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生的定义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生的定义 作者:大江健三郎 | 书号:42245 时间:2017/9/28 字数:8896 |
上一章 第五章 作为资产的悲哀 下一章 ( → ) | |
今年5月,近亲遭逢不幸,给未亡人写吊唁信的时候,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已经将近10年之前的事了,对我自己有深厚影响的人逝世,我终⽇心境怆然地打发着每天每⽇,这时,岳⺟寄来劝我节哀的信。信上说,即使遭受了大巨的伤痛,但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它能告诉自己有用的生存的智慧。我想起曾经受过这话的勉励,就想用同样的话勉励对方,但是,就自己来说,大巨的悲痛是不是真的能够随着时间的消逝化解得一⼲二净呢,我茫然地俯视着眼下的⽩纸思考这件事。明确地意识化——这也是在扪心自问的过程中,仿佛手指碰到石头或别的什么东西那样得到确实验证一般——的结果,是在大巨的悲痛之后有两种趋势。其一是确实因为时光流逝而减轻悲哀,其二是有解消之后的悲痛,这悲痛和怀念一起成为记忆。对于这怀念,想把话扯远说一说,因为这是今年舂末的经历。 长子要从养护学校毕业了,初中和⾼中的毕业典礼同时举行,我同 ![]() ![]() 但是,举行毕业典礼之前,我却看到一个小个子少年跟伙伴进行了什么小小的比赛,他却伤感地放声大哭,仿佛⾝负着全世界的悲哀,心都被深深地刺痛了。假如我的儿子也这样和那孩子一起纵声大哭,我自己也可能被那大巨的悲哀所打动。我一边这样想一边注视着那小个子少年。可是他本人悲痛万分地大哭特哭了一通之后,一会儿脸上却浮现比谁都心情舒畅的微笑,和他的伙伴玩得特别开心。于是纵情嬉戏,毫无顾忌。没过多久腾折得过了火,又菗菗噎噎地哭起来了。 总之,对于面带舒心明朗的微笑而转眼之间又悲不自胜的这个少年,如果他能给我留下记忆,我想那一定是很值得怀恋的记忆。和这个印象相差无几,它使我想起自己內心深处业已缓解和愈合的几宗悲痛之事。 这就是自以为已经想开了的事其实却没有想开,以为消逝了却残痕犹在的大巨悲痛,可以这样说,到了中年已过的自己这把年龄,到死为止也不得不生死相随的铭刻肺腑般的悲痛。然而且随之而来的是自己想到,既然如此,这些悲痛已经成了自己生涯中的资产。我在信尾说,当作资产的新的大巨悲痛,同时也鼓起积极的与此共生的勇气。 本来,作为资产的悲痛这样的话,为了不使它仅仅表达感伤,那就有必要给它下个定义。也就是作为资产的悲痛的定义。它是过去的难以补偿的事——(当然)是不能忘却、也不该忘却的事——的 ![]() 把它一般化地显示,是困难的,在个体的心里有此自觉,或者在同是个体的亲密朋友之间看起来仿佛瞬间的闪光,或者像看好长时间慢慢地渗出来的东西一般的这种资产的悲哀。把它通过文学作品加以客体化,以共通的语言重新处理,反倒令人觉得亲切。 今年5月见面的作家们之中,我已经读了卡特·鲍奈伽特和威廉·斯泰龙的小说,在会议內外和他们 ![]() ![]() ![]() 关于卡特·鲍奈伽特反复描写、叙说的这个世界的悲哀的观照,已经写过几次。也曾写过对威廉·斯泰龙的《索菲的选择》印象深刻的文章。现在想再次引用的,是小说里的自画像的形式写的青年时代的斯泰龙现在把他写成的《躺在漆黑之中》的一节引用于此,同时也等于重读一遍。“我生了两个孩子,当了23年的⺟亲。今天我醒悟到,我早已不是⺟亲,也是我知道再也不当⺟亲的头一天。/我说了可笑的话。/她开始读报纸了。又投下原弹子,和⽇本休战在即。”斯泰龙失去了处女作上所表现的女儿,悲伤的⺟亲为丧女而痛彻肺腑的⽇子,她读的报纸上标题是长崎遭受原弹子轰炸,如此选择,一定是有意识的。 斯泰龙在《索菲的选择》将近结尾时是这样写的:“记不得什么时候我理解了奥斯威辛。这是大胆的话,然而也天真得愚昧无知。无论谁,决不可能理解奥斯威辛。如果写得更准确,我以为可能是这样:“迟早我要写索菲的死与生,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有助于明确宣示,绝对地恶没有从这个世界上断种绝 ![]() 奥斯威辛本⾝作为一个无法说明的东西留在世界上。曾经有过的关于奥斯威辛最深刻的解说, ![]() 从斯泰龙这位⺟亲为长女之丧而哀叹中看到长崎遭受原弹子灾难的消息,直到她对奥斯威辛难以理解的认识,说明一位不幸的女 ![]() 斯泰龙去年出版的评论集《沉静的尘埃》上,也有表现她心情悲伤的文章:“唱给F·斯柯特·菲茨杰拉尔德的悲歌”菲茨杰拉尔德是斯泰龙在蔚蓝海岸①结识的旧友,因为这位老友家里两个孩子相继去世斯泰龙写信表示哀悼。菲茨杰拉尔德不仅复了信,而且表明了她对于斯泰龙的悲哀,也就是明确了把悲哀作为资产而活下去的定义(RandomHouse版)。斯泰龙的信上说: ①蔚蓝海岸(Rivierd),为意大利和法国 ![]() 最亲爱的杰拉尔德和萨拉/今天收到电报。整个下午沉浸在对你们的怀念之中,沉浸在回忆我们共有的那幸福的每一天,实在令人伤感不已。把你们联结于生命的另一个环坏了,而且,如此残酷无情的两个打击之中,哪一个恶意更能逞凶都很难说。这七年之久的战斗之后,可以看出你们在其中彷徨着,沉默着。现在如果想写给你们一些相应的什么,那就是写给战争夺去了四个孩子的⺟亲那些话,就和林肯的信上说的一样。你们应得到的同情,已从你们彼此那里得到了,你们不会永远永远地得到安慰。/可是,尽管这样,你们一定看到更多的家庭在赫诺利亚周围成长起来,带着⽇暮途穷的和平,走向死亡的航海中,一定找到暂时停靠的港湾。对于类似这样的事,命运再也不会向你们 ![]() ![]() 把由于遭逢不幸而被強加的痛心的悲哀变成作为资产的悲哀。把这作为资产的悲哀在自己的內心里使之活 ![]() ![]() 即使还达不到称之为喜悦的程度,我们往往唤起某一可悲的回忆,不是也可以玩味称之为灵魂净化的安慰么?我想,这和文学的作用是有联系的,文学至少要弄明⽩为什么要写。叙说失去孩子的悲痛的过程中,发现被净化的喜悦的⺟亲,超越实感,觉得是在写回忆亡友的文章,于是自己首先得到慰藉和解脫,从而达到结晶作用的⽔平,于是再进一步把个体悲哀的经验,表达出丰富而极具鼓舞的感动,达到普遍适于完成文学作品的⽔平,展示出自然相联的意义。按照从个体的不幸而经过悲哀的感情净化的救助这个方面理解,这是可能的。 如果思考一下并非个体而是二十世纪人类这样大巨的规模的已成资产的悲哀,那就会更加明瞭文学的作用了。卡特·鲍奈伽特当过俘虏,他经历过德累斯顿的地毯式轰炸,他以他寻求到的方法把这段经历写成小说。这是不合理的然而却是世人制造肯定给世人以痛苦的事直接带来的悲哀。在记忆里把它不断地加以改造的过程中,这悲哀就提⾼而成为世人的资产,终于表现为文学,使人甚至感到因它而获得救助。鲍奈伽特描写了德累斯顿遭受地毯式轰炸,例如《屠宰场五号》所记录的,为一桩 ![]() 描写奥斯威辛空前的惨剧以及为它带来的后遗症长久困扰、痛苦到最后终于一死的女 ![]() ![]() 我和斯泰龙谈了相当长时间的话——如果把我这个想法向作家说出来,就可能像山村的孩子怕见生人似地妨碍她说话,所以只是一直默默地听着——全是20世纪人类受非情悖理的苦,以及经过这种痛苦之后的更生这一主题,了解到自己和眼前的这位国美作家都是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的,所以,我认为文学即使现在不也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桥梁么?《索菲的选择》是在叙述者即作家被大巨的悲痛摧垮而睡在海边,作了个被活埋的令他痛苦的梦,醒来时看到沙滩上嬉戏的孩子们往他⾝上堆沙子,此刻夜已过去,故事就在这里结束的。叙述者说:“我自己祝福我的更生,与此同时,孩子们好像用沙子保护我,把我埋上,我紧紧裹在外套之下,像木乃伊那样直 ![]() ![]() 20世纪残酷的历史给人类带来的悲痛,通过文学的表现过程,同时也是对于具有人类规模的普遍 ![]() ![]() 方才提问的问题,他如果读一下业已发给他的英译本原弹子小说集,他本来自己就能解答的。那时我在奥斯威辛。这句证词任何时候都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再加上斯泰龙的小说里,正如她写下来的这句话一样,使怀有大巨悲痛的人,有朝着更生的方向前进的鼓舞力量。奥斯威辛以后,作家费了30年的努力, 从那时我在奥斯威辛,从她曾经在奥斯威辛这个地点,直到看见跳过悲剧求得更生的方向之处,我以为可以说她是怎样不停地修筑这条路的啊。在这个不停的过程之中,作为资产的悲哀发挥了作用。 说起⽇本人之中 ![]() ![]() 如果把它用数字和主要用记述文章表现,就是以下这样的:“毕业以来,我是第一次看到礼堂。站在门口时我呆立不动,当时我想到的是,在这礼堂里既没有举行过音乐会,也没有举行过毕业典礼,而是战争结束的当年10月举行的追悼死于原弹子的生学和老师们的追悼会。我献上无言的祈祷,是给那一天死难的朋友们的亡灵。大木她们也是这么想的吧。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原和大木被动员到浦上兵工厂作工,工厂被炸而负重伤,她俩被抬来放在礼堂的地板上。原和大木后来伤愈活了下来,但是几十位女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眼前死在地板上了。生学一千三四百人之中,光死者就将近300人,这是从8月9⽇到10月开追悼会的数字。被动员到浦上军需工厂而当时就被炸死的人,在自己家里死去的人,各种各样都有。用⽇本纸和⽑笔写的生学们的姓名,在礼堂的粉⽪墙上从头到尾分四、五段贴才能容得下。” 那么,如此大巨不合情理的事,是怎样通过人的感情而被记忆的?如果联系前面的那些话,那残酷的事如何提⾼到人们作为资产的悲哀就清楚地表现出来了。 每个班由任课教师念生学们的名字。任课教师被炸死的班,由同学期的教师代替念该班生学的名字。念到每个人的名字时,活着的生学们之间总要发出一阵惊讶声。过了一阵,惊讶之声没了,我们丧魂失魄一样垂头丧气地坐在长靠椅上。三面墙壁前面坐着死难的生学们的⽗⺟。追悼会开始之前,那些⽗⺟们就眼泪汪汪。流泪变成鸣咽,生学们向坐在央中的⽗⺟们走来。原自言自语地说:太让人伤感了,她这句话在每个人心里唤起往⽇的记忆,如实地表达了大家的心境。 从礼堂去了教室,她们边说着话边到各个教室,同年级生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个少女。“大木问大家:‘还记得她么?就是总带个空罐的绢子。’野田问:那空罐是怎么回事。大木说:‘那空罐里装着她⽗亲和⺟亲的骨灰,每天都带来。’啊,我不由得叫了一声。原来那姑娘就叫绢子。她是我的同班同学啦。我还记得,她把双亲的骨灰放在手提式书包里来上学。她把骨灰放在没有盖子的空罐里。怕骨灰撒出来,罐口盖上报纸,用红绳系好。她一落座就从手提式书包里拿出课本,然后双手捧出罐子,把它放在课桌的右边。一下课她就把罐子捧进书包,然后回家。起初,我们谁也不知道罐子里装的是什么。她也不想告诉别人。遭轰炸之后,我们说话不直率的事多起来了,因此,尽管挂念这回事,但谁也没问。她捧那罐子时手指的动作十分优美,就更不想问个究竟了。”有一天上课时受到教师责问,这时她才说,⽗⺟被烧死,从废墟拾到的双亲遗骨,还没有办埋葬手续,所以只好提来提去。娟子早已成大人了,然而依然独⾝,现在当小学教师。她⾝上还有挨炸时嵌进去的玻璃片,最近开始感觉疼痛。在朋友的记忆中,这位提着双亲骨灰罐的绢子,她本人內心还有另一个那一天的近乎荒唐的记忆。 “并没有看清遗体,炸爆的闪光冲击了头部,整个人都熔化于光中而什么都看不见了,就在这眨眼之间看见了T老师,当时他对绢子张着大嘴在喊。喊的什么当然无法听清。也许仅仅是喊叫,但是绢子却一直在想,无论如何也要弄明⽩T教师最后喊的究竟是什么。” 小说的结尾是这样的:“据说,绢子明天⼊院。绢子脊背上长达30年的玻璃片,这回总要拿出几个来吧。无影灯光中拿出来的包着⽩脂肪滑溜溜的玻璃片,放着什么光彩呢。” 包着⽩脂肪滑溜溜的玻璃片,这在作品中已有伏线的叙述,从而成为读者共有的知识。“‘人的⾝体可真出好东西啊!’大木这样说。因为据说四、五年前就从大木的背部取出一块玻璃。医生割开⽪⾁取了出来,原来是⽩棉花一般的脂肪包得结结实实的一个疙瘩。四、五毫米的小玻璃片成了脂肪的核,圆圆的,包得像颗珍珠一般。 人的脂肪把进⼊人体的玻璃片包起来,经过人的⾁体劳动,如果说这就是更生的暗喻,可能有些唐突。但是,人的⾁体组织从这类近乎残酷之处更生新长,向着生命所指的方向,发展下去,如此想法,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归 ![]() 而且不仅如此。自己就在那个地方,所以才 ![]() 今年5月,和几位有代表 ![]() ![]() ![]() 我正如前面所述,在会议上自己的发言中,联系⽇本效法西欧力求现代化的历史,把广岛、长崎的经验作为主题之一。与此相对应,法国与会者们各自作了以目前核武器情况为主的发言,因为从现在欧洲的核状况的紧迫 ![]() ![]() ![]() 德利达其人和他的著作特别是被介绍到我国的情况,给人造成的印象完全相反,会议上答复听众的质疑时,他以周到的教育家的姿态,俯就对方的语言和论理的⽔平,然后又提到比自他两方都⾼的论点——比如就语言来说,把“脫离构筑”一词提⾼到能够活用的地步——加以阐述,我对于此人的印象是极好的。他以沉郁的表情和我谈了他读了我给《Atomicaftermath》写的序文之后,参加在康奈尔大学召开的“对核的批判”座谈会的大致情况。我认为,一方是以最近国美电视片《事情发生的第二天》引发的、群众大规模的核讨论,十分热烈;一方是敏锐的学院派头头脑脑们,以他们的方法来思考核问题上,同样搞了活 ![]() 至于埃特格尔·莫兰,我从他的《加里福尼亚⽇记》上读到他和制造出小儿⿇痹疫苗,把世界儿童从恐惧与痛苦中解救出来的索克博士的对话,特别是索克想起国中人的危机一词是把危险与机会两项包括在一起的语言,从这里开始,主要是莫兰为主的长篇谈话。 莫兰说明的是,构成法国府政拥有核武器的背景是一般法国人对苏联的看法。假如法国国土遭到苏俄坦克的躏蹂——他说,⽇本是周围环海的家国,与法国民人的看法是 ![]() 际国笔会上,阿兰·罗布·格利叶说,现代是核状况下时代的同时,也是超级市场和可口可乐的时代,对于他的这种发言,报刊屡有报道。他在一次座谈会上问⽇本的法国文学家,为什么只谈原弹子给广岛、长崎造成的悲惨而不说东京大空袭造成的悲惨,得到的答复是很有同感。如果罗布·格利叶向我提出与此相同的问题,我想用下面的话回答他。现在我和他在电视上的谈话,可以略见端倪。 说⽇本人只谈广岛、长崎被炸,忘了东京大空袭,这不符合事实。有不少人发动把东京大空袭具体地记录下来的运动。而且他们都是把广岛、长崎遭受原弹子灾害和东京大空袭联系起来并给予⾜够注意的人,对于核时代的今天和明天一直明确地表示意志的人。他们认为,核状况是指从异常庞大的常规武器发展出生物化学武器、人造卫星、集工艺技术文明之大成而达到顶点的核武器为主,反对它,而发出号召,要把从广岛、长崎到东京大空袭,以及各地方城市的空袭惨祸的历史,特别是联系个人的悲惨经历,把如此等等作为一个整体来掌握。 |
上一章 生的定义 下一章 ( → ) |
生的定义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生的定义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生的定义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大江健三郎是生的定义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