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 作者:余耀华 | 书号:44630 时间:2017/12/6 字数:8309 |
上一章 一 皇位继承不合法 下一章 ( → ) | |
1、烛影斧声 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皇帝死后,皇位应该传给他的儿子。赵匡胤的皇位继承却不是这样。 他的皇位,并没有传给他的儿子,而是传给了一个 ![]() 哥哥死了,皇位传给了弟弟,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兄终弟及,一次非比寻常的皇位继承,也是一次不合法的皇位继承。 赵匡胤英年而逝,赵光义继位又不合法,这种反常的皇位继承,引起了人们很多猜测,于是引出了一段“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夜,宋朝的缔造者赵匡胤,拖着病体来到太清阁观看天象,起初,星光灿烂,天空晴朗,心里很⾼兴。可是,没过多久,突然 ![]() 由于天在下雪,赵光义进宮稍微比往⽇迟了一点,突然,內侍慌慌张张地赶来传召,说是皇上的病情突然恶化,请晋王赶快进宮。 赵光义走出门,习惯地抬头看看天,天空 ![]() 寝宮內,赵匡胤躺在逍遥椅上, ![]() 赵匡胤瞪着双眼看着门外,赵光义看看赵匡胤,又看看门外,点点头,叫內侍全部退出去,关好门后,重新回到赵匡胤的⾝边,静静地看着赵匡胤,等着听他说话。 內侍们退出寝宮,远远地站在门外,探头探脑地向內张望。突然,大家听到赵匡胤似乎是在嘱咐赵光义什么。由于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过了一会儿,大家见到寝宮內烛影摇动,或明或暗,好像是赵光义急步后退躲避之状。猛然,听到有斧子戳地之声。突然听到赵匡胤大声叫道:“就让你好好地去⼲吧!”声音 ![]() 內侍们不知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由于事先有吩咐,又不敢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里面的声音停止了。 夜深了,赵光义神⾊紧张地走出寝宮,吩咐近侍,说皇上睡着了,让他好好地休息一会儿,不要打扰他。说罢,匆匆而去。 次⽇,赵匡胤突然驾崩。 这就是赵匡胤死时的故事,被称为“烛影斧声”正史不见此事,只载于野史。 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谜。 之所以称之为谜,是因为典籍没有记载,历史没有标准答案,这就是谜的魅力。此后关于赵匡胤死的种种说法,都是后世文人学者的推理、想象,并不是历史的实真。 赵匡胤死时没有立遗嘱,这也是个谜:是因为死得太仓促,来不及立?还是因为已经有金匮之命, ![]() “烛影斧声”成为了千古之谜,留给后世的,是无限的猜想。 2、非常即位 宋皇后得知赵匡胤去世,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宮。她没有叫王继恩去召见长子德昭,而是召见次子德芳,这是因为,德昭是赵匡胤的第一位夫人贺氏所生,而德芳则是皇后己出,不先传召长子而传次子,宋皇后此时是否另有用心,不得而知。 王继恩出宮之后,并没有去传召赵德芳,而是去了开封府。当他来到开封府时,看见程德玄正站在开封府门外东张西望,程玄德精于医术,是赵光义的心腹。王继恩上前问道:“程大人为何站在这里,是在等人吗?” 程德玄说他在二更时分,听到有人召唤他出来,说是晋王召见,当他开门探看时,却又不见人影,因担心晋王有病,便赶到汴梁府来探视。二人叩门⼊府去见赵光义。 赵光义得知皇上驾崩,皇后召见德芳,満脸讶异之⾊,但又有些犹豫不决。王继恩催促地说:“时间不等人,晋王可别错失良机啊!”“走!”赵光义似乎下定了决心,手一挥,三人便冒着风雪赶往宮中。到了皇宮殿外,王继恩请赵光义在外稍候,自己进去通报,王继恩刚进去,程德玄却主张直接进去,不用等候,便与赵光义闯⼊殿內。 宋皇后得知王继恩回来,便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却说晋王到了。 宋皇后一见赵光义,顿时満脸愕然,接着便号啕大哭起来。 王继恩过来安慰,并说先帝奉昭宪太后遗命,传位于晋王。遗命就密封于金匮之內,请娘娘传旨,谕晋王即位,才好办先皇的丧事。 皇后听了王继恩之言,索 ![]() 宋皇后痛哭流涕地说:“我们⺟子的 ![]() 赵光义含着眼泪安慰说:“我们应当共保富贵,这一点不必多虑。” 宋皇后听了赵光义的话,才慢慢地安静下来。 原来,皇子赵德芳是宋后的亲生儿子,宋后多次请立为太子。赵匡胤对皇后说,太后临终之时,曾有金匮遗命,兄终弟及,这个盟约不能违背。宋皇后因此奏道:“皇上百年之后,如果发生了什么变化,臣妾儿孤寡⺟的,靠什么安⾝立命呢?” 赵匡胤劝说道:“太后遗命,晋王即使再不肖,未必就敢违抗,如果晋王真的存有异心,就是今天立了德芳为太子,朕死后,难道他就不能夺去吗?到那时,他将昭宪太后的遗命告示天下,那么,他就不是叛臣贼子,倒是朕成了不义不孝之人了。”宋后见赵匡胤如此说,只好作罢。 此时,皇上驾崩,宋皇后想到自己儿孤寡⺟以后还不知怎样,故而哭得很伤心。皇后的哭,一半是为皇上逝去而哭,一半是为自己儿孤寡⺟的生存而哭。她很清楚,前有太后的金匮遗命,后有晋王大权在握,自己儿孤寡⺟ ![]() 赵光义此时皇位尚未继承,自然是和蔼可亲,宋皇后提出的要求,他当然是満口答应。不管是真情也好,假意也罢,先答应下来再说,至于以后的结果如何,只有到时再说了。 当初,赵匡胤从人家儿孤寡⺟手中夺得皇位,如今,刚一晏驾,就有了宋皇后之悲,不知这是不是天道轮回。 赵匡胤死了,皇位并没有按传统的继承法传给儿子赵德昭,而是由弟弟赵光义继位,赵光义做了赵宋第二代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兄终弟及,一次非比寻常的皇位继承。 3、改朝换代 赵光义即皇帝位,下诏改当年为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尊赵匡胤为宋太祖,加宋皇后为开宝皇后,迁居西宮。任命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封齐王(原名光美,避讳,改光为廷);封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为永兴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赵德芳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赵光义为了追念太祖,下诏太祖和赵廷美的子女并称皇子、皇女,视同自己的子女。 朝中员官也做了一些调整。任命薛居正为左仆 ![]() ![]() 授官已毕,赵光义便素服理办太祖的丧事。第二年夏,归葬太祖于永昌陵,丧事便告完成。 赵匡胤自建隆元年(960年)开创宋朝,在位十七年,改元三次。一生创下的基业,至烛影斧声这夜一,全都 ![]()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赵光义改名为赵炅。不久,议立皇后。 赵炅的元配尹氏,婚后不久便去世了,追册为淑德皇后;继配夫人符氏,开宝八年也病逝,追册为懿德皇后。赵炅做了皇帝后,中宮还是虚位以待,还没有正宮皇后。有立后资格的,只有一个李妃。 李妃与赵炅很恩爱,生有二儿二女,次女早夭;长子元佐,后封为楚王;次子元侃,就是后来的真宗皇帝。李妃在开宝年间封为陇西郡君。赵炅即位后,晋封李氏为夫人,正准备册封为皇后,偏偏李妃命运不济,无福享受,突然得了一场大病,在赵炅做皇帝后的太平兴国二年夏,便香消⽟殒,命丧于九泉。立后的事,只得暂时搁置。 第二年,选潞州刺史李处耘的次女进宮,经过八年的试用期,至雍熙元年(984年)才扶正,立为皇后,这里一并 ![]() 4、小周后忍辱难偷生 表面上看,赵炅⾝边似乎只有一个女人,先是去世的李氏,后是李处耘的女儿,第二个李氏、一个还在试用期的皇后,其实则不然,皇帝的⾝边,永远不缺女人。 赵炅也一样,漂亮的女人,只要他想要,一定要搞到手。投怀送抱的女人如此,不怎么心甘情愿的女人也是如此。 有一个绝代佳人,就是不怎么情愿的那一种,她就是小周后,那个南唐李后主的夫人,那个善奏霓裳舞⾐曲的绝代佳人。 赵炅早就对小周后垂涎三尺,只是苦无机会,当了皇帝,就不愁没机会,因为他是皇帝,皇帝有至⾼无上的权力,他可以凭手中的权力创造机会,找借口直接召小周后进宮。还有一种机会,当时,每逢重大节⽇,百官的夫人都要进宮朝贺,小周后也必须进宮,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将小周后強留在宮中,而且一留就是数天。 这件事虽然传于野史,但说得有鼻子有眼。 明朝人沈德符出了一本书,叫《野获编》,他在书中记载: 宋人画了一幅画,叫《熙陵幸小周后图》,画中,赵炅戴幞头,面黔⾊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宮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 从画中来看,赵炅并不是怜香惜⽟之人,似乎有那么一点辣手摧花的感觉。 元朝人冯海粟看这幅图,在图上题了一首诗: 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強折来; 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満龙堆。 宋朝人王至在《默记》引龙衮《江南录》说: 小周后…每一⼊辄数⽇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 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什么办法?忍吧! 小周后只是一个弱女子,她能抗拒皇上的 ![]() 李煜一个大男人,被戴了绿帽子,还经常要被爱 ![]()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戈。一旦归为臣虏,沉 ![]() 子夜歌 寻舂须是先舂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噤苑舂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马如龙,花月正舂风。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正因为他的屈辱、羞愤,终于写出了千古绝唱《虞美人》: 虞美人 舂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舂⽔向东流。 赵炅看到了这首《虞美人》,恼羞成怒,赐宴毒杀了李后主。李煜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一岁。 据说在国中历史才子排行榜上,李煜可以进⼊前十名。一个震撼古今的大才子,就这样英年早逝了。真是历史上的一大悲剧,而宋朝皇帝赵炅,是悲剧的导演。 李煜死后不久,小周后也悬梁自尽,到 ![]() ![]() 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绝代佳人花蕊夫人含恨而逝。第二代皇帝赵炅时期,又一位绝代佳人小周后香消⽟殒。 绝代佳人总是同皇帝纠葛在一起,这是天子的 ![]() 早已化为烟云故事的南唐后主李煜,丧国与绿帽之辱,换就了《虞美人》的不朽之作,值?还是不值?谁人曾与评说! 5、科举取士 赵炅做了皇帝后,很想搞出些名堂,借以树立和提⾼自己的威望。泉漳纳土和吴越归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満⾜了赵炅的虚荣心,但他还是觉得不过瘾,毕竟这些都是靠威胁和⾼庒手段取得的,虽然得了实惠,形式并不那么壮观,更为重要的是,前期工作都是太祖皇帝做的,都是一些瓜 ![]() ![]() 为了能够很快地树立自己的威信,赵炅将眼光盯住了北汉。 后周时,周世宗一直想服征北汉,进攻受阻,半途而废。大宋建国后,太祖皇帝也想将北汉的版图收归大宋,并且有三次北伐的经历:第一次,因辽国从中作梗,无功而返;第二次因兵士染上瘟疫,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只好遗憾撤军;第三次,也就是他临死之前的北伐,虽然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只因天不假年,带着未了的宏愿,魂归九泉。 赵炅觉得北汉是块硬骨头,但还是想啃一口,不啃,怎么知道他是真硬还是假硬呢?要啃硬骨头,就要在心理和物资两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他正在做这些准备,打一场硬仗。 在此期间,赵炅做了两事情:开科取士;摸米桶,看国库的钱粮如何。 国中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那是试行阶段,到了唐朝,科举取士才逐渐走上正轨。经过五代战 ![]() 赵炅做了皇帝后,他要通过科举取士,来培植自己的天子门生。赵炅此次开科,还惦记着一个人,这个人叫张齐贤,曹州人,太祖皇帝活着时,向他推荐了这个人。 原来,当年太祖行幸洛 ![]() 偏偏张齐贤是个直 ![]() ![]() 太祖返回汴梁后,对赵光义说,他在巡幸洛 ![]() 赵炅谨记太祖的话,这次开科取士,特别留意张齐贤这个人, ![]() 状元及第,钦点翰林,可以留在央中工作,榜眼、探花,也能在央中谋个官职。名次靠后的,都只能到地方去做个知县什么的,有的甚至只能待补,等哪个职位出缺后,再由吏部派候补的进士去补缺。 按张齐贤的名次,是不能留在央中任职的。赵炅本想开个后门,又怕难以服众,引起大家的不満,想来想去,为了解决张齐贤的问题,赵炅下诏开特例:赐这一榜一百三十名进士全部留在京师任职,这样,张齐贤理顺成章地做了京官。 赵炅想摸一下国库的底,带着宰臣们,来到左蔵库,看到里面积储的财物,⾼兴地对宰相们说:“左蔵库、封桩库储存的金帛、物资堆积如山,简直是用都用不完。先帝⾼瞻远瞩,为北伐之战准备下如此丰厚的储备,实在是令朕敬佩得很。” 财政上有了保障,赵炅北伐的信心更強了。 6、泉漳纳土、吴越归地 赵炅即位后,家国承平,一晃就到了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三月。吴越王钱俶、平海节度使陈洪进相继⼊朝。 陈洪进,泉州人。唐后主李煜时任命为清源军节度使,节度泉、漳等州。太祖下扬州、平荆湖之后,声威大震,陈洪进非常害怕,派人到汴梁,向朝廷上表,自称是清源军节度副使,暂时管理节度使之印,恭请朝廷下旨定夺。 太祖派人前去慰问,从此以后,陈洪进岁岁来贡。乾德二年(964年),诏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开宝八年(975年),赵宋平定江南,陈洪进惶惶不可终⽇,派儿子陈文灏到汴梁进贡。太祖诏令他⼊朝谒见。陈洪进不敢推辞,立即起行,走到剑南州的时候,听说太祖已经驾崩,便原路返回。 陈洪进看到众多节度使的地盘一个个都被宋廷呑并,知道自己的末⽇也快到了,与其等着宋廷来收拾,倒不如自己主动送上去,还落得个人情。于是,他采纳了幕僚南安刘昌言的建议,上表请降:主动献上所管辖的漳、泉二州的版图,共十四个县。这就是历史上的“泉漳纳土” 有人纳土归降,赵炅当然⾼兴,诏令嘉奖:授陈洪进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 赵炅这是学了太祖赵匡胤的招数,对于投降的一方之主,封一个虚职的⾼官,赐给府第,好酒好⾁地供养着,但要留在京师居住,再也不能返回他原来的地盘。但在政治上,这些人彻底地失去了自由。 陈洪进纳土归降,赵炅⾼兴,吴越王钱俶却⾼兴不起来。 五月,吴越王钱俶带着数以万计的礼物,⼊朝进贡。如此厚贡,就是想取悦赵炅,不要刁难他,让他早点回归故里。然而,事情并没有按他的思路发展,他的命运捏在别人的手里,他自己主宰不了。他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汴梁,赵炅对他也很和气,还赐给他“钱千万,⽩金万两,绢万匹”但就是不说让他回去的话,钱俶虽然恳求了三十八次之多,赵炅仍然不松口,实际上就是暗示他:你独霸一方的时代,是不是该结束了? 钱俶心里非常恐惧,但实在不愿将自己的国土拱手让人,他还想努力争取一下。于是向赵炅上表,请求罢去吴越王的封号,撤销天下兵马大元帅,解除兵权,情愿解甲归田,终享天年。 赵炅拒绝了他的请求。 放弃权力不行,想走也不行,吴越君臣陷⼊了恐慌之中。 陪同钱俶来朝的崔仁冀是个聪明人,他劝说吴越王向宋廷纳土,只有这样,才能有善终,否则,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其他人都不同意纳土,崔仁冀急了,厉声说:“不纳土又能怎么样?吴越距汴梁有千里之遥,我们的命运捏在他人手里,除非能生出翅膀飞回去,不然,就在这里等死吧!好汉不吃眼前亏,纳土吧!纳土还可以保得一命。” 钱俶彻底绝望了,为了避免杀⾝之祸,只好听从崔仁冀的建议,向赵炅上表,献吴赵所辖两浙十三州、一军、八十六个县,史称“吴越归地” 赵炅当然是笑纳了,下诏嘉奖钱俶,并封钱俶为海国王,其子侄、旧吏也都得到了封赏。接下来,任命老宰相范质的大儿子范旻为两浙的军政长官。钱氏的亲属以及境內的旧吏全部迁到汴梁,人员和物资装満一千零四十艘船。 吴越自钱镠得国,历经三世五王,共八十一年而亡。到此,东南一带,尽归宋朝所有。 吴越归地和泉漳纳土,使赵炅的信心陡涨,但他觉得还是遗憾,原因为这些都是靠威胁和⾼庒手段取得的,虽然得了实惠,可在形式上一点儿也不壮观。更为重要的是,赵炅有个说不出口的心结,他总觉得自己在承受着太祖赵匡胤的余荫,走不出皇帝哥哥的 ![]() 他要完成太祖没有完成的统一大业,使自己的功绩超越皇兄太祖,做一个流芳千古、名垂青史的皇帝。 |
上一章 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 下一章 ( → ) |
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余耀华是这才是宋史1·太祖太宗卷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