纪吕后,将纪谁焉?虽云其然,议者犹为 不可,况迁鼎⾰命者乎? 或曰:若天后不纪,帝绪缺矣,则二十二年行事,何所系乎?曰:孝和以始年 登大位,以季年复旧业,虽尊名中夺,而天命未改,⾜以首事,⾜以表年,何所拘 阂,裂为二纪?昔鲁昭之出也,《舂秋》岁书其居,曰“公在乾侯”且君在,虽 失位,不敢废也。今请并《天后纪》合《孝和纪》,每于岁首,必书孝和所在以统 之,书曰某年舂正月,皇帝在房陵,太后行某事,改某制云云。则纪称孝和,而事 述太后,俾名不失正,而礼不违常;名礼两得,人无间矣!其姓氏名讳,⼊宮之由, 历位之资,才艺智略,年辰崩葬,别纂录⼊《皇后传》,列于废后王庶人之下,题 其篇曰“则天顺圣武后”云。 事虽不行,而史氏称之。 德宗初即位,锐于求理。建中二年夏,敕中书、门下两省,分置待诏官三十员, 以见官前任及同正试摄九品已上,择文学理道、韬钤法度之深者为之,各准品秩给 俸钱,廪饩、⼲力、什器、馆宇之设,以公钱为之本,收息以赡用。物论以为两省 皆名侍臣,⾜备顾问,无劳别置冗员。既济上疏论之曰: 臣伏以陛下今⽇之理,患在官烦,不患员少;患在不问,不患无人。且中书、 门下两省常侍、谏议、补阙、拾遗,总四十员,及常参待制之官,⽇有两人,皆备 顾问,亦不少矣。中有二十一员,尚阙人未充,他司缺职,累倍其数。陛下若谓见 官非才,不⾜与议,则当选求能者,以代其人。若 ![]() 其事竟不得行。既而杨炎谴逐,既济坐贬处州司户。后复⼊朝,位终礼部员外 郞。 传师擢进士,登制科乙第,授太子校书郞、鄠县尉,直史馆,转左拾遗、左补 阙,并兼史职。迁司门员外郞、知制诰,召充翰林学士。历司勋、兵部郞中,迁中 书舍人。 ![]() 初,传师⽗既济撰《建中实录》十卷,为时所称。传师在史馆,预修《宪宗实 录》未成,廉察湖南,特诏赍一分史稿,成于理所。 有子枢、询,皆登进士第。 询历清显,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礼部侍郞。咸通中,检校户部尚书、潞州长 史、昭义节度使。为政简易, ![]() ![]() 史臣曰:前代以史为学者,率不偶于时,多罹放逐,其故何哉?诚以褒贬是非 在于手,贤愚轻重系乎言,君子道微,俗多忌讳,一言切己,嫉之如仇。所以峘、 荐坎壈于仕涂,沈、柳不登于显贯,后之载笔执简者,可以为之痛心!道在必伸, 物不终否,子孙藉其余祐,多至公卿者,盖有天道存焉! 赞曰:褒贬以言,孔道是模。诛 ![]() 部分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氏。⾼祖于志宁,贞观年间任左仆 ![]() ![]() 时值安禄山叛 ![]() ![]() ![]() ![]() 肃宗因太常寺钟磬自隋代以来,所传送五音,有时不协调,乾元初年对于休烈说:“古时圣人创作演奏音乐,用以应合天地之谐和、 ![]() ![]() 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郞、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子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传统礼仪,改元之初年冬至,百官不在光顺门朝贺皇后,乾元元年(758),张皇后要行接受百官朝贺之礼。于休烈奏道:“《周礼》有受封之男子朝拜人主、受封之妇人朝拜女君的规定。自显庆以来,则天皇后开始实行这一礼仪。当天,命妇又朝拜于光顺门,与百官混杂相处,极为失礼。”肃宗便下诏停止这次朝贺。 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员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于休烈为右散骑常侍,仍旧兼修国史,随即又加授礼仪使,调任工部侍郞。又改任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拜工部尚书,接着又封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前后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而亲贤下士,提携后进,虽位崇年⾼,却无半点厌倦之意。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有文集十卷刊行于世。嗣子于益,次子于肃,相继任翰林学士。 当年舂天,于休烈之 ![]() ![]() |
上一章 旧唐书 下一章 ( → ) |
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旧唐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刘昫等是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