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魏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魏书 作者:魏收 | 书号:10194 时间:2017/3/26 字数:9746 |
上一章 卷十五 下一章 ( → ) | |
食货六 夫为国为家者,莫不以⾕货为本。故《洪范》八政,以食为首,其在《易》曰 “聚人曰财”《周礼》以九职任万民,以九赋敛财贿。是以古先哲王莫不敬授民 时,务农重⾕,躬亲千亩,贡赋九州。且一夫不耕,一女不织,或受其饥寒者。饥 寒迫⾝,不能保其⾚子,攘窃而犯法,以至于杀⾝。迹其所由,王政所陷也。夫百 亩之內,勿夺其时,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既 ![]() ![]() 太祖定中原,接丧 ![]() ![]() ![]() ![]() 太宗永兴中,频有⽔旱,诏简宮人非所当御及非执作伎巧,自余出赐鳏民。神 瑞二年,又不 ![]() 泰常六年,诏六部民羊満百口,调戎马一匹。 世祖即位,开拓四海,以五方之民各有其 ![]() 先是,噤纲疏阔,民多逃隐。天兴中,诏采诸漏户,令输纶绵。自后诸逃户占 为细茧罗⾕者甚众。于是杂营户帅遍于天下,不隶守宰,赋役不周,户口错 ![]() 神二年,帝亲御六军,略地广漠。分命诸将,穷追 ![]() ![]() ⾼宗时,牧守之官,颇为货利。太安初,遣使者二十余辈循行天下,观风俗, 视民所疾苦。诏使者察诸州郡垦殖田亩、饮食⾐服、闾里虚实、盗贼劫掠、贫富強 劣而罚之,自此牧守颇改前弊,民以安业。 自太祖定中原,世祖平方难,收获珍宝,府蔵盈积。和平二年秋,诏中尚方作 ⻩金合盘十二具,径二尺二寸,镂以⽩银,钿以玫瑰,其铭曰:“九州致贡,殊域 来宾,乃作兹器,错用具珍。假以紫金,镂以⽩银,范围拟载,吐耀含真。纤文丽 质,若化若神,皇王御之,百福惟新。”其年冬,诏出內库绫锦布帛二十万匹,令 內外百官分曹赌 ![]() 显祖即位,亲行俭素,率先公卿,思所以赈益黎庶。至安天、皇兴间,岁频大 旱,绢匹千钱。言刘彧淮北青、冀、徐、兗、司五州告 ![]() 先是太安中,⾼宗以常赋之外杂调十五,颇为烦重,将与除之。尚书⽑法仁曰: “此是军国资用,今顿罢之,臣愚以为不可。”帝曰:“使地利无穷,民力不竭, 百姓有余,吾孰与不⾜。”遂免之。未几,复调如前,至是乃终罢焉。于是赋敛稍 轻,民复赡矣。 旧制,民间所织绢、布,皆幅广二尺二寸,长四十尺为一匹,六十尺为一端, 令任服用。后乃渐至滥恶,不依尺度。⾼祖延兴三年秋七月,更立严制,令一准前 式,违者罪各有差,有司不检察与同罪。 太和八年,始准古班百官之禄,以品第各有差。先是,天下户以九品混通,户 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 费。至是,户增帛三匹,粟二石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后增调外帛満二匹。所谓各 随其土所出。其司、冀、雍、华、定、相、秦、洛、豫、怀、兗、陕、徐、青、齐、 济、南豫、东兗、东徐十九州,贡绵绢及丝;幽、平、并、肆、岐、泾、荆、凉、 梁、汾、秦、安、营、豳、夏、光、郢、东秦,司州万年、雁门、上⾕、灵丘、广 宁、平凉郡,怀州邵郡上郡之长平、⽩⽔县,青州北海郡之胶东县、平昌郡之东武 平昌县、⾼密郡之昌安⾼密夷安黔陬县,泰州河东之蒲坂、汾 ![]() ![]() ![]() ![]() 九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 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 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但通⼊倍田分。于分虽盈,没则还田,不得以充露田之 数。不⾜者以露田充倍。 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 ![]() 诸应还之田,不得种桑榆枣果,种者以违令论,地⼊还分。 诸桑田皆为世业,⾝终不还,恆从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者受种如法。 盈者得卖其盈,不⾜者得买所不⾜。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 诸⿇布之土,男夫及课,别给⿇田十亩,妇人五亩,奴婢依良。皆从还受之法。 诸有举户老小癃残无授田者,年十一已上及癃者各授以半夫田,年逾七十者不 还所受,寡妇守志者虽免课亦授妇田。 诸还受民田,恆以正月。若始受田而⾝亡,及卖买奴婢牛者,皆至明年正月乃 得还受。 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役有土居者,依法封授。 诸地狭之处,有进丁受田而不乐迁者,则以其家桑田为正田分,又不⾜不给倍 田,又不⾜家內人别减分。无桑之乡准此为法。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 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之处,不得无故而移。 诸民有新居者,三口给地一亩,以为居室,奴婢五口给一亩。男女十五以上, 因其地分,口课种菜五分亩之一。 诸一人之分,正从正,倍从倍,不得隔越他畔。进丁受田者恆从所近。若同时 俱受,先贫后富。再倍之田,放此为法。 诸远流配谪、无子孙、及户绝者,墟宅、桑榆尽为公田,以供授受。授受之次, 给其所亲;未给之间,亦借其所亲。 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 郡丞六顷。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廕附。廕附者皆无官役,豪強征敛,倍于公赋。十年, 给事中李冲上言:“宜准古,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 ![]() ![]() 书奏,诸官通议,称善者众。⾼祖从之,于是遣使者行其事。乃诏曰:“夫任 土错贡,所以通有无;井乘定赋,所以均劳逸。有无通则民财不匮,劳逸均则人乐 其业。此自古之常道也。又邻里乡 ![]() ![]() ![]() 十一年,大旱,京都民饥。加以牛疫,公私阙乏,时有以马驴及橐驼供驾免 耕载。诏听民就丰。行者十五六,道路给粮禀,至所在,三长赡养之。遣使者时省 察焉。留业者,皆令主司审核,开仓赈贷。其有特不自存者,悉检集,为粥于术衢, 以救其困。然主者不明牧察,郊甸间甚多喂死者。时承平⽇久,府蔵盈积,诏尽出 御府⾐服珍宝、太官杂器、太仆乘具、內库弓矢刀鉾十分之八、外府⾐物缯布丝纩 诸所供国用者,以其大半班赍百司,下至工商皁隶,逮于六镇边戍,畿內鳏寡孤独 贫癃者,皆有差。 十二年,诏群臣求安民之术。有司上言:“请析州郡常调九分之二,京都度支 岁用之余,各立官司,丰年籴贮于仓,时俭则加私之一,籴之于民。如此,民必力 田以买绢,积财以取粟。官,年登则常积,岁凶则直给。又别立农官,取州郡户十 分之一,以为屯民。相⽔陆之宜,断顷亩之数,以赃赎杂物市牛科给,令其肆力。 一夫之田,岁责六十斛,甄其正课并征戍杂役。行此二事,数年之中则⾕积而民⾜ 矣。”帝览而善之,寻施行焉。自此公私丰赡,虽时有⽔旱,不为灾也。 世祖之平统万,定秦陇,以河西⽔草善,乃以为牧地。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余 万匹,橐驼将半之,牛羊则无数。⾼祖即位之后,复以河 ![]() ![]() ![]() 世宗延昌三年舂,有司奏长安骊山有银矿,二石得银七两,其年秋,恆州又上 言,⽩登山有银矿,八石得银七两,锡三百余斤,其⾊洁⽩,有逾上品。诏并置银 官,常令采铸。又汉中旧有金户千余家,常于汉⽔沙淘金,年终总输。后临淮王彧 为梁州刺史,奏罢之。其铸铁为农器、兵刃,在所有之,然以相州牵口冶为工,故 常炼锻为刀,送于武库。自魏德既广,西域、东夷贡其珍物,充于王府。又于南垂 立互市,以致南货,羽⽑齿⾰之属无远不至。神⻳、正光之际,府蔵盈溢。灵太后 曾令公卿已下任力负物而取之,又数赉噤內左右,所费无赀,而不能一丐百姓也。 自徐杨內附之后,仍世经略江淮,于是转运中州,以实边镇,百姓疲于道路。 乃令番戍之兵,营起屯田,又收內郡兵资与民和籴,积为边备。有司又请于⽔运之 次,随便置仓,乃于小平、右门、⽩马津、漳涯、黑⽔、济州、陈郡、大梁凡八所, 各立邸阁,每军国有须,应机漕引。自此费役微省。 三门都将薛钦上言:“计京西⽔次汾华二州、恆农、河北、河东、正平、平 ![]() 尚书度支郞中朱元旭计称:“效立于公,济民为本;政列于朝,润国是先。故 大禹疏决,以通四载之宜;有汉穿引,受纳百川之用。厥绩显于当时,嘉声播于图 史。今校薛钦之说,虽迹验未彰,而指况甚善。所云以船代车,是其策之长者。若 以门兵造舟,便为阙彼防御,无容全依。宜令取雇车之物,市材执作,及仓库所须, 悉以营办。七月之始,十月初旬,令州郡纲典各受租调于将所,然后付之。十车之 中,留车士四人佐其守护。粟帛上船之⽇,随运至京,将共监慎,如有耗损,其倍 征。河中缺失,专归运司。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必使量上 数下,谨其受⼊,自余一如其列。计底柱之难,号为天险,迅惊千里,未易其功。 然既陈便利,无容辄抑。若效充其说,则附例酬庸,如其不验,征填所损。今始开 创,不可悬生减折,且依请营立。一年之后,须知赢费。岁遣御史校其虚实,脫有 乖越,别更裁量。”尚书崔休以为刳木为舟,用兴上代;凿渠通运,利尽中古。是 以漕輓河渭,留侯以为伟谈;方舟蜀汉,郦生称为口实。岂直张纯之奏,见美东都; 陈勰之功,事⾼晋世。其为利益,所从来久矣。案钦所列,实允事宜;郞中之计, 备尽公理。但舟楫所通,远近必至,苟利公私,不宜止在前件。昔人乃远通褒斜以 利关中之漕,南达 ![]() 验,斯损益不可同年而语。请诸通⽔运之处,皆宜率同此式。纵复五百、三百 里,车运⽔次,校计利饶,犹为不少。其钦所列州郡,如请兴造。东路诸州皆先通 ⽔运,今年租调,悉用舟楫。若船数有阙,且赁假充事,比之僦车, ![]() ![]() ![]() 正光后,四方多事,加以⽔旱,国用不⾜,预折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 苦,民不堪命。有司奏断百官常给之酒,计一岁所省合米五万三千五十四斛九升, 孽⾕六千九百六十斛,面三十万五百九十九斤。其四时郊庙、百神群祀依式供营, 远蕃使客不在断限。尔后寇贼转众,诸将出征,相继奔败,所亡器械资粮不可胜数, 而关西丧失尤甚,帑蔵益以空竭。有司又奏內外百官及诸蕃客禀食及⾁悉二分减一, 计终岁省⾁百五十九万九千八百五十六斤,米五万三千九百三十二石。 孝昌二年冬,税京师田租亩五升,借赁公田者亩一斗。又税市,⼊者人一钱, 其店舍又为五等,收税有差。 庄帝初,承丧 ![]() 孝静天平初,以迁民草创,资产未产,诏出粟一百三十万石以赈之。三年夏, 又赈迁民禀各四十⽇。其年秋,并、肆、汾、建、晋、泰、陕、东雍、南汾九州霜 旱,民饥流散。四年舂,诏所在开仓赈恤之,而死者甚众。时诸州调绢不依旧式, 齐献武王以其害民,兴和三年冬,请班海內,悉以四十尺为度。天下利焉。 河东郡有盐池,旧立官司以收税利,是时罢之,而民有富強者专擅其用,贫弱 者不得资益。延兴末,复立监司,量其贵 ![]() ![]() ![]() ![]() 自迁鄴后,于沧、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煮盐。沧州置灶一千四百八十四, 瀛州置灶四百五十二,幽州置灶一百八十,青州置灶五百四十六,又于邯郸置灶四, 计终岁合收盐二十万九千七百二斛四升。军国所资,得以周赡矣。 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祖始诏天下用钱焉。十九年,冶铸耝备,文 曰“太和五铢”诏京师及诸州镇皆通行之。內外百官禄皆准绢给钱,绢匹为钱二 百。在所遣钱工备炉冶,民有 ![]() 熙平初,尚书令、任城王澄上言:“臣闻《洪范》八政,货居二焉。《易》称: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财者,帝 王所以聚人守位,成养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夏殷之政,九州贡金, 以定五品。周仍其旧。太公立九府之法,于是国货始行,定铢两之楷。齐桓循用, 以霸诸侯。降及秦始、汉文,遂有轻重之异。吴濞、邓通之钱,收利遍于天下,河 南之地,犹甚多焉。逮于孝武,乃更造五铢,其中毁铸,随利改易,故使钱有小大 之品。窃寻太和之钱,⾼祖留心创制,后与五铢并行,此乃不刊之式。但臣窃闻之,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因其所宜,顺而致用。‘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 ⼊徐扬之市。土货既殊,贸鬻亦异,便于荆郢之邦者,则碍于兗豫之域。致使贫民 有重困之切,王道贻隔化之讼。去永平三年,都座奏断天下用钱不依准式者,时被 敕云:‘不行之钱,虽有常噤,其先用之处,权可听行,至年末悉令断之。’延昌 二年,徐州民俭,刺史启奏求行土钱,旨听权依旧用。谨寻不行之钱,律有明式, 指谓 ![]() ![]() ![]() 澄又奏:“臣猥属枢衡,庶罄心力,常愿货物均通,书轨一范。谨详《周礼》, 外府掌邦布之⼊出。布犹泉也,其蔵曰泉,其流曰布。然则钱之兴也始于一品, ![]() ![]() ![]() ![]() 二年冬,尚书崔亮奏:“恆农郡铜青⾕有铜矿,计一斗得铜五两四铢,苇池⾕ 矿,计一斗,得铜五两;鸾帐山矿,计一斗得铜四两;河內郡王屋山矿,计一斗得 铜八两;南青州苑烛山、齐州商山并是往昔铜官,旧迹见在。谨按铸钱方兴,用铜 处广,既有治利,并宜开铸。”诏从之。自后所行之钱,民多私铸,稍就小薄,价 用弥 ![]() 建义初,重盗铸之噤,开纠赏之格。至永安二年秋,诏更改铸,文曰“永安五 铢”官自立炉,起自九月至三年正月而止。官 ![]() 迁鄴之后,轻滥尤多。武定初,齐文襄王奏⾰其弊。于是诏遣使人诣诸州镇, 收铜及钱,悉更改铸,其文仍旧。然奷侥之徒,越法趋利,未几之间,渐复细薄。 六年,文襄王以钱文五铢,名须称实,宜称钱一文重五铢者,听⼊市用。计百钱重 一斤四两二十铢,自余皆准此为数。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 悬于市门,私民所用之称,皆准市称以定轻重。凡有私铸,悉不噤断,但重五铢, 然后听用。若⼊市之钱,重不五铢,或虽重五铢而多杂铅镴,并不听用。若有辄以 小薄杂钱⼊市,有人纠获,其钱悉⼊告者。其小薄之钱,若即噤断,恐人 ![]() |
上一章 魏书 下一章 ( → ) |
魏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魏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魏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魏收是魏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