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写作的事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写作的事 作者:史铁生 | 书号:43220 时间:2017/11/4 字数:6407 |
上一章 第二部分 “绿色和平”对 下一章 ( → ) | |
我很怀疑“內圣外王”之道可以同时是哲学又是宗教精神。我很怀疑这样的哲学能不被政治左右,最终仍不失为非伦理非实用的学术。我很怀疑在这样的哲学引导下,一切知识和学术还能不臣服于政治而保住自己的立独地位。我很怀疑这样的哲学不是“艺术为政治服务”的![]() ![]() ![]() 我不怀疑,艺术有用政治也有用。我不怀疑,男人是美的女人也是美的,男人加女人可以生孩子,但双 ![]() ![]() ![]() ![]() ![]() ![]() ![]() 如果宗教精神丢失了,将怎样重建呢?这是个难题。它既是源于生命的热望,又怎么能用理智去重建呢(要是你笑不出来,我胳肢你你也是瞎笑,而我们要的是发自內心的真笑)?但解铃还需系铃人,先问问:它既是生命的热望,它又是怎么丢失了的呢? 在我的记忆里,五十年代,人们虽不知共产主义将怎样一步步建成(有科学社会主义,并无科学共产主义)。但这绝不妨碍人们真诚地信仰它,人们信仰它甚至不需要说服,因为它恰是源于生命热望的美好理想,或恰与人们热望的美好理想相同。但后来有人用一种错误的政治冒名顶替了它,并利用了人们对它的热诚为自己谋利(譬如“四人帮”),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它变成了一个坏 ![]() ![]() ![]() ![]() ![]() 这下就有点明⽩了,重建宗教精神得靠养,让那被掠夺得已然贫瘠的土地歇一歇重新肥沃起来,让 ![]() ![]() 文学就是这样一块望渴着肥沃的土地,文学就是这样的自由沉思与奇想,不要以任何理由掠夺它、扼杀它、捆缚它,当然也别拔苗助长。不知这事行不行。 9。文学是创作,创作既是无路之处寻路,那么,怎么能由文学批评来给它指路呢?可是,文学批评若不能给文学指路,要文学批评⼲吗用? 文学批评千万别太依靠了学问来给文学指路(当然,更不能靠政策之类),文学恰是在学问大抵上糊涂了的地方开始着创造,用学问为它指路可能多半倒是在限制它。你要人家探索,又要规定人家怎样探索,那就⼲脆说你不想让人家探索;倘探索的权利被垄断,就又快要成为坏 ![]() ![]() ![]() 禅宗弟子活得 ![]() ![]() ![]() 文学批评给文学指路,也许应该像禅宗大师的给其弟子指路,文学才不致沦为一门仿古的手艺,或一项摘录学问的技术。 文学批评当然不仅是为了给文学指路,还有对文学现象的解释,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等等其他任务。这是另外的问题。 10。现代物理学及东方神秘主义及特异功能对文学的启示。 我不精通物理学,也不精通佛学、道学、禅学,我也没有特异功能。我斗胆言及它们,纯属一个文学爱好者出于对神秘未知事物的趣兴,因为那是生命存在的大背景。 过去的经典物理学一直在寻找,组成物体的纯客观的不可分的固体粒子。但现代物理学发现:“这些粒子不是由任何物质 ![]() ![]() 现代物理学的“并协原理”的大意是:“光和电子的 ![]() ![]() ![]() 现代物理学的“嵌⼊观点”认为:我们是嵌⼊在我们所描述的自然之中的。说世界立独于我们之外而孤立地存在着这一观点,已不再实真了。在某种奇特的意义上,宇宙本是一个观察者参与着的宇宙。现代宇宙学的“人择原理”得出这样的结论:“客体不是由主体生成的,客体并不是脫离主体而孤立存在的。” 上述种种细思,与佛、道、禅的“空”、“无形”、“缘起”、“诸行”、“万象唯识”等等说法非常近似或相同。(有一本书叫做《现代物理学和东方神秘主义》,那里面对此讲得清楚,讲得令人信服。) 看来我们休想逃出我们的主观去,休想获得一个纯客观的世界。“通过感觉认识的物质是唯一的现实世界”——这话可是恩格斯说的。这样,我们还能认为美是客观的吗?还能认为文学可以完全客观地反映什么吗?还能认为(至少在文学上)有个唯一正确的主义或流派吗?还能要求不同心灵中的世界都得是写实的、清晰的、⾼昂微笑的世界吗?尤其对于人生,还能认为只有一家真理吗?… 特异功能有什么启示呢?特异功能证明了精神(意念)也是能量存在的一种形态(而且可能是一种比物体更为“大量集中”的能量),因而它与物质也没有 ![]() ![]() ![]() ![]() ![]() ![]() ![]() 另外,特异功能的那些在三维世界中显得过于奇怪的作为,分明是说它已至少超越了三维世界,而其超越的途径是精神(意念)。由此想到,文学的某种停滞将怎样超越呢?人类的每一个真正的超越,都意味着维持的超越。人就是在一步步这样的超越中开拓着世界与自己,而且构成一个永恒的进军与舞蹈。超越一停滞,舞蹈就疲倦,文学就小家子气。爱因斯坦之前,物理学家们声称他们只有在小数点后几位数字上能有所作为了,不免就有点小家子气,直到爱因斯坦以维的超越又给物理学开拓了无比丰富广阔的领域,大家便纷纷涌现,物理学蓬 ![]() 11。“绿⾊和平”对文学的启示。 绿⾊和平组织也叫绿 ![]() ![]() ![]() ![]() ![]() ![]() ![]() ![]() ![]() ![]() ![]() ![]() 所以我想,文学也该进⼊一个更大的系统了,它既然是人学至少我们应该对“服征”、“大师”、“真理”之类的词汇重新定义一下。至少我们在“气呑山河”之际应该意识到我们是自然之子。至少我们在主张和坚持一种主义或流派时,应该明⽩,文学也有一个生态环境一个场,哪一位或哪一派要充当⽗ ![]() 12。所谓“贵族化”其实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贬义的,一种是褒义的。 一群人,自己的吃穿住行一类的生活问题都已解决,因而以为天下都已温 ![]() 一群人,⾁体的生存已经无忧,于是有余力关心人的精神生活,甚至专事探讨人的终极问题,这没什么错,而且是很需要的。 精神问题确是⾼于⾁体问题,正如人⾼于其他动物。但探讨精神问题的人如果因此自命⾼人一等,这当然是极蠢的,说明他还没太懂人类的精神到底是怎样一个问题,这样探讨下去大约也得不出什么好结果。 精神问题或人的终极问题,势必比⾁体问题或⽇常生活问题显得玄奥。对前者的探讨,常不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甚至明显地脫离实际,这很正常,绝不说明这样的探讨者应该下放劳改,或改弦更张迁就某些流行观念。 爱因斯坦和中学物理教师,《孩子王》和《少林寺》,航天机飞和人行横道,脏器移植和感冒冲剂,复杂的爱情与简单的生育,玄奥的哲学与通常的道德规范…有什么必要争论要这个还是要那个呢?都要!不是吗?只是不要用“贵族化”三个字扼杀人的玄思奇想,也不必以此故作不食人间烟火状。有两极的相斥相昅才有场的谐和。 “贵族化”一词是借用,因为过去多半只是贵族才不愁吃穿,才有余暇去关注精神。现在可以考虑,在学术领域中将“贵族化”一词驱逐,让它回到原来的领域中去。 多数国中人的吃穿住行问题尚未解决,也许这是国中人更关心这类问题而较少关心精神生活的原因?但一向重视这类问题的国中人,却为什么一直倒没能解决了这类问题?举个例说,人口太多是其原因之一。但若追 ![]() 我只是想,不要把“贵族化”作为一个罪名来限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关怀,也不要把“平民化”作为较少关怀精神生活的誉美之词。这两个词,不该是学术用词。至少这两个词歧义太多,用时千万小心,我想,文学更当“精神化”吧。 13。乐观与悲观。 已经说过人的 ![]() 见了这种困境,因而灰溜溜地再也不能振作,除了抱怨与哀叹再无其他作为——这种悲观是傻瓜悲观主义。信奉这种悲观主义的人,真是惨极了,他简直就没一天好⽇子过。也已经说过了,人可以把困境变为获得 ![]() 人的处境包括所有真切的存在,包括外在的坦途和困境,也包括內在的乐观和悲观,对此稍有不承认态度,很容易就成为傻瓜。所以用悲观还是乐观来评判文学作品的好与坏,是毫无道理的。表现和探讨人的一切处境,一切情感和情绪,是文学的正当作为,这种作为恰恰说明它没有沾染傻瓜主义。当人把一切坦途和困境、乐观和悲观,变作艺术,来观照、来感受、来沉思,人便在审美意义中获得了精神的超越,他不再计较坦途还是困境,乐观还是悲观,他谛听着人的脚步与心声,他只关心这一切美还是不美(这儿的美仍然不是指漂亮,而是指兼有着敬畏的骄傲)。所以,乐观与悲观实在不是评判文学作品的标准,也让它回到它应该在的领域中去吧。 况且,从另一种逻辑角度看,敢于面对一切不正是乐观吗?遮遮掩掩肯定是悲观。这样看来,敢于写悲观的作品倒是乐观,光是叫嚷乐观的人倒是悲观——悖论总来纠 ![]() |
上一章 写作的事 下一章 ( → ) |
写作的事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写作的事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写作的事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史铁生是写作的事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