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旧唐书 作者:刘昫等 | 书号:10200 时间:2017/3/26 字数:11693 |
上一章 卷一百四十二 下一章 ( → ) | |
隐逸 ○王绩 田游岩 史德义 王友贞 卢鸿一 王希夷 卫大经 李元恺 王守 慎 徐仁纪 孙处玄 ⽩履忠 王远知 潘师正 刘道合 司马承祯 吴筠孔述睿 子敏行 ![]() 前代贲丘园,招隐逸,所以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风。故蒙叟矫《让王》之篇, 玄晏立⾼人之传,箕、颍之迹,粲然可观。而汉二龚之流,乃心王室,不事莽朝, 忍渴盗泉,本非绝俗,甚可嘉也。皇甫谧、陶渊明慢世逃名,放情肆志,逍遥泉石, 无意于出处之间,又其善也。即有⾝在江湖之上,心游魏阙之下,托薛萝以 ![]() ![]()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少与李播、吕才为莫逆之 ![]() ![]() 绩尝躬耕于东皋,故时人号东皋子。或经过酒肆,动经数⽇,往往题壁作诗, 多为好事者讽咏。贞观十八年卒。临终自克死⽇,遗命薄葬,兼预自为墓志。有文 集五卷。又撰《隋书》,未就而卒。 兄通,字仲淹,隋大业中名儒,号文中子,自有传。 田游岩,京兆三原人也。初,补太生学,后罢归,游于太⽩山。每遇林泉会意, 辄留连不能去。其⺟及 ![]() ![]() ![]() ![]() 史德义,苏州昆山人也。咸亨初,隐居武丘山,以琴书自适。或骑牛带瓢,出 ⼊郊郭廛市,号为逸人。⾼宗闻其名,征赴洛 ![]() ![]() ![]() 王友贞,怀州河內人也。⽗知敬,则天时麟台少监,以工书知名。友贞弱冠时, ⺟病笃,医言唯啖人⾁乃差。友贞独念无可求治,乃割股⾁以饴亲,⺟病寻差。则 天闻之,令就其家验问,特加旌表。友贞素好学,读《九经》皆百遍,训诲弟子, 如严君焉。口不言人过,尤好释典;屏绝⺶亶味,出言未曾负诺,时论以为真君子 也。 长安年,历任长⽔令。后罢归田里。中宗在舂宮,召为司议郞,不就。神龙初, 又拜太子中舍,仍令所司以礼征赴。及至,固以疾辞。诏曰: 敦夷齐之行,可以 ![]() 玄宗在东宮,又表请礼征之,以年老,竟辞疾不赴。年九十余,开元四年卒。 时下制曰:“贵德尊贤,饰终念远,此圣人所以治天下、厚风俗也。王友贞禀气元 精,游心大朴。孝惟不匮,独贯于神明;道则难名,⾼谢于人代。言念锡类,方期 镇俗,遽尔凋殂,良深愍悼。生无大位,虽隔外臣之仪,殁有余荣,宜赠上卿之服。 可赠银青光禄大夫,仍委本县令长特加吊祭。” 卢鸿一,字浩然,本范 ![]() ![]() 朕以寡薄,忝膺大位。尝恨玄风久替,淳化未升,每用翘想遗贤,冀闻上皇之 训。以卿⻩中通理,钩深诣微,穷太一之道,践中庸之德,确乎⾼尚,⾜侔古人。 故比下征书,伫谐善绩,而每辄托辞,拒违不至。使朕虚心引领,于今数年,虽得 素履幽人之贞,而失考⽗滋恭之命。岂朝廷之故与生殊趣耶?将纵 ![]() 鸿一赴征。六年,至东都,谒见不拜。宰相遣通事舍人问其故,奏曰:“臣闻 老君言,礼者,忠信之所薄,不⾜可依。山臣鸿一敢以忠信奉见。”上别召升內殿, 赐之酒食。诏曰:“卢鸿一应辟而至,访之至道,有会淳风,举逸人,用劝天下。 特宜授谏议大夫。”鸿一固辞,又制曰: 昔在帝尧,全许由之节;纟面惟大禹,听伯成之⾼。则知天子有所不臣,诸侯 有所不友,《遁》之时义大矣哉!嵩山隐士卢鸿一,抗迹幽远,凝情篆素;隐居以 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云卧林壑,多历年载。传不云乎:“举逸人,天下之人归 心焉。”是乃飞书岩⽳,备礼征聘,方伫献替,式弘政理。而矫然不群,确乎难拔, 静已以镇其 ![]() ![]() 将还山,又赐隐居之服,并其草堂一所,恩礼甚厚。 王希夷,徐州滕县人也。孤贫好道。⽗⺟终,为人牧羊,收佣以供葬。葬毕, 隐于嵩山,师道士⻩颐,向四十年,尽能传其闭气导养之术。颐卒,更居兗州徂来 山中,与道士刘玄博为栖遁之友。好《易》及《老子》,尝饵松柏叶及杂花散。 景龙中,年七十余,气力益壮。刺史卢齐卿就谒致礼,因访以字人之术,希夷 曰:“孔子称‘己所不 ![]() 开元十四年,下制曰:“徐州处士王希夷,绝学弃智,抱一居贞,久谢嚣尘, 独往林壑。朕为封峦展礼,侧席旌贤,贲然来思,克应嘉召。虽纡绮季之迹,已过 伏生之年,宜命秩以尊儒,俾全⾼于尚齿。可朝散大夫,守国子博士,听致仕还山。 州县舂秋致束帛酒⾁,仍赐⾐一副、绢一百匹。”寻寿终。 自则天、中宗已后,有蒲州人卫大经、邢州人李元恺,皆洁志不仕;蒲州人王 守慎、常州人徐仁纪、润州人孙处玄,皆退⾝辞职,为时所称。 卫大经者,笃学善《易》,口无二言。则天降诏征之,辞疾不赴。与魏州人夏 侯乾童有旧,闻乾童⺟卒,徒步往吊之。乡人止之曰:“当夏溽暑,岂可步涉千里, 致书可也。”大经曰:“尺书无能尽意。”遂行。至魏州,会乾童出行,大经造门 设席,行吊礼,不讯其家人而还。开元初,毕构为刺史,谓解令孔慎言曰:“卫生 德厚,宜有旌异。古人式⼲木之闾,礼贤故也。”慎言造门就谒,时大经已年老, 辞疾不见。尝预筮死⽇,凿墓自为志文,果如筮而终。 李元恺者,博学善天文律历,然 ![]() 王守慎者,有美名。垂拱中为监察御史。时罗织事起,守慎舅秋官侍郞张知默 推诏狱,奏守慎同知其事,守慎以疾辞,因请为僧。则天初甚怪之;守慎陈情,词 理甚⾼,则天欣然从之,赐号法成。识鉴⾼雅,为时贤所重。以寿终。 徐仁纪者,圣历中征拜左拾遗。三上书论得失,不纳。谓人曰:“三谏不听, 可去矣!”遂移病归乡里。神龙初,宣慰使举仁纪之行可以 ![]() ![]() 孙处玄,长安中征为左拾遗。颇善属文,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神龙初,功 臣桓彦范等用事,处玄遗彦范书,论时事得失,彦范竟不用其言,乃去官还乡里。 以病卒。 ⽩履忠,陈留浚仪人也。博涉文史。尝隐居于古大梁城,时人号为梁丘子。景 云中,征拜校书郞。寻弃官而归。 开元十年,刑部尚书王志愔表荐履忠隐居读书,贞苦守 ![]() 履忠寻表请还乡,手诏曰:“孝悌立⾝,静退放俗,年过从耄,不杂风尘。盛 德予闻,通班是锡,岂惟旌贲山薮,实 ![]() 道士王远知,琅琊人也。祖景贤,梁江州刺史。⽗昙选,陈扬州刺史。远知⺟, 梁驾部郞中丁超女也。尝昼寝,梦灵凤集其⾝,因而有娠,又闻腹中啼声,沙门宝 志谓昙选曰:“生子当为神仙之宗伯也。” 远知少聪敏,博综群书。初⼊茅山,师事陶弘景,传其道法。后又师事宗道先 生臧兢。陈主闻其名,召⼊重 ![]() ⾼祖之龙潜也,远知尝密传符命。武德中,太宗平王世充,与房玄龄微服以谒 之。远知 ![]() ![]() 其年,远知谓弟子籓师正曰:“吾见仙格,以吾小时误损一童子吻,不得⽩⽇ 升天。见署少室伯,将行在即。”翌⽇,浴沐,加冠⾐,焚香而寝。卒,年一百二 十六岁。调露二年,追赠远知太中大夫,谥曰升真先生。则天临朝,追赠金紫光禄 大夫。天授二年,改谥曰升玄先生。 潘师正,赵州赞皇人也。少丧⺟,庐于墓侧,以至孝闻。大业中,度为道士, 师事王远知,尽以道门隐诀及符箓授之。师正清净寡 ![]() 师正以永淳元年卒,时年九十八。⾼宗及天后追思不已,赠太中大夫,赐谥曰 体玄先生。 道士刘道合者,陈州宛丘人。初与潘师正同隐于嵩山。⾼宗闻其名,令于隐所 置太一观以居之。召⼊宮中,深尊礼之。及将封太山,属久雨,帝令道合于仪鸾殿 作止雨之术,俄而霁朗,帝大悦。又令道合驰传先上太山,以祈福祐。前后赏赐, 皆散施贫乏,未尝有所蓄积。 ⾼宗又令道合合还丹,丹成而上之。咸亨中,卒。及帝营奉天宮,迁道合之殡 室,弟子开棺将改葬,其尸惟有空⽪,而背上开拆,有似蝉蜕,尽失其齿骨,众谓 尸解。⾼宗闻之,不悦,曰:“刘师为我合丹,自服仙去。其所进者,亦无异焉!” 道士司马承祯,字子微。河內温人,周晋州刺史、琅琊公裔玄孙。少好学,薄 于为吏,遂为道士。事籓师正,传其符箓及辟⾕导引服饵之术。师正特赏异之,谓 曰:“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承祯尝遍游名山,乃止于天台山。 则天闻其名,召至都,降手敕以赞美之。及将还,敕麟台监李峤饯之于洛桥之东。 景云二年,睿宗令其兄承祎就天台山追之至京,引⼊宮中,问以 ![]() ![]() 开元九年,玄宗又遣使 ![]() ![]() ![]() 承祯颇善篆隶书,玄宗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因刊正文句,定著五千三百八 十言为真本以奏上之。以承祯王屋所居为 ![]() 是岁,卒于王屋山,时年八十九。其弟子表称;“死之⽇,有双鹤饶坛,及⽩ 云从坛中涌出,上连于天,而师容⾊如生。”玄宗深叹之,乃下制曰:“混成不测, ⼊寥自化。虽立独有象,而至极则冥。故王屋山道士司马子微,心依道胜,理会玄 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存观其妙,逍遥得意之场;亡复其 ![]() 吴筠,鲁中之儒士也。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 ![]() 筠尤善著述,在剡与越中文士为诗酒之会,所著歌篇,传于京师。玄宗闻其名, 遣使征之。既至,与语甚悦,令待诏翰林。帝问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 五千言,其诸枝词蔓说,徒费纸札耳!”又问神仙修炼之事,对曰:“此野人之事, 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适意。”每与缁⻩列坐,朝臣启奏,筠之所陈, 但名教世务而已,间之以讽咏,以达其诚。玄宗深重之。 天宝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纲纪⽇紊。筠知天下将 ![]() ![]() ![]() 筠在翰林时,特承恩顾,由是为群僧之所嫉。骠骑⾼力士素奉佛,尝短筠于上 前,筠不悦,乃求还山。故所著文赋,深诋释氏,亦为通人所讥。然词理宏通,文 彩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虽李⽩之放 ![]() 孔述睿,赵州人也。曾祖昌宇,膳部郞中。祖舜,监察御史。⽗齐参,宝鼎令。 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孤,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 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郞征 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郞、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 旬⽇即辞疾,却归旧隐。 德宗践祚,以谏议大夫银章硃绶,命河南尹赵惠伯赍诏书、玄纁束帛,就嵩山 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 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 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峒山问道,渭⽔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 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 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 而又 ![]() 贞元四年,命赍诏并御馔、⾐服数百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 睿 ![]() 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 五十匹,⾐一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 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子敏行。 敏行,字至之,举进士,元和五年礼部侍郞崔枢下擢第。吕元膺廉问岳鄂,辟 为宾佐。丁⺟忧而罢。后元膺为东都留守,移镇河中。敏行皆从之。十四年,⼊为 右拾遗,迁左补阙。长庆中,为起居郞,改左司员外郞,历司勋郞中,充集贤殿学 士,迁吏部郞中,俄拜谏议大夫。上疏论兴元监军杨叔元 ![]() ![]() ![]() 敏行名臣之子,少而修洁,为人所称;及游宦,与当时豪俊为友。虽名华为一 时冠,而贞规雅 ![]() ![]() 初未至京,人皆想望风彩,曰:“ ![]() 时德宗在位,多不假宰相权,而左右得以因缘用事。于是裴延龄、李齐运、韦 渠牟寻以奷佞相次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城乃 伏阁上疏,与拾遗王仲舒共论延龄奷佞,贽等无罪。德宗大怒,召宰相⼊议,将加 城罪。时顺宗在东宮,为城独开解之,城赖之获免。于是金吾将军张万福闻谏官伏 阁谏,趋往,至延英门,大言贺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乃造城及王 仲舒等曰:“诸谏议能如此言事,天下安得不太平?”已而连呼“太平,太平” 万福武人,年八十余,自此名重天下。时朝夕 ![]() 城既至国学,乃召诸生,告之曰:“凡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宁有久 不省其亲者乎?”明⽇,告城归养者二十余人。 有薛约者,尝学于城, ![]() ![]() ![]() 在道州,以家人法待吏人,宜罚者罚之,宜赏者赏之,不以簿书介意。道州土 地产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竟以其男号为“矮奴”城下车,噤以良为 ![]() ![]() ![]() ![]() 顺宗即位,诏征之,而城已卒。士君子惜之,是岁四月,赐其家钱二百贯文, 仍令所在州县给递,以丧归葬焉。 崔觐,梁州城固人。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老而无子,乃以田宅家财分 给奴婢,令各为生业。觐夫 ![]() 赞曰:⾼士忘怀,不隐不显。依隐钓名,真风渐鲜。结庐泉石,投绂市朝。心 无出处,是曰逍遥。 部分译文 司马承祯道士,别名子微,河內温县人。他是北周晋州刺史、琅笽公司马裔的孙子的孙子。年轻时爱好学习,对做官看得淡薄,于是当了道士。拜潘师正为师,向他学习道家的秘密文书“符。。”和修炼成仙、服食丹药的法术。潘师正对他特别赞赏,说:“我从陶弘景学习道教法术,到你共有四世了。”司马承祯游历了所有名山之后,才定居在天台山。则天皇后听到他的名望,把他召到京都,颁下亲手写的诏书赞美他。在回天台山前夕,则天皇后诏令麟台监李峤在洛桥东边为他饯行。 景云二年(711),睿宗命令他的哥哥司马承。。到天台山邀请他到京城,带进皇宮,询问关于用 ![]() ![]() ![]() ![]() ![]() 开元九年(721),玄宗又派使者接他进京,亲自向他学习符。。,前前后后赏赐非常丰厚。开元十年(722),玄宗回到西京长安,司马承祯又要求回天台山,玄宗做诗为他送行。开元十五年(727),又把他接到京都。玄宗叫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己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建筑坛场庙宇住在那里。司马承祯就这个问题禀奏说:“如今嵩山、泰山、华山、衡山、恒山这‘五岳’的神庙,祭祀的都是山林的神灵,不是真正的神仙。五岳都有神仙居住的洞府,各洞府都有上清真人降落下来担任那里的职务,山河风雨, ![]() ![]() ![]() ![]() 这年,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去世,终年八十九岁。他的弟子呈表禀奏说:“去世那天,有一对仙鹤在坛场上空盘旋,后来一团⽩云从坛场腾起,直上九天,而先师的面容跟活着一样。”玄宗深感叹惜,发出诏书说:“混沌之中自然生成,万物变化不可预料,你已进⼊空灵寂静的境界,飞往神仙所在的天国。虽然活得超凡脫俗也是虚相,而到达极点就会物我两忘。所以王屋山的道士司马子微,情感寄托于神仙的境界,思想贯通了奥妙的道经,游遍了名山胜景,寄情于神仙洞府。在凡间就欣赏它那神奇美妙,在适意的地方安闲自得;离尘世就返回自己的本源,在空灵虚无的地方安息。你的名字本来进⼊了神仙的行列,你的职务本来排在了仙官的位置。山林没有改变,⾼天已成阻隔,想起你的崇⾼纯正,心里就涌起悲伤,应追认你的名号,以光大道家的历史。同意追认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叫真一先生。”还为他亲笔撰写了碑文。 |
上一章 旧唐书 下一章 ( → ) |
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旧唐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刘昫等是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