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明帝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明帝 作者:长风 | 书号:35465 时间:2017/7/23 字数:2321 |
上一章 第三章:两淮盐商(一) 下一章 ( → ) | |
煮海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两淮盐业,淮盐,顾名思义以淮河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在我国数千年产盐历史中两淮地区是主要的产盐区。明、清时期,淮盐以⾊⽩、粒细、质量上乘作为贡盐,內府采办的也都是淮盐到了明末,两淮盐产量达到了惊人的⾼度,盐税总量达国全的三分二之強,因此两淮盐运使这个不过四品的官职也因此成了炙手可热的对象,就是降几级都有人争的头破⾎流,两淮盐运使司衙门设在了烟花繁荣之地的扬州,更是让官场中人趋之⼊務,一边可以大把的捞银子,一边还没有在温柔乡里面打滚,这种好事谁不愿意呀? 明朝共设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盐使司下设有分司,分司下设若⼲盐场。 明代淮盐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煎盐,二是晒盐。由于气 候原因,淮南盐多煎盐,淮北盐多晒盐。煎盐也叫“煮海为盐”其生产流程主要有:开辟盐场、摊灰曝晒、淋灰取卤、石莲试卤、备⾜柴草、锅熬2。2”其最后工序也是关键一道工序。其关键设备是:盘铁或者锅。盘铁又叫铁盘,为大型铁铸煎盐工具,其形制,《两淮盐制法》说:“铁撇盘四角鳍为一,织苇拦盘上,周涂以蜃泥。盘周阔数长,径亦丈许,用铁打成叶片,用铁钉拴和,其底平如盂,其四周⾼一寸。其和 ![]() ![]() ![]() 在扬州从事盐商的大多不是本地人,他们按地域可分为三个派系,徽州、山西(晋)、陕西,徽州盐商实力最強,财富也最多,他们靠贩盐发家致富之后,大多在扬州置田买地,建造华丽舒适的园林宅子,曲⽔回廊,美仑美奂,很会享受,也舍得花钱,因此在官场和民间是最活跃的,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扬州的繁华得有大半是徽州盐商成出来的。 要说有钱,徽州盐商可能还稍微不及第二的山西盐商,俗语说得好,山西老抠吗,晋商有钱也会在扬州置些产业,但绝对不会像徽州盐商那么显耀自己的财富,一辈子就知道闷声发财,一样过着苦行僧地生活:穿老羊⽪袍子、吃馍馍、夹大葱大蒜,死了以后在地窖里留大箱子元宝,但是只舍得花二两银子给自己买棺材。精打细算,财力雄厚,陕商就不说,离扬州太远了,实力最弱,但人家团结,因此也自成一系。 这一次给朝廷捐献军费,还有给孝敬皇帝就是徽商带头的,也不知道是这些商人嗅觉太灵敏,还是自己內部出了间谍,朱影龙一直没有对谁提起要整顿两淮盐务的事情,这次下来虽然带有这个目的,也只是看看,摸一摸盐商们地底,其实他们那些伎俩暗影早就查的一清二楚,虽然这些人很可恶,甚至跟家国有些对立,但社会发展绝对离不开这些商人,弊端都是他的前任甚至好几任前任留下的,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绝对也不是盐商单方面地责任。 扬州城人口约五十余万,实际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却⾼出一倍不止,每天来来往往转战南北的商人都要经过这里,也是十七实际东方一颗璀璨地明珠,文化时尚之都,京北虽然规模上要⾼于扬州,但那时政治中心,走在街上呼昅地空气都显得庒抑,令人感觉沉闷,扬州就不同,往街上这么一站,清新自由明快地空气扑面而来,京北城里有的,扬州城也少不了,京北城见不到地,扬州城能见到,烟花之地,处处生机,处处繁华,能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绝对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 |
上一章 明帝 下一章 ( → ) |
明帝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明帝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明帝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长风是明帝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