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续资治通鉴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续资治通鉴 作者:毕沅 | 书号:10117 时间:2017/3/25 字数:13011 |
上一章 宋纪八十四 下一章 ( → ) | |
起阏逢阉茂八月,尽柔兆困敦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元年(辽大安十年) 八月,辛未,诏范纯粹降一官,为直龙图阁、知延安府,以元祐间尝献议弃地也。 壬申,三省具吕惠卿、王中正、宋用臣无罪状进呈,当再叙,章惇曰:“惠卿所坐极无名。”帝曰:“与复旧官并资政殿学士。” 九月,癸卯,遣御史刘拯按河北⽔灾,赈饥民。 甲辰,以⻩庆基、董敦逸并为监察御史。 丙午,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庚戌,三省同进呈张咸、吴俦、陈旸三人中第五等,推恩,帝曰:“进士策文理有过于此者。”因诏罢制科。 罢广惠仓。 甲寅,知广州唐义问,坐弃渠 ![]() 己未,辽以南院大王特默为南院枢密使。 庚申,太⽩昼见。 甲子,德勒部长降于辽,辽主命释其罪。 丁卯,诏京东、西、河北赈恤流民。 戊辰,流星出紫微垣。 是月,辽都统额特勒进讨准布,乘天大雪,击败玛古苏之众并其四别部,斩首千馀级。 冬,十月,己巳朔,以知江宁府吕惠卿知大名府。 三省、枢密院同呈除目,曾布、韩忠彦曰:“若惠卿在朝,善人君子必无以自立。”帝曰:“只令知京北,岂可留也!布又言:“章惇秉政以来,所引皆阘茸小人,专恣弄权,⽇甚一⽇。陛下以天下公论召彭汝砺,而沮格不行;吕升卿于罪谪中致仕,而惇不禀旨,召令再任;王钦臣谢表语侵御史,而惇 ![]() ![]() ![]() ![]() ![]() 丙子,辽主驻藕丝淀。 丁亥,国子司业龚原奏:“王安石在先朝时,尝进所撰《字说》二十二卷。乞差人就其家缮写定本,降付国子监雕印,以便学者传习。”诏可。学校举子之文,靡然从之,其弊自原始。 庚寅,以常安民为监察御史。先是安民因召对言:“元祐中进言者,以熙宁、元丰之政为非而当时为是;今⽇进言者,以元祐之政为非而熙宁、元丰为是;皆偏论也。愿陛下公听并观,无问新旧,惟归于当。”帝谓辅臣曰:“安民议论公正,无所阿附。” 丁酉,都⽔使者王宗望言:“北流已闭,全河东还故道,望付史官纪绍圣以来圣明独断,致此成绩。”诏宗望具析部役官功力等第以闻。然是时东流堤防未及缮固,濒河多被⽔患,流民⼊京师,往往泊御廊及僧舍,诏给券,谕令还本土以就赈济。 十一月,己亥朔,复路八差官法。 壬子,蔡确追复观文殿大学士。 甲寅,开封男子吕安斥乘舆,当斩,贷之。 十二月,辛未,申严铜钱出外界法。 甲戌,辽以参知政事赵廷睦兼同知枢密院事,以枢密副使王师儒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己卯,辽主命录西北路有功将士及战殁者赠官。 乙酉,辽改明年元曰寿昌,减杂犯死罪以下,仍除贫民租赋。 丙戌,滑州浮桥火。 己丑,漳河决溢,浸洺、磁等州。令计置堙塞。 甲午,三省同进呈台谏官前后章疏,言:“实录院所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奷言,诋斥熙宁以来政事,乞重行罢黜。”帝曰:“史官敢如此诞谩不恭,须各与安置。”诏:“范祖禹安置永州,赵彦若澧州,⻩庭坚黔州。” 初,章惇、蔡卞与其 ![]() 辽南府宰相王棠卒。棠博古,善属文,乡贡、礼部、廷试皆第一。练达朝政,临事不怠,在府政,修明法度,人许其不愧科名云。 是岁,京师疫,洛⽔溢,太原地震;河北⽔,发京东粟赈之。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二年(辽寿昌元年) 舂,正月,己亥,辽主如混同江。 丙午,立宏词科。三省上言:“今进士既纯用经术,如诏诰、章表、赦敕、檄书、露布、戒谕之类,皆朝廷官守⽇用不可缺者,若悉不习试,何以兼收文学博异之士!”于是别置宏词科,许进士登科者乞试。试者虽多,所取无过五人;词格超异者,特奏命官。 以吏部侍郞杨畏知成德军。畏既叛吕大防,附章惇,及李清臣、安焘与惇异议,复 ![]() 乙卯,辽赈奉圣州贫民饥。 乙丑,殿前司奏狱空,诏赐缗线。 二月,丁卯朔,⽇有食之。 戊辰,辽赐左右二⽪室钱。 癸酉,⾼丽遣使贡于辽。 甲戌,以知大名府吕惠卿为资政殿大学士。章惇言惠卿乞留京师,但愿得一宮观,帝曰:“已除大资政,兼京北亦是重地。”又问:“惠卿已行否?”曾布、韩忠彦皆曰:“惠卿乞留,乃是无聇。君子难进而易退,其人可知矣。”帝哂之。 初,监察御史常安民面奏:“新除北都留守吕惠卿,赋 ![]() 乙亥,诏追夺吕大防两官,徙居安州。先是中丞⻩履言赵彦若等修纂先帝《实录》,厚加诬毁,皆已窜逐,唯监修吕大防幸免,故有是命。 辽主驻鱼儿泺。 辛巳,出內库钱帛二十万助河北赈饥。 乙未,左司谏张商英除左司员外郞。会知开封府王震言商英遣人与盖渐谋害来之邵,坐谪监江宁府税。 三月,己亥,嗣濮王宗晟卒,谥端孝。 宗晟好古学,蔵书数万卷,仁宗嘉之,益以国子监书。治平初,将郊而雨,或议改卜,英宗访诸宗晟,对曰:“陛下初郊见上帝,盛礼也,岂宜改卜!至诚感神,在陛下精意而已。”帝嘉纳。及郊,雨霁。英宗数被疾,密请早建储贰以系天下之望,世称其忠。 甲辰,国子司业龚原等,言王安石尝进其子雱所撰《论语、孟子义》,乞下本监雕印颁行。 丙午,辽赐东京贫民绢。 己未,试宏词⻩府等五人各循一资。 夏,四月,丁卯,辽都统奏讨准布别部之捷。 戊辰,诏:“职事官罢带职,朝请大夫以下勿分左右,易集贤院学士为集贤殿修撰,直集贤院为直秘阁,集贤校理为秘阁校理。” 壬申,封华容郡王宗愈为嗣濮王。 御史郭知章、董敦逸言:“乞循先帝之法,令两制及台谏官各举才行一人。”诏:“许将、蔡京、⻩履、蔡卞、钱勰、林希、王震,不拘资序,各举堪备任使二员以闻。” 乙亥,女直遣使贡于辽。 丁亥,诏依元丰条制置律学博士二员。 庚寅,辽录西北路有功将士。 是月,宝文阁待制、知青州邢恕⼊觐,涕泣曰:“臣不谓今⽇得复见陛下!”泪溅御袍。帝不乐,遂令赴郡。 五月,乙未朔,辽以南京宣徽使耶律特默为北院大王。癸卯,赠阵亡者官。 乙巳,命蔡卞详定国子监三学及外州州学制。 乙卯,上皇太妃宮曰圣端。 丁巳,辽主驻特礼岭。 六月,己巳,辽以权参知政事赵孝严为汉人行宮都部署。围场都管萨巴,以讨准布功加镇国大将军。 乙酉,诏:“元祐初减定除授正在已下奉禄递损,物数不多,有亏朝廷优异之礼,其见行条令,悉宜罢去,并依元丰旧制。其宗室公使并生⽇所赐,自依元祐法。” 壬辰,噤京城士人舆轿。 秋,七月,己亥,户部尚书蔡京奏乞检会熙宁、元丰青苗条约以示天下。 癸卯,辽主猎于沙岭。 甲寅,辽都统额特勒奏破玛古苏之捷。 丙辰,诏大理寺复置右治狱,仍依元丰例增置官属。 八月,壬申,封彰信军节度使宗景为济 ![]() 甲申,诏:“吕大防等永不得引用期数及赦恩叙复。” 时将大飨肆赦,章惇先期言:“此数十人,当终⾝勿徙。”故有是诏。 嗣濮王宗愈卒,谥恭宪。 乙酉,录赵普后希庄为閤门祗候。 九月,甲午,以定安郡王宗绰为嗣濮王。 壬寅,告迁神宗神御于景灵宮显承殿。 知陈州范纯仁,闻吕大防窜居远州,终⾝勿徙, ![]() 戊申,加上神宗谥曰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辛亥,大飨明堂,赦天下。 甲寅,辽主祠木叶山。 丙辰,辽命西京砲人、弩人教西北路汉军,以准布未平故也。 章惇专权擅命,监察御史常安民力折其奷。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安民正⾊斥之曰:“尔乃为时相游说琊!”林希权礼部尚书,安民言:“希为惇谋客,惇肆横強很,皆希教之。”又论:“蔡京奷⾜以惑众,辨⾜以饰非,巧⾜以移动人主之视听,力⾜以傎倒天下之是非,內结宦寺,外连台谏,合 ![]() ![]() ![]() 及祀明堂,刘美人侍帝于斋宮,又至相国寺,用教坊作乐,安民以为众所观瞻,亏损圣德。语直忤旨,章惇从而谮之。曾布在枢府,与惇不协,见安民数论惇,意谓附己,于上前屡称安民。及安民论布与惇互用亲故,于是二人者合力排之。布乘间袖安民旧与吕公著书以进,谓安民乞公著消减先朝奷 ![]() ![]() ![]() 是月,详定重修敕令所言:“府界诸路常平敛散等事,除今来申请外,并依元丰七年见行条制;其给纳常平钱,有所抑勒,令提举司觉察奏劾。”从之。 冬,十月,甲子,尚书右丞郑雍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陈州。 章惇贬斥元祐旧臣,皆以⽩帖行遣。安焘等争论不已,帝疑之,惇甚恐。雍 ![]() 辽主驻藕丝淀。 己巳,翰林学士钱勰落职知池州,仍放辞谢,坐批答郑雍诏书有“群琊共攻”等语也。 元祐初,章惇罢枢密,出知汝州,勰草制词,有云“怏怏非少主之臣,幸幸无大臣之节”及惇⼊相,勰知开封府,殊惧;已而擢翰林学士,乃安。曾布数毁勰于帝前,帝未听也。于是蔡卞与⻩履同在经筵,为履诵“弗容群枉,规 ![]() 勰在熙宁时为流內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老,不能为万里行。”再知开封府,临事精敏。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 ![]() 癸酉,告迁宣仁皇后神御于景灵宮徽音殿。 甲戌,以吏部尚书许将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蔡卞为尚书右丞。 辽以北面林牙耶律大悲努为右伊勒希巴。大悲努举止驯雅,好礼仪,为时人所称。 丙子,以户部尚书蔡京为翰林学士兼侍读、修国史。 辛巳,进封冀王颢为楚王。 癸未,辽以参知政事王师儒为枢密副使,以汉人行宮都部署赵孝严参知政事。 辛卯,河南府地震。 壬辰,辽录讨准布有功将士。 十一月,乙未,安焘罢知河南府。焘旧与章惇善,及同省执政,惇惮焘,且恶之,所以排陷者无不至,遂有是命。 丙申,太⽩昼见。 女直遣使进马于辽。 戊戌,范谔以转运使⼊对,自言有捕盗功,乞赐章服。帝曰:“捕盗,常职也,何⾜言功!”黜知寿州。 己亥,辽以都统额特勒为西北路招讨使,封漆⽔郡王。 甲寅,內侍梁惟简除名,全州安置。惟简坐 ![]() ⻩履、来之邵、张商英、刘拯言:“蔡确先朝顾命大臣,宜尽复官爵恤数。”丙辰,赠确为太师,谥忠怀,遣中使护其葬。 戊午,知大名府吕惠卿⼊对。引进副使宋球谓曾布曰:“惠卿语良久,上有倦⾊。既而再出一札子,不知上有何语,遂不进呈,出笏而退。”布奏事毕,言及惠卿,帝曰:“惠卿极凶横,升卿亦然。”布曰:“陛下睿明洞见,实天下之福!”惠卿留数月,乃辞去。 庚申,辽以⾼丽王昱有疾,命其子颛权知国事。 先是辽 ![]() ![]() 十二月,癸亥朔,辽以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阿苏为北院枢密使。 乙丑,复置监察御史三人,分领六察,不言事。 令翰林学士蔡京、御史中丞⻩履各举御史二人。 壬申,⽩虹贯⽇。 乙酉,曾布言文彦博、刘挚、王存、王岩叟辈皆诋訾先朝,去年施行元祐之人多漏网者,惇曰:“三省已得旨,编类元祐以来臣僚章疏及申请文字,密院亦合编类。”帝以为然。许将再奏曰:“密院已得指挥,编修文字,乞便施行。”从之。 戊子,诏如元丰例,孟月朝献景灵宮。 是岁,苏州地震。 辽放进士陈衡有等百三十人。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三年(辽寿昌二年) 舂,正月,甲午,辽主如舂⽔。 庚子,知枢密事韩忠彦罢。忠彦屡请外,帝问曾布曰:“忠彦别无事,亦不至奷险。”对曰:“然。”已而章惇言忠彦处置边事多失宜,帝甚骇之。忠彦请不已,乃除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寻移定州。 甲辰,酌献景灵宮,遍诣诸殿,如元丰礼。 戊申,殿中侍御史陈次升言:“绍圣元年敕榜,除已行责降人外,一切不问,议者亦不复言。近者窃见汪浃、李仲等送吏部,与合⼊差遣,录⻩行下,以元祐所献文字得罪。则敕榜所云,殆成虚语,将何以取信天下!伏望宣谕大臣,自今以始,同共遵守。若人才委不可用,所见背理,以今⽇之罪罪之;既往之咎,置而不问,以彰朝廷忠厚之德。”又言:“臣闻差官编排元祐间臣僚章疏,仍厚赏以购蔵匿,采之舆议,实有未安。恭惟陛下即政之初,诏令天下言事,亲政以来,揭榜许其自新,是亦光武安反侧之意。今又考其一言之失,置于有过之地,是前之诏令,适所以误天下也,后之敕榜,又所以诳天下也。命令如此,何以示信于人乎?所有编排章疏指挥,乞行寝罢。” 庚戌,引见蕃官包顺、包诚等,赐赉有差。 诏:“鞫狱非本意所指而蔓求它罪者,论如律。” 壬子,知熙州范纯粹改知邓州。 乙卯,诏户部尚书勿领右曹。 元祐初,司马光乞尚书兼领左、右曹,使周知其数,则利权归一,从之。至是复使侍郞专领,尚书不得与焉。 右正言孙谔言:“知河中府杨畏,在元丰时,其议论皆与朝廷合;及元祐之末,吕大防、苏辙等用事,则尽变其趋而从之。绍圣之初,陛下躬亲总揽,则又 ![]() 戊午,诏罢合祭,间因大礼之岁,夏至⽇躬祭地祗于北郊。 辛酉,辽市牛以给乌古德勒部之贫民。 二月,癸亥,出元丰库缗钱四百万于陕西、河东籴边储。 癸酉,罢富弼配飨神宗庙庭。 癸未,诏封濮安懿王子未王者三人,宗楚为南 ![]() ![]() 乙酉,嗣濮王宗绰卒,谥孝靖。 丙戌,诏:“三岁一取旨,遣郞官、御史按察监司职事。” 丁亥,夏人寇义合砦。 是月,诏:“三路保甲依义勇法教试。” 三月,辛卯朔,尚书省火。壬辰,诏以噤中屡火,罢舂宴及幸池苑,不御垂拱殿三⽇。 癸巳,夏人围塞门砦。 丁酉,尚书省火。 戊戌,剑南东川地震。 己亥,封南 ![]() 辛亥,封大宁郡王佖为申王,遂宁郡王佶为端正。 壬子,帝谕二府,以元祐减赏功格不当,令修定,何未上。众皆曰:“诸路相度未到。”曾布曰:“元丰中方有边事, ![]() ![]() 丁巳,幸申王、端王府。 夏,四月,辛酉,罢宣徽使。 己卯,辽赈西北边饥。 乙酉,户部侍郞吴居厚言:“请诸路课利场务及三万贯以上者,并依元丰条举官监当,仍各委本路转动使奏举。”从之。 丙戌,三省同奏事,曾布曰:“司马光之內怀怨望,每事志于必改,背负先帝,情最可诛。”李清臣、许将曰:“文彦博教光云:‘须尽易人,乃可举事。’”布曰:“臣元丰末在朝廷,见光进用,自六月秉政至岁终,一无所为。及 ![]() ![]() ![]() ![]() 五月,壬子,太⽩昼见。 丙辰,录囚。 是月,左正言孙谔言:“免役者,一代之大法。夫在官之数,元丰多,元祐省,虽省,未尝废事也,则多不若省;散役之直,元丰重,元祐轻,虽轻,未尝废役也,则重不若轻。数省而直轻,则民之出钱者易;民之出钱者易,故法可久也。愿陛下博采群言,无以元丰、元祐为间,要以便百姓,无不均平之患而止。”蔡京言:“谔论役法, ![]() 给事中蹇序辰言:“先帝在位十九年,其应世之迹,未易周览。请选儒臣著为《神宗宝训》一书,授之读官,以备劝讲之阙。”诏俟《正史》成书,令史官编修。序辰,周辅之子也。 六月,辛酉,辽主驻萨里纳。 癸亥,令真定立赵普庙。 癸未,诏常立罢诸王府侍讲,差监永州酒税,奉议郞赵冲监道州茶盐酒税。冲,立门人也。 初,蔡卞请以立为崇政殿说书,既赐对,又请除谏官,帝未许。卞方与章惇比,曾布 ![]() ![]() ![]() 乙酉,立北郊斋宮于瑞圣园。 秋,七月,壬辰,以蔡京为翰林学士承旨。 癸巳,枢密院言:“据知邢州张赴称,体究得民间愿得牧地养马,但与蠲其租课,仍不责以蕃息,养马人户,无追呼劳扰之患,其不愿养马之家,不得抑勒。今相度 ![]() 己亥,诏知渭州、宝文阁待制吕大忠特除宝文阁直学士、知秦州,以元祐中坚持边议,又领帅⽇久故也。 大忠因言:“臣弟大防,自罹谪籍,流落累年,恐一旦不虞,倏先朝露,死生隔绝,衔恨无穷。伏乞寝臣已除职名,只量移大防陕西州郡居住。”不听。 始,大忠自泾原⼊对,帝问:“大防安否?”且曰:“大臣初议令过海,朕独处之安州,卿有书,当令且将息忍耐。大防朴直,为人所卖,候三二年,可复相见也。”大忠怈其语于章惇,惇惧,绳之愈力,元祐 ![]() 丙午,辽主猎于⾚山。 庚戌,依元丰职事官以行、守、试三等定禄秩。 甲寅,令熙河立王韶庙。 乙卯,国子司业龚原言:“将来科场止令依旧专治一经。”从之。 八月,辛酉,夏人寇宁顺砦。 丙子,诏:“王岩叟遗表并吕大防等所得恩例及举官并罢,更不施行。提举舒州灵仙观、鄂州居住梁焘,主管洪州⽟龙观、南安军居住刘安世,并分司南京,仍各于本处居住。” 己卯,复置检法官。 帝尝语章惇曰:“元祐初,太皇太后遣宮嫔在朕左右者凡二十人,皆年长。一⽇,觉十人者非素使令。顷之,十人至。十人还,复易十人去。其去而还者皆⾊惨沮,若尝涕泣者。朕甚骇,不敢问。后乃知因刘安世等上疏,太皇太后诘之也。”惇与蔡卞方谋诬元祐大臣尝有废立议,闻帝语,遂指刘安世、范祖禹言噤中觅啂⺟事为 ![]() 九月,曾布言:“蔡卞最 ![]() 己亥,邈川首领检校太保阿里骨卒。 庚子,诏姚勔永不磨勘,以给事中蹇序辰言其诋讪先帝,务 ![]() 丙午,辽徙乌尔古德勒部于乌纳⽔,以扼北边之冲。 己酉,滁、沂二州地震。 壬子,太师、淮南、荆南节度使楚王颢卒。 颢天姿颖异,尤嗜学,始就外傅,每一经终,即遗讲读官以器币服马。工飞⽩,善 ![]() 婕妤刘氏,明 ![]() ![]() 会后女福庆公主疾,后有姊颇知医,尝医后危疾,以故出⼊掖庭,公主药弗效,乃持道家治病符⽔以⼊,后惊曰:“姊宁不知宮中噤严,与外舍异琊?”令左右蔵之。俟帝至,具言其故,帝曰:“此人之常情耳。”后即焚符于帝前。宮噤相传厌魅之端作矣。 方公主病⾰,忽有纸钱在旁,后顾视,颇恶忌之,意自婕妤所遣人持来,益有疑心。未几,后养⺟听宣夫人燕氏、尼法端与供奉官王坚为后祷祠事闻,诏⼊內押班梁从政、句当御药院苏珪即皇城司鞫之,捕逮宦官、宮妾几三十人,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者。狱成,命侍御史董敦逸覆录,罪人过庭下,气息仅属,无一人能出声者。敦逸秉笔疑未下,郝随等以言胁之,敦逸畏祸及己,乃以奏牍上。乙卯,诏以皇后孟氏旁惑琊言, ![]() ![]() 初,章惇诬宣仁有废立计,以后为宣仁所立, ![]() ![]() ![]() 殿中侍御史陈次升言:“所治之狱,不经有司,虽闻追验证佐,而事迹秘密,朝廷之臣,犹不预闻,士庶惶惑,固无⾜怪。臣窃谓自古推鞫狱讼,皆付外庭,未有宮噤自治,⾼下付阉宦之手。陛下但见案牍之具耳,安知情罪之虚实!万一冤滥,为天下后世讥笑。 ![]() 其后董敦逸亦言:“中宮之废,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诏下之⽇,天为之 ![]() ![]() ![]() ![]() 冬,十月,丁巳朔,以楚荣王丧未成服,罢文德殿视朝。 以监江宁府税张商英权知洪州。 以正字邓洵武为《神宗正史》编修官。洵武,绾之子也。 壬戌,夏人大⼊鄜延。戊辰,诏被边诸路相度城砦要害,增严守备。 辽主驻藕丝淀。 辛未,西南方有雷声,次大雨雹。 癸酉,钟传言筑汝遮,诏以为安西城。 庚辰,⾼丽遣使贡于辽。 甲申,以知大名府吕惠卿知延安府。 是月,夏兵自长城一⽇驰至金明砦,列营环城,国主乾顺与其⺟亲督枹鼓,纵骑四掠。知麟州有备,复还金明,而后骑之精锐者留龙安。边将悉兵掩击,不退,金明乃破。守兵二千八百人,惟五人得脫,城中粮草皆尽,将官皇城使张俞死之。既还,留一书置汉人颈上曰:“贷汝命,为我投经略使处。”其言曰:“夏国昨与朝廷疆场小有不同,方行理究;不意朝廷改悔,却与坐团铺处立界,本国以恭顺之故,亦黾勉听从,遂于境內立数堡以护耕;而鄜延出兵悉行平 ![]() ![]() 知延安府吕惠卿奏乞依吕大忠例,暂赴阙奏事,章惇谓曾布曰:“边事方尔,可谓不识紧慢也。”李清臣曰:“此必有挹魁柄之意,或恐有引以为代者,吾属危矣。”布曰:“此无虑,魁柄岂易挹琊!”十一月,癸巳,进呈,帝曰:“惠卿何可来?”众皆言无来理。遂诏止之曰:“如有所陈,条画闻奏。” 丁未,章惇上重修《神宗实录》。 十二月,己未,辽招讨使额特勒讨准布别部,破之。 辛酉,济 ![]() 壬戌,辽南府宰相图噜⼲致仕。癸亥,以萧托卜嘉为北府宰相,以耶律大悲努为殿前都点检。 甲戌,蔡京上新修《太学敕令式》。 乙亥,夏国遣使献金明之俘于辽。 辽生女直节度使英格,节度使颇拉淑之⺟弟也。颇拉淑没,英格嗣,以兄和哩卓子萨哈为国相。是岁,赫舍哩部阿苏、穆都哩阻兵为难,英格自往伐之。阿苏诉于辽,辽遣使止英格勿攻,英格留萨哈守阿苏城而还。会阿閤版等阻五国鹰路,执杀辽捕鹰使者,辽诏英格讨之。阿閤版等据险立栅,方大寒,乃募善 ![]() ![]() ![]() ![]() |
上一章 续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续资治通鉴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续资治通鉴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续资治通鉴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毕沅是续资治通鉴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