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续资治通鉴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续资治通鉴 作者:毕沅 | 书号:10117 时间:2017/3/25 字数:15236 |
上一章 宋纪六十五 下一章 ( → ) | |
起強圉协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四年(辽咸雍三年) 舂,正月,庚戌朔,群臣上尊号册于大庆殿,太尉奉册授閤门使,转授內常侍,由垂拱殿以进。是⽇,大风霾。 辛亥,辽主如鸭子河。 丁巳,帝崩于福宁殿。太子即位,时年二十。百官⼊福宁殿发哀,听遗制,见上于东楹,皆如嘉祐之仪,惟⼊垂拱殿后门乃哭为异。 帝初晏驾,急召太子,未至,帝复手动,曾公亮愕然,亟告韩琦, ![]() 帝始为皇子,被召,戒舍人曰:“谨守吾舍,上有適嗣,吾归矣。”及即位,每命近臣,必以官而不名。大臣从容以为言,帝曰:“朕虽宮中命小臣亦然。” 戊午,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百官进官一等,优赏诸军,悉如嘉祐故事,惟百官拜赦不舞蹈。舞蹈者,嘉祐之失也。 己未,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以宰臣韩琦为山陵使。 御史刘庠言:“礼,居丧不饮酒食⾁。仁宗之丧,百官乃诸军朝晡皆给酒⾁,京师羊为之竭。请给百官素食。”礼官以为然,执政不从。 庚申,群臣拜表请听政,不允;表三上,乃从之。 枢密院召礼官,问诏辽⺟后书当何称, ![]() 三司使韩绛、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奏疏曰:“祖宗平天下,收敛其金帛,纳之內蔵诸库,其所以遗后世之业厚矣。自康定、庆历以来,发诸宿蔵以助兴发,百年之积,惟存空簿。近奉赦书,诸军将校赏给已行支散外,至于文武百官,既迁官加职,其诸赐赉,若更循嘉祐近例,窃虑家国财力不堪供给。伏乞检会真宗上仙及仁宗即位旧事施行。此乃先朝体例,非自今⽇裁损。所营山陵制度,遗诏戒从省约,乞下三司及经由州县,凡系科率所及路分,当职官吏,各据确数,明立期会,务在爱惜官私物力。今⽇月犹赊,⾜以为集。至于诸⾊用度,非所急者,不以小啬为无益而弗为,不以小费为无伤而不节,深虑经远之计,以底烝民之生。方今之切务,莫先于此矣。”太子右庶子韩维言:“窃闻故事,大行皇帝当有遗留物分赐臣下。伏思承平⽇久,公私匮乏,又,四年之內,两遭大故,营造山陵及优赏士卒,所费不资。若用嘉祐之例,厚行赐赍,恐为损不少。若以为奉承先志,理不可罢,则望阅诸府库,取服用玩好物以充用,才⾜将意便可,不须过为丰侈。所有金帛诸物,可以赡兵恤民者,愿赐爱惜,以救当世之急弊。”奏⼊,诏遗赐令內侍省取旨,裁减山陵制度令三司奉行遗制。 初议山陵,帝以手诏赐执政曰:“家国连遭大丧,公私困竭,宜减节冗费。”且谓执政曰:“仁宗之丧,先帝避嫌不敢裁减,今则无嫌也。” 癸亥,內出遗留物赐宗室、近臣有差。帝谓执政曰:“仁宗御天下四十馀年,宮中富饶,故遗留特厚。先帝御天下才四年,固难比仁宗,然亦不可无也,故所赐皆减嘉祐三分之二。” 甲子,辽主御安流殿钓鱼。 丙寅,始御 ![]() ![]() 癸酉,群臣拜表请御正殿,不许;表三上,乃许之。 戊寅,以王陶为群牧使。 二月,乙酉,始御紫宸殿见群臣,退,御廷和殿视事。 龙图疾直学士韩维陈三事:“一曰从权听政,盖不得已,惟大事急务,时赐裁决,馀当简略。二曰执政皆两朝顾命大臣,宜推诚加礼,每事谘询,以尽其心。三曰百执事各有其职,惟当责任使以尽其材,若王者代有司行事,最为失体。”又曰:“天下大事,不可猝为,人君施设,自有先后,惟加意谨重。”并注释滕世子问孟子居丧之礼一篇,因推及后世变礼,以申规讽;帝嘉纳焉。 立安国夫人向氏为皇后。 丙戌,御垂拱殿。 辛卯,⽩虹贯⽇。 壬辰,手诏曰:“朕尝侍先帝左右,恭闻德音,以‘旧制士大夫之子有尚帝女者,辄皆升行,以避舅姑之尊。习行既久,义甚无谓。朕常念此,寤寐不平。岂可以富贵之故,屈人伦长幼之序乎?可诏有司⾰之。’朕恭承遗旨,敢不遂行!可令中书门下议,隆诏有司,以发扬先帝盛德。”于是令陈国长公主行见舅姑之礼,王师约更不升行。公主行见舅姑之礼自此始。 三月,以枢密直学士、礼部郞中王陶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陶⼊对便殿,帝问以时事,陶请谨听纳,明赏罚,斥佞人,任正士,复转对以通下情,省民力以劝农桑,先俭素以风天下,限年艺以汰冗兵。 命天章阁待制陈荐同修撰《仁宗实录》。 降工部侍郞、御史中丞彭思永为给事中、知⻩州,主客员外郞、殿中侍殿史里行蒋之奇为太常博士、监道州酒税。 先是监察御史刘庠劾参知政事欧 ![]() ![]() ![]() ![]() ![]() ![]() 权知贡举司马光等上言,所试考合格进士许安世以下三百五人,分四等;明经、诸科二百一十一人,分三等。诏:“进士第一、第二、第三等赐及第,第四等赐同出⾝。明经诸科第一、第二并赐及第,第三等赐同出⾝。敕下贡院放榜,安世及第二、第三人并为防御、团练推官,其馀注官守选如例。” 丙辰,命提点开封府界公事、祠部郞中陈汝义判三司都磨勘司,以知开封县、都员官外郞罗恺代其任。恺⼊见,问府界事,皆不知能,帝不悦。及见汝义问之,应答详敏。翼⽇,谓执政曰:“恺不才,宜复用汝义,仍与馆职。”执政言汝义资序已⾼,复为提点则下迁,宜但令试馆职而已;帝从之。知制诰邵必言:“陛下新即位,以言语擢汝义,如汉文赏上林啬夫,恐臣下争以利口求进。乞罢之。”不从。 昌王颢、乐安郡王頵乞解官行服,诏两制与太常礼院详定典礼。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等言:“谨按大行遗制,丧服以⽇易月,自皇帝下至文武百官,并依先朝典故。惟宗室出则惨服,居则衰⿇以终制。盖一法度,所以尊天子也。皇帝承大统,奉宗庙,昌王、乐安郡王当与宗室同例,不容以私恩为异。”从之。 丙寅,钱明逸罢翰林学士,为端明殿学士兼龙图阁学士。 先是御史蒋之奇言:“明逸倾险憸薄,在仁宗朝,附贾昌朝、夏竦、王拱辰、张方平之 ![]() 丁卯,三司言:“在京粳米约支五年以上,虑岁久陈腐, ![]() 壬申,尚书左丞、参知政事欧 ![]() 初,英宗以疾未视朝,太皇太后垂帘,修与二三大臣主国论,每帘前奏事,或执政聚议,事有未同,修未尝不力争。台谏官至政事堂论事,事虽非己出,同列未及启口,而修已直前折其短。士大夫建明利害及所请,前此执政多弇阿,不明⽩是非,至修必一二数之曰:“某事可行,某事不可行。”用是怨诽者益多。英宗尝称修曰:“ ![]() ![]() 癸酉,以枢密副使、礼部侍郞吴奎参知政事。帝 ![]() ![]() 太常礼院言:“准嘉祐诏书,定太庙近世八室之制。今大行皇帝祔庙有⽇,僖祖在七室之外,礼当祧迁。将来山陵毕,请以大行皇帝神王祔第八室。僖祖、文懿皇后神主,依唐故事,祧蔵于西夹室,以待禘祫。自仁宗而上至顺祖,以次升迁,伏请下两制待制以上参议。”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等言:“同堂八室,庙制已定,僖祖当祧,合于典礼,请依礼院所奏。”诏恭依。 乙亥,尚书令兼中书令襄 ![]() 初,蒋之奇劾欧 ![]() 闰月,癸未,太⽩昼见。 甲申,夏主遣使来献方物谢罪,请戒饬酋长,守封疆,如去冬所赐诏旨。复以诏答之曰:“苟封奏所叙,忠信弗渝,则恩礼所加,岁时如旧。”仍赐绢及银各五百匹、两。 己丑,以京西转运使、刑部郞中刘述兼侍御史知杂事。于是苏寀迁度支副使,中书奏以述代之。中丞王陶言:“述任非所长。”赐陶手诏赏叹,然亦竟用述。述,湖州人也。 御史吴申言:“窃见先召十人试馆职,而陈汝义亦预,渐至冗滥。兼所试止于诗赋,非经国治民之急, ![]() 辛卯,辽主驻舂州北淀。 庚子,诏:“內外文武群臣,于朝之阙政,国之要务,边防戎事之得失,郡县民情之利害,各直言无隐。言若适用,当从甄擢。” 御史中丞王陶言:“臣奉诏别举台官,缘有才行可举之人,多以资浅不应敕文。 ![]() ![]() ![]() 工部郞中、知制诰王安石既除丧,诏令赴阙。安石屡引疾乞分司,帝语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累召不起,或以为不恭。今召又不至,果病琊?有所要琊?”曾公亮对曰:“安石文学器业,宜膺大用;累召不起,必以疾病,不敢欺罔。”吴奎曰:“安石向任纠察刑狱,争刑名不当,有旨释罪,不肯⼊谢。意以为韩琦沮抑己,故不肯⼊朝。”公亮曰:“安石真辅相之才,奎所言荧惑圣听。”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备见其护前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 ![]() 癸卯,诏安石知江宁府。众谓安石必辞,龙图阁直学士韩维言:“安石知道守正,不为利动,久病不朝,今若才除大郡,即起视事,则是偃蹇君命以要自便,臣固知安石之不肯为也。若人君始初践阼,慨然想见贤者,与图天下之治,孰不愿效其忠、伸其道哉!使安石甚病而愚则已,若不至此,必翻然而来矣。议者以为安石可以渐致而不可以猝召,不知贤者可以义动而不可以计取,唯陛下断而行之。”已而诏到,安石即诣府视事,不复辞也。 学士院言:“屯田员外郞夏倚、雄武节度推官章惇诗赋中等。”诏以倚为江南西路转运判官,惇为著作佐郞。 甲辰,诏:“诸路帅臣及副总管或有移易,可依庆历故事,中书、枢密院参议。” 以龙图阁直学士、知蔡州吕公著、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司马光并为翰林学士。光累奏固辞。不许。帝面谕光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尚何辞?”光曰:“臣不能为四六。”帝曰:“如两汉制诏可也。”光曰:“本朝故事不可。帝曰:“卿能举进士⾼等而不能为四六,何琊?”光趋出,帝遣內侍至閤门,強光受告,光拜而不受。趣光⼊谢,光⼊至庭中,犹固辞,诏以告置光怀中,光不得已乃受。它⽇,帝问王陶曰:“公著及光为学士,当否?”陶曰:“二人者,臣尝论荐矣。用人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丙午,以屯田员外郞刘分攵、著作佐郞王存为馆阁校勘,太常丞张公裕、殿中丞李常为秘阁校勘,著作佐郞胡宗愈为集贤校理,并以召试学士院诗赋⼊等也。分攵试⼊优等,故事,当除直馆;又,员外郞例不为校勘。而分攵素与王陶有隙,陶及侍御史苏寀共排之。故才得馆阁校勘。 夏,四月,以殿中丞唐淑问为监察御史里行。帝谕曰:“朕以家世用卿,卿当谨家法。人臣病外 ![]() ![]() 庚戌,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 召还陕西宣抚使、判渭州郭逵同签书枢密院事。御史中丞王陶言:“韩琦引逵二府,至用太祖出师故事劫制人主,琦必有奷言惑 ![]() 先是御史台以状申中书云:“检会《皇祐编敕》,常朝⽇,轮宰臣一员押班。近据引赞官称宰臣更不赴,窃虑此《编敕》仪制别有冲替,伏乞明降指挥。”中书不报。辛酉,中丞王陶因以状⽩宰相,又不报。乙卯,陶遂劾奏韩琦、曾公亮不押常朝班,至谓琦跋扈,引霍光、梁冀专恣事为喻。甲子,琦、公亮上表待罪。帝以陶章示琦,琦奏曰:“臣非跋扈者,陛下遣一小⻩门至,则可缚臣以去矣。”帝为之动,而陶连奏不已;帝以问知制诰滕甫,甫曰:“宰相固有罪,然指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丙寅,帝徙陶为翰林学士,司马光权御史中丞,两易其任。丁卯,光⼊谢,言:“自顷宰相权重,今陶以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宰相押班然后就职。”许之。时光中丞告已进⼊,而王陶学士之命,中书独持之不下。戊辰,吴奎、赵概面对,坚请黜陶于外,帝不许;复请授群牧使,许之。既而直批送中书,以陶为翰林学士。时琦方在告,不出,奎即具奏言:“昔唐德宗疑大臣,信群小,斥陆贽而以裴延龄等为腹心,天下称为暗主。今陶挟持旧恩,排抑端良。如韩琦、曾公亮不押班事,盖以向来相承,非由二臣始废。今若又行內批,除陶翰林学士,则是因其过恶,更获美迁,天下待陛下为何如主哉!陶不黜,陛下无以责內外大臣展布四体。”己巳,奎遂称疾求罢。帝封奎答刂子以示陶,陶复劾奎附宰相、欺天下六罪。侍御史吴申、吕景奏乞留陶依旧供职,并劾奎有无君之心,数其五罪。帝以手礼赐知制诰邵亢,趣讲⼊陶学士告,亢遂言:“御史中丞职在弹劾, ![]() ![]() 帝语张方平曰:“奎罢,当以卿代。”方平辞,且言:“韩琦久在告,奎免,必不复起。琦勋在王室,愿陛下复奎位,手诏谕琦,以全始终之分。”司马光言:“奎名望素重,今为陶罢奎,恐大臣皆不自安,纷纷引去,于四方观听非宜。”辛未,公亮⼊对,亦请留奎,帝许之。壬申,召奎对延和殿,慰劳,使复位,曰:“成王岂不疑周公琊!”奎既复位,邵亢更以为言,帝手札谕亢曰:“此无它, ![]() 初,王陶事琦甚瑾,琦深器之。东宮始建,英宗命以蔡抗为詹事,琦因荐陶。文彦博私谓琦,盍止用抗,琦不从。及帝即位,颇不悦大臣之专,陶料必多所易置, ![]() ![]() 罢诸州岁贡饮食果药。 癸酉,诏:“陕西、河东经略转公运司,察主兵臣僚怯懦,老病者以闻。” 司马光上疏,论修⾝之要三,曰仁,曰明,曰武。治国之要三,曰官人,曰信赏,曰必罚。且曰:“臣昔为谏官,即以此六言献仁宗,其后以献英宗。今以献陛下。平生力学所得,尽在是矣。” 是月,录京师系囚,遣使巡行陕西、河北、京东、西路体量安抚。 五月,辛巳,以久旱,命宰臣祷雨。 韩琦、曾公亮言:“臣等近以王陶弹奏,不过文德殿押班,先尝面奏。旧以前殿退晚,及中书聚厅见客,⽇有机事商议,故不及押班,为岁已久,即非今始。今检详唐及《五代会要》,每月凡九开延英,则明其馀不坐之⽇,宰臣须赴正衙押班。及延英对宰臣⽇,未御內殿前,令閤门使传宣放班,则宰臣更不赴正衙押班明矣。本朝自祖宗以来,继⽇临朝,宰臣奏事。《祥符敕》宰臣依故事赴文德殿押班,行之不久,渐复堕废。缘中书朝退后议政,动逾时刻,若⽇赴文德押班,则机务常有妨滞。乞下太常礼院详定。”司马光言旧制当押班,不须详定。癸未,诏:“自今昼刻辰正,垂拱奏事未毕,听宰相不赴文德殿,令御史台放班退。未及辰正,并依《祥符敕令》,永为定制。” 壬辰,辽主驻纳葛泺。 甲辰,以屯田员外郞张唐英为殿中侍御史里行,从翰林学士王珪、范镇之荐也。唐英初调⾕城令,县圃岁畦姜,贷种与民,还其陈,复配买取息。唐英至,空其圃,植千株柳,作柳亭于其中,闻者咨美。英宗初立,唐英上谨始书,言:“为人后者为之子,恐它⽇有引定陶故事以惑圣听者。愿杜其渐。”既而濮议果起,珪、镇谓唐英有先见之明,故荐之。 乙巳,宝文阁成,置学士、直学士、待制官,奉英宗御书蔵于阁。 六月,戊申,辽有司奏新城县民杨从谋反,伪署官吏,辽主曰:“小人无知,此儿戏耳。”独流其首恶,馀释之。 河北旱,民流⼊京师。待制陈荐请以便籴司陈粟贷民,户二石,从之。司马光上疏曰:“圣王之政,使民安土乐业而无离散之心,其要在于得人而已。以臣愚见,莫若择公正之人为河北监司,使察灾伤州县,守宰不胜任者易之,然后多方那融斗斛,使赈济土著之民,居者既安,则行者思反。若县县皆然,岂复有流民哉!”于是诏河北运司约束州县,倍加存恤。 己未,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赵抃知谏院。⼊谢,帝谓抃曰:“闻卿⼊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事琊?”故事,近臣自蜀还者,必登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倘 ![]() 辛未,诏:“天下官吏有能知差役利害,可以宽减者,实封条析以闻。” 先是三司使韩绛言:“害农之弊,无甚差役之法。重者衙前,多致破产,次则州役,亦须重费。向闻京东民有⽗子二丁将为衙前,⽗告其子云:‘吾当求死,使汝曹免于冻馁。’遂自经而死。又闻江南有嫁其祖⺟及与⺟析居以避役者,又有鬻田减其户等者,田归官户不役之家,而役并于同等见存之户。望令中外臣庶,条其利害,委侍从台省官集议裁定,使力役无偏重之患,则农民有乐业之心。”帝纳其言,故有是诏。役法之议始此。 陕西运运使薛向言:“知青涧城种谔招西人硃令陵,最为横山得力酋长,已给田十顷、宅一区,乞除一班行,使夸示诸羌, ![]() 壬申,辽以度支使赵徵参知政事。 乙亥,御史张纪言:“近岁以来,百司庶务,多禀决于中书。臣谓府政不当侵有司之职,有司亦不当以细务汩府政。”诏:“中书、枢密院,应细务合归有司者,条析以闻。”后中书具三十一事,枢密院具六十二事,皆归之有司。 秋,七月,庚辰,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等言:“本朝典礼,循唐之旧,真宗、仁宗皆祀于明堂以配上帝。今季秋大享明堂,伏请以大行皇帝配。”诏恭依。 诏察富民与妃嫔家婚姻夤缘得官者。 己丑,命户部郞中赵抃、刑部郞中陈荐详定中外封事。先是帝命张方平、司马光,至是复令抃等同之。 辛卯,告大行皇帝谥于天地、宗庙、社稷。 壬辰,上宝册于福宁殿。 帝初即位,內臣以覃恩升朝者,皆罢內职,独句当御药院⾼居简等四人留如故。司马光疏言:“居简资 ![]() 乙未,以三司检法官吕惠卿编校集贤书籍。惠卿与王安石雅相好,安石荐其才于曾公亮,遂举馆职。惠卿,晋江人也。 辛丑,荧惑昼见,凡三十五⽇。 丙午,文州曲⽔县令宇文之邵上书指陈得失。之邵,绵竹人,为曲⽔令,转运使以轻缣⾼其价,使县配卖,之邵言:“县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转运使怒。会帝即位求言,乃上书曰:“千里之郡,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转运使、提点刑狱制之也;百里之邑,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郡制之也。前⽇赦令,应在公逋负一切蠲除,而有司 ![]() 夏国遣使奉慰及进助山陵。 八月,丁未朔,太⽩昼见。 辛亥,司马光言:“窃闻陛下好令內臣采访外事及问以群臣能否,臣窃以为非宜。陛下內有两府、两省、台谏,外有提、转、牧、守,皆腹心耳⽇股肱之臣也。诚能精择其人,使之各举其职,则天下之事,犹一堂之上,陛下何患于不知哉!今深处九重,询于近习,采道听涂说之言,纳曲躬附耳之奏,不验虚实,即行赏罚,臣恐谗琊得以逞其爱憎,而陛下为之受其讥谤也。” 戊午,复夏人和市。 张方平、司马光奏所详定內外封事,帝令中书参议。光对延和殿,言:“封事善者,在陛下决行之。”帝曰:“大臣多不 ![]() 己巳,京师地震。帝问辅臣曰:“地震何祥也?”曾公亮对曰:“天裂, ![]() ![]() ![]() ![]() ![]() ![]() ![]() ![]() 癸酉,葬宪文肃武宣孝皇帝于永厚陵,庙号英宗。 是月,判河 ![]() ![]() 九月,丁丑,诏减诸路逃田税额。 壬午,祧僖祖及文懿皇后。乙酉,祔英宗神主于太庙,乐曰《大英之舞》。 戊子,减两京畿內、郑、孟州囚罪一等,民役山陵者蠲其赋。 辛卯,徙封昌王颢为岐王,乐安郡王頵为⾼密郡王。 遣孙思恭等报谢于辽。 壬辰,录周世宗从曾孙贻廓为三班奉职。 甲午,辽遣使来贺即位。 戊戌,召知江宁府王安石为翰林学士。 辽主命给诸路囚粮。 辛丑,韩琦、吴奎、陈升之并罢。琦历相三朝,或言其专。自王陶论劾后,曾公亮因力荐王安石, ![]() 以枢密副使吕公弼为枢密使,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知谏院赵抃并参知政事,三司使韩绛、知开封府邵亢并枢密副使。 先是薛向奏蕃部嵬名山有归附意,壬寅,司马光对延和殿,言谅祚称臣奉贡,不当 ![]() ![]() 嘲州地震。 癸卯,同佥书枢密郭逵罢为宣徵南院使、判郓州;从张纪、唐淑问、赵抃言也。逵至郓七⽇,徙师延州。 权御史中丞司马光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以滕甫权御史中丞。光言:“臣昨论张方平参政,不协众望,其言既不⾜采,所有新命,臣未敢祇受。”光等诰敕下通进银台司,吕公著具奏封驳。帝手诏谕光曰:“朕以卿经术行义,为世所推,今将开迩英之度, ![]() 韩琦既出判相州,⼊对,帝泣下,琦亦垂涕称谢。诏琦出⼊如二府仪,又赐兴道坊宅一区,擢其子秘书丞忠彦为秘阁校理。帝曰:“卿去,谁可属国者?王安石何如?”琦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馀,处辅弼之地则不可。”帝默然。 是月,辽主如南京。 冬,十月,丙午朔,漳、泉诸州地震。 丁未,富弼罢判河 ![]() 戊申,建州、邵武、兴化军地震。 己酉,初御迩英阁,召侍臣讲读经史。讲退,独留吕公著,语曰:“朕以司马光道德学问, ![]() 命御史中丞滕甫考诸路监司课绩。 旧制,审定殿最格法,自发运使下至知州,皆归考课院,专以监司所第等级为据。至考监司,则总其甄别部吏能否,副以采访才行,合二事为课,悉书中等,无⾼下,帝即位,凡职皆有课,凡课皆责实,监司所上守臣课不中等者,展年降资;而治状优异者,增秩赐金帛,以玺书奖励之。若监司以上,则命御史中丞、侍御史考校。 参知政事张方平,以⽗忧罢。 庚戌,给陕西转运司度僧牒,令籴⾕赈霜旱州县。 癸丑,诏:“翰林学士、御史中丞、侍御史知杂事举材堪御史者各二人。” 甲寅,翰林学士司马光初进读《通志》于迩英阁,赐名《资治通鉴》,亲制序以赐光,令候书成写⼊,又赐颍邸旧书二千四百二卷。序略曰:“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册牍之渊林矣。” 癸酉,知青涧城种谔复绥州。夏将嵬名山部落在绥,其弟夷山降于谔,谔使人因夷山以 ![]() ![]() ![]() ![]() ![]() ![]() ![]() 初,谔言名山约降,帝将令边臣招纳其众。司马光上疏极论,以为:“名山之众未必能制谅祚。幸而胜之,灭一谅祚,生一谅祚,何利之有?若其不胜,必引众归我,不知何以待之!臣恐朝廷不独失信于谅祚,又将失信于名山矣。若名山馀众尚多,还北不可,⼊南不受,穷无所归,必将突据边城以救其命。陛下独不见侯景之事乎?”帝不听。及谔取绥州,费六十万,西方用兵盖自此始矣。 种谔既取绥州,夏人乃诈为会议, ![]() ![]() 十一月,丁丑,诏近臣各举才行可任使者一人。 文彦博言于帝曰:“诸路帅臣、转运使,职任至重,一道惨舒系焉,所宜择人久任。”又言:“两府堂陛之重,亦当久任,使其下不能倾危,乃可立事。”韩绛曰:“汉王嘉以为二千石尊重难危,乃可使下,况堂陛之势乎!” 戊寅,诏求直言。 诏御史台每遇起居⽇,令百僚转对。 丙戌,诏曰:“故事,二府初⼊,举所知者三人,将以观大臣之能。比年多因请谒⼲誉,荐者不公,其令中书、枢密院举人皆明言才业所长,堪任何事,以副朕为官择人之意。” 改命韩琦判永兴军兼陕西路经略安抚使,赐手札趣令治装。琦言:“边臣肆意妄作,构怨戎狄。臣朝夕引道非难,但须禀朝廷成算,愿召二府亟决之。”琦⼊辞,曾公亮等方奏事,乞与琦同议,帝召之,琦曰:“臣前⽇备员府政,所当共议。今籓臣也,惟奉行朝廷命令耳,决不敢与闻。”又言:“王陶指臣为跋扈,今陛下乃举陕西兵柄授臣,夏有劾臣如陶者,则臣⾚族矣。”帝曰:“侍中犹未知朕意琊?” 丁亥,诏:“令天下州军各上所辖县令治状优劣,其条约,令考课院详定以闻。” 戊子,分命审臣祈雪。 置马监于河东 ![]() 庚寅,诏:“近臣以举官不当,经三劾者,中书别奏取旨。” 壬辰,夏国遣使进回鹘僧、金佛,《梵觉经》于辽。 乙未,诏:“內外文武官各举所知二人,见任两府三人,或聇于自媒,久淹下位,或偶因微累,遂废周行者,咸以名闻。” 先是以向传范知澶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传范,敏中之子也。知谏院杨绘言:“后族不当领安抚使,请易之,以杜外戚⼲进之渐。”文彦博曰:“传范累典郡有政声,非由外戚。”帝曰:“谏官如此言甚善,可以止它⽇妄求者。”己亥,命改知郓州。它⽇,绘又言曾公亮不当用其子孝宽判鼓院。帝谓滕甫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甫曰:“人有诉宰相者,使其子传达,可乎?且天下见宰相子在是,岂敢复诉事?”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兼侍读,绘固辞。甫言于帝,帝诏甫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 十二月,丁未,辽参知政事刘诜仍为枢密副使,以枢密直学士张孝杰参知政事。己酉,以孝杰同知枢密院事。孝杰附耶律伊逊,故累迁。 辽主行再生礼,赦死罪以下。 辛酉,诏以来岁⽇食正旦,自乙丑避正殿,减常膳,罢朝贺。 壬戌,诏起居⽇增罢对官二人。 丙寅,诏曰:“狱者,民命之所系也。比闻有司岁考天下之奏而瘐死者多。其具为令,提点刑狱岁终会死者之数以闻。委中书检察,或死者过多,官吏虽已行罚,当更黜责。” 己巳,夏人求以亡命景询易嵬名山,郭逵曰:“询,庸人也,于事何所轻重!受之则不得不还名山,恐自是蕃酋无复敢向化矣。”是月,逵讠冋得杀杨定等首领姓名,谍告,将斩之于境以谢罪,逵曰:“是且枭死囚以绐我。”报曰:“必执李崇贵、韩道喜来。”夏人言杀之矣,逵命以二人状貌物⾊诘问,敌情得,乃锢而献之。 夏国主谅祚殂,年二十一,国人谥曰昭英皇帝,庙号毅宗,葬安陵;子秉常即位,时年七岁,梁太后摄政。 是月,韩琦至永兴。初,薛向、郭逵等议 ![]() ![]() 是岁,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胡宿卒。宿內刚外和,临事慎重,不辄发,发即不可回,尤顾惜大体,其笃行自厉,至于贵达,常如布⾐时。 辽南京旱、蝗。 |
上一章 续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续资治通鉴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续资治通鉴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续资治通鉴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毕沅是续资治通鉴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