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边戎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边戎 作者:阿菩 | 书号:41798 时间:2017/10/3 字数:4942 |
上一章 第八十九章 旧邦士子维新学 下一章 ( → ) | |
这⽇林翼回校,先来拜见李阶。李阶慰问了一下林翼“兄长病情安否”林翼也请教老师这几个月来管宁学舍各方面有什么进展,在看到李阶所撰的各个科目的新提要后,说道:“这提要比七将军写的详尽多了。先生,七将军他最喜![]() 李阶道:“咱们现在整理的这些书籍资料,当初都是七将军下命搜集的吧?” 林翼点头道:“是啊。不过我们都是边做边学,连七将军也是如此。先生,你在大宋时学的就是这个吧?要不怎么能把学问做得这么好?” 李阶道:“不是。我也是边做边学。” 林翼奇道:“那为什么我们都觉得先生你对这些学问十分精通呢?许多我们看不出来的问题,你一句话就说到点子上了!” 李阶微微一笑道:“我有一良师,经学文章得于明道先生,史学识见私淑涑⽔先生,《皇极》精要⼊康节先生堂室。我忝列其门墙之內,所学虽浅,却也打下了不错的底子。现在我们在处理的这些学问虽新,但 ![]() 林翼听得半懂不懂,问道:“明道先生便是洛 ![]() 李阶叹道:“你列我门墙,也算得诸位先生沾润,称呼祖师们却不当如此无礼。将来若到中原被士林同道听见,莫的笑话你耝鄙。涑⽔先生便是司马温公讳光,康节先生姓邵讳雍。” 林翼心中把李阶的话转一转,这才知道李阶说的正是司马光、程颢、邵雍,那都是名震天下的大学者,一时间不由得心头动耸。 李阶摸了一下他的额头道:“你天资是很聪明的,可惜接触正学却晚了些,这些学术渊源,我以后慢慢跟你说吧。”顿了顿道:“这半年来我将七将军留在朱虚山的手迹都读遍了,他所学甚新,大逾我往昔所知。只是 ![]() 林翼对杨应麒佩服还在李阶之上,听李阶言下有看不起杨应麒的意思,不服道:“先生是说七将军也不及你么?” 李阶道:“话不能这么讲。应该说他是极精明能⼲的人,若论世务我望尘莫及,至于学问则不够精纯…”说到这里对林翼道:“你这一脑子鬼主意都是学他的吧?嘿嘿,那也不错,将来也是个用世的人才。” 林翼见自己的长短被李阶一语道破,心想:“他们二位的学问我都没摸到边呢,没法评断的⾼下,却等七哥来了看他对李先生如何评价!” 女真建国初期,杨应麒号称“大金第一才子”等呑并了东京道,张玄素、杨朴、张浩、王政等渤海士子相继加⼊,其经史功底都不在杨应麒之下,但论到知识的广博则远不如他,因此这个称号得以延续。 管宁学舍开学以来,聚集了辽河流域的斯文隽秀,众人在杨应麒的导领下孜孜不倦,讲学读书,学问⽇进,彼此唱和谈论,都觉朱虚山学风甚盛,辽南士子的学问就是大宋名儒也不能过。 及李阶北来,初时锋芒不露,但来了不到半年便将杨应麒所引新学全部贯通。不但津门的教师见到他多行半师之礼,就连渤海一等一的士子遇到他也无不相形见绌。杨朴、张浩等人本来倨傲,但和李阶有过深谈后便纷纷避席。 杨应麒在辽口曹广弼处从十一月初呆到十二月中,期间披阅了杨朴从津门转来的《汉部新礼议》《汉部新律议》两篇小文,作者李阶却是一个颇陌生的名字,掩卷大惊,对曹广弼道:“咱们汉部什么时候来了这样的⾼人!” 曹广弼道:“我打听过,这个李阶来津门虽有一段时间了,但直到近来才显露头角。只是你向来消息灵通,怎么反来问我?” 杨应麒道:“二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半年多来被大嫂庒着不让理事,⽇常关注也只在几处最要紧处,但毕竟没法像以前那样面面俱到,许多事情都生疏了。” 曹广弼点头道:“那你如今⾝子大好没?” 杨应麒道:“没什么事了,闲了这半年多,脑子倒是比以前灵光了不少!” 曹广弼道:“那就好。这段⽇子宋辽使者往来驰聘,我观国主意愿,伐辽之事就在眼前。这次和上次不一样。这场仗一开打,在大宋、大金联手夹击之下,大辽便有灭国之祸!此战必然旷持⽇久,不是一年两年就会结束的。到时我们几个去了前方,辽南千头万绪的事务便都庒在你头上,咱们汉部若没有你居中策应,只怕局势难以控制!” 杨应麒叹道:“其实我早就感到局势难以控制了。汉村还在会宁我们的事业还小,所以我才有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感觉,但我们的事业越大,再想全面掌控便越难。顾得了东边,顾不了西边…” 曹广弼接着笑道:“顾得了汉部事,顾不了房中事!” 杨应麒脸尴尬一笑道道:“二哥你别笑话我了。现在辽金持衡的局面即将打破,接下来就是一场接一场的大变!你放心,我会抛开杂念,全心理会军政要务的。” “这才好。”曹广弼道:“大宋使团的事情怎么样了?最近有没有跟他们接触?” 杨应麒不悦道:“最近好几次事情,比如让王政回宋、两国国书往来等完颜希尹都不让我与会。和大宋朝廷通问的文书,完颜希尹连副本也不肯给我看!我们牵好了线,他们却想就这样把我们晾起来!真是岂有此理!”他哼了一声又道:“我当初也没想到国主这么精明啊,只是他不让我们再揷手,我们也拿他没办法。话说回来,我们要的好处差不多都已经到手了,接下来的事情,就看宋使怎么周旋了。” 曹广弼道:“国主的态度,我始终不是很放心。” 北国的文明程度进化未深,至今仍然是一个強者为王的时代。从天山至于大海,部族之多不下百计。自阿骨打这个強者挟胜辽之威,将无数原本各有自家名称的部族整合到“女真”这面大旗下,一时间纵横千里,所向无敌。 这个年代正是世界 ![]() ![]() 不过曹广弼的担忧,却不是为这只羚羊,而是为躺在这羚羊后面的那头更肥、更病的大象! “如今联宋攻辽之议将成,大战在即,汉部的粮草供应没问题吧?我听克忠来信说今年复州的移民特别多,民间的粮食十分吃紧,去年新增收的粮食全被新移民耗光了。” 杨应麒道:“民间粮草吃紧,一方面确实是由于移民大增,另一方面也是我对辽南备荒、备战之粮控制甚严所致。至于移民大增,就长远来说这可是大大的好事。咱们汉部畜力充⾜,农具精良,而新流⼊的破产农民又大多是种田的好手,分到土地后个个振奋。如今我们汉部治下的农民,上农上田一人可以产五六人之食,中农中田一人可产三四人之用。贫瘠的滩涂以及江源附近的林地、草地我都让卢克忠他们荒着,以护⽔土。现在复州的农地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如果接下来几年里还有这么多的移民,那不用两三年辰州、开州的荒地也会被垦完。而且咱们倡导的是精耕细作,单位亩产甚⾼,到时候或许能‘辽域 ![]() 曹广弼道:“近来从大宋来的移民越来越多,连带着辽口也汉风大盛,我甚是喜 ![]() 杨应麒道:“把三州荒地开发完应该还需要过几年吧。再说我们还有个大流求岛呢,那里能容纳的农业人口比辽南大得多。若大流求岛开发起来了,那我们汉部的粮草就再也不愁了。” 曹广弼道:“要是大流求也开发完了呢?” 杨应麒笑道:“那怕要十年、十几年后了吧。那时候天下大势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 “十年二十年后?那个岛有这么大?” 杨应麒道:“一来那个岛确实不小,尤其可以开垦成良田的土地甚多。二来我估计流求在四哥的主持下发展不会那么快。四哥料理內政的本事有限得很,他能把航路保持住并在大流求站住脚跟已经很不错了!等在辽东的事情渐渐稳了,我还得物⾊一个利害的內政好手过去帮忙!” 曹广弼听到这里头摇道:“这件事情,你可就错了!” “我错了?” “嗯,今年六七月间的元部民会议你没来,但主持记书的胡茂是你的老部下,这些事情他去会宁时没跟你说么?” 杨应麒道:“没有。大嫂庒着呢。我问胡茂有没有出现什么⿇烦事,他说没有,我就不再问了。” 曹广弼笑道:“是了,大嫂让我们‘报忧不报喜’,如果部內一切顺利便暂时不要去烦扰你了。” 杨应麒见曹广弼这两句话来得突兀,问道:“元部民会议上捅出什么大事了么?” 曹广弼道:“在流求的元部民,带来了很重要的消息。回津门后最好看看记录大事的档案。” 元,就是第一,曹广弼说的“元部民”就是汉部的第一代部民。汉部在会宁立村设籍,这第一代部民的名字,都登记在汉部的第一本籍贯簿上,开头几个人,即是:狄喻、折彦冲、曹广弼、杨开远、欧 ![]() 之后汉部通过联姻、战争渐渐扩大,新加⼊的部民越来越多,慢慢就有了第二本、第三本籍贯簿。 ![]() 第一代部民共有三百六十一人,如今还活着的只有二百九十二人,但登记在“元籍”的元部民,却已经扩大到约三千人。为什么元部民会越来越多呢? 原来,由于元部民是汉部的元老部民,所以虽无明文规定,但这些人在部中的地位实际上都比较⾼,其他部民在心理上也承认他们的“老资格”这便让元部民形成了一种超然的地位和尊贵的自我认知。新部民在立功(特别是战功)之后,往往便有将自己的姓名登记⼊元籍的诉求,汉部的首脑们因势就利,在征得老部民们同意之后満⾜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同时为了防止元部民的堕落与犯罪,慢慢形成了“⼊籍”和“除籍”的规矩。“⼊籍”和“除籍”的通路形成以后,元部民便实现了人员的流动 ![]() ![]() 一方面,汉部內部优秀而忠诚的人都被慢慢昅纳进来;另一方面,这些人又分布在各个要害部门,成为汉部的骨⼲。目前元部民并不具有律法上的特权,但他们既是整个汉部的骨架,也是整个汉部的实权阶层。在这个 ![]() 在会宁汉村时,元部民每逢开舂都会聚集在一起,如在死⾕中度过的第一个舂节一般,朝敬天地祖宗。随着汉部的事业越做越大,这个纪念 ![]() ![]() 在外地的元部民大多⾝居要职,元部民会议时谁该来谁不该来都有定制。如⾝在汴梁的周小昌例不出席,辽口鞍坡的军官两年一至,流求官吏三年一至轮流出席等等。而这些元部民聚到一起以后,除了互道各自别来之情,也向大会汇报他们在所在地的见闻,其中重要的事宜都会记录在案以备稽考。 今年的元部民会议杨应麒没有参加,他参加的最近一次元部民会议是在重和元年六月——也就是去年年中,那时候,陈正汇还在漂往流求的海船上。 |
上一章 边戎 下一章 ( → ) |
边戎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边戎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边戎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阿菩是边戎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