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胡思乱想的日子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胡思乱想的日子 作者:王跃文 | 书号:42194 时间:2017/9/28 字数:15579 |
上一章 第二章 下一章 ( → ) | |
1、贾府失盗之后 贾⺟死了,贾府上下都去了铁槛寺,只留惜舂、贾芸并几个家人守园子。凤姐正害着病。结果,奴才周瑞的⼲儿子何三纠集盗贼进园行窃。贾政接报,头一句便问:“失单怎么开的?”知道家里还没有向官府开失单,贾政方才放了心:“还好。咱们动过家的,若开出好的来,反耽罪名。” 读着《红楼梦》里这节故事,最耐人寻味的是贾府上下都知道如何报失单是件大事。贾府才被抄过家,再有好东西被偷了,⿇烦就大了。因而,不管文武衙门的人如何催促,贾府的家人都推说被偷的是老太太的东西,掌管这些东西的鸳鸯又随老太太去了,只有等回了老爷们才好报去。原来像贾府这等府第,连奴才们都知道要恪守主子的财产机密。 贾府有贪墨之罪,似乎是肯定的,不然何以招抄家之祸?但贪墨并不妨碍贾府门庭之荣耀,道德之优越。贾府乃功勋之后,世袭爵禄,往来于王侯,酬对于官宦,言必家国大事,抑或浩 ![]() 拿迂阔的眼光看,贾府既是贪墨之家,便不是什么好人,有何面目人模人样呢?古有株连之法,自是过于苛严了些。但如要向贪墨之家开罪,株连还真有些道理。家中有人做官,贪污钱财,自是全家老小都知道的。却不见谁检举自家老子或丈夫、 ![]() 坏人们可以好好的做一家人,这笔账只怕要算在孔子头上。《论语》有载:叶公对孔子说,我们那地方有个人很正直,他⽗亲偷人家的羊,这个人向官府证明他⽗亲的确偷了。孔子听了却不以为然,说:我们那地方所谓正直同你说的标准不同,⽗亲替儿子隐瞒罪过,儿子替⽗亲隐瞒罪过,这样做才是正直。也许孔圣人的哲学太深奥了?枉直可以颠倒?世人自然听孔子的,而不会听叶公的。国中人未必人人都读过《论语》,却都自觉遵循着孔子圣训:“⽗为子隐,子为⽗隐,直在其中矣。” 我真佩服曹雪芹的功夫,他写贾政这位朝廷⾼级⼲部,并无半字贬损,甚至还让人觉得溢美。但只一句话:“失单怎么开的?”“假正”的嘴脸便出来了。 想起了令人敬重的克拉克夫人。上个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哈伯因为研究出合成氨和硝酸技术而享誉世界。德国因为拥有这两项技术,一方面粮食大量增产,一方面可以制造出更多的炸药。恰恰因了这两项技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更加穷凶极恶,为欧洲民人增添了苦难。哈伯得到德皇的赞赏,便又研究出了毒气弹氯气罐,直接替战争效力。哈伯的 ![]() 如果贾政是哈伯,王夫人是克拉克夫人,王夫人不会杀自的。她会一边吃斋念佛,一边替丈夫骄傲:毕竟获过诺贝尔化学奖啊! 2、你还会哭泣吗 关于哭泣,刘鹗在《老残游记》里有段千古奇论:“人品之⾼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 ![]() ![]() 有位西方人类学家研究发现,现代人正逐渐丧失三大本能:出汗、打噴嚏和放庇。说法似乎有些不雅。看了这个研究结果,有人也许会发笑,可这绝非儿戏。人类若不警醒,必将招致灭顶之灾。 我最近忽发杞人之忧,担心哭泣也许会是人类正在失去的第四大本能。 有年家乡暴发大洪⽔,良田万顷顿成泽国,无数百姓家园被毁。目睹灾民惨状,县长噤不住泪⽔长流。一位本地作家在他的报告文学中写到了这位县长的哭泣,读之叫人无不唏嘘。可是,居然有人嘲笑道:他哭什么?哭有什么用?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人 ![]() ![]() 几年前,我参加过一个学习班。一位教授在讲台上痛陈官场*种种,竟不能自已,失声痛哭。全场惊愕,面面相觑,似乎这位教授的哭泣好没来由。这个学习班是培养后备⼲部的,这些人只要学会点着头微笑,过不了几年就会飞⻩腾达。我最终躲进书房成一统,多半因为在很多情形下笑不起来。我怀疑自己的泪腺太发达了,耳闻目睹很多事情,总是想哭。可我不敢让眼泪流出来,往往仰天头摇,听凭一种酸楚的感觉顺着鼻腔和喉咙落到肚子里去。现实的生存空间其实是容不得你想哭就哭的,别人会说你懦弱、幼稚,或⼲脆说你有⽑病。 我曾经同几位作家朋友去湘西凤凰看望了沈从文先生,沈先生是永远活着的。我们先看了沈先生故居,然后去了他的墓地。在故居,凝视着那些我早就 ![]() 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竟需要为自己的真诚和善良感到愧羞?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竟需要掩饰自己纯真的灵 ![]() 3、伏尔泰和年羹尧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很风雅,懂音乐,通法语,喜 ![]() ![]() 这位感情丰富的国王做过的最冲动的事,只怕是邀请伏尔泰做客了。当时伏尔泰文名响彻欧洲,而腓特烈二世自命艺术家和诗人,又会讲一口很时髦的法语,自然要同最杰出的文化人做朋友了。于是,他向伏尔泰郑重发出邀请。伏尔泰兴⾼采烈地来了,称赞腓特烈二世为“北方的所罗门王”腓特烈二世却很谦虚,说自己最喜 ![]() 伏尔泰的访问看上去很愉快。腓特烈二世隔三岔五宴请他,席间的谈论是⾼雅的,哲学、音乐、法语诗,甚至还有烹饪术。国王还常常请伏尔泰修改他的诗作。⿇烦就来了。文化人天真起来就容易忘乎所以。伏尔泰见国王请他修改诗作,就真以老师自居了。腓特烈二世写诗到底只是业余爱好,他的职业是国王。这位国王的诗自然不敢恭维,尽管他的国王当得也许很出⾊。伏尔泰竟然笑话国王的诗,甚至在很多公开场合引用国王的诗。国王认为伏尔泰这么做别有用心。腓特烈二世毕竟还算有自知之明的,他清楚自己的诗作只能在小圈子里传阅,公开发表怕招人笑话。可伏尔泰的恶作剧等于将国王的诗作公开发表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了,而这个版面通常是发表国內外要闻的。腓特烈不⾼兴了,伏尔泰也不愉快了。伏尔泰只好离去,回到他忍受了几十年的法国。 伏尔泰如果生在国中,几乎正赶上康熙晚年到乾隆早期。伏氏寿命长,活了八十四岁,整整跨越康雍乾三朝。雍正的宠臣年羹尧文韬武略,为雍正登上皇帝宝座立下过汗马功劳。雍正好像也很有人情味,曾对年羹尧说:自古君臣之 ![]() ![]() ![]() ![]() 然而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从来就没有改变过。有一年,天显瑞象,五珠连贯,⽇月同辉。于是举国沸腾,以为吉兆。文武百官竞相进表,颂扬雍正英明盖世,德化八荒,乾坤朗朗,国富民安,盛世太平。年羹尧当然不敢免俗,也进表皇上,自然是好话连篇。他在上表中用了“夕惕朝乾”之句,称颂雍正晚上反躬自省,⽩天为国事勤勉 ![]() 年羹尧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么容易就把皇帝老子给得罪了。这位国中的大臣远没有同时代西方的伏尔泰那么幸运。伏尔泰也曾被腓特烈二世的爪牙投⼊监狱,因为他无意间带走了这位国王的法语诗集。这册诗集很可能让腓特烈二世在际国上丢脸。但伏尔泰很快就被放出来了,腓特烈二世还为自己做得过火而內疚。也许因为伏尔泰到底只是国王的客人,而年羹尧却是皇帝的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年羹尧被认定九十二项罪状,其中三十二项都是问斩的罪。一个被皇帝视如手⾜的权臣,夜一之间成了十恶不赦的罪臣。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年羹尧在狱中给雍正写了封信,言辞凄切,恳求皇上留他这⽝马之⾝,慢慢为主子效力。雍正便大发慈悲,法外开恩,赐这位当年的功臣在狱中自尽。凡是皇上赐予的,不论祸福,都是恩典。年羹尧自尽之前,还得伏地长跪,谢主隆恩。毕竟不必杀头,可留下个全尸,自然算得上皇恩浩 ![]() 伏尔泰事后回顾自己的普鲁士之旅,万分感慨:谁若相信自由、多元价值、宽容和同情,谁就无法呼昅极权主义家国的空气!谜底终于揭开了:原来腓特烈二世因为法语诗的事而生气,不过是借口罢了。年羹尧的冤狱呢?更是让人莫名其妙。国中历代皇帝,除去某些出⾝草莽的开国之君,都受着良好的教育,皆可谓 ![]() 4、仁者·君子·凡人 读书是需要人生经验的。我早些年捧着一本《论语》,只觉得古奥难懂。直到在人世间栖栖然走过了一程,再重新读这本书,方才略略参悟了孔门学问的些许玄机。 孔门学问的最⾼境界是仁。众弟子多次问仁,但孔子从未对仁下过一个定义,只是教弟子们怎么去做。勉強换算成现代语汇,就是教弟子们做到真善美。比方说“刚毅木讷,近仁也”一个人是怎样便是怎样,哪怕呆头呆脑都没关系,如果刻意地表现,就是“巧言令⾊,鲜矣仁”了。子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穿着耝布⾐服,同⾝着华服的贵人们站在一起,从容不迫,不卑不亢。孔子对此大为赞赏,认为这只有子路才能做得到。我想是他心中有仁,用不着拿外在的东西来文饰。这看似平常,我们大多数人未必做得到。我们在西装⾰覆的阔人面前如果捉襟见肘,多半会露出窘态来。 仁的境界不是很容易达到的。孔弟子子三千,贤者七十,他从未说过谁成了仁者。颜回“三月不违仁”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孔子叹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者也!”千古喟叹,遗憾无限;物 ![]() ![]() ![]() 孔子实在很通达,他知道要求所有人都成仁者,太不现实了。于是他退而求其次,又教人做君子。君子不一定就是仁者,但对仁应念念不忘。所谓“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可也”这大概是对君子的道德要求吧。孔子的另一位得道⾼⾜子夏说,君子“观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或许就是君子的外在气度:看上去庄敬,叫人不敢轻慢;接近他又很温和,不是拒人千里之外;听他的言论,则严肃认真,使人折服。做到这一点,需要仁的深厚修养,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装腔作势。所以恪守仁道,自成君子。 孔子的学问不是人们误解的那样刻板,而是很活泛、很练达的。我们凡人学了,也大有裨益。比如同上司相处,孔子讲究平淡为宜。他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这里教人谨守臣道,不必过于拘礼。可我又常常拿不准这话是否说得有理。现在那些做上司的,惟恐下面不敬,偏要有意摆出股威风来,你越是唯唯诺诺他越是感觉良好。你想让上司⾼兴,就不要怕人家背后说你是马庇精。孔子又告诫人们说:“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也。”但很多耿直的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并没有进⼊上司⾝边的小圈子,却自以为无私无畏,就直言不讳,结果成了故意同上司过不去的人。须知如今你想讨得上司的信任,并不在乎你光明磊落,而是“功夫在诗外” 许多人生道理需得亲历,甚至以一生的苦难为代价才能悟出,单靠读书往往是看不破的。可看破了又未必好,到头来洞明了世事精微,却消磨了英雄气慨。 5、越写越偏题 忽然想起那年在⻩州⾚壁见到的东坡老梅石刻,就像着了魔似的。那梅枝亦如东坡书法,用墨极満,很得神韵。也许是哪个月⽩风清之夜,东坡喝了几口⻩酒,畅快淋漓,就画了这老梅。 ⻩州是东坡贬谪生涯的起点,之后他便越贬越远,直被流放到远离帝都的海南岛。想当初,他⾼中进士,乐坏了皇帝老子和皇太后,以为得此栋梁,天助大宋。欧 ![]() ![]() ![]() ![]() ![]() 传说东坡降世,家山皆童。因为东坡占尽天地灵气,连山上的树都长不起来了。这自然是民间演义。可东坡的确太杰出了。就因他太杰出,便注定他终⾝颠沛流离,受尽苦难。东坡的主要政敌是王安石。王安石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改⾰家早已定论,那么东坡的形象似乎就应打点折扣了。可历史也罢,人生也罢,并不是用如此简单的两分法就能说清楚的。其实东坡不但诗文好,政声同样好。如今人们都还在凭吊他的杭州苏堤哩!他同政敌的过节,不过是政见不同罢了。东坡的所谓不同政见,其实就是主张不同的治国方略,同样都是为了国泰民安。可王安石那一派人就是容不下他。乌台诗案只是他们为整治东坡而蓄意搜罗的口实罢了。不能不说到另一位历史名人沈括,王安石的铁哥们儿。我真不愿意相信这位令人尊重的科学家,在生活中恰恰是个地道的小人。他曾是东坡的朋友和同事,却设下圈套陷害东坡。东坡任杭州通判时,沈括奉旨前往察访。临行前,神宗皇帝还特意 ![]() ![]() ![]() ![]() ![]() ![]() ![]() 如果不做严谨的考据,我真怀疑王安石他们真的就把自己的政治抱负看得那么重要。将自己脸上贴上堂皇的政治标签,其实満脑子私心杂念,此类人古今都不鲜见。也许嫉妒或忌讳东坡的才华,才是他们打庒东坡的实真原因。东坡一路南流,诗文誉満天下。据野史记载,当时不管文武员官,还是⽩⾐书生,都以能昑苏词为雅事。包括那些生怕东坡回京都做官的重臣们,也乐于收集东坡诗文,只不过他们也许暗地里做着这种令自己难堪的事。当时的文坛巨擘欧 ![]() ![]() ![]() ![]() ![]() ![]() 读书人总会怀念宋朝,因为赵姓皇帝对文人墨客实在太客气了。东坡最终未能得到重用,也不能全怪皇帝。皇帝不是一个人就能当得下的,总得大家帮着才行。皇帝有求于手下的重臣们,于是明知下面人的心思,有时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了。下面的人也看出了皇帝的心思,沈括们才敢告密。皇帝耳朵越软,告密的人就越多。自古就有很多人靠告密荣华富贵,也有很多人因为被人告密而祸从天降。更可叹的是,告密者总会不断告密的,一个卑鄙小人往往会陷害很多忠良。 想起了一个告密未成的例子,可惜是外国的。当年法国作家萨特总是 ![]() 其实戴⾼乐只说对了一半。伏尔泰年轻时因为思想 ![]() 于是国中只能按照国中的逻辑向前走。国中的历史逻辑都包含在浩如烟海的史书里。国中的皇帝是一代比一代聪明,只读过二十三史的皇帝不如读过二十四史的聪明,读了二十五史的皇帝自然又比前朝所有的皇帝都聪明了。想那梁惠王没读过什么史书,就比较幼稚,居然在孟子面前承认自己有个⽑病,就是好⾊。梁惠王明知道孟子是个读书人,就不怕他把自己写进书里去?果然这位国王的好⾊之德就流芳百世了。我见过一位清朝皇帝选美的诏书,満纸“*秀女,以广皇嗣”云云,皇帝老子的好⾊不再是⽑病,而是家国大事了。而这个时候的皇帝,孟子也罢,东坡也罢,只怕都容不下了,尽管他们也昑着苏词,孟子仍然被尊作亚圣。 本来只想写写东坡的,却越写越偏题,成了这么一篇四不像的文章。 6、屈原的倔与迂 我敬仰屈原,似乎多因为他的倔与迂。读屈原的诗,随处可见他倔与迂的秉赋。他在《橘颂》里写橘“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这里歌颂的橘,便是我家乡溆浦的红橘,它只产于溆⽔之滨。红橘确实只恋溆浦⽔土,离了故土便要变酸。屈原在《离 ![]() 我曾经爱读《战国策》,因其文采斐然。可后来悔出其中的“策”实则就是“术”一种同倔与迂完全相悖的东西,便不太喜 ![]() 屈原恰好不讲策也不讲术。战国 ![]() 屈原虽是楚人,因他流放时逆沅江而涉溆⽔,自古溆浦人都把他视作乡 ![]() ![]() 7、康熙亦有真 ![]() 世人多好以 ![]() ![]() ![]() 康熙皇帝自是有龙威的,但他的威风不在于沉默寡言。他不光经常同大臣们论政事,论兵戎,论理学,论训诂,还同大臣们谈音乐,谈数学,谈⽔稻。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初十⽇,这位皇帝曾同大学士陈廷敬讨论文字学,说:“《字汇》失之简略,《正字通》涉于滥泛,司马光之《类编》分部或有未明,沈约之《声韵》后人不无訾议,《洪武正韵》仍依沈约之韵。今 ![]() ![]() 每有员官出京赴任,康熙都会按例召见,嘱咐再三。康熙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江苏巡抚郑瑞陛辞,皇帝说:“江苏地方繁华,人心不古,乡绅不奉法者多。”郑瑞对奏说:“若乡绅肆无忌⽇,有犯科条,臣惟有执法而已!”皇帝却道:“尔只须公而忘私,也不必吹⽑求疵,在地方务以安静为善!”可见这位皇帝处事颇能宽厚放达。 同大臣们扪心倾谈,在康熙那里是经常的事。比如康熙二十七年正月二十六⽇,湖广、河南、云南三位督抚拜辞,皇帝说得简直苦口婆心,道:“凡居官以实心爱民为主,民虽愚终不能欺也。能实心爱民,民自知感。否则竭力矫饰,终难掩人耳目!” 这位皇帝人情味也很⾜,懂得照顾世情。康熙四十六年三月二十五⽇,皇帝南巡到松江府时,把江苏按察使张伯行召来,特意对⾝边众大臣说:“朕至江南,访问张伯行居官甚清,此名最不易得。张伯行由进士历任按察使,不可以书生待之!”于是,马上任命张伯行为福建巡抚。原来张伯行乃书生本⾊,皇上怕世人小看他了。说句题外话,读书人被小瞧,大概自古有之。 康熙为政之勤勉亘古少有,但当时却有人疑心皇帝未必事事躬亲,多为近臣代劳。康熙便有些生气,曾于四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对大学士们说:“內外各衙门奏章,朕皆一一全览。外人谓朕未必通览,故朕于一应本章有错字必行改正,其翻译不堪者亦削改之。当用兵之时,一⽇有三四百本章,朕悉亲览无遗。”看这则故事,这位皇帝似乎有些孩子气了。 做皇帝的多有喜怒哀乐不形于⾊者,康熙却并非如此。曾有大臣推举他⾝边文学侍从去任督抚,康熙大怒,竟然站在宮门外叫骂:“朕⾝边就这么几个文字好的人,你们就看不过去,就要把他们弄走。这样的好文章,你们写得出来吗?”有回康熙南巡,总督阿山送上两个美女,他也发了脾气,质问道:“阿山何意?美人计琊?” 太子胤礽几经立废,康熙最为伤心。四十七年九月初四,康熙在行猎途中,召集诸王大臣、侍卫及文武员官到行宮,痛哭流涕训斥太子:“今观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 ![]() ![]() 朝廷凡事自有规矩,但康熙并不一味拘谨。有位大臣逝世,康熙为致哀意,道:“我朝并没有大臣去世辍朝之例,但朕停办事一⽇。”康熙于四十六年第六次南巡,四月十二⽇离开杭州,正遇麦子收割季节,遂命沿途员官停止 ![]() ![]() 今天神化康熙的大有人在,康熙自己却说他就是个平常人。五十六年,康熙⾝体渐觉不豫,但他同今天世界上多数家国 导领人都不同,并不隐瞒自己病情,更不会说自己仍然精力充沛。康熙在这年十月三十⽇曾对大学士九卿等说:“朕近⽇精神渐不如前,凡事易忘。向有怔忡之疾,每一举发,愈觉 ![]() ![]() 康熙在《大清相国》中并非主角,但写大臣免不了要写皇帝。我写康熙时,时常在脑子里映现的就是类似上面的材料。有清史专家说康熙皇帝是不苟言笑的,而大臣们在文渊阁里说事儿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此文所言都是《清圣祖实录》和《清史稿》里头的东西,如果我在小说里写出来的康熙不是那么回事,就是古人欺我。 8、宝贝时代 我们多幸福,这个时代替我们准备好了一切!我们需要爱情,好莱坞替我们准备好了《泰坦尼克号》;如果我们青舂不再,还有《廊桥遗梦》侍候着哪;我们放不下英雄情结,《骇客帝国》无比神勇地来了;我们童心未泯,看看《哈利·波特》就可以神出鬼没;我们不知该不该看没精打采的国中⾜球,我们不知在五花八门的啤酒品牌中取其所好,我们不知哪个网站最酷,统统不用劳神费力,各种“宝贝”朝我们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时流行了宝贝?大抵记得某部宝贝小说沸沸扬扬,才猛然发现当下无处不宝贝。⾜球宝贝、啤酒宝贝、网络宝贝等等,让我们应接不暇。 我有个重大发现:不论哪类宝贝,都是女的!都是年轻的,都是漂亮的,包括作家宝贝。 可是,大概受了长沙方言的影响,我脑子里宝贝的宝,总有傻的意思。她们也许把结巴当时髦,说话太多的“然后…然后…这样子”;她们太容易受惊,没来由就朝你“哇!”地叫起来;她们只在乎⾝上那点儿⽪和⽪上面那点儿布,而⽪下不允许储蔵脂肪也不允许储蔵涵养;她们永远长不大,古人也就万万岁,有位唱歌的宝贝就说了,岳飞是谁?能请他替我写歌词吗? 时代总有自己的流行⾊彩。记得从前读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小说,贵族沙龙里,男人总是中风,女人总是晕倒。男人中风是真的,因为中风之后不是呜呼哀哉,就是偏瘫或呆痴,谁也装不出;而女人晕倒多半是装出来的。当时上流社会的时髦,女人必须束 ![]() ![]() ![]() ![]() 其实,女人流行的变化,只是男人脾胃的变化。十八、十九世纪法国贵族妇人束 ![]() ![]() ![]() ![]() 男人们的脾胃是最不忠诚的。大概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中时风 ![]() ![]() ![]() 可是国中正值宝贝时代,很多女人搔首弄姿作宝贝状。我正写着这篇文章,忽听锣鼓喧天。伏窗而望,见很多老大爷老太太红⾐红 ![]() ![]() 9、贬义小资 如果你有大学凭文,中产收⼊,正当青舂,观念前卫或伪前卫,爱吃比萨而且言必称减肥,穿名牌休闲服,看欧洲艺术电影影碟“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那么,你可以称自己为小资了。 如今,小资以睥睨一切的眼神在城市的繁华街头招摇过市,一不留神就被他们撞着了。有一回,我好不容易也小资一回,陪朋友在真锅喝炭烧咖啡。里面自然是香风习习,灯光柔暗。同朋友一起来的有一位尖嘴猴腮之男人,自称是拍艺术广告的,脸上长不出胡须便把些⻩⾊绒⽑宝贝似的蓄着。他翘着一 ![]() 我嘴里的咖啡一口噴出,险些儿在这位小资的脸上画了一幅后现代的即兴画。 小资们首先在于小。那些都市小男女们追求的不过是那么一种小情调,小氛围,小打小闹。玩真格的吗?玩不起,也不敢玩。说到生活享受,你开得起宝马奔驰吗?敢放下工作去加勒比 ![]() ![]() 我的印象中,小资一直是一个贬义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它代表一种似是而非的伪 ![]() ![]() ![]() ![]() 可是如今的小资又恢复了它那轻飘飘的质地,它以浮萍的姿态飘浮在都市的空间。在国中,它没有历史,没有宗教,没有来龙也没有去脉,甚至已经褪尽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种貌似的浪漫与 ![]() ![]() ![]() ![]() 小资们的思维方式好像是先菗象,再具象。比方说,他们莫名其妙地崇拜红⾊偶像切·格瓦拉,却把这个铁⾎男人菗象了。切·格瓦拉是什么?是某种狂热的主义,是战争和流⾎,是绝对要朝小资们开 ![]() ![]() ![]() ![]() 当然,这样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小资们会说,你撑着了?小资招谁惹谁了?搞那么沉重⼲什么?我们的生命要的就是那份轻松和实真,用不着对谁负责。生活的轻松就是简简单单的轻松,我们不要所谓的无法承受之轻。你说小资可笑,你还小资不起来呢。你会小资吗?你有资格小资吗?小资可是一种品味,一种格调,一种人生的境界!就你,养家糊口去吧! 十几年前小资们可还没这么猖狂。那时流行的一个词叫“愤青”相比于现在的小资们,我真愿意对当年的愤青们脫帽致敬。因为愤青至少还是热⾎青年啊。可如今的小资生命里到底有多少实真的东西?他们的 ![]() ![]() |
上一章 胡思乱想的日子 下一章 ( → ) |
胡思乱想的日子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胡思乱想的日子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胡思乱想的日子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王跃文是胡思乱想的日子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