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调教初唐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调教初唐 作者:晴了 | 书号:17055 时间:2017/5/23 字数:3031 |
上一章 第609章 亮招 下一章 ( → ) | |
李治点了点头:“嗯,不少,不过,骂俊哥儿你的,大都是那些个老儒生,年轻的大都是站在您这一边的,这两⽇,大唐⽇报可是天天都脫销啊,我府里边订的三份报纸,全给他们给瓜分得一⼲二净。不过俊哥儿,今天我可不是光是来你这儿溜达的,最主要就是⽗皇这几⽇一直在忙着处理政事,没法菗空,所以让我来问问你,你那上面提的试考改⾰到底要整么改法。不过,我⽗皇可没让我这么说,只是让我自个悄悄问问您,不过,我信得过俊哥儿,就直接把话给挑明了说。” 我⾝形一顿瞅了李治一眼,大唐的科举制度,我已经揷过手了,比如我婆娘的提议的科举糊名制,撰抄制,它们已经试用了两次,效果不错,不过,李叔叔看样子觉得还不够,好几次都跟老爷子提过,科举制度不能完全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就算完事,还得改进。 李叔叔不让我爹来问我,而让李治来问,看样子,李叔叔希望这事能让我跟自己的徒弟好好地 ![]() “为我大唐江山社稷效力。”李治想也没想就答了我的问题。“嗯,很好,那我想问问。就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一个县有百姓两万户。你去当了县令,你就得需要知道一个百姓一年需要多少米粮才能得心糊口。当地的⽔田有多少,旱地有多少,若是遭了灾害,需要多少粮食米面才可以救急,当地出产什么,缺什么…”十七八个问题全丢了过去,李治当下就傻了眼。吭哧半天:“俊哥儿,您说的这些个,治确实答不上来,可跟科举改⾰能有多大的关系?” ----- 我听了这话,不由得头摇叹气,这 ![]() 唐代的科举试考分为制科和常科。制科是皇帝特旨召试,即由皇帝亲自主持地不定期试考,科目往往临时设置,比较常见的有直言极谏、贤良方正、博通坟典、军谋宏远等科,目地在于如求急需的人才,平民及官吏皆可应试,还可以一试再试。考中后,有官者升迁,无官者由吏部授官。 “我告诉你一件事,为什么考中之后,还需要做铨选?”我斜了一眼李治,慢条斯理地言道。 常科以明经、进士二科最为重要;明经试考地內容有贴经、经义、时务策等,以贴经墨义为主,着重儒家经典的背诵;进士试考的內容在⾼宗前仅为时务策,后来加试杂文,即诗、赋等等。经义全赖背诵,诗赋则需发挥,因此,中明经易,中进士难。明经及第比例为十分之一二,进士及第比例为百分之一二,相差悬殊,所以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进士及第虽难,但及第后却易于升迁,时人称之为“登龙门”而铨选更是大唐先择各位考上的士子的杀手简,重中之重的一个项目,也就是在你科举试考通过后,仅取得进士及第或明经及第地出⾝,尚不能正式⼊仕。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授官。 故吏部试亦称“释褐试”唐代铨选按文武两途,分别由吏部和兵部执掌。吏部铨选主要以⾝、言、书、判选人。⾝指体貌丰伟,言指言辞辩正,书指书法遒美,判指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则先以德行取;德行一样,则先取才能。 李治挑挑眉角:“我怎么不知道,铨选怕就是择其优者以为官吏嘛。” “你知道就好,那我问问你,考中之后,过释褐试者能有几何?” “十之三四之数吧。”李治砸了砸嘴,唐代的科举制度,远远比后世明清的科举制度要⾼上一筹不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士重其德行,凡是风评差者,德行有亏者,就算你在试考的时候文采做得跟花儿似的,照样不会取你。 正是因为这样地制度,才得以让初唐之时的吏治极为清明,特别是在李叔叔的贞观和李治地永徽年间,更是如此,作官者都一向以德亏为辱,德行有亏者,别说做官了,上哪都受唾弃,就算是大唐的商人,至少在明面上同样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恶行。 不过唐宋以后释褐试这种审查制度却消亡在了历史上河当中,释褐试按现代人的口语来说就叫道德调查,品德不好,德行有亏的人,那是肯定不会让你做官的。当时,以大唐律共有五百零二款,条款分明,本来诸如“刑不上大夫”这一套,在唐朝的实行,是非常严格的,李叔叔就曾经有著令:州县论死三覆奏,京师五覆奏。狱已决,尚芋然为彻膳止乐。至晚节,天下刑几措。这也就是说,正规的封建制度下,也是不轻易杀人的,特别是朝臣,一定要皇上亲自断定是否该杀,而且要反复三到五次;杀一个大臣“罪在朕躬”按规定,皇帝本人还“撤膳、止乐”以惩罚自己。所以直到贞观未年,除了谋反之罪,李叔叔没有因为其他过错而处死过任何一位大臣。 这一点,很能说明问题,但是,朝臣有没有过错是一回事,无为而治?如今的大唐需要的是繁荣,需要的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要一些只求安稳不求过失的员官,那样的话,还不如提升一帮七八十岁的老头坐在朝堂上,宁无功,不求过。 ----- 当官,首先就得政治过硬,思想素质坚忍,品德优秀。如今大唐拓地万里,官吏缺少让李叔叔很是焦头烂额,可几大国学馆教出来的读书人,读书是一把好手,可才能?哼,就我瞅见的,分派到鸿胪寺和主客司的那批子士子,简直就是误国之徒,如果说他们不经过我的洗脑,不经过我的敲打和训导,不经过严格的政治思想教育,别说能在外 ![]() 如果当初,由这帮子人跟象雄国谈判,又或者是跟薛延陀部谈判,怕是他们不仅仅不会占偏宜,十有八九还会为了博名声把战俘都无条件的放回去,来年开舂,又让他们来咱们大唐的边陲跳 ![]() ![]() 另外还有一件让人可气的事,是骆宾王告诉我的,河南道山东境內的密州的莒县县令,文采风流,才能全用在了作学问上,可对于治理百姓,啥玩意都不敌,前年遭了⽔灾,他这位县令大人向密州刺史报告灾情之时,竟然连灾民有多少,需赈灾的粮款多少都报不出数目,一时间传为笑谈。 “…所以我才写了这么一篇文,就是要告诉天下的士子,告诉那些个读书人,作学问是好事,考取功名也是好事,光宗耀祖,也没人拦你,但是,既然你一心要报效家国,为何不多用你那颗比寻常百姓更灵活的头脑多思考一下,多了解一下呢?诗词歌赋能当饭吃吗?才华可以让你治下的老百姓换到几石斗来充饥?当然,我也不是反对其中一些只希望能做学问不管其他的人,但是,其中的大部份人,读书的目标,就是为了做官,做官,你不了解民生,不了解百姓的疾苦,能做好官吗?若是这样,还不如回家去卖⾖腐!”我唾沫横飞地对某些官吏和读书人进行抨击,不抨不行,因为这种事例我已经看到很多了。 |
上一章 调教初唐 下一章 ( → ) |
调教初唐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调教初唐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调教初唐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晴了是调教初唐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