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文序跋集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文序跋集 作者:鲁迅 | 书号:43300 时间:2017/11/5 字数:8620 |
上一章 《现代小说译丛》〔1〕 下一章 ( → ) | |
《现代小说译丛》〔1〕 《幸福》译者附记〔2〕 阿尔志跋绥夫(MikhailArtsybashev)的经历,有一篇自叙传说得很简明: “一八七八年生。生地不知道。进爱孚托尔斯克中学校,升到五年级,全不知道在那里做些甚么事。决计要做美术家,进哈尔科夫绘画学校去了。在那地方学了一整年缺一礼拜,便到彼得堡,头两年是做地方事务官的记书。动笔是十六岁的时候,登在乡下的⽇报上。要说出⽇报的名目来,却有些惭愧。开首的著作是《VSI^jozh》〔3〕,载在《RuskojeBagastvo》〔4〕里。此后做小说直到现在。” 阿尔志跋绥夫虽然没有托尔斯泰(Tolstoi)和戈里奇(Gor-kij)〔5〕这样伟大,然而是俄国新兴文学的典型的代表作家的一人;他的著作,自然不过是写实派,但表现的深刻,到他却算达了极致。使他出名的小说是《阑兑的死》(SmertLande),使他更出名而得种种攻难的小说是《沙宁》(Sanin)。 阿尔志跋绥夫的著作是厌世的,主我的;而且每每带着⾁的气息。但我们要知道,他只是如实描出,虽然不免主观,却并非主张和煽动;他的作风,也并非因为“写实主义大盛之后,进为唯我,”却只是时代的肖像:我们不要忘记他是描写现代生活的作家。对于他的《沙宁》的攻难,他寄给比拉尔特的信里,以比先前都介涅夫(Turgenev)〔6〕的《⽗与子》,我以为不错的。攻难者这一流人,満口是玄想和神閟。⾼雅固然⾼雅了,但现实尚且茫然,还说什么玄想和神閟呢? 阿尔志跋绥夫的本领尤在小品;这一篇也便是出⾊的纯艺术品,毫不多费笔墨,而将“爱憎不相离,不但不离而且相争的无意识的本能”浑然写出,可惜我的译笔不能传达罢了。 这一篇,写雪地上沦落的 ![]() ![]() 现在有几位批评家很说写实主义可厌了,不厌事实而厌写出,实在是一件万分古怪的事。人们每因为偶然见“夜茶馆的明灯在面前辉煌”便忘却了雪地上的毒打,这也正是使有⾎的文人趋向厌世的主我的一种原因。 一九二○年十月三十⽇记。 〔1〕《现代小说译丛》鲁迅、周作人、周建人合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集,仅出第一集,署周作人译,海上商务印书馆出版,列⼊《世界丛书》。收八个家国的十八个作家的小说三十篇,一九二二年五月出版,其中鲁迅翻译的有三个家国六位作家的小说九篇。 〔2〕本篇连同《幸福》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年十二月《新青年》月刊第八卷第四号,后来同收⼊《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3〕《VSljozh》《在斯里约支》,阿尔志跋绥夫作于一九○一年的小说。 〔4〕《RuskojeBagastvo》俄语《_ XX]TIaTbNYXYJT》,《俄国财富》,月刊,一八七六年创办于彼得堡,一九一八年停刊。从九十年代初期起,成为自由主义的民粹派的刊物。 〔5〕戈里奇通译⾼尔基。参看本卷第401页注〔1〕。 〔6〕都介涅夫(c.d.WHbIFIJ,1818—1883)通译屠格涅夫,俄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猎人笔记》、《前夜》、《处女地》等。《⽗与子》是他的代表作,描写了俄国农奴制废除前夕新旧思想的斗争。 〔7〕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家。作品有《青铜时代》及《巴尔扎克》、《雨果》等塑像。 《⽗亲在亚美利加》译者附记〔1〕 芬阑和我们向来很疏远;但他自从脫离俄国和瑞典的势力之后,却是一个安静而进步的家国,文学和艺术也很发达。 他们的文学家,有用瑞典语著作的,有用芬阑语著作的,近来多属于后者了,这亚勒吉阿(Arkio)便是其一。 亚勒吉阿是他的假名,本名菲兰兑尔(AlexanderFila-nder),是一处小地方的商人,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但他用了自修工夫,竟达到很⾼的程度,在本乡很受尊重,而且是极有功于青年教育的。 他的小说,于 ![]() ![]() 〔1〕本篇最初连同《⽗亲在亚美利加》的译文,发表于一九二一年七月十七、十八⽇京北《晨报》副刊,后收⼊《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2〕 ![]() 《医生》译者附记〔1〕 一九○五至六年顷,俄国的破裂已经发现了,有权位的人想转移国民的意向,便煽动他们攻击犹太人或别的民族去,世间称为坡格隆。Pogrom这一个字,是从Po(渐渐)和Gromit(摧灭)合成的,也译作犹太人 ![]() 那时的煽动实在非常有力,官僚竭力的醒唤人里面的兽 ![]() 阿尔志跋绥夫的这一篇《医生》(Doktor)是一九一○年印行的《试作》(Etivdy)中之一,那做成的时候自然还在先,驱使的便是坡格隆的事,虽然算不得杰作,却是对于他同胞的非人类行为的一个极烈猛的抗争。 在这短篇里,不特照例的可以看见作者的细微的 ![]() ![]() ![]() ![]() ![]() 人说,俄国人有异常的忍残 ![]() ![]() ![]() 一九二一年四月二十八⽇译者附记。 〔1〕本篇连同《医生》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一年九月《小说月报》第十二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后收⼊《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2〕库伦现名乌兰巴托,蒙古民人共和国首都。恩琴(eFbIHF,1887—1921),现译作翁格恩,原是沙皇军队大尉,十月⾰命后与⽇本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远东⽩卫军头目之一。他侵占库伦后,曾下令对和平居民大肆掠夺和 ![]() ![]() 〔3〕“庙谟”庙指庙堂,朝廷的意思;谟,策划的意思。庙谟,即封建王朝对国政的策划,一作“庙谋” 〔4〕“毒逋四海”语见《书经·泰誓下》,逋,原作庯。这里是荼毒的意思。 〔5〕蚩尤传说中远古时代的九黎族首领,与汉族祖先⻩帝战斗,战败被杀。 〔6〕平定什么方略指为反动统治阶级镇庒少数民族起义和农民起义歌功颂德的武功纪录。如《平定金川方略》、《平定准噶尔方略》等。 《疯姑娘》译者附记〔1〕 ![]() “…伊以一八四四年生于单湄福尔〔3〕,为一个纺纱厂的工头约翰生(Gust.Wilh.Johnsson)的女儿,他是早就自夸他那才得五岁,便已能读能唱而且能和小风琴的‘神童’的。当伊八岁时,伊的⽗亲在科庇阿设了一所⽑丝厂,并且将女儿送在这地方的级三制瑞典语女子学校里。一八六三年伊往齐佛斯吉洛去,就是在这一年才设起男女师范学校的地方;但次年,这‘模范女生学’便和教师而且著作家亢德(Joh.Ferd.Canth)结了婚。这婚姻使伊不幸,因为违反了伊的精力弥満的意志,来求适应,则伊太有自立的天 ![]() 但是伊的笔太锋利,致使伊的男人失去了他的主笔的位置了。 “两三年后,寻到第二个主笔的位置,伊又有了再治文事的机缘了。由伊住家地方的芬阑剧场的邀请,伊才起了著作剧本的 ![]() ![]() ![]() 现在译出的这一篇,便是 ![]() 亢德写这为社会和自己的虚荣所误的一生的径路,颇为细微,但几乎过于深刻了,而又是无可补救的绝望。培因也说“伊的同 ![]() ![]() 一九二一年八月十八⽇记。 〔1〕本篇连同《疯姑娘》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一年十月《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后收⼊《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2〕明那·亢德(1844—1897)通译康特,芬兰女作家。曾参加资产阶级主民改⾰运动,作品有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剧本《工人的 ![]() 〔3〕单湄福尔现名坦佩雷(Tampere),芬兰西南部的城市。 〔4〕 ![]() 〔5〕泰因(1828—1893)通译泰纳,法国文艺理论家、史学家。 著有《英国文学史》、《艺术哲学》等。斯宾塞(1820—1903),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综合哲学体系》十卷、《社会学研究法》等。弥尔(1806—1873),通译穆勒,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著有《逻辑体系》、《论自由》(严复中译名分别为《穆勒名学》、《群己权界论》)等。蒲克勒(1821—1862),通译巴克尔,英国历史学家,著有《英国文明史》等。 《战争中的威尔珂》译者附记〔1〕 ![]() 直到俄土战争之后,他才现出极迅速的进步来。唯其文学,因为历史的关系,终究带着专事宣传爱国主义的倾向,诗歌尤甚,所以 ![]() 跋佐夫以一八五○年生于梭波德〔4〕,⽗亲是一个商人,⺟亲是在那时很有教育的女子。他十五岁到开罗斐尔(在东罗马尼亚〔5〕)进学校,二十岁到罗马尼亚学经商去了。但这时候 ![]() 跋佐夫以一八七二年回到故乡;他的职业很奇特,忽而为学校教师,忽而为铁路员,但终于被土耳其府政 ![]() 他又做许多短篇小说和戏曲,使巴尔⼲的美丽,朴野,都涌现于读者的眼前。 ![]() 一八九五年在苏飞亚〔9〕举行他文学事业二十五年的祝典;今年又行盛大的祝贺,并且印行纪念邮票七种:因为他正七十周岁了。 跋佐夫不但是⾰命的文人,也是旧文学的轨道破坏者,也是体裁家(Stilist), ![]() ![]() 这一篇,是从札典斯加女士的德译本《 ![]() 一九二一年八月二二⽇记。 〔1〕本篇连同《战争中的威尔珂》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一年十月《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十号《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后收⼊《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2〕 ![]() 〔3〕伊凡·跋佐夫(c.KNfTJ,1850—1921)通译伐佐夫,保加利亚作家。一八七四年起参加民族立独斗争,曾多次流亡国外。著有长篇小说《轭下》、讽刺喜剧《升官图》等。 〔4〕梭波德现名伐佐夫格勒。 〔5〕东罗马尼亚应为东鲁米利亚。 ![]() 〔6〕指一八七六年保加利亚反抗土耳其统治的民族⾰命时期。 〔7〕威理式珂夫(g.KIUPh]TJ,1855—1907)通译威理奇珂夫,保加利亚作家,民族⾰命运动的参加者,著有抒情诗《亲爱的祖国》,小说《在监狱中》等。 〔8〕阿兑塞今译敖德萨,黑海北岸的苏联城市。 〔9〕苏飞亚今译索菲亚,保加利亚的首都。 〔10〕Sire英语:先生、阁下。 〔11〕塞尔比亚今译塞尔维亚。 《黯澹的烟霭里》译者附记〔1〕 安特来夫(LeonidAndrejev)以一八七一年生于阿莱勒〔2〕,后来到墨斯科学法律,所过的都是十分困苦的生涯。他也做文章,得了戈理奇(Gorky)的推助,渐渐出了名,终于成为二十世纪初俄国有名的著作者。一九一九年大变动〔3〕的时候,他想离开祖国到美洲去,没有如意,冻饿而死了〔4〕。 他有许多短篇和几种戏剧,将十九世纪末俄人的心里的烦闷与生活的暗淡,都描写在这里面。尤其有名的是反对战争的《红笑》和反对死刑的《七个绞刑的人们》。欧洲大战时,他又有一种有名的长篇《大时代中一个小人物的自⽩》。 安特来夫的创作里,又都含着严肃的现实 ![]() ![]() 这一篇《黯澹的烟霭里》是一九○○年作。克罗绥克〔5〕说“这篇的主人公大约是⾰命 ![]() ![]() ![]() 一九二一年九月八⽇译者记。 〔1〕本篇连同《黯澹的烟霭里》的译文,均收⼊《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2〕阿莱勒。通译奥廖尔,位于莫斯科西南的城市。 〔3〕指十月⾰命后苏联反抗际国武装⼲涉及与国內反动派的斗争。 〔4〕一九一九年安德烈夫流亡国外,同年九月在去国美途中,因心脏⿇痹症死于芬兰的赫尔辛基。 〔5〕克罗绥克(J.Karasek.1871—1951)通译卡拉塞克,捷克诗人、批评家。著有《死的对话》、《流放者之岛》等,又编有《斯拉夫文学史》等。 《书籍》译者附记〔1〕 这一篇是一九○一年作,意义很明显,是颜⾊黯澹的铅一般的滑稽,二十年之后,才译成国中语,安特来夫已经死了三年了。 一九二一年九月十一⽇,译者记。 〔1〕本篇连同《书籍》的译文,均收⼊《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连翘》译者附记〔1〕 契里珂夫〔2〕(EvgeniTshirikov)的名字,在我们心目中还很生疏,但在俄国,却早算一个契诃夫以后的智识阶级的代表著作者,全集十七本,已经重印过几次了。 契里珂夫以一八四六年生于凯山〔3〕,从小住在村落里,朋友都是农夫和穷人的孩儿;后来离乡⼊中学,将毕业,便已有了⾰命思想了。所以他著作里,往往描出乡间的黑暗来,也常用⾰命的背景。他很贫困,最初寄稿于乡下的新闻〔4〕,到一八八六年,才得发表于大⽇报,他自己说:这才是他文事行动的开端。 他最擅长于戏剧,很自然,多变化,而紧凑又不下于契诃夫。做从军记者也有名,集成本子的有《巴尔⼲战记》和取材于这回欧战的短篇小说《战争的反响》。 他的著作,虽然稍缺深沉的思想,然而率直,生动,清新。他又有善于心理描写之称,纵不及别人的复杂,而大抵取自实生活,颇富于讽刺和诙谐。这篇《连翘》也是一个小标本。 他是艺术家,又是⾰命家;而他又是民众教导者,这几乎是俄国文人的通有 ![]()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译者记。 〔1〕本篇连同《连翘》的译文,均收⼊《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 〔2〕契里珂夫(i.D.jPHP]TJ,1864—1932)俄国作家。一九一七年移居巴黎,后死于捷克布拉格。著有自传体小说《塔尔哈诺夫的一生》、剧本《庄稼汉》等。 〔3〕凯山通译喀山,今苏联鞑靼自治共和国的首都。 〔4〕新闻这里是报纸(⽇语)的意思。 |
上一章 文序跋集 下一章 ( → ) |
文序跋集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文序跋集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文序跋集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鲁迅是文序跋集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