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作者:黄仁宇 | 书号:42269 时间:2017/9/29 字数:4188 |
上一章 25、宋太祖赵匡胤 下一章 ( → ) | |
国中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说也奇怪,各朝代创业之主,虽凭军事力量夺取江山,只有赵匡胤是个职业军人。其他如汉⾼祖为亭长,唐⾼祖和隋文帝是贵族,元太祖和清太祖是少数民族的领袖,明太祖是农民,他们的政治背景在创立帝业时先声夺人。只有宋太祖赵匡胤以军功起家,即创立朝代之⽇,仍是现役的⾼级将领,这与北宋之注重技术,企图在国中历史里打开出路,不因袭前朝作风的趋向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我们从《宋史》的本纪里看到赵匡胤幸造船务、观制造战舰、观⽔矶、阅炮车、视察练习⽔战、亲授医官黜其艺之不精者,前后不绝。他自己也武艺⾼強,骑马 ![]() 既作皇帝则他不能搬出智力德行均⾼人一筹的表现。可是赵匡胤不以菗象的观念笼罩事务。他作圣贤之君的观念,能拿出来对真人实事发挥,在各代帝王之中可算是最能说实话的一位。他要石守信等 ![]() ![]() ![]() 赵匡胤受⺟亲杜氏的吩咐,传位于弟赵光义(太宗),终其⾝没有因为继承问题而在他左右产生各项 ![]() 对个人作褒贬,不是本书的目的。况且宋太祖赵匡胤没有一般帝王的毒辣,也还不是完人。他饮酒常醉,有一次他所乘马蹶坠地,他站起来就解佩刀刺马杀之。还有一次他举行露天宴会的时候下雨,他就盛怒,弄得很多臣下惶竦,可见他也有耝蛮 ![]() ![]() ![]() ![]() 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奉后周周恭帝之命去讨伐契丹,兵次陈桥驿,距开封不及一⽇的距离,被部下以⻩袍加⾝推戴而为皇帝。这种情形,与西方罗马帝国的情形相似,在国中的五代也已数见。即是后周本⾝,也是在这情形之下产生,恭帝郭宗川,则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因之960年之政变创立北宋,没有遇到抵抗,在国中历史上也创立了一种不经过流⾎而诞生一个主要的朝代之奇迹。 出征的军队既还回国都,宋太祖放弃了征伐契丹的计划,这计划也终⾝搁置。他到晚年才重新展开开封与太原(北汉)轴心间的战事,也因对方的顽強抵抗而罢,他在位十七年之中着重以军事力量,削平南方立独或半立独的家国。在他有自觉中,完成了一项“大历史”的任务:公元第二千年的上半期,国中南方的多数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有了一段长时间大规模的斗争,双方都要作长远的准备。因为赵匡胤的长远打算,北宋没有继五代而为第六个短朝代。但是赵匡胤并没有完全忘记北方的顽敌。他曾对赵普说有朝一⽇他要能恢复幽燕十六州,他就要在北方山地上古北口一带设防。这计划到四百年后才由朱元璋指导下遂行。 赵匡胤所灭之国,有荆南(湖北)、湖南(即今⽇湖南)、蜀(四川和陕西一部)、南汉(广东和广西)和南唐(江苏、江西及安徽之一部)。钱谬所掌握的吴越(浙江及福建之一部)则仅纳贡,钱也和他约定“三年一朝”到开封来拜访他,但是其疆域仍未⼊宋朝的统治,福建的厦门和汀漳也仍在化外,要待太宗朝北宋才能席卷长江以南。 赵匡胤完成他局部统一之后,曾派员官到各处度民田,但是未曾下令重新分配民间的土地。他也着令“均赋税”但是一般看来,他仍因袭五代的体制,只在局部的调整,没有大规模的改组。他之没有征兵制,尤为各朝所仅见。他治下家国的力役,也尽量避免征派于民间,而由“厢军”(详下)服行。宋朝创业之主用刑罚较前代温和,但是对官吏的贪污则不假情面。然则他也说到“奉禄薄鲜,未可责廉”于是他对各级工作人员一体加薪。宋朝的官俸也较其他各代为⾼。他所设家国储备军,中作封桩库。他曾说:“俟満五百万缗,当向契丹赎燕蓟。”他又曾向左右说:“我以二十四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很少的国中君主,会这样坦率的承认人的私利观,而且赵匡胤很明显的知道家国经济的力量庞大。他的积绢计划,曾给第六个皇帝神宗赵琐一种启发的作用。约在一百年之后,神宗在库房上题自制诗:“五季失图,俨狁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爰设內府,基以募士,曾孙保之,敢忘厥志?”以上三十二字,以每字作一库的名号。三十二库积満后又成立二十库。但是其祖先与曾孙都没有看出:经济力量固然可以翻变为军事力量,但是其中又有组织结构的各项原则,并不仅是二百万匹绢,则可以敌对方十万的精兵。这题目关系整个宋朝的历史,当在以下各节分析之。 宋朝号称央中集权。赵匡胤的作法,首重军制与财政。在军备上央中所统制的为“噤军”诸州之镇兵曰“厢军”;各地方的防守则为“乡兵”这办法也沿袭于五代之“牙军”体制。央中经常向各州镇菗调其強壮兵卒,而将老弱淘汰。起先以“样兵”召诸州选所部兵至阙下,以后则代以木梃,各州镇有照⾝材招募训练的责任,一到训练成 ![]() 以上各种设施都有刺 ![]() ![]() ![]() 以上所述与一般历史书并无出⼊。这又和“大历史”有何关系? 从远距离的观点看来,第二帝国经过北魏的孕育,隋及初唐间继承着间架 ![]() 五代十国是一种裂分的局面,概言之,也可以称为军阀割据。然则军人注重实际,以部曲管理场院,固然将税收增⾼,但是以地方分权的精神主持之,针对各处状况,也能造成府政与民间的一种联系。又有唐朝留下来的一套法令,所以赵匡胤虽武人而能自制,又得了赵普这样的一位贤相,定立了先安內而后攘外的宗旨,就能将一个裂分的帝国,重新凑并拢来。其注重军事技术与财政组织也成为北宋一贯的作风。 可是在诸事发展顺利,统一依计划完成之际,赵宋王朝也预先替自己埋伏了一些⽇后的困难。以央中集权代替地方分权,又重新归返到官僚体制,截断了治理者与被治理者在各地区中一种自然的联系,并且各处数字幅度上的相差更大,技术上更不容易掌握。上面已经说及,国中已展开一种在南方以⽔运占优势的经济体制与社会和一个在北方以畜牧为主的体制与社会。前者过于自信本⾝外表上和数量上的优势,没有设想到两者在历史上长期的抗衡,可能决定于彼此在时间上和组织上坚韧 ![]() 这些因素不可能由当事人一眼看得透彻,即使几十百年之后,整理历史原始资料的历史家仍没有看清。赵匡胤在公元976年去世之⽇即算按照传统“盖棺论定”的立场看来,也算得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物。而注意事业上的成功,也是宋太祖赵匡胤自己的一生宗旨。他曾在武成王庙观两廊所陈历代名将的画像,当场指示应当“功业始终无瑕”的才配享。因之班超、秦叔宝等二十三人进升;张飞关羽等二十二人被退,管仲则特制塑像奉祀。这也与传统的习惯,总是要哼昑着“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満襟”沉湎于一种悲剧的情调才算得有见识的态度完全相反。只是个人的传记可以盖棺论定,历史却无法盖棺论定,也没有功业无瑕的朝代。经过太祖的创业,宋朝的历史留下了不少似是而非的现象: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家国,自始注意国防,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它的民间经济,也有突出的现象,它却不能掌握这种优势。它企图注意实际,不受菗象的观念所蒙蔽,而这三百一十九年在它导领之下,所产生的特出人物,偏是哲学家为多。而“学究”首先出现为一种官衔,其成为一种被讥讽的对象,也始自宋朝。我们如何解释这些矛盾? 以下各节当提出我们初步的见解。但是即从以上的现象,也可以断言以短距离近视界的眼光解释国中历史,有它能力所及的限度。 |
上一章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下一章 ( → ) |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黄仁宇是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