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旧唐书 作者:刘昫等 | 书号:10200 时间:2017/3/26 字数:14649 |
上一章 卷六十九 下一章 ( → ) | |
○杨绾 崔祐甫 子植 植再从兄俊 常衮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 ![]() ![]() ![]() 天宝末,安禄山反,肃宗即位于灵武。绾自贼中冒难,披榛求食,以赴行在。 时朝廷方急贤,及绾至,众心咸悦,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历司勋员外郞、职方郞 中,掌诰如故。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 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再 迁礼部侍郞,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 国之选士,必藉贤良。盖取孝友纯备,言行敦实,居常育德,动不违仁。体忠 信之资,履谦恭之 ![]() 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至⾼宗朝,刘思立为考功员外郞,又 奏进士加杂文,明经填帖,从此积弊,浸转成俗。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长而 博文,不越诸家之集。递相 ![]() ![]() ![]() 凡国之大柄,莫先择士。自古哲后,皆侧席待贤;今之取人,令投牒自举,非 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孝廉,审知其乡闾有孝友信义廉聇之行,加以经 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刺史当以礼待之,试其所通之学,其通 者送名于省。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比来有到状保辩识牒等,一切并停。 其所习经,取《左传》、《公羊》、《⾕梁》、《礼记》、《周礼》、《仪礼》、 《尚书》、《⽑诗》、《周易》,任通一经,务取深义奥旨,通诸家之义。试⽇, 差诸司有儒学者对问,每经问义十条,问毕对策三道。其策皆问古今理体及当时要 务,取堪行用者。其经义并策全通为上第,望付吏部便与官;其经义通八、策通二 为中第,与出⾝;下第罢归。其明经比试帖经,殊非古义,皆诵帖括,冀图侥幸。 并近有道举,亦非理国之体,望请与明经、进士并停。其国子监举人,亦请准此。 如有行业不著,所由妄相推荐,请量加贬黜。所冀数年之间,人伦一变,既归实学, 当识大猷。居家者必修德业,从政者皆知廉聇,浮竞自止,敦庞自劝,教人之本, 实在兹焉。事若施行,即别立条例。 诏左右丞、诸司侍郞、御史大夫、中丞、给、舍同议奏闻。给事中李广、给事 中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所奏议状与绾同。尚书左丞至议 曰: 谨按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敬,周之政尚文,然则文与忠敬,皆统人之行也。 且夫谥号述行,美极人文,人文兴则忠敬存焉。是故前代以文取士,本文行也,由 辞以观行,则及辞也。宣⽗称颜子不迁怒,不贰过,谓之好学。至乎修《舂秋》, 则游、夏之徒不能措一辞,不亦明乎!间者礼部取人,有乖斯义。《易》曰:“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关雎》之义曰:“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 教化,移风俗,盖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故延陵听《诗》,知诸侯之存亡。今试学 者以帖字为精通,不穷旨义,岂能知迁怒贰过之道乎?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唯择 浮 ![]() ![]() ![]() 夫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赞扬其风,系卿大夫也,卿大夫何尝不出于 士乎?今取士试之小道,而不以远者大者,使⼲禄之徒,趋驰末术,是 ![]() ![]() ![]() 且夏有天下四百载,禹之道丧而殷始兴焉;殷有天下六百祀,汤之法弃而周始 兴焉;周有天下八百年,文、武之政废而秦始并焉。观三代之选士任贤,皆考实行, 故能风化淳一,运祚长远。秦坑儒士,二代而亡。汉兴,杂三代之政,弘四科之举, 西京始振经术之学,东都终持名节之行。至有近戚窃位,強臣擅权,弱主孤立,⺟ 后专政,而社稷不陨,终彼四百,岂非兴学行道、扇化于乡里哉?厥后文章道弊, 尚于浮侈,取士术异,苟济一时。自魏至隋,仅四百载,三光分景,九州阻域,窃 号僭位,德义不修,是以子孙速颠,享国咸促。家国⾰魏、晋、梁、隋之弊,承夏、 殷、周、汉之业,四隩既宅,九州攸同,覆焘亭育,合德天地。安有舍皇王举士之 道,踪 ![]() 然自典午覆败,中原版 ![]() ![]() ![]() ![]() 李暠等议与绾协,文多不载。宰臣等奏以举人旧业已成,难于速改,其今岁举 人,望且许应旧举,来岁奉诏,仍敕礼部即具条例奏闻。代宗以废进士科问翰林学 士,对曰:“进士行来已久,遽废之,恐失人业。”乃诏孝廉与旧举兼行。绾又奏 岁贡孝悌力田及童子科等,其孝悌力田,宜有实状,童子越众,不在常科,同之岁 贡,恐长侥幸之路。诏停之。再迁吏部侍郞,历典举选,精核人物,以公平称。 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以绾雅望素 ⾼,外示尊重,心实疏忌。会鱼朝恩死,载以朝恩尝判国子监事,尘污太学,宜得 名儒,以清其秩,乃奏为国子祭酒,实 ![]() 绾素以德行著闻,质 ![]() 绾有宿痼疾,居职旬⽇,中风,优诏令就中书省摄养,每引见延英殿,特许扶 ⼊。时厘⾰旧弊,唯绾是瞻,恩遇莫二。绾累抗疏辞位,频诏敦勉不许。及绾疾亟, 上⽇发中使就第存问,尚书御医,旦夕在侧,上闻其有间,喜见容⾊。数⽇而薨, 中使在门,驰奏于上,代宗震悼久之,辍朝三⽇。诏曰: 王者之于大臣也,存则寄其腹心,均于肢体,参于军国之重,叙以 ![]() ![]() ![]() 又诏文武百僚临于其第,遣內常侍吴承倩会吊,赠绢千匹、布三百端。上深惜 之,顾谓朝臣曰:“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夺我杨绾之速也!俯及大敛,与卿等悲悼 同之。”宰辅赙赠恩遇哀荣之盛,近年未有其比。太常初谥曰:“文贞”诏曰: “褒德劝善,《舂秋》之旧章;考行易名,礼经之通典。垂范作则,存乎格言。朝 议大夫、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修国史、上柱国、 赐紫金鱼袋、赠司徒杨绾,履道居贞,含和毓德,行为人纪,文合典谟。清而晦名, 无自伐之善;约以师俭,有不矜之谦。方册直书,秩宗相礼,辞称良史,学茂醇儒。 委在枢衡,掌兹密命,弥契沃心之道,累陈造膝之诚。将以布天下五行之和,同君 臣一德之运,遽轸蔵舟之叹,未展济川之才。素业久而弥彰,清风殁而可尚。自古 饰终之义,皆锡以美名。谥法曰:‘忠信爱人曰文,平易不懈曰简。’宜谥曰文简。” 比部郞中苏端, ![]() 绾俭薄自乐,未尝留意家产,口不问生计,累任清要,无宅一区,所得俸禄, 随月分给亲故。清识过人,至如往哲微言,《五经》奥义,先儒未悟者,绾一览究 其精理。雅尚玄言,宗释道二教,尝著《王开先生传》以见意,文多不载。凡所知 友,皆一时名流。或造之者,清谈终⽇,未尝及名利。或有客 ![]() 崔祐甫,字贻孙。祖晊,怀州长史。⽗沔,⻩门侍郞,谥曰孝公。家以清俭礼 法,为士流之则。祐甫举进士,历寿安尉。安禄山陷洛 ![]() ![]() 臣闻天生万物,刚柔有 ![]() ![]() ![]() 代宗深嘉之。衮益恶祐甫。 代宗初崩,发哀于西宮,衮以独受任遇,哀逾等礼。例,晨夕临者,皆十五举 音,而衮辄哀恸涕泗,或中墀返哭,顾慕若不能去,同列者皆不悦。及衮与礼司议 群臣丧服,曰:“案《礼》,为君斩衰三年。汉文权制,犹三十六⽇。家国太宗崩, 遗诏亦三十六⽇,而群臣延之,既葬而除,约四月也。⾼宗崩,服绝轻重,如汉故 事,武太后崩亦然。及玄宗、肃宗崩,始变天子丧为二十七⽇,且当时遗诏虽曰: ‘天下吏人三⽇释服’在朝群臣实服二十七⽇而除,则朝臣宜如皇帝之制。”祐甫 执曰:“伏准遗诏,无朝臣庶人之别,但言‘天下人吏,敕到后出临,三⽇皆释服’, 则朝野中外,何非天下?凡百执事,谁非吏职?则皇帝宜二十七⽇而群臣当三⽇也。” 衮曰:“案贺循注义,吏者谓官长所署,则今胥吏耳,非公卿百僚之例。”祐甫曰: “《左传》云:‘委之三吏。’则三公也。史称循吏、良吏者,岂胥徒欤?”衮曰: “礼非天降地出,人情而已。且公卿大臣,荣受殊宠,故宜异数。今与黔首同制, 信宿而除之,于尔安乎?”祐甫曰:“若遗诏何?诏旨可改,孰不可?”衮坚诤不 服,而声⾊甚厉,不为礼节。又衮方哭于钩陈之前,而衮从吏或扶之,祐甫指示于 众曰:“臣哭于君前,有扶礼乎?”衮闻之,不堪其怒。乃上言祐甫率情变礼,轻 议国典,请谪为嘲州刺史。內议太重,改为河南少尹。 初,肃宗时天下事殷,而宰相不减三四员,更直掌事。若休沐各在第,有诏旨 出⼊,非大事不 ![]() 上初即位,庶务皆委宰司。自至德、乾元中,天下多战伐,启奏填委,故官赏 紊杂。及永泰之后,四方既定,而元载秉政,公道隘塞,官由贿成。中书主书卓英 倩、李待荣辈用事,势倾朝列,天下官爵,大者出元载,小者自倩、荣。四方赍货 贿求官者,道路相属,靡不称遂而去,于是纲纪大坏。及元载败,杨绾寻卒,常衮 当国,杜绝其门,四方奏请,莫有过者,虽权势与匹夫等。非以辞赋登科者,莫得 进用。虽贿赂稍绝,然无所甄异,故贤愚同滞。及祐甫代衮,荐延推举,无复疑滞, ⽇除十数人,作相未逾年,凡除吏几八百员,多称允当。上尝谓曰:“有人谤卿所 除拟官,多涉亲故,何也?”祐甫奏曰:“臣频奉圣旨,令臣进拟庶官,进拟必须 谙其才行。臣若与其相识,方可耝谙,若素不知闻,何由知其言行?获谤之由,实 在于此。”上以为然。 神策军使王驾鹤掌噤兵十余年,权倾中外,德宗初登极,将令⽩琇珪代之,惧 其生变。祐甫召驾鹤与语,留连之,琇珪已赴军视事矣。时李正己畏惧德宗威德, 乃表献钱三十万贯。上 ![]() 至冬被疾,肩舆⼊中书,卧而承旨。或休假在第,大事必令中使咨决。薨时年 六十,上甚悼惜之,废朝三⽇,册赠太傅,赙布帛米粟有差,谥曰文贞。无子,遗 命犹子植为嗣。有文集三十卷。故事,门下侍郞未尝有赠三师者,德宗以祐甫謇謇 有大臣节,故特宠异之。硃泚之 ![]() ![]() 植字公修,祐甫弟庐江令婴甫子。植既为相,上言出继伯⽗胤,推恩不及于⽗, 诏赠婴甫吏部侍郞。植潜心经史,尤精《易象》。累历清要,为给事中,时称举职。 时皇甫镈以宰相判度支,请减內外官俸禄,植封还敕书,极谏而止。镈复奏诸州府 盐院两税、榷酒、盐利、匹段等加估定数,及近年天下所纳盐酒利抬估者一切征收, 诏皆可之。植抗疏论奏,令宰臣召植宣旨嘉谕之,物议罪镈而美植。寻除御史中丞, ⼊阁弹事,颇振纲纪。 长庆初,拜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尝谓侍臣曰:“家国贞观中, 文皇帝躬行帝道,治致昇平。及神龙、景龙之间,继有內难,玄宗平定,兴复不易, 而声明最盛,历年长久,何道而然?”植对曰:“前代创业之君,多起自人间,知 百姓疾苦。初承丕业,皆能厉精思理。太宗文皇帝特禀上圣之资,同符尧、舜之道, 是以贞观一朝,四海宁晏。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珪之属为辅佐股肱,君明 臣忠,事无不理,圣贤相遇,固宜如此。玄宗守文继体,尝经天后朝艰危,开元初 得姚崇、宋璟,委之为政。此二人者,天生俊杰,动必推公,夙夜孜孜,致君于道。 璟尝手写《尚书-无逸》一篇,为图以献。玄宗置之內殿,出⼊观省,咸记在心, 每叹古人至言,后代莫及,故任贤戒 ![]() ![]() 他⽇,复谓宰臣曰:“前史称汉文帝惜十家之产而罢露台。又云⾝⾐弋绨,履 ⾰舄,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何太俭也!信有此乎?”植对曰:“良史所记,必非妄 言。汉兴,承亡秦残酷之后,项氏战争之余,海內凋弊,生人力竭。汉文仁明之主, 起自代邸,知稼穑之艰难,是以即位之后,躬行俭约。继以景帝,犹遵此风。由是 海內黔首,咸乐其生,家给户⾜。迨至武帝,公私殷富,用能出师征伐,威行四方, 钱至贯朽,⾕至红腐。上务侈靡,资用复竭,末年税及舟车六畜,人不聊生,户口 减半,乃下哀痛之诏,封丞相为富人侯。皆汉史明征,用为事实。且耕蚕之劝,出 自人力,用既无度,何由以至富強!据武帝嗣位之初,物力⾩殷,前代无比,固当 因文帝俭约之致也。”上曰:“卿言甚善,患行之为难耳。” 宪宗皇帝削平群盗,河朔三镇复⼊提封。长庆初,幽州节度使刘总表以幽、蓟 七州上献,请朝廷命帅。总仍惧部将构 ![]() 倰,字德长。祖涛,大理卿孝公沔之弟也。涛生仪甫,终大理丞,即俊之⽗。 以门廕由太庙斋郞调授太平、东 ![]() ![]() 时倰再从弟植为宰相,倰 ![]() ![]() ![]() ![]() 子岩,登进士第,辟襄 ![]() 常衮,京兆人也。⽗无为,三原县丞,以衮累赠仆 ![]() ![]() ![]() 元载之得罪,令衮与刘晏、李涵等鞫之,狱竟,拜衮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太 清、太微宮使,崇文、弘文馆大学士,与杨绾同掌枢务。代宗尤信重绾。绾弘通多 可,衮颇务苛细,求清俭之称,与绾之道不同。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绾与衮奏请 加之。时韩滉判度支,衮与滉各骋私怀,所加俸料,厚薄由己。时少列各定月俸为 三十五千,滉怒司业张参,唯止给三十千;衮恶少詹事赵期,遂给二十五千。太子 洗马,实司经局长官,文学为之贰。衮有亲戚任文学者给十二千,而给洗马十千。 其轻重任情,不通时政,多如此类。 无几,杨绾卒,衮独当政。故事,每⽇出內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衮 特请罢之,迄今便为故事。又将故让堂封,同列以为不可而止。议者以为厚禄重赐, 所以优贤崇国政也,不能,当辞位,不宜辞禄食。政事堂有后门,盖宰相时到中书 舍人院,咨访政事,以自广也,衮又塞绝其门,以示尊大,不相往来。既惩元载为 政时公道梗涩,贿赂朋 ![]() 代宗既素重杨绾, ![]() ![]() 史臣曰:善人为邦百年,即可胜残去杀,杨绾⼊相数⽇,遽致移风易俗。周、 召、伊、傅,萧、张、房、杜,历代为相之显者,蔑闻斯道也。尝读诸集,赏善多 溢美,书罪多溢恶;如杨绾拜相之⿇,赠官之制,改谥之诏,则当时秉笔者无愧⾊ 矣。昔赵文子荐士七十,古为美谈;崔祐甫除吏八百,人无间言。开物成务之才, 灭私徇公之道可知也。噫!公权余旬⽇而薨,贻孙未期年而逝,邃古已来,理世少 而 ![]() 赞曰:公权儒道,贻孙相才。命乎不永,时哉可哀。 部分译文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 ![]() ![]() ![]() 天宝末年,安禄山反叛,肃宗在灵武即位。绾在贼军中冒着危险,披榛求食,赶着路程。此时朝廷正急需贤臣,等到绾赶到,大家都感到很⾼兴,升为起居舍人、知制诰。历任勋员外郞、职方郞中,仍然是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过去,对年龄大的舍人称为“阁老”官署杂 ![]() 又升为礼部侍郞,向皇上分条目上奏贡举的弊端。 皇上诏令左右丞、各司侍郞、御史大夫、中丞、给、舍共同商议此奏文。给事中李訥、给事中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所奏议的內容与绾相同。 李訥等人的论述与绾相似,因文章长不写出来。宰臣们上奏说明举人旧业年月已久,很难速改,今年的举人还望能同意进行,来年再奉诏停止,仍然诏令礼部立即分条目上奏。代宗以废止进士科问题询问翰林学士,对答说:“进士制度由来已久,立即废除它,恐怕会耽误学业。”于是诏令孝廉与旧举同时进行。绾又上奏关于史贡孝悌力田以及童子科等试考,其孝悌力田应该具有实际意义,童子越来越多,不在常科,而都在岁贡,担心助长侥幸风尚。皇上诏令停止。又升为吏部侍郞, ![]() 此时元载执掌大权,公卿大多依附他,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曾私下拜谒元载。载认为绾平时声望很⾼,在外表示对他尊重,內心实际却对他疏远忌恨。此时鱼朝恩死了,载将朝恩曾经出任国子监一事,认为尘污了太学,应该用名儒主理国子监,以明晰秩序,于是上奏将其提为国子祭酒,实际上想以散官安排对待他。载贪财冒犯之举越来越盛,天下之人都对杨绾评论称赞,皇上非常清楚这些,考虑到载在枢衡任职已久,没有马上将其罢免。仍将绾升为太常卿,任礼仪使,凭借绾用以将久废的祭祀礼节振兴起来,同时也来观察其成效。这年三月,载伏法,皇上于是将绾升为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绾德⾼望重,诏令公布后,朝野之人相互祝贺。绾多次表示恳请让位,皇上嘱咐语气加重,绾不敢推辞。 绾素以品德行为著称,质朴忠贞,车服俭朴,在位不到几个月,人心所归。御史中丞崔宽是剑南西川节度使宁的弟弟,家境富有,在皇城之南建有别墅,池馆台榭,在当时被称为第一,宽就在当天暗中派人将其拆毁。中书令郭子仪在。。州驻扎,听说绾为相后,府內音乐减少五分之四。京兆尹黎⼲承蒙恩宠,每次出⼊车马有一百多辆,也在当⽇减少车马,只留十匹而已。其余的闻风而动、将奢变俭的人不可胜数,移风易俗变化诸如此类。 绾患有痼疾,任职不久,中风,优待诏令在中书省休养,每次在延英殿引见,特别允许由人扶⼊。当时治理旧弊,惟绾是瞻,没有第二人承蒙宠爱。绾多次上奏请求辞职,又多次被皇上诏令回绝。等到绾病重,皇上每天派遣中使去住宅询问,御医在其⾝旁时刻守候。皇上听说他的病有起⾊喜形于⾊。不几天病逝,中使急驰马上奏,代宗震惊哀悼很久,辍朝三天。 又诏令文武百官到其宅第,派內常侍吴承倩吊唁,赠予绢千匹、布八百端。皇上非常惋惜,对朝臣们说:“上天不让我致力于太平,为什么将我的杨绾夺走这样快!装殓之时,我与众卿悲痛哀悼之情正同啊。”宰相辅佐君主死后受到如此恩遇,近年来还没有谁与此能相比。太常初谥号为文贞。诏曰:略。比部郞中苏端, ![]() 绾以俭朴为乐,不曾留意自己家产。不过问生计,多次担任要职,无一区房宅,所得的俸禄,每月分发给亲友。思想明晰见识过人,盖如往哲微言,《五经》奥议,以前儒者们未知的东西,绾一看便知其精深至理。崇尚玄言,崇信释道二教,曾经著有《王开先生传》以表叙其意,文章因长不载。凡是所结 ![]()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 ![]() ![]() ![]() 天宝末年,安禄山反叛,肃宗在灵武即位。绾在贼军中冒着危险,披榛求食,赶着路程。此时朝廷正急需贤臣,等到绾赶到,大家都感到很⾼兴,升为起居舍人、知制诰。历任勋员外郞、职方郞中,仍然是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过去,对年龄大的舍人称为“阁老”官署杂 ![]() 又升为礼部侍郞,向皇上分条目上奏贡举的弊端。 皇上诏令左右丞、各司侍郞、御史大夫、中丞、给、舍共同商议此奏文。给事中李訥、给事中李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所奏议的內容与绾相同。 李訥等人的论述与绾相似,因文章长不写出来。宰臣们上奏说明举人旧业年月已久,很难速改,今年的举人还望能同意进行,来年再奉诏停止,仍然诏令礼部立即分条目上奏。代宗以废止进士科问题询问翰林学士,对答说:“进士制度由来已久,立即废除它,恐怕会耽误学业。”于是诏令孝廉与旧举同时进行。绾又上奏关于史贡孝悌力田以及童子科等试考,其孝悌力田应该具有实际意义,童子越来越多,不在常科,而都在岁贡,担心助长侥幸风尚。皇上诏令停止。又升为吏部侍郞, ![]() 此时元载执掌大权,公卿大多依附他,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曾私下拜谒元载。载认为绾平时声望很⾼,在外表示对他尊重,內心实际却对他疏远忌恨。此时鱼朝恩死了,载将朝恩曾经出任国子监一事,认为尘污了太学,应该用名儒主理国子监,以明晰秩序,于是上奏将其提为国子祭酒,实际上想以散官安排对待他。载贪财冒犯之举越来越盛,天下之人都对杨绾评论称赞,皇上非常清楚这些,考虑到载在枢衡任职已久,没有马上将其罢免。仍将绾升为太常卿,任礼仪使,凭借绾用以将久废的祭祀礼节振兴起来,同时也来观察其成效。这年三月,载伏法,皇上于是将绾升为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绾德⾼望重,诏令公布后,朝野之人相互祝贺。绾多次表示恳请让位,皇上嘱咐语气加重,绾不敢推辞。 绾素以品德行为著称,质朴忠贞,车服俭朴,在位不到几个月,人心所归。御史中丞崔宽是剑南西川节度使宁的弟弟,家境富有,在皇城之南建有别墅,池馆台榭,在当时被称为第一,宽就在当天暗中派人将其拆毁。中书令郭子仪在。。州驻扎,听说绾为相后,府內音乐减少五分之四。京兆尹黎⼲承蒙恩宠,每次出⼊车马有一百多辆,也在当⽇减少车马,只留十匹而已。其余的闻风而动、将奢变俭的人不可胜数,移风易俗变化诸如此类。 绾患有痼疾,任职不久,中风,优待诏令在中书省休养,每次在延英殿引见,特别允许由人扶⼊。当时治理旧弊,惟绾是瞻,没有第二人承蒙宠爱。绾多次上奏请求辞职,又多次被皇上诏令回绝。等到绾病重,皇上每天派遣中使去住宅询问,御医在其⾝旁时刻守候。皇上听说他的病有起⾊喜形于⾊。不几天病逝,中使急驰马上奏,代宗震惊哀悼很久,辍朝三天。 又诏令文武百官到其宅第,派內常侍吴承倩吊唁,赠予绢千匹、布八百端。皇上非常惋惜,对朝臣们说:“上天不让我致力于太平,为什么将我的杨绾夺走这样快!装殓之时,我与众卿悲痛哀悼之情正同啊。”宰相辅佐君主死后受到如此恩遇,近年来还没有谁与此能相比。太常初谥号为文贞。诏曰:略。比部郞中苏端, ![]() 绾以俭朴为乐,不曾留意自己家产。不过问生计,多次担任要职,无一区房宅,所得的俸禄,每月分发给亲友。思想明晰见识过人,盖如往哲微言,《五经》奥议,以前儒者们未知的东西,绾一看便知其精深至理。崇尚玄言,崇信释道二教,曾经著有《王开先生传》以表叙其意,文章因长不载。凡是所结 ![]() |
上一章 旧唐书 下一章 ( → ) |
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旧唐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刘昫等是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