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续资治通鉴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续资治通鉴 作者:毕沅 | 书号:10117 时间:2017/3/25 字数:15267 |
上一章 宋纪一百六十八 下一章 ( → ) | |
起旃蒙协洽正月,尽柔兆涒潍十二月,凡二年。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端平二年(蒙古太宗七年) 舂,正月,乙未朔,帝不祝朝。 丙申,诏:“中书后省,将端平改元以来中外言事书疏,科别其申明条目,速与缴⼊,以便省鉴;继自今计月类进,送之中书,俾大臣参阅酌行,如绍兴故事。” 诏:“三衙、沿江、京湖、四川、两淮制帅并诸处军帅,非临阵对敌,至⼲军令,不得遽行诛戮;如果犯显著,须按实取旨。” 庚子,诏:“荣王府、皇后宅置教授各一员。皇后宅可依绍兴旧典,四姓小侯立《五经》师之遗意。” 丁未,诏:“京湖、四川、两淮制臣、帅臣,所宜练兵恤民,峙粮缮器,经理营屯,控扼险阻,使警饬之严,常如敌至。诸军将士,昨已第赏,所在速与放行。或一时有失条具,并以名姓来上。其中原归附人,忠节可尚,当视功推赏,随材录用,毋使失职。” 辛亥,诏曰:“家国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比年场屋循习宽纵,易卷、假手、传义之弊,⾊⾊有之。深恐真才实能,无以自见。可令监试官严行觉察,犯者依贡举条制,取中人就尚书省覆试,以副亲策之选。” 甲寅,礼部尚书兼侍讲李埴,奏胡瑗、孙复、邵雍、欧 ![]() 丙辰,以带御器械兼权主管侍卫马军行司公事孟珙⻩州驻扎。珙⼊对,帝问恢复,珙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问和议,珙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赐赉甚厚。珙至⻩;增埤浚隍,搜讨军实,边民来归者⽇以千数,为屋三万间以居之,厚加赈贷。又虑军民杂处,因⾼⾩为齐安、镇淮二寨,以居诸军。 丁巳,诏经筵所进读《通鉴纲目》。 辛酉,以宁淮军统制程芾为蒙古通好使,浙西路兵马钤辖王全副之,各借金带服系。寻以杜显为添差通好副使。 时江西安抚使史嵩之力主和议,起居舍人袁甫言:“臣与嵩之同里,未尝相知;而嵩之⽗弥忠,则与臣有故。嵩之易于主和,弥忠每戒其轻易。今朝廷甘心用⽗子异心之人,臣谓不特嵩之易于主和,朝廷亦未免易于用人也。”疏⼊,不报。 诏知衢州蔡节削二秩,以本郡会价抵减故也。 二月,甲子朔,⽇有食之。 丁卯,诏:“诸道提点刑狱,以五月按部理囚徒。” 蒙古城和林,作万安宮。和林本回鹘故城,蒙古以为会同之所,使安抚使刘敏城之,并命营建万安宮,设宮闱司,立驿传,以便贡输。城成,周围五里许。 蒙古以宋子贞为东平行台右司郞中。子贞,长子人也,先在严实幕府,为详议官。时蒙古略定中原,诸事草创,实建行台,统五十馀城,州县之官,或擢自将校,或起由民伍,率昧于从政,甚者专以掊克聚敛为能,官吏相与为贪私以病民。子贞仿前代观察采访之制,命官分三道纠察官吏,立为程式,与为期会,黜贪惰,奖廉勤,官府始有纪纲,民得苏息。东平将校占民为部典户,谓之乡寨,擅其赋税,几四百所。子贞请罢归州县,实初难之,子贞力言,乃听,人以为便。 三月,乙巳,以曾从龙兼同知枢密院事,真德秀参知政事,守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侍读陈卓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辛亥,以权兵部尚书余铸、监察御史丁伯桂同提领会子所官,共公措置商榷收换事宜。 乙卯,诏吏部尚书兼给事中兼修国史、实录院修撰李埴专提领《⾼宗正史》。 夏,四月,都省言:“第十六、十七界会子,散在民间,为数浩汗,会价⽇损,物价⽇昂,若非措置收减,无由增长。”诏:“令封桩库支拨度牒五万道,四⾊官资付⾝三千道,紫⾐师号二千道,封赠敕告一千道,副尉减年公据一千道,发下诸路监司、州郡,广收两界会子。” 前权发遣肇庆府陈雷奋⼊对,言广东兵民首领事,帝曰:“广东兵民之制如何?”雷奋曰:“止为保卫乡井,无调发之扰,无出戍之劳。且臣所奏兵民,不止为广东设。伏见亲政以来,百度振饬,未见成效大验者,何也?良由竭东南之力,养百万之兵,财力既竭,內治不易,兵力既殚,外攘亦难。愿陛下于兵民加之意,非惟可以摧奷雄之胆,绝盗贼之萌,当不费亿万,而尽得天下精勇之用。”帝曰:“广西曾行之否?”雷奋曰:“广西前后帅臣未能行此,然二广赖兵民之用为多。如向者广东峒寇陈三 ![]() 丁卯,临安火。 庚辰,宰执言:“节用自贵近始,积财在于节用,律下当以⾝先。请将俸给自五月始减半帮支,痛自撙节,以示表励。”从之。乙酉,刑部尚书李埴请捐俸给之半,继是卿监亦上捐俸之奏,诏不许。 丁亥,太⽩昼见。 戊子,大阅。 五月,癸巳朔,监察御史李宗勉言:“庙堂更化之始,将两界会子亟易,劳费特甚,行之⽇久,折阅如故。不若节用而省退官吏,充为內外营缮,支费浮泛,务从节约。其监司、帅守,既无苞苴、馈运之费,尽可撙节以为称提之助。”从之。 丙申,以军民 ![]() 进知平江府张嗣古、知嘉兴府赵与B170官各一秩,以和籴有劳也。 甲辰,参知政事真德秀薨,谥文忠。德秀立朝不満十年,奏疏皆切当世要务,直声震朝廷。为史弥远所忌,屡摈不用,而声闻愈彰。仕宦所至有惠政,不愧其言。 庚戍,以乔行简兼参知政事。 六月,癸亥,诏殿前司招制刺一万人,补诸军效用阙额。统制常思训以军哄,削二秩,勒停,从淮西制司自效;将佐责降有差,复令拣汰军士,年老无依尚堪披带者,且与存留。 戊寅,以郑清之为左丞相,乔行简为右丞相,并兼枢密使,己卯,以葛洪为盗政殿大学士,仍提举洞霄宮。 庚辰,祈雨。录行在系囚。 时《会要》书成,召李心传赴阙,为工部侍郞。上言:“臣闻大兵之后,必有凶年,盖其杀戮之多,赋敛之重,使斯民怨怒之气,上⼲ ![]() ![]() ![]() ![]() ![]() ![]() 壬午,以曾从龙知枢密院事,郑 ![]() 赐礼部进士吴叔告以下四百五十四人及第、出⾝。 召崔与之参知政事,不至;帝遣使趣之,且访以政事人材。与之上疏曰:“天生人材,自⾜供一代之用,惟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忠实而有才者,上也;小虽不⾼而忠实有馀者,次也;用人之道,无逾于此。盖忠实之才,谓之有德而有才者也。若以君子为无才,必 ![]() ![]() ![]() ![]() ![]() 蒙古主命皇子库端、库舂等侵蜀汉及江淮,又命皇子库裕克、侄莽赉扣伐西域,唐古娄库齐伐⾼丽。蒙古人每甲一人西征,一人南征,中州户每户一人南征,一人征⾼丽。初,议者 ![]() 秋,七月,戊戍,太⽩经天。 崇政殿说书袁甫言:“并命二相,当尽心副委任之意。今中外多事,而左相辞逊,右相胃避,各事形迹,缓急若何!宜宣谕二相,力行公事。”帝曰:“卿议论极当。” 甲辰,秘书郞廉庄文太子府教授应彳繇请建储,帝曰:“此事祖宗自有典故。”彳繇曰:“仁宗晚年因大臣有请,方能为此。⾼宗舂秋鼎盛,未庭皇嗣,乃能以天下为公,选宗室子育之噤中,真度越千古。”帝然之。 庚申,礼部尚书魏了翁上十事,不报。 袁甫进言:“刚之一字,最切于陛下。陛下徒有慕汉宣厉精为治之名,而乃堕汉元帝、唐文宗柔弱不振之失。元帝、文宗,果断不用于斥琊佞,反用于逐贤人,此二君不识刚德之真。所谓真刚者,当为之事必行,不当为者则断在勿行也。” 蒙古将昆布哈侵唐州,全子才等弃师走。赵范帅兵败蒙古于上闸而还。 闰月,壬戍朔,秘书省正字王迈,言并命二相,宜钧责任。帝曰:’朕当戒谕二相,使之同心协力,共济国事。”迈曰:“若不戒饬,恐成朋 ![]() 己巳,魏了翁进读《大学》,因言:“诚字虽系籓邸旧名,考之故事,未尝偏讳。盖此字纪纲斯世,若科举文字皆避,场屋未免疑惑。乞圣语许免回避,以广陛下之谦。”诏不必避。 丁丑,兵部郞官邱岳言军士贫悴,帝曰:“军人所请不多,适值物贵,不⾜赡给,军心不安,实原于此。”岳请放行战功及去夏河南诸路恩赏,帝曰:“已曾理会。”岳曰:“外间实未施行。” 戊寅,乔行简请“百司庶府,俟宰相每⽇依时出常之后,方许退归,庶事务皆得及时剖决,而无滞积之患。”诏:“百司庶府并合遵行,可榜朝堂。” 壬午,臣僚请“宣谕沿江、两淮、荆襄帅,各释私憾,协志同谋,调度通用,急难相济。或玩视诏书,复相疑贰者退之。选大臣有实望者,俾居督府,或畀宣抚之任,置之荆、淮之间,统帅列阃,专其节制而总事权,不惟平居暇⽇调一其心,临事之际亦可如臂指之相使。”从之。 诏:“大理寺、三衙、临安府属县、两浙州军决系囚,杖以下释之。仍蠲脏赏钱。 丁亥,以全子才及军器监簿刘子澄相继夜遁,遣弃辎重,并夺二秩,子才衡州居住,子澄瑞州居住。 八月,诏:“浙西临安、平江、嘉兴、、镇江府、常州、安吉守臣,将未修复围田,许官民户承佃经理。” 乙未,太府寺簿王极言:“迩来星变屡形于天,军变屡作于下,秋成在望,积 ![]() 军器局监正杜范言:“陛下亲览大政,二年于兹。今不惟未睹更新之效,或者有渐不如旧之忧,其弊原不过私之一字耳。陛下以天位之重,而私意未能净尽,天命有德而或滥于私予,天讨有罪而或制于私情,左右近习之言,或溺于私听,土木无益之工,或侈于私费,陲体貌以尊贤,而用之未尽,温词⾊以纳谏,而行之惟艰,此陛下之私有未去也。和衷之美不著,同列之意不孚,集议盈庭,而施行决于私见,诸贤在列,而密计定于私门,此大臣之私有未去也。君相之私,容有未去,则条教之颁,徒为虚文。近者召用名儒,好议论者从而诋訾讪笑之,陛下一惑其言,即有厌弃儒学之心,此正贤不肖进退之机也。!” 甲寅,惠 ![]() ![]() ![]() 乙卯,以赵汝遇配享宁宗庙庭,仍图像于昭勋崇德之阁。 主管官告院钱相言:“外而诸帅,內而二相,不相协和。事会孔殷,民情叵测。至于佩剑相笑,矛盾相攻。”帝曰:“诸帅已戎谕。”相曰:“诸帅责任虽分,统制则一。若彼此不知缓急,岂肯相应也!” 丁巳,知建昌军徐朝辞,论江淮海道利害。帝曰:“淮兵不为不多。”曰:“义勇、忠义虽多,正兵甚少。”帝曰:“义勇亦可。”曰:“皆沿淮恋土之民,未必人人可用。秋⾼马肥,当明间谍,严边备。” 九月,丙子,李宗勉请诏大臣“检照郑寅等所陈节略项目,详加审订,始自宮掖,次而朝廷,又次而郡国,皆以节省为务,毋牵私情,毋惑浮议,⽇计之虽不⾜,岁计之则有馀。仍出內帑所储,收两界溢数会子,行之数载,自有成功。”从之。 己丑,诏:“端平亲政以来,务⾰前弊,噤约求举驰书事目之类,近闻循习如旧,害政尤甚。自今內而百司,外而台郡,月具无请托事申御史台,仍令常切觉察。” 冬,十月,蒙古塔斯破枣 ![]() ![]() ![]() 金既亡,郡县以次降于蒙古,巩昌总帅汪世显犹设城守,既乃与众议降。会蒙古库端⼊蜀,次巩昌城下,世显率耆老持牛羊酒币 ![]() 十一月,乙丑,诏知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曾从龙为枢密院使,督视江淮军马;礼部尚书魏了翁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以同知枢密院事郑 ![]() 戊辰,诏给两督视府随军支用之费,金各一千两,银各五万两,度牒各一千道,会子各五百万缗。 壬申,都官郞官葛逢,言赵范、赵葵、陈韡素不同心。帝曰:“置两督视,须可使诸将协和。”逢又言:“人才难得,过有大小,当多事时,亦当斟酌而用之。”帝曰:“有过者不可例弃。” 甲戍,臣僚言:“敌侵蜀境,制臣赵彦呐连年调度,师老财殚,兵分力薄,若上流不固,则吴、楚有冲决之势,愿以保蜀为念。倘有申请。悉为报从,或遣襄 ![]() 戊子,安南国贡方物。 蒙古中书省请契勘《大明历》,从之。 十二月,壬寅,魏了翁陛辞,赐便宜诏书,如张浚故事。了翁在朝凡六月,前后二十馀疏,皆当世急务。帝将引以共政,而忌者相与合谋排摈之,且言了翁知兵体国,乃命出视师。会曾从龙卒,兼命督视江淮。了翁开幕府于江州,以吴潜为参谋官,赵善瀚、马光祖为参议官。 甲辰,以余嵘同签书枢密院事。 辛亥,雷。 蒙古库端⼊沔州,知州事⾼稼死之。稼在沔,葺理创残,招集流散,民皆襁负归之。及数下蒙古力战,奇功甚多。至是库端自凤州⼊西川。东路之师多败,遂捣西池⾕,距沔九十里。吏民议退保大安,稼言于制置使赵彦呐曰:“今⽇之事,有进无退。若能进据险地,以⾝捍蜀,敌有后顾,必不深⼊。如仓皇召兵,退守內地,敌长驱而前,蜀事去矣。”彦呐曰:“是吾志也。”已而竟行,留稼守沔。 蒙古自⽩⽔关⼊六股株,距沔六十里。沔无城,依山为阻,稼升⾼鼓噪,盛旗鼓为疑兵。彦呐至罝口,帐前总管和彦威以军还沔,召小校杨俊、何惇以兵会,又选精兵千人,命王宣帅以助之。已而蒙古兵大至,惇遁,沔州遂破。众拥稼出户,稼叱之不能止,敌围杀之。 彦呐闻稼死,沔州破,乃进屯青野原,蒙古围之。曹友闻曰:“青野为蜀咽喉,不可缓也。”即往救之。夜半,截战,遂解其围。既而蒙古先锋汪世显捣大安,友闻又救之。指挥甫毕,蒙古众数万突至,友闻 ![]() 杜范、吴昌裔、徐清叟并擢监察御史,时论翕然称之。 范疏言:“曩者权臣柄用,台谏必其人私,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 ![]() 是岁,蒙古诏籍民,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端平三年(蒙古太宗八年) 舂,正月,己未朔,诏以星行失度,雷发非时,免天基节上寿宴。 吴昌裔疏言曰:“今大昕坐朝,间有时不视事之文;私第谒假,或有时不⼊堂之报。上有耽乐慆逸之渐,下无协恭和衷之风。內则劈御怀私,为君心之蠹;外则弟子寡谨,为明政之累。游言噂沓,宠赂章闻, ![]() 蒙古万安宮落成,诸王各治具来宴会。蒙古主手觞赐耶律楚材曰:“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中原无今⽇。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西域诸国及⾼丽使者来朝,蒙古主指楚材示之曰:“汝国有如此人乎?”皆谢曰:“无有。殆神人也!”蒙古主曰:“朕亦度必无此人。 蒙古有于元者,奏行 ![]() ![]() ![]() 壬申,蒙古兵连攻洪山,张顺、翁大成等御之。 二月,已丑,大理评事赵崇微请谨天变于未然,帝曰:“不可不存敬畏之心。”又言今⽇不可玩者在边兵,帝曰:“北军多可虑,方思所以安之。” 甲午,诏以统制李复明战殁江陵,赠三秩,仍官其二子。 前知安丰安王瓚言:“今⽇备边之计,宜于新复州军,留息以卫光,留寿舂以卫安丰,留泗以卫招信,留涟⽔以卫山 ![]() ![]() ![]() 壬寅,诏侍从、台谏、给舍条具边防事。甲辰,起居郞吴泳疏论淮、蜀、荆襄捍御十事,不报。 己酉,诏魏了翁依旧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时廷臣多忌了翁,故谋假出督以外之,虽恩礼赫奕,而督府陈奏,动相牵制。甫二旬,复以建督为非,遂召还,前后皆非帝意。于是了翁固辞求去。 以陈韡为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史嵩之为淮西制置使兼知庐州。 甲寅,以祈雨,决中外系因。 蒙古主命应州郭胜、钧州富珠哩玖珠、邓州赵祥,从皇子库舂充先锋南伐。 三月,戊午朔,诏前知光化军扈斌,特与贷命,追毁出⾝以来文字,广东摧锋军拘管,以其弃城也。 辛酉,广东英德大⽔,赈之。 癸未,太学博士斗祥,进言边事方急,莫有任其责者。帝问如何,斗祥曰:“此士大夫畏事之过。愿陛下奋发刚断,大明黜陟,庶几人乐为用。天下无全才,惟陛下兼收并用,随才而器使。”帝曰:“然。用其所长,当护其短。” 京湖制置使赵范在襄 ![]() ![]() ![]() ![]() ![]() 左司谏李宗勉上言:“均、房、安、蕲、光化等州,兵祸甚烈,然江面可以无忧者,独有襄 ![]() ![]() 是月,蒙古复修孔子庙及司天台。 夏,四月,己亥,试将作监兼知临安府事颜颐仲,论用人当久任。帝曰:“用得其人,不必数易。”又言人主一心,攻之者众,帝曰:“常持敬心,则不为外物所移。” 己酉,以魏了翁为湖南安抚使、知谭州。了翁复力辞,诏提举洞霄宮。侍御李韶讼曰:“了翁刻志问学,几四十年,家国人才,焯然有称如了翁者几人?愿亟召还,处以台辅。”不报。 帝追悔开边衅,命学士吴泳草诏罪己。监察御史王万谓泳曰:“用兵固失计之甚,恐亦不可示弱。今边民生意如发,宜以振厉奋发,兴感人心。”泳然之。 癸丑,诏曰:“朕猥以眇躬,获承丕绪,属仇金之浸灭,而蒙古之与邻。不利西南,盖尝躏阶、成而扰兴、沔;其在辛卯,遽乃穿金、房以瞰襄、樊。逮合谋成破蔡之功,恐假道有及虞之势。心之忧矣,脐可噬乎!固将布失于国中,以志吾过,但使留屯于塞下,自守我疆。忽西陲之弗宁,骇北骑之深⼊,重以均、房之叛将,发此京湖之祸机,肆荼毒于列城,至蔓延于他路。兵民之死战斗,户口之困流漓,室庐靡存,骼胔相望。致援帅之暴露,及死战斗,户口之困流离,室庐靡存,骼胔相望。致授师之暴露,及科役之繁苛,为之 ![]() 蒙古复破随、郢二州及荆门军。殿中待御史李宗勉率全台言曰:“蜀之四路,已失其二,成都隔绝,荆门又破,江陵孤城,何以能立!两淮之地,民人奔迸,并邑丘墟。陛下诚能亟下哀痛之诏,以⾝率先,深自贬损,出內帑储蓄,以风动四方。然后劝谕戚畹、世臣,随力输财,以佐公字之调度。分上流淮东、淮西为二帅,而以江淮大帅总之,或因今任,或择长才,分地而守,听令而行。公私之财,分给四处,俾之招溃卒,募流民之強壮者,以充游兵,以补军籍,仍选沿流诸郡将士,为捍御之图,犹可支吾。不然,将⽔陆俱下,大合荆楚之众,扰我上流,江以南震 ![]() ![]() 初,蒙古惟事进取,所降之户,因以予将士,一社之民,各有所主,不相统摄。至是诏括户口,以大臣呼图克领之,始隶州县。 时群臣皆 ![]() 及忽图克以所括中州户一百四万上,蒙古主议以真定民户奉太后汤沐,诸州民户分赐诸王、贵戚。楚材曰:“裂土分民,易以生隙。不如多与金帛,⾜以为恩。”蒙古主曰:“业已许之矣。”楚材曰:“若置官吏,必自诏命,除恒赋外,不令私自征敛,差可久矣。”从之。 楚材又定赋税:每二户出丝一斤,以供官用;五户出丝一斤,以给受赐贵戚、功臣之家。上田每亩税三升半,中田三升,下田二升半,⽔田亩五升,商税三十分之一,盐价银一两四十斤,以为永额。朝议皆以为太轻,楚材曰:“作法于凉,其弊犹贪,将来必有以利进者,则今已重矣。” 蒙古近臣议收民牝马,耶律楚材曰:“中原皆田蚕之地,今若行之,后必有民害。”从之。时工匠制造,糜费官物,十私八九。楚材请皆考核之,遂为定制。 五月,甲申,以赵葵为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葵垦田治兵,边备以饬。 六月,癸已,直焕章阁、知庆元府、沿海制置赵与B170朝辞,论沿海便宜及三边事体。帝曰:“庆元控制海道,如招军造船、团结训练等事宜,留意施行。” 丁酉,录行在系囚。 已亥,洪咨夔上遗表。诏:“咨夔鲠亮忠悫,有助亲政,可特与执政恩数。” 壬寅,权发遣泰州蔡节朝辞,言皇嗣未立,帝曰:“祖宗自有典故,见今讨论。” 甲辰,右正言李韶言:“江西宪司奏吉州太和县豪民陈闻诗,胁取乡民田产,殒死者数人。有司勘究,具得其实,事上于朝,尼而未行。官弱民強,渐不可长。请将闻诗同进士出⾝驳放,仍照条坐罪。”从之。 戊申,直宝谟阁、知婺州陈庸熙,言当举皇祐典礼,以太祖、太宗、宁考并配于明堂。诏令礼部、太常寺讨论以闻。 蒙古耶律楚材请立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 ![]() 秋,七月,丁卯,以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郑 ![]() 甲申、雨⾎。 八月,癸巳,以久雨,诏出堂平仓米千石,赈粟以平市价。 戊申,监察御史王极言:“二浙诸郡,雨⽔为沴,禾稼害于垂成,请下有司预桩钱米,赈赡灾伤,并下仓漕两司议蠲税赋,仍录贫乏,速议赈济之。” 蒙古破枣 ![]() 初,蒙古破许州,获金军资库使姚枢,杨惟中见之,以兄事枢,与之偕谒蒙古主,至是南伐,诏枢从惟中,即军中求儒、释、道、医、卜之徒,枢招至稍众。及破枣 ![]() ![]() ![]() 九月,己巳,朝飨景灵宮。庚子,朝飨太庙。雷。辛未,有事于明堂,大赦。大雨,震电。癸酉,避正殿,减膳,彻乐,求直言。 乙亥,左丞相郑清之、右丞相乔行简并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以崔与之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判漳州王迈应诏上封事曰:“天与宁考之怒久矣。曲蘖致疾,妖冶伐 ![]() 监察御史唐璘言:“天变而至于怒,民怨而几于离,海宇将倾,天下有不可胜讳之虑。陛下谓此何时,纵 ![]() ![]() ![]() ![]() 壬午,御前诸军统制曹友闻与蒙古战于大安军 ![]() 初,友闻帅师扼仙人关,谍报蒙古合蕃、汉军五十馀万将至,友闻谓弟万曰:“家国安危,在此一举。众寡不敌,岂容浪战,惟当乘⾼据险,出奇设伏以待之。” 蒙古攻武休关,败都统李显忠军,遂⼊兴元, ![]() ![]() ![]() 友闻计以寡击众,非乘夜出奇、內外夹击不可,乃遣弟万及友谅引兵上 ![]() ![]() 金既亡,唯秦、巩二十馀州久未下。耶律楚材言:“往年吾民逃罪,或萃于此,故以死拒战。若许以不杀,将不攻自下矣!”诏皇子库端招谕,诸州皆降。惟会州都总管郭斌,犹为金守,蒙古兵攻之,斌聚城中金银铜铁杂铸为砲以击攻者,杀牛马轻食战士,蒙古兵不能猝拔。冬,十月,食尽,斌命积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将校 ![]() ![]() 壬寅,蒙古破固始县,淮西将吕文信、杜林率溃卒数万叛。六安、霍丘皆为群盗所据。 丙午,蒙古库端兵破宕昌,残阶州,攻文州。知州刘锐、通判赵汝曏乘城固守,昼夜搏战。安笃尔率砲手为先锋,攻之久不下,谍知城中无井,乃夺其汲道。兵民⽔不⼊口者半月,卒无叛志。安笃尔率勇士梯城先登,锐度不免,集家人,授人药,皆死。幼子同哥,才六岁,饮药时,犹下拜受之,左右感恸。坡破,锐及二子自刎死,汝曏被执,脔杀之,军民同死者数万人。 行大理寺丞赵綝言:“近者暴雨疾雷,上下震惧,罔知所自,宜有以答上天之变。”帝曰:“朕未尝不恐惧修省。”綝对曰:“愿此心罔间,庶可回歉岁为丰年。” 安南国陈⽇煚遣人⼊贡。制授安南国王,仍赐效忠顺化功臣。 蒙古安笃尔招徠吐蕃诸部族,赐以很符,略定龙州,遂与库端合兵,进破成都。会闻皇子库舂薨,库端旋弃成都而去。 十一月,丙辰,臣僚言:“敌践荆襄,士马溃失,诸郡月运钱粮,请下湖广总所具实来上,按月督趣,通前顿积,以备收复招募之用。”从之。 庚申,度支郞官兼权左司郞官赵必愿言:“近臣除授,意向不明,况当天下事变方殷之⽇,虚鼎席以召老成,意者其未必来。”帝曰:“崔与之既不至,朕委政事于二参。”必愿曰:“二参固同心辅政。然天朝岂容不早命相?”帝曰:“然” 壬戌,仓部郞官蔡节进对,帝曰:“崔与之有疏辞免,未知曷⽇能来?”节曰:“与之年⾼,地远病多,臣料其来未可必。”帝曰:“相位固不可久虚,然亦 ![]() 乙丑,以乔行简为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鲁国公。 戊辰,诏戒饬百官。 唐璘疏劾“郑清之妄庸误国,乞褫职罢祠。其子士昌,招权纲贿,拔庸将为统帅,起赃吏为守臣,请削籍废弃。郑 ![]() ![]() ![]() 壬申,诏蠲被⽔州郡新旧苗税、监系赃赏等钱及民间逋欠转息过本者。 蒙古昆布哈人淮西蕲、舒、光三州,守臣皆遁。昆布哈哈三州人马粮械越⻩州,游骑自信 ![]() 蒙古特穆尔岱攻江陵,史嵩之遣孟珙救之。珙遣张顺先渡江,而自以全师继其后,变易旌旗服⾊,循环往来,夜则烈炬照江,数十里相接。又遣赵武等与战,珙新往节度,遂破蒙古二十四寨,夺所俘二万口而归。 蒙古将察罕攻真州。知州邱岳部分严明,守具周悉,蒙古薄城辄败。岳乘胜出战于胥浦桥,以強弩 ![]() 十二月,辛卯,军器监兼权枢密副都承旨王埜,请联络江、淮,赈恤边民,讨捕盗贼。帝曰:“江、淮之势如何?”埜言:“不过重一阃之权以统之。”帝曰:“流民可念。”埜曰:“流民纷纷蚁聚,弱者困毙,強者剽掠。”帝为之蹙额,因曰:“江西之寇尚未平。”埜曰:“寇始于衡之酃县,犯侵吉州,今南安峒寇又发。向有淮兵可调,今无以应,遂集乡丁,合噤军,共为剿除,非以一官兼总两路讨捕之事。则权不一。”帝曰:“如三节制之类。埜曰:“事正如此,愿陛下思之。”帝曰:“然。” 诏:“沿江州郡,如遇江经流民⼊界,多方措置存著,无令暴露,仍于所管官钱米內支拨救济。其间有強壮愿为军者,填刺军额,收管给请,庶不致失所,以称朕劳来安集之意。” 壬寅,左谏议大夫兼侍读李宗勉言:“沿江诸郡,所在单弱,安有馀力为劳来安集之举?若不别作措画,深恐诏旨徒为美观。如安丰、濠梁、历 ![]() 甲辰,诏以来年为熹熙元年。 诏:“措置会子,务在必行。尚虑监司、守令,纵吏为奷,奉行不力,令两监察御史觉察弹奏。” 国子监主簿丰城徐鹿卿人对,陈六事,曰洗凡陋以起事功,昭劝惩以收主柄,清班著以储实才,重籓辅以蔽都邑,用闽、越舟师以防海,合东南全力以守江。 是岁,蒙古中书省课绩,以济南为第一。先是河南民北徙至济南,都元帅、知府事张荣下令民间分屋与地居之,俾得树畜,且课其殿最,旷野辟为乐土。荣,历城人也。 |
上一章 续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续资治通鉴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续资治通鉴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续资治通鉴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毕沅是续资治通鉴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