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阿西莫夫逸闻趣事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 作者:米歇尔·怀特 | 书号:41614 时间:2017/10/5 字数:13272 |
上一章 第十二章 重拾旧爱 下一章 ( → ) | |
20世纪60年代,众多的生活领域发生着变⾰。这种变⾰也延伸到了科幻小说界。以阿西莫夫、亨纳恩以及坎贝尔麾下其他名人为代表的50年代作家的作品,在许多方面都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相对的纯朴;但自1964年始,情况迅速发生了变化。 在阿西莫夫的第一次科幻小说创作浪嘲中,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1957年出版的《⾚裸的太 ![]() ![]() 60年代初,科幻小说界开始了一场变⾰。据一些刚人行的年轻作者称,阿西莫夫的小说像恐龙一样已经过时。 这种新的科幻小说被阿西莫夫的朋友、作家兼编辑朱迪斯·麦瑞尔称为“新浪嘲”英国作家迈克尔·穆尔科克是这次运动的领袖人物。在他的影响下,涌现出了一批新的科幻小说作家。尽管在60年代,穆尔科克还只是被视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极为成功的作家,但我们完全可以将他看成是“新浪嘲”时代的约翰·坎贝尔。 1964年,穆尔科克接任科幻杂志《新世界》的主编之职后,他立即为当时一批前卫的科幻小说作家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些作家从此成为科幻小说界的一代宗师——T.D.伯纳德,布莱恩·艾尔迪斯以及穆尔科克本人。 在《新世界》杂志上发表作品的“新浪嘲”作家,企图彻底改变科幻小说的写作方式。自科幻小说诞生之⽇起便占据主导地位的那种彬彬有礼、绅士式的创作方式已令他们腻烦透顶。他们希望赋予它力度,创作出更富有文学 ![]() “新浪嘲”的这种风格恰恰与阿西莫夫的写作相反。阿西莫夫从未特意注重过文学形式。虽然他曾心不在焉地写了些类似《火星人的方式》之类的故事,但他却从未有意识地赋予其作品以社会意识信息。他有很強的自由观念,但并没有把此观念用于情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新浪嘲”作家则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 据称,阿西莫夫对“新浪嘲”的大部分作品并不赞同。有一位作家甚至指出,阿西莫夫加⼊了一个“旧浪嘲”的写作团体,威胁要从与“新浪嘲”作家打 ![]() ![]() ![]() 最有可能的一种解释是,在一次科学界聚会上或在与朋友 ![]() 60年代,阿西莫夫曾反复指出,他不能再写科幻小说了,因为他已赶不上嘲流。他无意改变自己的写作风格,并且正对非小说类作品的创作趣兴盎然,尽管有时他也为《惊奇》与其他杂志写些小故事。 如果让他写“新浪嘲”风格的作品,他一定会感觉很不舒服的。露骨的 ![]() ![]() “新浪嘲”与当时的社会嘲流紧密相连,表达了那个时代的反叛精神。“新浪嘲”作品中充斥着品毒、两 ![]() ![]() 《暴行展览》创作于60年代,但因为书中忍残的描写引起了争议,这部书直到1972年才出版。当时,因一位⾼级决策者提出了反对意见,原出版公司在临出版前又取消了计划。不难想象,这种厄运是不会降临到阿西莫夫的《钢之洞》这类小说的头上的。 1966年,尽管当时阿西莫夫已长时间放弃了科幻小说的创作,并且“新浪嘲”业已开始在欧洲和国美站稳了脚跟,但他却因《基地三部曲》荣获了科幻小说界最⾼的、最令人垂涎的一项大奖——“雨果奖” 在此之前,他从未获过雨果奖,并且也不在乎别人知道。1966年9月,第24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在克利夫兰召开——恰好是在阿西莫夫的活动范围內,他们全家人都受到了邀请。这次旅行令他们极为奋兴,因为在加利福尼亚和伦敦召开的第22届和第23届大会他们都没能成行。 大会的组织者在那一年特意设了一项雨果奖,准备授予“空前最佳小说集”他们对此概念的定义是,一套至少由三本內容相互关联的小说构成的作品集。 获得这一奖项提名的作品有:J.R.R.托尔金的《指环之王》,罗伯特·亨纳恩的未来历史系列,E·E·史密斯的⽔晶体人系列、埃德加·莱斯伯拉夫的火星人系列,当然,还有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阿西莫夫认为,《指环之王》获奖的可能 ![]() 哈兰·艾利森被选为大会的颁奖人。在挤満了上千名科幻 ![]() 这可能是阿西莫夫写作生涯中最大的荣誉了。由于⾼曼出版社糟糕的运作机制,他丝毫不清楚基地系列的销售情况及评论界对它的反应,他已经习惯于他的《夜幕》被认为是“空前最佳科幻短篇小说” 在阿西莫夫的记忆中,那个夜晚充満了 ![]() 很难精确地估计购书者对此奖的重视程度,但自1966年获雨果奖后,《基地三部曲》的销量有了大幅度的上升。五年前,双⽇出版社从马丁·格林伯格所经营的不景气的⾼曼出版社手中买⼊了该系列的出版权。双⽇真正知道该如何出版阿西莫夫的著作,并知怎样让书店接受它。 其实,阿西莫夫在数年之前就已意识到应该从⾼曼出版社撤回自己的书了,但他担心这样做得起诉自己的老朋友格林伯格。幸运的是,双⽇没费什么周折就从⾼曼那儿以低价买进了基地系列。结果,格林伯格成了这次 ![]() 有两件事标志着该书的成功。1972年,罗宾念⾼中时,选了一门科幻小说课,发现⽗亲的名作也出现在阅读书目中。另一件事是,1975年,一家名为卡迪蒙的磁带公司购买了基地系列的录音权,并雇请以詹姆士·科克上尉形象闻名全球的男演员威廉·萨特勒来朗读。而录音图书在70年代还是很少见的。 尽管他的著作风靡全世界,并在1966年的科幻小说大会上取得了大巨的成功,但阿西莫夫重返科幻小说界,却已是五年之后的事了。这次,他推出了又一部力作《诸神》。 阿西莫夫的这部重出江湖之作,刚开始时只是一篇短篇小说。创作该书的启迪源自于1971年1月的文学界聚会上提出的一次挑战。 在那次聚会上,作家罗伯特·西尔沃伯格宣称,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应该更注重人物的刻画而不是情节中的科学观点。他情绪 ![]() 会后,阿西莫夫与西尔沃伯格聊天,表示不同意他说的那番话,并说他就能写出一篇关于不存在的化学元素饰-186的短篇小说来,保证非常好看。西尔沃伯格说,如果他能写出好看的故事来,他将把它收人自己正在编辑的一部原创小说集中。 阿西莫夫马上开始了创作。一提起笔来,他又找到了那种 ![]() ![]() 2月8⽇,他的创作完成了,作品长达20,000字。阿西莫夫很快意识到,对于西尔沃伯格的小说集来说,显然太长了;但可以想点别的办法,因为双⽇出版社正打算出版一部文集,他可以劝说拉利·阿什米德将书加长点。 阿什米德看过这个故事后,表示很喜 ![]() ![]() 这下轮到阿什米德犹豫了,但最终阿西莫夫还是说服了他,让他相信这个计划肯定能行。这笔 ![]() 《诸神》无疑是阿西莫夫作品中最不同寻常的一部小说了,尤其是对中间的部分,他最为満意。全书写成时,他认为自己写出了真正不同的、富有新意的东西。 书名取自弗里德里希·冯·席勒的名句“诸神信徒劳的抗争着愚行”书的第一部分取名为“抗拒愚行”第二部分为“诸神”最后部分为“徒劳的抗争?”加了一个关键的问号。这些小标题与作品的各部分內容极为吻合,而整部书的名字也起得很合适。 “抗拒愚行”部分具有典型的阿西莫夫风格,讲的是一人与整个庞大势力抗争的故事。这个主人公是哈里·夏尔登或沙尔沃·哈丁式的人物,面临的挑战来自于他发现了一个无尽的能量资源,并意识到这一资源将毁灭整个世界。 2070年,弗里德里希·哈兰姆在他的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不可能”存在的物质。经过大量的试验,他做出直觉判断:这一物质来自另一个宇宙。这一发现使他立刻扬名全球。但这个利 ![]() 哈兰姆是按照居住在相似宇宙的生物的指示建造这个电子发生器的。它们的技术似乎更为先进,并且就能量传输而言,它们简直是在炫耀。但是,除了能量的传输和建造电子发生器所需的指示外,两个宇宙再没有其他的联系。 我们的主人公彼特·拉曼特,一直对此事抱有疑虑,并收集到了证据证明使用电子发生器将使我们的宇宙出现不平衡,引起太 ![]() “抗拒愚行”故事的结局处理得很低调,主人公看起来处于劣势,似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 ![]() ![]() 尽管“抗拒愚行”情节紧凑,让人读着津津有味,但整个故事有点过于生硬,更像是一篇科学知识讲稿,让人一看便知过去的十年他一直都在写非小说类作品;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欣赏这个故事,因为阿西莫夫非常姻 ![]() 小说的第二部分“诸神”与阿西莫夫以往的创作风格完全不同。按正常的思路“抗拒愚行”结束后,应该接着写另一宇宙居民,从他们的角度来讲述整个故事了。阿西莫夫也确实是这么写的,但他并不仅仅描绘了另一个居住着生命的相似宇宙。这几乎是他第一次决定在作品中创造一个外星人的世界,一个有着自己政治、 ![]() 自他创作早期及与坎贝尔发生争执以来,阿西莫夫一直避免写外星人。可能就是这种自我监督导致物极必反,使他在《诸神》中完全打破了所有的噤忌。 相似宇宙的居民是一种半气体的、模糊不清的生物,分为三种类型:“感情型”、“理智型”与“家长型”所有外星人家庭都是由三个不同类型的生物组成,而不是由⽗⺟与孩子共同构成。总体而言,这些不同类型的成员都在为家庭和社会做着不同的贡献。 “诸神”通篇都是关于 ![]() ![]() ![]() ![]() 这一部分的三个中心人物——“感情型”的杜娅,一个模糊的女 ![]() ![]() ![]() ![]() ![]() 在这个故事将近尾声时,我们发现一个一笔带过的人物——固体科学家艾斯瓦尔德,实际就是创造电子发生器并向地球传输物质这一计划的负责人。 当杜娅与地球上的拉曼特一样,开始怀疑艾斯瓦尔德,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时,情况变复杂了。杜娅渐渐发现,将物质传输到另一个相似宇宙将毁灭(我们的)星系,因此试图阻止这个计划。杜娅面临的问题与拉曼特所面临的有所不同。在另一个相似宇宙中,科学家艾斯瓦尔德很清楚,传输物质输往宇宙将毁灭我们的太 ![]() ![]() “诸神”的结局与“抗拒愚行”极为相似。杜娅的行为也受到了周围外星人(她的那个社会府政)的阻止。杜娅、奥丁与崔特的融合使艾斯瓦尔德终于完全成型,电子发生器的计划继续被执行着。 小说的这中一间部分是全书的关键,并为《诸神》赢得了赞誉。在我看来,这是阿西莫夫写过的最有趣的故事之一。它的构思与写法都非常精美,并注意到了所有必需的细节,使故事具有说服力。阿西莫夫这次真正让科幻小说界吃了一惊。 一些评论家曾暗示,阿西莫夫照猫画虎,试图模仿“新浪嘲”的风格,结果发现效果不佳。阿西莫夫自然否认了这一点,声称他只是按自己一贯的方式行事,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他痛恨人家以为他受到某种流派的影响,尤其是这一流派恰恰是他強烈反对的。 70年代初“新浪嘲”非常活跃。一位尚在这一流派外围徘徊、几乎不⼊流的作家菲利普·K·迪克,几乎包揽了相似宇宙主题,其代表作有《空中的眼睛》(1957年)与《尤比克》(1969年)。菲利普·K·迪克的风格及其相似宇宙这一主题的表现与“诸神”是完全不同的,但正因为阿西莫夫选了这个新的、浪漫的主题据为已有,而在此之前又从未对此主题有过趣兴,所以才引起了人们的怀疑。不仅如此,阿西莫夫还决定要写非常不同的外星人——又是一个新动向,并且还要在接下来的另一个故事中挑战 ![]() 令“新浪嘲”作家愤愤然的主要原因,可能并不在于阿西莫夫写了外星人或相似宇宙,而只是因为他如此不同寻常地描写了 ![]() ![]() ![]() 如果“新浪嘲”作家们为此感到不安,那么他们未免有点像阿西莫夫试图给他们制造⿇烦那样过于心 ![]() ![]() 阿西莫夫对“诸神”部分非常満意,并对其中着墨甚多的 ![]() ![]() ![]() ![]() 在“徒劳的抗争?”中,阿西莫夫又恢复了书 ![]() ![]() 在“徒劳的抗争?”中,故事场景转移到了月球,事情发生在“抗拒愚行抗争”结束数年后。故事的主角是本杰明·丹尼森,几乎是他,而不是他的对手、自大狂哈兰姆,发明出了电子发生器。像前面的拉曼特一样,丹尼森意识到了电子发生器有些不对劲。哈兰姆发明了电子发生器并因此而改变了世界,尽管这令丹尼森感到痛苦,但他并没有犯拉曼特的那种错误,试图与当局为敌,也未曾要夺回这个世界所得到的最伟大的礼物。相反,他有一个想法,即在月球上建造另一种发生器,用于运输来自第三宇宙的物质,从而抵消原有发生器所引起的不平衡。 “徒劳的抗争?”使《诸神》终于有了一个乐观的结局。丹尼森获得了胜利,他指定受众人怀疑的拉曼特负责计划的实施。他得到了一位姑娘的爱情。她是位有着特异功能的人,曾帮助他在月球上建造发生器。整个世界得到了持续的能源供给,再也不用担心会给哪个宇宙带来灾难。 阿西莫夫创作这部小说时,距他前一部成人小说《⾚裸的太 ![]() 多年以前,当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人口过剩、大气污染与自然资源枯竭这些问题时,阿西莫夫与其他一些科学家和作家就已开始竭大声疾呼,提醒政客与公众注意了。阿西莫夫对人类的未来极为悲观,这在《诸神》中非常強烈地得到了表达。在分析人类的本 ![]() ![]() 1971年9月初,阿西莫夫完成了《诸神》的创作后,将连载权卖给了两家杂志社。由于《银河》杂志决定更换主编造成的混 ![]() ![]() ![]() 尽管《诸神》不是他最极好的小说,但它获得了极大的商业效益。尽管有一些主要是那些苛刻的“新浪嘲”书评家写的不是很友好的评论,但整体而言,评论界对它的评价仍然不错。这也是阿西莫夫个人所喜爱的作品。在科幻小说界內,这部书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并荣获了雨果奖和1973年最佳小说奖——星云奖。 在阿西莫夫的讣告中,记者约翰·克鲁特曾这么介绍这部小说: 《诸神》可能是他写过的最好的故事。它对社会科学的介绍及对相似宇宙数学的描绘,极为通俗易懂。”① ①见约翰·克鲁特写的讣告,载《立独报》1992年4月7⽇。 奇怪的是,阿西莫夫并未决定接着写更多的科幻小说。与此相反,他又重新开始了非小说作品的创作。他从事的各类创作令人眼花绿 ![]() 1969年,他曾创作过一部幽默作品。那是在凯茨基尔斯度假时,突如其来的创作灵感的产物,但他真正开始有计划地写幽默作品,还是得益于某位出版商的一句离题话。 1971年3月12⽇,阿西莫夫与贝恩·沃克共进午餐。贝恩与山姆共同经营着一家小出版社——沃克夫妇出版公司。用甜点时,他们开始讨论诸如《 ![]() 艾萨克对此建议看得太认真了,声称自己从不创作垃圾文学;但他很快记起了自己有与方圆一百码之內的任何女人情调的爱好,便接着乖戾地补充道:“再说,对于 ![]() ![]() 贝恩·沃克却没有一笑了之,而是把他的话当了真。她拍着手大笑起来,说:“太 ![]() 这下可把阿西莫夫难住了。他并没有把这个主意当真,但又不能打退堂鼓,只能笑笑,寄希望于贝恩把这事给忘了。 贝恩·沃克却不断地给阿西莫夫打电话、写信,要他签定她已准备好了《 ![]() 在创作《 ![]() ![]() ![]() 第二天,也就是1971年4月26⽇,在开始写《诸神》第二部前,阿西莫夫将这部作品的手稿寄给了沃克夫妇出版公司。一个多月后,他收到了该书的样本。 书的封面上登了一幅阿西莫夫的画像,可笑地用副 ![]() ![]() ![]() 这本书获得了成功,但阿西莫夫并不打算写续篇,玩笑到此为止。他又开始继续创作严肃的非小说作品,偶尔也写些科幻短篇故事,但他显然对幽默故事割舍不下,因为到1974年时,他已经在考虑收集100首打油诗编辑成册出版。沃克夫妇出版公司也觉得这个想法不错。1975年初月西莫夫写出了100首打油诗。他决定给每首打油诗附上一个小故事,介绍其创作过程及如何去理解它。沃克夫妇出版公司对书稿很満意。同年该书便以《⻩⾊打油诗》为名出版了。 随后的几年內,阿西莫夫又出版了几部打油诗集。他把写这些诗当成一种乐趣,尽管书的销量不佳,但沃克夫妇出版公司却让他放心,只要他写出成批的100首,他们就不断地为他出版。于是,就有了《更⻩的打油诗》(1976年)。《愈加⻩⾊的打油诗》(1977年)。 这一系列的最后一本书,是与诗人约翰·席阿迪合作出版的。阿西莫夫在1950年就认识了他。 当时,席阿迪正计划通过诺顿出版公司出版自己的打油诗集。这本集子收集了144篇作品,定名为《耝鄙的打油诗》。席阿迪给阿西莫夫写信,建议两人各写144首,编成一本容量为原书两倍的书集,取名为《打油诗:污言秽语》。阿西莫夫很赞成这个主意,于是这本书于1978年问世了。 没料到三年后,在国美南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打油诗:污言秽语》竟然引起了一场风波。 一位中学教师买了这本诗集,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她所教那个班的班长——一个品学兼优的好生学。当这位18岁男孩子的⽗⺟在他的屋里发现这本书时,立刻找学校 ![]() 从一开始,阿西莫夫便觉得这件事有点不可思议。要不是对那位教师的事业与生活造成了如此大巨的影响,他可能会认为此案很滑稽可笑。在他看来,这些打油诗 ![]() 在写打油诗的同时,阿西莫夫还全⾝心地投⼊到一些正经、严肃的小说与非小说的创作。尽管他在50年代末全面退出科幻小说界后,也写过一些很不错的科幻短篇,但都没有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1974年8月,他开始创作《活了二百岁的人》。这是他最受 ![]() ![]() 阿西莫夫本人对这个故事也相当満意。他一生中创作了百余部短篇,这部作品在他心目中排名第二。他甚至声称,在写这个故事的结尾时,他几乎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 无疑,《活了二百岁的人》是阿西莫夫最具有感情⾊彩的故事之一。与他的另一部得意之作《丑陋的小男孩》一样,它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故事讲述的是机器人安德鲁·马丁的故事。由于某种电离子偶然造成的原因,这个机器人生来就具有艺术天赋。他发挥自己的才能,售卖自创的艺术品,为主人赚了一大笔钱。 安德鲁的主人“先生”是个非常慷慨的人。他是个律师,认为安德鲁有权得到自己劳动所得的一半,于是关于机器人所有权的法律就被修改了。 安德鲁得到了主人一家子马丁家族的宠爱。“先生”去世后,随后的几代人又继续拥有他。安德鲁开始具有越来越多的人类 ![]() 故事的标题代表了安德鲁的心愿。他希望在200岁生⽇时,自己能得到法律的认可,成为真正的人。在200年的漫长岁月中,他已渐渐消除了自己与人类的区别,用有机材料替换了自己的⾝体部件,并争得了人类享有的法律权利。但现在,他想跨越最后一道界限,成为真正的人。自然,这也是最难的一步。 问题的关键在于,安德鲁与人类不同,他是永生的。一个永生的机器人变成了人,肯定会让只活到70岁的人愤愤不平。安德鲁得知这一言之有理的歧视后,认为消除这种歧视的唯一办法就是做一次手术,让自己的电离子脑子能量耗尽,这样他就能自然“死去” 当外界得知这个为获得做人权利宁愿做出最后牺牲的消息时,机器人安德鲁已实现了他的愿望,但在成为人后就“死去”了… 安德鲁躺在 ![]() ①艾萨克·阿西莫夫:《活了二百岁的人》第23节,最初发表于《星光》杂志1976年1月号。 《活了二百岁的人》原定是要收⼊由內奥比·戈登编辑的一本以1976年国美200周年庆国为主题的小说集中,但与创作《诸神》时一样,阿西莫夫发现自己一旦开始写作,便再也收不住笔了。按內奥比.戈登的要求,他应写75,00字,结果却写了15,000字还未能收笔。后来阿西莫夫提到这个故事时,说:“它自己从打字机里蹦出来的。”① ①艾萨克·阿西莫夫:《机器人展望》中的引言《机器人编年史》P19,伦敦维克多·⾼兰兹科幻小说出版社1990年版。 阿西莫夫花了两周时间写成《活了二百岁的人》。与此同时,他还写着别的书。作品完成的那天,正好是阿西莫夫夫妇从珍尼特⾼所搬出的⽇子——1975年3月14⽇,阿西莫夫写完最后一笔后,将手稿 ![]() 这篇作品从未在戈登女士的小说集上发表过,她的计划泡了汤,阿西莫夫亦将预付的订金 ![]() 《活了二百岁的人》获得了大巨的成功。同时它也是1977年唯—一部同时荣获雨果奖和星云奖(最佳小说奖)的短篇小说。 四年前,阿西莫夫曾因一部长篇小说荣获雨果奖和星云奖,而此次在短篇小说领域又获此殊荣,真可谓锦上添花,使他极度⾼兴,以至于当他发现国美科幻小说作家协会在奖章上错拼了他的名字时,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活了二百岁的人》出版后不久,便有人来问他是否有趣兴将大名借给某份杂志,使它更名为《艾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提出这个建议的是一位名叫吉尔·戴维斯的戴维斯出版公司的老板,阿西莫夫此前也曾偶尔在这家公司发行的《艾勒里·奎因神秘小说杂志》上发表过浅易的神秘故事。 当时戴维斯正打算扩大发行刊物的种类,恰巧他手下的一名⾼级职员刚带着孩子参加完“星际艰旅”聚会,回来后便向他建议,公司应开拓科幻小说杂志市场。戴维斯希望能给新杂志冠以一位著名科幻作家的名字,因而自然想到了阿西莫夫。 为说服阿西莫夫同意颇费了一番功夫。起初,阿西莫夫并不喜 ![]() ![]() 最后,阿西莫夫被说动了心。1976年12月16⽇,首期杂志出现在各个报刊亭內,封面上赫然印着阿西莫夫威严的画像。此时,阿西莫夫已完全认同了戴维斯的建议,望眼 ![]() 阿西莫夫 ![]() 70年代末,阿西莫夫重抬旧业,又开始了科幻小说的写作。在“新浪嘲”统领科幻文坛的岁月里,由始至终,阿西莫夫作品的销售量都未曾有过丝毫的下降。此时,阿西莫夫完全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他作为一名科幻小说作家的名声甚至要比70年代初大得多。科幻小说写作曾是他的旧爱,而如今他又重新在此领域里站稳了脚跟,恢复了自信,并不断地取得新的成就。 自80年代初,阿西莫夫开始同时创作小说与非小说类作品,但花在科幻小说创作的时间要更多些。在他生命的最后12年中,他写了一批长篇小说,每一部都从出版商那儿得到了数额很⾼的预定金。这些书不仅使他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作家之一,而且在他漫长的写作生涯中,他发现自己的作品首次被列人了国全最畅销的小说名单中。 |
上一章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 下一章 ( → ) |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阿西莫夫逸闻趣事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阿西莫夫逸闻趣事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米歇尔·怀特是阿西莫夫逸闻趣事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