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魏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魏书 作者:魏收 | 书号:10194 时间:2017/3/26 字数:11574 |
上一章 卷十 下一章 ( → ) | |
礼四之一 夫在天莫明于⽇月,在人莫明于礼仪。先王以安上治民,用成风化,苟或失之, 斯亡云及。圣者因人有尊敬哀思嗜 ![]() 自永嘉扰攘,神州芜秽,礼坏乐崩,人神殄。太祖南定燕赵,⽇不暇给,仍世 征伐,务恢疆宇。虽马上治之,未遑制作,至于经国轨仪,互举其大,但事多耝略, 且兼阙遗。⾼祖稽古,率由旧则,斟酌前王,择其令典,朝章国范,焕乎复振。早 年厌世,叡虑未从,不尔,刘马之迹夫何⾜数!世宗优游在上,致意玄门,儒业文 风,顾有未洽,坠礼沦声,因之而往。肃宗已降,魏道衰羸,太和之风,仍世凋落, 以至于海內倾圮,纲纪泯然。呜呼!鲁秉周礼,国以克固;齐臣撤器,降人折谋。 治⾝不得以造次忘,治国庸可而须臾忽也。初自皇始,迄于武定,朝廷典礼之迹, 故总而录之。 太祖登国元年,即代王位于牛川,西向设祭,告天成礼。 天兴元年,定都平城,即皇帝位,立坛兆告祭天地。祝曰:“皇帝臣珪敢用玄 牡,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灵。上天降命,乃眷我祖宗,世王幽都。珪以不德,纂戎前 绪,思宁黎元,龚行天罚。殪刘显,屠卫辰,平慕容,定中夏。群下劝进,谓宜正 位居尊,以副天人之望。珪以天时人谋,不可久替,谨命礼官,择吉⽇受皇帝玺绶。 惟神祗其丕祚于魏室,永绥四方。”事毕,诏有司定行次,正服⾊。群臣奏以家国 继⻩帝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又⻩星显曜,其符也。于是始从土 德,数用五,服尚⻩,牺牲用⽩。祀天之礼用周典,以夏四月亲祀于西郊,徽帜有 加焉。 二年正月,帝亲祀上帝于南郊,以始祖神元皇帝配。为坛通四陛,为壝埒三重。 天位在其上,南面,神元西面。五精帝在坛內,壝內四帝,各于其方,一帝在未。 ⽇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斗、司中、司命、司禄、司民在中壝內,各 因其方。其余从食者合一千余神,餟在外壝內。藉用藁秸,⽟用四珪,币用束帛, 牲用黝犊,器用陶匏。上帝、神元用犊各一,五方帝共用犊一,⽇月等共用牛一。 祭毕,燎牲体左于坛南巳地,从 ![]() ![]() 冬十月,平文、昭成、献明庙成。岁五祭,用二至、二分、腊,牲用太牢,常 遣宗正兼太尉率祀官侍祀。置太社、太稷、帝社于宗庙之右,为方坛四陛。祀以二 月、八月,用戊,皆太牢。句龙配社,周弃配稷,皆有司侍祀。立祖神,常以正月 上未,设藉于端门內,祭牲用羊、豕、⽝各一。又立神元、思帝、平文、昭成、献 明五帝庙于宮中,岁四祭,用正、冬、腊、九月,牲用马、牛各一,太祖亲祀。宮 中立星神,一岁一祭,常以十二月,用马荐各一,牛豕各二, ![]() 太祖初,有两彗星见,刘后使占者占之,曰:“祈之则当扫定天下。”后从之, 故立其祀。又立阙二字 神十二,岁一祭,常以十一月,各用牛一、 ![]() 天赐二年夏四月,复祀天于西郊,为方坛一,置木主七于上。东为二陛,无等; 周垣四门,门各依其方⾊为名。牲用⽩犊、⻩驹、⽩羊各一。祭之⽇,帝御大驾, 百官及宾国诸部大人毕从至郊所。帝立青门內近南坛西,內朝臣皆位于帝北,外朝 臣及大人咸位于青门之外,后率六宮从黑门⼊,列于青门內近北,并西面。廪牺令 掌牲,陈于坛前。女巫执鼓,立于陛之东,西面。选帝之十族弟子七人执酒,在巫 南,西面北上。女巫升坛,摇鼓。帝拜,若肃拜,百官內外尽拜。祀讫,复拜。拜 讫,乃杀牲。执酒七人西向,以酒洒天神主,复拜,如此者七。礼毕而返。自是之 后,岁一祭。 太宗永兴三年三月,帝祷于武周车轮二山。初清河王绍有宠于太祖, ![]() 明年,立太祖庙于⽩登山。岁一祭,具太牢,帝亲之,亦无常月。兼祀皇天上 帝,以山神配,旱则祷之,多有效。是岁,诏郡国于太祖巡幸行宮之所,各立坛, 祭以太牢,岁一祭,皆牧守侍祀。又立太祖别庙于宮中,岁四祭,用牛马羊各一。 又加置天⽇月之神及诸小神二十八所于宮內,岁二祭,各用羊一。后二年,于⽩登 西,太祖旧游之处,立昭成、献明、太祖庙,常以九月、十月之 ![]() ![]() 泰常三年,为五精帝兆于四郊,远近依五行数。各为方坛四陛,埒壝三重,通 四门。以太皞等及诸佐随配。侑祭⻩帝,常以立秋前十八⽇。余四帝,各以四立之 ⽇。牲各用牛一,有司主之。又六宗、灵星、风伯、雨师、司民、司禄、先农之坛, 皆有别兆,祭有常⽇,牲用少牢。立舂之⽇,遣有司 ![]() ![]() 明年八月,帝尝于⽩登庙,将荐 ![]() 辛未,幸代,至雁门关,望祀恆岳。后二年九月,幸桥山,遣有司祀⻩帝、唐 尧庙。明年正月,南巡恆岳,祀以太牢。幸洛 ![]() ![]() 神二年,帝将征 ![]() ![]() 九月,立密皇太后庙于鄴,后之旧乡也。置祀官太常博士、齐郞三十余人,侍 祀,岁五祭。 太延元年,立庙于恆岳、华岳、嵩岳上,各置待祀九十人,岁时祈祷⽔旱。其 舂秋泮涸,遣官率刺史祭以牲牢,有⽟币。 魏先之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于乌洛侯国西北。自后南迁,其地隔远。真 君中,乌洛侯国遣使朝献,云石庙如故,民常祈请,有神验焉。其岁,遣中书侍郞 李敞诣石室,告祭天地,以皇祖先妣配。祝曰:“天子焘谨遣敞等用骏⾜、一元大 武敢昭告于皇天之灵。自启辟之初,祐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来南迁。 惟祖惟⽗,光宅中原。克剪凶丑,拓定四边。冲人纂业,德声弗彰。岂谓幽遐,稽 首来王。具知旧庙,弗毁弗亡。悠悠之怀,希仰余光。王业之兴,起自皇祖。绵绵 瓜瓞,时惟多祜。敢以丕功,配飨于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敞等既祭,斩桦 木立之,以置牲体而还。后所立桦木生长成林,其民益神奉之。咸谓魏国感灵祇之 应也。石室南距代京可四千余里。 明年六月,司徒崔浩奏议:“神祀多不经,案祀典所宜祀,凡五十七所,余复 重及小神,请皆罢之。”奏可。 十一年十一月,世祖南征,迳恆山,祀以太牢。浮河、济,祀以少牢。过岱宗, 祀以太牢。至鲁,以太牢祭孔子。遂临江,登瓜步而还。 文成皇帝即位,三年正月,遣有司诣华岳修庙立碑。数十人在山上,闻虚中若 有音声,声中称万岁云。 和平元年正月,帝东巡。历桥山,祀⻩帝;幸辽西,望祀医无闾山。遂缘海西 南,幸冀州,北至中山,过恆岳,礼其神而返。明年,帝南巡,过石门,遣使者用 ⽟璧牲牢,礼恆岳。 四月旱,下诏州郡,于其界內神无大小,悉洒扫荐以酒脯。年登之后,各随本 秩,祭以牲牢。至是,群祀先废者皆复之。 显祖皇兴二年,以青徐既平,遣中书令兼太常⾼允奉⽟币祀于东岳,以太牢祀 孔子。 ⾼祖延兴二年,有司奏天地五郊、社稷已下及诸神,合一千七十五所,岁用牲 七万五千五百。显祖深愍生命,乃诏曰:“朕承天事神,以育群品,而咸秩处广, 用牲甚众。夫神聪明正直,享德与信,何必在牲。《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 邻之礿祭,实受其福。’苟诚感有著,虽行潦菜羹,可以致大嘏,何必多杀,然后 获祉福哉!其命有司,非郊天地、宗庙、社稷之祀,皆无用牲。”于是群祀悉用酒 脯。 先是,长安牧守常有事于周文、武庙。四年,坎地埋牲,庙⽟发见。四月,诏 东 ![]() 六月,显祖以西郊旧事,岁增木主七,易世则更兆,其事无益于神明。初⾰前 仪,定置主七,立碑于郊所。 太和二年,旱。帝亲祈皇天、⽇月五星于苑中,祭之夕大雨,遂赦京师。 三年,上祈于北苑,又祷星于苑中 六年十一月,将亲祀七庙,诏有司依礼具仪。于是群臣议曰:“昔有虞亲虔, 祖考来格,殷宗躬谒,介福逌降。大魏七庙之祭,依先朝旧事,多不亲谒。今陛下 孝诚发中,思亲祀事,稽合古王礼之常典。臣等谨案旧章,并采汉魏故事,撰祭服 冠屦牲牢之具,罍洗簠簋俎⾖之器,百官助祭位次,乐官节奏之引,升降进退之法, 别集为亲拜之仪。”制可。于是上乃亲祭。其后四时常祀,皆亲之。 十年四月,帝初以法服御辇,祀于西郊。 十二年十月,帝亲筑圜丘于南郊。 十三年正月,帝以大驾有事于圜丘。五月庚戍,车驾有事于方泽。壬戌,⾼祖 临皇信堂,引见群臣。诏曰:“《礼记祭法》称:‘有虞氏禘⻩帝。’《大传》曰 ‘禘其祖之所自出’,又称‘不王不禘’。《论》曰:“‘禘自既灌。’《诗》 《颂》:‘《长发》,大禘。’《尔雅》曰:‘禘,大祭也。’夏殷四时祭:礻勺、 禘、烝、尝,周改禘为祠。《祭义》称‘舂祭、秋尝’,亦夏殷祭也。《王制》称: ‘犆罐、祫禘、祫尝祫烝。’其礼传之文如此。郑玄解禘,天子祭圜丘曰禘,祭宗 庙大祭亦曰禘。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祫则合群毁庙之主于太庙,合而祭之。禘则 增及百官配食者,审谛而祭之。天子先禘佩而后时祭,诸侯先时祭而后禘佩。鲁礼, 三年丧毕而祫,明年而禘。圜丘、宗庙大祭俱称禘,祭有两禘明也。王肃解禘祫, 称天子诸侯皆禘于宗庙,非祭天之祭。郊祀后稷,不称禘,宗庙称禘。禘、祫一名 也,合而祭之故称祫,审谛之故称禘,非两祭之名。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总而互 举之,故称五年再殷祭,不言一禘一祫,断可知矣。礼文大略,诸儒之说,尽具于 此。卿等便可议其是非。” 尚书游明 ![]() ![]() 帝曰:“尚书、中书等,据二家之义,论禘佩详矣。然于行事取衷,犹有未允。 监等以禘佩为名,义同王氏,禘祭圜丘,事与郑同。无所间然。尚书等与郑氏同, 两名两祭,并存并用,理有未称。俱据二义,一时禘祫,而阙二时之禘,事有难从。 夫先王制礼,內缘人子之情,外协尊卑之序。故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 数尽则毁,蔵主于太祖之庙,三年而祫祭之。世尽则毁,以示有终之义;三年而祫, 以申追远之情。禘佩既是一祭,分而两之,事无所据。毁庙三年一祫,又有不尽四 时,于礼为阙。七庙四时常祭,祫则三年一祭,而又不究四时,于情为简。王以禘 佩为一祭,王义为长。郑以圜丘为禘,与宗庙大祭同名,义亦为当。今互取郑、王 二义。禘佩并为一名,从王;禘佩是祭圜丘大祭之名,上下同用,从郑。若以数则 黩,五年一禘,改祫从禘。五年一禘,则四时尽禘,以称今情。禘则依《礼》文, 先禘而后时祭。便即施行,著之于令,永为世法。” ⾼闾曰:“《书》称:‘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六宗之祀,《礼》无明文, 名位坛兆,历代所疑。汉魏及晋诸儒异说,或称天地四时,或称六者之间,或称 《易》之六子,或称风雷之类,或称星辰之属,或曰世代所宗,或云宗庙所尚,或 曰社稷五祀,凡有十一家。自晋已来,逮于圣世,以为论者虽多,皆有所阙,莫能 评究。遂相因承,别立六宗之兆,总为一位而祭之。比敕臣等评议取衷,附之祀典。 臣等承旨,披究往说,各有其理。较而论之,长短互有,若偏用一家,事或差舛。 众疑则从多,今惑则仍古。请依先别处六宗之兆,总为一祀而祭之。”帝曰:“详 定朝令,祀为事首,以疑从疑,何所取正?昔石渠、虎阁之议,皆准类以引义,原 事以证情,故能通家百之要,定累世之疑。况今有文可据,有本可推,而不评而定 之,其致安在?朕躬览《尚书》之文,称‘肆类上帝,禋于六宗’,文相连属,理 似一事。上帝称肆而无禋,六宗言禋而不别其名。以此推之,上帝、六宗当是一时 之祀,非别祭之名。肆类非独祭之目,焚烟非他祀之用。六宗者,必是天皇大帝及 五帝之神明矣。禋是祭帝之事,故称禋以关其他,故称六以证之。然则肆类上帝, 禋于六宗,一祭也,互举以成之。今祭圜丘,五帝在焉,其牲币俱禋,故称肆类上 帝,禋于六宗。一祭而六祀备焉。六祭既备,无烦复别立六宗之位。便可依此附令, 永为定法。” 十四年八月诏曰:“丘泽初志,配尚宜定,五德相袭,分叙有常。然异同之论, 著于往汉,未详之说,疑在今史。群官百辟,可议其所应,必令合衷,以成万代之 式。” 中书监⾼闾议以为:“帝王之作,百代可知,运代相承,书传可验。虽祚命有 长短,德政有优劣,至于受终严祖,殷荐上帝,其致一也。故敢述其前载,举其大 略。臣闻居尊据极,允应明命者,莫不以中原为正统,神州为帝宅。苟位当名全, 化迹流洽,则不专以世数为与夺,善恶为是非。故尧舜禅揖,一⾝异尚;魏晋相代, 少纪运殊。桀纣至 ![]() ![]() 秘书丞臣李彪、著作郞崔光等议以为:“尚书闾议,继近秦氏。臣职掌国籍, 颇览前书,惜此正次,慨彼非绪。辄仰推帝始,远寻百王。魏虽建国君民,兆关 振古,祖⻩制朔,绵迹有因。然此帝业,神元为首。案神元、晋武,往来和好。至 于桓、穆,洛京破亡。二帝志摧聪、勒,思存晋氏,每助刘琨,申威并冀。是以晋 室衔扶救之仁,越石深代王之请。平文、太祖,抗衡苻石,终平燕氏,大造中区。 则是司马祚终于郏鄏,而元氏受命于云代。盖自周之灭及汉正号,几六十年,著符 尚⾚。后虽张、贾殊议,暂疑而卒从火德,以继周氏。排 ![]() ![]() 十五年正月,侍中、司空、长乐王穆亮,侍中、尚书左仆 ![]() ![]() ![]() ![]() 四年,经始明堂,改营太庙。诏曰:“祖有功,宗有德,自非功德厚者,不得 擅祖宗之名,居二祧之庙。仰惟先朝旧事,舛驳不同,难以取准。今将述遵先志, 具详礼典,宜制祖宗之号,定将来之法。烈祖有创基之功,世祖有开拓之德,宜为 祖宗,百世不迁。而远祖平文功未多于昭成,然庙号为太祖;道武建业之勋,⾼于 平文,庙号为烈祖。比功校德,以为未允。朕今奉尊道武为太祖,与显祖为二祧, 余者以次而迁。平文既迁,庙唯有六,始今七庙,一则无主。唯当朕躬此事,亦臣 子所难言。夫生必有终,人之常理。朕以不德,忝承洪绪,若宗庙之灵,获全首领 以没于地,为昭穆之次,心愿毕矣。必不可豫,设可垂之文,示后必令迁之。”司 空公、长乐王穆亮等奏言:“升平之会,事在于今。推功考德,实如明旨。但七庙 之祀,备行⽇久,无宜阙一,虚有所待。臣等愚谓,依先尊祀,可垂文示后。理衷 如此,不敢不言。”诏曰“理或如此。比有间隙,当为文相示” 八月壬辰,诏郡国有时果可荐者,并送京师以供庙飨。 又诏曰:“《礼》云自外至者,无主不立。先朝以来,以正月吉⽇,于朝廷设 幕,中置松柏树,设五帝坐。此既无可祖配,揆之古典,实无所取,可去此祀。又 探策之祭,既非礼典,可悉罢之。” 戊午诏曰:“家国自先朝以来,飨祀诸神,凡有一千二百余处。今 ![]() ![]() ![]() 甲寅,集群官,诏曰:“近论朝⽇夕月,皆 ![]() ![]() 十一月己未朔,帝释禫祭于太和庙。帝衮冕,与祭者朝服。既而帝冠黑介帻, 素纱深⾐,拜山陵而还宮。庚申,帝亲省齐宮冠服及郊祀俎⾖,癸亥冬至,将祭圜 丘,帝衮冕剑舄,待臣朝服。辞太和庙,之圜丘,升祭柴燎,遂祀明堂,大合。既 而还之太和庙,乃⼊。甲子,帝衮冕辞太和庙,临太华殿,朝群官。既而帝冠通天, 绛纱袍,临飨礼。帝感慕,乐悬而不作。丁卯,迁庙,陈列冕服,帝躬省之。既而 帝兗冕,辞太和庙,之太庙,百官陪从。奉臣主于齐车,至新庙。有司升神主于太 庙,诸王侯牧守、四海蕃附,各以其职来祭。 十六年正月戊午,诏曰:“夫四时享祀,人子常道。然祭荐之礼,贵 ![]() 二月丁酉,诏曰:“夫崇圣祀德,远代之通⻩;秩阙三字,中古之近规。 故三五至仁,唯德配享;夏殷私己,稍用其姓。且法施于民,祀有明典,立功垂惠, 祭有恆式。斯乃异代同途,奕世共轨。今远遵明令,宪章旧则,比于祀令,已为决 之。其孟舂应祀者,顷以事殷,遂及今⽇。可令仍以仲月而飨祀焉。凡在祀令,其 数有五。帝尧树则天之功,兴巍巍之治,可祀于平 ![]() ![]() 丙午,诏有司克吉亥,备小驾,躬临千亩,官别有敕。 癸丑,帝临宣文堂,引仪曹尚书刘昶、鸿胪卿游明 ![]() 九月甲寅朔,大享于明堂,祀文明太后于玄室,帝亲为之词。 十月已亥,诏曰:“夫先王制礼,所以经纶万代,贻法后昆。至乃郊天享祖, 莫不配祭,然而有节。⽩登庙者,有为而兴,昭穆不次。故太祖有三层之宇,巴陵 无方丈之室。又常用季秋,躬驾展虔,祀礼或有亵慢之失,嘉乐颇涉合野之讥。今 授⾐之旦,享祭明堂;玄冬之始,奉烝太庙。若复致齐⽩登,便为一月再驾,事成 亵渎。回详二理,谓宜省一。⽩登之⾼,未若九室之美;帏次之华,未如清庙之盛。 将 ![]() 十八年,南巡。正月,次殷比⼲墓,祭以太牢。 三月,诏罢西郊祭天。 十九年,帝南征。正月,车驾济淮,命太常致祭。又诏祀岱岳。 三月癸亥,诏曰:“知太和庙已就,神仪灵主,宜时奉宁。可克三月三⽇己已, 內奉迁于正庙。其出金墉之仪,一准出代都太和之式。⼊新庙之典,可依近至金墉 之轨。共威仪卤簿,如出代庙。百官奉迁,宜可省之。但令朝官四品已上,侍官五 品已上及宗室奉 ![]() 六月,相州刺史⾼闾表言:“伏惟太武皇帝发孝思之深诚,同渭 ![]() 十一月庚午,帝幸委粟山,议定圜丘。己卯,帝在合温室,引咸 ![]() ![]() ![]() ![]() 帝又曰:“圜丘之牲,⾊无常准,览推古事,乖互不一。周家用骍,解言是尚。 晋代靡知所据。舜之命禹,悉用尧辞,复言玄牡告于后帝。今我家国,时用夏正, 至于牲⾊,未知何准?”秘书令李彪曰:“观古用玄,似取天玄之义,臣谓宜用玄。 至于五帝,各象其方⾊,亦有其义。”帝曰:“天何时不玄,地何时不⻩,意 ![]() 又曰:“我家国常声鼓以集众。《易》称二至之⽇,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以 助微 ![]() ![]() ![]() 癸未,诏三公衮冕八章,太常冕六章,用以陪荐。 甲申长至,祀昊天于委粟山,大夫祭。疑。 二十年,立方泽于河 ![]() |
上一章 魏书 下一章 ( → ) |
魏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魏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魏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魏收是魏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