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反经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反经 作者:赵蕤 | 书号:10165 时间:2017/3/26 字数:9964 |
上一章 论士 下一章 ( → ) | |
臣闻⻩石公曰:“昔太平之时,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世![]() 《书》曰:“能自得师者王。”何以明之?齐宣王见颜触曰:“触前。”触亦曰:“王前。”(议曰:夫触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触为慕势,不若使王为趋士。)宣王作⾊曰:“王者贵乎?士者贵乎?”对曰:“昔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百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言之,生王之头,曾不如死士之垄。”宣王竟师之。 (宣王左右曰:“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之钟,东南西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于农亩之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 ![]() ![]() ![]() ![]() 谚曰:“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士不必贤也,要之知道;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何以明之?淳于髡谓齐宣王曰:“古者好马,王亦好马;古者好味,王亦好味;古者好⾊,王亦好⾊;古者好士,王独不好!”王曰:“国无士耳。有则寡人亦悦之。”髡曰:“古有骅骝骐骥,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马矣;古有豹象之胎,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味矣;古有⽑嫱、西施,今之无有,王选于众,王好⾊矣;王必待尧舜禹汤之士,而后好之,则尧舜禹汤之士,亦不好王矣。” (鲁仲连谓孟尝君曰:“君好士未也。”孟尝君曰:“文不得士故也。”对曰:“君之厩马百乘,无不被绣⾐而食菽粟,岂有骐骥騄耳哉?后宮十妃,皆⾐缟纻,食粱⾁,岂有⽑嫱、西施哉?⾊与马取于今之世,士何必待古哉?故曰:‘君好士未也。’” 张敞《与朱邑书》曰:“饥者甘糟糠, ![]() ![]() 《语》曰:“琼艘瑶楫,无涉川之用;金弧⽟弦,无 ![]() ![]() ⻩石公曰:“有清⽩之士者,不可以爵禄得;守节之士,不可以威刑胁。致清⽩之士,修其礼;致守节之士,修其道。”何以明之?郭隗说燕昭王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厮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乃古之服道致士者也。 ⻩石公曰:“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所求者至矣。”何以明之?魏文侯太子击礼田子方,而子方不为礼,太子不悦,谓子方曰:“不识贫 ![]() ![]() ![]() ![]() 宋燕相齐,见逐罢归,谓诸大夫曰:“有能与我赴诸侯乎?”皆执杖排班,默而不对。燕曰:“悲乎!何士大夫易得而难用也?”陈饶曰:“非士大夫易得而难用,君不能用也;君不能用,则有不平之心。是失之于己而责诸人也。”燕曰:“其说云何?”对曰:“三升之稷,不⾜于士,而君雁鹜有余粟,是君之过一也。果园梨栗,后宮妇女,以相提挃,而士曾不得一尝,是君之过二也。绫纨绮縠,美丽于堂,从风而弊,士曾不得以为缘,是君之过三也。夫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能行君之所轻,而 ![]() 《语》曰:“夫人同明者相见,同听者相闻。德合则未见而相亲,声同则处异而相应。”韩子曰:“趋舍同则相是,趣舍同则相是,趣舍异则相非。”何以明之?楚威王问宋⽟曰:“先生其有遗行欤?何士人众庶不誉之甚?”宋⽟曰:“夫鸟有凤而鱼有鲸,凤凰上击九万里,翱翔乎窈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料天地之⾼哉?鲸鱼朝发于昆仑之墟,暮宿于孟津;夫尺泽之鲵,岂能与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鲸,士亦有之。夫圣人瑰琦意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议曰:世之善恶,难得而知;苟非其人,莫见其际,何者?夫文章为武人所嗤,未必鄙也;为杨、马所嗤,此真鄙矣。夫人臣为桀、纣所毁,未必为愚也;必若尧、舜所毁,此真愚矣。世之毁誉,不⾜信也。故曰:“不夜出,安知有夜行人?”太公曰:“智与众同,非人师;伎与众同,非国工也。”老子曰:“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以为道。”故曰:“凡人所 ![]() 《语》曰:“知人未易,人未易知。”何以明之?汗明说舂申君,舂申君悦之。汗明 ![]() 《记》曰:“夫骥唯伯乐独知之,若时无伯乐之知,即不容其为良马也。士亦然矣。”何以明之?孔子厄于陈、蔡,颜回曰:“夫子之德至大,天下莫能容。然夫人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故曰:文王明夷则主可知,仲尼旅人则国可知。) 《⾕梁传》曰:“子既生,不免乎⽔火,⺟之罪也;羁冠成童,不就师傅,⽗之罪也(羁冠,谓 ![]() 《论》曰:“行远道者,假于车马;济江海者,因于舟楫。故贤士之立功成名,因于资而假物者。”何以明之?公输子能因人主之材木,以构宮室台榭,而不能自为专屋狭庐,材不⾜也;欧冶能因国君之铜铁,以为金炉大钟,而不能自为壶鼎盘盂,无其用也;君子能因人主之政朝,以和百姓、润众庶,而不能自饶其家,势不便也。故舜耕于历山,恩不及州里;太公屠牛于朝歌,利不及于 ![]() (慎子曰:“螣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则失其所乘矣。”韩子曰:“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而锱铢重,有势之与无势耳。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乌获轻千钧而重其⾝,非其⾝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娄易于百步而难于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道不可也。”) 《语》曰:“夫有国之主,不可谓举国无深谋之臣、阖朝无智策之士,在听察所考精与不精、审与不审耳。”何以明之?在昔汉祖,听聪之主也,纳陈恢之谋,则下南 ![]() (议曰:天下无灾害,虽有贤德,无所施才。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家国昏 ![]() 《淮南子》曰:“未有其功而知其贤者,唯尧之知舜也;功成事立而知其贤者,市人之知舜也。” 陆机曰:“飞辔西顿,则离朱与蒙瞍收察;悬景东秀,则夜光与碔砆匿耀。是以才换世则俱困,功偶时而并劭。”以此推之,向使殷无鸣条之事,则伊尹有莘之媵臣;周无牧野之师,则太公渭滨之渔者耳。岂能勒名帝籍,策勋天府乎?故曰:“贤、不肖者,才也;遇与不遇者,时也。”诚哉是言也。) ⻩石公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夫英雄者,家国之⼲;士民者,家国之半。得其⼲,收其半,则政行而无怨。”知人则哲,唯帝难之。慎哉! 译文 我听⻩石公说:从前太平的时候,诸侯有两支军队,方伯有三军,天子有六军。世道混 ![]() 从前齐桓公去见一个叫稷的小吏,一大去了三次也没有见到,侍从阻止他,桓公说:“有才能的人轻视爵位、俸禄,当然也要轻视他们的君王;君王如果轻视霸主,自然也会轻视有才能的人。即便稷敢轻视爵位和俸禄,我难道敢轻视霸主吗?”就这样,齐桓公去了五次才见到稷。 《尚书》说:“能得到贤人并拜他为师的可以称王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齐宣王召见颜触时说:“颜触你到前面来。”颜触也说:“大王你到前面来。”[颜触到前面去表明他是为权势,齐宣王到前面去说明他礼贤下士。] 宣王一听就变了脸,说:“是君王尊贵呢,还是士人尊贵?”颜触说:“从前秦国攻打齐国的时候,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去柳下季的坟墓五十步之內打柴、采摘的,一律处死,不予赦免。还下过一道命令:有能得到齐王人头的,封他为万户侯,赏赐⻩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着的大王的人头,还不如一个死士的坟墓。”宣王于是被说服,拜颜触为师。 当时宣王⾝边的人说:“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之地,千斤之钟,四面八方,没有敢不服从的。现在名声⾼的士人也只是普通百姓,每天步行到地里去⼲活;等而次之的则住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做闾里、巷口的看门人。士人的低 ![]() ![]() ![]() ![]() ![]() ![]() 俗语说:“浴沐不一定要去江海中,只要能去污就行;马不一定非要骐骥,只是它善跑就行;用人无须他多么贤德,只要他懂得道就行;娶 ![]() ![]() ![]() ![]() ![]() ![]() ![]() ![]() ![]() 齐宣王说:“家国没有士人啊,如果有,我就会喜 ![]() ![]() ![]() ![]() ![]() 鲁仲连对孟尝君说:“你说你重视人才,其实不是。”盂尝君说:“那是因为我没有得到人才的缘故。”鲁仲连说:“你马厩中有上百匹好马,没有一匹不是不⾝披绣⾐、吃精料的,难道都是千里驹?后宮中的十个妃子,没有不⾝穿绫罗绸缎,吃美味佳肴的,难道其中有⽑嫱、西施?美女、骏马要用现在的,而人才为什么一定要用古代的呢?所以说,你说你重视人才,其实不是。” 张敞《与朱邑书》说:“饥人糟糠都是美味, ![]() 《淮南子》说:“等有 ![]() ![]() ![]() ![]() 汉王说:“说得好。” ⻩石公说:“品行⾼洁的人,不能用爵位、俸禄打动;坚守节 ![]() ![]() ![]() 郭隗说:“帝王者与老师相处,君主者与朋友相处,称霸者与臣子相处,亡国者与仆役相处。曲意顺从,虚心求教,百倍于自己的人才都会前来;求贤不持久,求教没恒心,就会得到十倍于自己的人才;人家主动前来,自己才去 ![]() ⻩石公说:“士人所依附的是礼义,为之而死的是赏赐。把礼义和赏赐明明⽩⽩地摆在那里,你所需要的人才就会到来。”为什么这样说呢?魏文候的太子向田子方行礼,田子方不还礼,太子很不⾼兴,对田子方说:“不知道是贫 ![]() ![]() ![]() ![]() 宋燕做齐国的宰相,遭到罢免后,对手下的员官们说:“有谁愿意跟我去投奔其它诸侯?”大家都整齐地站在那里,谁也不回答。宋燕说:“可悲啊!为什么士大夫易得而难用呢?”陈饶答道:“并不是士大夫易得难用,是做人主的不用啊!人主不用,士大夫就会怨愤。你不会任用人才,反而要责备他们,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宋燕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陈饶回答说:“士人连三升粮食都领不到,而国王的仓库却満満的,这是国君的第一个过错;园子里的果子多得很,以至于后宮的妇女们用果子互相投掷来嬉闹,而士人却连一个都尝不到,这是国君的第二个错误;后宮里漂亮的绸缎堆得部腐烂了,见风就散,士人却无法得到一件,这是国君的第三个过错。 财物是国君轻视的,而对于怎样死,为谁死,士是很着重的。国君不能赏给他们自己轻视的东西,却希望他们为自己卖命,这就好比把这些士人像铅做的刀子一样存放着,却幻想有朝一⽇有一个⼲将那样会使剑的人出来,让他们发挥利剑的作用,这不是太难了吗?”宋燕说:“是我错了!” 《论语》中说:“眼力一样的人才能看见同样的东西,听力一样的人才能听见同样的声音。同心同德的人才会相亲相爱。声音的频率相同,即使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互相呼应。”韩非子说:“志趣相同才会彼此欣赏,志趣不同就会互相排斥。”怎么才能证明这一点呢?楚襄王问宋⽟说:“先生你莫非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吗?为什么大家都不钦佩你呢?”宋⽟回答说:“鸟中有凤凰,鱼中有巨鲸。凤凰一飞,冲上九万里云霄,翱翔于清空之中。那笼中的鹌鹑怎能知道天有多⾼?鲸鱼早发昆仑,晚宿孟津,⽔沟里的小鱼,怎能知道海有多大?所以不单是鸟中有凤,鱼中有鲸,士人中也有与凤和鲸一样的人啊。圣人心志瑰伟,超然独处。世俗之人,又怎会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 我们可以这样来讨论这一问题:世间的善恶,是不容易了解的。如果不是聪慧之人,是分辨不出善与恶的界限的。为什么呢?文章被军人嗤笑,不一定就不好;被扬雄、司马迁所嗤笑,那才是真的不好呢!大臣被桀、纣否定,不一定真的愚蠢,必须被尧,舜否定,才是真的愚蠢。世俗的毁谤与赞誉不值得相信。人常说:夜里不出门,怎知有夜行人?太公说:“智慧与众人相同的人,不能做人的老师;技艺与众人相同的人,不能做一流的的匠人。” 老子说:“凡夫俗子听到‘大道’时,就会哈哈大笑,如果他不大笑,就不是‘道’了。”所以说,常人所嘲笑的,正是圣人所重视的。千真万确是这样啊! 孔子说:“知人不易,人不易知。”为什么?汗明游说舂申君,说得舂申君很⾼兴。汗明想谈自己的观点,舂申君说:“我已经知道先生的意思了。” 汗明说:“不知道你和尧相比,准更圣明?”舂申君说:“我怎么比得上尧?” 汗明说:“那么你看我和舜相比怎么样呢?”舂申君说:“先生你就是舜。” 汗明说:“不是这样的。请让我为你细说。你的贤明不如尧,我的才能比不上舜。象舜这样贤能的人服事圣明的尧,三年以后才能了解舜。现在你顷刻之间就了解了我,这就等于你比尧圣明,而我比舜贤能。这可能吗?” 《礼记》说:“良马只有伯乐认识它,如果当时没有伯乐的相马能力,它就不会被世人当作良马。认识一个有才能的人也一样。”怎么见得呢?孔子在陈、蔡受困,颜回说:“先生的德行太伟大了,天下容不下。但是先生推广它,实践它,却不被世人采纳,这是当权音的聇辱。先生有什么过错呢?” [从文王在羡里韬光养晦,以避纣王的害迫,就可以明⽩他的君主的昏庸;从孔子的流离在外,就可以知道他的家国的黑暗。]《⾕粱传》说:“孩子出世后,不能避免⽔人之害,是⺟亲过;到了八岁还不拜师学习,是⽗亲过[古代习俗,六岁剪发叫“羁贯”“成童”指到了八岁];拜师学习,求教不得法,心志不通,知识不长,是自己的过错;志向和学识都有了,名声还不大,是朋友的过错;名声大了,上司不举荐,是上司的过错;上司向君王举荐了,君王却不任用,是君王的过错。”孔子说:“內在的品行不好,是自己的过;品行好而无名声,是朋友的过。” 孔子说:“走远路的人,要借助于车马;渡江海的人,要凭借船只。贤能的士人要立功成名,就需有资产、财物的援助。”何以见得?古代最好的木匠公输盘能用国王的木材建成宮室、台谢,却不能为自己建一间小屋,这是因为木料不⾜;善铸剑的欧冶子能用国王的铜铁铸成金炉大钟,却不能给自己做一些⽇常用具,这是因为没有用料的缘故。君子能够通过君主的朝政,使百姓和睦,对百姓施恩,却不能使自己的家庭富有,是情况不允许的缘故。 所以舜在历山耕种,却不能给州里的人带来任何恩惠;姜太公在商朝的国都朝歌宰牛,却不能使自己的 ![]() 战国时的法家慎到说:“腾蛇驾雾,飞龙乘云,等到云开雾散时,它们就和蚯蚓一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失去了它们所凭借的东西。”韩非子说:“千钧的重量有船的支撑就不会沉下去,细小的东西没有船的承载也不会浮起来。这不是因为千钧轻而锱铢重,是有依托和元依托而造成的。所以失去了依托,事情就不能成功。秦国的大力士乌获能举起千钧重物,从而使自己的⾝体也显得很沉重,然而却不能使自己的⾝体变轻而使千钧变重,因为他不能形成那样的依托。离娄走一百步轻轻松松,却无法在睫⽑上行走,不是百步的距离近而睫⽑的距离远,是因为从道理上就行不通。” 《论语》中说:“拥有家国的君王,不能说国全没有深谋远虑的臣子,整个朝廷没有计策⾼明的士人,而完全在于君王能不能精明、审慎地发现人才。”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前的汉⾼祖是英明的君主,他采纳陈恢的计谋,就攻下了南 ![]() 从另一方面来看,天下如果没有灾难发生,有贤德的人也无处施展才能。 老子说:“大道败坏,然后才有仁义产生;家国昏 ![]() 《淮南子》说:“一个人在没有业绩的时候就想了解他的才能,只有尧对舜才能做到;功业建立之后才了解他的才能,这是市井之人了解舜的途径。” 由此可以推断,如果殷朝没有鸣条打败夏桀一事,伊尹就只能是陪嫁到有莘国的陪臣;如果周朝没有牧野之战的胜利,太公就只能是渭⽔河畔钓鱼的人,他们怎么能在碑刻和史籍中留下名字,将其功勋记载在家国档案中呢?所以说,贤能与不贤能,是人的才能;能不能得到君主的赏识,是机遇。这话说得对啊! ⻩石公说:“网罗英雄豪杰,敌国就会势穷力竭。英雄豪杰是家国的楝梁;有教养的国民是家国的基石。只有得到楝梁之材和民众的拥载,家国的政策才会得以贯彻执行,民人群众也不会有怨言。”由此可知,知人然后才会明哲。对于帝王来说,这是最困难的事情。千万谨慎啊! |
上一章 反经 下一章 ( → ) |
反经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反经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反经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赵蕤是反经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