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木兰无长兄全集最新章节
艾叶小说网
艾叶小说网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竞技小说 历史小说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网游小说 武侠小说 穿越小说 短篇文学 伦理小说 推理小说
小说排行榜 灵异小说 经典名著 言情小说 同人小说 军事小说 重生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校园小说 架空小说 耽美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动漫美女 暮霭凝香 乱穿金庸 爱的幸福 混乱艺校 人间正道 天外邪犽 烺情侠女 卻望红杏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艾叶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木兰无长兄  作者:祈祷君 书号:45026  时间:2017/12/20  字数:12407 
上一章   第154章 天降福星    下一章 ( → )
“花生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明朝吧?花生好像是美洲大陆的产物,那就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明末?清初?我的天…”

  贺穆兰已经被自己新收的小弟所取的名字雷的一夜都过不好了,偏偏她之前非常“仁厚”的告诉他“名字就自己取吧,你取什么我叫什么…”

  摔,这是自取其辱的另类解释方法吗?

  还是她自己大惊小怪?

  应该是因为花生要传入中国还早,所以这里的人都不觉得“花生”这个名字很怪,素和君甚至夸奖小儿这个名字起的好,很有意境。

  这里的奴隶和主人姓非常正常,若不是主人信任的仆从,甚至都不能赐予同样的姓氏。

  就如同花家是贺赖氏家仆出身,可是为了避讳主家,只敢用“花”虽然花和贺在鲜卑语中发音几乎一模一样,可是旗号一打出来,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花生起了这个名字,得了素和君的夸奖,心中自然非常高兴,看素和君的眼神都温柔了许多。素和君和花生如今是睡在一起的,两人感情好也有益于平好好共事,这也算是唯一的乐事吧。

  第二天一早,新出炉的“花生”捧着水盆进了副帐,在其他随从或探究、或好奇的表情中伺候贺穆兰净面。

  无奈他们两个一个虽然是奴隶,还从来没有做过高级奴隶的活儿,伺候不了人,一个虽然是亲兵,但是新上任的,被伺候的也不习惯,更何况贺穆兰自理惯了,立刻接过水盆,自己三两下清理干净,又拿起一个水囊漱口后将水吐进盆里,就当是已经洗过脸刷过牙了。

  这里的冬日风比刀子还狠,贺穆兰在现代再不讲究也是肤水霜晚霜都用的,到了这里,连搽脸的好脸油都没有。

  中年花木兰的时候倒是有,到了青年花木兰的时候,面脂是别想了,擦脸的油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擦了以后脸上更,根本就不能防止皲裂。

  “那个…”

  谁谁啊。

  咳。

  当外号还可以,当大名真叫不出口。

  “以后不用伺候我这个,水端来就行了。”贺穆兰看着花生僵硬的表情,解释道:“我习惯自己洗脸穿衣,真的,你问素和君,我都没有让他伺候过。”

  “主人…小人不应该犬花’姓吗?”小儿,阿不,花生低垂着眼眸。“若是引起主人不快,我就叫‘小生’好了。”

  “不!花生就很好,很好!”贺穆兰又被惊成了蛇病,连忙摆手。

  “就叫花生了!”

  花生只不过是个吃的,叫小生是有多矫造作啊?

  万一以后她要让素和君帮他个忙,难不成要说“帮小生提桶水”“小生好累,你去忙一下吧?”

  …

  整个人都无法正常的眨眼了啊喂!

  这是刀马旦跑错了剧院的节奏啊!

  “我觉得叫小生也好的。”素和君笑着在一旁开口“那以后大人喊你花生,我喊你小生好了。”

  他拍了拍花生的肩膀,以示亲昵。

  后者微微动了动嘴角,想做出一个笑的举动来,但大概是很少笑,所以做的倒是比哭还丑,引得贺穆兰心中一阵心怜。

  这孩子…怕是没有过朋友吧?

  素和君也是个好人啊,无论是对奴隶、家将、亲兵还是将军,几乎都是一视同仁。虽说不知道为了刺探什么,都潜伏到她身边做随从了,但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他确实是能伸能屈之辈,也毫无什么面子(自尊心?)可言。

  即使到了后世,成了白鹭官之首,看他手下那些白鹭,也都是些值得信任的汉子。

  只是这种制度不是很好,大魏又没有俸禄,不知道他后来是靠什么维生…

  她居然还有闲心想他们到底怎么维生,两世花木兰,好像也没什么维生的本事,她更惨,还没功成名就多出七十多张嘴来…

  贺穆兰心中嘀咕了一会儿,这才想到正事,从衣箱里翻出一个小袋子,仔细数了数,大约有三两金子左右,这已经是她从军半年多次出生入死攒下的全部金子了。

  其他的她都托同乡送去了怀朔给花克虎转,还有一部分在知道莫怀儿的事情后给了莫怀儿的家。

  贺穆兰刚刚穿成花木兰的时候,虽说没有挥金如土,可也算是出手阔绰,当初给张斌盘上京的时候,一出手就是一片金叶子,至少有三两。后来逛青楼,一片金叶子也只够和人家花魁喝杯茶,渡不了夜。

  可到了这里,数次出生入死,所有东西全部卖了,也不过就这三两而已。

  看起来三两,也有150克了,搁现代一克金子300块,这便是四万五千块人民币啊,她大半年的工资了…

  大魏朝廷什么的,真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我出生入死大半年,也就这么点积蓄,竟都要给那些军中蛀虫拿去了…”

  贺穆兰疼的拿出一两金子,将那二两的布袋连同文书一起递给了素和君。

  “你去的时候,先探探口风,看能不能杀杀价…”

  素和君出一个“你开什么玩笑我这种人还会杀价”的表情,这让贺穆兰突然想起来素和家也是大族,心中照实难过了一会儿,将金子又放回布袋里,全部给他。

  “全给你吧,多于三两,我也没有。”

  素和君接布袋,不由得顿了顿。

  他从小也算是衣食无缺的长大,后来去太子身边做郎官,更是吃穿不愁,莫说三两金子,便是三斤金子他也见过。

  可如今这三两金子,拿在手中却有些烧手。

  大魏原本就没有俸禄,若不雁过拔,根本就无法生活。可被拔了的雁,也许原本就已经冷得要冻死了。

  他握紧布袋,缓缓点了点头:“大人放心,我一定将您这事办好。”

  素和君握着布袋出了帐,贺穆兰叹了口气,吩咐花生今把剩下的那七十六个奴隶带去参军帐,帮着卢参军去高车人那,便也起身出了帐。

  她是将军身边的亲兵,也是需要贴身护卫的。今正是她当班。

  ***

  素和君这是第一次来军功帐。

  他来到军中,自然不是只为了搜寻人才,更多的是因为陛下的担忧。

  黑山大营是他还在太子时期就积极完善的边关防线,可以说,陛下对它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如今还在征战中的夏国都城统万城。

  拓跋延虽然并没有杰出的征战之能,但也算是一位老成持重的将领,而且善于练兵,他儿子女都在宫中变相为质,皇帝对他也算放心。

  但有时候,能够让人放心不代表就有能力。

  无论是白鹭官、军中的眼线、还是性格刚直的军中将军,都曾向陛下奏过军中腐败太过、三军军心不齐、以及左军和中军联手打右军等等弊端。可一直以来,大魏都在和夏国、宋国周旋不休,战事和各种摩擦接连不断,此时若大肆追究黑山之事,后院就要着火。

  眼看着讨伐夏国之事已经渐渐落入尾声,素和君和其他几位同僚便被派往黑山城和黑山大营,亲自探查军中的情形。

  他去见拓跋延,告诉他军中的情况已经到了皇帝无法装聋作哑的地步,这便是拓跋焘对拓跋延的“照顾”

  素和君相信拓跋延肯定会敲打一番手下,让他们最近能收敛一点,可素和君笃定他还是能知道他想知道的。

  正如他所料,当他进了军功帐后,那群抄誊军功的功曹先是笑容可掬的上来,待知道他是花木兰的随从想要录入军功一事,就开始了各种刁难。

  花木兰有参军帐中给出的文书,按照大魏的律条,只要有文书,有证明,有割,功曹便要录入军籍中,以作他晋升之证,可是若是一直要拖着,或者漏了哪条,对于大部分不识字的士卒们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素和君伸手入怀去掏钱袋,他做出这个动作之时,旁边的功曹们看待他的表情,在素和君的眼里,就像是豺狼终于看到了强者口中落下的猎物而开始围攻一般。

  他知道这是错的,也知道自己无力改变,更知道最该做的就是把怀里的东西给他们,换取想要的结果才是。

  可不知为何,这个已经做了一段时白鹭官、应该已经看清各种“顺理成章”而麻木之人,却莫名的又把钱囊收回了怀里。

  看见他的动作,众功曹齐齐变了脸色。

  “你这小子,居然敢看不起我们!”

  “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随从…”

  “我看脑子不清楚的是你们吧!”素和君冷笑了起来“真可惜各位还都是大好出身,否则也做不了功曹之位,一个个却蠢笨如猪,只知横征暴敛…”

  “真是疯了!”

  “以下犯上!来人,把他给拖出去!”

  素和君又把手伸进了怀里,众人以为他终于识时务了,却发现他掏出的绝非什么金银财宝,而是一面能让人吓到魂飞魄散的铜牌。

  这是白鹭官的白鹭令,上面用汉字刻着“不避强御,百僚肃然”几个字。白鹭令刻乃是普通的候官曹,刻乃是候官使,朱刻则是侯官令。来者正是候官使,再联想到大将军前段日子敲打他们的话,顿时人人都变了脸色。

  “大人,您…”

  他们惊骇莫名地准备为自己辩解,素和君摆了摆手,把铜牌收了回去。

  “我先前看你们在自寻死路,就想救你们一把,让拓跋大将军告诫你们一番。可这才多久,你们又故态复萌。军中等着做功曹参事的人有大把,也不是人人都似你们这般贪心的,希望各位能懂我这一番好意,不要太让我难做才是!”他把文书拍在案几上,扭头就走了。

  只要那群人不是傻子,就知道该怎么做。

  素和君离开了军功帐,军功帐里一干功曹各个都是脸愁容。一个年轻的官员跺了跺脚,丢下一句“我要去和我阿兄商量商量”掀开帐子就跑了。还有几个老成点的,虽没他那么慌张,大抵也就跟偷情被人当场抓住那么焦躁。

  “你莫慌,都说法不责众,我们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做的,虽然是对花木兰是有些刁难…”

  他有些说不下去了,猛地一锤案几!

  “这厮,居然隐藏成这等身份!还维护花木兰至此!”

  “话说回来,你们不觉得这个花木兰身份很可疑吗?不但右军护着她,夏鸿将军这种老好人也不惜为他拔剑。鹰扬将军是何等身份,皇室宗亲,有王帐护军之人,居然也会为他出面,将他收归帐下以作庇护…”

  这些鲜卑功曹脸色苍白的看着说话的那人。只见他一点玩笑的意思都没有,甚至连鼻尖都在冒汗。

  “现在,连陛下身边的白鹭使都在做他的随从,你们想想…”

  一群人不由得开始胡思想,而且每个人心目中对花木兰的身份猜测都有不同。有个功曹忍不住开始翻起花木兰的军籍,看他家在怀朔,父亲曾是百夫长,家中行二,替父从军云云,脸纳闷地说:“这哪里有问题?就是个普通军户啊?”

  “你真蠢,素和君还是白鹭使呢,谁能想到他做了个随从?他难道也用真身份入营不成?各地军府又不听军中使唤,真伪造个身份持了哪个军户的帖子来,你能认出来?”一个功曹寒着脸:“不行,这已经不是小事了,我也要出去一下!”

  “我也…”

  “我…”

  一时间,有身份有背景的功曹跑了个干净,各自去找自己背后的“高人”只有那些没权没势依附着帐内功曹参事的主簿们,面面相觑后不知该如何是好。

  有个主簿拿起案几上被人遗忘的文书,左右相望。

  “这个…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录呗。人家是‘中获’,参军帐里那么多汉人看着,刁难归刁难,事情难道就不办了?”一个主簿认命的抱出卷宗。“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我们夹着尾巴好好办事吧…”

  其余众主簿唉声叹气,乖乖开始录入军功。

  话说素和君回了副帐,心中不免为自己刚才的鲁莽有些后悔。他确实是以候官使的身份入的军营,却没想过这么快就公开自己的身份。他生好玩,也没有如何嫉恶如仇,陛下让他去做白鹭官,他就去做了白鹭官,并且做的如鱼得水,乐此不疲。

  可军中如今这般现状,是他之前闻所未闻的。

  功曹贪墨战死者的遗物、录入军功得给“辛苦钱”、即使升了将近,也不能免俗,还得和这些人打好关系。这种事要放在京中,由吏部做了,怕是也不会让人这般反感,毕竟吏部选士,选的大多都是高门士族,就算拿些辛苦钱,大家也都一笑而过。

  可军中之人的钱是怎么来的?那都是拿命拼出来的。

  花木兰拿着那布袋不停犹豫,又希望他“杀杀价”的情形就在眼前。花木兰的子已经算是刚直的了,可也不得不在这种事上委曲求全,可见功曹势力之大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军中设立各部功曹,原本是为了论功行赏,让将士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打起仗来无后顾之忧,谁曾料到如今却变成了横征暴敛的罪魁祸首!

  若是穷到没有钱打点的士卒呢?是不是就此埋没在案拘,成了一文不值的“阵亡军户”连句可以夸奖的话都没有?

  刚刚二十出头,中热血未凉的素和君只觉得一股愤怒油然而生,刚才的后悔也都消失的干干净净。

  他站起身,在其他副将惊讶的眼神里站起身,径直出了帐子,直奔拓跋延的大帐而去。

  他是“不避强御,百僚肃然”的白鹭官,即使多爱看热闹,军中生活多么有意思,也不可忘了职责。

  如今该看的也看到了,该知道的也知道了,也该不负“白鹭”之名了。

  ***

  夏国。

  拓跋焘看着面前的众骑兵,忍不住心头剧震,口而出:

  “这怎么可能!”

  十月十一,他亲率大军出征夏国,魏军骑士在严寒的天气下加速行军,十一月初终于到了君子津(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岸边),只要过了此河,便可直扑统万城,活捉夏国的国王赫连昌。

  原本他准备绕河而行,因为骑兵渡河十分困难,战马不上船,临时搭建浮桥时间又来不及,只能绕河而过。

  岂料就在不久前,太常崔浩推荐随军的那个道士,叫做寇谦之的,居然自告奋勇和拓跋焘禀报,说他能使黄河结冰,让骑兵过河。

  就在不久前,崔浩因为极力在京中主张汉制治国,得罪了大量的鲜卑贵族和宗室,以至于拓跋焘不得已迫于众议,让他暂时去官回家,但大凡国事,依然也会召他询问。

  此次他亲征统万城,崔浩向他举荐了一个道士,因为有“占星”之才能,拓跋焘想要用他来判定天气情况,就抱着“多一个也没什么”的想法带出了京,一路上预报晴雨,从未出错,所以人人都敬称为“寇道长”

  但即使能够预报天气,也不代表真的就通神。此人说他能使黄河结冰,岂不是妖言惑众?

  如今只是十一月初,又非寒冬腊月,若要让黄河之水冰冻到可以跑马的地步,按这天气必须骤降到极低才是。

  拓跋焘并未把他的话放在心上,这道人也是有意思,皇帝不相信,他也不多辩解,当夜带着两个小道童,当着几个将军的面到了黄河边,起了祭坛、做了法事,然后大大方方的回去睡了。

  当夜就突然冷的让人发抖,等一夜过去,河面上果然结了一层薄冰,待到第三清早,拓跋焘再起来,这冰面上已经有将士开始大着胆子小心翼翼地在上面纵起马来。

  这让他不住想起刚刚出征时,这位寇谦之曾指着天空,对他说道:“如今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时出现在东方天空,这预示着胜在东边,陛下天命所归,人心所向,则可不胜?”

  当时他只当是一场阿谀奉承,如今一想,若这寇谦之真有几分本事,那样的星象就确实是大大的吉兆,这怎能让他不精神一震?

  拓跋焘震惊之下对这寇谦之顿时升起了好奇之心,命人召了这位天师道的天师寇谦之前来面圣。

  寇谦之此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原本就身材颀长,再加上多年修道,一身仙风飘然的气韵,见之便觉不俗。

  拓跋焘见他虽然脚步轻快,却面无得,心中已经对他的气度稍微肯定了几分,再见众骑士难掩心中的喜悦在冰面上跑动了起来,便指着那冰面赞道:

  “老道长好仙术,竟能使河水冰封,让骑兵奔策。”

  寇谦之抚须一笑,缓缓地摇了摇头。

  “非也非也,并非老道真使了什么仙术,而是天象如此。北方的寒气沿着地气南下,此地承接地气,便结上了坚厚的封冰而已。”

  拓跋焘原先以为他会以黄河结冰之事邀功,却没想到寇谦之并未将一切归于道法,反倒说是天象如此,便扬起鞭子,指着河面问他:

  “那你求见我,说是能使河面上冻,又去河边起了祭坛,是为何故?”

  若说这不是法术,又何必多此一举?

  他虽然没管寇谦之做了什么,但他是大可汗,那晚他当了那么多将军的面去了河边,自然有人把寇谦之做了什么告诉他。

  “两军相抗,最重士气,我大魏骑兵沿途而下,势如破竹,到了河边,却被天险所拒,士气不免受挫。老道乃是个道人,不是会鼓舞士气的将军,帮不上什么大忙,不过起个祭坛为大魏祈福却是可以的。若说使河水冰封,老道虽忝为天师道的道首,也没那个本事…”

  寇谦之笑的慈祥。

  “可是老道祭坛一起,河面果真结冰,岂不是大大的鼓舞士气?”

  拓跋焘若有所思地看着寇谦之,就在刚刚这一刻,他才察觉到这个道士确实是个不可小看之人,难怪能以“寇”姓登上天师道的道首之位,改革道教,传授道法。

  这人要么就是真的不懂仙术,只懂天文星象之学,怕牛皮吹大了以后下不来台;要么就是腹中有玲珑心窍的奇人异事,知道如何投其所好,又不至于让人厌恶反感,他一定是从哪儿看出来自己虽然决定绕河而下了,却对不能穿河而过十分可惜,所以一察觉到天象有变,立刻便借着天时地利人和谋划了此事。

  “天相之事飘渺不可多言,若你起了祭坛,或我应了你施法请神,结果河面没有结冰,你就不怕我砍了你的脑袋吗?”

  拓跋焘轻笑一声,声音里却是嘲樊意。

  “老道虽不是神仙,但在嵩山得仙师传授诸般道法三十余年,若是连天象都看不好,砍了便也砍了,正好向仙师谢罪。”

  寇谦之也跟着轻笑,话语中并无畏惧之意。

  “你是个聪明人。”拓跋焘不明所以地赞了一句,翻身上马,向左右传令。“天佑我大魏,赫连夏必败!命骑兵上马,一千人为一队,分批过河!”

  “天佑大魏!”

  “大可汗威武!”

  “倍当!倍当!(万岁)”

  拓跋焘骑着马,慢慢悠悠地过着君子津,身边跟着的,赫然就是那一身道袍的道首寇谦之。

  拓跋焘骑着自己的爱马“超光”不停地询问着寇谦之关于天象中各种不同的含义。寇谦之不卑不亢,一一作答。

  待说到北方局势时,寇谦之神秘一笑,并不多言。拓跋焘见他如此作态,心中反倒不喜,也不追问,径直前行。

  “老道在两年前,其实曾经奉上过道书求见陛下…”

  拓跋焘听见他突然提起此事,回想了一会儿,却一点印象也没有。

  每年各地的僧俗道人托书相奉之事也太多了,各个都自称是有道之人,他对神佛之事并不热衷,有时候见到确实有名的,就找个地方,用衣食把人家供起来,大多是佛寺或者道观,既不热衷,也不冷落。

  他若说两年前的事情,那一定是记不得了。

  那时候他刚刚准备伐夏,正忙的焦头烂额。

  “陛下贵人事忙,应当是不记得了。”寇谦之见到他的神色便知道他忘了此事,便揭了过去,又问了一句:“那敢问陛下,如今可记住老道了?”

  这话便问的有些放肆了。

  拓跋焘的坐骑“超光”突然不再走了,马背上的高大青年扭过头去,淡然地对着身边的寇谦之说道:

  “你虽鼓舞士气有功,却是假借鬼神之事,不够光明磊落。天要助我大魏,我恰逢其会,遇到黄河结冰,这便是天意,你虽夜观天象有功,但若是居功自傲,便是不智…”

  寇谦之连忙道“不敢”

  “无论道教、佛教、还是汉人儒家那一套…”拓跋焘看着寇谦之“我都无偏见。只要能为我所用,那都是好东西。若是以后你还能这般想法子‘鼓舞士气’,我便是稍稍抬一抬你们道门也没什么。”

  “所以,你也不必再出言试探了。”

  寇谦之没想到这个年轻的鲜卑君主说话这么直接,微微一愣后做出一副敬佩的样子,赞叹道:“大魏有您这样不拘一格的英主,乃是大魏的福气啊。”

  这种话拓跋焘听到不想再听了,也没当回事。待他的马被左右牵着离开了最难通过之处,已经过河的骑兵立刻在河边整军待发,静待全军集合。

  十一月初三,拓跋焘率两万轻骑兵越过黄河,直扑统万城。

  十一月初七,夏国国王赫连昌对魏军已达统万城下毫无察觉,直到兵临城下,方才率军亲自战魏军。

  两方一经战,赫连昌得知是拓跋焘亲来,顿时惊慌失措,大败而逃,丢下几千人马,回统万城坚守。

  统万城城高坚固,骑兵不可硬攻,城门和宫门又紧闭,拓跋焘不愿浪费属下性命,便分兵掠夺统万城周边百姓,掳获了数万人,夺取马牛羊十余万头,将统万城变成了一座孤城。

  魏国人口稀少,最缺百姓,这数万人被立刻送回魏国境内,安排在平城四周居住,开垦田地、织布做衣。

  而拓跋焘率军继续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又得了不少人口和物资。

  眼见着就要到正月,拓跋焘虽然是鲜卑人,却重视朝中汉臣,所以命令部下大将继续驻守,率领宿卫军回到平城,准备过年。

  此番讨伐夏国可谓是连连获胜,统万城被攻下也就是时间的事,又带回了大量的战利品,拓跋焘心中高兴,便在新年之时封赏一番,以奖励朝中军中将士朝臣一年的辛苦。

  拓跋焘班师回朝,一进城,便收到了窦太后派人传讯,说是贺夫人要生了,他茹素已久,少做杀孽,连攻打统万城都没有多伤人命,正是为了这个孩子能够不像他的其他兄弟那般胎死腹中,或命中早夭,此时见果然奏效,孩子平安生产,连衣甲都没换,风尘仆仆就冲进了后宫。

  拓跋焘一直从半夜守到拂晓时分,贺夫人的孩子呱呱落地,哭声洪亮、头发茂密,一见便是个健壮的小子。拓跋焘大喜过望,亲自看着他擦洗换衣,待他睡后又去沐浴更衣,抱着自己这个儿子一直睡到下午,方才恋恋不舍地回去处理军政大事。

  到第二上朝,正遇西征夏国的大军传来捷报,长安城已被攻下,又有凉国国王得知夏国大败的消息,畏惧魏国的强大,派出使节到了平城,向大魏表示臣服。

  皇子出生,太阳升起,这本就是吉兆。

  第二,在汉人心目中有重要地位、甚至这地位还要高于统万城的长安城被拿下,朝中汉臣无不欣喜万分。

  一个长安,一个洛,几乎就是“正朔”的标志。他们没有南下,在北朝鲜卑人的朝廷中做官,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正统”的证明。为了重新夺回“洛”和“长安”两座王都,整个朝中的汉臣们几乎是不遗余力,魏国国力能够在几十年内强盛到这种地步,大半是他们的苦心经营、权衡各方势力之功。

  而凉国的臣服,则表示数年之内,黄河域再无敌国可以撼动魏国的地位,这更是喜上加喜。

  继而连三的喜讯都在这个孩子生下来后送到平城,拓跋焘觉得这个新生下来的孩子是个有福之人,赐名为“晃”意“阳光明亮”是个极好的汉名。

  原本拓跋焘已经准备直接将拓跋晃立为太子了,不过得知消息进宫道喜的崔浩却劝谏说:

  “太子之位极为尊贵,待皇子再长大一点,身体强健到可承受这般福气,再立不迟。”

  拓跋焘此前死了三四个孩子,听了崔浩的话虽然将信将疑,但为了孩子的安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之下,便打消了这个主意,准备等他周岁之后,若身体一直这般结实,再立其太子。

  可怜宫中刚刚诞下皇子的贺夫人,听到心腹说起拓跋焘没有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也不知道是该感激崔浩好,还是恨崔浩好,一会儿喜一会儿笑,状若疯癫,吓得左右侍从立刻去请贺夫人的母亲贺兰夫人进宫。

  崔浩如此谏言一出,倒是给他添了无数好处。

  如今夏国未灭,大魏后宫里还是鲜卑贵女们一支独大,贺夫人的儿子若是立了太子,也没有这些鲜卑贵族家什么事儿了,至少在太子死了之前,储君的位置是不要想了。

  这么多年后宫妃子不是无子、就是生子早夭活不到满月,后宫妃子们已经各个视怀孕为洪水猛兽,眼见着贺夫人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生下孩子,大部分鲜卑夫人都认为灾厄已经离开后宫,再有子嗣只是时间的问题,于是纷纷私下里祝祷一番,感谢老天的恩德。

  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劝诫的崔浩一出宫回府,各家之前和他几乎要成仇敌的鲜卑贵族纷纷派出家人,送去“年礼”祝贺新年。

  这让崔浩更是对寇谦之的料事如神敬佩万分。

  虽然他觉得拓跋晃看起来不像是会早夭的样子,但寇谦之此言也不是毫无道理,崔浩这一劝,自诩不是为了替自己谋利,而是替小皇子考虑,所以也就辣气壮,并无任何心虚之意。

  崔浩大大方方的接了礼物,也派了家人还礼,对方主动示好,崔浩表示感谢,可谓是两方和谐,虽然没有真的走动起来,但也算是冰释前嫌了。

  崔浩被众多鲜卑贵族到去官回家,自然已经知道此时鲜卑贵族们在朝堂中的厉害,汉臣均以清河崔氏、范卢氏为领袖,崔浩身为崔氏和卢氏之后都被打,朝中汉臣很是沉寂了一阵。

  如今众汉臣知道了这些鲜卑人也不是都是脑子里长肌的傻子,改革汉制之事就只好徐徐图之,静待时机。

  崔浩毕竟是高门名士,博览经史,玄象,百家之言,无不涉及,研经义,时人没有赶得上他的,虽然在政治上有歧义,但鲜卑人大多都愿意和他好。

  如今夏国已经半入大魏之手,夏国被灭后,大片国土又要经营,加之夏国的人口大量涌入魏国,鲜卑的朝臣们都忙的是焦头烂额。

  鲜卑人并不擅长治国,要是按鲜卑贵族的想法,那么多人直接都化成奴隶,圈了去做工种田最好,可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考虑,这并非他们的长处,也只好跑去向汉臣们请教、寻求帮助。

  只是汉臣们去年兴复“魏晋汉制”却被鲜卑贵族们得差点全体辞官,这件事让他们耿耿于怀,于是汉臣们有意消极怠工,拓跋焘也刻意放纵,最后只能得鲜卑人不得不退让一步,一找到这个机会,立刻上去对崔浩递上台阶,率先示好。

  如今汉臣得了面子,又有拓跋焘征夏而带来的大量新的职位给他们的子侄亲眷,这些汉臣都甚为满意。而鲜卑人得了里子,得了军功,两方皆欢喜,又好的里调油起来,想来,来年崔浩重回朝堂,不过也是找个时机的事情。

  就在京中一片火热,政治上的严寒终于渐渐退去的时候,正月初七,京中又接到喜报。

  被柔然欺凌已久的高车部族千里迢迢率族人南下,投奔大魏,如今已经被颍川王拓跋提接到大魏境内,正在黑山大营驻扎。

  接二连三传出喜讯,就连京中都开始风传“拓跋晃”是上天眷顾之人。

  加之拓跋晃一生下来就乖巧无比,更得拓跋焘的喜爱,这个工作狂人竟是一天连去四五次后宫,就为了看看这个儿子。

  随着高车人归附的喜讯入宫的,还有白鹭官等人送军快马入京的信函。

  原本已经不准备去黑山大营观看三军大比的拓跋焘,在看完了素和君的信函后面如沉水,在和窦太后商议一夜后,点了崔浩和鸿胪寺等人入宫觐见。

  凉国刚附,高车又归,崔浩立刻知道他等待着的机会已经送到了面前。

  拓跋焘趁着三军大比之际,亲自率军去高车接见高车部族的族长,以示对降臣归族的重视。

  而崔浩精通鲜卑语、汉语、匈奴语、吐火罗语等各种胡族语言,端的是天生奇才,拓跋焘将他官复原职,以太常之身御点为“高车使”率领着京中鸿胪寺诸官先行一步,前去黑山大营接受高车部族的附庸,寇谦之也随之前往。

  这一番拓跋焘刚刚班师回朝,又要带着宿卫军和羽林军出京,京中一个好好的年过的是兵荒马,许多知道夏国一灭下一步就是要征柔然的人家,立刻想尽办法把子侄送入羽林军或宿卫军中,想要借此在来年北征之中分得一杯羹去。

  在他们眼里,柔然比夏国要好打的多,不过是一群未开化且脑袋愚笨的,莫说皇帝一定会率精锐亲征,便是黑山大营六万人马,踩也把他们踩没了。

  可怜拓跋晃刚刚得了没多久的宠爱,连满月都没等到,拓跋焘就率着大军又出京去了。

  拓跋焘出京,下了恩旨让贺夫人亲自抚养皇子不可擅离,由窦太后暂时管着后宫。

  窦太后知道拓跋焘是为了拓跋晃的安全,于是干脆把贺夫人和小皇子都安排进了自己的宫中,羡煞后宫一干夫人。

  **

  黑山大营

  “咦?素和君走了?去哪儿了?”

  贺穆兰听到侍从官的话,心中诧异万分。

  “军帐亲自把他召回去的。你现在只有军奴没有随从,我本来要给你安排一个,不过将军说马上就要大比了,让我不必替你安排,所以我特地来和你招呼一声,并非我有意刁难。”

  红衣侍从官还是那副高岭之花的样子,传完话后,举步就走。

  只留下面面相觑的贺穆兰和花生。
上一章   木兰无长兄   下一章 ( → )
木兰无长兄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木兰无长兄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木兰无长兄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祈祷君是木兰无长兄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