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严歌苓其人其文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严歌苓其人其文 作者:严歌苓 | 书号:44773 时间:2017/12/12 字数:3422 |
上一章 严歌苓:仍是寄居者 下一章 ( → ) | |
石剑峰 都说乡音是最容易让人们彼此 ![]() ![]() ![]() 寄居生活会暴露人 ![]() 在港香屯门海边的餐馆里,和严歌苓在一起的是王安忆和陈思和两个海上人,只有在下意识使用乡音的时候,严歌苓才能暂时消弭对⾝份的焦虑。在更多时候,严歌苓自己也说,她在任何地方都只是个“寄居者”就像她的小说《少女小渔》、《扶桑》、《寄居者》里那些卑微寄居的人物一样。 我问:“为什么在你的小说中把男人写得都那么不堪,比如《少女小渔》的江伟,《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的欧 ![]() ![]() ![]() 在《寄居者》中,May痴爱的犹太难民彼得经过几年在海上虹口的寄居生活后,被生活打磨成一位非常现实的男人,虽然优雅依然,但不再⾼贵。“我想说明的是,寄居的生活状态具有极大的腐蚀力。你要不择手段地去生存,就要把你的⾼贵傲气给打断。彼得就是这样。”严歌苓说。《寄居者》是一部关于犹太难民在海上寄居生活的小说,五十多年前的历史在严歌苓那里化作 ![]() 对于寄居生活严酷 ![]() ![]() 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1989年来到国美,学习写作,打几份工,与失眠抗争。然后是《少女小渔》之后的一系列成功,写英文小说,为好莱坞做编剧。和我们在一起时,她用流利英文向餐厅服务生解释我们的要求,向王安忆建议不要吃希腊沙律因为里面有难闻的咸臭鱼。但“我现在还是在寄居。”她说。“真的吗?”我疑惑不解地质疑。“真的还是寄居。”她的语气带着孩子般的辩解。 “我永远不可能融⼊国美生活。在排球场上,国中队一出现,我就为国中呐喊、热⾎沸腾流眼泪,这种情怀已融⼊我们的⾎ ![]() ![]() ⾝份焦虑——在这个全球化的世代,没有多少人,特别是成功人士愿意承认这点。“30岁才来到国美,那时我的人格已经成 ![]() “我到了陆大依然有⾝份危机。我离开陆大的时候是1989年,那时候,人的质朴,对理想的⾼昂,对爱情和金钱的态度,完全是另一码事。”套用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的话“我们都回不去了。”所以“我在国外有乡愁,回到京北还是有乡愁。我常常对自己说,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严歌苓自嘲地说,自己成了三不管三不要四不像的东西“这样一个状态让你对任何一种文化都会持批评态度,不断游移。” 选择了寄居,也已无法摆脫寄居。但这样一种游离,对写作不啻是一种好的状态。“寄居让你走向內心,也有大量的时间丰富內心。”严歌苓说。 而她最奇特的寄居生活可能是2004年随丈夫来到尼⽇利亚。“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之一。在那里, ![]() ![]() 每天长跑,治好了失眠,写作让自己悦愉,寄出去的书稿——比如《第九个寡妇》,当时一年多没有回音,也没在意。聊天时所见的港香海岸,也许令眼前的严歌苓想起洲非的海。“这是我生活的转折。” 对话 早报:在北美写作的国中女 ![]() 严歌苓:在北美,写作的国中人大部分是女人。我经常开玩笑说,在北美写作的国中人都是妇联的,我想这可能跟女人的丈夫都去钱赚养家了,女人⾐食无忧有关。 早报:我觉得,你是一位能把编剧和小说关系处理得相对比较好的作家,比如你的小说有很強的画面感,但你也不会让小说单纯为电影服务。 严歌苓:我非常警惕电影和小说两者的关系。电影剧本写作的训练对小说讲故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我的努力。我本⾝很喜 ![]() ![]() ![]() ![]() 早报:故事 ![]() ![]() 严歌苓:对于小说,我相信还是要老老实实把一个故事讲好,用最好的语言写一个故事,是故事使我成为一个小说家。我在讲故事的同时,如果能对中文书写有一点贡献,那就最好了,写个故事是我写作简单而朴实的初衷。所以,我也是个不长进的作家,永远成不了学者型作家,永远处于说书人的状态。写小说首先要悦愉自己,不能先磨折自己。 早报:在《寄居者》里,我一直很留意你对旧海上地理、历史甚至天气的描写,你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严歌苓:在写作之前,我对海上地理、犹太史、海上当年的犹太人聚居地等,都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和准备。我姑姑和爸爸都是老海上人,我也常常向他们咨询。我会问我姑姑,当时的舞厅什么样子?当时女人拿什么样的包,涂什么香?哪一家发廊比较好?这些都很重要。 |
上一章 严歌苓其人其文 下一章 ( → ) |
严歌苓其人其文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严歌苓其人其文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严歌苓其人其文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严歌苓是严歌苓其人其文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