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明史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10013 |
上一章 章一百一十三 下一章 ( → ) | |
张瀚 王国光 梁梦龙 杨巍 李戴 赵焕 郑继之 张瀚,字子文,仁和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历庐州知府,改大名。俺答围京师,诏遣兵部郞中征畿辅兵民⼊卫。瀚立阅户籍,三十丁简一人,而以二十九人供其饷,得八百人。驰至真定,请使者阅兵,使者称其才。累迁陕西左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甫半岁,⼊为大理卿。进刑部右侍郞,俄改兵部,总督漕运。 隆庆元年,改督两广军务,时两广各设巡抚官,事不关督府。瀚请如三边例,乃悉听节制。大盗曾一本寇掠广州,诏切责瀚,停总兵官俞大猷、郭成俸。已,一本浮海犯福建,官军 ![]() 万历元年,吏部尚书杨博罢,召瀚代之。秩満,加太子少保。时廷推吏部尚书,首左都御史葛守礼,次工部尚书朱衡,次瀚。居正恶守礼戆,厌衡骄,故特拔瀚。瀚资望浅,忽见擢,举朝益趋事居正,而瀚进退大臣率奉居正指。即出己意,舆论多不协。以是为御史郑准、王希元所劾。居正顾之厚,不纳也。御史刘台劾居正,因论瀚抚陕狼籍,又唯诺居正状。 比居正遭丧,谋夺情,瀚心非之。中旨令瀚谕留居正,居正又自为牍,风瀚属吏,以覆旨请。瀚佯不喻,谓“府政奔丧,宜予殊典,礼部事也,何关吏部。”居正复令客说之,不为动,乃传旨责瀚久不奉诏,无人臣礼。廷臣惴恐, ![]() 王国光,字汝观, ![]() ![]() 万历元年,奏言:“国初,天下州县存留夏税秋粮可一千二百万石。其时议主宽大,岁用外,计赢银百万有余。使有司岁征无缺,则州县积贮自丰,⽔旱盗贼不能为灾患。今一遘兵荒,辄留京储,发內帑。由有司视存留甚缓,苟事催科,则谓扰民,弊遂至此。请行天下抚按官,督所司具报出⼊、存留、逋负之数,臣部得通融会计,以其余济边。有司催征不力者,悉以新令从事。”制可。京军支粮通州者,候伺甚艰。国光请遣部郞一人司之,名坐粮厅,投牒验发,无过三⽇,诸军便之。天下钱⾕散隶诸司,国光请归并责成:畿辅府州县归福建司,南畿归四川司,盐课归山东司,关税归贵州司,淮、徐、临、德诸仓归云南司,御马、象房及二十四马房刍料归广西司。遂为定制。 三年,京察拾遗。国光为南京给事、御史所劾。再疏乞罢,帝特留之。明年复固以请,乃诏乘传归。濒行,以所辑条例名《万历会计录》上之。帝嘉其留心国计,令户部订正。及书成,诏褒谕焉。五年冬,吏部尚书张瀚罢,起国光代。陈采实政、别繁简、责守令、恤卑官、罢加纳数事,皆允行。寻以考绩,加太子太保。八年,当考察外吏,请毋限⽇期。诏许之,且命诖误者听从公辩雪。明年大计京朝官,徇张居正意,置吴中行等五人于察籍。 国光有才智。初掌邦计,多所建⽩。及是受制执政,声名损于初。给事中商尚忠论国光铨选私所亲,而给事中张世则出为河南佥事,憾国光,劾其鬻官黩货。国光再奏辩,帝再慰留,责世则挟私,贬仪真丞。及居正卒,御史杨寅秋劾国光六罪。帝遂怒,落职闲住。已,念其劳,命复官致仕。 梁梦龙,字乾吉,真定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首劾吏部尚书李默。帝方顾默厚,不问。出核陕西军储。劾故延绥巡抚王轮、督粮郞中陈灿等,废斥有差。历吏科都给事中。帝怒礼部尚书吴山,梦龙恶独劾山得罪清议,乃并吏部尚书吴鹏劾罢之。尝上疏,言:“相臣贤否,关治道污隆。请毋拘资格,敕在廷公举名德宿望之臣,以光圣治。”帝疑诸臣私有所推引,责令陈状。梦龙惶恐谢罪,乃夺俸。擢顺天府丞。坐京察拾遗,出为河南副使。河决沛县,尚书朱衡议开徐、邳新河,梦龙董其役。三迁河南右布政使。 隆庆四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是秋,河决宿迁,覆漕粮八百艘。朝议通海运,以属梦龙。梦龙言:“海道南自淮安至胶州,北自天津至海仓,各有商艇往来其间。自胶州至海仓,岛人及商贾亦时出⼊。臣等因遣人自淮安转粟二千石,自胶州转麦千五百石,⼊海达天津,以试海道,无不利者。由淮安至天津,大要两旬可达。岁五月以前,风势柔顺,扬帆尤便。况舟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较元人殷明略故道,安便尤甚。丘浚所称‘傍海通运’,即此是也。请以河为正运,海为备运。万一河未易通,则海运可济,而河亦得悉心疏浚,以图经久。又海防綦重,沿海卫所玩 ![]() 神宗初,张居正当国。梦龙其门下士,特爱之,召为户部右侍郞。寻改兵部,出赉辽东有功将士。五年,以兵部左侍郞进右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李成梁大破土蛮于长定堡,帝为告庙宣捷,大行赏赉,官梦龙一子。已,给事中光懋言:“此乃保塞內属之部,游击陶承喾假犒赉掩袭之,请坐以杀降罪。”兵部尚书方逢时曲为解,梦龙等亦辞免恩荫。及土蛮三万骑⼊东昌堡,成梁击败之。宁前复警,梦能亲率劲卒三千出山海关为成梁声援,分遣两参将遮击,复移继光驻一片石邀之,敌引去。前后奏永奠堡、丁字泊、马兰峪、养善木、红土城、宽奠、广宁右屯、锦、义、大宁堡诸捷,累赐敕奖励,就加兵部尚书。以修筑⻩花镇、古北口边墙,加太子少保,再荫子至锦⾐世千户。召⼊掌部务,疏陈军政四事。寻录防边功,加太子太保。 十年六月,居正殁,吏部尚书王国光劾罢,梦龙代其位。逾月,御史江东之劾梦龙浼徐爵贿保得吏部,以孙女聘保弟为子妇,御史邓练、赵楷复劾之,遂令致仕。家居十九年卒。天启中,赵南星讼其边功,赠少保。崇祯末,追谥贞敏。 杨巍,字伯谦,海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 ![]() ![]() ![]() 神宗立,起兵部右侍郞。万历二年,改吏部,进左,又以终养归。⺟年逾百岁卒。十年,起南京户部尚书,旋召为工部尚书。有诏营建行宮,近功德寺。巍争之,乃止。明年,改户部,迁吏部尚书。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內阁不得侵。至严嵩,始 ![]() ![]() 当居正初败,言路张甚,帝亦心疑诸大臣朋比, ![]() ![]() ![]() 巍初〈敭〉历中外,甚有声。及秉铨,素望大损。然有清 ![]() ![]() 李戴,字仁夫,延津人。隆庆二年进士。除兴化知县,有惠政。擢户科给事中。广东以军兴故,增民间税。至万历初 ![]() 二十六年,吏部尚书蔡国珍罢。廷推代者七人,戴居末,帝特擢用之。当是时,赵志皋、沈一贯辅政,虽不敢挠部权,然大僚缺人,九卿及科道掌印者咸得自举听上裁,而吏部诸曹郞亦由九卿推举,尚书不得自择其属,在外府佐及州县正、佐官则尽用掣签法,部权⽇轻。戴视事,谨守新令,幸无罪而已。明年,京察。编修刘纲、中书舍人丁元荐、南京评事龙起雷尝以言事忤当路,咸置察中,时议颇不直戴。而是时国本未定,皇长子冠婚久稽,戴每倡廷臣直谏。及矿税害剧,戴率九卿言:“陈增开矿山东,知县吴宗尧逮。李道菗分湖口,知府吴宝秀等又逮。天下为增、道者何限,有司安所措手⾜?且今⽔旱频仍,田里萧耗,重以东征增兵益饷,而西事又见告矣。民不聊生,奷宄方窃发,奈何反为发其机,速其变哉!”不报。 山西税使张忠奏调夏县知县韩薰简僻。戴以內官不当擅举刺,疏争之。湖广陈奉屡奏逮有司,戴等又极论,且言:“奉及辽东⾼淮擅募劲卒横民间,尤不可不问。”帝亦弗听。已,复偕同列言:“自去夏六月不雨至今,路殣相望,巡抚汪应蛟所奏饥民十八万人。加以频值寇警,屡兴征讨之师,按丁增调,履亩加租,赋额视二十年前不啻倍之矣。疮痍未起,而采榷之害又生。不论矿税有无,概勒取之民间,此何理也。天下富室无几,奷人肆 ![]() ![]() ![]() ![]() 三十年二月,帝有疾,诏罢矿税、释系囚、录建言谴谪诸臣。越⽇,帝稍愈,命矿税采榷如故。戴率同官力谏。时释罪、起废二事,犹令阁臣议行,戴即 ![]() ![]() 明年冬,妖书事起。锦⾐官王之桢等与同官周嘉庆有隙,言妖书嘉庆所为,下诏狱穷治。嘉庆,戴甥也,比会鞫,戴引避。帝闻而恶之。会王士骐通书事发,下部议。士骐奏辨。帝谓士骐不宜辨,责戴不能钳属官。戴引罪,而疏纸误用印,复被谯让,罪其司属。戴疏谢,用印如故。帝怒,令致仕,夺郞中以下俸。 戴秉铨六年,温然长者,然声望出陆光祖诸人下。赵志皋、沈一贯柄政,戴不敢为异,以是久于其位,而铨政益颓废矣。卒赠少保。 赵焕,字文光,掖县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乌程知县。⼊为工部主事,改御史。万历三年,中官张宏请遣其 ![]() ![]() 十四年三月,风霾求言。焕请恢圣度,纳忠言,谨嚬笑,信政令,时召大臣商榷治理,次第举行实政,弊在內府者一切报罢,而饬戒督抚有司务求民瘼。帝嘉纳焉。寻迁工部右侍郞。改吏部,进左。乞假去。起南京右都御史,以亲老辞。时焕兄辽东巡抚佥都御史翟亦乞归养。吏部言二人情同,翟为长子,且任封疆久,可听其归。乃趣焕就职。寻召为刑部尚书。议⽇本贡事,力言非策。男子诸龙光讦奏李如松通倭下吏,并及其 ![]() 四十年二月,孙丕扬去,改署吏部。时神宗怠于于事,曹署多空。內阁惟叶向⾼,杜门者已三月。六卿止一焕在,又兼署吏部,吏部无复堂上官。兵部尚书李化龙卒,召王象乾未至,亦不除侍郞。户、礼、工三部各止一侍郞而已。都察院自温纯罢去,八年无正官。故事,给事中五十人,御史一百十人,至是皆不过十人。焕累疏乞除补。帝皆不报。其年八月,遂用焕为吏部尚书,诸部亦除侍郞四人。既而考选命下,补给事中十七人,御史五十人,言路称盛。 然是时朋 ![]() 明年舂,以年例出振基及御史王时熙、魏云中于外。三人尝力攻汤宾尹、熊廷弼者,又不移咨都察院,于是御史汤兆京守故事争,且诋焕。焕屡疏讦辩,杜门不出,诏慰起之。兆京以争不得,投劾径归。其同官李邦华、周起元、孙居相,及户部郞中贺烺 ![]() ![]() 四十六年,吏部尚书郑继之去国。时 ![]() ![]() ![]() 郑继之,字伯孝,襄 ![]() 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罢。时帝虽倦勤,特谨铨部选,久不除代。以继之有清望,明年二月,乃召之代焕。继之久处散地,无 ![]() ![]() ![]() ![]() 至明年二月,胡来朝为文选,出兵科都给事中张国儒、御史马孟祯、徐良彦于外,复不咨都察院、吏科。国儒已陪推京卿,法不当出外;孟祯、良彦则素忤 ![]() ![]() ![]() ![]() 继之以笃老累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明年舂,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又数年卒,年九十二。赠少保。 赞曰:张瀚、王国光、梁梦龙皆以才办称,杨巍、赵焕、郑继之亦负清望,及秉铨政,蒙诟议焉。于时府政参怀,言路胁制,固积重难返,然以公灭私之节,诸人盖不能无愧云。 部分译文 张瀚,字子文,仁和人。嘉靖十四年(1535)的进士,授职为南京工部主事。历任庐州知府,后改任大名知府。俺答围困京城,诏令派遣兵部郞中征召京郊的军民进行防卫。张瀚马上查阅户口,三十人中菗取一人,由二十九人供给他的粮饷,征到八百人。骑马赶到真定,请使者检阅士兵,使者称赞他的才⼲。他升任陕西左布政使,担任右副都御史,巡抚这一地区才半年,又⼊京担任大理卿。升任刑部右侍郞,不久改任兵部职,总管漕运。 隆庆元年(1567)他改为负责两广的军务。当时两广各设有巡抚,事务不与总督府相通。张瀚请求仿效边关的事例,于是全部听从总督管辖。大強盗曾一本掠夺了广州地区,诏令责备张瀚,停发总兵俞大猷、郭成的俸禄。此后,曾一本从海路进犯福建,官军 ![]() 万历元年(1573),吏部尚书杨博罢职,召见张瀚代替。任期満,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当时朝廷推举吏部尚书,首先是左都御史葛守礼,其次是工部尚书朱衡,再次就是张瀚。张居正厌恶葛守礼憨厚,朱衡骄狂,所以特意提拔张瀚。张瀚的声望和资历浅薄,忽然被提拔,全朝廷更加趋附张居正,但张瀚晋升或降责大臣都遵奉张居正的意思。即使出自自己的意见,舆论大都不协调。因此他被御史郑隼、王希元弹劾。张居正厚待他,不接纳奏章。御史刘台弹劾张居正,趁势抨击张瀚巡抚陕西的混 ![]() 等到张居正遇到丧事,打算夺情出仕,张瀚心中认为不可以。宮中指令张瀚谕告挽留张居正,张居正又自己做文书,暗示张瀚 ![]() ![]() 梁梦龙,字乾吉,真定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兵科给事中,首次弹劾吏部尚书李默。世宗正好厚待李默,不做追究。他到陕西核查军事储备,弹劾以前的延绥巡抚王轮、督粮郞中陈灿等人,朝廷对诸人做罢免、责罚的不同处分。 历任吏科都给事中。世宗恼怒礼部尚书吴山,梁梦龙厌恶单独弹劾吴山背上清议的罪名,于是与吏部尚书吴鹏一并弹劾罢免。曾经上奏说:“相臣是否贤明,关系到治政的好坏。请不要拘泥于资格,下令在朝廷公推富于名德宿望的大臣,以便光大圣上的治绩。”世宗怀疑众大臣私下有所举荐,责令陈述情况。梁梦龙惶恐地认错,于是被剥夺俸禄,升任顺天丞。因为京官考核中被人纠弹,出京担任河南副使。⻩河在沛县决堤,尚书朱衡提议在徐、邳地区开挖新河,梁梦龙负责此工程。他三次调任后升为河南右布政使。 隆庆四年(1570)他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当年秋天,⻩河在宿迁决堤,八百艘运漕粮的船舶翻沉。朝廷商议开通海运,以此 ![]() 神宗初年,张居正掌权。梁梦龙是他的门生,特别受宠爱,召见并委以户部右侍郞。不久改任兵部,前往辽东赏赐有功的将士。万历五年(1577)由兵部左侍郞升为右都御史,总管蓟、辽、保定的军务。李成梁在长定堡大败土蛮,神宗向宗庙报捷,大加赏赐,将梁梦龙的一个儿子录⼊官籍。此后,给事中光懋称:“这是保定塞內的部落,游击陶承喾假借犒赏袭击了他们,请按‘杀害降人’的罪名处理他。”兵部尚书方逢时加以调和,梁梦龙等人也推辞了荫庇特权。等到土蛮的三万骑兵攻⼊东昌堡,李成梁击败了他们。宁前又出现警报,梁梦龙亲自率领三千名壮士出了山海关声援李成梁,分别派遣两员参将出击,又将戚继光调到一片石地区,敌人退走了。他先后报告永奠堡、丁字泊、马兰峪、养善木、红土城、宽奠、广宁石屯、锦、义、大宁堡的胜利,多次受嘉奖,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因为修筑⻩花镇、古北口的边防墙,加封为太子少保,再次荫庇一个儿子任锦⾐世袭千户。召回朝廷负责兵部事务,上奏陈述四件军政事务。不久因为边防战功,加封为太子太保。 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去世,吏部尚书王国先被弹劾罢职,梁梦龙代替了他。过了一个月,御史江东之弹劾梁梦龙央求徐爵贿赂冯保谋得吏部职,将孙女嫁给冯保的弟弟,御史邓练、赵楷又弹劾他,于是神宗命令他退休。在家居住十九年后去世,天启年间,赵南星申述他的边防功绩,赠封少保。崇祯末年,追赠谥号贞敏。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明史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明史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明史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张廷玉等是明史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