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人生的中途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人生的中途 作者:麦家 | 书号:41910 时间:2017/9/24 字数:4843 |
上一章 第2节 下一章 ( → ) | |
大概没过两个月,邮递员给我送来了一个盖着大西洋彼岸邮戳的邮件,打开看,是一本装帧精美又让我![]() 是一本英文书! 我不懂几句英语,无法知道这是本什么书。后来从朋友的附言中知道,这就是我不久前向他要的那本爱德华·纽顿的随笔集《聚书的乐趣》。看着天书一般的文字,我对朋友发起了牢 ![]() ![]() ![]() 当我披着満⾝ ![]() ![]() ![]() 然后又过去很久,有一次,我在新修的二环路上散步,撞见了一个卖书的地摊,只见一大堆垂头丧气的书,像死鱼死虾一样被摊晾在地上,随便路人挑挑拣拣,讨价还价。这份自在也将我昅收过去,我的目中马上充満了我厌恶的各种书名和封面、颜⾊。我本能地转移了视线,仿佛是被那些我厌恶的书目和颜⾊推开的。然而,就在这时,就在我视线转移的过程中,我的目光又被一个很素雅的封面碰了一下,就像⾁体被一只纤纤之手触了一下,心灵酥酥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这封面抓了过去:聚-书-的-乐-趣…爱德华·纽顿!嘿,我惊喜地冲上去,一把将它抓在手中,好像有人要跟我抢似的。习惯地翻看一下,可以断定,书不是假的,也无甚损伤,心里就喜悦起来,手很主动热情地往口袋里伸去。 “多少钱?” “二块。” “二块?” “是,两元,不讲价。” 小书贩的口气里有一种坚决的不容置疑的权威。 我被这廉价惊呆了,掏钱的手静止下来。这感觉和你有时被某个意想不到的⾼价吓着是一样的。书贩子也一定以为我是被“吓着”了,及时给我腾出余地:“这样吧,一块五,不说了。”我又愣了一下,但马上清醒过来,并迅速付了钱,拔腿就走,唯恐这是个错误,别人要反悔似的。“愉快”在暂时的一分钟之內频繁地拍打我,我没有理由不愉快。我哼着小曲回了家,愉快也跟着我回了家,并伴着我度过了整个⽩天。到了晚上,愉快仍然没有完全消失,我⾼⾼兴兴地沐了浴,坐下来,开始拜读我向往已久的爱德华·纽顿的书。 “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东西,其次是一本书,它使人抓住秘密的核心…” 我的心灵又感到了那种类似⾁体被一只纤纤之手触碰的愉快,这种愉快在我目光的牵引下不断长大、盈満,很快覆盖了我⽩天购书所得到的愉快。这很正常,毕竟那是一种没有 ![]() ![]() 一个作家最大的幸福和骄傲莫过看到他的作品被人崇敬地捧读,这一点我做到了,我仿佛看见爱德华·纽顿在幸福地微笑。但同时我又看见爱德华·纽顿因为气愤扭曲的面容,因为他的书在被人像处理死人⾐服一样地沿街 ![]() ![]() 但是,这显然还不够。当我从梦中醒来,看到那本被我用一支烟钱买来的书,我的心中依然欠欠不安,仿佛瞧见了爱德华·纽顿蔑视的目光。我对自己说:看来,你必须要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弥补你不经意犯下的错误。于是,这天午休时间,我又跑去二环路,找到了那个地摊,买了第二本《聚书的乐趣》。这次,我没有问价钱,而是“很老道”地往封底看了看书本来的定价,照价付了钱。我明显感到书贩子那份包蔵不住的窃喜,心里只是想,但愿我的“愚蠢”能让这书贩子多少认识到一点这本书的价值和对它的好感。 把《聚书的乐趣》这样的书挤出书柜,摊在地上,廉价甩卖,这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来势凶猛——越来越猛的嘲流。我和我们无法逆转这个嘲流,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花点时间在这种地摊旁转转,有幸的话(也是不幸),便尊重地(不要去便宜那几块钱)把“这样的书”买回家,用⼲⽑巾拭尽灰尘,然后慢慢品阅。 1996年10月上旬 卡夫卡的“爱人”和“罪人” 她有一双纤细的手。她有一头乌密的黑发。她的笑容天真善良。她的嗓音“有表演的天赋”她的名字叫多拉·迪阿曼特。1923年7月,被疾病所迫的卡夫卡来到地处波罗的海的米里茨里镇,住进了一个犹太人度假村。有一天,卡夫卡经过厨房,看见一位姑娘正忙着在杀鱼,似乎有所触动,不満地说:“多么纤细的一双手,可⼲的活又是多么忍残!” 他们就这样相识了。她就是多拉·迪阿曼特。 当时多拉是这家度假村里的一个厨房佣工,之前她还在柏林一个犹太人儿孤院当过小裁 ![]() 从一定意义上说,卡夫卡和多拉都是“⽗⺟意志的弃儿”精神上的流浪者,同时又都是“文学的寄生者”两人刚相识,多拉就用希伯来语给卡夫卡朗读了《叶塞尼亚》,让卡夫卡“一天都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中”他们很快相爱,并在柏林租房同居“过着真正愉快的家庭生活”在去世前一个月,卡夫卡正式向多拉求婚,但 ![]() 想起卡夫卡,我们总觉得人世对他不公,他给我们留下如此珍贵的文学遗产,但他的一生,每一天、每夜一,都是在被极度伤害和凄凉之中度过的。多拉的出现,让我们感觉多少还了卡夫卡一点债。但同时,多拉也欠下了我们一笔债,她曾经在卡夫卡的授意下,亲手烧毁了卡夫卡大量的手稿,没有烧毁的,她又没有及时公诸于世,而是私自珍蔵着,以致后来又被盖世太保蹋糟掉了。亲自烧毁和私自珍蔵,都是出于爱,对卡夫卡的爱,但构成的是一种难以赎贷的“罪”卡夫卡总是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感到“存在的荒谬”这真是没办法的。 2004年6月21⽇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11之谜 今年舂节,我是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世界中度过的,几乎每天一本,连读了七八本。波罗,马普尔姐小,庄园,旅行,凶杀,封闭的空间,开放的时间,耸人听闻的情节,扑朔 ![]() ![]() ![]() 我决定说一点克里斯蒂的私事,素材来自有关她的访谈和传记。与她作品数量之多相比,克里斯蒂留下的“私事”少得可怜,她有轻度的社 ![]() 11岁,⽗亲去世,这是一个作家“理想的童年”正如海明威说的:辛酸的童年是作家最好的训练。1965年,75岁的克里斯蒂宣布封笔,同时她也像所有老人一样,开始静候“另一个未知世界”的到来。对生的恐惧使她减少了对死亡的恐惧,她把随时都可能降临的死亡看做是“与久别的⽗亲和⺟亲相会”并且对死亡方式也有非常明确的期待:像爱斯基摩人一样告别人世。爱斯基摩人是拒绝与死人告别的,他们会在一个晴朗的⽇子里,给年迈的⺟亲准备一餐丰盛的饭菜,然后老人便独自踩着冰雪向深山走去,一去不返…克里斯蒂说:“对于这种充満尊严和决心告别生活的方式,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如果可能,我希望我能像爱斯基摩人一样离开你们,去见我的⽗亲和⺟亲…” 这个愿望,克里斯蒂等了11年也没有实现。1976年,86岁的克里斯蒂像所有受人尊敬的老人一样,死在温暖、舒适的病榻上,随后的葬礼惊动了包括女王在內的所有英国人,还有世界范围內的所有她的读者。临死前,克里斯蒂重复了晚年以来最喜 ![]() 当我研究了克里斯蒂的生平后发现,这里所说的“幸福的一生”至少要减掉11天。那是1926年,这一年里克里斯蒂的⺟亲不幸去世,她和阿尔奇十多年的感情也惨遭破裂。阿尔奇是她22岁时在一个舞会上邂逅的,那时她已经有婚约,为了阿尔奇,她“像变了一个人”:当天陷⼊爱河,次⽇解除婚约,仿佛再不是那个患有轻度社 ![]() ![]() ![]() |
上一章 人生的中途 下一章 ( → ) |
人生的中途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人生的中途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人生的中途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麦家是人生的中途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