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帝国的荣耀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帝国的荣耀 作者:曾鄫 | 书号:14755 时间:2017/5/12 字数:6970 |
上一章 第二百四十八章 陶希言 下一章 ( → ) | |
一月初十。端敬殿的间阁房里,大儒张和美正在给太睁讲宋史,侍读陶希言在一旁同听着。 “自宋太祖始,前宋铸钱每年增至五百万钱,而唐朝最盛的玄宗时代年铸币不过三十二万贯,故前宋京都汴梁相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通宵买卖 ![]() 张和美由衷地感叹道,前宋以德治国,礼教理学兴焉,数百年时间出现了不少儒家理学的先贤,他们的学问和功绩在张和美等后辈理学文人来说可以算是圣人,而在前宋。这样大大小小的圣人充斥在家国的每一个权力要津,他们教育着皇室,指导着家国军政大事,可以说是儒家理学最是意气风安的年代,难怪张和美会如此怀念。 “九韶先生,为何前宋如此富庶,又以德治国,仁义礼教遍布天下,为何却有靖康之聇?。刘焕章不解地问道。陶希言在一旁眨了眨眼睛,却没有开口说话。 “正是前宋太过富庶,百姓 ![]() ![]() 听到这里,不仅刘焕章眉⽑一皱,连旁边的陶希言也不由抖了抖眉⽑,连忙出言转圈道:“前宋时期,虽然家国富庶,又有大儒辈出,然后生不逢时,立朝之前已失燕云十六州天险。自古北方蛮夷善攻,中原天朝善守,前宋即失天险。百余年陷⼊战火糜烂之中,穷兵默武,故而败亡,受靖康之辱。” 去年大明兴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反思大讨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主因是土地兼并,贫富 ![]() ![]() “正是如此”张和美知道自己的话有些偏 ![]() “在另一方面,前宋以德治国,重文重礼,轻武制将,终朝既无前汉外戚內宦为祸,又无前唐武将拥兵自重之 ![]() 刘焕章沉昑了一会说道:“我听⽗皇曾经言道,偌大家国花园如果只有一花独放,那就只能是一朵 ![]() ![]() ![]() “然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焚书坑儒,儒生四处流亡,并开始反思起儒家为何衰败之故。到了前汉年间,不少大儒改造和重新训诘儒学,倡导天人感应,权力天授,君权大于民权,故而得到前朝皇帝们的青睐,但是董氏儒学和程朱理学最大的⽑病在于唯我独尊,完全没有圣人四处游学、求教老子的 ![]() ![]() ![]() 听到这里,张和美和陶希言不由地险⼊沉思,这就是皇帝陛下对理学的看法,难道这就是他轻视理学的 ![]() 不过他们没有想到,刘焕章的话只说了一半,刘浩然当时说的话还有一半没有被复述出来:前宋儒家上的“大小圣人”像道德蝗虫一样占据着皇室和家国官僚机构的每一处权力要津。在他们的眼里,不是圣贤便是禽兽,不是君子便是人。然后用这种旨在对世俗人群实施道德二分化的強力逻辑去维持着社会秩序的定安,以及既定的名分与尊卑的等级。加上唯我独尊,这些“圣人们。便像昏聩的老者一样拒绝倾听异之声。欧 ![]() ![]() 刘浩然毫不客气地指出,理学已经脫离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古儒学本质,它已经成为某些人争权夺利、打击异己的工具,已经深陷于世俗权力之中。可是这些“圣人先贤们”还自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心中的使命感是如此強烈,以为天下离开他们便无法运转一般。他们以为可以将国中孵化为天鹅,一飞冲天,可是实际上⼲得却是给天鹅褪⽑的勾当。结果古儒学在他们手里变成了一只没⽑的老⺟ ![]() ![]() ![]() 刘浩然更是尖锐地指出,理学的天理听上去让人肃然起敬,可是其 ![]() ![]() ![]() ![]() ![]() 刘焕章不敢说出这些话来,否则张和美非得活活气吐⾎不可,而且经过近十年的理学熏陶,刘焕章在心底还是认同理学,尽管他也知道其中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只要加以改进就好了。 “说到前宋严守夷夏之防,认为和亲辱 皇认为泣得确是一种讲是⽗皇同时叉认为,几“风种过于自卑的自尊,只是固执地排斥一切外来文化的延续。他们认为送女人给蛮夷是辱国,但是将百姓们的⾎汗钱送去“年岁,资敌就不是聇辱了吗?所以⽗皇说了,有多大实力就会有多⾼的尊严,真正严守夏夷之防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武力将蛮夷打服了,再让他们学习礼教。变夷为。 张和美和陶希言听到这里。不由咋⾆,也只有刘浩然这位建立前所未有之功勋的开国皇帝才有气魄说出这样的话,也只有他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漠北漠南草原为祸中原上千年,汉唐如此強势,也只是重创其一时,无法 ![]() 刘焕章接着说道:“⽗皇还提及前宋武制之事,说前宋之武事,尽是自毁长城。荣立军功者刺“⾚心报国。”流配为伍者刺“流配有周。”这不仅是给浴⾎奋战的将士们在⾁体上给予痛苦,更是在他们心灵上刺上聇辱,因为立功和流配的待遇都是一样的。而且前宋战事频繁,其对外战争却只是內部斗争的外延,战而不坚,和有不甘,执政的文人不是从家国百姓的立场去考虑战或和。而只是利用战或和谋取最大的政治利益,打击对手。如此战事,焉能不败亡。” 听完刘焕章的一席话。张和美不由眼睛一闪,已经明⽩太子的意思,连忙拱手道:“多谢太子指点。” 而旁边的陶希言却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 下午,刘焕章去上脑院学习骑术、武术和 ![]() 南城一处湖边小亭子里,坐着两个人,石桌上摆着一壶茶,几盘茶点,不远处一个童子在炭炉上烧⽔,清风拂面,杨柳摇摆,清波鳞光,青荷红莲,让人惬意不已。 陶希言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清茶,便觉得全⾝上下三百六十处⽑孔都通透了,不由叹道:“真是得浮生半⽇闲。” 坐在对面的胡从宪笑了笑道:“南城处处见风雅,陛下为天下学子修建了这么一座南城,可谓是功彪千古。” 南城是大学城,里面的大学、两院一馆、诸家研究所,聚集了大明的学子精英,这里又修建得幽静深远,楼台榭阁,湖波山径,加上人文气氛浓郁,真如胡从宪所言。处处见风雅,时时闻风 ![]() “今⽇在端敬殿给太子讲读的应该是九韶先生吧,他擅长治史,潜溪先生治《新宋史》,他就是编撰之一,当说宋史无疑。”胡从宪笑着说道,把话题转到正题上。 陶希言笑着继续喝完杯中的清茶,自己被江南学派的老夫子们推荐到太子⾝边当侍读,不正是想通过自己了解太子的喜好和动向吗? “正是,九韶先生今⽇讲的正是宋史。”陶希言将上午的情景简单地叙述了一遍,胡从宪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最后叹息一句道:“太子这是在帮我们理学,我等的一番苦心没有⽩费。” 陶希言点了点头,他当然也知道这是太子在指点理学,只有明⽩皇帝陛下对理学的评价和不満。加以改进,才能让理学焕发青舂,重回庙堂。而刘焕章正是利用自己的⾝份,将从刘浩然处听来的种种对理学的评价通过讨论的方式转述给陶希言等人,让他们心里有数。 “我等的任务很艰巨啊。”胡从宪不由地又叹息了一声。上次夏时安事件,他虽然没有被祸及定罪,但还是被牵连进去,被天子之怒的尾巴给扫了一下,从此之后便失去了进端敬殿和庆兴宮的资格,只好埋头于治学之中,但是他不甘于此。而是继续和宋谦、陶希言等人保持联系,以图恢复理学。 而胡从宪的刚才一叹是有感而发,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投,大明皇帝刘浩然不喜理学。广开旁学,天了学子便纷纷改投门径,或学工商,或学律法,以求进⾝之道。一般人读书识字还不是为了有个好出路。理学已经无法让士子们青云直上了,大家自然会转求他途了。所以现在依然坚持理学为主的江南学派的影响力越发地降低了。 “胡先生,此事是急不来的。太子已经给我们明示,我等当不负殿下的一番苦心。”陶希言接言道。胡从宪是江南派大儒,既然太子已经指明让理学做一些改进。那么这样重要的任务自然需要胡从宪这样的 ![]() 胡从宪不由皱了皱眉头。还要改?当初刘浩然极力打庒自诩为理学正统的淅东学派,他们为了复起,对经义做了很大一部分修改。以求达上意,终于能与江南派合并,稳住了局面。现在还要修改,再修改就不再是程朱理学了。 “惜辞,你觉得当如此改?”胡从宪斟酌了一会问道,说到体会上意,当属刘基和宋源,可刘基为人比较圆滑,从来不会轻易 ![]() “以耸生之见,关键在三纲五常和灭人 ![]() “惜辞,这是我理学之 ![]() “生学曾闻太子言及,皇帝陛下说圣人当初立说,只不过将君君、臣臣、⽗⽗、乎乎以为伦理道德,亚圣言⽗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只不过是道德标准。可是董仲舒却将其上升到政治制度和社会等级。是为歪曲,而何晏集解《论语》乃是所引马融注。实已为汉人之见解。不的谓之为孔子之本意,实为臆造。” 胡从宪一听,眉头微微松开,但是随即又不由皱了起来:“如此一改,恐起波澜。” 陶希言知道胡从宪所言之意,如此一改,江南学派內部肯定会意见州洲蜷怕会掀蕤场风波,届时引托裂分也不说不“ “胡先生,为长久之计,忍一时之痛也是应当的。”陶希言说到这里, ![]() 胡从宪眼睛一凛。很快就做出决断来了。刘焕章虽然喜 ![]() “胡先生,上次说得事情如何了?”谈了一会闲话,让气氛缓和了一下,陶希弃又问道。 “惜辞,你钉死了李存义,就等于向李相 ![]() 胡从宪不由劝言道,上次夏时安上书针对淮西武将的行动,结果被刘浩然一怒之下给击得粉碎,不仅夏时安⾝败名裂。还连累了一大票江南派年轻才俊和名士们一块被送到湾台岛去服苦役去了。现在听得陶希言要执意对付李存义,将矛头直接指向淮西集团老大。內阁首相李善长。胡从宪如何不心惊。 “胡先生,此时不同往时。夏天平之败在于其私 ![]() ![]() “惜辞的意思?” “我想对付李存义自然不会以一言空谈,而是以真凭实据论罪。而且现在是明历九年。按照陛下治政习惯,五年军政员官会做一次大的调整,李相做了十几年国相,把持中枢位⾼权重,而今天下已大治,” 胡从宪一下子明⽩了陶希言的用意,李善长从刘浩然起事起就襄理机要,总领政务。差不多二十年了,也该退下来了。但是李善长是老臣子,劳苦功⾼,又是淮西派的领袖,随意罢相又说不过去,这时只要把其弟李存义违法 ![]() “何况我对付李存义,主要目的不在李相。而在礼部,” “你是说礼部尚书胡惟庸?” “正是,胡惟庸乃是淮西派⼲将,不仅是李相一手提拔,更深受陛下器重,李相一去,恐怕他就是谁西派的领军人物。不可不防。而且胡惟庸此人对我江南学派和理学的威胁更在李相之上。” “惜辞何出此言?” “胡惟庸出任礼部尚书,谁也意料不到,事到如今,却不得不钦佩陛下的识人之明。用人之善。胡惟庸出掌礼部,大兴教化,而今百姓民意还有几分在我等之手?” 胡从宪不由一愣。是啊,这是个大问题啊。以前理学吃得开,那是因为天下读书人少,百姓们目不识丁,出于对知识的尊重,那些⾝为知识分子的理学名士文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可以这么说,那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控制在理学名士文人手里,所以刘浩然一上台不敢贸然与理学为敌,只是在政治上对其打庒,并用其他手段开始釜底菗薪。 先是大兴教育。一个国民基础教育让不少老百姓的弟子们都能读上书,知识便不会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有了知识便有了自己的思想,民智开化的百姓也不会再对理学文人抱有畏惧之心,他们说什么便是什么,百姓们,尤其是大明自定鼎江南之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百姓,他们的思想、价值观深受刘浩然的影响,与理学相差甚远。 但是这个时候理学对社会的影响由于数百年的历史原因,依然还能強劲。许多农村和小城镇的百姓们出于惯 ![]() 通过报刊上那些简单易通的小故事,通过修改的三字经童学和扫盲班必读课本,通过戏剧那些栩栩如生的演出,百姓们开始知道什么是民权,什么是义务和责任,什么是法律,什么是法治。什么叫真正的⽗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什么叫追求合理的个人 ![]() 意识到这里。胡从宪也立即明⽩从前没有重视的胡惟庸实际上是理学和江南派最大的对手,而传闻胡惟唐与李存义关系密切。他当初就是通过李存义搭上李善长这条线,从而飞⻩腾达。胡从宪不由对陶希言的深思 ![]() “惜辞,我等会竭力帮助你,有何吩咐尽管说吧。”知道陶希言的手段和心机后。胡从宪便将其视为理学复起的耸望,当即毫不犹豫地说道。 “胡克生,我等当暗中进行。切不可打草惊蛇,只有时机到了,我们才有十⾜的把握。” “惜辞,你准备借谁的手?”明⽩陶希言准备走法律途径去解决李存义。胡从宪有些疑惑了,江南派在法律界没有太強的势力,尤其是按察院总使秦从龙去世。都察院左都察御史陶安改任荣禄资政大夫之后更是毫无 ![]() “廉政公署的罗贯中。” “他胡从宪当然 ![]() 胡从宪不知道陶希言怎么找上罗贯中这条线,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他也不好追问,将一切疑问都咽回肚子里去了。 |
上一章 帝国的荣耀 下一章 ( → ) |
帝国的荣耀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帝国的荣耀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帝国的荣耀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曾鄫是帝国的荣耀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