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续资治通鉴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续资治通鉴 作者:毕沅 | 书号:10117 时间:2017/3/25 字数:12433 |
上一章 宋纪一百十五 下一章 ( → ) | |
起旃蒙单阏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 舂,正月,乙巳朔,⽇有食之。 帝在平江。 金人去濠州。 初,金右都监宗弼与刘豫之兵既去,乃遣人报其知濠州赵荣,荣率北军及投拜官兵马都监魏进偕去,出北门,市人尚未知。少顷,提辖官丁怀等四人,盗库兵 ![]() ![]() 丁未,知枢密院事张浚奏:“金人潜师遁去,今已绝淮而北。见行措置招集淮南官吏还任,抚存归业人户等事。” 侍御史张致远言:“敌骑已远,缘淮南之人多为敌所拘,兼于山间⽔面结集保守,又有中原被签军民,意 ![]() 己酉,诏:“淮南州县官吏擅离职任之人,特与放罪,令依旧还任;其抛弃官物,并与除破。” 庚戌,御史张致远乞省并淮南官吏。沈与求曰:“官省则吏省,吏省则事省。今州县胥吏,未尝赋禄,皆蚕食百姓而已。淮南凋残之后,遗民有几,堪受其扰耶!” 淮西宣抚司统制官王进薄金人于淮,降其将程师回、张延寿而还。 初,金人自合六归,命师回、延寿殿后,二人皆骁将也。江南东路宣抚使张俊谓进曰:“敌既无留心,必渡淮而去,可速进兵,及其未济击之。”进与统领官杨忠闵偕往。金人且渡淮,遂薄诸河,金众悉溃,堕河而死,师回、延寿势窘而降。初,师回以俊为浚,既降,乃悟曰:“吾以为张枢密,乃关西也。” 辛亥,淮东宣抚司统制官崔德明败金人于盱眙。 乙卯,张浚自江上还,⼊见。 丙辰,帝谓赵鼎曰:“大臣,朕之股肱,台谏,朕之耳目,职任不同,而事体则一。或有官非其人,所当罢黜者,卿等急宜以告朕,不必专待台谏。” 戊午,辅臣进呈曲赦淮南事目,帝曰:“敌虽远去,然南北之民,皆吾⾚子,当事兼爱并容之意。中原未复,二圣未还,赦文不可夸大,第使实惠加于两淮百姓,乃朕指也。”帝又曰:“敌已北退,须当渐图恢复。若止循故辙为退避之计,何以立国!祖宗德泽在天下二百年,民心不忘,当乘此时,大作规模措置,朕亦安能郁郁久居此乎!”赵鼎曰:“时不可失,诚如圣谕。事所可为者,谨当以次条画奏禀。” 命:“江东帅漕司缮治建康行宮,修筑城壁,须管⽇近了毕,其省库百司仓库等,且图来上,务从简省,无得取给于民。”时帝将还临安,故有是旨。 庚申,行宮留守孟庾言别于职事,乞先次结局,诏留守依旧,其官属并罢。 壬戌,武成、感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充镇江、建康府、淮南东路宣抚使韩世忠为少保、充淮南东路宣抚使,镇江府置司。时世忠与刘光世、张俊相继⼊觐,世忠奏:“金人退兵,陛下必喜。”帝曰:“此不⾜喜,惟复中原,还二圣,乃可喜耳。然有一事,以卿等将士贾勇争先,非复它时惧敌之比,所喜盖在此也。” 后数⽇,帝以谕辅臣,赵鼎等赞帝诚得驭将之道。帝曰:“楚用子⽟,晋文公为之侧席而坐。今敌骑虽退,然尼玛哈等辈犹在,朕敢忘此忧乎!” 癸亥,参知政事、行宮留守孟庾上表,请车驾还临安府驻跸,许之。 起复检校太傅、宁武宁军国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充江南东路淮南西路宣抚使刘光世为少保、充淮南西路宣抚使,置司太平州;太尉、定江昭庆军节度使、两浙西路江南东路宣抚使、神武右军都统制张俊开府仪同三司、江南东路宣抚使,置司建康府,俊仍落都统制。诏:“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各赐银帛三千匹两,异姓亲补承信郞者二人,一子五品服,有服亲封孺人者三人,冠帔五道。” 甲子,淮西宣抚司统制官郦琼拔光州,执其知州、武翼郞许约。 金人之侵淮也,刘光世遣琼自庐州统兵,声言过淮,至芍陂,乃摘轻兵由间道趋光州城下。约乘城固守,刘麟亦遣其统领官李知柔以众援之。琼说约降,不从,即进兵急攻,城 ![]() ![]() 戊辰,诏:“承州权废两县,和、庐、濠、⻩、滁、楚州各废一县,逐县各置监镇官一员。”以民事简少,省其徭役也。 己巳,金主殂于明德宮,年六十一,谥曰文烈皇帝,庙号太宗,后增上尊谥曰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太宗在位十三年,宮室苑籞,无所增益。承太祖草创之后,以杲、宗⼲知国政,以宗翰总戎事,既灭辽、破汴,即议礼制度,治历明时,经国规摹,至是始定云。 庚午,安班贝勒亶承遗诏即位于柩前。 壬申,刘光世、韩世忠、张俊⼊辞,尚书右仆 ![]() ![]() ![]() ![]() ![]() ![]() ![]() 自建帅府以来,俊常以军从帝行,至是始军于外,在帝左右者惟杨沂中而已。 癸酉,金遣使告哀于齐、⾼丽、夏;仍诏齐自今称臣,勿称子。 齐知濠州马秦引兵犯光州,承信郞、权主管州事王莘率众拒敌,淮西宣抚使刘光世遣统制官郦琼、靳赛以所部援之。 甲戌,金主诏中外公私噤酒。 二月,丙子,清远军节度使、神武后军统制、充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岳飞为镇宁、崇信军节度使。 岳飞自池州⼊朝,前一⽇,御笔赐岳飞银帛二千区两,封其⺟荣国太夫人姚氏为福国太夫人,亲属为承信郞者一人,封孺人者二人,赐冠帔三道,赏淮西之功也。 刑部尚书兼详定一司敕令章谊试户部尚书。 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兼权给事中晏敦复权尚书吏部侍郞。 丁丑,帝御舟发平江府,晚,泊吴江县。 戊寅,命祠部员外郞兼权太常少卿张铢奉太庙神主自海道至临安府,令本府饬同文馆安奉;其景灵宮神御祭享事,令温州能判权管。 御舟宿平望镇。己卯,宿秀州北。庚辰,宿崇德县。辛巳,宿临平镇。壬午,御舟至临安府行宮,留守孟庾率京官小使臣以上 ![]() 癸未,诏:“扈从官吏并转一官资。” 枢密院承旨兼都督府参谋官折彦质至行在。 始,赵鼎议遣彦质至川、陕谕指西帅,而彦质言:“折可求辜负国恩,不能守节;臣之儿女七人,昨在京师为金人取去,传闻亦在府州。倘臣以督府上佐骤至川、陕,于职事岂能人人得其 ![]() 乙酉,川陕宣抚副使卢法原,言已选锐兵五千,令右武大夫、开州团练使刘锜统领,速赴行在。 丙戌,尚书右仆 ![]() ![]() ![]() 始议浚以右揆出使湖外平杨么,鼎升左揆,鼎密启曰:“宰相事无不统,不必专以边事,乃为得体。”暨两制出,浚独以军功及专任边事为言。帝既以边事付浚,而改政事及进退人才皆付于鼎矣。 以岳飞为荆湖南、北、襄 ![]() 丁亥,定军国承宣使、统制关外军马吴璘、武泰军承宣使、同统制关外军马杨政复秦州。 先是川陕宣抚副使吴玠,闻金人侵淮南,遣璘、政乘机牵制。璘等出奇兵,自天⽔至秦,谕其守顾宣以逆顺,宣不肯降,遂攻之,拔其城。金石都监完颜杲闻秦被围,集诸道兵来援,政复击败之。 戊子,诏都督府以诸路军马为名。 己丑,帝躬率百官遥拜二圣。自帝出巡,此礼权废,至是复行。 奉安濮安懿王神主于绍兴府光孝寺之法堂。 辛卯,徽猷阁待制、都督府参议官程昌知江州。 昌守鼎州六年,贼不能犯,至是就用之。后数月,新守程千秋至鼎州,时湖北兵马都监杜湛亦改为都督府左军统制,千秋因留湛所将蔡兵捍贼。 壬辰,诏张浚暂往江上,措置边防,且赐诸路宣抚、制置司手诏曰:“朕以边圉稍安,遣相臣往行师垒,西连陇、蜀,北洎江、淮,既加督护之权,悉在指挥之域。既难从于中复,宜专制于事几。恣尔多方,若时统率,钦承朕命,咸使闻知。” 丁酉,诏参知政事孟庾、沈与求签书枢密院事。 戊戌,诏:“神武中军见⼊队官兵,每五百人为一指挥,选将校,置兵籍,俟就绪⽇,取旨赐军名。”渡江以来,诸小将之兵及招安群盗,往往拨隶中军,然无排置之法,至是始举行焉。 是月,伪齐将商元率众千馀袭信 ![]() ![]() ![]() 乙巳,金谥太祖后唐古氏曰圣穆皇后,费摩氏曰光懿,追册太祖妃布萨氏曰德妃,乌库哩氏曰贤妃。 闰二月,丁未,参知政事沈与求兼权枢密院事。 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折彦质试尚书工部侍郞,仍兼都督府参谋军事。 壬子,辅臣奏遣中使往温州奉 ![]() ![]() 乙卯,以参知政事孟庾、沈与求并兼权枢密院事。 时庾自桐庐还行在,与求乞 ![]() 丙辰,诏:“襄、汉州军,先因盗贼并伪齐占据⽇劫掠残杀等罪,一切不问。元劫人见在者,许其家经官识认,验实给还;即抚定,后来再有犯者,令所属治罪。” 尚书兵部侍郞兼史馆修撰王居正言:“四库书籍多阙,乞下诸州县,将已刊到书板,不拘经、史、子、集、小说、异书,各印三帙赴本省;系民间者,官给纸墨工价偿之。”从之。 丁巳,武功大夫、川陕宣抚司后军将牛晧,与金人遇于瓦吾⾕,死之。 时右都监完颜杲与熙河经略使慕容洧 ![]() ![]() ![]() 乙未,故迪功郞李东赠宣教郞,官一子。东监楚州军资库,金人南侵被害故也。 辛酉,都督行府奏招捕⽔贼杨太等约束。 时张浚以建康东南都会,而洞庭实据上流,今寇⽇滋,壅遏漕运,格塞形势,为腹心害,不去之,无以立国。然寇阻大湖,舂夏耕耘,秋冬⽔落,则收粮于湖寨,载老小于泊中,而尽驱其众四出为暴。前⽇朝廷反谓夏多⽔潦,屡以冬用师,故寇得并力而我不得志。今乘其怠,盛夏讨之,彼众既散,一旦合之,疲于奔命,又不得守其田亩,禾稼蹂践,则有秋冬绝食之忧, ![]() ![]() ![]() ![]() 保义郞唐开,特换右迪功郞。开献《国都会要》三百卷,诏进一官;自言本诸生,故有是命。 癸亥,降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建武军承宣使、神武前军统制王燮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 初,帝在平江,侍御史张致远疏论燮乖缪,乞同诸将召归,帝纳其言,命燮全军驻镇江府而以亲兵赴行在。既至,乃有是命。 金改葬太祖于和陵。 丙寅,右仆 ![]() 丁卯,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王燮提举江州太平观,免辞谢。 初,燮既除骑帅,而侍御史张致远奏燮之罪恶不在辛企宗下。右司谏赵霈复奏:“燮无武艺,不闲戎律,偶缘遭遇,滥窃兵权。建炎间为河东经制,敌骑将至,乃拥兵自卫,避地⼊蜀、使川、陕之民闻风震恐。陛下贷而弗诛,责其后效,而燮不务循省以赎前愆。方杜充之守建康也,燮闻敌至,不复应援,而引兵先遁,直趋闽中,其罪一也。方扈驾离永嘉也,燮持军无律,不能统御,而致溃散为盗,毒流东南,其罪二也。及出师讨杨太,旷⽇持久,攻取无策,而崔增、吴全之军遂致陷失,其罪三也。比诏回军镇江,中外欣悦,皆谓陛下必 ![]() 己巳,参知政事孟庾言:“准敕差提领措置财用,今乞以总制司为名,专察內外官司隐漏违欠,行移如三省体式。应本司措置事件,依例进呈。”诏关申尚书省,仍铸印以赐。诸路系省钱出⼊旧经制司,每千收头子钱二十三,其十上供,其十三州县及漕计支用。庾请增十钱;又请收耆户长雇钱,抵当四分息钱,转运司移用钱,勘合硃墨钱,常平司七分钱,茶盐司袋息等钱。又收人户合零就整二税钱、免役一分宽剩钱,又收官户不减半、民户增三分役钱,又收常平司五文头子钱,并令诸州通判、诸路提刑司拘催。其后东南诸路,岁收总制钱七百八十馀万缗,而四川不预焉。大凡东南诸路经、总二司钱,岁收一千四百四十馀万缗,四川岁收五百四十馀万缗。 是⽇,经筵开讲。自帝视师,辍讲读,至是复之。 壬申,诏右承奉郞徐度,令中书舍人试策一道。左迪功郞胡理,左朝散郞、主管江州太平观钱B112常博士张宦,并召试馆职;左朝奉郞、新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汪恺,左承议郞、新通判潭州王棠,并与升擢差遗。度,处仁子;宦,守兄也。士以士科荐用者自此始。 三月,甲戌朔,建武军承宣使、提举江州太平观王燮,降授濠州团练使。 己卯,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兼太平州宣抚使,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兼镇江府宣抚使。 辛巳,以户部尚书章谊兼权工部尚书。 癸未,诏:“殿前马步军司,各据见管兵数,权行排置指挥。” 初,噤卫诸军遇赦转员,其法甚备。自中原俶扰,军营纷 ![]() ![]() 甲申,淮东宣抚使韩世忠以大军发镇江。 世忠将行,帝赐手札曰:“昨因敌退,议者以经理淮甸为言,人多惮行,卿独请以⾝任其责,朕甚嘉之。”翼曰,赵鼎曰:“世忠已过淮南,乞遣中使抚问。”帝赐世忠银合茶药,且以手札劳之曰:“今闻全师渡江,威声遐畅。卿 ![]() 时山 ![]() 乙酉,侍御史张致远权尚书户部侍郞。 辛卯,起复秘阁修撰、淮东宣抚使司参谋官陈桷言:“濒淮之地,久经兵火,官私废田,一目千里,连年既失耕耨,草莽覆养,往地皆肥饶,臣愿敕分屯诸帅,占 ![]() ![]() 甲午,赵鼎奏:“近久雨,恐伤苗稼, ![]() 丁酉,复移浙西安抚司于临安府,以驻跸之地理宜增重事权故也。徽猷阁直学士、知临安府梁汝嘉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沈晦兼沿江安抚使。试尚书吏部侍郞兼侍读郑滋与权户部侍郞张致远两易。 癸卯,移镇江府榷货务都茶场于真州。 夏,四月,丙午,检校少保、武泰军节度使、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郭仲荀来朝。 丁未,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洪州观察使、金、均、房州镇抚使、川陕宣抚司参议王彦知荆南府,充归、峡州、荆门、安公军安抚使。 先是彦闻帝亲赴军前,乞提兵⼊援,不许。会张浚以都督视师湖南,乃召彦赴府议事。至是令彦留所部三千人戍金、房,馀悉与俱,乃归荆南旧治,其合用钱粮,令行府于湖南、江西那移应副。 召荆南镇抚使解潜赴行在。 靖康中,潜为河东制置副使,辟赵鼎⼲当公事,故鼎荐用之,于是诸镇抚使尽罢矣。 戊申,尚书祠部员外郞兼权太常少卿张铢奉太庙神主自温州至行在。 戊午,奉安太庙神主,参知政事孟庾为礼仪使,每室用特羊、八笾⾖,盖权礼也。 诏:“福建、广东帅臣措置团结濒海居民为社,擒捕海贼。” 时宝文阁直学士连南夫论海寇之患,谓:“家国每岁市舶之⼊数百万,今风信已顺而舶船不来,闻有乘⻩屋而称侯王者,臣恐未易招也。愿令委州县措置团结濒海居民,五百人结为一社,不及三百人以下附近社,推材勇物力人为社首,其次为副,社首备坐圣旨给帖差捕。盖滨海之民, ![]() 己未,诏:“乡村五保为一大保,通选保正,于免役令中去长字。”始改绍圣法也。 先是言者以为:“役法行之岁久,积至大弊,乡村乡保正长,最为重役,不专取物力薄厚,而兼用人丁多寡,不通轮一乡点差,而但取逐甲人户。官吏贪浊,差募之际,富者以贿赂幸免,贫者以诛求受害,被役一次,辄至破产。民巧为规避,遂有⽗亡、⺟嫁,兄弟析产,求免役次,非惟重困民力以虚邦本,亦将有伤民教以坏风俗。乞下有司稍⾰旧法,专用物力及通轮一乡差募保正长,凡官吏因役事受财者,重示惩诫。”又,进士上书:“窃观方今害民之法,无如保甲之弊。愿更去保甲法,复申元祐之制,行户长之法。”故有是旨,仍许今后差物力⾼单丁每都不得过一人;即应充而居它乡别县或城郭及僧道,并许募人充役,官司毋得追正⾝,馀如见行条法。时祠部员外郞林季仲,亦奏乞总一乡物力,次第选差,其单丁,许募人充役,于是颇采其说焉。 庚申,诏:“韩世忠纪律严明,岳飞治军有法,并令学士院降诏奖谕。” 时世忠移屯淮甸,军行整肃,秋毫无犯。飞移军潭州,所过不扰,乡民私遗士卒酒食,即时偿直。帝闻之,故有是诏。 丙寅,金主闻昏德公以甲子⽇薨,遣使致祭及赙赠。 时兵部侍郞司马朴与通问副使、修武郞硃弁同在燕山,闻上皇崩,议举哀制服。弁 ![]() 是月,龙图阁直学士、致仕杨时卒,年八十三。 起居郞兼侍讲硃震言:“时学有本原,行无玷缺,进必以正,晚始见知。其撰述皆有益于学者。”诏有司取时所著《三经义辨》,赐其家银帛二百匹两,后谥曰文靖。 时尚书左仆 ![]() 丙子,直秘阁、知浔州范直方行尚书刑部侍郞。 五月,辛巳,忠训郞、閤门祗候何藓特迁修武郞,赴大金军国前奉表通问二圣,赐金带一,装钱千缗,官其家二人。藓,灌子也。时右仆 ![]() 甲申,尚书礼部侍郞唐煇兼权兵部侍郞。 张浚至潭州。 初,浚自建康西上,而枢密副都承旨、沿江制置副使马扩自武昌召归,乃以为都督行府都统制。浚行至醴陵,狱囚数百人,尽杨太遣为间探者,安抚使席益传致远县囚之。浚召问,尽释其缚,给以文书,俾分示诸寨曰:“今既不得保田亩,秋冬必乏食,且馁死矣。不若早降,即赦尔死。”数百人 ![]() ![]() 诏:“中书舍人胡寅论使事,辞旨剀切详明,深得论思之体,令学士院赐诏奖谕。” 金左副元帅宗辅行次妫州,薨,年四十。 宗辅魁伟尊严,人望而畏之。先是太祖征伐四方,诸子皆总戎旅,宗辅常在帷幄。及代宗望为副元帅,平河北,遂取东平及徐州,继又定陕西五路,所向有功。后追封潞王,谥襄穆。 宗辅妃富察氏,其⺟即太祖之妹也。次妃李氏,生子褒,教之有义方,尝密谓所亲曰:“吾儿有奇相,贵不可言。”李氏 ![]() ![]() 己丑,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提领措置财用孟庾进知枢密院事。 戊戌,左朝散郞、主管华州云台观王灌充川陕宣抚使司计议军事,用吴玠请也。 是⽇,岳飞至鼎州城外,置寨列舰。 飞素有威望,而军律甚严,乃遣潭州兵马钤辖杨华⼊贼营招降。贼 ![]() ![]() ![]() 是⽇,诏,殿前司军人与百姓相犯,并送大理寺 ![]() 六月,甲辰,洞庭贼杨钦将所部三千人诣岳飞降。 初,张浚至长沙,亲临湖以观贼势,疑未可攻。会召浚还朝谋防秋之计,飞至潭州,袖出小图示浚,浚 ![]() 先是湖南统制官任士安、王俊、郝晸等,领兵二万馀,不禀王燮号令,遂至于败。及飞始至,鞭士安以折其气,使为贼饵,令曰:“三⽇不能平贼,皆斩!”先扬言“岳太尉将二十万兵至矣!”及是止见士安等军,贼并力拒之。三⽇,飞乃以大兵四合,一战,破贼众殆尽,乘其舟以⼊⽔寨,钦等 ![]() 乙巳,名新历曰《统元》。 辛亥,废蕲州罗田、广济二县并为镇。 癸丑,诏曰:“闻诸路久愆雨泽,由朕不德,致使亢旱。虽恐惧修省,思所以答谴戒,弭天灾,尚虑州县违戾诏令,重扰吾民,致伤和气。除税阻和预买及应副大军之外,应⼲料敷催驱等事,⽇下并罢。仍仰州县具其所罢名件申尚书省。” 荆湖制置使岳飞破湖贼夏诚。 飞既降杨钦,率统制官牛皋、傅选、王刚乘胜击攻⽔寨。贼将陈瑫劫伪太子钟子仪船,获金龙 ![]() ![]() ![]() 甲寅,尚书左仆 ![]() 丁巳,徽猷阁待制、提举建隆观兼史馆修撰兼侍讲、资善堂翊善范冲言:“伏见和靖处士尹焞,诚明之学,实有渊源,直方之行,动应规矩,举以代臣,允慊公议。”诏川陕宣抚司以礼津遣赴行在。 焞避难长安,刘豫以⽟帛招之,焞却币奔蜀,居于涪州。帝闻其贤,故召。 湖寇既平,得丁壮五六万人,老弱不下十馀万。张浚更易郡且奷赃吏,宣布宽恩。命岳飞进军屯荆、襄以图中原,浚率官属泛洞庭而下。 时淮东宣抚使韩世忠、江东宣抚使张俊,皆已立功,而飞以列校拔起,世忠、俊不能平,飞皆屈己下之,数通书,俱不答。及飞破杨太,献楼船各一,兵徒战守之械毕备,世忠始大悦,而俊益忌之。 癸未,赵鼎奏甘泽应祈,乞御常膳,帝曰:“朕累⽇寝食不安者,岂特为国无储蓄而望岁之心甚切!兼恐岁饥民贫,起而为盗,朝廷不免遣兵讨定,残杀人命,亦天道之所宜悯也。” 是月,汴京地震。 |
上一章 续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续资治通鉴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续资治通鉴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续资治通鉴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毕沅是续资治通鉴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