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82 时间:2017/12/12 字数:7702 |
上一章 第六讲 韩信身世之谜 下一章 ( → ) | |
韩信在最有可能反叛成功的时候拒绝背叛刘邦,因为刘邦“载我以其车,⾐我以其⾐,食我以其食”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个感恩重义的人,也是因为他曾历尽坎坷。 作为一个破落的低级贵族,韩信早年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有一些怎样的遭遇?这些遭遇对于他的 ![]()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第一个被杀的功臣。那么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出⾝呢? 《史记》为韩信作过一个传叫《淮 ![]() ![]() ![]() 司马迁告诉我们,韩信这个人有着贵族⾝份,还有一把剑——我猜测这剑可能是祖传的,韩信他肯定买不起——却既没有什么德行又没有什么本事,史书上的说法叫做“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就是说韩信他没有什么良好的社会表现,因此地方上招募低级公务员——叫“吏”——的时候大家都不招他。然后又说,韩信不能“治生商贾”什么叫商贾呢?商就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就是开一个店铺有固定地址卖东西的人,这叫做“行商坐贾”韩信他没有这个本事,不会做生意——既不能做行商,也不能做坐贾,那他该怎么吃饭呢?韩信是“从人寄食”就是他只能到人家家里去混饭吃、蹭饭吃,所以“人多厌之者”就是当地的人都很讨厌他。一个大男人,整天挎把剑,啥也⼲不了,到处混饭吃,这样一个人会讨人喜 ![]() 韩信经常去混饭吃的一家叫做南昌亭长,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职务呢?当时的制度叫做十里为亭、十亭为乡,就是十个村子合起来叫做一亭,十个亭合起来叫做一乡。那么可以推测出来亭长比乡长低半级,比村长要⾼半级,这人是这么个职务。这个亭叫南昌亭,并不是我们现在江西省的南昌市,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个南昌亭长大概多少有点钱,韩信就老到他家里去混饭吃,天天去吃,吃得这个南昌亭长的老婆一肚子气。最后,南昌亭长的老婆就想了一个办法:半夜起来做饭,天亮之前把饭端到 ![]() ![]() ![]() ![]() ![]() 然后他跑去⼲什么?跑到河边去钓鱼。你想想他这种没本事的人,我估计那鱼大概也是钓不上来的。正好,河边有几个洗絮的老大娘,叫做漂⺟——那个时候丝绵的棉絮要到河里面洗一洗。这些漂⺟每天来洗絮的时候都自己带饭,其中有一个一看韩信没饭吃,可怜他,就把自己带的饭分给他吃,每天去洗絮就每天分饭给韩信吃。有一天她漂絮的工作做完,就跟韩信说,明天我就不来了,以后吃饭的问题你自己想办法吧。韩信说,谢谢大娘,将来我一定厚报您。漂⺟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还说什么厚报?我不过是同情你罢了,你还说这种大话? 所以,此时的韩信是个不讨人喜 ![]() ![]() ![]() 大家都看着韩信。是杀啊?还是爬啊?韩信怎么样呢?司马迁用三个字来描写:“孰视之”这个“孰”用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但是跟成 ![]() ![]() 舿下之辱对一个男人来说那是奇聇大辱啊,而我们前面讲过韩信是一个破落的贵族,是一个士,谁都知道一句话:“士可杀而不可辱”韩信为什么接受这样一个奇聇大辱呢?他还是不是个士?他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呢? 柏杨先生有个说法很有意思,不要认为弯下膝盖就是懦弱,这其中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心胆俱裂,胆战心惊,丢掉了灵魂“扑通”一声跪下来,这是懦夫;还有一种是先弯一下,然后往上一蹦——因为人只有蹲下来以后才能跳得⾼——如果是为了将来跳得⾼些蹲下来一下,这是英雄。如果是别人惹你一下,你就一下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算是什么?是螃蟹。 韩信肯定不是螃蟹,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引用苏东坡一篇文章的观点来说明。这篇文章叫做《留侯论》,论的是谁呢?论的是张良,不是韩信。但是《留侯论》开头的这段话我觉得可以用在韩信⾝上。这段话是这样说的:“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 ![]() 韩信既然是英雄,而且“所挟甚大,其志甚远”那么他在这个各路英雄大显⾝手的时代就不会无所作为。韩信是怎样成为风云人物的?他从军后,在项羽和刘邦那里都不得志,他的命运又是怎样发生转变的? 韩信终于成为一个英雄是遇到了一个时势,这就是“时势造英雄”秦朝末年,天下大 ![]() 韩信的推荐者、他事业上的恩人就是萧何。萧何也是刘邦的故旧,跟刘邦一起起义的,而且一直掌管着刘邦的所有杂事,实际上是刘邦的大管家,是丞相嘛。这个时候刘邦的情况并不好,屡战屡败,看不出有什么前途可言,因此刘邦手下的人一个一个地都离开他,投奔到别的地方去了——或者投奔项羽,或者自立山头——刘邦手下的将军一下子跑了很多。韩信想,哎!我这个人也是命不好啊,我投奔项梁没什么出息,投奔项羽没什么出息,投奔刘邦我还是没什么出息,现在那些官职比我大的人都走了,我在这儿待着⼲吗啊?而且我的想法已经拜托萧何多次向刘邦提 ![]() 韩信一走萧何就着急了,甚至来不及向刘邦报告,自己马上就追了过去,连夜去追韩信。这个时候,有手下人就去报告刘邦,大王,不好了,丞相跑了!刘邦当时大惊失⾊,萧何怎么也跑了啊?萧何是他的大管家,所有事情都是萧何管着的,别人跑了就算了,萧何也跑了…刘邦急得在家里团团转。过了两天萧何回来了,刘邦一看萧何气就不打一处来,你他妈跑哪儿去了?⼲吗去了?你为什么要逃跑?萧何说,我没有逃跑,我去追逃跑的人去了。刘邦说,那你追谁去了?什么?韩信,扯淡!那么多将军跑了你不追,一个韩什么信的,有什么好追的?你明明是撒谎!萧何说,不对,其他人是一般人才,一抓一大把,哪儿都能找得到,有什么好追的;韩信与这些人可不一样。 萧何用了四个字来评价韩信,叫做“国士无双”什么叫国士呢?国士就是一国当中最优秀的人才,如果加上无双呢,那就是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人才。萧何说,这个事儿看大王您怎么考虑了,您如果打算一辈子就待在汉中这个地方当个汉中王,这个韩信是没什么用得着用不着的。韩信是⼲什么的呢?韩信是打天下的,是帮助您得到整个国中的这样的人才,如果你有那个想法的话,非韩信不可。刘邦说,我当然也想出去,哪个愿意一辈子待在这个鬼地方?萧何说,真的是这样吗?那你就一定要用韩信。刘邦说,那好吧,看你的面子,也让他当个将军。萧何说,那不行,让他当将军他还是要走的。刘邦说,当将军还要走?那当大将军好了。萧何说,那就太好了——“幸甚” 大将军是什么?是三军总司令,是最⾼军事统帅。我估计刘邦当时是脫口而出,当个将军都不行,那就当大将军。谁知道萧何说那太好了,刘邦也没有办法回转了。刘邦说,那好好好,你去把那个韩什么信的,给我把他叫来,寡人就让他当个大将军。萧何说,就这么着可不行。刘邦问,怎么还不行?萧何说,你这个人啊,就是这个⽑病,没礼貌,不懂得尊重人才——你看看,一个大将军、三军总司令,你要任命这么一个职务,却像叫阿猫阿狗一样呼来唤去的,成何体统?所以像韩信这样的人就不愿意在你手下⼲。刘邦问,那你说要怎么办?萧何说,四个条件:第一择吉,你要选一个⻩道吉⽇;第二斋戒,你要把什么酒、⾁、女人先放到一边去,先吃三天素再说;第三筑坛,你要专门建一个拜将坛;第四具礼,你要把所有的礼仪都准备好,香汤浴沐,换一⾝⼲净⾐服,恭恭敬敬地拜他做大将军。刘邦说,好吧。 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为人耝鲁,爱骂人,自己也没什么本事,但他确实有一条优点:能听得进意见——你给他提个什么意见,只要他认为是正确的就一定采纳。所以尽管萧何提出这些条件对刘邦而言不是很能让他接受,他也照办了。 于是,刘邦就择吉、斋戒、筑坛、具礼、香汤浴沐,恭恭敬敬地拜韩信为大将军。这个时候,全军哗然。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们这些将军都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这个职务也一直空着,只看见刘邦在那个地方筑坛、竖旗子、摆香案、杀猪宰羊地一阵忙乎,都以为自己可以当那个大将军之职,可等到一正式宣布任命书,哎,这一切居然都是为那个名不见经传的什么韩信准备的!哪儿冒出来这么一个臭小子?所以大家都不以为然,都大惊失⾊,嘟嘟囔囔的。 其实这个事情说起来也是奇怪,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的时候,他还不认识韩信,甚至也没有说要把韩信找来谈一谈,考察考察,看看这个人到底怎么样——这么重要的一个职务,你不得来点⼲部考察吗?没有。仅仅是萧何一番话,刘邦就做出了这么一个重大的决策,能靠得住吗? 所以,拜完将后,刘邦和韩信就有了一次谈话。刘邦坐下来以后就问韩信,这个萧丞相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寡人推荐将军,那么请问将军是不是准备点什么东西来教导教导寡人呢?韩信说,先谢谢大王对韩信的信任,韩信想问问大王,当今和大王争夺天下的是不是就是项王呢?刘邦说,是的。韩信说,那好,请大王自己掂量掂量,就个人能力和魅力而言,就自己集团的力量和势力而言,大王您比得上项王吗?韩信一开始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单刀直⼊,刘邦一下子答不上来了——司马迁写到这里,说汉王“默然良久”就是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说了三个字:“不如也”是比不上他。 于是,韩信站起来,跪下去拜了一下,说,恭喜大王,大王说得非常对,就是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您比不上项王,无论就个人能力和魅力而言,还是就我们整个集团的实力而言,都比不上。那韩信为什么要“贺曰”呢?为什么要祝贺刘邦呢?因为韩信发现刘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是一个说实话的人,那么这个人就好打 ![]() ![]() 所以说,项羽的两个特点看起来是优点,实际上是缺点。另外,他还有一些错误,比方说他分封诸侯的时候不是论功行赏,而是谁跟自己关系好他就封个大的,谁跟自己关系不好他就封个小的,这样一来项羽是大失人心。再有,他进军一路烧杀掠抢,这怎么能够得天下呢?他是不可能得天下的。而汉王您进了关中以后,所做的一切都非常好,大得人心,三秦⽗老都盼望着您到秦地去当王。韩信最后说了一句话:“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就是说,你要发一个战书过去,三秦地区马上就是你的了。 刘邦一听,不由叫好,说,我打仗这么多年来,没听到哪一个人这样清晰地对整个局势进行过分析,这个分析实在是太透彻了。于是他对韩信说,哎呀,寡人与你真是相见恨晚啊! 由此可见,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策,但是这里面有问题,什么问题呢?我们现在还不能够确定地说韩信就是一个出⾊的军事家——他有此政治分析确实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瞻远瞩、深谋远虑;但是,战争是一件需要实际 ![]() 请看下一讲《韩信功过之谜》,谢谢! |
上一章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下一章 ( → ) |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易中天是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