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清史稿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清史稿 作者:赵尔巽 | 书号:12626 时间:2017/4/17 字数:13504 |
上一章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下一章 ( → ) | |
○乐八 清代乐制,有中和韶乐、丹陛大乐、中和清乐、丹陛清乐、导 ![]() ![]() 中和韶乐,用于坛、庙者,鎛钟一,特磬一,编钟十六,编磬十六,建鼓一,篪六,排箫二,埙二,箫十,笛十,琴十,瑟四,笙十,搏拊二,柷一,敔一,麾一。先师庙,琴、箫、笛、笙各六,篪四,馀同。巡幸祭方岳,不用鎛钟、特磬,琴、箫、笛、笙各四,瑟、篪各二,馀同。用于殿陛者,箫四,笛四,篪二,琴四,瑟二,笙八,馀同。 鎛钟,范金为之,凡十二,应十二律。其制皆上径小,下径大,纵径大,横径小。啂三十六。两角下垂。十二钟各虡,大小异制。⻩锺之钟,两栾⾼一尺八寸二分二釐,甬长一尺零八分,以次递减至应锺之钟,两栾⾼九寸六分,甬长五寸六分八釐。⻩锺之钟,十一月用之;大吕之钟,十二月用之;太簇之钟,正月用之;夹锺之钟,二月用之;姑洗之钟,三月用之;仲吕之钟,四月用之;蕤宾之钟,五月用之;林锺之钟,六月用之;夷则之钟,七月用之;南吕之钟,八月用之;无 ![]() ![]() 特磬,以和阗⽟为之,凡十二,应十二律。其制为钝角矩形,长股谓之鼓,短股谓之股,皆两面为云龙形,穿孔系紃而悬之。十二磬各虡,大小异制。⻩锺之磬,股长一尺四寸五分八釐,鼓长二尺一寸八分七釐。以次递减,至应锺之磬,股长七寸六分八釐,鼓长一尺一寸五分二釐。愈小者质愈厚,⻩锺之磬,厚七分二釐九豪,递增至应锺之磬,厚一寸二分九釐六豪。⻩锺之磬,十一月用之;大吕之磬,十二月用之;太簇之磬,正月用之;夹锺之磬,二月用之;姑洗之磬,三月用之;仲吕之磬,四月用之;蕤宾之磬,五月用之;林锺之磬,六月用之;夷则之磬,七月用之;南吕之磬,八月用之;无 ![]() 编钟,范金为之,十六钟同虡,应十二正律、四倍律,夷则、南吕、无 ![]() ![]() ![]() 编磬,以灵壁石或碧⽟为之,十六磬同虡,应十二正律、四倍律,与编钟同。 ![]() ![]() 建鼓,木匡冒⾰,贯以柱而树之。面径二尺三寸四釐,匡长三尺四寸五分七釐,匡半穿方孔,贯柱上出擎盖,下植至趺。盖上穹下方,顶涂金,上植金鸾为饰。承鼓以曲木,四歧抱匡,趺四⾜,各饰卧狮。击以双桴,直柄圆首,凡鼓桴皆如之。 篪二,皆截竹为质,间 ![]() ![]() ![]() 排箫,比竹为之,其形参差象凤翼。十六管, ![]() ![]() ![]() ![]() ![]() 埙有二,烧土为之,形皆橢圆如鹅子,上锐下平。前四孔,后二孔,顶上一孔,以手捧而吹之。一⻩锺埙,內⾼二寸二分三釐,腹径一寸七分一釐七豪,底径一寸一分六釐八豪, ![]() ![]() 箫二,截竹为之,皆上开山口,五孔前出,一孔后出,出音孔二,相对旁出。一姑洗箫,径四分三釐五豪,自山口至出音孔,长一尺五寸八分四釐二豪, ![]() ![]() 笛二,截竹为之,皆间 ![]() ![]() ![]() 琴,面用桐,底用梓,魨以漆。前广、后狭、上圆、下方、中虚。通长三尺一寸五分九釐。底孔二,上曰龙池,下曰凤池。腹內有天地二柱,天柱圆,当肩下;地柱方,当 ![]() 瑟体用桐,魨以漆,前广、后狭、面圆、底平、中⾼、两端俯。通长六尺五寸六分一釐。底孔二,是为越。前越四出,后越上圆下平。凡二十五弦,弦皆二百四十三纶。中一弦⻩,两旁皆硃。设柱和弦,柱无定位,各随宮调。弦孔饰螺蚌,承以魨金几二。 笙二,截紫竹为管,环植匏中,匏或以木代之。管皆十七,束以竹,本丰末敛,管本近底削半露窍。以薄铜叶为簧,点以蜡珠,其上各按律吕分开出音孔。匏之半施橢圆短嘴,昂其末。中为方孔,别为长嘴如凤颈,置于短嘴方孔中。末为吹口,气从吹口⼊,鼓簧成音。小笙制如大笙而小,亦十七管,惟第一、第九、第十六、第十七管不设簧,有簧者凡十三管,馀均与大笙同。 搏拊,如鼓而小。面径七寸二分九釐,匡长一尺四寸五分八釐。匡上施金盘龙二,衔小金镮,以⻩绒紃系之,横置趺上。用时悬于项,击以左右手。每建鼓一击,则搏拊两击以为节。 柷,以木为之,形如方斗,上广下狭,三面正中各隆起为圆形以受击,一面中为圆孔以出音。以趺承之,击具曰止。 敔,以木为之,形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龃刻,以趺承之。鼓之以籈,以竹为之,析其半为二十四茎,于龃上横轹之。 麾,⻩帛为之,绣九曲云龙。上饰蓝帛,绣红⽇,⽇中绣中和字。上绣三台星,左北斗,右南斗。帛上下施横木,上镂双龙,下为山⽔形,皆魨金。硃杠,上曲为龙首以悬麾,麾举乐作,麾偃乐止。 丹陛大乐,凡御殿受贺及宮中行礼皆用之。其器:戏竹二,大鼓二,方响二,云锣二,箫二,管四,笛四,笙四,杖鼓一,拍板一。箫、笛、笙同中和韶乐。 戏竹,析竹为之,凡二,各五十茎。魨硃,承以涂金壶卢,下有柄,亦魨硃。人各执其一,立丹陛上,合则乐作,分则乐止。戏音与麾同,其用亦与麾同。 大鼓,木匡冒⾰,面径三尺六寸四分五釐,匡⾼三尺二寸四分。腹施铜胆,面魨⻩,绘五采云龙。匡魨硃,绘 ![]() 方响,以钢为之,形长方,十六枚同虡,应十二正律、四倍律,与编钟、磬同。形质皆同。惟以薄厚为次。倍夷则之厚,三分三豪四丝,递增至应锺之厚,六分四釐八豪。后面近上三分之一皆为横脊,窍其上端,系以⻩绒紃,悬于虡而斜倚之,击以小钢槌。各部乐皆同,惟马上凯歌乐分用其八,人各一枚,擎而击之。 云锣,范铜为之,十枚同架,应四正律、六半律,姑洗、蕤宾、夷则、无 ![]() ![]() ![]() 管即头管,以坚木或骨角为之,大小各一,皆前七孔后一孔,管端设芦哨,⼊管吹之。大管以姑洗律管为体,径二分七釐四豪,哨下口至末,长五寸七分六釐。小管以⻩锺半积同形管为体,径二分一釐七豪,哨下口至末,长五寸六分二豪。皆间束以丝,两端以象牙为饰。 杖鼓,上下二面,铁圈冒⾰,复楦以木匡,细 ![]() ![]() ![]() ![]() ![]() 拍板,以坚木为之,左右各三片。近上横穿二孔,以⻩绒紃联之,合击以为节。 中和清乐,用于册尊典礼,宴飨进馔,除夕、元夕张灯亦用之。其器:云锣二,笛二,管二,笙二,杖鼓一,手鼓一,拍板一。笛、笙同中和韶乐,云锣、管、板同丹陛大乐。 杖鼓同丹陛大乐而小,或半之,或为三之二。 手鼓,木匡冒⾰,面径九寸一分二豪, ![]() 丹陛清乐,用于宴飨进茶、进酒,临雍赐茶亦用之。乐器均与中和清乐同。 导 ![]() ![]() ![]() ![]() ![]() ![]() 导 ![]() ![]() 导 ![]() 铙歌鼓吹用龙鼓四十八,画角二十四,大铜角八,小铜角八,金二,钲四,笛十二,杖鼓四,拍板四。笛同中和韶乐,板同丹陛大乐。 龙鼓,木匡冒⾰,面径一尺五寸三分六釐,匡⾼六寸四分八釐。面匡绘饰金镮俱如导 ![]() 画角,木质,中虚腹广,两端锐。长五尺四寸六分一釐二豪,上下束以铜,中束以藤五就,魨以漆。以木哨⼊角端吹之,哨长七寸二分九釐。 大铜角,一名大号,范铜为之,上下二截,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中为圆球。纳上截于下截,用则引而伸之,通长三尺六寸七分二釐。 小铜角,一名二号,范铜为之,上下二截。上截直,下截哆,各有圆球相衔,引纳如大铜角,通长四尺一寸四釐。大角体巨声下,小角体细声⾼,不以长短论。 金,范铜为之。面平,径一尺四寸五分八釐,深二寸二分七釐五豪。旁穿二孔,结⻩绒紃贯于木柄,提而击之。 钲,范铜为之,形如槃。面平,口径八寸六分四釐,深一寸二分九釐八豪,边阔八分六釐四豪。穿六孔,两两相比,周以木匡,亦穿孔,以⻩绒紃联属之。左右铜镮二,系⻩绒紃,悬于项而击之。 杖鼓,同丹陛大乐,惟面绘流云,中为太极。 前部大乐,用大铜角四,小铜角四,金口角四。大铜角、小铜角制同铙歌鼓吹。 金口角,旧名琐?,木管,两端金口,上弇下哆。管长九寸八分九釐。管上金口长二寸一分六釐,为壶卢形,加小铜槃二。管下金口长四寸八分六釐,刻管如竹节相间,前七孔,后一孔,以芦哨⼊管端吹之。 铙歌大乐,用金口角八,铜鼓二,铜点一,金一,钹一,行鼓一。金口角同前部大乐,金同铙歌鼓吹。 铜鼓,范铜为之,形如金,面径九寸七分二釐,中隆起八分一釐,径二寸六分七釐三豪。边穿孔二,以⻩绒紃悬而击之。 铜点,制如铜鼓而小。 钹,范铜为之,面径六寸四分八釐,中隆起一寸二分九釐六豪,径三寸二分四釐。穿孔贯紃,左右合击以和乐。 行鼓,一名纮罗鼓。木匡冒⾰,上大下小,面匡绘饰如龙鼓。金镮四,贯以⻩绒紃。行则跨于马上,陈则置于架。 铙歌清乐,用云锣二,笛二,平笛二,管二,笙二,金一,钹一,铜点一,行鼓一。笛、笙同中和韶乐,云锣、管同丹陛大乐,金同铙歌鼓吹,钹、铜点、行鼓同铙歌大乐。 平笛,同中和韶乐,惟不加龙首尾。 行幸乐,合铙歌大乐、铙歌清乐之数,益以大铜角八,小铜角八,蒙古角二。大铜角、小铜角同铙歌鼓吹。 蒙古角,一名蒙古号,木质,中虚末哆,上下二截。角有雌雄二制,雄角上口內径三分四釐五豪,雌角上口內径二分八釐五豪,皆于管端施铜口,以角哨纳⼊吹之。雄者声浊,雌者声清。 铙歌用大铜角四,小铜角四,金口角八,金四,锣二,铜鼓二,铙四,钹四,小和钹二,花匡鼓四,得胜鼓四,海笛四,云锣四,箫六,笛六,管六,篪六,笙六。大铜角、小铜角、金同铙歌鼓吹,金口角同前部大乐,铜鼓、钹同铙歌大乐,箫、笛、篪、笙同中和韶乐,云锣、管同丹陛大乐。 锣,制同铜鼓而厚,声较铜鼓低小。 铙,范铜为之,面径一尺二寸。中隆起,穿孔贯紃,左右合击。 小和钹,制与钹同,面径七寸九分。中隆起,穿孔贯紃,均与钹同。 花匡鼓,即 ![]() ![]() 得胜鼓,木匡冒⾰,面径一尺六寸一分,匡⾼五寸八分,绘云龙。座为四柱,悬鼓于上而击之。 海笛,制如金口角而小,通长九寸五分。 凯歌用云锣四,方响八,钹二,大和钹二,星二,铜点二,鐋二,箫四,笛四,管十二,笙四,杖鼓二,拍板二。箫、笛、笙同中和韶乐,云锣、管、杖鼓同丹陛大乐,钹、铜点同铙歌大乐。 方响,制同丹陛大乐,分用其八,人各一枚,擎而击之。 大和钹,制与钹同,面径一尺一寸八分。中隆起,穿孔贯紃,左右合击。 星,范铜为之,口径一寸八分,深一寸。中隆起,各穿圆孔,贯以紃,左右合击。 鐋,范铜为之,面径二寸七分,口径三寸一分五釐,深六分。穿孔贯紃,击以木片。 拍板三片,束其二,以一拍之。 禾辞桑歌乐,亲耕、亲桑用之。亲耕用金六,鼓六,箫六,笛六,笙六,拍板六。亲桑用金二,鼓二,箫、笛、笙各六,拍板二。箫、笛、笙同中和韶乐,板同丹陛大乐。 金制同铙歌鼓吹而微小。槌用⻩韦,瓜形,柄魨硃。 鼓,制如龙鼓而微小,悬于项击之。 庆神 ![]() 宴乐凡九:一曰队舞乐,一曰瓦尔喀部乐,一曰朝鲜乐,一曰蒙古乐,一曰回部乐,一曰番子乐,一曰廓尔喀部乐,一曰缅甸国乐,一曰安南国乐。 队舞有三:一曰庆隆舞,凡殿廷朝会宮中庆贺宴飨皆用之;一曰世德舞,宴宗室用之;一曰德胜舞,凯旋筵宴用之。三舞同制,皆舞而节以乐。其器用筝一,奚琴一,琵琶三,三弦三,节十六,拍十六。 筝,似瑟而小,刳桐为质,通长四尺七寸三分八釐五豪。十四弦,弦皆五十四纶,各随宮调设柱。底孔二。前方,后上圆下平,通体魨金,四边绘金夔龙。梁及尾边用紫檀,弦孔以象牙为饰。 奚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长与柄等。背圆中凹,覆以板。槽端设圆柱,施⽪扣以结弦。龙头下脣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轧之。 琵琶,刳桐为质,四弦,曲首长颈,平面圆背,腹广而橢。槽面施覆手,曲首中间为山口。设檀轴四以绾弦,左右各二,山口上以⻩杨木为四象,下以竹为十三品,按分取声。中 ![]() 三弦,斫檀为质,修柄,方槽,圆角,冒以虺⽪。柄贯槽中,柄末槽端覆以木。穿孔贯弦,匙头下半凿空纳弦,以三轴绾之,左二右一。 节,编竹如箕,魨硃,背为虎形。用圆竹二,划之以为节。 拍,紫檀⽪四片,束其三,以一拍之。 太祖平瓦尔喀部,获其乐,列于宴乐,是为瓦尔喀部乐舞。用觱篥四,奚琴四。奚琴同队舞乐。 觱篥,芦管,三孔,金口,下哆,中有小孔。管端开簧,簧口距管末四寸五分三釐。 太宗时,获朝鲜国乐,列于宴乐,是为朝鲜国俳。用笛一,管一,俳鼓一。笛同中和韶乐,管同丹陛大乐。 俳鼓如龙鼓而小,悬于项击之。 太宗平察哈尔,获其乐,列于宴乐,是为蒙古乐曲。有笳吹,有番部合奏,皆为掇尔多密之乐,掌于什帮处。笳吹用胡笳一,筝一,胡琴一,口琴一。筝与队舞所用同,惟设六弦。 胡笳,木管,三孔,两端施角,末翘而哆。自吹口至末,二尺三寸九分六釐。 胡琴,刳木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橢而下锐,冒以⾰。槽外设木如簪头以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二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轧之。 口琴,以铁为之,一柄两股,中设簧,末出股外。横衔于口,鼓簧转⾆,嘘昅以成音。 番部合奏,用云锣一,箫一,笛一,管一,笙一,筝一,胡琴一,琵琶一,三弦一,二弦一,月琴一,提琴一,轧筝一,火不思一,拍板一。箫、笛、笙同中和韶乐,云锣、管同丹陛大乐,筝、琵琶、三弦同队舞乐。 胡琴,二弦,竹柄椰槽,面以桐。槽径三寸八分四釐,为圆形,与笳吹之胡琴橢而下锐者不同。山口凿空纳弦,以两轴绾之,俱在右。弦自山口至柱,长二尺三分五釐二豪,以竹弓系马尾八十一茎轧之。 二弦,斫樟为质,槽面以桐,形长方,底有孔,槽面施覆手如琵琶。曲首后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弦长二尺三寸四釐,设十七品,按分取声。 月琴,斫檀为质,四弦,槽面以桐,八角曲项,柄贯槽中,槽面施覆手。曲项凿空纳弦,绾以四轴,左右各二。弦长二尺三寸四釐,设十七品,与二弦同。 提琴,四弦,圆木为槽,冒以蟒⽪而空其下,竹柄贯槽中,末出槽外。覆木扣弦,柄端凿空纳弦,绾以四轴,俱在右。以竹弓系马尾,夹于四弦间轧之。 轧筝,似筝而小,刳桐为质,十弦。前后有梁,梁內弦长一尺六寸一分八釐,各设柱,以木杆轧之。 火不思,似琵琶而瘦,四弦,桐柄,刳其下半为槽,冒以蟒⽪。曲首凿空纳弦,四轴绾之,俱在右。弦自山口至柱长一尺七寸七分四釐。 拍板,紫檀三片,束其二,以一拍之。 ⾼宗平定回部,获其乐,列于宴乐之末,是为回部乐技,用达卜一,那噶喇一,哈尔札克一,喀尔奈一,塞他尔一,喇巴卜一,巴拉満一,苏尔奈一。 达卜,木匡冒⾰,形如手鼓而无柄。有大小二制,一面径一尺三寸六分五釐二豪,一面径一尺二寸二分四釐,皆魨⻩,面绘采狮,以手指击之。 那噶喇,铁匡冒⾰,上大下小,形如行鼓。旁有小镮,系⻩绒紃。两鼓相联,左右各以杖击之。 哈尔札克,形如胡琴,椰槽,冒以马⾰。上木柄,下铁柄。槽底中开一孔,侧开三小孔。以马尾二缕为弦,上自山口穿于后,以两轴绾之,左右各一,下系铁柄。马尾弦下设钢丝弦十,上系木柄,下击铁柄,左右各五轴。另以木杆为弓,系马尾八十馀茎,轧马尾弦,应钢弦取声。 喀尔奈,状如世俗洋琴,钢丝弦十八,刳木中虚,左直右曲。左设梁如琴之岳山,以系钢弦之本。钢弦之末施木轴,似琴之轸,⼊于右端,⾼下相间作两层,转其轴以定弦之缓急。以手冒拨指,或木拨弹之,通体双弦,惟第一独弦。 塞他尔。形如匕,丝弦二,纲弦七,木柄通槽,下冒以⾰。面平背圆,柄有线箍二十三道,如琵琶之品。以九轴绾弦,柄端二轴绾丝弦。二面三轴,左侧四轴,绾钢质双弦一,独弦六。以手冒拨指,或木拨弹丝弦,应钢弦取声。 喇巴卜,丝弦五,钢弦二,木柄通槽,槽形如半瓶,下冒以⾰。曲首凿空纳丝弦,以五轴绾之,左二右三,曲首右侧以两轴绾纲弦。用手冒拨指,或木拨弹丝弦,应纲弦取声。 巴拉満,木管,上敛下哆,饰以铜,形如头管而有底,开小孔以出音。管通长九寸四分,七孔前出,一孔后出,管上设芦哨吹之。 苏尔奈,一名琐?,木管,两端饰铜,上敛下哆,形如金口角而小。七孔前出,一孔后出,一孔左出,铜管上设芦哨吹之。 ⾼宗平定金川,获其乐,及后蔵班禅额尔德尼来朝,献其乐,均列于宴乐之末,是为番子乐。金川之乐:曰阿尔萨兰,曰大郭庄,曰四角鲁。用得梨一,柏且尔一、得勒窝一。 得梨,似苏尔奈而小。 柏且尔,范铜二片,圆径六寸,中隆起,穿孔贯紃,左右合击。 得勒窝,形似达卜。 班禅之乐:曰札什伦布,用得梨二,巴汪一,苍清一,龙思马尔得勒窝四。 得梨同金川乐,形制略大。 巴汪,似喇巴卜,七弦。 苍清,制同云锣。 龙思马尔得勒窝,似那噶喇而制以铜,面径一尺三寸,底锐,匡⾼一尺。 ⾼宗平定廓尔喀,获其乐,列于宴乐之末,是为廓尔喀乐舞。用达布拉一,萨朗济三,丹布拉一,达拉一,公古哩二。 达布拉,似那噶喇,一面冒⾰。有二制:其一面丰底锐,其一底微丰而渐削。四围俱系韦绦,联以采缕,悬之 ![]() 萨朗济,刻木为质,韦弦四,铁弦九。项长三寸,刳其中,面以鱼牙刻佛为饰。柄长五寸二分,槽面阔三寸,自上刳之,冒以⾰。中 ![]() 丹布拉,刻桐为质,以大匏为槽,直柄,面平背圆,铁弦四,绾以四轴,上二,左右各一。柄上以铁片二为山口,一穿孔纳弦,一承弦。 达拉,范铜二片,圆径二寸一分。中隆起,穿孔,系以采缕,左右合击。 公古哩,范铜为铃,以采缕联之,五十枚为一串,凡四串。歌时二人各系于股,双⾜腾跃以出声。 乾隆五十三年,缅甸国內附,献其乐,列于宴乐之末,是为缅甸国乐。有耝细二制:耝缅甸乐,用接內搭兜呼一,稽湾斜枯一,聂兜姜一,聂聂兜姜一,结莽聂兜布一。 接內搭兜呼,木匡冒⾰,匡上有纽,系以帛,横悬于项,以手击之。 稽湾斜枯,制似云锣,其数八,上下各四,同悬于架。架后搘以二木,斜倚而击之。 聂兜姜,木管铜口,近下渐哆,前七孔,后一孔。管端设铜哨,加芦哨于上,管与铜口相接处,以铜签掩之。 聂聂兜姜,形如金口角而小,木管木口,馀与聂兜姜同。 结莽聂兜布,范铜二片,圆径三寸五分。中隆起,穿孔,贯以韦,左右合击。 细缅甸乐,用巴打拉一,蚌札一,总稿机一,密穹总一,得约总一,不垒一,接⾜一。 巴打拉,以木为槽,形如船,通长二尺七寸五分。前后两端各为山峰形,两峰之尖,络以丝绳。排穿竹板二十二片,皆阔一寸。第一片长五寸二分,厚三分五釐,以次则长递加而厚递减,至末片则长一尺一寸五分,厚一分。以竹裹绵为槌击之。 蚌札,木匡冒⾰,上大下小。面径六寸一分,底径四寸,匡⾼一尺。四围俱系韦绦,以手击之。 总稿机,十三弦,曲柄,通槽,柄上曲如蝎尾。槽面冒⾰,为四圆孔以出音。顺槽腹设覆手,穿孔十三,系弦,各斜引至柄束之,弹以手。 密穹总,三弦,木质,为鱼形。体长方,腹下通长刳槽,无底,两旁镌鳞甲。面设品五,为小圆孔九以出音,前四,中四,后一。首形锐而上出,镌须角钜齿圆睛,尾形亦锐。项上以铜为山口,系硃弦三,尾有镮纳弦,旁穿孔,设轴,左二右一,以手弹之。得约总,三弦,木质,中虚,如扇形,中 ![]() 不垒,以竹为管,上端以木塞其半为吹口。七孔前出,一孔后出,最上一孔前出,加竹膜。 接⾜,范铜二片,口径一寸八分。中隆起,穿孔贯紃,左右合击。 乾隆五十四年,获安南国乐,列于宴乐之末,是为安南乐舞。用丐鼓一,丐拍一,丐哨一,丐弹弦子一,丐弹胡琴一,丐弹双韵一,丐弹琵琶一,丐三音锣一。安南土语,凡乐器之名,俱以丐字建首。 丐鼓,木匡冒⾰,空其下,径八寸四分,承以架。用竹桴二,或左手承鼓,右手以桴击之。 丐拍,用檀板三:其一上端缀以连钱。其一背刻雁齿,其一右为锯牙。左手执二板相击,连钱 ![]() 丐哨,即横笛,截竹为筒,漆饰,二十一节。左第一孔为吹口,次加竹膜,右六孔,末二孔,俱上出,旁二孔对出,两端饰以角。 丐弹弦子,三弦,斫檀为质,槽方而橢,两面冒虺⽪。匙头凿空纳弦,以三轴绾之,左二右一。 丐弹胡琴,二弦,竹柄,槽形如筒,底微丰,面冒虺⽪。曲首凿空,两轴俱自后穿前绾弦,弦自山口至柱,长一尺八寸,馀如番部合乐胡琴之制。 丐弹双韵,如月琴,四弦,斫檀为质,槽面以桐,形如満月。径一尺一寸六分,厚一寸八分。曲项凿空纳弦,绾以四轴,左右各二。槽面覆手,山口下七品,俱以檀为之。 丐弹琵琶,四弦,刳桐为质,通长三尺。项上凿空纳弦,绾以四轴,左右各二。上设四象,下布十品。弦自山口至覆手,长二尺一寸四分。 丐三音锣,范铜,三面,绾以铁圈,联如品字。上一径二寸四分五釐,右一径二寸三分八釐,左一径二寸三分。承以檀柄,槌用角。 赐宴乐,凡经筵礼毕赐宴,文、武乡、会试赐宴,宴衍圣公,宴正一真人皆用之。其器:云锣二,笛二,管二,笙二,鼓一,拍板一。笛、笙、鼓同中和韶乐,云锣、管、板同丹陛大乐。 乡乐,凡府、州、县学舂、秋释奠皆用之。其器麾一,编钟十六,编磬十六,琴六,瑟二,排箫二,箫四,笛六,篪二,笙六,埙二,建鼓一,搏拊二,柷一,敔一。制皆同中和韶乐。 乡饮酒用云锣一,方响一,琴二,瑟一,箫四,笛四,笙四,手鼓一,拍板一。琴、瑟、箫、笛、笙同中和韶乐,云锣、方响、板同丹陛大乐,手鼓同清乐。 节,中和韶乐用。结旄九重,盖以金叶,束以绿⽪。硃杠,上曲为龙首以衔旄。植架于东西各一,每架二节,司乐者执之以节舞。导文舞曰节,导武舞曰旌,旌亦曰节,制与节同。 千,中和韶乐用。木质,圭首,上半绘五采云龙,下绘 ![]() 戚,中和韶乐用。木质,斧形,背黑刃⽩,柄魨硃,武舞生右手执之。 羽,中和韶乐用。木柄,植雉羽,衔以涂金龙首,柄魨硃,文舞生右手执之。 籥,中和韶乐用。六孔竹管,魨硃,文舞生左手执之。 舞有二:用于祀神者曰佾舞,用于宴飨者曰队舞。凡佾舞武用⼲戚,文用羽籥。⼲戚曰武功之舞,羽籥曰文德之舞,祭祀初献以武舞,亚献终献以文舞,惟先师庙、文昌庙初献、亚献、终献皆以文舞焉。若大雩,则童子十六人⾐皁⾐,持羽翳,歌而舞皇舞,凡此皆隶于佾舞者也。隶于队舞者,初名蟒式舞,亦曰玛克式舞。乾隆八年,更名庆隆舞,內分大、小马护为扬烈舞,是为武舞,大臣起舞上寿为喜起舞,是为文舞。是年巡幸盛京,筵宴宗室,增世德舞。十四年,平定金川,凯旋筵宴,又增德胜舞,三舞同制,各有乐章。扬烈舞,用戴面具三十二人,⾐⻩画布者半,⾐黑羊⽪者半。跳跃倒掷,象异兽。骑禺马者八人,介胄弓矢,分两翼上,北面一叩,兴。周旋驰逐,象八旗。一兽受矢,群兽慑伏,象武成。喜起舞,大臣二十二人,朝服仪刀⼊,三叩,兴,退东位西乡立。以两而进,舞毕三叩,退。次队继进如前仪。此队舞之大较也。外此则有四裔乐舞:东曰瓦尔喀、曰朝鲜,北曰蒙古,西曰回、曰番、曰廓尔喀,南曰缅甸、曰安南,皆同列于宴乐之末。瓦尔喀部乐舞,司舞八人,均服红云缎镶?壮缎花补袍,狐⽪大帽,豫立丹陛之西。将作乐,进前三叩,退。司乐八人,分两翼上,跪一膝,奏瓦尔喀乐曲。司舞进舞,以两为队,每队舞毕,三叩,退。 朝鲜国俳,笛技、管技、鼓技各一人,均戴氈帽,镂金顶,服蓝云缎袍,椶⾊云缎背心,蓝绸带。俳长一人,戴面具,青缎帽,红缨,服红云缎袍,⽩绸长袖绿云缎虎补背心,十字蓝绸带。倒掷技十四人,服短红⾐。立丹陛两旁。俳长从右翼上,北面立,以⾼丽语致辞,笛、管、鼓技从右翼上,东北面立,倒掷技从左翼上,自东向西,各呈其艺。 蒙古乐,笳吹,司乐器四人,司章四人,均蟒服,立丹陛旁。番部合奏,司乐器十五人,亦均蟒服,立丹陛旁,与笳吹一班同⼊。一叩,跪一膝,奏蒙古乐曲。 回部乐,司乐器八人,均锦⾐绢里杂⾊纺丝接袖⾐,锦面布里倭缎缘回回帽,青缎鞾,绿绸?荅膊。司舞二人,舞盘二人,皆⾐靠子锦 ![]() 番子乐,金川之阿尔萨兰,司乐器三人,司舞三人,为戏狮,⾝长七尺,披五⾊⽑,番名僧格乙,引狮者⾐杂采,手执绳,系耍球一,五⾊,番名僧格乙阿拉喀。大郭庄,番名大拉噶地,司舞十人,每两人相携而舞,一服蟒服,戴翎,挂珠,斜披⻩蓝二带, ![]() ![]() ![]() ![]() 廓尔喀乐舞,司乐器六人,均⾐回子⾐,著红羊⽪鞾,內二人 ![]() ![]() ![]() 耝缅甸乐,司乐器五人,司歌六人,均拖发扎红,用缅甸⾐冠。 细缅甸乐,司乐器七人,均拖发扎红,⾐蓝缎短⾐。司舞四人,⾐闪缎短⾐,皆杂⾊裙,以洋锦束 ![]() 安南国乐,司乐器九人,均戴道巾,⾐⻩鸝补服道袍,蓝缎带。司舞四人,⾐蟒⾐,冠带与司器同。执采扇而舞。 |
上一章 清史稿 下一章 ( → ) |
清史稿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清史稿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清史稿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赵尔巽是清史稿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