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阿西莫夫逸闻趣事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 作者:米歇尔·怀特 | 书号:41614 时间:2017/10/5 字数:17531 |
上一章 第八章 长篇科幻小说 下一章 ( → ) | |
50年代是长篇科幻小说的时代,而艾萨克·阿西莫夫正是这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文学形式的带头人。从1950年1958年,除《基地》外,他还创作出版了6部成人长篇小说与大卫(幸运儿)·斯塔尔系列中的6部小说(青少年读物)。 1958年写完幸运儿斯塔尔系列中的最后一本后,阿西莫夫长达14年的科幻小说创作生涯暂时告一个段落,期间只有一次破例——他改编过一个电影剧本《神奇的旅程》。阿西莫夫是靠着写小说出名的(主要是机器人与基地丛书),他在1950年至1958年期间创作的系列成人小说更加巩固了他的地位,它们是:《空中卵石》、《繁星若尘》、《太空洪流》、《钢之洞》、《永恒的终结》与《⾚裸的太 ![]() 阿西莫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最初是以《相伴到老》为名的,此名被认为是引自罗伯特·⽩朗宁的诗《本·艾扎位教士》。阿西莫夫当初并没有查对一下确切的诗句,在摘引时漏了一个词。在花了两年时间推销自己作品后,他才发现这一令人难堪的错误,尔后做了修正。① ①原诗句是“growoldalongwithme”意思为“伴我到老”而阿西莫夫在引用时漏掉了“along”这个词,这样可理解为“和我一起衰老。”——译注 尽管阿西莫夫自称从不 ![]() 1947年5月,当时任《精彩奇迹》杂志编辑的山姆·墨维想为姐妹杂志《惊异故事》找一部4万字的头版小说,于是,《空中卵石》便诞生了。 想到写上40,000字就能赚到800美元,阿西莫夫的创作灵感油然而生。他立即开始了写作,仅用了一个多月便写出12,000个字。他持续工作了整整一个夏天,随着创作的不断推进,他也曾给墨维看过些片段。墨维总是对他带来的东西表示満意,每次都鼓励他好好⼲,并叮嘱他一写完就马上 ![]() 1947年9月底,阿西莫夫带着全部手稿到了墨维的办公室。当时墨维的心情很不好,因为杂志社的管理层做了调整,老板决定改为刊登不同风格的故事。也就是说,《惊异故事》将摒弃长期以来一直刊登的文雅、有深度的故事,转而刊载那些充満⾎腥的、刺 ![]() 阿西莫夫并不为此感到担心,因为他与墨维已签了合同。但墨维却失踪了。一周后,他接到一个电话,说他的小说被退稿了。阿西莫夫怒气冲冲地闯人《精彩奇迹》与《惊异故事》杂志社,找墨维的老板雷欧·马古莱论理。企图息事宁人的墨维拦住了他,说如果他能全篇改写的话,稿子还是有可能被采用的。接着,墨维又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但阿西莫夫认为他的修改还不如原来的好。 阿西莫夫有些大冲动了,他一把从墨维手中夺过书稿,叫他“见鬼去吧”便冲出了杂志社。从此,两人结怨数年,阿西莫夫再未给过墨维任何作品。 事后,阿西莫夫承认自己当时是有点过分了,编辑理所当然有权选择作品,但墨维鼓动他将整个夏天的时间都花在了写一部小说上,尔后又拒收,这没法让他不生气。 1947年,阿西莫夫在创作《空中卵石》这部作品的初稿时,长篇科幻小说还不多见。尽管科幻小说读者总体上年龄见长,科幻小说作品也更趋于成 ![]() 弗雷德·波尔使这个故事得以再生,并为阿西莫夫开启了从事长篇小说创作的大门。 与墨维闹翻后,阿西莫夫又带着《相伴到老》找到了坎贝尔。坎贝尔认为故事太长,得分成两部分,但两人谁都没能找出故事的自然分段处来。结果,经过反复的商榷,阿西莫夫极不情愿地将他的第一部长篇搁进了菗屉。 1948年初,此事经波尔的努力有了起⾊。他将这部书的手稿 ![]() ![]() 1949年初是阿西莫夫写作生涯中的一个最低点。一切似乎都停滞了。他当时正在创作基地系列的最后一个连载——《消失》,竟找不到一丝灵感;他的学术工作进展缓慢;摆脫流行杂志、进人更为宏伟的图书出版界的愿望似乎也成了泡影;而格林伯格拿着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却无任何举措。 1949年2月,在波尔的帮助下,事情有了可喜的突破。当时,出版界巨头双⽇出版社正计划出版一套新的科幻小说丛书。阿西莫夫与波尔原打算将《骡子》 ![]() ![]() 1949年3月底,在坎贝尔收下最后一个基地故事的同一周,阿西莫夫终于从波尔那儿得到了好消息——双⽇出版社将出版《相伴到老》。他们将先付给他150美元,但他必须修改一遍,将字数增至7万。如果他们満意改写的作品,将再付给他350美元,并按销售业绩付给他版税。阿西莫夫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空中卵石》是个极其简单的故事,与阿西莫夫后来创作的几部长篇相比,几乎显得有些孩子般的单纯。尽管看每一页都让人有“处女作”的感觉,但故事写得很有意思,情节也比阿西莫夫后来创作的一些小说更精彩。虽然这部作品不⾜之处甚多,但时至今⽇,它依然畅销不衰。 阿西莫夫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与传统的英雄人物极为不同的形象约瑟夫·斯图瓦茨。这是一个小人物,一位退休的裁 ![]() 《空中卵石》的故事发生在银河时代927年的地球。由于全球核大战的爆发,大部分地区都遭到了放 ![]() ![]() 20世纪40年代末,芝加哥某实验室里出了一次小规模的核事故,此后不久,斯图瓦茨被送到了数千年后的未来世界。他很快发现自己卷⼊了一起错综复杂的事件中,此事还涉及利 ![]() 斯图瓦茨发现自己来到了芝加哥夏克特博士的诊所。而这个芝加哥正是他以前的家乡芝加哥,如今已是一片废墟,人烟稀少。夏克特医生把斯图瓦茨当成了试验品,用来实验他的大脑机器——神经转换机。当坏蛋巴尔基斯误以为斯图瓦茨是间谍时,情节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起来。 当时,双⽇出版社负责阿西莫夫作品的编辑瓦尔特·布莱德伯利认为,有必要加人点浪漫情节,这是流行杂志很少要求的。于是阿西莫夫加⼊了一段阿瓦当与夏克特博士女儿波拉之间的爱情故事。 当夏克特、波拉、阿瓦当与斯图瓦茨都被坏蛋巴尔基斯拘捕并关押起来时,小说达到了⾼嘲。这时,巴尔基斯正准备通过细菌战发动地球叛 ![]() 然而,斯图瓦茨遇到的所有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他。被自己的经历弄得晕头转向的斯图瓦茨几乎不知该听谁的好,结果听信谗言,将自己的能力用于对忖好人——阿瓦当与夏克特⽗女。 小说中所有的人物与大部分情节我们以前几乎都曾见过。夏克特博士是基地系列最后一部《消失》中的艾伯林.米斯与达拉尔博士的混合。这个故事几乎是与《空中卵石》在同一时间创作的。巴尔基斯则是个常见的坏蛋。他是基地系列《将军》中克莱恩二世皇帝的宠臣布罗得里格与《长市》中威尼斯的结合体。故事的整体构想——下属 ![]() 阿西莫夫显然有让弱者反败为胜的喜好,结果斯图瓦茨的功绩超过了贝塔·戴瑞尔、拉桑·戴维斯,甚至超过了基地本⾝。 这一时期,阿西莫夫显然对精神力量及大脑改换装置着了 ![]() 然而,《空中卵石》与《基地三部曲》更深层的联系还在于对场景的选择上。如果我们对阿西莫夫的小说做个总体调查,就会发现他的故事有个明显的整体框架,那就是阿西莫夫一些作品的封面上所昭示的“阿西莫夫的银河系小说”它指的是故事情节发生在银河帝国这个框架內的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 随著作品一部部地发表,各个故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复杂。起初,阿西莫夫并没有制定宏伟计划,但渐渐地,他有了写一组系列故事的想法,并且这种想法越来越明确。阿西莫夫在《空中卵石》中又提到了特伦特星球,故事显然是发生在基地故事中提到的同一银河帝国时代的极早期。① ①让人不解的是,在1982年格林纳达出版的《基地边缘》这个收篇故事的结尾,阿西莫夫说:“《空中卵石》中的故事发生在第一银河帝国的鼎盛时期。”这个说法有误,因为在早期基地故事中,我们一再看到第一银河帝国在哈里·夏尔登之前就已存在上万年了,只是在哈里生活的那个时代,帝国才开始逐步衰败。 在《空中卵石》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相同的构思,银河文明失去了 ![]() 从阿西莫夫四五十年代创作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三条立独的线索。一条是以不远的将来为背景的机器人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如苏珊·卡尔文、鲍威尔与唐纳文等人的故事;第二条是以并非太遥远的未来为背景的,如《钢之洞》与《⾚裸的太 ![]() 银河帝国丛书中的故事都发生在泛银河系文明中。银河系中数以千计的星球上都居住着人类,但他们已忘记了自己的 ![]() 50年代,阿酉莫夫创作了两部机器人长篇小说《钢之洞》与《⾚裸的太 ![]() ![]() 显然,阿西莫夫在开始创作银河帝国短篇与长篇小说前,心中并无整个宏伟计划。他不像托尔金,能够坐下来悉心编织自己的神话。这不是他的工作方式。他的神话是自然成长的,越来越复杂,最后以他生命中最后10年创作的四部基地小说自然收尾。 1949年,阿西莫夫按双⽇出版社的要求开始对《相伴到老》听起来过于浪漫,阿西莫夫同意了。他引用了文中的一句话作为书名,这样,他的第一部长篇最终定名为《空中卵石》。出版社决定于1950年2月出版这部书。 在小说出版前的那个秋天,双⽇出版社向阿西莫夫要一张相片做为封面照。他给了他们一张他与杰特鲁德5年前的合影,当时他才25岁。出版社把照片剪成了两半,阿西莫夫的那一半后来出现在他的许多书中。阿西莫夫特别喜 ![]() ![]() ![]() ![]() 这故事尽管是开玩笑,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阿西莫夫的狂妄自负与他那不善掩饰的虚荣心总是携手并行的。他对自己的岁数很敏感,并且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一定对自己的相貌更无信心。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表示对阿西莫夫有趣兴的女人都认为,阿西莫夫最昅引人之处是他的智慧、他的幽默感及后来的名望与财富,他的长相倒排在最后。阿西莫夫清楚自己并非相貌堂堂,所以当他找到一张如此抬举自己的相片时,当然就要物尽其用了。 1950年1月19⽇,《空中卵石》出版了。针对这部作品发表的书评,大部分都是赞美之辞,并且从第一天起,它的销售情况就不错。阿西莫夫当时不知道出版社有剪报处,会主动将书评寄给作者。结果,在这本书刚上市的头两周,他匆匆跑到街上买回了能找到的刊有有关该小说书评的所有报纸。 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界的朋友们,包括他最敬重的罗伯特·亨纳恩与斯普雷格·德·坎普,都纷纷致信祝贺并称赞这本书。就连他当时任教的波士顿医学院的校长也对他说,他与学院均为能与这本书沾上边而深感荣幸。 不久,某图书俱乐部看中了这本书,这使阿西莫夫感到很意外。其实,这只不过是个名为独角兽出版社的小俱乐部,但它出1000美元购买阿西莫夫这本书的俱乐部版权。这笔钱将由双⽇出版社与阿西莫夫平分。在此之前,他 ![]() 《空中卵石》得到了出版界的认可,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阿西莫夫开启了与双⽇出版社进一步合作的大门。 早在1949年10月,《空中卵石》出版之前,阿西莫夫就曾找过沃尔特·布莱德伯利,与他商谈另一部小说。布莱德伯利颇感趣兴,让阿西莫夫写个大纲及两个章节的样本。阿西莫夫一贯痛恨写大纲,总是尽可能地避开,但他深知,自己的写作事业已发展到了关键时刻,他得把长篇小说推销出去,而不能只向坎贝尔推荐短篇小说。他毕竟是和一家大型的际国出版社合作,所以必须按他们的规矩办事——至少暂时是这样。 他马上开始拟写大纲并创作章节样本,几周后就 ![]() 阿西莫夫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开始了第二次创作。布莱德伯利希望阿西莫夫从头开始,写出6个新章节。阿西莫夫做到了。1950年2月——《空中卵石》出版后的一个月,他的第二次创作完成了。 3月初,修改稿又被退了回来,仍是写过了头。这次,稿子上満是红墨⽔修改的痕迹,但退稿內还附了张便条,要求阿西莫夫进行第三次创作。 阿西莫夫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继1950年美妙的开端后,他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是“…一个被炒了鱿鱼的科幻小说家。”① ①艾萨克·阿西莫夫:《记忆常青》第586页,纽约双⽇出版社1979年版。 4月1⽇,他撕毁了后来成为《繁星若尘》这部小说的第二遍文稿,开始了第三次创作。一周后,他带着新创作的第一章去见布莱德伯利。布莱德伯利觉得不错,鼓励他顺着这个思路写下去。到5月7⽇时,阿西莫夫接布莱德伯利的要求完成了1/3的创作,并已将成稿寄了出去。一个星期之后,他从再次给他当经济人的弗雷德·波尔那里听说,双⽇出版社打算出这部书,并将预付750美元。阿西莫夫松了口气——双⽇不仅收下了它,而且预付稿酬也比《空中卵石》的多出一半。 过了这一难关,一切便快速运转起来了。阿西莫夫在9月前完成了全书的创作。当时,有一份试图与《惊奇》杂志竞争的新杂志《银河科幻小说》的编辑赫瑞斯·戈尔德听说了这本书后,想在杂志上连载它,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希望在故事中加人另一个人物——这个人一直在寻找一份秘密文件,最后发现文件原来是部国美宪法。 阿西莫夫当即拒绝了这一建议。他极为精确地指出,这个情节完全不可信。故事发生在1万年后的遥远未来,在这么一个时代找到如此晦涩的一份文件的可能 ![]() 阿西莫夫曾考虑将故事卖给坎贝尔,但那时正是坎贝尔最热衷于神秘主义的时期,《惊奇》上刊満了与戴安纳提克斯新兴伪科学有关的作品,阿西莫夫对此极为反感。结果,阿西莫夫非但没能让戈尔德带着他愚蠢的想法滚蛋而将故事卖给坎贝尔,自己反而投降了:他按戈尔德的要求添加了一段辅助情节。 阿西莫夫再见到布莱德伯利时,提及了戈尔德的建议。当他笑着说完这个愚蠢的想法时,令他吃惊的是,布莱德伯利却认为这个想法不错,并极力鼓动他加人小说中去。 后来,阿西莫夫说,《繁星若尘》是他最不喜 ![]() 当《繁星若尘》的第一期连载刊登在1950年12月的《银河》杂志上时,阿西莫夫已开始考虑他的下一部小说了。 与此同时,他的早期作品也开始被收集成书出版。马丁·格林伯格的⾼曼出版社于1950年出版了《我是机器人》,并于1951年初收下了曾发表在《惊奇》杂志上的基地故事。 1951年3月,阿西莫夫给沃尔特·布莱德伯利寄去了他新作中的一段章节样本。这是个关于泛银河系的精彩故事,讲的都是些 ![]() 阿西莫夫将这部小说的连载权卖给了坎贝尔。令他欣慰的是,坎贝尔只要求做一些小改动。1952年4月,这部书写成后,坎贝尔买下了连载权。以一字3美分计,扣除波尔的那一份,这部70,000的小说给阿西莫夫带来了他所见过数目最大的一张支票——1,890美元。故事在那年晚些时候开始连载。 这时,阿西莫夫的创作信心大大地增加強了。到1952年初时,他已出版了4部小说——1950年的《空中卵石》。《我是机器人》,1951年的《繁星若尘》与《基地》。此外,《太空洪流》业已完成,定于12月出版。在为《幻想与科幻小说》杂志及戈尔德的《银河》杂志写作的同时,他仍继续为其他许多杂志写短篇小说,包括为坎贝尔定期供稿。他发现,创作长篇科幻小说原来很容易,于是决定尝试写点新的东西。 几乎就在创作《太空洪流》的同时,阿西莫夫决定尝试写一部少年科幻小说。他曾收听过《孤独的骑兵》这个广播连续剧,认为可以创作一部叫做《太空骑兵》的电视连续剧剧本。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弗雷德·波尔与沃尔特·布莱德伯利,两人均认为可行。 电视剧本后来不了了之,但那个想法确实促使阿西莫夫创作出了《太空骑兵》系列丛书。这些书深受青少年的 ![]() ![]() 50年代中期,阿西莫夫创作了6部以大卫·斯塔尔为主角的太空骑兵小说。因为故事都发生在太 ![]() 太空骑兵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们是阿西莫夫唯一用笔名创作的书。我们尚不清楚他此举的动机何在,只能认为他是急于将自己的成年人作品与青少年作品分开,以免误导书 ![]() ![]() 沃尔特·布莱德伯利认为《太空洪流》是到那时为止,阿西莫夫写过的最出⾊的一本书,并且在此书于1952年夏季付印前,他就已经邀请阿西莫夫考虑为双⽇写第四部小说了。 阿西莫夫发现,他已为自己的小说创作及作品的连载建立了一套有序的运作程序。他与⾼曼出版社达成了口头协议,⾼曼与双⽇将轮流出版他的作品。因此,⾼曼出版了《我是机器人》与基地系列,而双⽇则出版了其他几部小说。他与《惊奇》杂志的坎贝尔及《银河》杂志的戈尔德也签订了同样的协议,戈尔德得到了《繁星若尘》,《太空洪流》就给了坎贝尔。1952年4月,阿西莫夫找戈尔德谈创作一部新小说的打算时,提议写一部长篇机器人小说而不是短篇故事。戈尔德当即便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建议阿西莫夫写一部以人类一机器人察警合作为主题的机器人探侦小说。 按照这一思路,阿酉莫夫创作出了《钢之洞》。这是他与双⽇合作的第四部小说。 在创作这部小说期间,阿西莫夫对⾼曼出版社越来越失望。阿西莫夫与马丁·格林伯格一直合作得非常愉快,但格林伯格的出版社办事效率太低,阿西莫夫渐渐对它失去了信心。1953年5月,阿西莫夫收到了基地丛书的最后一本《第二基地》的新书样本。为表祝贺,格林伯格请阿西莫夫共进午餐,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谈一下他们的下一步合作计划。 阿西莫夫觉得格林伯格这个人不错,但他知道,⾼曼出版社 ![]() ![]() ![]() 格林伯格很生气,指责阿西莫夫破坏了协议。其实他们的协议——在⾼曼与双⽇之间轮流出版他的小说——只适用于⾼曼已出版的四本书。但阿西莫夫并不急于点破这个事实,相反,他要求格林伯格提供已出版三部书的最新销售报表。格林伯格一下子傻了眼。显然,他事先并没想到要准备什么销售报表,因此只得让步。尽管发生了这么一次小龃龉,但两人并没有闹翻,阿西莫夫最终得到了应属于他的所有钱,而且也没有闹出不愉快的场面。格林伯格是个城实的商人,只是他的办事效率太低,令极富条理 ![]() 有关人士均对《钢之洞》表示満意,阿西莫夫本人也以此第一部探侦小说为荣。就连戈尔德也是在稍微提出点修改建议后就给他开了一张支票。扣除波尔的佣金,此次阿西莫夫夫妇的行银帐户中又多了2,520美元的存款。 阿西莫夫在创作《钢之洞》的同时,也没有冷落了为杂志写作。许多人错误地认为,阿西莫夫在为成为一名长篇小说家而努力时,完全放弃了短篇小说的创作。其实,他在50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量与他专门从事流行杂志写作时期的创作不相上下。 1952年中期,阿西莫夫意识到,他应该尽量利用自己与双⽇出版社的关系,将短篇小说创作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于是,他向布莱德伯利建议,希望能出版一部短篇小说集。出乎他的意料,布莱德伯利马上就同意了这一想法,并让他写个样本故事。 阿西莫夫心中早已想好了这部专集的第一个故事。尽管他从来不是个政治积极分子,但他一直支持主民 ![]() 阿西莫夫对这个故事很満意,将它放在了《火星人的方式与其他故事》这个短篇小说集的头篇位置。但令他奇怪的是,竟从没有人来信与他探讨故事的象征意义。他后来认为,自己的讽刺一定是太微妙了。 阿西莫夫的小说经常遭人非议之处,就是作品鲜有女 ![]() ![]() 1953年11月,阿西莫夫在创作《钢之洞》的同时,试图构思下一部小说,但没找到灵感。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他已出版了七部作品,而且还有一部正待出版。换了别的任何一位作者,可能都会对此成绩心満意⾜,但阿西莫夫却不是容易満⾜的人。有人曾告诉他,波士顿大学的图书馆蔵有自1928年以来所有的《时代》杂志。阿西莫夫认为这些杂志没准能为他创作下一部作品提供点启示,便开始翻阅这些收蔵,从第一期一直看到了1953年11月的最后一期,每期必读,无一挂漏。 由于经常光顾图书馆,馆里的工作人员便给他起了个“《时代》教授”的绰号。令人⾼兴的是,他的一番工夫没有⽩费。刚看到第二卷,也就是1928年下半年的合订本,他发现了一则小广告,很快 ![]() 当时,他正创览着广告栏,突然注意到有幅图形似原弹子 炸爆后产生的菇蘑云。这让他吃了一惊,因为他清楚地记得这是20年代末的一本杂志啊。当然,这只是他乍眼一看时的印象,当他再仔细端详时,才发现图中所摄的是⻩石家国公园里的老信徒天然噴泉。当时他便想到:如果这真的是一则用菇蘑云做的广告,那会怎样呢?它代表着什么? 答案在《永恒的终结》这部作品中得到了体现,那就是时空旅行。 在此之前,阿西莫夫也曾写过关于时空旅行的作品。实际上,他写的第一个科幻短篇《宇宙之钻》讲述的就是一个时空旅行的故事。这位旅行者漫游到了未来,发现那时的地球空无一人。在《空中卵石》中,时空旅行也起了开篇作用,它将斯图瓦茨送人了芝加哥的未来世界,但那时它只不过是一种手段,仅在开篇中发挥了一次作用。《永恒的终结》则不同。这是阿西莫夫首次专门讲述一个时空旅行的故事。围绕这个主题,他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宇宙,包括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从1953年12月初到1954年2月的第一周,阿西莫夫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永恒的终结》这部书头稿的创作,当时它只有一部中篇小说的篇幅。他试图将这部作品卖给《银河》杂志的戈尔德,但几天內,他却出乎意料地收到了退稿。戈尔德没看中这个故事,他建议阿西莫夫重新再写。阿西莫夫 ![]() 双⽇对这部作品的看法截然不同。布莱德伯利当即看中了这个故事,并与阿西莫夫签了一部长篇小说的合同。 自《空中卵石》起,双⽇给阿西莫夫的预付金就不断增多,布莱德伯利信心十⾜地预付了《永恒的终结》1250美元。双⽇正⽇渐注意到他的才华,这令阿西莫夫感到 ![]() ![]() 阿西莫夫只得回过头来找《惊奇》,但坎贝尔当时手头上的小说已滥泛成灾,也拒绝了他。结果,阿西莫夫的这部小说未曾连载就出版了,使他蒙受了近3000美元的损失。 在我看来,《永恒的终结》是到那时为止,阿西莫夫所创作的最完整、最精彩的小说。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几乎都缺少一个元素——爱情。 尽管阿西莫夫风流成 ![]() ![]() ![]() 当杰特鲁德听说艾萨克的最新小说中有一段“ ![]() ![]() …他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但突然间,他不在乎了。他全⾝像着了火一般。他笨拙地张开双臂,摸索着。她没有反抗,只是与他熔为一体…① ①艾萨克·阿西莫夫:《永恒的终结》第56页,黑豹出版社1959年版。首版于1955年,纽约双⽇出版社。 “哪儿是 ![]() “你刚看完。”阿西莫夫面红耳⾚地回答道。 从这段小揷曲中,我们看不出阿西莫夫的破绽,却对杰特鲁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果真如阿西莫夫再三向朋友们申述的那样(杰特鲁德死后,他就公开向读者们申述了),杰特鲁德对 ![]() ![]() ![]() ![]() ![]() 如果撇开阿西莫夫蹩脚的 ![]() 故事围绕着主人安公德鲁·哈兰展开。哈兰生活在永恒之境——时空之外的“无时之地”时空旅行者们,即‘永恒者”就在此生活、工作。永恒之境的宗旨及永恒者们的工作,就是监视人类历史并及时进行修正,使其沿着他们认为最合适的轨道发展。永恒者们漫游到各个不同的时代,对历史进行微妙的修改,以使未来完全符合他们的远大计划。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抵抗,永恒者们将人类历史停滞在了永远不能探索太空并将最终灭亡的阶段,这自然惹出了⿇烦。这些永恒者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造成的破坏,甚至还自认为⼲了件好事。他们将全力以赴地维持这种社会状态——毁灭生命、破坏伟大的艺术和科学成就、使夫 ![]() 读者不久就能发现,这是个彻底败腐的制度。同时,永恒之境这么个庞然大物显然又是不可推翻的。在阿西莫夫的笔下,惟有爱情的力量,才能使人类返回正常进化的轨道。美丽的诺伊丝·兰本特出场了。她并非永恒者,只是个普通的凡人,一个“时限者”尽管永恒者与时限者间严噤发生个人关系,哈兰还是爱上诺伊丝。这就是故事的核心。 诺伊丝将被卷⼊一场现实的演变中,这是永恒者们为使现实符合他们的计划而进行的一次再安排。哈兰发现,如果这一演变发生,诺伊丝将不复存在。他自然被这个念头惊呆了,于是决定⼲扰永恒之境的计划,挽救他的爱情。 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了解到永恒者们所知道的人类历史。我们发现,24世纪一位名叫维克科·麦兰肖恩的科学家发明了“临时场”首次创造了时空旅行。这被认为是人类原始历史的一部分。我们的英雄哈兰碰巧是位研究原始历史的专家,他发现了一个反论,认为麦兰肖恩不可能研制出“临时场”因为研制工作中所必须的数学直到27世纪才能发明出来。 在得出此结论的同时,哈兰接受了一项任务,教导一名新加人的永恒者,一个“无知”的年轻人。这是个刚出场的人物,叫布林斯利·库柏,生于78世纪。哈兰的工作是教授他原始历史——他的老本行。不久,哈兰开始收集线索,但得出的结论不对。他意识到,必须教会库柏原始历史,让他返回24世纪去教会麦兰肖思创造永恒之境所必需的27世纪的数学。换言之,永恒之境这个能让人飞越数万个世纪的巍巍大厦是建立在一个反论的基础上的。 随着故事的发展,诺伊丝与哈兰的关系也更加复杂。我们发现,哈兰的理论在一个关键的细节上出了错。他 ![]() 我们很快了解到,库柏确实生于78世纪,但他被送回到了24世纪,并在那儿遇见了麦兰肖恩。哈兰竭尽全力想教会库柏时空旅行的原理,但库柏尚未学会,麦兰肖恩便在一次事故中丧生。库柏无法返回自己的世纪了,情急之下,他便假冒成了麦兰肖恩,最后终于亲自创造了时空旅行。但是,哈兰、库柏、麦兰肖恩及包括被牵连在內的诺伊丝·兰本特和整个永恒之境,都处在一个不能被打破的时空循环之中。哈兰必须继续教库柏历史,库柏必须及时返回24世纪,发明时空旅行,从而创造出永恒之境,而哈兰出生就是为了教库柏,库柏又得及时返回… 不用说,是诺伊丝·兰本特的介⼊,才打破了循环。结果,库柏却被送到了错误的世纪,永恒之境将面临着不复存在的威胁。 而后,哈兰与读者一道从故事中的另一重要角⾊——超级计算机兰本·忒塞尔那里了解到了有关时空循环的一切。计算机做出决定,在库柏走错地方后,哈兰必须千方百计地找到他,并修正他的错误,这是永恒之境继续存在的唯一机会。哈兰同意了这个决定,但有一个条件:诺伊丝必须与他同行,且任务一旦完成,他们就能生活在一起。忒塞尔别无选择,只能答应他的条件。于是,哈兰和诺伊丝两人启程奔赴原始时代,寻找 ![]() 他们将库柏误人的时间缩小到了20世纪的前1/3。哈兰很快意识到,只能通过查找他专门收集的20世纪的杂志,才能找到库柏的具体下落。 这样,我们绕了一大圈,才看到阿西莫夫创作这部小说时所获得的启示。哈兰用了数周的时间查阅他收集的庞大收蔵,企图找到点线索。他终于找到了,这是一则广告: ALLTHETALKOFTHEMARKET 这则广告不仅每行的每一个字⺟由上而下连起来组成了原弹子(ATOM)这个词,而且在整个广告的边上还画了一个——你肯定猜到了——一形似菇蘑云的圈子:这才真正怈露了秘密。 这时,故事已接近尾声,但这里还有一个情节。哈兰带着诺伊丝去找库柏,他们来到了1932年, ![]() 阿西莫夫自然给我们一个皆大 ![]() 当然,诺伊丝说服了哈兰,不再管库柏。库怕被困在麦兰肖恩出生前300年的时代里,对一切都无能为力, ![]() 许多评论家认为,《永恒的终结》是阿西莫夫所创作的小说中最令人満意的一部,同时也是最复杂的一部。这部小说完成后不久,阿西莫夫便开始创作《钢之洞》的续篇《⾚裸的太 ![]() 《⾚裸的太 ![]() 除去晚年创作的几部作品《诸神》和两部机器人探侦小说及另四部的基地系列,此章提及的几本书构成了阿西莫夫的长篇科幻小说全集。这些书至今仍畅销不衰。在过去的40年中,阿西莫夫的小说发行过多种版本,并被译成多种文字,销售量大得惊人。《空中卵石》在上市的前18个月中.就已卖出了13,000多册精装本。 在生命的最后10年,阿西莫夫重又返回到科幻小说文坛。虽然此间创作的几部书销售业绩都很一般,但他先前的11部重要作品(包括前三部基地系列和前两部机器人专集)数十年来却一直畅销全球。正是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很⾼的声望,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早在1950年,坎贝尔就已经称赞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之一”①1974年,书评家小约瑟夫·帕侨奇称:“对许多人来说,艾萨克·阿西莫夫这个名字就是科幻小说的代名词。”② ①《记忆常青》613页。 ②小约瑟夫·帕侨奇:《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纽约双⽇出版社1974年版。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阿西莫夫50年代的小说如此受 ![]() ![]() ![]() ![]() ![]() 我个人认为,阿西莫夫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具有罕见的讲故事的天才。他的故事情节虽然错综复杂但完全可信,运用对话推情动节发展的技巧更是无人能及。但阿西莫夫最具特⾊之处,还在于他创造另一个世界的⾼超技艺,并且这个世界能够科学地自圆其说,富有逻辑 ![]() 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通常都是些肤浅之作,构思简单。随便,惟有《夜幕》与几篇机器人短篇例外——基于机器人定律这一宏大构想之上的机器人故事当然不会是平庸之作。 在其最优秀的小说中,阿西莫夫创造了一种完美的故事节奏,他一步步地推进着情节的发展,犹如在由浅人深地解释一个科学原理。他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很強,使读者立即就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并被他深深昅引。 有一位记者这么评价阿西莫夫的写作风格: 为什么我觉得他的写作风格如此与众不同?让我来告诉你,那时因为他是在与你聊天,而不是对你说教。他就在客厅里,坐在沙发上,喝着一杯晚餐剩下的咖啡。他只是顺便进来打个招呼。他是一个老朋友,一个能聆听你心声的人。你知道,他就是那种人,握手很有劲,笑起来満脸相子,但很亲切。① ①萨尔玛·杰曼门:《萨尔玛的通思》,摘自《波士顿环球邮报》? 当然,阿西莫夫的作品有的也很平庸,有些甚至还很愚蠢。在描述人物不同的说话方式方面,其能力之差无人能及。别的作家在形容人说话时从未用过那么多的副词——从“尖叫地”一直到“低沉地”然而,尽管存在这些错误(他一直到老似乎都没能将这些错误改正过来,1993年出版《基地在前进》中,类似的副词用法随处可见),阿西莫夫仍是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他讲故事的那种古老风格及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亲切,使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不论故事情节多么只重技术和缺少人气,读者还是一下子就被他创造的世界深深昅引住了。 正如他从未真正提⾼过英语⽔平一样,阿西莫夫也从未丧失过自己強有力的表达能力。有趣的是,编辑们似乎也认为,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內,就无须去挑阿西莫夫的⽑病,所以一些错误的语法也被故意保留了下来。他们认为,一旦改正了这些错误,阿西莫夫的许多小说就不再是“阿西莫夫式”的了。 在其创作能力达到顶峰时,阿西莫夫成功地将一部小说的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永恒的终结》代表着他创作的最⾼点,但他在1954年创作这部作品时,就已经意识到,自他18岁开始写作以来,一直源源不断的科幻小说创作灵感正在迅速地枯竭。 幸亏他还有其他的写作天赋。这真是:山重⽔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科幻小说领域退出后,他又开始了对非小说类作品创作的探索。 |
上一章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 下一章 ( → ) |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阿西莫夫逸闻趣事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阿西莫夫逸闻趣事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米歇尔·怀特是阿西莫夫逸闻趣事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