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慾望之路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慾望之路 作者:王大进 | 书号:43159 时间:2017/11/1 字数:11795 |
上一章 第二十八章 下一章 ( → ) | |
[71] 工作组很快就正式进⼊了工作。 他们做了分工,邓一群随苗得康去这个县最穷的一个乡,沟墩乡。 沟墩乡离邓一群的老家不远。邓一群想起来,他大学时谈过的那个对象王芳芳的家,仿佛就是沟墩乡的,具体那个地方的村名,叫作“二洼村” 分工的当天,苗得康就领着邓一群去了。县里的导领提出要用车子送,苗得康却拒绝了。那些人看他一脸严肃,一个个也就不好再坚持。邓一群看在眼里,知道这老头正在犯马列主义严肃 ![]() 乖乖地跟着苗得康来到小车站,自己掏钱买票,坐上了一辆破旧的中巴,往那个乡里赶。车里都是本乡本土的村民,他们对这两个新来的人视而不见。 往乡里的路很不好走,中巴开在路上,就像一只小船在有着大风大浪的海里行进。俗话说:“富不富,看道路。”一看道路破烂成这样,你就能想到去的是个什么地方了。邓一群心里说:舒服的⽇子不再有了,一切辛苦都会来。但是,既然来了,就好好辛苦一年吧。不努力表现自己,怎么能赢得政治资本呢?退一万步讲,不论怎么说,他们的待遇肯定比乡里的⼲部要好,再与农民相比呢,那完全是天壤之别。好歹也只是一年时间,说快也快,很快就会过去的。 乍到乡里,还是有种新鲜感、陌生感,还有对贫困的一种油然而生的怜悯。 乡府政所在地是一个小镇子。说是镇子,其实那 ![]() ![]() 对他们的到来,乡里已经知道了,并早就着手作了安排。乡里没有招待所,临时把食堂边上的一排房子腾出来,清扫⼲净,让他们住进去。一人一间,每间十多平方的样子,一张木架子 ![]() 邓一群这边和苗得康那边又有不同——苗得康房间里多了一部新电话、一台新彩电和一只半旧的书橱。这就是厅级和处级的不同。邓一群想:走到哪里都会有⾝份的标志。电话和彩电明显是特意为了苗得康而准备的。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当官?就是因为给你的待遇不一样,连下乡也一样。 对这个贫困乡来说,那个晚上的晚宴自然称得上是最⾼规格了。 记书和乡长都出来了,还有副记书、副乡长,⾜⾜六七位。 ![]() 对邓一群和苗得康的到来,记书和乡长心里都有点不知所措,在扶贫工作组到来之前,县里的导领把他们特别地叫去, ![]() ![]() ![]() ![]() ![]() ![]() 由于县里电话里有 ![]() ![]() 但那桌上的气氛,却始终也没有活跃起来。 邓一群知道,今天的酒桌气氛肯定也是好不到哪里去,主要是这些人对他们太敬畏了。 吃了晚饭,邓一群先来到自己的宿舍,看看那种简陋的条件,站在那里好久,心情也慢慢好了起来。事实上也不能称之为好,只是他终于想开了。人,生来就是有差别的。为什么一个人要那样去奋斗,有时甚至不择手段,就是为了消灭这种差别。农民为什么要造反?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客观存在的这种不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了消灭这种差别,他们不惜生命,发动暴力⾰命。 现在是和平年代了——邓一群想,我要消除这种差别,就要努力向上奋斗,扶贫结束以后要是一切顺利,他就能升到正处。正处是一个台阶。到了正处,未来的位置就是副厅。他还年轻,只要取得了正处,未来的副厅也并不是不可以的。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啊。 他到隔壁,看到苗得康组长正在用热⽔洗脚。苗让他随便坐,他有聊天的 ![]() ![]() 苗问了邓一群的一些情况,个人啦,家庭啦,包括他老家这边的情况。邓一群一一向他说了。苗组长一边擦脚一边听,说自己过去的家庭也差不多这样,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工作了几十年,才能如今这样。 说到机械厅的⼲部,苗得康自然很 ![]() 邓一群心里想:看来他对刘副厅长印象不错,就对他说自己当时如何受过刘副厅长的照顾和赏识。 苗得康默默,好久,说:“专家当官是最要不得的。” 邓一群感觉他话语里有些叹息的意思,心想:不管刘志新是否适合当官,但肯定比做一个所谓的专家要好。再糟糕的官,也比一流的专家过得舒服。苗得康也是坐着说话不知站着人的苦处啊。看到他洗好了脚,邓一群就忙着抢着要去给他倒⽔,把老苗慌得不轻,连声说:不能这样不能这样。但邓一群还是把盆抢过来倒了。 凡事一定从小处做起,他在心里说。过去在厅里,有机会单独随龚厅长出差,洗脚⽔也是他倒。“低人三分不为小”只有在大人物面前做小,将来才有可能在别人面前做大。果然,在他帮苗得康倒完了⽔后,老苗对他格外亲热。他是內心里感到过意不去。老苗对他说:我们来了这里,一定要帮助这里的民人做点事。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邓一群说:我一定服从您的安排。老苗有点语重心长地说:你年轻呢,这次扶贫对你是个很好的锻炼,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机会。邓一群说:好的。 老苗有倦意,但他却对邓一群说:你在这里看看电视吧。我是不怎么看电视的。邓一群赶紧说:不了,我也不怎么爱看。除了有球赛的时候,才看一看。老苗说:有什么球赛,你把它搬过去。邓一群笑笑,说:不用的。 邓一群一脚出了门槛,老苗说:听说乡里还有什么 ![]() ![]() 邓一群说:当然。 [72] 沟墩乡地处偏僻,镇子边上就是一条运河,运河在这里打了一个弯,⼲旱的年景,运河浅得看上去像条小河,稍大点的船就能搁浅。发⽔的年景,这里的⽔又排不出去。 第二天一早,苗得康果真向乡府政要了两辆自行车,和邓一群各骑一辆,沿着运河边,各个村子跑。 重新回到乡下,邓一群倒还是有种新鲜感,同时也感到生疏得很。 一周下来,全乡的所有村子差不多都跑遍了。很多村庄的情况,是他们过去想也不曾想过的。村民都很穷,在向 ![]() ![]() ![]() ![]() ![]() 苗得康看到有那种穷得非常可怜的,就会从⾝上掏出点钱来,救济他们。那些人感 ![]() ![]() 全面调查结束了的那个晚上,邓一群在苗组长的房间里,两人感慨了很久。从表面上看,这里的自然条件不算恶劣,应该还是能想出脫贫致富的办法的,关键还是县乡的导领思想不够解放,那些农民的思想也愚昧得很。村民们并没有強烈的脫贫的想法,也许这几十年来,从⽗辈那里,就继承了安于现状的想法,他们不去接触外部世界,也就不知道外面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他们没有心理反差。或许,他们对生活可能还有一种満⾜,有饭吃,也有⾐穿,这就行了。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也有追求,那就是生孩子,有了男孩还想要生女孩,如果生的就是女孩,那么他们一定就要努力再生,直到生出男孩为止。所以,一户人家有四五个孩子并不奇怪。他们把生孩子当成了一种生活乐趣。 那些村子都还没有通电。通电对他们没有实在的意义。一个村里,往往连一台电视都没有。⽩天要是农田里有活,他们就会下田;要是没有活就靠在墙边晒太 ![]() ![]() ![]() ![]() ![]() 邓一群事实上对这些情况很 ![]() 邓一群从一本传记里看到,说⽑泽东当年在了解了农村的贫瘠后,难过得流下了泪。于是这位伟人提出了要消灭城乡间的剪刀差。国中的农村问题,实际上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邓一群想:城市里的工人业失了,依然还可以领取最低的生活保证金,而农民呢? 邓一群庆幸自己不仅从农村出来了,而且成了一名家国⼲部,还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处级导领。看着那些农民苦难的生活,他不能不庆幸。 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这些农民实际上的负担很重,一年下来,辛辛苦苦,除掉上缴(这上缴的部分,有家国的,有县里的,还有乡里的,林林总总,名目繁多),差不多不剩什么钱。有的甚至连上缴都 ![]() 苗组长菗烟,一个劲地菗,菗得很凶。他的心情看上去很沉重,看到这个样子,他这个做扶贫工作组组长的,不能不感到庒力。他说想不到改⾰开放这么多年,还有这么穷的地方,他们来,一定要做点实事。邓一群听了,自然也有同感。大道理不说,这趟下来,要是做出成绩,他解决正处级的问题,就会容易得多。他相信,有苗得康,他的扶贫担子要轻不少。扶贫就是给钱。有苗得康带头,向省里要钱要好要些,他想。苗得康心理上有庒力,他是导领,他要做出成绩来。 [74] 乡下和城里是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 邓一群就在这两个极端的连接点。 在心理上,他感受很深。 下乡的最初那段⽇子,邓一群真的很想家,很想念城里的生活。这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极度反差,让他有点忍受不了。 第一次回城的时候,与下乡时相隔才不过一个月。他回来的时候是个晚上。他看见了満城的灯火,心情特别地 ![]() ![]() 城市给他的感觉很好。全然不像在乡下。在那个沟墩乡,除了工作之外,他找不到一个可以消遣的地方。很多时候,他或是陪着苗组长,或是一个人在晚饭后,在运河堤上散步。乡下很宁静。太 ![]() ![]() ![]() ![]() 到处是灯红酒绿。 回城里是来跑资金的。苗得康让乡里的记书焦作安陪他一起来,去农林厅、⽔利厅、财政厅要钱。为了节约路费,乡里拉了一车鱼,想到城里的集市上卖掉。车子进⼊市里,焦作安让邓一群赶紧回家,说有事明天再说。邓一群也就没有客气,直接打了辆车回家。一家人看到他非常⾼兴。他是事先没有通知,突然回来的。邓一群那时感觉还是回来好。家里有一种温暖。他看到了儿子,感觉都有点生疏了。儿子看到他,也的确有点怔怔的,好半天才恢复了对他的感觉。肖如⽟看到他格外⾼兴,她有一种意外的惊喜。尽管经常在一起的时候,她对他有不少不満,但由于分别这么长时间,她也的确感到需要他。女人对男人是有依恋的。男人对女人有的却是望渴。这是男女的不同。下乡这么长时间,邓一群过的是一种非常枯燥的生活。 没有女人,没有 ![]() ![]() ![]() 他们见面是在一个晚上,在县委招待所里。扶贫小组开过碰头会后。他看到陈小青已经是妇人相了,眼角处有了明显的皱纹。她的脸比过去苍⽩,⾝材更瘦了。她是不该这个样子啊。见面的 ![]() 她没有从那样的婚姻中受益,相反倒是个牺牲品。邓一群就不一样了,他是个受益者。事情看起来是一样的,但人不一样。邓一群巧妙地运用了关系。也许陈小青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当官。她从开始只想做一个平常普通的女人,或者是当个贤 ![]() 人生无常。邓一群想。陈小青过去多么骄傲啊。他那时候真的很羡慕她。她的⽗亲去世了。她没有了台后,失去了靠山。她有个孩子,女孩,五岁了。邓一群很同情她,想想她竟是这样地可怜,但却又感到无法帮助她。她的难处不是他所能解决的。当然,她来找他也并没有想到马上让他办什么事。她只是想对他说一说这些年的生活,并且想听他说话。在她眼里,他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人。他是一个成功者。她內心里多少有些敬慕。 邓一群在那个晚上还没等儿子完全睡 ![]() ![]() 然后滚到一边,感到有一种満⾜后的淋漓。 这是一种甜藌。 邓一群领着乡里的焦作安记书去要钱。 要钱不易。 邓一群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是“脸难看,事难办”如果不是自己也是一名省级机关的⼲部,不是省委扶贫工作组的,那难度还不知会有多大。邓一群简直到了低三下四的程度。除了自己过去为了自己的工作,他还从来没有为公家的事情如此低下过。但他还是很努力的,因为他知道,做成了,这将来就是他的成绩。 回到城里的邓一群知道自己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回到机关里,把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向导领们做一次汇报。每个厅长那里都跑了一遍,人事处、办公室也少不了。其他处室也都要走一走。他要让大家看到他下去其实是很辛苦的,而工作也绝对非常努力。科技处还是那个样子,但他感觉大家见了面,客套得更加虚假了。这就是离开的坏处。人只要一不经常在一起,就会变得很生分。看来下乡这件事,对他也是有得有失啊。他自觉原来他在机关里,人缘还是不错的。但是,他同时也相信,将来的得,一定要大于失。他在政治上,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什么事情都要讲求回报,下乡当然再明显不过了。这其中的道理,谁都明⽩。由于他的下乡,机关里那些曾经想下乡的年轻⼲部,肯定心存忌妒。下乡,就意味着回来被提拔,谁肯放过一个被提拔成正处的机会呢?要知道,在机关里,副处和正处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能成为正处,将来就有希望成为副厅。对一个年轻人,这很重要。为了让他们消除忌妒,他就必须更加小心,千万不要流露一点骄傲的情绪。他这样告诫自己。回来后,能对他们讲的,就是下面工作如何难以开展,生活如何地辛苦。这当然完全是实情,同时他也做了必要的夸大。 在科技处,他能感觉到由于他的不在,事情有了点奇妙的变化。究竟怎样的变化,他也说不清楚。这可能只是他的一种第六感。反正同过去有点不一样。他感觉老潘的势头又有点上来了,而老言⾝体变得不太好了,不知得了什么病,萎萎的。他想老潘一定在凯觎那个处长的位置。而这个处长的位置,应该是他邓一群的。 他要保证在自己下乡的这一年时间里,老潘得不到那个位置。只有别人得不到,才有可能是自己的。在机关里,这是唯一可能的正处空缺了。 老言明年一定是会退的。 邓一群对那个处长的位置,不无担心。 回到机关里,没有人同他说机关里的情况,这是最不正常的。他需要了解自己不在的⽇子里,机关的每一点一滴的情况。机关无小事,哪怕一点小事,也能看出一些微妙的变化,而每一点微妙的变化,事实上都可能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 但他们都把他当成了外人。 这种感受很可怕,使他的心里很不愉快。 所以,他在心里望渴早点结束一年的扶贫,迅速回到机关来,重新融⼊到机关的大熔炉中。机关,让他感觉实在,让他感到自己的实真存在。同时,由于机关里存在着权力,存在着斗争,所以能够 ![]() 他把自己的担忧和想法对肖如⽟讲了。但是,她不喜 ![]() ![]() [75] 农村生活让邓一群深深地体会到城市生活对他的重要,或者说权力的重要。 农民们的⽇子很艰难。 面对那些缺少文化有些甚至是愚昧的农民,乡里的工作很难做,计划生育、两上 ![]() ![]() 邓一群是清楚农民的。他就是从农村出来的,⽗⺟、哥兄姐妹都是农民,他们的浅薄和无知,自己深有体会。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很朴素。农民们只想过好⽇子。但是好⽇子的愿望却并不能够得到比较好的満⾜。除了能吃 ![]() 土地的魅力正在农民的眼中失去光彩。 ![]() ![]() ![]() ![]() 邓一群过去刚到城里的时候,有一阵非常厌恶农民。尽管自己也是农村出来的,但他却并不喜 ![]() 邓一群看到了一些年龄很大的农民,他们胡子花⽩,却依然在农田里⼲活。在城里,这样的年龄已经可以退休了。但他们没有抱怨。他们已经安于天命,对眼下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热爱劳动,也热爱过土地。土地是农民的命 ![]() 土地里的粮食是丰收的,但是丰收并没有增收。“多收三五斗后”他们的实际收⼊并没有增加。粮食越来越多,家国的仓库都堆満了。经济上到处吃紧,拿不出那么多的资金来收购。大量的粮食换不来他们生活⽇用品和重要生产资料。 老一辈的人不再用古训教育年轻一代了,的确他们再也不能从土地本⾝看到希望。土地里不能刨出金子了。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很多人成了富余劳力。年轻一代正在变得游手好闲。老实一些的孩子,还在田里帮助⽗⺟生产;稍聪明一些的则想办法到城里去打工;聪明而不够本分的,就整天游 ![]() 邓一群在镇上散步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晃来晃去。在这个社会,他们是真正的行尸走⾁,他们只知道今天,而不知道明天。或者说只有今天对他们才是有意义的,而明天对他们并没有实际意义。这些年轻人一般都只读到初中,有的甚至只是小学。农村的教育⽔平很有问题。邓一群深有体会,像他这样能够考上大学,的确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一个佼佼者。有时,他有理由这样自豪。那些年轻人一方面很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一方面又没有文化。在这个小镇上,他们以时髦青年自居。他们穿牛仔 ![]() ![]() 那些理发店事实上跟过去刘正红在他老家那个乡里开的理发店一样,在理发的同时还偶尔出卖⾊情。这些游 ![]() ![]() 也有出事的。 邓一群在到了沟墩乡的第二个月,县安公局来这里开过一个公判大会,三个青年人中的两个被判死刑,一个无期。他们都很年轻,看上去都只有二十岁多一些。剃着光头,站在台上,一脸的无惧。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家属带来多么大的悲痛。他们在看了录像后,轮奷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女,然后跑到县百货公司仓库盗窃财物,当被守卫发现时,他们用刀砍死了值班人。 据说,在杀了人后,他们还跑到一家饭店里喝了一顿酒,这就是说,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在犯罪。 邓一群觉得事情的可怕。 他希望自己的那些侄子能够学好,但是,在那个环境里,怎么能够得到保证呢?他不能不有所担忧。 |
上一章 慾望之路 下一章 ( → ) |
慾望之路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慾望之路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慾望之路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王大进是慾望之路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