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生的定义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生的定义 作者:大江健三郎 | 书号:42245 时间:2017/9/28 字数:8842 |
上一章 第十二章 “此项待续” 下一章 ( → ) | |
和这些生在同一时代的、而且以彼此了解深以为幸的人们一起,以编辑者为中心多方筹备的季刊《海尔梅斯》①(岩波书店出版)终于创刊了。纪念出版的集会上编辑者们谈话的时候,我引用了两首诗。这些诗是从以前每逢自觉意识到生活转换期的时候,就像地下⽔一涌而出一般在我心里复苏的诗,也是年复一年徒增感慨而反复昑诵的诗。总之,花费好长时间和朋友们创刊了新的杂志,也可以说这是自己的人主告一段落,自然而然地有此表露吧。 ①HermeS希腊神话中为众神传信,并掌管商业管理道路之神——译注。 第一首诗是叶芝的作品,是长诗《一九一九年》的一段。我曾经为加深记忆而把它试译出来,夹在全诗集里。“飞向荒凉天空的天鹅。/它的形象带来了耝犷,也带来了愤怒,/所有的事物应该让它结束,/用回忆描写我辛劳备至的人生/甚至半靠思索描写/甚至仅仅写了一半/啊,我们已经进⼊梦境/为什么现在不抹掉恼人的困厄/寒冬的风吹来/不学不行么?梦中我们的头已经破碎。” 当时我特别注意布莱克的新柏拉图主义,所以对我来说,这首诗首先使我深⼊地理解了这部作品,原来早就由叶芝经过先进地侧面研究,认为它是布莱克重振风采的很有力量的作品,并且在“柏拉图周年”时提到它,同时称它是歌颂新柏拉图主义的灵魂与⾁体的作品。 那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再加上想到它是表明多年工作的诗人一生之中分歧点的作品,仿佛诗人那耝犷的叹气声依然回响的作品,所以照旧打动我的心。因为我也正处在一生中的分歧点,怎样发出回声,有待我不久的将来以小说的形式表现——总之,随笔文章过于带有自⽩式的多义 ![]() 另一个诗是奥登①的《一九二九年》中的一段。这位诗人使我对诗的感受 ![]() ![]() ![]() ①WystanHughAuden,英国诗人(1907—1973)。艾略特之后的新诗运动的代表人物。经常发表政治⾊彩极浓、社会主义內容的诗。代表作有《不安的时代》——译注。 《一九二九年》在下述写得很美的开头部分已经肯定地发出了不祥之音,这是充満苦涩的自省自察的诗,我读了它的开头部分。 那是复活节的时候,我在公园里漫步/边走边听池中的蛙鸣/美丽的云团在那辽阔的晴空/十分悠闲地飘然而去,我却目不转睛地望着它/给新的名字加进新的意义/对伸过来的新手用新的力量去握,为不停地前进的人世而使用新的语言/这是世上所有的恋人和诗人们都能看得见的季节。/边想这些忽然看到/孤零零的一个男人坐在便椅上哭泣/低着头,咧着嘴/⾐冠不整,面貌丑陋,像个刚出蛋壳的雏 ![]() 现在重新把它抄在这里。对于为纪念《海尔梅斯》季刊创刊而前来相聚的人们,我把这两篇诗各引一段并讲了话,但是我仍然担心,是否没有很好地传达我的意思。至于在我的讲话里怎样把这两篇诗联系起的,我看只要明⽩叶芝的《一九一九年》和奥登的《一九二九年》相隔十年而标题相似这一点就行了。 于是我想重新整理自己对这诗的感受。看一看一定的生存期间一直从事文学工作——说看一看一直在艺术以及其他领域工作也可以,与艺术无关的工作也一样。我注意的是一定的生存期间这个问题,这里我想立⾜于自己的经验说话,所以先把文学工作当作立⾜点,然后再向一般方面展开——觉得准确到连年、月、⽇都清清楚楚。这时,断开之处的两侧就像两脚各踩一侧站在那里一样,过去的工作就会叠在上边,回顾一定的生存期间,过去自己从来没看到的光景,自己本人在这一光景里往往是轮廓分明,分明得使自己不能不为之愕然。 使我觉得这个自己,或者是不学不行么?梦中我们的头示经破碎而必须向自己诉苦。或者这个自己在清楚地看到从过去到现在的生存光景之中,和那个坐在便椅上哭泣,低着头,咧着嘴,⾐冠不整,面貌丑陋,像个刚出蛋壳的雏 ![]() 奥登的诗没有完,接下去便是以下这样的句子。 因此我想起了死去的人们/他们的死成了季节开始的必然条件的人们/对于这个季节只是凄凄惨惨回头望去/对于圣诞节的愉快怀念不已的人们/在沉默中消失,泪眼矇眬的冬天的对话等等。 我对于这些诗的思索,主要是因为我自己现在正碰上它,同时也因为我对死去的人们抱有真挚的感情,比如说和十年之前自己所感受的,已经完全不同了。 如果整理一下自己过去所思考的所谓死的定义,可能是这样的:年幼的时候,对于某些人的死,感到失去了极其宝贵的人,似乎出现了无法恢复原样的坑,而且这种感觉翻来覆去很难抹掉。但是自己现在意识到的是与此不可比较的几乎是暗淡的感情。总而言之,也就是自己已经找到自己的感觉是:他们死去的同时,活在这个人世上所遇到的最好的东西确实因此而丧失了一部分,已经无可恢复。我常常——差不多完全像个退职老人那种感触——怀念那些死去的人们的同时,也看到了和他们一起去了另一世界,对于这个现实世界所谓最好的部分久久念念不忘的自己。死去的人们之中,我最思念不已的是渡边一夫,他晚年常说,自己最亲近的人已经大多去世。那句话的最深层所包容的大巨的哀叹,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我才觉得,有着现实的同感。 年龄?对你来说,你是不是说得有些为时过早?既然这样,我就换个说法,只好说这个时代使我如此感知而早 ![]() ![]() ![]() 如果还要引用深濑基宽译的艾略特的《空虚的人们》中的诗句,那么,我想引用如下一节,因为我感到这一节最恰当地表现了我的內心所思:“两眼发直地瞪大着眼睛/渡到彼岸死的王国的人啊/如果有心就把我们记住——/你成不了猛然纵⾝跳进地狱的魂灵/你只是空虚的人/只是剥制的人。”还说“在死的梦幻的王国/梦中的我害怕那凝视的眼睛/这眼睛,并不露出来/那眼睛在那里么/斑斑剥剥照在圆柱上的 ![]() 不言而喻,我也并不是一天到晚仅仅思考那些死去的人们的事,也不是仅仅思考他们从这边带到那边去的美好事物。如我开头所写,和自己差不多年岁相等——也就是同年代的生者与死者——的人们一起,创刊新杂志这样的事,的确是可喜的,而且以这种可喜的心情办下去。然而即使在这种积极的、有充实感的工作之中,和它带来的 ![]() ![]() ![]() 具体说来,《海尔梅斯》的发刊词上引用了,对于编辑同人来说无可代替的人,已经成了死去的人们中一员的林达夫的话。我发表在创刊号上的小说里,把围绕林达夫之死的思索作为最大的主题。总而言之,活下来的人们在他们自主的行为之中,总想把死去的人们带到另一世界而又无可代替的东西,或多或少地拿回现实世界来。把取回来的东西当作给与自己的智慧的资产,当作精神的资产,认真地给与重新认识,并且把它传达给下一代,我对此一定尽力而为,在这里先记下这一笔。 让我再一次引用艾略特的作品,前面的那诗的结尾是这样的:“这样,这个世界就算完了/这样,这个世界就算完了/这样,这个世界就算完了/毁灭没有完,因为人在哭哭啼啼。”想到核时代亲眼目睹这个世界完全毁灭,那么,反复昑唱Thisisthewaytheworldends,紧接下去的Notwithabangbutawhimper.这一行,我以为具有极其生动的预言 ![]() ![]() ![]() 关于我们的生存态度的 ![]() 我手头有一篇最典型地表明着今天的情况之下,去了另一世界的人和活着的人们以及下一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的生存态度 ![]() “恐怖心和被动的情绪相反,它是源于想象力的人的自我表现,本质上是能动的,它突出地表现在(我并不是没有一般⽇本人引以为聇的记忆而写的)冬天或者通宵坐静的那些受害者要求制定受害者支援护法运动的全部过程中。受害者们已经是中、⾼年龄的人,他们为了健康和生活而要求家国给与援助,理由正当,但是他们提出此项要求的同时,还希望对他们要求家国走向和平之路的意志给与充分肯定,并且表明坚持此项运动的精神。/他们是原弹子带来的人间悲剧的体验者。 ![]() 这一运动影响之下形成了国全规模的⾼嘲,具体表现就是作为厚生大臣咨询机构而成立了原弹子受害者对策基本问题恳谈会,但是,1980年府政却明确表示拒绝制定“原弹子受害者援护法”府政按此方针行事,居然无视受害者们多年的奋斗以及国民的支持。然而受害者们决不屈服,他们差不多用了五年的时间,与专家反复讨论,表明“受害者团体协会”的基本构思才得到认可的就是这篇文章。文章 ![]() ![]() ![]() 国美投原弹子,造成了人类史上最早的核战争灾难。/其行为是无差别、非人道地对待战争,其违反际国法一事,已经由原弹子裁判裁定,⽇本府政也认为“违反际国法精神”強制他人受原弹子灾害,决不能再次发生。/决不允许重演的原弹子灾害, ![]() ![]() 没有直接表现“受害者的要求”紧接着便是下面的话:“当此被炸40周年之际,受害者作如下由衷的呼吁。/不要发动核战争,废除核武器!/现在要立刻制定援护法!/此项要求有成果时,受害者才能以‘和平柱石’的面貌生存下去,死去的人才算瞑目。/要筑起为了防止人类‘重遭灾难’的城堡。——这是历史给与原弹子下幸存下来的我们的使命。惟有完成这个使命,才是受害者能够留给下一代的惟一的遗产。” 把死去的人们和活下来的我们联系在一起,这不就是很好地表现出给下一代留下核时代认真的生存态度的定义么?表明 ![]() 应该提到,我们早就有负面的经验,但是,被核状况之下的悲观主义——并非果敢地前进的悲观主义者,而是守旧的悲观主义——拘束而不能重新振作的自己,认识到这是聇辱从而觉醒的,正是受害者团体协会以及受害者们的思想和行动促成的。因为他们认为,他们这些人顽強地主张要建立没有核武器的世界,但是另一部分人却认为废除核武器无望,这就等于把自己置于无舵之船一般,所以自己决不能对此采取容忍态度。 这几年,不论在欧洲,在国美,有人告诉我,他们对于广岛、长崎的受害者们谈自⾝经历的话,听了大为感动,并会见了那里男女老少市民运动家们。每次和他们谈话,我总的感觉可以大致概括如下:广岛、长崎的受害者已趋老龄化,帮助他们的年轻的社会事业义务工作人员们展览被炸实相的照片,同时口述他们个人的经历。地上受灾的人之多之惨,规模之大,给每个参观者以大巨冲击。而且,他们述说众多的生活于悲惨之中的受害者们的经历——当然是那些众多被炸后死去的人口述而由义务服务人员转述的——这份辛劳非常感动,因为这对于防止未来重现原弹子受害者的惨剧很有帮助,而且关键的地方很受鼓舞。其次是因此他们也意识到,客观上核状况的条件越来越恶化——必须把它推翻,然而推翻它的方法和劳动量也⽇渐困难和增大——的情况下,人类是主体条件,有朝一⽇必然废除核武器,对于这个方向和理由更加相信。 想到这些,我再次想起死去的人们之中,不用说对于我自己,即使对于众多的同时代的人也是无可代替的渡边一夫喜 ![]() 也许人要灭亡的。但是在抵抗之中倒下去好不好?假如我们抵抗以后仍是虚无,也不要把它硬说成是正确的好不好? 只凭这样的话,我对塞南库尔新的认识也许很难让人理解。但是,假定一位受过原弹子灾难的老年人出现于寒冬之夜的集会——它不是作家靠他的想象力编造的场面,而是 ![]() 我在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中野重治战后第一部小说中有“此项待续”这句话,自己也三番五次地感到必须写,实际也这么说出去了。在这篇文章结尾的时候,发觉要写“此项待续”的想法比预感更加強烈。我现在意识到也写过现在的自己正处在生存的断 ![]() ![]() ![]() 何况自己已经是生存处于断 ![]() ![]() 这些文章里反复写了我那残疾儿子的事,以此为主题的小说连续短篇集《新人啊,你醒来吧》的结尾处,我对于20岁的儿子拒绝人们给他起的那个“好啊”的外号一事发了如下的感慨。 儿子啊,我们从来就没有给你起过用“好啊”这样的婴儿 ![]() ![]() 写在这里的死和再生的主题,当然是以时代、世界的死与再生这一课题而展开的,但就其 ![]() ![]() 但是我确实想过,把时代、世界的再生和单独个体的再生放在一起,当作最实际的课题思考,首先是把它放在我利残疾儿子的共同生活上,联系布莱克诗里的形象而表现在小说的情节之中,使它成为支撑我现实生活的力量。然而小说的情节随着覆盖时代、世界的核武器黑云更密更浓,作为难以动摇的主题——可以认为,不深思这个问题,作家就一步也不能前进的紧迫问题——确实在自己头脑中开始存在了。我决心坚持“此项待续”以为我自己的生存和文学的课题。至于“续”下去的方法,我现在已经自觉地意识到,和自己有联系的死去的人们的关系上,比较清楚,然而和新一代的联系方法就比较不清楚了。因此,我想在这里更加认真地写下“此项待续” |
上一章 生的定义 下一章 ( → ) |
生的定义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生的定义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生的定义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大江健三郎是生的定义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