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严歌苓其人其文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严歌苓其人其文 作者:严歌苓 | 书号:44773 时间:2017/12/12 字数:2444 |
上一章 严歌苓:寻求刺激,“分娩&rdquo 下一章 ( → ) | |
财经⽇报 做过舞蹈演员,当过战地记者,写过军旅小说,也是海外华裔作家代表人物之一的严歌苓经历过理想的破灭,也正经历着从中心到边缘的⾝份嬗变。 ⽇前在严歌苓的新书出版之际,《第一财经⽇报》采访了她。 她瘦小,精致。考究的妆容掩盖着岁月的痕迹。 文字中的她,宽广、深厚、⼲脆。12岁当兵,她说队部给了她豪慡而不拘小节的 ![]() 严歌苓的生活是丰富而勤奋的:做过舞蹈演员,当过战地记者,写过军旅小说,曾留学国美,也是海外华裔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但如今陆大知道她的人并不多,严歌苓对此也颇感默然:“一个作家有他命定的东西,它是你生命中一定要分娩出去的东西。我比较死心眼,只是尽力写自己觉得最好的作品,很少考虑受众问题。有那么多杂念,怎么写作?” 这一次的“分娩”是一部28万字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描写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童养媳王葡萄将公爹蔵⾝土窖二十余年的故事。走过国美、洲非等地、已离开国中17年的她回过头来关注国中农村,重新认识和思考她曾经历的历史。 阅读书,阅读人 ![]() “狼啊,千万别堕落成人!”对着“文⾰”中的红卫兵,女孩脫口而出雨果的名句。那是十多岁的严歌苓,在无忧无虑的年纪中,已经 ![]() ![]() 故事可以改编成温情的结局,然而严歌苓看到的现实,却比小说更离奇、更丰富、更荒诞。尽管孩子不知人间甘苦,当年的严歌苓也会把苦难的生活看得很有趣,但事后想来,她认为自己在那段时间观察到了人 ![]() ![]() 1971年,12岁的严歌苓参军。那个时代的孩子都是理想主义的,严歌苓也不例外,她20岁时,中越反击战爆发,作为特派记者的严歌苓到场战采访。面对前线下来的伤员,严歌苓并没有感受到理想主义的洗礼,相反感觉到英雄主义的幻灭。从场战归来的严歌苓开始写作,而她的这些作品,多半透着幻灭后的感伤情绪。 一部作品一种创作方式 对于都市苍⽩的小幸福、小悲哀,严歌苓始终没有同感。她执著于土地,执著于底层人。“城市中充満粉饰,我们是被不断异化的一群。”但严歌苓的风格却始终无法归类。“1995年《扶桑》出版后,有评论家说严歌苓所有的小说都是为拍成电影,我不服气,我认为《扶桑》首先是一部文学 ![]() “于是有人认为我不擅长写细节,我⽗亲问我,是不是你的形象思维⼲涸了?”倔強的严歌苓这回拿出了《谁家有女初长成》,一部以细节和情节牵着故事走的作品。“我的每一部小说都在寻找一种新颖的、对我来说有突破的方式。写作是比较寂寞的生涯,总是在一种形式中停留,是寂寞上加寂寞。” 在《第九个寡妇》的责任编辑张亚丽看来,严歌苓是个很喜 ![]() ![]() ![]() ![]() ![]() 王葡萄就像当年的我 1981年,严歌苓调到京北铁道兵创作组,有机会看到山西平静而荒凉的山原“在我写《第九个寡妇》的时候,这种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欣赏,这种莫名的感动,都是小说的氛围和情绪的基础。” 《第九个寡妇》中的故事,严歌苓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听到的。故事过于离奇,她一直没有动手写。“太传奇的事情往往很难脫离编造的⼲系,让人觉得不实真。”但她一直想了解:二十多年间经历饥荒、历次运动,这个蔵⾝土窖的地主是怎么活下来的“人得以生存的条件是什么?” 2003年11月,严歌苓跑到河南洛 ![]() 严歌苓说:“勤劳的人是有共识的。”而她,出于善良的本 ![]() ![]() 少年时,她看着她的⽗亲被磨折,听着工宣队教育“你们的⽗亲是阶级的敌人,你要站到民人这边,你要做⽑主席的好孩子”那时的她只能坚持小孩最基本的道德:“爸爸永远是爸爸。”她能够体会,王葡萄淳朴的人 ![]() 小说结尾,地主在地窖中生活了二十多年,终获善终。像小时候那样,严歌苓从来无法改变现实,却总是牢记着那些温情善意的细节“意识形态在不断变化,但是一些本真的东西是永远不可能变的。” 2006年04月08⽇ |
上一章 严歌苓其人其文 下一章 ( → ) |
严歌苓其人其文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严歌苓其人其文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严歌苓其人其文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严歌苓是严歌苓其人其文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