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被背叛的遗嘱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被背叛的遗嘱 作者:米兰·昆德拉 | 书号:40264 时间:2017/9/15 字数:16791 |
上一章 第六章 作品与蜘蛛 下一章 ( → ) | |
一 "我想。"尼采怀疑这个肯定句,它由一个语法常规所指令,这个常规要求任何动词都要有一个主语。事实上,他说,"一个思想在它愿意的时候来到,因此如果说主语我是动词想的限定,那是篡改事实"。一个思想到哲学家那里是"从外面,从⾼处或低处,好像一些事件或一些感情冲动朝他而来"。它来的脚步很快。因为尼采喜 ![]() ![]() ![]() ![]() 按照尼采的说法,哲学家"不应当以虚伪的演绎和辩证手法篡改事物和思想,他是从另一条道路到达它们的…人们既不应掩饰也不应歪曲我们的思想来到我们头脑中的实际的方式"。最为深刻和最为探索不尽的书籍毫无疑问总是有某种像帕斯卡尔的《沉思录》那样,格言式的和突然的特点。 "不应歪曲我们的思想来到我们头脑中的实际的方式":我觉得这一要求实在了不起;并且我注意到,自《朝霞》(AUARORE)起,在他所有的书中,所有的章节都是用仅仅一个段落写出:这是为了让一个思想一气呵成;是为了让它以当它快速地、舞蹈式地向哲学家跑来时所表现的那样固定下来。 二 尼采想保留思想来到他头脑中的"实际方式",这个意愿与他的另一个要求是不可分的,这一要求与前者一样昅引我:抵制把思想变成体系的意图。哲学的诸体系"在今⽇显得可怜而又窘迫"。攻击直指具有不可避免的教条主义的体系化思想及其形式:"讲究系统化之流的一出表演:他们由于想充实他们的体系并扩大其周围的视平线,努力试图把它们的弱点以和他们优点同样的方式搬到舞台上。" 強调最后那些话的是我自己:一篇论述一个体系的哲学论文注定要包括一些弱的段落;不是因为哲学家缺乏天才,而是由于论文的形式要求这样;因为在达到他的有创见的结论之前,哲学家被迫解释他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被迫反驳它,并提出别的解决办法,选择其中最好的,为之而援引论据,在那个看上去不言而喻的论据旁边放上让人惊讶的论据,等等,这样,读者便很想跳过一些页而终于进⼊事物的核心,进⼊哲学家的独特的思想。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给予我们关于艺术的一个杰出的综合 ![]() ![]() ![]() 三 对于安德烈·普洛东(《超现实主义宣言》)来说,小说乃"下品";其风格是"纯粹的信息";所提供的信息之特点是"毫无用处的个别 ![]() 尽管这一批评具有狂热的特点,我们却不可能超越它:它忠诚地表达了现代艺术对于小说的保留。我来综述一下:信息;描写;对于存在中的无价值时刻的无益的关注;使人物的所有反应都被预先知道的心理学;总之,要把所有这些指责浓缩为一点,就是说与生俱来的缺乏诗意,它使小说,在普洛东眼中,成为下品。我在说的是超现实主义者和全部现代艺术所称颂的那种诗意,不是一种文学的诗,韵律化的文体,而是作为美的某种观念,作为美妙的爆发,生命的至⾼时刻,被凝聚的感动,目光的独到,令人发狂的惊讶。在普洛东眼里,小说是一种出⾊的非一诗。 四 赋格:只一个主题便发动了一系列对位的旋律,一片波涛在整个漫长的奔跑中保留着同一特点,同一节奏 ![]() ![]() 为了让一个主题由另一个主题所跟随,于是就需要中介的段落,或者如恺撒·弗朗克(CESARFRANCK)①所言,一些"桥"。"桥"一词让人理解为在一部作品中有些段落本⾝具有一种意义(一些主题),而其他的段落则是为前者服务,既不具备它们的強烈也不具备它们的重要。听贝多芬,人们的感觉是強烈度不断地变化:有时候,某种东西在准备着,然后到来了,然后又不再在那里,而别的东西又让人等待。 —— ①CESARFRANCK(LIEGE1822-PARIS1890),比利时裔法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下半时(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內在矛盾:在它的表现感动中它看见了自己存在的理由,但是同时它制作它的桥,它的结尾,它的展开,这些都是纯粹的形式的要求,得之于一种窍门的丝毫没有个人东西的结果,它可以学得到,但很难摆脫旧子套和共同的音乐形式(有时人们在最伟大的大师那里,莫扎特或贝多芬,也可发现它们,而在他们同时代的鼠辈中间便其多无比了)。因此灵感与技术有可能不断地被分开;某种二分式(DI-CHOTOMIE)在自发的与制作的之间产生;在想要直接表达一种感动与被作成音乐的同一感动的技术 ![]() 人们传说穆索尔斯基(MOUSSORGSKI)①有一次用钢琴演奏舒曼的一支 ![]() ![]() ![]() ![]() ![]() ![]() —— ①MODESTPETROVICHMOUSSORGSKI(KAREVO1839STPETERSBOWRG1881),俄罗斯作曲家。 五 这种內在的二分式不使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低于其他时代的音乐;所有时代的音乐都包含它的结构 ![]() ![]() 比如,给主题之外的音乐材料,一个音阶,一个琶音,一个过渡,一个结尾,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表现 ![]() 或者(比如)给变调的形式予以另一种意义,这一形式在此以前仅仅是技术 ![]() ![]() 研究一下十九世纪的全部音乐怎样不断尝试克服它的二分式会是很有意思的。对这点,我想到了我所称为的"肖邦的战略"。契诃夫(TCHEKHOV)不写任何长篇小说,和他一样,肖邦对大作品赌气,差不多只写一些收为乐集的音乐短曲(玛祖卡·波格涅兹,夜曲,等等)。(有几个例外对这个规矩是个确认:他的钢琴与管弦乐协奏曲都是差的)。他逆时代精神而行,那个时代认为创作一部 ![]() ![]() ![]() 六 普洛东在批评小说的艺术时,是在攻击它的弱点还是它的本质?首先可以说他所攻击的是和巴尔扎克一起在十九世纪初诞生的小说美学。小说那时正经历它的极为伟大的时代,第一次表现自己为一种大巨的社会力量;拥有几乎是催眠术般 ![]() ![]() 既然是这么个精细的因果逻辑使得诸种事件近乎实真,那么这一连串中的每一基本粒子都不应被遗漏(而它本⾝却是如此无意义); 既然人物应当显现出"有生气",那么就应当给他们带去尽可能多的信息(即使它们无所不含却不让人惊讶); 而且还有历史:过去,它的缓慢风格使它几乎让人看不见;然后它加快步伐并且突然间(巴尔扎克的伟大经验正在这里)在人周围的一切在他们的生命中变化起来,他们漫步的街巷,他们家里的家具,他们所从属的机构;人类生活的背景不再是不动的、事先已知的布景,它成了变化的,它今⽇的面貌注定要在明天被遗忘,所以要抓住它,描写它(而这些流去的时间的画面会是如此让人厌烦)。 背景:绘画在文艺复兴时代发现了它,它带有一个远景,把画面分为处于前面的和位于背景的。由此而导致形式的特殊问题:例如肖像画,脸部比⾝体,尤其比背景的帷幕集中了更多的注意力和趣兴。这是完全正常的,我们就是这样看到我们周围的世界,然而在生活中正常的并不因此而符合在艺术中形式的要求:不平衡,在一幅画上,在被给予特权的地方与其他的,原则上说是次要的,有待掩盖、照顾和重新平衡的地方之间。或者它会被一种将会取消这种二分式的新美学彻底抛在一边。 七 1948年以后,在我的祖国进行共产主义⾰命的年代,我懂得了这一时期抒情的盲目 ![]() 甚于大恐怖本⾝,对大恐怖的抒情化对于我是一种精神上的強烈震动。永远地,我被注 ![]() ![]() "您是不同政见者吗?——不是,我是小说家。""您是左翼还是右翼?——哪个都不是。我是小说家。" 从我早期年青时代起,我就爱上了现代艺术,它的绘画,它的音乐,它的诗。但是现代艺术那时由于对进步的幻想,和它的美学的与政治的双重⾰命的意识形态,而带有它的"抒情精神"的烙印。所有这些,一点点地,我都像患流行感冒一样接受过。但是我对前卫精神的怀疑主义,却丝毫没有改变对于那些现代艺术作品的爱。我爱它们,我之爱它们还因为它们是斯大林式的害迫的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玩笑》中的切纳克(CENEK)被送到一个惩戒军团因为他喜 ![]() ![]() 我对现代艺术的忠诚因而与我对小说的反抒情主义的热爱有着同样的 ![]() ![]() ![]() ![]() ![]() 八 对于拉伯雷,主题与桥,前景与背景的两相分离是没有过的事。他敏捷地从一个深刻的题目过渡到历数小卡冈杜埃为了给自己擦庇股所发明的种种办法,然而,从美学上看,所有这些段,无价值的或深刻的,在他那里都具有同样的重要 ![]() ![]() ![]() ![]() 九 现代艺术:对于以艺术的自治法律为名义摹仿现实所作的反抗。这一自治的首要的实际要求之一:在任何时候,一部作品的每一处都要有同等的美学重要 ![]() 印象派主义:风景被设计为如同一个简单的视力现象,以致于⾝在其中的人并不比一丛灌木更有价值。立体派与菗象派画家走得更远,取消第三维度,因而不可避免地把画分为重要 ![]() 在音乐中,相同的倾向把一部作品的任何时候都导向美学上的平等:萨蒂(SATIE)①,他的简单 ![]() ![]() —— ①E.SATIE(HOUFLEUR1866-PARIS1925),法国作曲家,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先驱。 还有小说:对巴尔扎克的著名格言"小说应当与社会⾝份登记处相竞争"进行怀疑;这一怀疑决非是前卫派们的假充好汉,这些人乐于展露他们的现代 ![]() ![]() 如果描写一个人物应当与社会⾝份登记处去竞争,那么这个人物应当首先有一个真正的姓名。从巴尔扎克到普鲁斯特,没有姓名的人物是令人不能想到的。但是狄德罗的雅克却没有任何姓氏而他的主子也无名姓。巴努什,是姓还是名?没有姓氏的名,没有名的姓氏不再是姓名而是符号。《审判》 中的主人公不是个叫约瑟夫·考夫曼(JOSEPHKAUFAMANN)或克莱默(KRAMMER)或科尔(KHORL)中的人,而是个约瑟夫·K。《城堡》中的主人公甚至失去了他的名而満⾜于一个字⺟。布洛赫的《有罪的人》①:主人公之一被字⺟A来指定。在《梦游人》中,艾什(ESCH)与于格诺(HUGUENAU)没有名。《没有优点的男人》的主人公,尤利什((ULRICH)(没有姓。从我的最早的短篇小说起,本能地,我就避免了给人物以姓名。在《生活在别处》主人公只有一个名,他的⺟亲只是用"妈妈"一词来确指,他的小女朋友用"红头发";而"红头发"的情人则是"四十来岁的人"。这是不是故意做作?我那时的做法是完全的自发,只是在后来我才明⽩了其中的意义:我所服从的是第三时的美学: 我不想让人相信我的人物是实真的并有一本户口簿。 —— ①SCHLDLOSEN。 十 托马斯·曼(THOMASMANN):《魔山》(DERZAAUBER-BERG)。很长段落的信息,有关人物,他们的过去,有关他们⾐着的方式,他们说话的方式(包括他们所有的语病)等等;海滨浴场生活的细致描写,历史时刻的描写(1914年战争以前的年代):例如那个时期的群体风俗:对刚才被发现不久的摄影的狂热,对巧克力的津津有味,闭着眼睛做出的图画,世界语,供单人玩的扑克游戏,听留声机,招魂术当堂讲授(真正的小说家,曼,把这个时代的特点归结为以忘却为目的的风俗,逃避了平庸的历史编纂)。对话,冗长,一旦离开主要的主题便显示它的信息作用,甚至梦在曼那里,也是描写:在海滨浴场渡过第一天以后,年轻的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斯(HANSCASSTOYS)睡着了,再没有比他的梦更平常了,梦里面,仅通过一个羞答答的改变,前一天的所有事件都重复了一遍。我们离普洛东很远,对于后者,梦是解放的想象之源泉。在那里,梦只有一个作用,让读者与社会环境相 ![]() 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被精心地描写出来,在它的前面,行进着汉斯的命运和两个肺结核患者的意识形态竞争:塞特姆布里尼(SETTEMBRINI)和纳夫塔(NAPHTA),一个是共济会会员,主民派,另一个,耶稣教士,独裁者,两人都病得无可救药。曼平静的嘲讽使这两位学识渊博的人的真理变得具有相对 ![]() ![]() ![]() ![]() ![]() ![]() ![]() ![]() 曼与穆齐尔。尽管各自诞生⽇期较为接近,他们的美学却属于小说历史的不同时间。两人同是智力广博的小说家。在曼的小说里,智力首先显现于在一部描绘 ![]() ![]() 恰好在1914年战争之前),但是,曼那里的达伏斯(DVAOS)被细致地描写、在穆齐尔那里维也纳只不过被提了一下名,作者甚至不屑于从视觉上提及它的街道、广场、公园(制造对实真的幻觉的机器被乖乖地置于一边)。人们处在奥-匈帝国,而帝国却被刻板地用一个使之可笑的外号而命名:卡卡尼(KAKANIE)。卡卡尼,非具体化,一般化,被缩减为若⼲个基本境况的帝国,被改变为一个嘲讽 ![]() 曼解释说《⽩象般的群山》的结构是音乐 ![]() ![]() ![]() ![]() ![]() 对主题的分析,在穆齐尔那里,则不同。第一,它丝毫没有多元历史 ![]() 第二,与曼相反,在穆齐尔那里,一切都成为主题(关于存在的提问)。如果一切成为主题,背景便消失,有如在一幅立体派画上,只有前景。正是在将背景的取消中我看到了穆齐尔所进行的结构 ![]() ![]() 曼在《魔山》中,把1914年以前的数年变成向永远离去的十九世纪的告别节庆。《没有优点的男人》处在相同的年代中,开掘了未来时代人的境况:即始于1914年,并看上去今天正在我们眼前结束的现代的终结时期。果然,一切都已经在那里,在那个穆齐尔式的卡卡尼:没有人能制服的技术的统治,它将人变为统计数字(小说开始在一条发生了车祸的街上;一个男人卧在地上,一对过路夫妇评论着事件,数着一年中的 ![]() ![]() ![]() 崇尚儿童主义和儿童府政[汉斯·塞普(HANSSEPP),一个法西斯其名出现前的法西斯分子,其意识形态建立在对于我们⾝上的儿童 ![]() 十一 七十年代刚开始,我写完了《为了告别的华尔兹》(LVAALSEAUXADIEUX),我以为我的作家生涯已经结束。那时在俄国人的占领下,我和 ![]() ![]() ![]() 这一下,所有在我心里剩下的对小说的艺术的不信任便消失了:我给每一章以短篇小说的特点,从而使小说大结构显然不可避免的技术变为无用。我在我的事业中与"肖邦的战略",即小结构的战略相遇,它不需要无一主题的过渡。(这是否意味着短篇小说是小说的小形式?是的,短篇小说与小说之间没有语义学上的区别,然而在小说与诗,小说与戏剧之间却有。我们是词汇量的受害者,没有一个唯一的词来包容这两个,大的,小的,同一艺术的形式。) 这七个立独的小结构,它们怎样被连接起来,如果它们没有任何共同的情节?唯一维系它们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部小说的,是主题的统一 ![]() ![]() 这种主题的逐步开掘有一个逻辑,是它来决定各章节的连锁。比如:第一章(《丢失的信件》)展示人与历史在它们的基本版本中的主题:人撞到历史上,历史将他粉碎。在第二章(《妈妈》)同样的主题被倒置:对于妈妈,俄罗斯坦克的到来与她的花园里的梨相比代表很少的东西("坦克会消亡,而梨是永恒的")。第六章(《天使》)的女主人公塔米娜溺⽔而死,可以被看作小说的悲剧结尾;然而,小说不在那里结束,而是在后一章,它既不使人伤心,也无戏剧 ![]() ![]() ![]() 十二 在六部代表其成 ![]() ![]() ![]() 《道德的谱系》 (LAG′EN′EALOGIEDELAMORALE)、《偶像的⻩昏》(LECR′EPUSCULEDESIDOL-ES)],尼采继续、发展、建立、肯定和精练同一个结构范型。原则:书的基本统一 ![]() ![]() ![]() ![]() ![]() ![]() 十三 如果一位哲学家的思想是如此地与他的文章的形式组织相关联,那么它可能在文章外存在吗?人们可能从尼采的文笔中菗出尼采的思想么?当然不能。思想、表达、结构是不可分离的。对于尼采有价值的就是一般来说有价值的么?即:是否可以说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在原则上永远地与结构不可分开么? 很奇怪,不能,不能这样说。长时间里,在音乐中,一位作曲家的独到之处仅仅在于他所传播的旋律-和声的发明,可以说,在不取决于作曲家的结构图中,它或多或少是事先建立好的:弥撒,巴罗克套曲,巴罗克协奏曲,等等。它们各个部分被放在一个由传统决定的秩序中,以致于好像一个座钟的规律 ![]()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覆盖其几乎一生的创作,从他二十五岁一直到他五十二岁,代表着一番大巨的演进,其中奏鸣曲结构完全地改变了,早期的奏鸣曲依然服从于从海顿、莫扎特那里承袭来的图式:四个乐章;第一,快板,用奏鸣曲形式写出;第二,柔板,用浪漫曲形式写出;第三,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用一种有节制的节奏;第四:回旋曲,在快速的节奏中。 这个结构的不利之处让人一眼看出:最重要、最戏剧 ![]() ![]() 的确,这个集体的对奏鸣曲或对 ![]() ![]() ![]() 这便是他为所有艺术、所有艺术家留下的艺术遗嘱中的第一条,我用这样的方式来说明:不应当把结构(整体的建筑组织)作为一个预先存在的,为作曲家准备好由他用自己的发明去填充的模子;结构自⾝应该是一个发明,一个动用作曲者独创 ![]() 我说不出这段话在什么程度上被人倾听和理解。但是贝多芬本人善于从中昅取一切结论,⾼明地运用在他的最后的几首奏鸣曲中,它们的每一首都以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方式结构而成。 十四 奏鸣曲作品Ⅲ;它只有两个乐章:第一个,戏剧 ![]() 每一乐章在它的统一 ![]() ![]() ![]() 但这恰恰是这两个乐章意想之外的邻近之处,它辞令动人,它讲着话,它成了奏鸣曲中的语文动作,它的追述一番艰苦而短暂的生命形象,回味一首无尽的追随这生命的怀旧曲的隐喻式意义。这个隐喻意义,无法从词语上捉摸,然而却有力而恳切,给这两个乐章赋予一个统一 ![]() ![]() ![]() ![]() 奏鸣曲作品Ⅲ让我想到福克纳的《野棕榈》。其中 ![]() ![]() 十五 出于他对体系的拒绝,尼采对哲学思考的方式作了深刻的改变: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这样认为:尼采的思想是一种实验 ![]() 如果说我信奉在一部小说中应有思想的強有力存在,这并不是说我喜 ![]() ![]() ![]() 关于体系化的思想,还有这一点:思想的人自动地去进行体系化;这是他的永恒的 ![]() ![]() ![]() ![]() ![]() ![]() 十六 尼采对体系化思想的拒绝有另一种结果:一个大巨的主题开阔。阻碍人看到实真世界全部广阔 ![]() ![]() 历史学家或教授在阐述尼采哲学的时候不仅将它缩减,这是自然的,而且使它改变面目,将它转换它所是的反面,即一种体系。在他们的被体系化的尼采那里,是否还有位置去思考关于女人、德国人、欧洲、比才、歌德、关于雨果式的媚俗、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①、风格之轻、烦恼、游戏、翻译、服从的精神、关于对他人的占有和这种占有的所有心理形态、关于博学者与他们的精神局限、关于SCHAUSPIELER(演员),在历史舞台上炫耀自己的演员?是否还有位置去做千百次心理观察?这种观察在别的地方 ![]() —— ①古希腊喜剧作家。 尼采使哲学与小说接近,穆齐尔使小说与哲学接近。这一接近不是说穆齐尔比别的小说家少些小说家的什么。同样,尼采并不比别的哲学家少些哲学家的什么。 穆齐尔的被思考的小说(ROMANPENSE)同样完成了对主题的前所未有的开阔;从此,任何可以被思想的都不被小说的艺术所排斥。 十七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曾去上音乐作曲课。不是因为我是神童而是因为我⽗亲的腼腆的细腻。那是战争时期,他的朋友,一位犹太作曲家被迫戴着⻩星;人们开始回避他。我的⽗亲,由于不知道怎样跟他讲对他的支持,想了个主意请他在这样的时候给我上课。那时人们把犹太人的公寓房没收了,作曲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搬往一个新地方,地方越来越小,最后在他去德雷琴(TEREZIN)之前,他的住处极小,里面每一间都挤住着好几个人。他每一次都保留着他的小钢琴,我在那琴上弹奏我的和弦练习曲或复调练习曲,而我们周围的陌生人们则忙于他们的事。 这一切给我留下的只有对他的欣赏和三四个形象。尤其是这样一个形象:下课后他送我走,在门前他突然停下对我说:"贝多芬有许多让人惊讶的差的乐段。但是正是这些差的段使他的強的段得以显现价值。好比一片草坪,没有它我们不可能在长在它上面的一棵漂亮的树下享受快乐。" 奇怪的想法。它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更令人奇怪。也许,我为能够听到先生倾诉心里的隐秘,听到一个秘密,一个只有⼊门者才有权获得的大诡计而感到荣幸。 无论怎样,那时候我的先生的这个短暂思索跟随了我的整个生命(我捍卫它,我和它作战,我从来没有战胜它);没有它,这篇文论肯定不会写出来。 但是比这个思索本⾝更为珍贵的是这个人的形象,他不久就要去作一次残酷的旅行,然而却在一个孩子面前,⾼声地思索关于艺术作品的结构问题。 |
上一章 被背叛的遗嘱 下一章 ( → ) |
被背叛的遗嘱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被背叛的遗嘱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被背叛的遗嘱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米兰·昆德拉是被背叛的遗嘱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