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清史稿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清史稿 作者:赵尔巽 | 书号:12626 时间:2017/4/17 字数:8752 |
上一章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下一章 ( → ) | |
○舆服三 皇帝御宝皇后金宝太皇太后皇太后金宝⽟宝附皇贵妃以下宝印 皇子亲王以下宝印文武官印信关防条记 清初设御宝于 ![]() ![]() ![]() ![]() ![]() ![]() ![]() ![]() ![]() ![]() ![]() ![]() ![]() ![]() ![]() ![]() ![]() ![]() ![]() ![]() ![]() 盛京所蔵:曰“大清受命之宝”碧⽟,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龙纽,⾼二寸四分。曰“皇帝之宝”青⽟,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 ![]() ![]() ![]() ![]() ![]() ![]() ![]() ⾼宗御制国朝传宝记曰:“国朝受天命,采古制为玺。掌以宮殿监正,袭以重盝,承以魨几,设 ![]() ![]() ![]() ![]() ![]() ![]() 乾隆十三年九月,改镌御宝,始用清篆文,左为清篆,右为汉篆。⾼宗御题 ![]()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宗七旬圣寿,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并御制古稀说,兼系以诗。四十六年正月,用乾清宮西暖阁贮“敬天勤民宝”之例,贮“古稀天子之宝”于东暖阁。 皇后金宝,清、汉文⽟箸篆, ![]() 康熙四年,制太皇太后金宝、⽟宝,盘龙纽。馀皆与皇后宝同。⽟宝台⾼一寸八分,馀同金宝。 皇太后金宝、⽟宝,俱盘龙纽。馀与皇后宝同。 皇贵妃金宝,清、汉文⽟箸篆,蹲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 贵妃金宝,与皇贵妃同。 妃金印,清、汉文⽟箸篆,⻳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 康熙十五年,定皇太子金宝,⽟箸篆,蹲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 和硕亲王金宝,⻳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亲王世子金宝,⻳纽,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多罗郡王镀金银印,麒麟纽,平台,方三寸四分,厚一寸。俱清、汉文芝英篆。 外国王镀金银印,清、汉文尚方大篆,驼纽,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顺治十年,以朝鲜国王原领印文有清字无汉字,命礼部改铸清、汉文金印,颁给该王,仍将旧印缴进。 宗人府、衍圣公银印,直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一寸。俱清、汉文尚方大篆。 公、侯、伯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公三台,侯、伯二台。 经略大臣、大将军、将军、领侍卫內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俱清、汉文柳叶篆。 军机事务处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宣统三年四月,改军机处为內阁,旧內阁遂裁。 各部、都察院银印,直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俱清、汉文尚方大篆。 理籓院银印,直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清、汉、蒙古三体字,清、汉文尚方大篆,蒙古字不用篆。理籓院后改理籓部。 盛京五部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盛京五部后裁。 户部总理三库事务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户部后改名度支部。 翰林院银印,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 內务府银印,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 景陵、泰陵內务府总管,东陵、泰陵承办事务铜关防,凡关防皆直纽。长三寸,阔一寸九分。銮仪卫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宣统朝因避写故名銮舆卫。俱清、汉文尚方大篆。 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顺天府、奉天府银印,直纽,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釐。通政司后裁,大理寺后改大理院,太常寺后归并礼部。俱清、汉文尚方小篆。 詹事府铜印,直纽,方二寸七分,厚九分。 光禄寺、太仆寺、武备院、上驷院、奉宸苑铜印,直纽,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詹事府后裁,光禄寺后归并礼部,太仆寺后归并陆军部。 內繙书房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尚方小篆。 国子监铜印,直纽,方二寸五分,厚六分。 太医院铜印,直纽,方二寸四分,厚五分。 各道监察御史、稽察內务府御史、稽察宗人府御史、巡盐御史铜印,直纽,有孔,方一寸五分,厚三分。 宗人府左、右司,太仆寺左、右司,銮仪卫左、右司,各部、理籓院各司,铜印,直纽,方二寸四分,厚五分。 內务府各司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崇文门税务管理,坐粮?户部分司,工部木柴监督,工部木厂监督,工部管理街道各仓监督,工部后改并为农工商部。左、右翼管税,户部银库、缎匹库,户部理办八旗俸饷,户部理办八旗现审,顺天、奉天府丞,各关税监督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巡视五城御史、管理古北口驿务,管理独石口驿务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钦天监时宪书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暢舂园、圆明园、清漪园官房税库铜条记,凡条记皆直纽。长二寸六分,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钟鼎篆。 大理寺左、右司,光禄寺四署,五城兵马司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中书科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五釐。 內阁典籍?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翰林院典簿,礼部铸印局,宣统三年印铸局改属新內阁,礼部亦改典礼院。理籓院银库,工部制造库,工部料估所,各部、院督催所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顺天府府治中、稽察盛京五部将军衙门、稽察黑龙江等处、稽察宁古塔等处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 兵马司副指挥铜关防,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 宗人府经历司铜印,直纽,方二寸四分,厚五分。 都察院经历司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銮仪卫经历司,各部、院、寺司务?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各坛、庙、祠祭署铜印,直纽,方二寸,厚四分二釐。 太医院药库铜印,直纽,方一寸九分,厚四分二釐。 国子监典籍?铜印,直纽,方一寸九分,厚四分二釐。 礼部铸印局大使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九分。 兵马司吏目铜条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四分。俱清、汉文垂露篆。 护军统领、前锋统领、火器营统领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圆明园总管八旗、內府三旗官兵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总管云梯健锐营八旗传事银关防,直纽,长三寸二分,阔二寸。俱清、汉文柳叶篆。 护军统领、参领、协领、云梯健锐营翼长、各处总管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殳篆。 八旗佐领,宗室、觉罗族长铜图记,凡图记皆直纽。方一寸七分,厚四分五釐。俱清文悬针篆。 咸安宮官学、景山官学、养心殿造办处铜图记,方一寸七分,厚四分。 看守通州三仓首领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悬针篆。 镇守将军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副都统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俱清、汉文柳叶篆。 察哈尔都统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用満洲、蒙古二种字,満文柳叶篆。 总统伊犁等处将军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満、汉、托忒、回子四种字,満、汉文俱柳叶篆,托忒、回子字不篆。 理办伊犁、乌鲁木齐等处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満、汉、托忒三种字,満、汉文俱柳叶篆。 伊犁分驻雅尔城总理参赞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満洲、托忒、回子三种字,満文柳叶篆。 理办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诸处事务大臣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満、汉、回子三种字,満、汉文俱柳叶篆。 管理巴里坤等处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理办哈密粮饷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俱柳叶篆。 八旗游牧总管,察哈尔总管、城守尉铜印,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殳篆。 兴京等城守尉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锦州等城守尉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 驻防左、右翼长,协领、参领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釐。俱殳篆。 防守尉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驻防佐领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釐。俱清、汉文悬针篆。 直省总督、巡抚银关防,直隶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镌兼巡抚字样。江西巡抚、河南巡抚,镌兼提督字样。山西巡抚,镌兼提督盐政字样。长三寸二分,阔二寸,俱清、汉文尚方大篆。 钦差大臣铜关防,如督、抚式。三品以上用之。 各省承宣布政使司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一分,厚八分。 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后改提法使。铜印,直纽,方二寸七分,厚九分。 各省盐运使司铜印,直纽,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 各省提督学政后改提学使,并改关防为印信。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尚方小篆。 各处管理织造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 各省守、巡道后于省会地方增设巡警道、劝业道。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钟鼎篆。 钦差员官铜关防、如道员式。四品以下用之。 各府铜印,直纽,方二寸五分,厚六分。 各府同知、通判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各州铜印,直纽,方二寸三分,厚五分。 京县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各县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盐课提举司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 淮南仪所监制官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布政使司经历司、理问所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盐运使司经历司铜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布政使司照磨所、京府儒学、各府经历司铜印,方二寸,厚四分二釐。 京府照磨所、司狱司、各府照磨所、司狱司、各府儒学、卫儒学、布政司库大使、府库大使、巡检司、税课司、茶马司铜印,方一寸九分,厚四分。 各州、县儒学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釐。 县丞、主簿、吏目、盐课所、批验所、各驿丞、递运所、各局、各仓、各闸铜条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三分。俱垂露篆。 提督、总兵官银印,虎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镇守挂印总兵官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镇守总兵官铜关防,长三寸二分,阔二寸。俱清、汉文柳叶篆。 副将、参将、游击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宣慰司铜印,方二寸七分,厚九分。俱清、汉文殳篆。 都司佥书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营都司,卫、所千总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守备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 卫守备铜印,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 宣抚司铜印,方二寸五分,厚六分。 宣抚司副使、安抚司领运千总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五釐。 长官司指挥、佥事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俱清、汉文悬针篆。 卫经历、宣慰司经历铜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垂露篆。 土千户铜印,方二寸三分,厚四分五釐。 土百户铜印,方二寸,厚四分二釐。俱清、汉文悬针篆。 管理京城喇嘛班第、管理盛京喇嘛班第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俱清、汉文转宿篆。 正乙真人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清、汉文垂露篆。 乾隆十四年,礼部奉谕:“理籓院印文之蒙古字,不必篆书。外籓扎萨克盟长、喇嘛、并蒙古、西蔵,一应満洲、蒙古、唐古特文,均亦不必篆书。其在京扎萨克、大喇嘛印,満文俱篆书,蒙古文不必篆书。”又谕:“近因新定清文篆书,铸造各衙门印信,所司检阅库中所蔵经略大将军、将军诸印,凡百馀颗。皆前此因事颁给,经用缴还,未经销毁者。会典复有‘命将出师,请旨将库中印信颁给’之文,遂至滥觞。朕思虎符鹊纽,用之军旅,所以昭信,无取繁多。库中所蔵,其中振扬威武,建立肤功者,具载历朝实录,班班可考。今择其克捷奏凯,底定迅速者,经略印一,大将军、将军印各七,分匣收贮。稽其事迹始末,刻诸文笥,⾜以传示奕禩。即仍其清、汉旧文,而配以今制清文篆书,如数重造。遇有应用,具奏请旨颁给。一并蔵之皇史宬。其馀悉 ![]() ![]() ⾼宗御定印谱,钦命总理一切军务储糈经略大臣关防一,奉命、抚远、宁远、安东、征南、平西、平北大将军印各一,镇海、扬威、靖逆、靖东、征南、定西、定北将军印各一。并御制印谱序曰:“家国膺图御宇,神圣代兴,赫濯挞伐,光启鸿业。时则有推毂命将之典,及功成奏凯,还上元戎佩印。载在册府,蔵之史宬。盖法物留诒,不啻如曩籍所称⽟节牙璋,尚方齐斧者比。乾隆十七年,釐考国书篆字成,因详加酌定。 ![]() ![]() |
上一章 清史稿 下一章 ( → ) |
清史稿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清史稿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清史稿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赵尔巽是清史稿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