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常识与通识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常识与通识 作者:阿城 | 书号:39625 时间:2017/9/6 字数:6082 |
上一章 思乡与蛋白酶 下一章 ( → ) | |
我们都有一个胃,即使不幸成为植物人,也还是有一个胃,否则连植物人也做不成。 玩笑说,国中文化只剩下了个“吃”如果以为这个“吃”是为了国中人的胃,就错了。这个“吃”是为国中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的,所谓“⾊、香、味” 嘴巴这一项里,除了“味觉”也就是“甜、咸、酸、辣、辛、苦、膻、腥、⿇、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口感”所谓“滑、脆、黏、软、嫰、凉、烫” 我当然没有忘掉“臭”臭⾖腐、臭咸鱼,臭冬瓜,臭蚕⾖,之所以没有写到“臭”是我们并非为了“逐其臭”而是为了品其“鲜” 说到“鲜”食遍全世界,我觉得最鲜的还是国中云南的 ![]() ![]() ![]() 河豚也很鲜美,可是有毒,能置人死命。若到⽇本,不妨找间餐馆(坐下之前切记估计好付款能力),里面治河豚的厨师一定要是有执照的。我建议你第一次点的时候,点带微毒的,吃的时候极鲜,吃后⾝体的感觉有些⿇⿇的。我再建议你此时赶快做诗,可能你此前没有做过诗,而且很多著名诗人都还健在,但是,你现在可以做诗了。 国中的“鲜”字,是“鱼”和“羊”一种是腥,一种是膻。我猜“鲜”的意义是渔猎时期定下来的,之后的农业文明,再找到怎样鲜的食物,例如 ![]() 鱼中最鲜的,我个人觉得是广东人说的“龙利”清蒸,蒸好后加一点葱丝姜丝,葱姜丝最好顺丝切,否则料味微重,淋清酱油少许,料理好即食,⼊口即化,滑、嫰、烫,耳 ![]() ![]() 羊⾁为畜⾁中最鲜。猪⾁浊腻,即使是⽩切⾁;牛⾁耝重,即使是轻微生烤的牛排。羊⾁乃⾁中之健朗君子,吐雅言,脏话里带不上羊,可是我们动不动就说蠢猪笨牛;好襟怀,少许盐煮也好,红烧也好,煎、炒、爆、炖、涮,都能淋漓尽致。我最喜 ![]() 涮时选京北人称的“后脑”也就是羊脖子上的⾁,肥瘦相间,好象有沁⾊的羊脂⽟,用筷子夹⼊微滚的⽔中(开⽔会致⾁滞),一顿,再一涮,挂⾎丝,夹出蘸料,⼊口即化,嚼是为了⾁和料混合,其实不嚼也是可以的。料要芝⿇酱(花生酱次之),⾖腐啂(红啂烈,⽩啂温),虾酱(当年产),韭菜花酱(发酵至土绿),辣椒油(滚油略放浇⼲辣椒,辣椒⼊滚油的制法只辣不香),花椒⽔,⽩醋(熏醋反而焦钝),葱末,芫荽段,以个人口味加减调和,有些人会佐食腌糖蒜。京剧名优马连良先生生前到馆子吃涮羊⾁是自己带调料,是些什么?怎样一个调法?不知道,只知道他将羊⾁真的只是在⽔里一涮就好了,省去了一个“顿”的动作。 涮羊⾁,一般锅底放一些⼲咸海虾米和⼲香菇,我觉得清⽔加姜片即可。料里如果放了咸虾酱,锅底不放⼲咸海虾米也是可以的,否则重复;香菇如果在炭火上炙一下再⼊汤料,可去土腥味:姜是松懈肌⾁纤维的,可以使羊⾁更嫰。 蒙古人有一种涮法是将羊⾁在⽩醋里涮一下“生涮”我试过,羊⾁过醋就⽩了,另有一种鲜。这种涮法大概是成吉思汗的骑兵征进时的快餐吧,如果是,可称“军涮” 国中的饮食文化里,不仅有 ![]() 国中在饥谨上的经验很丰富“谨”的意思是蔬菜歉收“饥”的另有 ![]() ![]() 宁波又有一种咸冬瓜,吃不惯的人是连闻都不能闻的,味若烂尸,可是爱吃的人觉得非常鲜,还有一种臭苋梗也是如此。绍兴则有臭⾖。 鲁迅先生是浙江人,他怀疑浙江祖上人也许不知遭过多大的灾荒,才会传下这些⼲咸臭食品。我看不是由于饥谨,而是由于战 ![]() ![]() ![]() 国中人在吃上,又可以挖空心思到残酷。 云南有一种“狗肠糯米”先将狗饿上个两三个月,然后给它生糯米吃,饿狗囫囵,估计糯米到了狗的“十二指肠”(狗的这一段是否有十二个手指并起来那么长,没有量过),将狗宰杀,只取这一段肠蒸来吃。说法是食物经过胃之后,小肠开始大量分泌蛋⽩酶来造成食物的分化,以利昅收,此时吃这一段“补得很” 还是云南,有一种“烤鹅掌”将鹅吊起来,让鹅掌正好踩在一个平底锅上,之后在锅下生火。锅慢慢烫起来的时候,鹅则不 ![]() 这样的吃法已经是兵法了。 相较国中人的吃,动物,最凶猛的动物,吃起来也是朴素的,表情平静。它们只是将猎物咬死,然后食其⾎或⾁,然后,就拉倒了。它们不会煎炒烹炸熬煸炖涮,不会将鱼做成松鼠的样子,美其名曰“松鼠桂鱼”你能想象狼或豹子挖空心思将人做成各种肴馔才吃吗?例如爆人 ![]() 吃,对国中人来说,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地步。“吃哪儿补哪儿”吃猪脑补人脑,这个补如果是补智慧,真是让人犹豫。吃猴脑则是医“羊痫风”也就是“癫痫”以前刑场边上总有人端着个碗,等着拿犯人死后的脑浆回去给病人吃,有时病人亲自到刑场上去吃。“吃鞭补肾”如果公鹿的 ![]() ![]() ![]() ![]() ![]() ![]() ![]() 我以前的闲话闲说里聊过国中饮食文化的起因: 现在呢,则不妨将《招魂》录出: 稻粢穱麦,挐⻩梁些。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胹鄨炮羔,有柘浆些。 鹄酸臇凫,煎鸿鸧些。 露 ![]() 粔籹藌饵,有餭些。 瑶浆藌勺,实羽觞些。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这样的食谱,字不必全认得全懂,但每行都有我们认得的粮食,家蓄野味,酒饮,烹调方法。如此丰盛,魂兮胡不归! 这个食谱,涉及了〈礼记·內则〉将饮食分成的饭、膳、馐、饮四大部分。先秦将味原则为“舂酸、夏苦、秋辛、冬咸,这个食谱以“大苦”领首,说明是夏季,更何况后面还有冰镇的“冻饮”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冷饮。 难怪古人要在青铜石器上铸饕餮纹。饕餮是警示不要贪食,其实正暗示了所盛之物实在太好吃了。 说了半天都是在说嘴,该说说胃了。 食物在嘴里的时候,真是百般滋味,千般享受,所以我们总是劝人“慢慢吃”因为一咽,就什么味道也没有了,连辣椒也是“辣两头儿”嘴和舡门之间,是由植物神经管理的,这当中只有凉和烫的感觉,所谓“热⾖腐烧心” 食物被咽下去后,经过食管,到了胃里。胃是个软磨,被嚼碎的食物再磨细,我们如果不是细嚼慢咽,胃的负担就大。 经过胃磨细的食物到了十二指肠,重要的时刻终于来临。我们千辛万苦得来的口中物,能不能化成我们自己,全看十二指肠分泌出什么样的蛋⽩酶来分解,分解了的,就昅收,分解不了昅收不了的,就“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影响很大,诸如打嗝放庇还是小事,消化不良可以影响到精神不振,情绪恶劣,思路不畅,怨天尤人。自己烦倒还罢了,影响到别人, ![]() ![]() 小的时候,长辈总是告诫不要挑食,其中的道理会影响人一辈子。 人还未发育成 ![]() ![]() ![]() ![]() ![]() ![]() ![]() ![]() ![]() 牛 ![]() ![]() ![]() ![]() ![]() ![]() ![]() 不过“起士”或译成“起司”的这种 ![]() ![]() ![]() 分析起来,我从小就不吃臭⾖腐,所以小肠里没有能分解它的蛋⽩酶。我十几岁时去內蒙古揷队,开始吃 ![]() 陕西凤翔人出门到外,带一种⽩土,俗称“观音土”⽔土不服的时候食之,就舒畅了。这⽩土是碱 ![]() ![]() 所以长辈“不要挑食”的告诫会影响小孩子的将来,道理就在于你要尽可能早地,尽可能多地吃各种食物,使你的蛋⽩酶的形成尽可能的完整,于是你走遍天下都不怕,什么都吃得,什么都能消化,也就有了幸福生活的一半了。 于是所谓思乡,我观察了,基本是由于吃了异乡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 我注意到一些会写东西的人到外洋走了一圈,回到国中之后发表一些文字,常常就提到饮食的不适应。有的说,西餐有什么好吃?真想喝碗粥,就咸菜啊。 这看起来真是朴素,真是本⾊,读者也很感动。其实呢?真是挑剔。 我就是这样一种挑剔的人。有一次我从亚历桑纳州开车回洛杉矶。我的旅行经验是,路上带一袋四川榨菜,不管吃过什么洋餐,嚼过一 ![]() 话说我沿着十号州际⾼速公路往西开,早上三明治,中午麦当劳,天近傍晚,路边忽然闪出一块广告牌,上写中文“金龙大酒家”我毫不犹豫就从下一出口拐下⾼速公路。 我其实对世界各国的国中餐馆相当谨慎。威尼斯的一家温州人开的小馆,我进去要了个炒 ![]() ![]() 在巴黎则是要了个⿇婆⾖腐,可是什么婆⾖腐都可以是,就不是⿇婆⾖腐。⿇婆⾖腐是家常菜呀!炝油,炸盐,煎少许猪⾁末加冬菜、再煎一下郫县⾖瓣,油红了之后,放⾖腐下去,勾兑⾼汤,盖锅。待⾖腐腾的涨起来,起锅,撒生花椒面,青蒜末,葱末,姜末,就上桌了,吃时拌一下,一头汗马上吃出来。 看来问题就出在家常菜上。家常菜原来最难。什么“龙风承祥”什么“松鼠桂鱼”场面菜不常吃,吃也是为吃个场面,吃个气氛,吃个客气,不好吃也不必说,难得吃嘛。家常菜天天吃,好象画牛,场面菜不常吃,类似画鬼“画鬼容易画牛难” 好,转回来说国美西部蛮荒之地的这个“金龙大店酒”我推门进去,站柜的一个妇人 ![]() “当然,我们这里请的是真正的波兰师傅。” 到洛杉矶的一路上我都在骂自己挑剔。波兰师傅怎么了?波兰师傅也是师傅。我又想起来贵州小镇上的小饭馆,进去,师傅 ![]() 所有佐料都在灶台上,拣拣菜,抓抓码,叮当五四,两菜一汤,吃得头上冒汗。师傅蹲在门口菗烟,看街上女人走路,蒜瓣儿一样的庇股扭过来扭过去。 所以思乡这个东西,就是思饮食,思饮食的过程,思饮食的气氛。为什么会思这些?因为蛋⽩酶在作怪。 老华侨叶落归 ![]() 老了的标志,就是想吃小时侯吃过的东西,因为蛋⽩酶退化到了最初的程度。另一个就是觉得味道不如从前了,因为味蕾也退化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对食品的评价,儿孙们不必当真。我老了的话,会三缄吾口,⽇⽇喝粥就咸菜,能不下厨就不下厨,因为儿孙们吃我炒的蛋,可能比盐还咸。 与我的蛋⽩酶相反,我因为十多岁离开京北,去的又多是语言不通的地方,所以我在文化上没有太多的“蛋⽩酶”的问题。在內蒙,在云南,没有人问过我“离开京北的 ![]() ![]() ![]() 你如果尽早地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你就不太会大惊小怪。不过我总觉得,文化可能也有它的“蛋⽩酶”比如⺟语,制约着我这个老盲流。 一九九六年二月加洲洛杉矶 |
上一章 常识与通识 下一章 ( → ) |
常识与通识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常识与通识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常识与通识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阿城是常识与通识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