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旧唐书 作者:刘昫等 | 书号:10200 时间:2017/3/26 字数:37581 |
上一章 卷十八 下一章 ( → ) | |
地理一 王者司牧黎元,方制天下。列井田而底职贡,分县道以控华夷。虽《皇坟》、 《帝典》之殊涂,《禹贡》、《周官》之异制,其于建侯胙土,颁瑞剖符,外凑百 蛮,內亲九牧,古之元首,咸有意焉。然弟子受封,周室竟贻于衰削;郡县为理, 秦人不免于败亡。盖德业有浅深,制置无工拙。殷、周未为得,秦、汉未为非。摭 实而言,在哲后守成而已。谨详前代隆平之时,校今⽇耗登之数,存诸户籍,以志 休期。 昔秦并天下,裂地为四十九郡,郡置守尉,以御史监之。其地西临洮,而北沙 漠,东萦南带,皆际海滨。汉兴,以秦郡稍大,析置郡国。武帝斥越攘胡,土宇弥 广。哀、平之季,凡郡国百有三,县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 而诸郡置十三部刺史分统之。谓司隶、并、荆、兗、豫、扬、冀、青、徐、益、 ![]() 曹魏之时,三分鼎峙,淮、汉之间,鞠为斗壤。洎太康混一,寻陷胡戎。南北 分争,何暇疆理?三百年间,废置不一。及隋氏平陈,寰区一统。大业三年,改州 为郡,亦如汉制,置司隶、刺史,以纠郡守。大凡隋簿,郡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 十五,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其地东西 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际大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 隋氏之极盛也。及大业季年,群盗蜂起,郡县沦陷,户口减耗。⾼祖受命之初,改 郡为州,太守并称刺史。其缘边镇守及襟带之地,置总管府,以统军戎。至武德七 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 自隋季丧 ![]() ![]() 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 京畿采访使、理京师城內都畿、河东理蒲卅理东都城內关內、以京官遥领河南、理 汴州河北、理魏州陇右、理鄯州山南东道、理襄州山南西道、理梁州剑南、理益州 淮南、理扬州江南东道、理苏州江南西道、理洪州黔中、理黔州岭南理广州。又于 边境置节度、经略使,式遏四夷。凡节度使十,经略守捉使三。大凡镇兵四十九万 人,戎马八万余疋。每岁经费:⾐赐则千二十万疋段,军食则百九十万石,大凡千 二百一十万。开元已前,每年边用不过二百万,天宝中至于是数。 安西节度使,抚宁西域,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国。安西都护府治所, 在⻳兹国城內,管戍兵二万四千人,马二千七百疋,⾐赐六十二万疋段。焉耆治所, 在安西府东八百里。于阗,在安西府南二千里。疏勒,在安西府西二千余里。 北庭节度使,防制突骑施、坚昆、斩啜,管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北庭节度 使所治,在北庭都护府,管兵二万人,马五千疋,⾐赐四十八万疋段。突骑施牙帐, 在北庭府西北三千余里。坚昆,在北庭府北七千里。东北去斩啜千七百里。瀚海军, 在北庭府城內,管兵万二千人,马四千二百疋。天山军,在西州城內,管兵五千人, 马五百疋。伊吾军,在伊州西北三百里甘露川,管兵三千人,马三百疋。 河西节度使,断隔羌胡。统⾚⽔、大斗、建康、宁寇、⽟门、墨离、⾖卢、新 泉等八军,张掖、 ![]() ![]() 朔方节度使,捍御北狄,统经略、丰安、定远、西受降城、东受降城、安北都 护、振武等七军府。朔方节度使,治灵州,管兵六万四千七百人,马四千三百疋, ⾐赐二百万疋段。经略军,理灵州城內,管兵二万七百人,马三千疋。丰安军,在 灵州西⻩河外百八十里,管兵八千人,马千三百疋。安远城,在灵州东北二百里⻩ 河外,管兵七千人,马三千疋。西受降城,在丰州北⻩河外八十里,管兵七千人, 马千七百疋。安北都护府治,在中受降城⻩河北岸,管兵六千人,马二千疋。东受 降城,在胜州东北二百里,管兵七千人,马千七百疋。振武军,在单于东都护府城 內,管兵九千人,马千六百疋。 河东节度使,掎角朔方,以御北狄,统天兵、大同、横野、岢岚等四军,忻、 代、岚三州,云中守捉。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管兵五万五千人,马万四千疋, ⾐赐岁百二十六万疋段,军粮五十万石。天兵军,理太原府城內,管兵三万人,马 五千五百疋。云中守捉,在单于府西北二百七十里,管兵七千七百人,马二千疋。 大同军,在代州北三百里,管兵九千五百人,马五千五百疋。横野军,在蔚州东北 一百四十里,管兵三千人,马千八百疋。忻州,在太原府北百八十里,管兵七千八 百人。代州,至太原府五百里,管兵四千人。岚州,在太原府西北二百五十里,管 兵三千人。岢岚军,在岚州北百里,管兵一千人。 范 ![]() ![]() ![]() ![]() ![]() ![]() 平卢军节度使,镇抚室韦、靺鞨,统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 平卢军节度使治,在营州,管兵万七千五百人,马五千五百疋。平卢军,在营州城 內,管兵万六千人,马四千二百疋。卢龙军,在平州城內,管兵万人,马三百疋。 榆关守捉,在营州城西四百八十里,管兵三百人,马百疋。安东都护府,在营州东 二百七十里,管兵八千五百人,马七百疋。 陇右节度使,以备羌戎,统临洮、河源、⽩⽔、安人、振威、威戎、莫门、宁 塞、积石、镇西等十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陇右节度使,在鄯州,管兵七 万人,马六百疋,⾐赐二百五十万疋段。临洮军,在鄯州城內,管兵万五千人,马 八千疋。河源军,在鄯州西百二十里,管兵四千人,马六百五十疋。⽩⽔军,在鄯 州西北二百三十里,管兵四千人,马五百疋。安人军,在鄯州界星宿川西,兵万人, 马三百五十疋。振威军,在鄯州西三百里,管兵千人,马五百疋。威戎军,在鄯州 西北三百五十里,管兵千人,马五十疋。绥和守捉,在鄯州西南二百五十里,管兵 千人。合川守捉,在鄯州南百八十里,管兵千人。莫门军,在洮州城內,管兵五千 五百人,马二百疋。宁塞军,在廓州城內,管兵五百人,马五十疋。积石军,在廓 州西百八十里,管兵七千人,马三百疋。镇西军,在河州城內,管兵万一千人,马 三百疋。平夷守捉,在河州西南四十里,管兵三千人。 剑南节度使,西抗吐蕃,南抚蛮獠,统团结营及松、维、蓬、恭、雅、黎、姚、 悉等八州兵马,天宝、平戎、昆明、宁远、澄川、南江等六军镇。剑南节度使治, 在成都府,管兵三万九百人,马二千疋,⾐赐八十万疋段,军粮七十万石。团结营, 在成都府城內,管兵万四千人,马千八百疋。翼州,管兵五百人。茂州,管兵三百 人。维州,管兵五百人。天宝军,在恭州东南九十里,管兵千人。柘州,管兵五百 人。松州,管兵二千八百人。平戎城,在恭州南八十里,管兵千人。雅州,管兵四 百人。当州,管兵五百人。黎州,管兵千人。昆明军,在巂州南,管兵五千一百人, 马二百疋。宁远城,在管兵二千人。悉州,管兵五千人。南江郡,管兵三百人。 岭南五府经略使,绥静夷獠,统经略、清海二军,桂管、容管、安南、邕管四 经略使。五府经略使治,在广州,管兵万五千四百人,轻税本镇以自给。经略军, 在广州城內,管兵五千四百人。清海军,在恩州城內,管兵二千人。桂管经略使, 治桂州,管兵千人。容管经略使,治容州,管兵千一百人。安南经略使,治安南都 护府,即 ![]() 长乐经略使,福州刺史领之,管兵千五百人。 东莱守捉、莱州刺史领之,管兵千人。东牟守捉。登州刺史领之,管兵千人。 至德之后,中原用兵,刺史皆治军戎,遂有防御、团练、制置之名。要冲大郡, 皆有节度之额;寇盗稍息,则易以观察之号。 东都畿汝防御观察使。领汝州,东都留守兼之。 河 ![]() 宣武军节度使。治汴州,管汴、宋、亳、颍四州。 义成军节度使。治滑州,管滑、郑、濮三州。 忠武军节度使。治许州,管许、陈、蔡三州。 天平军节度使。治郓州,管郓、齐、曹、棣四州。 兗海节度使。治兗州,管兗、海、沂、密四州。 武宁军节度使。治徐州,管徐、泗、濠、宿四州。 平卢军节度使。治青州,管淄、青、登、莱四州。 陕州节度使。治陕州,管陕、虢二州。 潼关防御镇军国使。华州刺史领之。 同州防御长舂宮使。同州刺史领之。 凤翔陇节度使。治凤翔府,管凤翔府、陇州。 邠宁节度使。治邠州,管邠、宁、庆、鄜、坊、丹、延、衍等州。 泾原节度使。治泾州,管泾、原、渭、武四州。 朔方节度使。治灵州,管盐、夏、绥、银、宥、丰、会、麟、胜、单于府等州。 河中节度使。治河中府,管蒲、晋、绛、慈、隰等州。 昭义军节度使。治潞州,领潞、泽、邢、洺、磁五州。 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管汾、辽、沁、岚、石、忻、宪等州。 大同军防御使。云州刺史领之,管云、蔚、朔三州。 魏博节度使。治魏州,管魏、贝、博、相、澶、卫六州。 义昌军节度使。治沧州,管沧、景、德三州。 成德军节度使。治恆州,领恆、赵、冀、深四州。 义武军节度使。治定州,领易、祁二州。 幽州节度使。治幽州,管幽、涿、瀛、莫、檀、蓟、平、营、妫、顺等十州。 山南西道节度使。治兴元府,管开、通、渠、兴、集、凤、洋、蓬、利、璧、 巴、阆、果、金、商等州。 山南东道节度使。治襄州,管襄、复、均、房、邓、唐、随、郢等州。元和中, 淮、蔡用兵,析邓、唐二州别立一节度。 荆南节度使。治江陵府,管归、夔、峡、忠、万、沣、朗等州,使亲王领之。 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府,管彭、蜀、汉、眉、嘉、资、简、维、茂、黎、 雅、松、扶、文、龙、戎、翼、邛、巂、姚、柘、恭、当、悉、奉、叠、静等州, 使亲王领之。 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梓州,管梓、绵、剑、普、荣、遂、合、渝、泸等州。 武昌军节度使。治鄂州,管鄂、岳、蕲、⻩、安、申、光等州。 淮南节度使。治扬州,管扬、楚、滁、和、舒、寿、庐等州,使亲王领之。 浙江西道节度使。治润州,管润、苏、常、杭、湖等州。或为观察使。 浙江东道节度使。治越州,管越、衢、婺、温、台、明等州。或为观察使。 福建观察使。治福州,管福、建、泉、汀、漳等州。 宣州观察使。治宣州,管宣、歙、池等州。 江南西道观察使。治洪州,管洪、饶、吉、江、袁、信、虔、抚等州。丧 ![]() 湖南观察使。治潭州,管潭、衡、郴、、连、道、永、邵等州。 黔中观察使。治黔州,管涪、溪、思、费、辰、锦、播、施、珍、夷、业、溱、 南、巫等州。 岭南东道节度使。治广州,管广、韶、循、岗、恩、舂、贺、嘲、端、藤、康、 封、泷、⾼、义、新、勤、窦等州。 岭南西道桂管经略观察使。治桂州,管桂、昭、蒙、富、梧、浔、龚、郁林、 平琴、宾、澄、绣、象、柳、融等州。 邕管经略使。治邕州,管邕、贵、 ![]() 容管经略使。治容州,管容、辩、⽩、牢、钦、岩、禺、汤、瀼、古等州。 安南都护节度使。治安南府,管 ![]() 上元年后,河西、陇右州郡,悉陷吐蕃。大中、咸通之间,陇右遗黎,始以地 图归国,又析置节度。 秦州节度使。治秦州,管秦、成、阶等州。 凉州节度使。治凉州,管西、洮、鄯、临、河等州。 瓜沙节度使。治沙州,管沙、瓜、甘、肃、兰、伊、岷、廓等州。乾符之后, 天下 ![]() 今举天宝十一载地理。唐土东至安东府,西至安西府,南至⽇南郡,北至单于 府。南北如前汉之盛,东则不及,西则过之。汉地东至乐浪、玄菟、,今⾼丽、渤 海是也。今在辽东,非唐土也。汉境西至燉煌郡,今沙州,是唐土。又⻳兹,是西 过汉之盛也。开元二十八年,户部计帐,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县千五百七十有三。 羁縻州郡,不在此数。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 六百九,应受田一千四百四十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顷一十三亩。虽未盈两汉之数,晋、 魏以来,斯为盛矣。永泰之后,河朔、陇西,沦于寇盗。元和掌计之臣,尝为版簿, 二方不进户口,莫可详知。今但自武德已来,备书废置年月。其前代沿⾰,略载郡 邑之端。俾职方之臣,不殆于顾问耳。 十道郡国 关內道一 河南道二 关內道 京师 秦之咸 ![]() 京兆府 隋京兆郡,领大兴、长安、新丰、渭南、郑、华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万年 隋大兴县。武德元年,改为万年。乾封元年,分置明堂县,治永乐坊。 长安三年废,复并万年。天宝七载,改为咸宁,乾元复旧也。 长安 隋县。乾封元年,分为乾封县,治怀直坊。长安三年废,复并长安 蓝田 隋县 渭南 隋县。武德元年属华州,五年复隶雍州。天授二年置鸿州,分渭南置鸿 门县,凡领渭南、庆山、⾼陵、栎 ![]() 昭应 隋新丰县,治古新丰城北。垂拱二年,改为庆山县。神龙元年,复为新 丰。天宝二年,分新丰、万年置会昌县。七载,省新丰县,改会昌为昭应,治温泉 宮之西北 三原 隋县。武德四年,移治清⾕南故任城,改为池 ![]() 富平 隋县。天授二年,隶宜州。大⾜元年州废,还隶雍州。景云二年,置中 宗定陵于县界 栎 ![]() ![]() ![]() 咸 ![]() ![]() ⾼陵 隋县。天授二年,隶鸿州。大⾜元年,还雍州 泾 ![]() 醴泉 隋宁夷县,后废。贞观十年,置昭陵于九嵕山,因析云 ![]() ![]() 云 ![]() ![]() ![]() ![]() ![]() ![]() ![]() 兴平 隋始平县。天授二年,隶稷州。大⾜元年,还雍州。景龙四年,中宗送 金城公主⼊蕃,别于此,因改金城县。至德二年十月,改兴平县 鄠 隋县 武功 隋县。武德三年,分雍州之武功、好畤、盩厔、扶风四县置稷州,因后 稷封邰为名。其年,割郇州之郿、凤泉二县来属。四年,又割岐州之围川、凤泉属 岐州,以盩厔、好畤、武功三县属雍州。天授二年,置稷州,领武功、始平、奉天、 盩厔、好畤五县。大⾜元年,还属雍州 好畤 武德二年,分醴泉县置,因汉旧名,属雍州。三年,改隶稷州。贞观元 年,复属雍州。天授二年,复隶稷州。大⾜元年,还属雍州 盩厔 隋县。武德三年,属稷州。贞观三年,还雍州。天授二年,属稷州。大 ⾜元年,还雍州。天宝元年,改为宜寿县。至德二年三月十八⽇,复为盩厔 奉先 旧蒲城县,属同州。开元四年,以管桥陵,改京兆府,仍改为奉先县。 十七年,制员官同⾚县。宝应二年,又置玄宗泰陵于县东北 奉天 文明元年,以管乾陵,分醴泉置。天授二年,隶稷州。大⾜元年,还雍 州 华原 旧宜州,领华原、宜君、同官、土门四县。贞观十七年,省宜州及土门 县,以华原、同官属雍州。宜君属坊州。垂拱二年,改华原为永安县。天授二年, 又置宜州,领永安、同官、富平、美原四县。大⾜元年,废宜州,县还雍州。神龙 元年,复为华原县 美原 旧宜州土门县,贞观十七年废。咸亨二年,又割富平、华原及同州之蒲 城县置,改为美原县。天授二年,又属宜州。大⾜元年,还雍州 同官 属宜州,贞观十七年,改属雍州。天授二年,改属宜州。大⾜元年,还 属雍州。 华州上辅 隋京兆郡之郑县。义宁元年,割京兆之郑县、华 ![]() ![]() 郑 隋县。华 ![]() ![]() ![]() 同州上辅 隋冯翊郡。武德元年,改为同州,领冯翊、下邽、蒲城、朝邑、澄 城、⽩⽔、郃 ![]() ![]() ![]() ![]() ![]() 冯翊 隋县 郃 ![]() ⽩⽔ 隋县 澄城 隋县 韩城 隋县。武德七年,割属西韩州。八年,自河西县移西韩州理于此,领韩 城、郃 ![]() 夏 ![]() ![]() ![]() 坊州上 隋上郡之內部县。周天和七年,元皇帝作牧鄜州,于此置马坊。武德 二年,分鄜州置坊州,以马坊为名。天宝元年,改为中部。乾元元年,复为坊州。 旧领县二,户七千五百七,口一万一千六百七十一。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二千四百 五十八,口十二万二百八。在京师东北三百四十七里,去东都九百四十八里。 鄜城 隋县。武德元年,属鄜州。二年,改属坊州 中部 隋曰內部。武德元年,属鄜州。二年,改为中部,属坊州 宜君 旧属宜州。贞观十七年废,二十年复置,属雍州,管⽟华宮。永徽二年, 复废。龙朔三年,又割中部、同官两县地复置宜君县,理古礻殳祤城北,属坊州 昇平 天宝十二年,分宜君县置。 丹州下 隋延安郡之义川县。义宁元年,于义川置丹 ![]() 义川 隋县 汾川 隋县,治土壁堡。开元二十二年,移于今所 咸宁 隋县,治⽩⽔川。景龙二年,移治长松川 云岩 隋废县,武德元年,复分义川县置,理回城堡。咸亨四年,移治今所 门山 隋废县,武德三年,分汾川县置,治宋斯堡。总章二年,移治库利川。 凤翔府 隋扶风郡。武德元年,改为岐州,领雍、陈仓、郿、虢、岐山、凤泉 等六县。又割雍等三县,置围川县。其年,割围川属稷州。贞观元年,废稷州,以 围川及鄜州之麟游、普润等三县来属。七年,又置岐 ![]() ![]() 天兴 隋雍县。至德二年分雍县置天兴县。宝应元年废雍县,并⼊天兴 扶风 武德三年,分岐山县置围川县,取湋川为名,俗讹改为“围”四年, 以围川隶稷州。贞观元年,为扶风县,复属岐州。 宝 ![]() ![]() 岐 ![]() 岐山 隋县。武德元年,移治张堡。七年,移治龙尾城。贞观八年,移治猪驿 南,即今治所是。仍省虢县并⼊。郿 隋县。义宁二年,于县界置郿城郡,领郿、 凤泉二县。武德元年,罢郡,置郇州,领郿县。三年,废郇州,改属稷州。七年, 改属岐州。麟游 义宁元年,于仁寿宮置凤栖郡及麟游县。其郡领麟游、上宜、普 润三县。二年,改为麟游郡及灵台县,仍割定安郡之鹑觚来属。武德元年,改麟游 郡为麟州。贞观元年,省灵台县⼊麟游,又废麟州,以普润、麟游二县隶岐州,上 宜隶雍州,鹑觚隶泾州。太宗改仁寿宮为九成宮。普润 隋县。本属麟州,贞观元 年来属。虢 隋县。贞观八年,废⼊岐山县。天授二年,复分岐山置虢县。 邠州上 隋北地郡之新平县。义宁二年,割北地郡之新平、三⽔二县置新平郡。 武德元年,改为豳州。二年,分新平置永寿县。贞观二年,又分新平置宜禄县。开 元十三年,改豳为邠。天宝元年,改为新平郡。乾元元年,复为邠州。旧领县四, 户一万五千五百三十四,口六万四千八百一十九。天宝,户二万二千九百七十七, 口十三万五千二百五十。去京师西北四百九十三里,至东都一千一百三十二里。 新平 隋县 三⽔ 隋县 永寿 武德二年,分新平置。神龙三年,改属雍州。景龙元年,复属邠州。宜 禄 贞观二年,分新平置宜禄县,后魏废县名。 泾州上 隋定安郡。武德元年,讨平薛仁杲,改名泾州。天宝元年,复为定安 郡。乾元元年,复为泾州。旧领县五,户八千七百七十三,口三万五千九百二十一。 天宝,户三万一千三百六十五,口十八万六千八百四十九。在京师西北四百九十三 里,至东都一千三百八十七里。 定安 隋县。灵台 隋鹑觚县。天宝元年,改为灵台。良原 潘原 隋 ![]() 陇州上 隋扶风郡之汧源县。义宁二年,置陇东郡,领县五。武德元年,改为 陇州,以南由县属含州。四年,废含州,复以南由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汧 ![]() 汧源 隋县 汧 ![]() 南由 隋县。武德元年,置含州于此,领南由一县。四年,废含州,以县属陇 州。 吴山 隋长蛇县。贞观元年,改为吴山县,治槐衙堡。上元元年,移治龙盘城。 华亭 隋县。垂拱二年,改亭州。神龙元年,复旧。 宁州上 隋北地郡。义宁元年,领定安、罗川、襄乐、彭原、新平、三⽔六县。 二年,分定安置归义县,以新平、三⽔属新平郡。武德元年,改北地郡为宁州。其 年,以彭原县属彭州。三年,分彭原置丰义县,躭彭州。又分定安置定平县。贞观 元年,废彭州,以彭原、丰义二县来属。仍于宁州置都督府。四年,罢都督府。十 七年,废归义县。天宝元年,改为彭原郡。乾元元年,复为宁州。旧领县七,户一 万五千四百九十一,口六万六千一百三十五。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七千一百二十 一,口二十二万四千八百三十七。在京师西北四百四十六里,至东都一千三百二十 四里。 定安 隋县 彭原 隋县。武德元年,置彭州,领彭原一县。二年,分置丰义县。贞观元年, 废彭州,以县来属宁州 真宁 隋罗川县。天宝元年,改为真宁 定平 武德二年,分定安县置。贞观十七年,废归义县,并⼊定平 襄乐 隋县 丰义 武德二年,分彭原县置,属彭州。贞观元年废彭州,来属。 原州中都督府 隋平凉郡。武德元年,平薛仁杲,置原州。贞观五年,置都督 府,管原、庆、会、银、亭、达、要等七州。十年,省亭、达、要三州,唯督四州。 天宝元年,改为平凉郡。乾元元年,复为原州。旧领县三,户二千四百四十三,口 一万五百一十二。天宝领县四,户七千三百四十九,口三万三千一百四十六。在京 师西北八百里,至东都一千六百四十五里。 平⾼ 隋县 平凉 隋县,治 ![]() 百泉 隋县 萧关 贞观六年,置缘州,领突厥降户,寄治于平⾼县界他楼城。⾼宗时,于 萧关置他楼县。神龙元年,废他楼县,置萧关县。大中五年,置武州。 庆州中都督府 隋弘化郡。武德元年,改为庆州,领合⽔、乐蟠、三泉、马岭、 弘化五县。三年,改三泉为同川县。六年,置总管府,改合⽔为合川县,又置⽩马、 蟠 ![]() 安化 隋弘化县,治弘州故城。武德六年,移治今所,与合⽔县俱在州治。其 年,改合⽔为合川县。贞观元年,省合川县并⼊。神龙元年,改为安化县 乐蟠 义宁元年,分合⽔县置 合⽔ 武德六年,分合⽔置蟠 ![]() 洛源 隋县。大业十三年,为胡贼所破,因废。贞观二年,复置。又自延州金 城县移北永州治于此。八年,北永州废,复以洛源县属庆州 延庆 武德六年,分合⽔县置⽩马县。天宝元年,改为延庆县 华池 隋旧县。大业十三年,为胡贼所破,县废。武德四年复置,又于此置林 州总管府,管永州。其林州领华池一县。五年,改永州为北永州。七年,罢林州总 管府。贞观元年,废林州,华池隶庆州 怀安 开元十年,检括逃户置,因名怀安。 芳池州都督府,寄在庆州怀安县界,管小州十:静、獯、王、濮、林、尹、位、 长、宝、宁,并 ![]() 定安州都督府 寄在庆州界,管小州七: ![]() 安化州都督府 寄在庆州界,管小州七:永利州、威州、旭州、莫州、西沧州、 儒州、琮州。 鄜州上 隋上郡。武德元年,改为鄜州,领洛 ![]() ![]() 洛 ![]() 洛川 隋县 三川 隋县。以华池⽔、黑⽔、洛⽔三⽔会同,因名 直罗 武德三年,分三川、洛 ![]() 甘泉 武德元年,分洛 ![]() 延州中都督府 隋延安郡。武德元年,改为延州总管府,领肤施、丰林、延川 三县,管南平、北武、东夏三州。四年,又管丹、广、达三州。贞观元年,罢都督 府。开元二年,复置都督府,领丹、绥、浑等州。天宝元年,改为延安郡。乾元元 年,复为延州。旧领县九,户九千三百四,口一万四千一百七十六。天宝,户一万 八千九百五十四,口十万四十。在京师东北六百三十一里,至东都一千一百五十一 里。 肤施 隋县。分丰林、金明二县置。延长 隋废县。武德二年,复于此置北连 州,领义乡、齐明二县。贞观二年,废北连州及义乡、齐明二县,并⼊延安。广德 二年,改为延长县 临真 隋县。武德初,属东夏州。贞观二年,州废来属 敷政 隋因城县。武德二年,移治于金城镇,改为金城县。又于界內置永州, 领金城、洛盘、新昌、土塠四县。贞观四年,移永州于洛源县。八年,废洛盘等三 县,并⼊金城,属延州。天宝元年,改金城为敷政 金明 隋废县。武德二年,置北武州,领开远、金义、崇德、永定、安义五县。 复分肤施置金明县。贞观二年,废北武州,以开远等五县并⼊金明县 丰林 隋旧县。武德四年,于此侨置云州及云中、榆林、龙泉三县。八年,废 云州及三县,以龙泉并⼊临真,以云中、榆林并⼊丰林 延⽔ 武德二年,分延川县置西和州,领安人、修文、桑原三县。贞观二年, 废西和州,以修文、桑原并⼊安人,属北基州。八年,废北基州⼊延川。二十三年, 改为弘风县。神龙元年,改为延⽔ 延川 隋旧县。武德二年,置南平州,领义门县。四年,废南平州及县,并⼊ 延川 延昌 武德二年,置北平州。贞观三年废,十年于废州置罢 ![]() 浑州 寄治延安郡界,隶延州节度使。 绥州下 隋雕 ![]() 龙泉 隋曰上县。天宝元年,改为龙泉 延福 隋县。武德六年,置北吉州,领归义、洛 ![]() 绥德 隋废县。武德二年,复置。六年,又分置云州,领信义、淳义二县;龙 州领风乡、义良二县。贞观二年,二州及县俱废,地并⼊绥德 城平 隋旧县。武德三年,又置魏平县,属南平州。又置魏州,领安故、安泉 二县。七年,又于魏平城中置绥州总管府并大斌县。贞观二年,废南平州、魏州及 魏平、安故、安泉三县,移绥州治于上县,大斌治于今所 大斌 武德七年置,治魏平。贞观二年,移治今所。 银州下 隋雕 ![]() 儒林 隋旧县 抚宁 隋县。贞观二年,属绥州。八年,改属银州,治龙泉川。开元二年,移 于今所 真乡 隋县 开光 隋县。贞观二年,属绥州。八年,改属柘州。十三年,柘州废,来属银 州 静边州都督府 旧治银川郡界內,管小州十八 归德州 寄治银州界,处降 ![]() 夏州都督府 隋朔方郡。贞观二年,讨平梁师都,改为夏州都督府,领夏、绥、 银三州。其夏州,领德静、岩绿、宁朔、长泽四县。其年,改岩绿为朔方县。七年, 于德静县置长州都督府。八年,改北开州为化州。十三年,废化州及长州,以德静、 长泽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朔方郡。乾元元年,复为夏州。旧领县四,户二千 三百二十三,口一万二百八十六。天宝,户九千二百一十三,口五万三千一百四。 在京师东北一千一百一十里,至东都一千六百八十里。 朔方 隋岩绿县。贞观二年,改为朔方县。永徽五年,分置宁朔县,长安二年 废。开元四年又置,九年又废,还并⼊朔方 德静 隋县。贞观七年,属北开州。八年,改北开州为化州。十三年,废化州, 以县属夏州 宁朔 隋县。武德六年,于此置南夏州。贞观二年废 长泽 隋县。贞观七年,置长州都督府。十三年,废长州,县还夏州 云中都督府 ![]() 呼延州都督府 ![]() 桑乾都督府 寄朔方县界,管小州四:郁 ![]() 定襄都督府 寄治宁朔县界,管小州四:阿德州、执失州、苏农州、拔延州。 户四百六十,口一千四百六十三 达浑都督府 延陀部落,寄在宁朔县界,管小州五:姑衍州、步讫若州、奚 弹州、鹘州、低粟州。户一百二十四,口四百九十五 安化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县界。户四百八十三,口二千五十三 宁朔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县界。户三百七十四,口二千二十七 仆固州都督府 寄在朔方县界。户一百二十二,口六百七十三。 灵州大都督府 隋灵武郡。武德元年,改为灵州总管府,领回乐、弘静、怀远、 灵武、鸣沙五县。二年,以鸣沙县属西会州。贞观四年,于回乐县置回、环二州, 并属灵武都督府。十三年,废回、环二州,灵州都督⼊灵、填二州。二十年,铁勒 归附,于州界置皋兰、⾼丽、祁连三州,并属灵州都督府。永徽元年,废皋兰等三 州。调露元年,又置鲁、丽、塞、含、依、契等六州,总为六胡州。开元初废,复 置东皋兰、燕然、燕山、 ![]() ![]() 回乐 隋县,在郭下。武德四年,分置丰安县,属回州。十三年,州废,并⼊ 回东 鸣沙 隋县。武德二年,置西会州,以县属焉。贞观六年,废西会州,置环州。 九年,废环州,县属灵州。神龙二年,移治废丰安城 灵武 隋县 怀元 隋县。界有隋五原郡。武德元年,改为丰州,领九原县。六年,州县俱 省⼊怀远县。仪凤中,再筑新城。县有盐池三所 保静 隋弘静县。神龙元年,改为安静。至德元年,改为保静 温池 神龙元年置 燕然州 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九十,口九百七十八 ![]() ![]() 东皋兰州 寄在鸣沙界,九姓所处。户一千三百四十二,口五千一百八十二 燕山州 在温池县界,亦九姓所处。户四百三十,口二千一百七十六 烛龙州 在温池界,亦九姓所处。户一百一十七,口三百五十三。 盐州下 隋盐川郡。武德元年,改为盐州,领五原、兴宁二县。其年,移州及 县寄治灵州。四年,省兴宁⼊五原县。贞观元年,废盐州五原县⼊灵州。二年,平 梁师都,复于旧城置盐州及五原、兴宁二县,隶夏州都督府。其年,改为灵州都督 府。天宝元年,改为五原郡。乾元元年,改为盐州。永泰元年十一月,升为都督府。 元和八年,隶夏州。旧领县二,户九百三十二,口三千九百六十九。天宝,户二千 九百二十九,口一万六千六百六十五。在京师西北一千一百里,至东都二千一十里。 五原 隋县。武德元年,寄治灵州。贞观元年省,二年复置 兴宁 龙朔三年置。 丰州下 隋文帝置,后废。贞观四年,以突厥降附,置丰州都督府,不领县, 唯领蕃户。十一年废,地⼊灵州。二十三年,又改丰州。天宝元年,改为九原郡。 乾元元年,复为丰州。领县二,户二千八百一十三,口九千六百四十一。在京师北 二千二百六里,至东都三千四十四里。 九原 永徽四年置 永丰 隋县。武德六年省,永徽元年复置。 会州上 隋会宁镇。武德二年,讨平李轨,置西会州。天宝元年,改为会宁郡。 乾元元年,复为会州。永泰元年,昇为上州,领县二,户四千五百九十四,口二万 六千六百六十二。去京师一千一百里,至东都二千一百里。 会宁 隋凉川县。武德二年,改为会宁 乌兰 后周县,置在会宁关东南四里。天授二年,移于关东北七里。 宥州 调露初,六胡州也。长安四年,并为匡、长二州。神龙三年,置兰池都 督府。仍置六县以隶之。开元十年,复分为鲁、丽、契、塞四州。十一年,克定康 待宾后,迁其人于河南、江淮之地。十八年,又为匡、长二州。二十六年,自江淮 放回胡户,于此置宥州及延恩、怀德、归仁三县。天宝元年,改为宁朔郡。至德二 年,又改为怀德郡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宥州。宝应后废。元和九年,复于经略 军置宥州,郭下置延恩县。十五年,移治长泽县,为吐蕃所破。长庆四年,夏州节 度使李祐复置。领县三,户七千八十三,口三万二千六百五十二。去京师二千一百 里,去东都三千一百九十里。 延恩 开元二十六年,以废匡州置,后随州移徙 归仁 旧兰池州之长泉县。开元二十六年,置归仁县 怀德 开元二十六年,以废塞门县置。 胜州下都督府 隋置胜州,大业为榆林郡。武德中,平梁师都,复置胜州。天 宝元年,复为榆林郡。乾元元年,复为胜州。领县二,户四千一百八十七,口二万 九百五十二。去京师一千八百三十里,至东都一千九百五里。 榆林 隋旧 河滨 隋榆林郡地。贞观三年,置云州于河滨,因置河滨县。四年,改为威州。 八年废,河滨属胜州。 麟州下 天宝元年,王忠嗣奏请割胜州连⾕、银城两县置麟州,其年改为新秦 郡。乾元元年,复为麟州,领县三,户二千四百二十八,口一万九百三。去京师一 千四百四十里,至东都一千九百五里。 新秦 天宝元年,分连⾕、银城二县地置 连⾕ 旧属胜州,天宝元年来属 银城 旧属胜州,天宝元年来属。 安北大都护府开元十年,分丰、胜二州界置瀚海都护府。总章中,改为安北大 都护府。北至 ![]() ![]() 河南道 东都 周之王城,平王东迁所都也。故城在今苑內东北隅,自赧王已后及东汉、 魏文、晋武,皆都于今故洛城。隋大业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里置新都,今都城 是也。北据邙山,南对伊阙,洛⽔贯都,有河汉之象。都城南北十五里二百八十步, 东西十五里七十步,周围六十九里三百二十步。都內纵横各十街,街分一百三坊、 二市。每坊纵横三百步,开东西二门。 宮城,在都城之西北隅。城东西四里一百八十步,南北二里一十五步。宮城有 隔城四重。正门曰应天,正殿曰明堂。明堂之西有武成殿,即正衙听政之所也。宮 內别殿、台、馆三十五所。上 ![]() ![]() ![]() 河南府 隋河南郡。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置洛州总管府,领洛、郑、熊、 ⾕、嵩、管、伊、汝、鲁九州。洛州领河南、洛 ![]() ![]() ![]() ![]() ![]() ![]() ![]() ![]() ![]() ![]() 河南 隋旧。武德四年,权治司隶台。贞观元年,移治所于大理寺。贞观二年, 徙理金墉城。六年,移治都內之毓德坊。垂拱四年,分河南、洛 ![]() 洛 ![]() ![]() ![]() 偃师 隋县 巩 隋县 缑氏 隋县。贞观十八年省。上元二年七月复置,管孝敬陵,旧县治西北涧南。 上元中,复置治所于通⾕北,今治是 告成 隋 ![]() ![]() ![]() ![]() ![]() ![]() ![]() ![]() 登封 隋嵩 ![]() ![]() 陆浑 隋县 伊阙 隋县 伊 ![]() 寿安 隋县。义宁元年,移治九曲城,属熊州。贞观七年,移今治,属洛州。 长安四年,立兴泰宮,分置兴泰县。神龙元年废,并⼊寿安 新安 隋县。义宁二年,置新安郡。武德元年,改为⾕州,领新安、渑池、东 垣三县。四年,省东垣⼊新安。贞观元年,移⾕州治渑池,新安移⼊废州城,改属 洛州。显庆二年十二月,废⾕州,以福昌、新安、渑池、永宁,并怀州之河 ![]() 福昌 隋宜 ![]() ![]() ![]() ![]() ![]() 渑池 隋旧,治大坞城。贞观元年,移⾕州治所于此,领福昌、渑池、永宁三 县。三年,县南移于双桥。其年,⾕州又移治双桥。六年,又移理于福昌。显庆二 年十二月,废⾕州,渑池隶洛州 长⽔ 隋长泽县。义宁元年,改为长⽔。武德元年,属虢州。贞观元年,属⾕ 州。显庆二年,隶洛州 永宁 隋熊耳县所治。义宁二年,置永宁县,治永固城,属宜 ![]() 密 隋县。武德三年,置密州。四年废,县属郑州。龙朔二年,割属洛州 河清 咸亨四年,分河南、洛 ![]() ![]() 颍 ![]() ![]() ![]() 河 ![]() ![]() ![]() 孟州上 本河南府之河 ![]() ![]() ![]() ![]() ![]() ![]() ![]() ![]() ![]() ![]() ![]() ![]() ![]() ![]() 河 ![]() ![]() ![]() ![]() ![]() ![]() 氾⽔ 隋县。武德四年,分置成皋县。贞观元年,省⼊氾⽔,属郑州。显庆二 年,割属洛州,仍移治武牢城。垂拱四年,改为广武。神龙元年,复为氾⽔。开元 二十九年,移治所于武牢。成皋府在县北 河 ![]() ![]() 温 旧属怀州。显庆二年,割属洛州 济源 隋旧县。武德二年,置西济州,又分置飗 ![]() ![]() 郑州 隋荥 ![]() ![]() ![]() 管城 郭下,隋旧 荥 ![]() ![]() ![]() 荥泽 隋旧 新郑 隋旧 中牟 隋圃田县。武德元年,改为中牟,属汴州。龙朔二年,改属郑州 原武 隋旧。 陕州大都督府 隋河南郡之陕县。义宁元年,置弘农郡,领陕、崤、桃林、长 ⽔四县。二年,省崤县。武德元年,改为陕州总管府,管陕、鼎、熊、函、⾕五州, 仍割长⽔属虢州。其年,复立崤县。二年,复割崤县属函州。三年,又置南韩州、 嵩州,并属陕府。四年,东都平,割熊、⾕、嵩三州属洛州总管府。其年,罢洛州 总官,复以熊、⾕、嵩三州来属;仍省南韩州⼊洛州。八年,废函州,以崤县来属。 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又以废芮州芮城、河北二县来属。十四年,改崤县为峡石县。 大⾜元年,割绛州之夏县来属,寻却还绛州。天宝元年,改为陕郡,置军。至德二 载十月,收两京。乾元元年,复为陕州,因割蒲州之解、安邑,绛州之夏县来属; 仍改安邑为虞邑。广德元年十月,吐蕃犯京师,车驾幸陕州,仍以陕为大都督府。 天祐初,昭宗迁都洛 ![]() 陕 郭下。隋县 峡石 隋崤县。义宁二年省。武德元年,复置。二年,割属函州。三年,自石 隖移治鸭桥。八年,改属陕州。十四年,移治峡石隖,因改为峡石县 灵宝 隋桃林县。天宝元年,以掘得宝符,改为灵宝县 芮城 隋县。武德二年,置芮州,领芮城、河北二县。贞观元年,罢芮州,以 芮城、河北属陕州 平陆 隋河北县。义宁元年,置安邑郡,县属焉。天宝三载,太守李齐物开三 门,石下得戟,大刃,有“平陆”篆字,因改为平陆县 安邑 隋为虞州,郭下置安邑县,领安邑、解、夏、桐乡四县。贞观十七年, 废虞州及桐乡县以安邑、解县属蒲川,夏县属绛州。乾元元年,割属陕州,改安邑 为虞邑。大历四年,复为安邑县 夏县 旧属虞州。贞观十七年,改隶绛州。乾元元年,改属陕州。 安邑、夏县,天宝后,加管户一万八千五百。 虢州望 汉弘农郡。隋废郡为弘农县,属陕州。隋末复置郡。义宁元年,改为 凤林郡,仍于卢氏置虢郡。武德元年,改为虢州,改凤林为鼎州。贞观八年,废鼎 州,移虢州于今治,属河南道。开元初,以巡按所便,属河东道。天宝元年,改为 弘农郡。乾元元年,复为虢州,以弘农为紧县,卢氏、硃 ![]() 弘农 汉县,隋废。大业三年,于今湖城县西一里置,寻随郡移于弘农川。神 龙元年,改“弘”为“恆”开元十六年,复为弘农,州所治也。 阌乡 隋县 湖城 汉湖县,后加“城”字。乾元元年,改为天平县。大历四年,复为湖城。 硃 ![]() ⽟城 隋县,分卢氏置。 卢氏 隋县。 汝州望 隋襄城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伊州,领承休、梁、郏城三县。 贞观元年,以废鲁州鲁山县来属。其年,省梁县,仍改承休为梁县。八年,改伊州 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证圣元年,置武兴县。先天元年,置临汝县。开 元二十六年,以仙州之叶县来属。天宝元年,以许州之襄城来属,仍改为临汝郡。 乾元元年,复为汝州也。旧领县三,户三千八百八十四,口一万七千五百三十四。 天宝领县七,户六万九千三百七十四,口二十七万三千七百五十六。在京师东九百 八十二里,至东都一百八十里。 梁 隋承休县。贞观元年,改为梁县 郏城 隋旧县 鲁山 隋旧。武德四年,于县置鲁州,领鲁山、LM ![]() ![]() 叶 隋县。武德四年,置叶州。五年废,县属许州。开元四年,置仙州,领叶、 襄城、方城、西平、舞 ![]() ![]() 襄城 隋旧县。武德元年,于此置汝州,领襄城、汝坟、期城三县。贞观元年, 废汝州及汝坟、期城二县,以襄城属许州。开元四年,属仙州。二十六年,还属许 州。其年,改属汝州也 龙兴证圣元年,分郏城、鲁山置武兴县。神龙元年,改为中兴县。其年,又改 为龙兴 临汝 先天元年置。贞元八年,以梁县西界二乡益之,兼移县于石壕驿。 许州望 隋颍川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许州,领长社、长葛、许昌、 繁昌、⻩台、氵隐強、临颍七县。贞观元年,废⻩台、繁昌、氵隐強三县,以洧州 之扶沟、鄢陵,汝州之襄城,嵩州之 ![]() ![]() ![]() ![]() 长社 郭下。隋颍川县。武德四年,改为长社,取旧名 长葛 隋分许昌县置,取旧名 许昌 旧县 鄢陵 隋置洧州,后废为县,属许州 扶沟 隋县。武德四年,置北陈州。其年,州废,县属洧州。九年,洧州废, 来属 临颍 隋旧县。建中二年,隶溵州。贞元元年,州废来属 舞 ![]() 郾城 本属豫州。长庆元年来属。 汴州上 隋荥 ![]() 浚仪 古县,隋置,在今县北三十里,为李密所陷。县人王要汉率豪族置县于 汴州之內,要汉自为县令。义宁元年,于县复置汴州,以要汉为刺史。武德四年, 移县于州北罗城內。贞观元年,移于州西一里,延和元年六月,割浚仪十四乡分置 开封县 开封 汉县,在今县南五十里。贞观元年省,并⼊浚仪。延和元年六年,析浚 仪复置,并在郭下 尉氏 隋县,属颍川郡。武德四年,于县置洧州,领尉氏、扶沟、康 ![]() ![]() 陈留 隋县,属汴州。武德四年,属杞州。贞观元年,废杞州,陈留属汴州 封丘 隋县 雍丘 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杞州,领雍丘、陈留、圉城、襄邑、外⻩、济 ![]() ![]() 蔡州上 隋汝南郡。武德四年四月,平王世充,置豫州总管府,管豫、道、舆、 息、舒五州。豫州领安 ![]() ![]() 汝 ![]() 朗山 汉安昌县,隋改为朗山 遂平 隋吴房县。元和十二年,讨吴元济于文城栅,置行吴房县,权隶溵州。 贼平,改为遂平县,隶唐州。长庆元年,复隶蔡州 郾城 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道州,领郾城、邵陵北武、西平四县。贞观元 年,废道州及北武、邵陵、西平三县,以郾城属豫州。本治溵⽔南。开元一十年, 因大⽔,移治溵⽔北。元和十二年,于县置溵州。长庆元年,废溵州,以郾城隶许 州 上蔡 隋县 新蔡 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舒州,领新蔡、褒信二县。贞观元年,废舒州, 新蔡属豫州 褒信 后汉县 新息 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息州,领新息、淮川、长陵三县。贞观元年, 废息州及淮川、长陵二县,以新息属豫州 平舆 隋置。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复置 西平 汉县。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复置。元和十二年,隶溵州。州废,隶蔡 州 真 ![]() ![]() ![]() ![]() 滑州望,隋东郡。武德元年,改为滑州,以城有古滑台也。二年,陷贼。及平 王世充,复置,领⽩马、卫南、韦城、匡城、灵昌、长垣七县。八年,废长垣县⼊ 匡城,以废东梁州之酸枣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灵昌郡。乾元元年,复为滑州。 旧领县七,户一万三千七百三十八,口六万四千九百六十。天宝,户七万一千九百 八十三,口四十二万二千七百九十。去京师一千四百四十里,至东都五百三十里。 ⽩马 郭下。汉县。卫南 隋楚丘县。后以曹有楚丘,乃改为卫南县,治古楚 丘城。仪凤元年,移治西北滨河之新城。永昌元年,又移于楚丘之城南 韦城 隋分⽩马县置于古城韦氏之国城 匡城 汉长垣县,隋改为匡城 胙城 汉南燕县,隋改为胙城,隶滑州 酸枣 汉县 灵昌 隋分酸枣县置。灵昌者,河津之名。 陈州上,隋淮 ![]() ![]() 宛丘 郭下。隋县 太康 汉 ![]() 项城 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沈州,领项城、颍东、鲖 ![]() 溵⽔ 汉汝 ![]() 南顿 隋县。武德六年,省⼊项城。证圣元年,割项城置光武县,以县有光武 庙故也。景云元年,改为南顿,复古名也 西华 汉县。武德元年,改为箕城县。贞观元年,省⼊宛丘。长寿元年,割宛 丘置武城县,以县本楚武王所筑故也。神龙元年,复为箕城。景云元年,改为西华, 复古名也。 亳州望 隋谯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亳州,领谯、城⽗、⾕ ![]() 谯 郭下。贞观十七年,自古谯城移⼊州城置 酂 汉县。隋属沛郡。武德四年,改属亳州。开元二十六年,移于汴城垣 ![]() 城⽗ 隋旧 鹿邑 隋旧 真源 汉苦县。隋为⾕ ![]() 临涣 隋置谯州,领县四。贞观十七年省,以临涣、永城、山桑属亳州,蕲县 属徐州。县本治铚城,十七年移治所于废谯州。元和九年,割属宿州 永城 隋县,属谯州。贞观十七年废,属亳州。旧治于马浦城东北三里。武德 五年,移置于马浦城 蒙城 隋山桑县,属谯州。州废,隶亳州。天宝元年,改为蒙城。 颍州中 汉汝南郡。隋为汝 ![]() ![]() ![]() ![]() 汝 ![]() 颍上 隋置治所于古郑城。武德四年,移于今治 下蔡 隋旧。武德四年,于县置涡州,下蔡隶之。八年,州废,县属颍州也 沈丘 古曰寝丘,至隋不改。神龙二年,改为沈丘。 宋州望 隋之梁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宋州,领宋城、宁陵、柘城、⾕ ![]() ![]() 宋城 郭下。治古睢 ![]() ![]() 襄邑 隋置。武德二年,属杞州。贞观元年,属宋州 宁陵 汉县,久废。隋特置。贞观元年,并柘城县⼊ 虞城 隋分下邑县置。武德四年,属宋州。其年,于县置东虞州。五年,州废, 县属宋州。 砀山 旧安 ![]() 下邑 汉县 ⾕ ![]() 单⽗ 古邑。隋于县置戴州,大业废。武德五年,复置戴州。贞观十七年,戴 州废,县属宋州 楚丘 治古巳氏城,属戴州。贞观十七年,属宋州 柘城 秦县,久废。隋复置。贞观初废。永淳元年,析⾕ ![]() 曹州上 隋济 ![]() ![]() ![]() ![]() ![]() ![]() 济 ![]() 考城 隋旧。武德四年,于县置梁州,领考城县。五年,州废,以县属曹州 冤句 汉县。武德四年,分县西界置济 ![]() ![]() 乘氏 汉县,舂秋之重丘地也 南华 汉离狐县,累代不改。天宝元年,改为南华 成武 汉县。隋属戴州。州废,属曹州。 濮州上 隋东平郡之鄄城县也。武德四年,置濮州,领鄄城、廪城、雷泽、临 濮、昆吾、濮 ![]() ![]() 鄄城 古县。后汉于县置兗州。武德四年,分置永定县。八年,并⼊鄄城。 濮 ![]() ![]() 范 汉县。武德二年,置范州,治昆吾城。五年,州废,县属济州。贞观八年, 改属濮州。 雷泽 汉县。武德四年,分置廪城县。贞观八年,省⼊雷泽 临濮 武德四年,分雷泽置。五年,长省城县并⼊。 郓州上 隋东平郡之须昌县。武德四年,平徐圆朗,于郓城置郓州,领郓城、 须昌、宿城、钜野、乘丘五县。又以废寿州之寿张来属。其年,置总管府,管郓、 濮、兗、戴、曹五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仍以钜野属戴州。又废宿城、乘丘二 县。八年,自郓城移治须昌。景龙元年,又置宿城县。天宝元年,改郓州为东平郡。 乾元元年,复为郓州。旧领县三:须昌、郓城、寿张;户四千一百四十一,口二万 一千六百九十二。天宝领县五,户四万四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万四千五百三十。 天宝十三载,废济州,其所管五县,并⼊郓州。济州旧领县五,户六千九百五,口 三万四千五百一十。天宝,领户三万八千七百四十九,口二十一万六千九百七十九, 并⼊郓州。在京师东北一千六百九十七里,去东都东北九百七十三里。今领县十。 寿张 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寿州,领寿张、寿良二县。五年,废寿州,省 寿良⼊寿张,属郓州 郓城 汉寿良县。隋改为万安县,仍于县置郓州,寻改万安为郓城。贞观八年, 移郓州治所于须昌县 钜野 汉县。隋县升为州。寻废,属戴州。贞观十七年,载州废,钜野来属 须昌 郭下。汉县,故城在今郓州东南三十二里。隋于故城置宿城县,仍置须 昌县于今所。贞观八年,州自郓城移于须昌县。后废宿城县。景云三年十二月,复 分须昌置宿城县。贞元四年,改宿城为东平县,移就郭下。大和四年,改为天平县。 六年七月,废天平县⼊须昌县 卢县 汉旧。隋置济北郡。武德四年,改济州,领卢、平 ![]() ![]() ![]() ![]() ![]() 平 ![]() ![]() ![]() 东阿 汉县。隋属济州。州废,属郓州 ![]() ![]() 中都 汉平陆县,本治殷密城,在今治西三十九里。天宝元年,改为中都,移 于今治。 泗州中,隋下邳郡。武德四年,置泗州,领宿预、徐城、淮 ![]() ![]() ![]() ![]() 临淮、长安四年,割徐城南界两乡于沙 ![]() 涟⽔ 隋县。武德四年,置涟州,仍分置金城县。贞观元年,废涟州,并省金 城县,以县属泗州。总章元年,改为楚州。咸亨五年,还属泗州 徐城 汉徐县。隋为徐城县,属泗州,治于大徐城。开元二十五年,移就临淮 县。 海州中 隋东海郡。武德四年,置海州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四州。海 州领朐山、龙沮、新乐、曲 ![]() ![]() ![]() ![]() 朐山 郭下。汉朐县,后加“山”字 东海 汉赣榆县。武德四年,置环州,领东海、青山、石城、赣榆四县。八年, 废环州,仍废青山等三县⼊东海县,隶海州。县治郁州,四面环海 沐 ![]() ![]() 怀仁 后魏置。 兗州上都督府 隋鲁郡。武德五年,平徐圆朗,置兗州,领任城、瑕丘、平陆、 龚丘、曲⾩、邹、泗⽔七县。贞观元年,省曲⾩县。其年,又省东泰州,以博城县 来属。八年,复置曲⾩县。十四年,置都督府,管兗、泰、沂三州。十七年,以废 戴州之金乡、方舆来属。长安四年,置莱芜县。天宝元年,改兗州为鲁郡。乾元元 年,复为兗州。旧领县八,户九千三百六十六,口一万五千四百二十八。天宝领县 十一,户八万八千九百八十七,口五十八万六百八。中都割属郓州。在京师东一千 八百四十三里,去东都一千七十里。 瑕丘 郭下。宋置兗州于鲁瑕邑故治,隋因置瑕丘县 曲⾩ 隋县。贞观元年省,八年复置 乾封 隋博城县。武德五年,于县置东泰州,领博城、梁⽗、嬴、肥城、岱六 县,贞观元年,罢东泰州,省梁⽗、嬴二县⼊博城。仍以博城属兗州,兼省肥城。 乾封元年,⾼宗封泰山,改为乾封县。总章元年,复为博城。神龙元年,又为乾封 泗⽔ 汉卞县。隋分汶 ![]() 邹 古邾国,鲁穆公改为邹 任城 汉县。北齐于县置⾼平郡。隋废,县属兗州 龚丘 北齐平原县,隋改为龚丘 金乡 后汉县。武德四年,于县置金州,领方舆、金乡二县。五年,改金州为 戴州。贞观十七年,州废,以金乡、方舆属兗州,以单⽗、楚丘属宋州,成武属曹 州,钜野属郓州 鱼台 汉方舆县。隋属戴州。贞观十七年,戴州废,县⼊兗州。宝应元年,改 为鱼台,以城北有鲁公观鱼台 莱芜 汉县,晋废。后魏于古城置嬴县。贞观初,废⼊博城县。长安四年,于 废嬴县置莱芜县。元和十五年,并⼊乾封县,寻却置,属兗州。 徐州上 隋彭城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徐州总管府,管徐、邳、泗、鄫、 沂、仁六州。徐州领彭城、萧、沛、丰、滕、符离、诸 ![]() ![]() 彭城 汉彭城郡治也 萧 汉县。隋为龙城县,寻改为萧 丰 汉县。北齐置永昌郡,寻省为丰县 沛 汉县,隋废。武德复置 滕县 古滕国,隋置县 宿迁 晋宿预县,元魏于县置徐州。州移彭城县,隶泗州,宝应元年,以犯代 宗讳,改“预”为“迁”仍隶徐州 下邳 汉下邳郡。元魏置东徐州,周改邳州,隋废。武德四年,复邳州,领下 邳、郯、良城三县。贞观元年,废邳州,仍省郯、良城二县,以下邳属泗州。元和 中,复属徐州。 宿州上 徐州之符离县也。元和四年正月敕,以徐州之符离置宿州,仍割徐州 之蕲、泗州之虹。九年,又割亳州之临涣等三县属宿州。大和三年,徐泗观察使崔 群奏罢宿州,四县各归本属。至七年敕,宜准元和四年正月敕,复置宿州于埇桥, 在徐之南界汴⽔上,当舟车之要。其旧割四县,仍旧来躭。州新置,元和已来,未 计户口。 符离 汉县。隋治朝解城。贞观元年,移治竹邑城。元和四年正月,置宿州, 仍为上州 虹 汉县。隋曰夏丘县,武德四年,属仁州。其年,分置虹县于古虹城,属仁 州。六年,废夏丘县。贞观八年,废仁州,以虹县属泗州,移治夏丘故城。元和四 年,割属宿州 蕲 汉县。后魏加“城”曰蕲城县。隋去“城”字,属北谯州。贞观十七年, 废谯州,属徐州。旧治⾕城,显庆元年,移于今所。元和四年,割属宿州也 临涣 隋旧。属谯州。州废,隶亳州。大和元年,割属宿州。 沂州中 汉东海郡之琅琊县。武德四年,平徐圆朗,置沂州,领费、临沂、颛 臾三县。又置兰山、临沐、昌乐三县。六年,省兰山、临沐、昌乐三县⼊临沂。贞 观元年,省颛臾⼊费县。其年,省鄫州,以承县来属。八年,又省莒州,以新泰、 沂⽔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琅琊郡。乾元元年,复为沂州。旧领县五,户四千 六百五十二,口二万三千九百。天宝,户三万三千五百一十,口十九万五千七百三 十七。在京师东二千二百五十四里,至东都一千四百三十里。 临沂 汉县,州所治。后魏置郯郡,又改为北徐州,并在此县。后周置沂州 承 汉县,隋兰陵县。武德四年,置鄫州,以兰陵隶之,仍改为承县,别置兰 陵、鄫城二县,属鄫州。贞观元年,鄫州与二县俱废,以承县来属沂州。 费 汉县。舂秋时费国。 新泰 汉东新泰县,晋去“东”字。武德五年,属莒州。贞观八年,莒州废, 县属沂州。 沂⽔ 汉东莞县。隋改为东安县,寻改为沂⽔。武德五年,于县置莒州,领沂 ⽔、新泰、莒三县。贞观八年,省莒州,县属密州,沂⽔、新泰属沂州。 密州中 隋⾼密郡。武德五年,改为密州,领诸城、安丘、⾼密三县。贞观八 年,省莒州,以莒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密郡。乾元元年,复为密州。旧领县四, 户三千五百八十,口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三。天宝,户二万八千二百九十二,口十四 万六千五百二十四。在京师东南二千五百三十里,至东都东一千八百六十九里。 诸城 州所治,本汉东武县城也。隋移⼊废⾼密郡城,因改为诸城 辅唐 汉安丘县,属北海郡。乾元二年,刺史殷仲卿奏请治于故昌安城,因改 为辅唐 ⾼密、汉县。隋末大 ![]() 莒 汉县,属东海郡。武德五年,于县置莒州。州废,以县属密州。 齐州上 汉济南郡,隋为齐郡。武德元年,改为齐州,领历城、山茌、祝阿、 源 ![]() ![]() 历城 汉县,属济南郡。旧志有平陵县。贞观十七年,齐王祐起兵,平陵人不 从顺,遂改为全节。元和十年正月,以户口凋残,并全节⼊历城县 章丘 汉 ![]() 亭山 隋县。元和十五年,以户口凋残,并⼊章丘县,因废亭山 临邑 汉县。武德元年,属谭州。州废来属 长清 隋置,属济州。贞观十七年,属齐州。旧志有丰齐县,古山茌邑也。天 宝元年改为丰齐。元和十五年,以户口凋残,并⼊长清县 禹城 汉祝阿县。天宝元年,以为禹城,以县西有禹息故城 临济 汉之菅县。隋为朝 ![]() 青州上 隋北海郡。武德四年,置青州总管府,管青、潍、登、牟、莒、密、 莱、乘八州。青州领益都、临朐、临淄、般 ![]() ![]() 益都 汉县。在今寿光县南十里故益都城是也。北齐移⼊青州城北门外为治所。 临淄 汉县,治古齐国城。久废,隋复置。 博昌 汉县,治故郡城。乐安,隋县。武德二年,属乘州。州废,属青州。总 章二年,移治于今所 寿光 汉县。隋移治所于博昌县。初属乘州,州废来属。 千乘 汉千乘国,后汉改为乐安郡。宋、齐废,隋置千乘县。武德二年,于县 置乘州,领千乘、博昌、寿光、新河五县。六年,废新河县。八年,乘州废,千乘 等县隶青州。 临朐 汉县。隋为逢山县,寻复为临朐,属北海郡。 北海 汉平寿县。隋置北海郡。开皇三年罢郡,置下密县于废郡城。大业二年, 改为北海县。武德二年,于县置潍州,领北海、连⽔、平寿、华池、城都、下密、 东 ![]() ![]() 淄州上 隋齐郡之淄川县。武德四年,置淄州,领淄川、长⽩、莱芜三县。六 年,废长⽩、莱芜二县。八年,又以废邹州之长山、⾼苑、蒲台三县来属。天宝元 年,复为淄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淄州。景龙元年,分⾼苑置济 ![]() ![]() 淄川 郭下。汉般 ![]() 长山 汉于陵县。武德初,属邹州。州废,属淄州 ⾼苑 隋置。初属邹州,州废来属。景龙元年,分置济 ![]() 邹平 汉县。北齐为平原县。隋移治汉邹平故城,因改为邹平。初属谭州,州 废来属。 棣州上 后汉乐安郡。隋渤海郡之厌次县。武德四年,置棣州,领 ![]() ![]() ![]() 厌次 郭下。汉富平县。隋属沧州。武德四年,改属棣州。六年,省棣州,复 隶沧州。贞观十七年,复置棣州,厌次还属 滳河 隋县 ![]() 蒲台 汉漯沃县。隶淄州。割属棣州 渤海 垂拱四年,析蒲台、厌次置。 莱州中 汉东莱郡,隋因之。武德四年,讨平綦顺,置莱州,领掖、胶⽔、即 墨、卢乡、昌 ![]() ![]() 掖 州治 汉东莱郡也。隋置掖县,属莱州 昌 ![]() ![]() 胶⽔ 汉胶东国地。隋置县于古光州,因改名胶⽔ 即墨 汉不其邑也。隋置即墨县。 登州 汉东莱郡之⻩县。如意元年,分置登州,领文登、牟平、⻩三县,以牟 平为治所。神龙三年,改⻩县为蓬莱县,移州治于蓬莱。天宝元年,以登州为东牟 郡。乾元元年,复为登州。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二百九十八,口一十万八千九百。 在京师东三千一百五十里,至东都二千七十一里。 蓬莱 汉⻩县,属莱州。如意元年,于县置登州。神龙三年,改为蓬莱,移于 今所 牟平 麟德二年,分文登置,属莱州。如意元年,置登州,治牟平。神龙三年, 移治所于蓬莱县 文登 隋旧县。武德四年,置登州,领文登、观 ![]() ![]() ![]() ![]() ⻩ 汉旧县。神龙三年,改为蓬莱县,属登州,以为州治。先天元年,又割蓬 莱置⻩县。 |
上一章 旧唐书 下一章 ( → ) |
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旧唐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刘昫等是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