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凡五⾕种子,浥郁则不生;生者亦寻死。种杂者,禾则早晚不均;舂复减而难 。粜卖以杂糅见疵,炊爨失生 之节,所以特宜存意,不可徒然。粟、黍、穄、粱、秫,常岁别收:选好穗纯⾊者,劁才雕反。刈⾼悬之,以拟明年种子。将种前二十许⽇,开,⽔洮,浮秕去,则无莠。即晒令燥,种之。
《氾胜之书》曰:牵马令就⾕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好妨等虫也。又种伤 郁热,则生虫也。又薄田不能粪者,以原蚕矢杂禾种种之,则禾不虫。又取马骨,锉一石,以⽔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渍附子五枚。三四⽇,去附子,以汁和蚕矢、羊矢各等分,挠呼⽑反。搅也。令洞洞如稠粥。先种二十⽇时,以溲疏有反。种,如麦饭状。常天旱燥时溲之,立⼲;薄布,数挠令⼲。明⽇复溲。天 雨则勿溲。六七溲而止。辄曝,谨蔵,勿令复 。至可种时,以余汁溲而种之,则禾稼不蝗虫。无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者,五⾕之精也,使稼耐旱。常以冬蔵雪汁,器盛,埋于地中。治种如此,则收常倍。取麦种:候 可获,择穗大強者斩,束立场中之⾼燥处,曝使极燥。无令有⽩鱼,有辄扬治之。取⼲艾杂蔵之;麦一石,艾一把。蔵以瓦器、竹器,顺时种之,则收常倍。取禾种:择⾼大者,斩一节下,把悬⾼燥处,苗则不败。 知岁所宜,以布囊盛粟等诸物种,平量之,埋 地。冬至⽇窖埋,冬至后五十⽇,发取量之,息最多者,岁所宜也。
崔寔曰:平量五⾕各一升,小罂盛,埋墙 下。余法同上。
《师旷占术》曰:五木者,五⾕之先; 知五⾕,但视五木。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
《杂 书》曰:禾生于枣或杨,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黍生于榆,大⾖生于槐,小⾖生于李,⿇生于杨或荆。又,凡种禾,宜寅、午、申,忌乙、丑、壬、癸;秫忌寅;晚禾忌丙;大麦宜亥、卯、辰,忌子、丑、戊、己;小麦忌,与大麦同;稻宜戊、己、四季⽇,忌寅、卯、辰、甲、乙;黍宜己、酉、戌,忌寅、卯、丙、午;穄忌未、寅;大⾖宜申、子、壬,忌卯、午、丙、丁、甲、乙;小⾖忌,与大⾖同;⿇忌四季⽇、戊、己。凡五⾕大判宜上旬,次中旬。
《史记》曰:“ 之家,拘而多忌。”止可知其梗概,不可委曲从之。谚曰“以时其泽,为上策”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齐民要术》:凡是受了浥 郁热的五⾕种子,便不会出苗;有的虽可出苗,也会很快死掉。混杂的种子,出苗必有早晚的不同;用以舂米,则出的米常较少,而且很难舂精 ;拿去出卖,则常因品种混杂,因其瑕疵而受到买方的挑剔;用来煮饭,则不易掌握生 的火候;所以对收种要特别注意,不可轻率。粟⾕、黍子、穄子、粱米、秫米等种子,每年要分别收取:选取长得好的纯⾊的穗子,劁才雕反刈下来,悬挂得⾼⾼的,作为来年的种子。将要下种前二十⽇左右,取出,用⽔淘洗,淘去浮在⽔面的秕⾕草籽,便会不生杂草。随即晒⼲,便可以进行播种。
《氾胜之书》说:牵着马,让它就着⾕堆吃上几口,然后用马践踏过的⾕子作种,可以不生虸蚄等虫。一说,⾕种受了浥 和郁热也会生虫。一说,田地瘠薄而又不能上粪的,可用原蚕矢和禾种混杂在一块下种,可使禾稼不生虫。一说,用锉碎的马骨头一石,加⽔三石,用火煮,煮三沸,将骨滓漉去;然后用附子五枚浸泡在汁中。三四天过后,取出附子,用等量的蚕矢和羊矢加⼊汁中,进行拌挠(jiǎo)(呼⽑反,同搅)。使成为如同稠粥状的糊糊。下种前二十⽇,用稠糊溲(shōu)疏有反。种,使种子变成如同麦饭颗一样大小的颗粒。常趁天旱热燥时溲种,可以即时晾晒⼲;也可以采取摊薄、勤翻的办法,让它快⼲。第二天再溲。天 下雨便不要溲。溲至六七遍为止。即行曝晒,妥善收蔵,不使受嘲。等到可以下种时,用余下的糊汁,溲过即种,如此,则禾稼不生蝗虫。无马骨(煮汁)时,也可以用雪⽔代替。雪⽔是五⾕的精华,可使禾稼耐旱。每年将冬天收存的雪⽔,用陶器盛好,埋于地下。采用这样的方法治理⾕种,常使产量成倍地增加。留麦种法:等麦成 到可以收获的时候,选择穗大颗粒 満的,斩断,缚成束,竖立于麦场的⾼燥处,曝晒到极⼲燥。不要让它留有⽩鱼,发现有⽩鱼,立即簸扬⼲净。同⼲艾混杂储蔵,一石麦用一把艾,用瓦器或竹器贮存。按照农时下种,产量可增加一倍。留禾种法:选择⾕棵⾼大的,截取一节下来,缚成把,悬挂在⾼燥的地方,这样的⾕苗,一定可茁壮成长。想要知道本年适宜种何⾕,可用布袋若⼲,分别装⼊经过用升斗量过的、等量的五⾕种子,埋在背 的地方。冬至⽇窖埋好,等到冬至过后五十天,开窖取出逐袋平量,其中息最多的,即本年宜于种植的⾕种。
崔寔说:用升平量五⾕各一升,用小罂盛装,埋在墙背 处…余法悉同《汜书》所言。
《师旷占术》说:五木是五⾕的先兆, 知晓五⾕的收成,只需先看五木。当年某种树木生长最茂盛,来年便多种那种⾕,一万次也不会有一次失误。
《杂 书》说:禾⾕,在枣树或杨树出叶时发生;大麦,在杏树出叶时发生;小麦,在桃出叶时发生;稻,在柳树或杨树出叶时发生;黍,在榆树出叶时发生;大⾖,在槐树出叶时发生;小⾖,在李树出叶时发生;⿇,在杨树或荆木出叶时发生。又凡播种禾⾕,宜寅、午、申⽇,忌乙、丑、壬、癸⽇;秫忌寅⽇;晚禾忌丙⽇;大麦宜亥、卯、辰⽇,忌子、丑、戊、己⽇;小麦忌与大麦同;稻宜戊、己、四季⽇,忌寅、卯、辰、甲、乙⽇;黍宜己、酉、戌⽇,忌寅、卯、丙、午⽇;穄忌未、寅⽇;大⾖宜申、子、壬⽇,忌卯、午、丙、丁、甲、乙⽇;小⾖忌与大⾖同;⿇忌四季⽇和戊、己⽇。凡播种五⾕,大判宜在该月的上旬;其次是宜中旬。
《史记》说:“ 家们的说法,既失于拘泥,又有许多忌讳。”只可知道他们说法的大致情况,切不可勉強地一一依照他们说的办。农谚所说的“按照农时,趁墒下种,是最正确的好做法”
注释
①稗:按:《周礼-天官-太宰》“九⾕”为“黍、稷、秫、稻、⿇、大小⾖、大小麦”无“稗”“稗”似应作“秫”本篇正文有“秫”无“稗”可证。《农桑辑要》的其他版本,石校本皆作“秫”
②后文引《氾胜之书》说:“种,伤 郁热,则生虫。”看来浥郁的种子,并不是全部不可出苗,只是苗弱易死、易生病虫、不易荣盛。郁热:即通常所说的“热蒸”指种子因受嘲而在仓中发热。
③失生 之节:“节”字可释作“标准”和“法度”等义。译文释作“火候”为求通俗。因米的品种混杂,有的颗大、有的小;有的质硬难 ,有的软而易 :故言火候不易掌握。
④劁:今之字书作“慈焦切”音樵,与“樵”通,刈获之意。
⑤《氾胜之书》的以下文字,系转引自《齐民要术-收种第二》和《种⾕第三》两篇,文字经过改写。
⑥热:原作“ ”《齐民要术》、石校本《农桑辑要》作“热”据改。
⑦三沸:通常煮物,常采用明火与文火结合运用的办法。即用明火煮沸后,便用文火煨,然后又用大火煮。如此反复三次为“三沸”亦称“三滚”或“三气”
⑧种:溲种,从字义言“溲种”颇似今⽇的“拌种”但“拌种”通常只进行一次;而“溲种”却要进行六七次,其最终的结果是为了做成药肥混合⾐的大颗粒种子,这又是两者极明显的不同。
⑨常天旱燥时:《齐民要术》同。殿本作“当天旱燥时”
⑩治种:原文作“治⾕”据《齐民要术》改。
禾:《说文》释作“嘉⾕”段注:“今俗云小米是也。”
《汜胜之书》的“ 知岁所宜”和“崔寔说”皆在《齐民要术-收种第二》,文字紧相连接,崔寔的说法,不过是对《汜书》的补充。今分作两处,反觉有失原文的完整 。
《师旷占术》:见《齐民要术-收种第二》。师旷是舂秋时晋国的乐师,盲目,能预知吉凶。本书是后代人的著作,假托师旷之名以广流传。
《杂 书》:据说是汉代 家的著作,原书已失传,引文是从《齐民要术》各篇中辑录汇集起来的。
四季⽇:一年分舂夏秋冬四时,每时分孟仲季三个月,季月为每时的第三个月。一年的四个季月为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四季⽇”是指这四个季月的“月建⽇”如三月建辰、六月建未、九月建戌、十二月建丑等。宜四季⽇,即辰、未、戌、丑⽇。
引自《齐民要术-种⾕第三》小字注。此段话见《史记-太史公自序》,文字已经过改写,但未失原意。这段话可以作为对 家“宜”“忌”说的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