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旧唐书 作者:刘昫等 | 书号:10200 时间:2017/3/26 字数:11501 |
上一章 卷四十一 下一章 ( → ) | |
○桓彦范 敬晖 崔玄暐 张柬之 袁恕己 桓彦范,润州曲阿人也。祖法嗣,雍王府谘议参军、弘文馆学士。彦范慷慨俊 慡,少以门廕调补右翊卫。圣历初,累除司卫寺主簿。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 曰:“⾜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寻擢授监察御史。 长安三年,历迁御史中丞。四年,转司刑少卿。时司仆卿张昌宗坐遣术人李弘 泰占己有天分,御史中丞宋璟请收付制狱,穷理其罪,则天不许。彦范上疏曰: 昌宗无德无才,谬承恩宠,自宜粉骨碎肌,以答殊造,岂得苞蔵祸心,有此占 相?陛下以簪履恩久,不忍加刑;昌宗以逆 ![]() ![]() 疏奏不报。时又內史李峤等奏称:“往属⾰命之时,人多逆节,鞫讯决断,刑 狱至严,刻薄之吏,恣行酷法。其周兴、丘勣、来俊臣所劾破家者,并请雪免。” 彦范又奏请自文明元年以后得罪人,除扬、豫、博三州及诸谋逆魁首,一切赦之。 表疏前后十奏,辞旨 ![]() 是岁冬,则天不豫。张易之与弟昌宗⼊阁侍疾,潜图逆 ![]() ![]() ![]() ![]() 彦范尝表论时政数条,其大略曰:“昔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言后妃 者人伦之本,理 ![]() ![]() ![]() ![]() ![]() 又曰:“臣闻京师喧喧,道路籍籍,皆云胡僧慧范矫托佛教,诡惑后妃,故得 出⼊噤闱,挠 ![]() ![]() ![]() 时韦皇后既⼲朝政,德静郡王武三思又居中用事,以则天为彦范等所废,常深 愤怨,又虑彦范等渐除武氏,乃先事图之。皇后韦氏既雅为帝所信宠,言无不从, 三思又私通于韦氏,乃⽇夕谗毁彦范等。帝竟用三思计,进封彦范为扶 ![]() ![]() ![]() ![]() ![]() 二年,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以武三思与韦氏奷通,潜谋诛之。事怈,为三 思诬构,言同皎将废皇后韦氏,彦范等通知其情。乃贬彦范为泷州司马、敬晖崖州 司马、袁恕己窦州司马、崔玄暐⽩州司马、张柬之新州司马,并仍令长任,勋封并 削。彦范仍复其本姓桓氏。 是岁秋,武三思又 ![]() 睿宗即位,延和元年,并追复其官爵,仍特还其子孙实封二百户。玄宗即位, 开元六年,诏曰:“皇舆肇建必有辅佐之臣;天步多艰,爰仗经纶之业。故侍中、 谯国公桓彦范,侍中、平 ![]() ![]() ![]() 敬晖,绛州太平人也。弱冠举明经。圣历初,累除卫州刺史。时河北新有突厥 之寇,方秋而而修城不辍,晖下车谓曰:“金汤非粟而不守,岂有弃收获而缮城郭 哉?”悉令罢散,由是人吏咸歌咏之。再迁夏官侍郞,出为泰州刺史。大⾜元年, 迁洛州长史。天后幸长安,令晖知副留守事。在职以清⼲著闻;玺书劳勉,赐物百 段。长安三年,拜中台右丞,加银青光禄大夫。 神龙元年,转右羽林将军。以诛张易之、昌宗功,加金紫光禄大夫,擢拜侍中, 赐爵平 ![]() ![]() 初,晖与彦范等诛张易之兄弟也,洛州长史薛季昶谓晖曰:“二凶虽除,产、 禄犹在。请因兵势诛武三思之属,匡正王室,以安天下。”晖与张柬之屡陈不可, 乃止。季昶叹曰:“吾不知死所矣。”翌⽇,三思因韦后之助,潜⼊宮中,內行相 事,反易国政,为天下所患,时议以此归咎于晖。晖等既失政柄,受制于三思,晖 每推 ![]() 三思既深愤惋,以许州司功参军郑愔素被晖等废黜,因令上表陈其罪状。中宗 诏曰:“则天大圣皇后,往以忧劳不豫,凶竖弄权。晖等因兴甲兵,铲除妖孽,朕 录其劳效,备极宠劳。自谓勋⾼一时,遂 ![]() ![]() ![]() 崔玄暐,博陵安平人也。⽗行谨,为胡苏令。本名晔,以字体下有则天祖讳, 乃改为玄暐。少有学行,深为叔⽗秘书监行功所器重。龙朔中,举明经,累补库部 员外郞。其⺟卢氏尝诫之曰:“吾见姨兄屯田郞中辛玄驭云:‘兒子从宦者,有人 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赀货充⾜,⾐马轻肥,此恶消息。’吾常重此 言,以为确论。比见亲表中仕宦者,多将钱物上其⽗⺟,⽗⺟但知喜悦,竟不问此 物从何而来。必是禄俸余资,诚亦善事。如其非理所得,此与盗贼何别?纵无大咎, 独不內愧于心?孟⺟不受鱼鲊之馈,盖为此也。汝今坐食禄俸,荣幸已多,若其不 能忠清,何以戴天履地?孔子云:‘虽⽇杀三 ![]() 长安元年,超拜天官侍郞。每介然自守,都绝请谒,颇为执政者所忌。转文昌 左丞。经月余,则天谓曰:“自卿改职以来,选司大有罪过。或闻令史乃设斋自庆, 此 ![]() 则天季年,宋璟劾奏张昌宗谋为不轨,玄暐亦屡有谠言,则天乃令法司正断其 罪。玄暐弟升时为司刑少卿,又请置以大辟。其兄弟守正如此。是时,则天不豫, 宰相不得召见者累月。及疾少间,玄暐奏言:“皇太子、相王仁QD明孝友,⾜可亲 侍汤药。宮噤事重,伏愿不令异姓出⼊。”则天曰:“深领卿厚意。”寻以预诛张 易之功,擢拜中书令,封博陵郡公。中宗将授方术人郑普思为秘书监,玄暐切谏, 竟不纳。寻进爵为王,赐实封四百户,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知都督事。其后 被累贬,授⽩州司马,在道病卒。建中初,赠太子太师。 玄暐与弟升甚相友爱。诸弟子孤贫者,多躬自抚养教授,颇为当时所称。升, 官至尚书左丞。玄暐少时颇属诗赋,晚年以为非己所长,乃不复构思,唯笃志经籍, 述作为事。所撰《行己要范》十卷、《友义传》十卷、《义士传》十五卷、训注 《文馆辞林策》二十卷,并行于代。子璩,颇以文学知名,官历中书舍人、礼部侍 郞。璩子涣,自有传。曾孙郢,开成三年,自商州防御判官兼殿中侍御史,⼊为监 察御史。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 ![]() 圣历初,累迁凤阁舍人。时弘文馆直学士王元感著论云:“三年之丧,合三十 六月。”柬之著论驳之曰: 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不刊之典也。谨案《舂秋》:“鲁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 乙巳,公薨。”“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左传》曰“礼也。”杜预注 云:“僖公丧终此年十一月,纳币在十二月。士婚礼,纳采纳徵,皆有玄纁束帛, 诸侯则谓之纳币。盖公为太子,已行婚礼。”故《传》称礼也。《公羊传》曰: “纳币不书,此何以书?讥丧娶。在三年之外何以讥?三年之內不图婚。”何休注 云:“僖公以十二月薨,至此冬未満二十五月,纳采、问名、纳吉,皆在三年之內, 故讥。”何休以公十二月薨,至此冬十二月才二十四月,非二十五月,是未三年而 图婚也。按《经》书“十二月乙巳公薨”杜预以《长历》推乙巳是十一月十二⽇, 非十二月,书十二月,是《经》误。“文公元年四月,葬我君僖公”《传》曰, 缓也。诸侯五月而葬,若是十二月薨,即是五月,不得言缓。明知是十一月薨,故 注僖公丧终此年,至十二月而満二十五月,故丘明《传》曰,礼也。据此推步,杜 之考校,岂公羊之所能逮,况丘明亲受《经》于仲尼乎?且二《传》何、杜所争, 唯争一月,不争一年。其二十五月除丧,由来无别。此则《舂秋》三年之丧,二十 五月之明验也。 《尚书伊训》云:“成汤既没,太甲元年,惟元祀十有二月,伊尹祀于先王, 奉嗣王祗见厥祖。”孔安国注云:“汤以元年十一月崩。”据此,则二年十一月小 祥,三年十一月大祥。故《太甲》中篇云:“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 王归于亳。”是十一月大祥,讫十二月朔⽇,加王冕服吉而归亳也。是孔言“汤元 年十一月”之明验。《顾命》云:“四月哉生魄,王不怿”是四月十六⽇也。 “翌⽇乙丑,王崩”是十七⽇也。“丁卯,命作册度”是十九⽇也。“越七⽇ 癸酉,伯相命士须材”是四月二十五⽇也。则成王崩至康王⿇冕黼裳,中间有十 月,康王方始见庙。则知汤崩在十一月,淹停至殓讫,方始十二月,祗见其祖。 《顾命》见庙讫,诸侯出庙门俟,《伊训》言“祗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则崩 及见庙,殷、周之礼并同。此周因于殷礼,损益可知也。不得元年以前,别有一年。 此《尚书》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礼记三年问》云:“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 服以是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又《丧服四制》云:“变而从宜,故 大祥鼓素琴,告人以终。”又《间传》云:“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 醯酱。中月而禫,食酒⾁。”又《丧服小记》云:“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 二年也。九月七月之丧,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三月之丧,一时也。”此 《礼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仪礼士虞礼》云:“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此 礼周公所制,则《仪礼》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 此四验者,并礼经正文,或周公所制,或仲尼所述,吾子岂得以《礼记》戴圣 所修,辄 ![]() 窃以子之于⽗⺟丧也,有终⾝之痛,创巨者⽇久,痛深者愈迟,岂徒岁月而已 乎?故练而慨然者,盖悲慕之怀未尽,而踊擗之情已歇;祥而廓然者,盖哀伤之痛 已除,而孤邈之念更起。此皆情之所致,岂外饰哉。故《记》曰:三年之丧,义同 过隙,先王立其中制,以成文理。是以祥则缟带素纰,禫则无所不佩。今吾子将徇 情弃礼,实为乖僻。夫弃缞⿇之服,袭锦縠之⾐,行道之人,皆不忍也,直为节之 以礼,无可奈何。故由也不能过制为姊服,鲤也不能过期哭其⺟。夫岂不怀,惧名 教 ![]() ![]() 时人以柬之所驳,颇合于礼典。 是岁,突厥默啜表言有女请和亲,则天盛意许之, ![]() ![]() 臣窃按姚州者,古哀牢之旧国。绝域荒外,山⾼⽔深,自生人以来,洎于后汉, 不与国中 ![]() ![]() 昔汉以得利既多,历博南山,涉兰仓⽔,更置博南、哀牢二县。蜀人愁怨,行 者作歌曰:“历博南,越兰津,渡兰苍,为他人。”盖讥汉贪珍奇盐布之利,而为 蛮夷之所驱役也。汉获其利,人且怨歌。今减耗国储,费用⽇广,而使陛下之⾚子 ⾝膏野草,骸骨不归,老⺟幼子,哀号望祭于千里之外。于家国无丝发之利,在百 姓受终⾝之酷。臣窃为家国痛之。 往者,诸葛亮破南中,使其渠率自相统领,不置汉官,亦不留兵镇守。人问其 故,亮言置官留兵有三不易。大意以置官夷汉杂居,猜嫌必起;留兵运粮,为患更 重;忽若反叛,劳费更多。但耝设纪纲,自然定安。臣窃以亮之此策,妙得羁縻蛮 夷之术。 今姚府所置之官,既无安边静寇之心,又无葛亮且纵且擒之伎。唯知诡谋狡算, 恣情割剥,贪叨劫掠,积以为常。扇动酋渠,遗成朋 ![]() ![]() 且姚府总管五十七州,巨猾游客,不可胜数。家国设官分职,本以化俗妨奷, 无聇无厌,狼籍至此。今不问夷夏,负罪并深,见道路劫杀,不能噤止,恐一旦惊 扰,为祸转大。伏乞省罢姚州,使隶巂府,岁时朝觐,同之蕃国。泸南诸镇,亦皆 悉废,于泸北置关,百姓自非奉使⼊蕃,不许 ![]() 疏奏,则天不纳。 后累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中,召为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郞。时夏官尚书 姚崇为灵武军使,将行,则天令举外司堪为宰相者。崇对曰:“张柬之沉厚有谋, 能断大事,且其人年老,惟陛下急用之。”则天登时召见,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未几,迁凤阁侍郞,仍知政事。及诛张易之兄弟,柬之首谋其事。中宗即位,以功 擢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封汉 ![]() ![]() 其年秋,柬之表请归襄州养疾。许之,仍特授襄州刺史,又拜其子漪为著作郞, 令随⽗之任。上亲赋诗祖道,又令群公饯送于定鼎门外。柬之至襄州,有乡亲旧 ![]() ![]() ![]() 袁恕己,沧州东光人也。长安中,历迁司刑少卿,兼知相王府司马事。敬晖等 将诛张易之兄弟,恕己预其谋议,又从相王统率南衙兵仗,以备非常。及事定,加 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南 ![]() ![]() ![]() 史臣曰:昔夫差⼊越,勾践保于会稽,不听子胥之言,而有甬东之叹。此五王 除凶返正,得计成功。当是时,彦范、敬晖握兵全势,三思、攸暨其 ![]() ![]() 赞曰:嗟彼五王,忠于有唐。知火在木,谓其无伤。祸发既克,势摧靡当。何 事不敏,周⾝之防。 部分译文 敬晖,绛州太平人。二十岁,参加明经科试考而中举。圣历初年(698),敬晖任卫州刺史。当时河北出现突厥的強盗,到了秋收季节还修城不止。敬晖到任就对大家说“:固若金汤的城墙并不是粮食,哪里有放弃收获而修城郭的?”下令停止修城放老百姓回乡收获,由此吏人都歌颂他。后升任夏官侍郞,又出任泰州刺史。大⾜元年(701),调任洛州刺史。武则天去长安,令敬晖任副留守,在职以清廉能⼲著闻,得到皇上加奖,赐五彩绸百段。长安三年(703),拜中台右丞,加银青光禄大夫。 神龙元年(705),调任羽林将军。因为诛张易之、张昌宗有功,加金紫光禄大夫的荣誉职衔,拜侍中,赐爵平 ![]() 当初,敬晖与桓彦范等诛张易之兄弟,洛州长史薛季昶对敬晖说:“二凶虽除,产和禄二人还存在,应趁兵势诛武三思之辈,匡正王室,以安天下。”敬晖与张柬之屡次言其不可,故其事不行。薛季昶叹道:“我们不知死在什么地方了。”后,武三思偷偷进宮与韦氏勾结,实际上行使宰相职事,改变国政,造成天下的大患,当时人们议论把责任归咎于敬晖。敬晖等既已失去权柄,受制于武三思,敬晖悔不当初,常拍 ![]() 武三思也深恨敬晖等,挑拨曾被敬晖废黜的许州司功参军的郑忄音上表陈述敬晖的罪状。中宗下诏:“则天大圣皇后,过去因为忧劳⾝体不好,致使凶狠小人弄权。敬晖等兴甲兵,铲除妖孽,朕记得他们的功劳,很是尊重,而敬晖自谓功⾼一时,就想权倾四海,擅作威福,轻视践踏国章,背道弃义,没有谁比他更厉害的。然而朕看在他们的功绩上,赐他郡王之重爵,以特进的荣誉奖赐。不料 ![]() ![]() 崔玄暐,博陵安平人。⽗崔行谨,曾为胡苏县令。崔玄暐,本名晔,因字的体下华为武则天祖⽗的名,于是改为玄暐。少年时代学习就很好,为叔⽗秘书监崔行功所器重。龙朔年中(662),参加明经科试考中举,任库部员外郞,他的⺟亲卢氏曾训诫他说“:我见姨兄屯田郞中辛玄驭说‘:儿子做了官,有人来说再不会贫穷了,这的确是喜事;但听到他钱财充⾜,轻裘马肥,这又是担忧的事。’我很重视这句话,认为这是很实在的看法。近来看见亲表中做官的,多将钱物来 ![]() 长安元年(701),越级升天官侍郞,他每处事严正不移,严于律己,杜绝来拜见拉关系的人,很为执政者所忌恨。又调任文昌左丞。经过一个多月,武则天说“:自卿改职以来,选司大有罪过。有的人接受令史之职就设斋自庆,这是 ![]() 武则天末年,宋王景检举张昌宗谋图不轨,崔玄暐也多次直言,武则天才令法司审理他们的罪行。崔玄暐的弟弟崔升当时任司刑少卿,又请求判他们的重罪。他们俩兄弟均如此坚守正道。这时,武则天患病,宰相经常累月得不到召见。等到病好,崔玄暐又奏道“: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完全可以亲侍汤药,宮噤很重要,愿不要让异姓出⼊。”武则天说:“深领卿的厚意。”不久,因参与诛张易之兄弟有功,升任中书令,封博陵郡公。中宗 ![]() 崔玄暐与其弟崔升很是友爱,诸弟子孤贫的,大多亲自抚育教养,当时很为人赞扬。崔升,官至尚书左丞。崔玄暐少年时善于诗赋,晚年认为这不是自己专长,就不再写诗赋,一心一意读经籍,著述自己的看法,所撰写的书有《行己要范》十卷,《友义传》十卷,《义士传》十五卷,训注《文馆辞策》二十卷。 |
上一章 旧唐书 下一章 ( → ) |
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旧唐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刘昫等是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