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周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周书 作者:令狐德棻 | 书号:10196 时间:2017/3/26 字数:20151 |
上一章 卷四十八 下一章 ( → ) | |
萧察 萧察字理孙,兰陵人也,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统之第三 子。幼而好学,善属文,尤长佛义。特为梁武帝所嘉赏。梁普 通六年,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进封岳 ![]() ![]() 中大同元年,除持节,都督雍梁东益南北秦五州、郢州之 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西中郞将,领宁蛮校慰,雍州刺史。 察以襄 ![]() ![]() ![]() 昔之善为政者,不独师所见。藉听众贤,则所闻自远;资 鉴外物,故在瞩致明。是以庞参恤民,盖访言于⾼逸;马援居 政,每责成于掾史;王沉爰加厚赏;吕虔功有所由:故能显美 政于当年,流芳尘于后代。 吾以陋识,来牧盛藩。每虑德不被民,政道或紊。中宵拊 枕,对案忘饥,思纳良谟,以匡弗逮。雍州部內有不便于民, 不利于政,长吏贪残,戍将懦弱,关市恣其裒刻,豪猾多所苞 蔵,并密以名闻,当加厘正。若刺史治道之要,弛张未允,循 酷乖理,任用违才,或爱狎琊佞,或斥废忠謇,弥思启告,用 袪未悟。盐梅舟烜,允属良规,苦口恶石,想勿余隐。并广示 乡闾,知其款意。于是境內称治。 太清二年,梁武帝以察兄河东王誉为湘州刺史,徙湘州刺 史张缵为雍州以代察。缵恃其才望,志气矜骄,轻誉少年,州 府 ![]() ![]() ![]() ![]() ![]() ![]() ![]() 初,梁元帝将援建业,令所督诸州,并发兵下赴国难。察 遣府司马刘方贵领兵为前军,出汉口。及将发,元帝又使谘议 参军刘钰喻察,令自行。察辞颇不顺,元帝又怒。而方贵先与 察不协,潜与元帝相知,克期袭察。未及发,会察以他事召方 贵,方贵疑谋怈,遂据樊城拒命。察遣使魏益德、杜岸等众军 攻之。方贵窘急,令其子迁超乞师于江陵。元帝乃厚资遣缵, 若将述职,而密援方贵。缵次大堤,樊城已陷。察擒方贵兄弟 及 ![]() 缵因进至州。察迁延不受代,乃以西城居之,待之以礼。 军民之政,犹归于察。察以构其兄弟,事始于缵,将密图之。 缵惧,请元帝召之。元帝乃征缵于察,察留不遣。杜岸兄弟绐 缵曰 :“民观岳 ![]() 察时以誉危急,乃留谘议参军蔡大宝守襄 ![]() ![]() ![]() ![]() 察既攻栅不克,退而筑城。又尽锐攻之。会大雨暴至,平 地⽔四尺,察军中沾渍,众颇离心。其将杜岸、岸弟幼安及其 兄子龛,惧察不振,以其属降于江陵。察众大骇,其夜遁归襄 ![]() 杜岸之降也,请以五百骑袭襄 ![]() ![]() ![]() 察既与江陵构隙,恐不能自固,大统十五年,乃遣使称藩, 请为附庸。太祖令丞相府东合祭酒荣权使焉。察大悦。是岁, 梁元帝令柳仲礼率众进图襄 ![]() ![]() ![]() ![]() ![]() ![]() 魏恭帝元年,太祖令柱国于谨伐江陵,察以兵会之。及江 陵平,太祖立察为梁主,居江陵东城,资以江陵一州之地。其 襄 ![]() ![]() 初,江陵灭,梁元帝将王琳据湘州,志图匡复。及察立, 琳乃遣其将潘纯陀、侯方儿来寇。察出师御之,纯陀等退归夏 口。察之四年,察遣其大将军王 ![]() 初,江陵平,察将尹德毅说察曰 :“臣闻人主之行,与匹 夫不同。匹夫者,饰小行,竞小廉,以取名誉。人主者,定天 下,安社稷,以成大功。今魏虏贪惏,罔顾吊民伐罪之义,必 ![]() ![]() 既而阖城长幼,被虏⼊关,又失襄 ![]() 恨少生而轻弱,本无志于爪牙。谢两章之雄勇,恧二东之 英华。岂三石于杜鄠,异五马于琅琊。直受 ![]() 惟古人之有怀,尚或感于知己。况托萼于霄极,宠渥流于 无已。或小善而必褒,时片言而见美。昔待罪于禹川,历三考 而无纪。获免戾于明时,遂超隆于宗子。始解印于稽山,即驱 传于湘⽔。彼南 ![]() 忽值魏师⼊讨,于彼南荆。既车徒之赩赫,遂一鼓而陵城。 同寤生之舍许,等小⽩之全邢。伊社稷之不泯,实有感于恩灵。 矧吾人之固陋,迥飘薄于流萍。忽沉滞于兹土,复期月而无成。 昔方千而畿甸,今七里而盘萦。寡田邑而可赋,阙丘井而求兵。 无河內之资待,同荥 ![]() ![]() ![]() 彼云梦之旧都,乃标奇于昔者。验往记而瞻今,何名⾼而 实寡。寂寥井邑,荒凉原野。徒揄扬于宋⽟,空称嗟于司马。 南方卑而叹屈,长沙 ![]() 加以狗盗鼠窃,蜂虿狐狸。群圉隶而为寇,聚臧获而成师。 窥觎津渚,跋扈江眉。屡征肇于殷岁,频战起于轩时。有扈兴 于夏典,采虬着于周诗。方叔振于蛮貊,伯禽捷于淮夷。在逋 秽其能几,会斩馘而搴旗。彼积恶之必稔,岂天灵之我欺。 ![]() 察在位八载,年四十四,保定二年二月,薨。其群臣等葬 之于平陵,谥曰宣皇帝,庙号中宗。 察少有大志,不拘小节。虽多猜忌,而知人善任使,抚将 士有恩,能得其死力。 ![]() 岿字仁远,察之第三子也。机辩有文学。善于抚御,能得 其下 ![]() 五年,陈湘州刺史华皎、巴州刺史戴僧朔并来附。皎送其 子玄响为质于岿,乃请兵伐陈。岿上言其状。⾼祖诏卫公直督 荆州总管权景宣、大将军元定等赴之。岿亦遣其柱国王 ![]() ![]() ![]() 岿之八年,陈又遣其司空章昭达来寇。江陵总管陆腾及岿 之将士击走之。昭达又寇章陵之青泥。岿令其大将军许世武赴 援,大为昭达所破。 初,华皎、戴僧朔从卫公直与陈人战败,率其麾下数百人 归于岿。岿以皎为司空,封江夏郡公。以僧朔为车骑将军,封 吴兴县侯。岿之十年,皎来朝。至襄 ![]() 及⾼祖平齐,岿朝于邺。⾼祖虽以礼接之,然未之重也。 岿知之,后因宴承间,乃陈其⽗荷太祖拯救之恩,并叙二国艰 虞, ![]() ![]() ![]() ![]() 及隋文帝执政,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各起兵。时岿 将帅皆密请兴师,与迥等为连衡之势,进可以尽节于周氏,退 可以席卷山南。岿固以为不可。俄而消难奔陈,迥等相次破灭。 隋文帝既践极,恩礼弥厚。遣使赐金三百两、银一千两、 布帛万段、马五百匹。开皇二年,隋文帝备礼纳岿女为晋王妃。 又 ![]() 岿在位二十三载,年四十四,五年五月薨。其群臣葬之于 显陵,谥曰孝(文)〔明〕皇帝,庙号世宗。 岿孝悌慈仁,有君人之量。四时祭享,未尝不悲慕流涕。 ![]() ![]() ![]() 琮之二年,隋文帝又征琮⼊朝。琮率其臣下二百余人朝于 长安。隋文帝仍遣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江陵。军至鄀州,琮叔 ⽗岩及弟(巘)〔瓛〕等惧弘度掩袭之,遂虏居民奔于陈。隋 文帝于是废梁国,曲赦江陵死罪,给民复十年。梁二主各给守 墓十户。寻拜琮为柱国,封莒国公。 自察初即位,岁在乙亥,至是,岁在丁未,凡三十有三岁 矣。 察子嶚,追谥孝惠太子;岩,封安平王;岌,东平王;岑, 河间王,后改封吴郡王。岿子瓛,义兴王;瑑,晋陵王;璟, 临海王;珣,南海王;玚,义安王;瑀,新安王。 察之在藩及居帝位,以蔡大宝为股肱,王 ![]() 嶚字道远,察之长子也。⺟曰宣静皇后。幼聪敏,有成人 之量。察之为梁主,立为世子。寻病卒。及察称帝,追谥焉。 岩字义远,察第五子也。 ![]() 岌,察第六子也。 ![]() 岑字智远,察第八子也。位至太尉。 ![]() 瓛字钦文,岿第三子也。幼有令誉,能属文,特为岿所爱。 位至荆州刺史。 初,隋师至鄀州,梁之百寮咸恐惧,计无所出。唯瓛建议 南奔。⼊陈,授侍中、安东将军、吴州刺史。及陈亡,吴人推 为主以御隋师。战而败,与岩同时伏法。 蔡大宝字敬位,济 ![]() 大宝少孤,而笃学不倦,善属文。初以明经对策第一,解 褐武陵王国左常侍。尝以书⼲仆 ![]() 察初出第,勉仍荐大宝为侍读,兼掌记室。寻除尚书仪曹 郞。出镇会稽,大宝为记室,领长流。察莅襄 ![]() ![]() ![]() ![]() 大宝 ![]() 次子延寿,有器识,博涉经籍,尤善当世之务。尚察女宣 成公主。历中书郞、尚书右丞、吏部郞、御史中丞。从琮⼊隋, 授开府仪同三司,秘书丞。终于成州刺史。大宝弟大业。 大业字敬道。有至行,⽗没,居丧过礼。 ![]() 王 ![]() ![]() ![]() ![]() ![]() 及吴明彻为寇,岿出顿纪南, ![]() ![]() ![]() ![]() 魏益德,襄 ![]() ![]() 尹正,其先天⽔人。察莅雍州,正为其府中兵参军。擒张 缵,获杜岸,皆正之力。察承制,以为将军。寻拜大将军。及 称帝,除护军将军,进位柱国,封新野县侯,邑千户。察之三 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刚。岿之五年,以正配食察庙。 子德毅,多权略,位至大将军。后以见疑赐死。 薛晖,河东人也。有才略。⾝长八尺,形貌甚伟。尝督噤 旅,为察爪牙,当御侮之任。与尹正攻获杜岸于南 ![]() 许孝敬,吴人,小名嗣儿。劲勇过人,为察骁将。以大将 军守河东。既无救援,为吴明彻所擒,遂戮于建康市。赠车骑 大将军。子世武嗣。少袭⽗大将军,好勇不拘行检。重宾客, 施与不节。资产既尽,郁郁不得志,遂谋奔陈。事觉,伏诛。 又有大将军李广,会稽人。早事察,以敢勇闻。沌口之役, 先登力战。及华皎军败,为吴明彻所擒。将降之,广辞⾊不屈, 遂被害。赠太尉,追封建兴县公。谥曰忠武。 甄玄成字敬平,中山人。博达经史,善属文。少为简文所 知。以录事参军随察镇襄 ![]() 刘盈,彭城人,以西中郞府录事参军随察之镇。有器度, 勤于在公。察之军国经谋,颇得参预。历⻩门郞、中书监、雍 州刺史、尚书仆 ![]() 岑善方字思义,南 ![]() ![]() 善方有器局,博综经史,善于辞令。以刑狱参军随察至襄 ![]() ![]() ![]() 有七子,并有 ![]() 傅准,北地人。祖照,金紫光禄大夫。⽗谞,湘东王外兵 参军。准有文才,善词赋。以西中郞参军随察之镇。官至度支 尚书。岿之七年,卒,赠太常卿。谥曰敬康。所着文集二十卷。 有二子,曰秉曰执,并材兼文史。秉,尚书右丞。执,中书舍 人、尚书左丞。 宗如周,南 ![]() 萧欣,梁武帝弟安成康王秀之孙,炀王机之子也。幼聪警, 博综坟籍,善属文。察践位,以欣袭机封。历侍中、中书令、 尚书仆 ![]() ![]() ![]() 徐岳,东海人,尚书左仆 ![]() ![]() ![]() ![]() 范迪,顺 ![]() ![]() 沈君游,吴兴人。祖僧畟,左民尚书。⽗巡,东 ![]() 弟君公,有⼲局,美风仪,文章典正,特为岿所重。历中 书⻩门侍郞、御史中丞。自都官尚书为义兴王瓛师。从瓛奔陈, 授侍中、太子詹事。隋平陈,以瓛同谋度江,伏诛。 袁敞,陈郡人。祖昂,司空。⽗士俊,安成內史。敞少有 器量,博涉文史。以吏部郞使诣阙。时主者以敞班在陈使之后, 敞固不从命。主者诘之,敞对曰 :“昔陈之祖⽗乃梁诸侯之下 吏也,弃忠与义,盗有江东。今大周朝宗万国,招携以礼,若 使梁之行人在陈人之后,便恐彝伦失序 。岂使臣之所望焉。” 主者不能屈,遂以状奏。⾼祖善之,乃诏敞与陈使异⽇而进。 还,以称旨,迁侍中,转左民尚书。从琮⼊隋,授开府仪同三 司。终于谯州刺史。子谧、谦。 史臣曰:梁主任术好谋,知贤养士,盖有英雄之志,霸王 之略焉。及淮海版 ![]() 部分译文 萧察字理孙,兰陵人,是梁武帝的孙子,昭明太子萧统的第三个儿子。 自幼喜 ![]() 梁武帝对他特别称赞赏识。 梁普通六年(525),封曲江县公。 中大通三年(531),晋封岳 ![]() 先后担任宣惠将军、知石头戍事、南琅笽及彭城二郡太守、东扬州刺史。 当初,昭明太子去世时,梁武帝舍弃萧察兄弟,而立简文为太子,心中常感抱愧,就宠爱昭明太子的儿子们,由于会稽人物荟萃,物产丰富,为一方都会,所以用此任以慰抚萧察之心。 萧察因为自己的兄弟不能立为太子,心中常怀不平之气。 又因为梁武帝衰老,朝政多有弊端,呈败亡之象,就积蓄钱财, ![]() 那些勇敢的人多来归降,⾝边多达数千人,都给丰厚的待遇。 中大同元年(546),任持节,都督雍、梁、东益、南秦、北秦五州及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授西中郞将,兼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萧察认为襄 ![]() ![]() ![]() ![]() 境內政治清明定安。 太清二年(548),梁武帝任命萧察之兄河东王萧誉为湘州刺史,调湘州刺史张缵到雍州,取代萧察。 张缵仗恃才能名望,傲慢自负,看不起年轻的萧誉,州府 ![]() 萧誉十分恼恨。 到任所后,就借口有病不与张缵见面。 后来听说侯景作 ![]() ![]() 张缵害怕被捉住,连夜坐小船逃跑,想到雍州去,又担心萧察拒绝⼊境。 当时梁元帝镇守江陵,与张缵旧有 ![]() 恰巧梁元帝与萧誉、信州刺史桂 ![]() 萧忄造从三峡而下,抵达长江渡口,萧誉驻军江口,梁元帝到达郢州的武城。 这时侯景已经请求讲和,梁武帝诏令援军返回。 萧誉打算从江口返回湘州任所。 萧忄造想等候梁元帝到达,拜谒督府,然后再返回信州。 当时张缵在江陵,就写信给梁元帝说:“河东王的军队已经上船,顺流而下,准备袭击江陵。 岳 ![]() ![]() 到了江陵,捉住萧忄造,把他杀掉。 命令他的儿子萧方等、王僧辩等人先后进攻湘州。 萧誉向萧察告急,萧察大怒。 当初,梁元帝打算援助建业,命令所辖诸州,全都发兵共赴国难。 萧察派府司马刘方贵领兵为前军,从汉口出发。 快要出发时,梁元帝又派咨议参军刘。。告诉萧察,要他亲自带兵。 萧察言词很不恭顺,梁元帝又怒。 而且刘方贵早与萧察不和,暗中与梁元帝联络,约定⽇期,袭击萧察。 尚未发兵,恰巧萧察因为别的事召见刘方贵,刘方贵怀疑计谋败露,就占据樊城,抗拒命令。 萧察派魏益德、杜岸等各军进攻。 刘方贵窘迫慌急,派儿子刘迁超向江陵请求援军。 梁元帝于是用丰厚的财物派遣张缵,表面上是前去赴任,而暗中支援刘方贵。 张缵停军在大堤时,樊城已被攻陷。 萧察捉住了刘方贵兄弟及其 ![]() 张缵乘机到达雍州。 萧察故意拖延,不接受替代,让张缵住在西城,以礼相待。 一切军事政务,仍然由萧察主管。 萧察认为自己兄弟被陷害,祸源起于张缵,准备暗中算计他。 张缵害怕,请求梁元帝把自己召回。 梁元帝于是向萧察征调张缵,萧察留住张缵不放。 杜岸兄弟欺骗张缵道:“百姓看岳 ![]() 不如暂且往西山去,避开祸患。 大人既得人心,远近之人必定前来投奔,凭此举起义旗,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张缵认为很有道理,就与杜岸等人结盟发誓。 张缵又邀请雍州人席引等在西山聚集部众。 张缵穿着女人⾐服,坐着用黑布围起来的车子,与亲信十余人出逃。 席引等人与杜岸驰马报告萧察。 萧察命令中兵参军尹正会同杜岸等人领兵追赶,把张缵一行全部捉住。 张缵害怕被杀,请求出家为僧。 当时,由于萧誉危急,萧察留下咨议参军蔡大宝防守襄 ![]() 此时江陵外城已树立栅栏,只有北面空着。 萧察乘机进攻。 梁元帝十分害怕,就派参军庾。。对萧察说:“萧正德肆意作 ![]() 你还想学他的样子,究竟想⼲什么?我承蒙先宮垂爱,以你兄弟相托。 如今侄子反来攻伐叔⽗,天理何在?”萧察回答道:“家兄无罪,而多次被围攻。 手⾜之情,难道能够袖手旁观?七叔⽗假若顾念先⽗恩情,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呢?如果退兵到湘⽔,我就撤回襄 ![]() 又尽出精锐发动攻势。 突然天降大雨,平地⽔深四尺,萧察军营泡在⽔中,部众多生离散之心。 部将杜岸及其弟幼安、兄长之子杜龛,担心萧察失势,率领部下投降江陵。 萧察部众大惊,连夜逃回襄 ![]() 当初,萧察把张缵囚噤在军中,这时,先杀了张缵,然后才撤军。 杜岸投降后,请求率五百名骑兵偷袭襄 ![]() 离城三十里时,被城中守军发觉。 蔡大宝辅佐萧察之⺟保林龚氏,登上城墙,关闭城门拒守。 恰巧萧察夜间逃回,龚氏不知道儿子失败,误认为是贼军,到天明见是萧察,才放其⼊城。 由于萧察已归,杜岸等人就投奔其兄杜山献,逃到广平。 萧察派将领尹正、薛晖等人攻克广平,捉住杜山献、杜岸,连带他们的⺟亲、 ![]() ![]() 又将杜氏宗族中较亲近者全部处死,其年幼者及远亲关⼊蚕室。 挖掘杜氏坟墓,烧骨扬灰。 萧察已与江陵结下怨仇,担心不能自保。 大统十五年(549),派遣使者,自称藩国,请求归附。 太祖命令丞相府东阁祭酒荣权担任使者。 萧察十分⾼兴。 这一年,梁元帝命令柳仲礼率军进取襄 ![]() 萧察害怕,就把 ![]() ![]() 太祖又命令荣权出使,派遣开府杨忠率军支援。 十六年,杨忠活捉柳仲礼,平定汉⽔以东,萧察才得安宁。 当时朝廷想命令萧察发丧继位,萧察以没有⽟玺、遗诏为理由推辞。 荣权当时在萧察住所,就急驰而归,详细报告了萧察的情况。 太祖于是命令散骑常侍郑孝穆和荣权持旌节、策书,封萧察为梁王。 萧察在襄 ![]() 十七年,萧察留蔡大宝据守,从襄 ![]() 太祖对他说:“王来这里,同荣权很有关系,王准备见他吗?”萧察答道:“十分荣幸。”太祖于是召来荣权与萧察相见。 太祖对萧察说:“荣权是个好人,我与他共事,不曾见过他失信。”萧察说:“荣常侍沟通二国,言语中从不为个人打算,所以我今天得以诚心归附魏国。”魏恭帝元年(554),太祖命令柱国于谨讨伐江陵,萧察出兵会合。 江陵平定后,太祖立萧察为梁主,住在江陵东城,让他管辖江陵一州之地。 他原在襄 ![]() 萧察于是在江陵称帝,年号大定。 追尊其⽗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宗,萧统之妃蔡氏为昭德皇后。 又尊其生⺟龚氏为皇太后,立 ![]() 萧察的庆典、赏罚、刑律、威仪,以及官方制度,都与帝王相同。 只是上疏则称臣,奉朝廷年号。 至于对下属的封爵任命,也依照梁氏旧制。 其军制品级,则又兼用柱国等官。 又追赠叔⽗邵陵王萧纶为太宰,谥号“壮武” 追赠兄长萧誉为丞相,谥号“武桓” 太祖于是设置江陵防主一职,带兵住在西城,称为“助防” 表面上协助萧察防御,实际上也连带防备萧察。 当初,江陵权政被消灭以后,梁元帝的将领王琳据守湘州,志在恢复帝业。 萧察称帝后,王琳派将领潘纯陀、侯方儿来犯。 萧察出兵抵抗,潘纯陀等退回夏口。 萧察在位的第四年,萧察派大将军王 ![]() 次年,王琳又派将领雷又柔偷袭攻陷监利郡,太守蔡大有战死。 不久,王琳与陈人相持不下,向萧察称藩,乞求援军。 萧察答应了王琳的要求。 援军尚未出发,王琳已经战败,依附于齐国。 这一年,其太子萧岿来京师朝见。 萧察称帝的第六年夏天,发生地震,前殿崩塌,庒死二百余人。 当初,平定江陵时,萧察部将尹德毅劝告萧察道:“微臣听说,君王的行为与一般的人不同。 一般的人,掩饰细节微行,在小处竞相显示廉洁,用来博取名誉。 而君王则是平定天下,安宁家国,以成就大业。 如今魏人贪婪,不顾慰抚百姓、讨伐有罪的名义,必定要逞其忍残,多有杀伤,俘虏士人百姓,以报战功。 然而这些人的亲戚家属,都在长江以东,顾念他们充作豺狼之食,被拘噤在他国,痛心疾首,何⽇能忘?殿下正要定安天下,继承大业。 芸芸众生,不可能使家家周知。 他们受难到这种地步,都认为是殿下所为。 殿下杀掉人家的⽗兄,使他们的弟子成为儿孤,人人都与殿下为仇,谁与你一同建立基业呢?然而魏国的精锐军队,全部集中在这里。 慰劳军队的礼节,并非没有用计的先例。 如果殿下为此设下宴会,趁机邀请于谨等人赴宴。 他们没有防备,当相继而来,可预先埋伏武士,趁机杀掉他们。 再分头命令果决勇敢的人,奇袭魏军营垒,斩杀那些丑类,让他们一个也不能活下来。 对江陵百姓,则慰问他们,使他们定安,文武百官,随即任命。 百姓既然承蒙殿下救命的大恩,谁不对您的圣明竭诚拥戴呢?魏人心惧,未必敢于前来送死。 像王僧辩那样的人,送封信就可以招揽。 然后着朝服而渡长江,登基称帝,继承尧、禹之业,这是极其难得的机会。 片刻之间,大功可成。 古人说:‘上天给予的东西,如果不接受,反而会受到惩罚;时机到了而不采取行动,反而会遭受祸殃。’希望殿下⾼瞻远瞩,不要像一般人那样行事。”萧察不听从,对尹德毅说:“您的这条计策,并不是不好。 可是魏人待我十分宽厚,我不能违背道德。 如果仓促之间依计而行,就会像邓祁侯说的那样,我家将没有后代了。”不久,江陵全城老幼,都被俘虏,驱⼊函⾕关,又失去了襄 ![]() 萧察才追悔道:“悔恨不听尹德毅的话,以致到了这种地步。”又见屋宇残破,战 ![]() 于是作《悯时赋》而抒发 ![]() 萧察在位八年,保定二年(562)二月去世,终年四十四岁。 群臣将他安葬在平陵,追奉为宣皇帝,庙号中宗。 萧察自小就有大志,不拘小节。 虽然 ![]() 不喜饮酒,安心于俭省朴素,侍奉⺟亲,以孝顺闻名。 又不喜 ![]() 凡是他御幸妇人时所穿的⾐服,决不再穿。 又讨厌看见人的头发,凡言事者必须见机行事遮蔽一下。 他在东扬州时十分放纵,审阅文簿时,喜 ![]() 他十分喜好文章的內容和涵义,著有文集十五卷,佛经《华严》、《般若》、《法华》、《金光明》等义疏共四十六卷,都流行于世。 萧察领土狭小,心中常郁郁不乐。 每次读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要扬眉举目,握腕 ![]() 竟以忧愤而背部发疽致死。 ⾼祖又命令其太子萧岿继位,年号天保。 萧岿字仁远,是萧察的第三个儿子。 机敏善辩而有文采。 善于安抚驾御部下,能得到部下的 ![]() 继位的元年(562),尊奉其祖⺟龚太后为太皇太后,嫡⺟王皇后为皇太后,生⺟曹贵嫔为皇太妃。 当年五月,其太皇太后驾崩,谥为元太后。 九月,其太妃又驾崩,谥为孝皇太妃。 二年,皇太后驾崩,谥为宣静皇后。 五年,陈国的湘州刺史华皎、巴州刺史戴僧朔同来归附。 华皎将儿子华玄响送到萧岿处当作人质,请求出兵讨伐陈国。 萧岿上疏报告情况。 ⾼祖诏令卫公宇文直率领荆州总管权景宣、大将军元定等出兵。 萧岿也派柱国王 ![]() 接着与陈国将领吴明彻等在沌口 ![]() 萧岿的大将军李广等人也被陈人俘虏,长沙、巴陵均被陈人攻陷。 卫公宇文直把战败的责任都推给萧岿的柱国殷亮。 萧岿虽然认为退败的责任不应当由殷亮一个人承担,可是不敢违抗命令,只得将殷亮处死。 吴明彻乘胜攻占萧岿的河东郡,俘虏守将许孝敬。 次年,吴明彻进犯江陵,引长江⽔灌城。 萧岿出逃纪南,避其锋锐。 江陵副总管⾼琳及尚书仆 ![]() ![]() 萧岿的马军主马武、吉彻等人击败吴明彻。 吴明彻退守安公。 萧岿才回到江陵。 萧岿在位的第八年,陈国又派司空章昭达来犯,被江陵总管陆腾及萧岿军队击退。 章昭达又犯侵江陵的青泥。 萧岿命令大将军许世武前去支援,被章昭达打得大败。 当初,华皎、戴僧朔随卫公宇文直被陈人打败,率领部下数百人归附萧岿。 萧岿任命华皎为司空,封江夏郡公。 任命戴僧朔为车骑将军,封吴兴县侯。 萧岿在位的第十年,华皎前来朝见。 到襄 ![]() 复兴衰亡败灭的朝廷,理应给予财物援助,难道使齐桓公、楚庄公独占救助卫国、复兴陈国的美名吗?希望借给数州,用来帮助梁国。”宇文直认为此言有理,就派使者把情况上报⾼祖。 ⾼祖允许,诏令把基、平、若阝三州划归萧岿。 ⾼祖平定齐国后,萧岿到邺城朝见。 ⾼祖虽然待之以礼,可是对他并不重视。 萧岿知道了这件事,后来在宴会上,乘机陈述自己⽗亲承蒙太祖救命之恩,并叙述两国艰难、 ![]() 说理明晰,言词流畅,涕泪纵横。 ⾼祖也为之叹息。 从此对他格外赏识,待他的礼节越来越隆重。 其后⾼祖又同他饮宴,齐氏旧臣吒列长义也在座。 ⾼祖指着吒列长义对萧岿说:“这就是在城头上骂我的那个人。”萧岿说:“吒列长义未能佐桀,胆敢反过来向尧吠叫。”⾼祖大笑。 酒喝到⾼兴处,⾼祖又命人送上琵琶自弹。 对萧岿说:“当为梁主尽情 ![]() ⾼祖说:“梁主竟能为我跳舞吗?”萧岿说:“陛下已经亲自弹奏,微臣为什么不敢像百兽一样起舞呢?”⾼祖大喜,赏赐杂⾊丝织品万段、良马数十匹,并将齐后主的舞女、妾及自己所乘的⽇行五百里的骏马一起赠送给萧岿。 隋文帝执政后,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人各自起兵。 当时萧岿的将帅们都私下请求发兵,与尉迟迥等人结成连横之势,进可为周氏尽节,退可席卷太行山以南。 萧岿坚决不许。 不久,司马消难逃奔陈国,尉迟迥等人相继败亡。 隋文帝登基后,恩典更厚,礼遇更⾼。 派使者赏赐⻩金三百两、银一千两、布帛万段、马五百匹。 开皇二年(582),隋文帝备下礼金,娶萧岿女儿为晋王妃。 又打算让萧岿之子萧蠩娶兰陵公主。 从此废去江陵总管一职,由萧岿独自统治他的家国。 四年(584),萧岿来长安朝见,隋文帝待他十分尊敬。 诏命萧岿的位次在王公之上,赏赐细绢万匹,珍贵的玩赏物品均合心意。 萧岿回去时,隋文帝握着他的手说:“梁主滞留荆、楚已久,未能恢复旧都,怀乡之念,让人十分痛心。 我要兵临长江,送您返回故乡。”萧岿在位二十三年,开皇五年(585)五月驾崩,终年四十四岁。 他的群臣把他安葬在显陵,谥号孝明皇帝,庙号“世宗” 萧岿孝悌仁慈,有君王的气量。 四时祭祀太庙,没有不痛哭流涕的。 特别俭省节约,治理部下很有办法,境內清平定安。 著有文集及《孝经》、《周易义记》、《大小乘幽微》,都在世上流传。 萧琮字温文。 为人卓越豪迈,不拘小节,学识广博,通晓文理,又善于骑马 ![]() 最初被封为东 ![]() 继位后,隋文帝征召其叔⽗萧岑⼊朝,趁机把萧岑留下,不让返回。 又重新设置江陵总管以监视萧琮。 萧琮在位的第二年(587),隋文帝又征召萧琮⼊朝。 萧琮率领其臣下二百余人赴长安朝见。 隋文帝派武乡公崔弘度领兵防守江陵。 军队到若阝州时,萧琮的叔⽗萧岩及其弟萧王献惧怕崔弘度偷袭,于是裹胁居民逃奔陈国。 隋文帝废去梁国,赦免江陵死罪囚犯,免除百姓十年赋税。 梁国二主各拨给十户守墓。 随即任命萧琮为柱国,封莒国公。 从萧察当初登基,岁在乙亥(555),到这时,岁在丁未(587),一共三十三年。 萧察的儿子萧貮被追赠为孝惠太子、萧岩封安平王、萧岌封东平王,萧岑封河间王,后改封吴郡王。 萧岿的儿子萧王献封义兴王,萧王彖封晋王,萧王景封临海王,萧王旬封南海王,萧蠩封义安王,萧王禹封新安王。 萧察居藩国和称帝以后,以蔡大宝为辅佐重臣,王 ![]() 张绾是有德望的老臣,位居⾼位,沈重由于精通儒学而承蒙丰厚礼遇。 其余的人也多有奖励举拔,都能各尽其才。 萧岿继位后,亲族与贤能一块任用,将相有华皎、殷亮、刘忠义,宗室有萧欣、萧翼,有声望的有萧确、谢温、柳洋、王氵是、徐岳,外戚有王凝、王诵、殷琏,文事有刘孝胜、范迪、沈君游、君公、柳信言,政务有袁敞、柳庄、蔡延寿、甄诩、皇甫兹。 所以能保存其国土,使他的百姓谐和安宁。 |
上一章 周书 下一章 ( → ) |
周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周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周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令狐德棻是周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