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墨子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墨子 作者:佚名 | 书号:10137 时间:2017/3/26 字数:5727 |
上一章 13章 尚同(下) 下一章 ( → ) | |
子墨子言曰:“知者之事,必计家国百姓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家国百姓之所以![]() ![]() ![]() 然计得下之情,将奈何可?故子墨子曰:“唯能以尚同一义为政,然后可矣!”何以知尚同一义之可而为政于天下也?然胡不审稽古之治为政之说乎?古者天之始生民,未有正长也,百姓为人。若苟百姓为人,是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千人千义。逮至人之众,不可胜计也;则其所谓义者,亦不可胜计。此皆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是以厚者有斗,而薄者有争。是故天下之 ![]() ![]() ![]() 今此何为人上而不能治其下?为人下而不能事其上?则是上下相贼也。何故以然?则义不同也。若苟义不同者有 ![]() 然则 ![]() ![]() 家既巳治,国之道尽此巳琊?则未也。国之为家数也甚多,此皆是其家,而非人之家,是以厚者有 ![]() ![]() 国既巳治矣,天下之道尽此巳琊?则未也。天下之为国数也甚多,此皆是其国,而非人之国,是以厚者有战,而薄者有争。故又使国君选其国之义,以尚同于天子。天子亦为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曰:“若见爱利天下者,必以告;若见恶贼天下者,亦以告。若见爱利天下以告者,亦犹爱利天下者也,上得则赏之,众闻则誉之;若见恶贼天下不以告者,亦犹恶贼天下者也,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以遍天下之人,皆 ![]() 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故当尚同之为说也,尚用之天子,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诸侯,可而治其国矣;小用之家君,可而治其家矣。是故大用之治天下不窕,小用之治一国一家而不横者,若道之谓也。故曰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意独子墨子有此而先王无此,其有琊?则亦然也。圣王皆以尚同为政,故天下治。何以知其然也?于先王之书也《大誓》之言然,曰:“小人见奷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此言见 ![]() ![]() 故古之圣王治天下也,其所差论以自左右羽翼者皆良,外为之人,助之视听者众。故与人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光誉令闻,先人发之。唯信⾝而从事,故利若此。古者有语焉,曰:“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 ![]() ![]() 是故子墨子曰:“凡使民尚同者,爱民不疾,民无可使。曰:必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为政若此,唯 ![]() 是以子墨子曰:“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 ![]() ![]()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墨子说道:“智者做事,必须考虑家国百姓所以治理的原因而行事,也必须考虑家国百姓所以混 ![]() ![]() ![]() ![]() 若得不到下面的实情,是不可不考察其后果的。 然而考虑应该怎么样才可以获知下情呢?所以墨子说:“只有能用向上统一意见施政,这以后就可以了。”怎么知道向上统一意见,就可以在天下施政呢?这为什么不审察古代施政时的情况呢?古代上天开始生育下民,还没有行政长官的时候,百姓人各为主。如果百姓人各为主,这就一人有一个道理,十人有十个道理,百人有百个道理,千人有千人道理。及至人数多得不可胜数,那么他们所谓的道理也就多得不可胜数。这样人都认为自己的道理正确,而认为别人的道理不正确,因此严重的发生斗殴,轻微的发生争吵。所以上天希望统一天下的道理,因此就选择贤人立为天子。天子认为他的智慧能力不⾜单独治理天下,所以选择次于他的贤人立为三公。三公又认为自己的智慧能力不⾜单独辅佐天子,所以分封建立诸侯;诸侯又认为自己的智慧能力不⾜单独治理他家国的四境之內,因此又选择次于他的贤人,立为卿与宰;卿、宰又认为自己的智慧能力不⾜以单独辅佐他的君主,因此选择次于他的贤人,立为乡长、家君。所以古时天子设立三公、诸侯、卿、宰、乡长,家君,不只是让他们富贵游乐而选择他们,而是将使他们协助自己治理刑政。所以古时建国立都,就设立了帝王君主,又辅佐以卿士师长,这不是想用来取悦自己喜 ![]() 现在为什么居人之上的人不能治理他的下属,居人之下的人不能事奉他的上级?这就是上下相互残害。什么原因会这样?就是各人的道理不同。假若道理不同的人双方有所偏私,上面认为这人为善,将赏赐他。这人虽然得到了上面的赏赐,却免不了百姓的非议,因此,为善的人未必因此而得到勉励,虽然人们看到有赏赐。上面认为这人行暴,将惩罚他,此人虽得到了上司的惩罚,却怀有百姓的赞誉,因此,行暴的人未必可使停止,虽然人们看到了惩罚。所以计议上面的赏赐赞誉,不⾜以勉励向善,计议上面的非毁惩罚,不⾜以阻止暴行。这是什么原故使之如此呢?就是各人道理不同。 既然如此,那么想统一天下各人的道理,将怎么办呢?所以墨子说道:为何不试着使家君对他的下属发布政令说:“你们见到爱护和有利于家族的,必须把它报告给我,你们见到憎恨和危害家族的也必须把它报告给我。你们见到爱护和有利于家族的报告给我,也和爱护和有利家族一样,上面得知了将赏赐他,大家听到了将赞誉他。你们见到了憎害家族不拿来报告,也和憎害家族的一样,上面得知了将惩罚他,大家听到了将非议他。”以此遍告这全家的人。人们都希望得到长上的赏赐赞誉,而避免非议惩罚。所以,见了好的来报告,见了不好的也来报告。家君得到善人而赏赐他,得到暴人而惩罚他。善人得赏而暴人得罚,那么家族就会治理好。然而计议这一家治理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呢?只是能以向上统一道理的原则治政之故。 家已经治好了,治国的办法全都在此了吗?那还没有。家国之中的家数很多,它们都认为自己的家对而别人的家不对,所以严重的就发生动 ![]() 以民人见到好的来报告,见到不好的也来报告。国君得到善人予以赏赐,得到暴人而予以惩罚。善人得赏而暴人得罚,那么家国必然治理好。然而计议这一国治理好的原因是什么呢?只是能以向上统一道理的原则治政之故。 家国已经治理了,治理天下的办法尽在这里了吗?那还没有。天下家国为数很多,这些家国都认为自己的家国对而别人的家国不对,所以严重的就发生动 ![]() 天下已经治理了,天子又总同天下的道理,用来上同于天。所以尚同作为一种主张,它上而用之于天子,可以用来治理天下;中而用之于诸侯,可以用来治理他的家国;小而用之于家长,可以用来治理他的家族。所以大用之治理天下不会不⾜,小用之治理一国一家而不会横阻,说的就是(尚同)这个道理。所以说:治理天下之国,如治一家,使今天下之民如使一人。抑或只有墨子有这个主张,而先王没有这个呢?则先王也是这样的。圣王都用尚同的原则治政,所以天下治理。从何知道这样呢?在先王的书《大誓》这样说过:“小人看到奷巧之事,知而不言的,他的罪行与奷巧者均等。”这说的就是看到 ![]() ![]() 所以古时的圣王治理天下,他所选择作为自己左右辅佐的人,都是贤良。在外边做事的人,帮助他察看和听闻的人很多。所以(他)和大家一起谋划事情,要比别人先考虑周到;和大家一起办事,要比别人先成功,(他的)荣誉和美好的名声要比别人先传扬出去。唯其以诚信从事,所以有这样多的利益。古时有这样的话,说:“一只眼睛所看到的,不如两只眼睛所看到的;一只耳朵听到的,不如两只耳朵听到的;一只手 ![]() ![]() 所以墨子说:“凡是使百姓尚同的,如果爱民不深,百姓就不可使令。即是说:必须切实爱护他们,以诚信之心拥有他们。用富贵引导于前,用严明的惩罚督率于后。象这样施政,即使要想民人不与我一致,也将办不到。” 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王公大人、士君子们,如果心中确实将行仁义,追求做上士,上要符合圣王之道,下要符合家国百姓之利,因此对尚同这一主张不可不予以审察。尚同是施政的 ![]() 注释 (1)“辟”:通“避” (2)“择”为“怿”字之误。 (3)“说”通“悦” (4)“辟”上疑脫“不”字。 (5)“而”通“能” (6)窕:不満。 (7)“道”通“导” |
上一章 墨子 下一章 ( → ) |
墨子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墨子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墨子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佚名是墨子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