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旧唐书 作者:刘昫等 | 书号:10200 时间:2017/3/26 字数:9708 |
上一章 卷三十五 下一章 ( → ) | |
○唐临 孙绍 张文瓘 兄文琮 从弟文收 徐有功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內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令则,开皇末为 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武德初,隐太子总兵东征,临 诣军献平王世充之策,太子引直典书坊,寻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宮殿废,出为万 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舂暮时雨,临⽩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 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 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 ![]() ![]() ![]() ![]() ⾼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郞。其年,迁大理卿。⾼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 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宮,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 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 意焉。”⾼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者独无言。帝怪问状, 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 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华州刺史萧龄之以前任广州都督赃事发,制付 群官集议。及议奏,帝怒,令于朝堂处置。临奏曰: 臣闻家国大典,在于赏刑,古先圣王,惟刑是衅。《虞书》曰:“罪疑惟轻, 功疑惟重,与其杀弗辜,宁失弗经。”《周礼》:“刑平国用中典,刑 ![]() ![]() ![]() ⾼宗从其奏,龄之竟得流于岭外。 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 坐事,贬为嘲州刺史。卒官,年六十。所撰《冥报记》二卷,大行于世。 兄皎,武德初为秦府记室,从太宗征讨,专掌书檄,深见亲待。贞观中,累转 吏部侍郞。先是,选集无限,随到补职,时渐太平,选人稍众,皎始请以冬初一时 大集,终季舂而毕,至今行之。历迁益州长史。卒,赠太常卿。 子之奇,调露中为给事中,坐尝为章怀太子僚属徙边。文明元年,起为括苍令, 与徐敬业作 ![]() 临孙绍,博学,善《三礼》。神龙中为太常博士。景龙二年,韦庶人上言: “自妃、主及命妇、宮官,葬⽇请给鼓吹。”中宗特制许之。绍上疏谏曰:“窃闻 鼓吹之乐,本为军容。昔⻩帝涿鹿有功,以为警卫。故㭎鼓曲有《灵夔吼》、《雕 鹗争》、《石坠崖》、《壮士怒》之类,自昔功臣备礼,适得用之。丈夫有四方之 功,以恩加宠锡。假如郊天祀地,诚是重仪,惟有宮悬,本无案据。故知军乐所备, 尚不洽于神祇;钲鼓之音,岂能接于闺阃。准式,公主、王妃已下葬礼,惟有团扇、 方扇、彩帷、锦鄣之⾊。加之鼓吹,历代未闻。又准令,五品官婚葬,元无鼓吹, 惟京官五品,得借四品鼓吹为仪。令特给五品以上⺟ ![]() 绍寻迁左台侍御史,兼太常博士。中宗将亲拜南郊,国子祭酒祝钦明等希旨皇 后为亚献,绍与博士蒋钦绪固争以为不可。又则天⽗⺟二陵各置守户五百人,武三 思及子崇训墓各置守户六十人。以武氏外戚乃与昭陵礼同,三思等复逾亲王之制, 又上疏切谏。当时虽皆不从,深为议者所美。睿宗即位,又数陈时政损益,累转给 事中,仍知礼仪事。 先天二年冬,今上讲武于骊山,绍以修仪注不合旨,坐斩。时今上既怒讲武失 仪,坐绍于纛下,右金吾将军李邈遽请宣敕,遂斩之。时人既痛惜绍,而深咎于邈。 寻有敕罢邈官,遂摈废终其⾝。 张文瓘,贝州武城人。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瓘幼孤,事⺟兄以孝友闻。贞 观初,举明经,补并州参军。时英国公李勣为长史,深礼之。累迁⽔部员外郞。时 兄文琮为户部侍郞,旧制兄弟不许并居台阁,遂出为云 ![]() 时初造蓬莱、上 ![]() ![]() ![]() 咸亨三年,官名复旧,改授⻩门侍郞,兼太子左庶子。俄迁大理卿,依旧知政 事。文瓘至官旬⽇,决遣疑事四百余条,无不允当,自是人有抵罪者,皆无怨言。 文瓘常有疾,系囚相与斋祷,愿其视事。当时咸称其执法平恕,以比戴胄。上元二 年,拜侍中,兼太子宾客。大理诸囚闻文瓘改官,一时恸哭,其感人心如此。 文瓘 ![]() ![]() 兄文琮,贞观中为持书侍御史。三迁毫州刺史,为政清简,百姓安之。永徽初, 表献《太宗文皇帝颂》,优制褒美,赐绢百匹,征拜户部侍郞。从⺟弟房遗爱以罪 贬授房州刺史,文琮作诗祖饯。及遗爱诛,坐是出为建州刺史。州境素尚 ![]() ![]() 文琮从⽗弟文收,隋內史舍人虔威子也。尤善音律,尝览萧吉《乐谱》,以为 未甚详悉,更博采群言及历代沿⾰,裁竹为十二律吹之,备尽旋宮之义。时太宗将 创制礼乐,召文收于太常,令与少卿祖孝孙参定雅乐。太乐有古钟十二,近代惟用 其七,余有五,俗号哑钟,莫能通者。文收吹律调之,声皆响彻,时人咸服其妙。 寻授协律郞。十一年,文收表请厘正太乐,上谓侍臣曰:“乐本缘人,人和则乐和。 至如隋炀帝末年,天下丧 ![]() 徐有功,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绍封东莞男。为政 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 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満,不戮一人。载初元年,累迁司刑丞。时酷吏周兴、来俊 臣、丘神勣、王弘义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有功独存平恕, 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十家百。常于殿庭论奏曲直,则天厉⾊诘 之,左右莫不悚栗,有功神⾊不挠,争之弥切。寻转秋员官外郞,转郞中。俄而凤 阁侍郞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构陷当死,则天谓公卿曰:“古人以杀止 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 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奏曰:“行 本潜行悖逆,告张知蹇与庐陵王反不实,罪当处斩。”有功驳奏曰:“俊臣乖明主 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行本竟以免死。 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弟榆次令长沙,又为唐奉一所构,⾼宗末私议吉凶,谋复李氏, 将诛之。有功又固争之,不能得。秋官侍郞周兴奏有功曰:“臣闻两汉故事,附下 罔上者 ![]() 有功尝上疏论天官、秋官及朝堂三司理匭使愆失,其略曰:“陛下即位已来, 海內职员一定,而天下选人渐多。掌选之曹用舍不平,补拟乖次,嘱请公行,颜面 罔惧。遂使嚣谤満路,怨讟盈朝,浸以为常,殊无愧惮。又往属唐朝季年,时多逆 节,鞫讯结断,刑狱至严。⾰命以来,载祀遽积,余风未殄,用法犹深。今推鞫者 犹行酷法,妄劾断。臣即按验,奏而劾之,获其枉状,请即付法断罪,亦夺禄贬考, 以惭其德。其三司受表及理匭申冤使,不速与夺,致令拥塞,有理不为申者,亦望 准前弹奏,贬考夺禄。臣昔处法司,缘蒙擢用,臣无以上答至造,愿以执法酬恩。 无纵诡随,不避強御,猛噬鸷击,是臣之分。如蒙允纳,请降敕施行,庶不越旬时, 亦可以除残⾰弊,刑措不用,天下幸甚。” 后润州刺史窦孝谌 ![]() ![]() 中宗即位,制曰:“忠正之臣,自昔攸尚;褒赠之典,旧章所重。故赠大理卿 徐有功,节 ![]() ![]() 史臣曰:文法,理具之大者,故舜命皋陶为士,昌言诫敕,勤亦至焉。盖人命 所悬,一失其平,冤不可复,圣王所以疚心也。如临之守法,文瓘之议刑,时属哲 王,可以理夺。当贼后迁鼎之际,酷吏罗织之辰,徐有功独抗群琊,持平不挠,此 所以为难也。比释之、定国,徐又过之。希瑊让爵酬恩,可知遗爱。 赞曰:听讼惟明,持法惟平。二者或慡,人何以生?猗欤徐公,獬豸之精。世 皆纷浊,不改吾清。 部分译文 唐临,是京都长安人,是北周內史唐瑾的孙子。他的先辈人是从河北迁到关中的。 唐临少年时代,与他的兄长唐皎都聪明过人,很是有名。武德年初,隐太子统领军队东征,唐临到军中献策,平定了王世充,因而被隐太子赏识,推荐他代理掌管书坊。不久,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后外任万泉县丞。当时,县狱中拘噤了十多个轻罪的犯人,正是农忙季节,碰上了舂暮的时雨。唐临见此情况,告诉县令,请放这些轻罪囚犯归家抢种。县令不允许,唐临说:“明公如有所疑虑,我愿自己一人承担责任。”于是他给予这些轻囚农忙假。唐临召集这些囚犯并放他们归家抢种,明确规定回监狱的时间。囚犯们都很是感 ![]() 不久,他又升迁侍御使,奉使命出使岭外。他在考查 ![]() ![]() ![]() ⾼宗登帝位,唐临被任命检校吏部侍郞。这一年,他又升迁大理卿。⾼宗曾问在狱的囚犯数目,唐临回答得一清二楚,⾼宗很是⾼兴,对他说“:朕过去在东宮做太子的时候,卿就侍奉我,现在朕承帝位,卿又在我⾝边任官职,因为过去我就很信任你,所以才授给你这一重任。治国之要,在于刑法,法过于严酷则人残,法过于宽松则失罪,卿一定要适情折中,称朕的心意。”⾼宗曾经亲自审察死囚,发现唐临以前的负责人所断的案有号叫称冤的,而唐临负责断案,却独无人叫冤。⾼宗怪而问囚犯是什么原故,囚犯说“:罪确实是自己犯的,长官断案,并不冤枉滥用刑,所以自己也觉得自己该死。”⾼宗叹息良久,说:“治理狱案的人应当这样就太好了!” 永徽元年(650),唐临为御史大夫。第二年,华州刺史肖龄之在以往任广州都督时的贪污案被揭发,⾼宗命令 ![]() “臣听说家国大典,在于赏罚上,古代的圣王,以怜悯之心对待刑罚。《虞书》就说‘在罪上疑虑这不算什么,在功上疑虑就很严重了,与其无不辜,宁可不按法则’。《周礼》也载:‘刑法平稳,国用中法;刑法混 ![]() ⾼宗同意他的意见,肖龄之被减罪流放岭外。 不久,唐临又升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职务。后又历任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659),唐临因事获罪,贬为嘲州刺史。在嘲州任职期间去世,享年六十岁。 张文瓘,贝州武城人。隋炀帝大业末年,他家由魏州搬迁到昌乐。张文瓘幼年丧⽗,因孝顺⺟亲敬爱兄长而闻名。贞观初年,以通晓经传而中明经举,补并州参军之空缺。当时,英国公李责力是并州长史,对张文瓘很是器重而以礼相待。他又被升迁⽔部员外郞。当时,他的兄长张文琮为户部侍郞,旧制规定,兄弟不允许一同在內阁任职,于是外调为云 ![]() 当时,正开始修建蓬莱、上 ![]() ![]() ![]() 咸亨三年(672),官名又复旧,张文瓘改授⻩门侍郞,兼太子右庶子。不久,又迁大理卿,依旧主持政事。张文瓘到任不到十天,处理遗难之事四百余条,无不妥当。从此,抵偿罪责的人,皆无怨言。张文瓘曾由于生病,牢中的囚犯参与斋祷,愿他早⽇病愈能来处理他们的事。当时的人都称他执法公平体谅实情,把他比为戴胄。上元二年(675),张文瓘拜授侍中,兼太子宾客。大理寺牢中的囚犯听说张文瓘改官,一时齐哭,张文瓘的治理能感人之心达到如此地步。 张文瓘 ![]() 徐有功,是国子博士徐义远的孙子。他以明经科中举,调任蒲州司法参军,袭受封爵为东莞男。他为政宽厚仁慈,吏人都感受到他的恩德,便互相约定:“如犯了徐司法杖刑的,大家都要斥责惩罚这种人。”由此,人争着为他效命。他任司法参军,从开始到结尾,没有杀一人。载初元年(690),连任司刑丞。当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责力、王弘义等陷害无辜,很多人受到了极刑。公卿也因此震惊恐惧,没有谁敢讲真话。徐有功却能一人坚持公平宽恕的原则,凡是奉诏被抓到大理寺审讯的,徐有功都秉公决断而去掉不实的罪名,前前后后,挽救了数家百人的 ![]() 不久,凤阁侍郞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酷吏构罪陷害,按罪名当处死刑。武则天对公卿说“: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各位公卿为知古等求情,我赐他们第二次生命,各自都授予官职,等他们明⽩而为朝廷效力。”来俊臣、张知默等又不听从,请求以大法加罪,武则天不同意,来俊臣就单对裴行本,复查他以前的罪证,上奏道:“行本私下⼲着叛逆勾当,告张知謇与庐陵王谋反一事不实,罪当处斩。”徐有功反驳来俊臣上奏道“:俊臣违背明主的再生之赐,损害了圣人的恩信之道。作为臣子虽然应当嫉恶,但是事奉君主一定要顺应君主的美好愿望。”行本因徐有功的力辩而免死。 道州刺史李仁褒及他的弟弟李榆次做长沙县令,被唐奉一所构罪诬陷,徐有功又坚持为他争辩,未能起作用,反而被秋官侍郞周兴向武则天参奏“:臣听说两汉的法律,附下瞒上的 ![]() 徐有功曾经上疏论冢宰、刑部及朝三司执法官的过失,其大意是:“陛下即位以来,央中地方的员官都已稳定,但天下用人才渐多,而掌握选拔人才的部门取舍不平等,选派任职失次,要求他们公平无私,他们却言行不一,遂使怨声载道,指责盈朝,但他们习以为常,一点畏惧惭愧的感觉都没有,又加之前朝经常不按法行事,审讯定案,刑狱至严,陛下⾰新旧制以来,积年旧习,余风未绝,用法还是过于严酷失当。现在审讯员官行酷法,妄加断案,臣去检查,按罪而论,发现有的是冤案,请依法处理,夺禄贬官,来使其有愧于自己的德行。但三司受理,不迅速定夺,致使案件拥塞,有理不能申诉的人,也盼望速裁决,进行处理。臣过去在法司任职,蒙圣上提拔任用,臣无以报答圣上,只愿以公正执法来酬圣上的知遇之恩。决不做放纵不顾是非,妄自随人的人,也决不做回避強暴凌人的人,一定狠狠打击枉法的奷妄之人,这是臣的本分,如蒙陛下准允降旨施行,要不了多久,就可以除残⾰弊,刑法就可以放着不用,如能这样,天下百姓就太幸福了。” 后,润州刺史窦孝谌 ![]() ![]() 唐中宗即位,表彰徐有功执法敬慎,虽死不移,无屈挠之心,有出死之议。赠徐有功大理卿、越州刺史,并派使者前往吊祭,赐物百段授一子官。窦孝谌之子窦希蠨等请求以自⾝的官爵让给徐有功之子徐忄仑,来报旧恩。 |
上一章 旧唐书 下一章 ( → ) |
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旧唐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旧唐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刘昫等是旧唐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